Ⅰ 海底隧道是怎麼建成的
方法有幾種,一使用盾構機,從海底兩頭對著打通海底隧道,比如英法間的英吉利海峽隧道。二沉管作業,比如港珠澳隧道。兩個辦法都需要防滲透,測繪技術。
Ⅱ 海底隧道是怎麼造的
海底隧道大可分為海底段、海岸段和引道三部分。其中海底段是主要部分,它埋置在海床底下,兩端與海岸連接,再經過引道,與地面線路接通。通常來說建造海底隧道還要同時在兩岸設置豎井,安裝通風、排水、供電等設備。
(2)廈門海底隧道怎麼建成擴展閱讀
海峽像一道天塹將大陸與大陸,大陸與海島,海島與海島之間隔開,這給人們的生活、旅行帶來許多不便。於是,人們設計建造接通海峽兩岸的海底隧道。
目前,全世界已建成和計劃建設的海底隧道有20多條,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國、西歐、中國香港九龍等地區。從工程規模和現代化程度上看,當今世界最有代表性的跨海隧道工程,莫過於英法海底隧道、青函隧道和日本對馬海峽隧道,中國廈門翔安隧道、中國青島海底隧道和中國廈門海滄海底隧道。
Ⅲ 海底隧道是怎麼建成的具體介紹
海底隧道的開鑿,主要有4種工法。
鑽爆法
主要用鑽眼爆破方法開挖斷面而修築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施工方法。用鑽爆法施工時,將整個斷面分部開挖至設計輪廓,並隨之修築襯砌。大陸已建和在建的海底隧道,廈門翔安海底隧道,青島膠州灣海底隧道,廈門海滄海底隧道均是採用礦山法施工。
沉管法
沉管法是在水底建築隧道的一種施工方法。沉管隧道就是將若干
個預制段分別浮運到海面(河面)現場,並一個接一個地沉放安裝在已疏浚好的基槽內,以此方法修建的水下隧道。香港多條海底隧道採用沉管法施工。
掘進機法
掘進機法是挖掘隧道、巷道及其它地下空間的一種方法。簡稱TBM(tunnel boring manchine)法,是用特製的大型切削設備,將岩石剪切擠壓破碎,然後,通過配套的運輸設備將碎石運出。連接英國及法國的英法海峽隧道就是採用掘進機法開挖。
盾構法
盾構法(Shield Meceod)是暗挖法施工中的一種全機械化施工方法,它是將盾構機械在地中推進,通過盾構外殼和管片支承四周圍岩防止發生往隧道內的坍塌,同時在開挖面前方用切削裝置進行土體開挖,通過出土機械運出洞外,
靠千斤頂在後部加壓頂進,並拼裝預制混凝土管片,形成隧道結構的一種機械化施工方法。日本東京灣海底隧道是採用盾構法施工。
(3)廈門海底隧道怎麼建成擴展閱讀:
著名的海底隧道:
英吉利海峽隧道
英吉利海峽隧道(英語:The Channel Tunnel 、法語:le tunnel sous la Manche)又稱英法海底隧道、歐洲隧道,1994年5月6日開通。是一條英國通往法國的鐵路隧道,位於英國多佛港與法國加來港之間。
英吉利海峽隧道由三條長51km的平行隧洞組成,總長度153km,其中海底段的隧洞長度為3×38km,是世界第二長的海底隧道及海底段世界最長的鐵路隧道。兩條鐵路洞襯砌後的直徑為7.6m,開挖洞徑為8.36~8.78m;
中間一條後勤服務洞襯砌後的直徑為4.8m,開挖洞徑為5.38~5.77m。從1986年2月12日法、英兩國簽訂關於隧道連接的坎特布利條約(Treaty of Kanterbury)到1994年5月7日正式通車,歷時8年多,耗資約100億英鎊(約150億美元),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利用私人資本建造的工程項目。
青函隧道
青函隧道是日本本州青森地區和北海道函館地區之間津輕海峽挖通的一條海底隧道。南起青森縣今別町濱名,北至北海道知內町湯里,經過12年的施工,1983年1月27日,青函隧道的先導坑道打通。
