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灌口文瀾府能看到什麼塔
灌口文瀾府能看到骨灰塔。
陽光城文瀾府原名「翔鷺湖畔學府」,集美區集灌工業區,灌中路北側2007JG01地塊,出讓年限已經13年了,70年產權扣去施工交付的兩年,產權還有55年左右,爛尾多年後2016、17年廈門房地產還是比較火的時候,高位轉讓給陽光城。陽光城接手後房市高位盤整,花了大手筆搞裝修搞中庭。
骨灰塔又稱靈骨塔,雖屬陽宅風水范疇,但卻是給先人住的地方,所以其附近也是陰氣極其重之地,不太適合建宅居住。所以,骨灰塔也多是建在道觀、寺廟或公墓內居多。
② 廈門集美到南靖土樓自助游攻略(旅遊時間3天左右)
福建南靖土樓旅遊攻略
我對土樓的了解一直以來都是來自電視和網路,始終隔著一層紗,利用這次到廈門的機會終於有機會和土樓來個零距離的接觸。為了這次土樓行,我在網上做了半個月的功課,對於南靖土樓這個剛開發不久的新興景點的功略還是比較少的,發布的時間也大都比較早,跟不上該景點的發展腳步。也正因為自己收集的資料與土樓的現狀出入較大,所以利用兩晚上的時間把這次土樓行的心得寫成攻略供09年下半年計劃游土樓的驢友們有個比較近期的參考,文筆不好,不要拍磚!!
5月7號清晨7點半南華的青旅出發,步行到路口的公交站(理工學院站)搭乘501路/廈20路公車,約15分鍾到達湖濱南長途車站,購買了8:30直達田螺坑土樓的車票(票價40元,這是目前每天唯一直達田螺坑的車,很新的空調大巴,省去了一到兩次轉車的麻煩。)
11:20分抵達書洋鎮,鎮上往前開一公里便是土樓服務中心也叫導游中心,驢友們可以選擇在這里買票(學生票必須在這里買)或進景區看情況再買,但千萬不要把這當成了目的地,這里離景區還有13公里。
大巴兩分鍾停留後繼續向前,開始了九曲十八彎的盤山公路,有幾個超過180度彎,很考驗駕駛功力。在進景區的途中已有不錯的風景,層層的梯田,整齊的茶山,滿山的竹林到處綠油油的一片。
11:50分抵達了田螺坑,先到觀景台,沒下,人太多,擠啊,反正就住這了,晚點人少再上來拍。往前一公里多就到了進村的路口了。
午飯在村裡的小飯館隨便炒了兩個菜解決了肚子問題,說實話感覺有點小貴,畢竟是景區咯。
飯後在村裡轉悠了會,中午的太陽太凶,轉起來有些煩躁,轉回到橢圓樓,見小暉和兩姑娘在傘陰下泡茶討論線路,於是上前去湊熱鬧。本來打算下午和小馬包摩的先把A線剩下的兩個點先逛完,在小暉的建議下我們和那兩姑娘還有後來加入得一山東大漢拼了輛麵包車先去B線。車開了三四十分鍾到了B線第一個景點—和貴樓,這個建在沼澤地上的土樓令人相當震撼,如果不是親身體會完全不會相信這一說法。
這是個美麗安詳的地方,遊客比田螺坑少很多,陽光在這里顯得格外溫柔,一條溪貫穿整個古鎮,溪岸邊13棵百年榕樹把這里點綴得格外詩情畫意。有一群來這里寫生的大學生,他們本身也成為我們眼中風景的一部分。
當地人告訴我們,傍晚的雲水謠是最美的,所幸讓我們趕上了。逛完B線最後一點—懷遠樓已經5:40,我們驅車返回了田螺坑。暮色中的田螺坑果然寧靜了許多,到處是裊裊的炊煙,剛從菜地回來的大嬸和放學回家的小孩好奇的大量著我們。一進樓,迎接我們的是朱阿姨洋溢的笑臉和一桌豐盛可口的飯菜。煲樹根的土雞湯,梅菜扣肉,筍炒肉片,蕨菜肉絲,還有個叫不上名的青菜,正好「四菜一湯」呵呵。飢腸轆轆的我們不由得狼吞虎咽起來,出門在外能吃上這么溫馨的家常菜,有點感動,更驚訝的是朱阿姨每人只收了13元,對比中午的寒酸菜色,實在是。。。。。。
晚飯後,休息了片刻我們又在村了轉了一圈,真正感受了原住民的一些風俗文化。
接著,我們在小暉的帶領下沿原始的石階爬上了上觀景台,拍攝了「四菜一湯」正面、側面的夜景,真的很美,有如鬼斧神工一般,佩服先人的智慧。
回村裡,感覺與天空特別近,兩姑娘望著天空在找尋北斗七星,多麼遙遠的記憶啊。
熱水澡洗去了一天的勞頓,我們又坐在土樓的天井下泡功夫茶,沒有喝茶習慣的我們也高雅了一回,伴著茶香,我們在月光下聊了很久、很久。經過一天的接觸,我們很喜歡小暉一家,感覺很親切又有文化涵養,這也正是我看好他們的原因。聊天中他告訴我們他正在醞釀