1988年3月13日,青函隧道正式通車,從而結束了日本本州與北海道之間只靠海上運輸的歷史。
大連灣海底隧道
大連灣跨海交通工程穿越黃海側大連灣,連接大連市東港商務區與鑽石灣,大連灣海底隧道是跨海交通工程項目中的控制性工程。大連灣跨海交通工程是中國交通建設史上繼港珠澳大橋之後工程又一項技術條件復雜、環保要求高、建設要求及標准極高的跨海交通工程。
Ⅳ 廈門翔安海底隧道的建設過程
早在1994年,頗有遠見的廈門城市建設決策者,就醞釀開辟東通道,並把東通道的前期工程正式列入「九五」和「十五」期間的重點工程。1998年,東通道前期工作全面啟動,開始地質勘探和方案研究,從1997年開始歷經8年前期工作。工程於2005年9月6日正式開工建設,2009年11月實現三條隧道全面貫通,2010年4月26日上午10時開通運營,建設過程歷時4年8個月時間。建設期間,中央、省、市各級領導對隧道工程寄予了殷切厚望,國家、省、市各有關部門、單位、國內外專家給予了鼎力支持和悉心指導,社會各屆和廣大民眾也給予了高度關注。胡錦濤總書記十分關心翔安隧道工程建設,2010年春節考察廈門期間專門視察了翔安隧道工程,並要求「再接再厲,保證質量、保證安全,把這個工程建成為優質工程!」。
2009年6月13日15時58分,隨著最後一組爆破的巨響,中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右線貫通。
2009年11月5日 我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廈門翔安海底隧道歷時4年多的建設全線貫通。
翔安隧道工程的實施具有地質條件復雜、工程經驗少、技術難度高、施工風險大、社會影響大等特點。施工過程主要有三大技術難關:一是陸域全強風化地段大斷面淺埋暗挖施工;二是淺灘段透水砂層施工;三是海底風化深槽施工。 翔安隧道建設者告訴記者,廈門翔安海底隧道擁有數項世界罕見難題——世界上覆蓋層最淺的海底隧道,最薄處5.7米;行車主洞開挖斷面面積達170.7平方米,在世界海底隧道建設史上尚屬首例;軟弱圍岩(俗稱爛泥巴)、富水砂層、風化槽群(囊)這些不良地質段規模之大也為世界罕見。
為攻克這些世界級難題,建設者們依靠科技進步,加強地質超前預報,使用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辦法,因地制宜,安全穩步推進隧道建設。他們采購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RPD180C多功能鑽機,秉承「有險必探、無險也探、先探後干」的原則,確保建設的每一步都心中有數;他們創新性地改造了傳統CRD施工作業法,在軟弱圍岩中連續月掘進速度超過60米,最高值達73米,創造了同等地質條件下世界特大斷面海底隧道施工進度紀錄;他們採用「地下連續牆井點降水」法,成功穿越630多米的富水砂層;用「全斷面帷幕注漿技術」和「注漿小導管技術」,剋制了強風化槽的肆虐。
正是依靠自主創新,翔安海底隧道安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保障。其抗腐蝕、抗滲水度均為最高等級,能抵抗8級地震,施工工藝達世界頂級水平,工程質量合格率100%,被交通運輸部確定成為全國三大樣板工程之一。
據統計,從翔安海底隧道中開挖、棄運土石方約235萬立方米,幾乎可以將埃及大金字塔塞滿。支護用錨桿、鋼架、鋼筋網、襯砌鋼筋等鋼材約5萬噸,相當於7座巴黎艾菲爾鐵塔。全世界已建、在建的跨海隧道有20多條,主要分布在歐洲、日本和我國香港地區。
Ⅳ 海底隧道是怎樣建成的,隧道裡面的水是怎麼排出來的
海底隧道是怎樣建成的,隧道裡面的水是怎麼排出來的?
知乎 · 42 個回答
在海底修建隧道的工法在山嶺隧道常用工法的基礎上,多了個沉管法,因此工法包括鑽爆法,掘進機法,盾構法和沉管法
鑽爆法,通俗的講就是埋炸葯-爆-把爆掉的岩石運出去-做襯砌,在開挖過程中可能會從岩縫間滲水,需要進行注漿封堵,代表隧道廈門翔安隧道
掘進機法應用於岩石中,通俗地講就是用個鑽頭把岩石鑽下來,再運出去,這個鑽頭是直徑10幾米的大機器喲,代表隧道日本青函隧道
盾構法,機器跟鑽爆法的機器差不多,主要用於軟岩到軟土中,相比岩石掘進機,它自帶防水功能,因為這種隧道是管片拼接成襯砌的,管片間的防水需要好好處理,管片質量和拼裝誤差都會影響隧道的防水效果,代表隧道崇明隧道(其實是跨長江的)
沉管法,預制管節-浮運至指定位置-灌水下沉-連接做好關節間的防水-抽水,防水薄弱點是管節之間,有相應的防水措施
修隧道最重要的也是最煩人的就是處理好地下水,青函隧道_網路 ,這里提到了青函隧道修建時的不幸遭遇,處理方法就是抽水,光抽也不行,還得哪漏堵哪
還有一個被反復提起的隧道涌水事故就是上海地鐵四號線事故,那次事故的後果是進水的一段隧道被廢棄,不得不調整線路新修隧道
Ⅵ 廈門翔安海底隧道是什麼時候建的
該隧道2005年9月開工,工程概算約31.97億元,全長8.795公里,其中海底隧道5.95公里。
它連接廈門島和對岸的翔安區,是廈門第六條進出島公路通道,具有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雙重功能。
2009年6月13日,隨著最後一組爆破的巨響,中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右線貫通
Ⅶ 海里全都是水,海底隧道到底是怎麼修建的
海底隧道修建的方法主要有四種,其一、鑽爆法。其二、沉管法。其三、掘進機法。其四、盾構法。
上面就是海底隧道開鑿的主要是種方法。總的來說,海底隧道的建成離不開勞動人民的智慧。
Ⅷ 海底隧道是怎麼建成的
主要採用盾構法和沉管法。盾構就是用專門的挖掘機在海底挖掘隧道。沉管就是把制好的管道沉到海底再加工成隧道。
Ⅸ 海底隧道是怎樣建成的
人們居然能坐火車從大海底穿過到達對岸,這是一件令人感到詫異的事,在本世紀以前人們是想像不到的。如果沒有科學技術的發展,或許這只能是一種理想和願望罷了,想讓它成為現實那就更無從談起。
海底隧道到底是怎樣修成的呢?原來,它和城市裡的地下鐵道一樣,只不過是在海底下的岩層中開鑿一條隧道穿過去而已。火車從地面上經過引道開入海底隧道,然後再從對面的海岸引道開到地面上來。中間水平部分為海底隧道,兩側斜坡為海岸引道,上面水平部分是露出地面的部分,當然根據地形、地質等具體情況,有時候海底隧道也不一定完全為水平。隧道的橫斷面在開鑿時為圓形或馬蹄形,隧道的底部還可以鋪設輸油管道和電纜等等,有的復線隧道還開鑿成兩個單線的海底隧道。
在一片汪洋大海的底下開鑿一條隧道,是一個復雜而又艱巨的工程,無論是勘測、設計,還是施工,都隨時會遇到一系列的麻煩問題,比如地質、地形、岩層裂縫、漏水等等。因此,修建海底隧道就離不開現代化的施工和技術設備。
1818年~1843年,英國在倫敦泰晤士河下,修建了一條長458米的海底隧道,這條隧道原來是為人行及通馬車用的,建成後則改為通行鐵路之用。施工時河水曾兩次淹沒了隧道而被迫停工,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底隧道。
1942年,日本在下關和門司之間修築了一條海底隧道,隧道長6.3千米,這是較早的一條海底鐵路隧道。
美國舊金山灣的海底隧道,水底部分有57個管段組成,共長5.79千米,每段長82~107米,寬14.7米,高7.3米,排水量11000立方米,最大水深37.5米,它是已知的管段沉埋最長的海底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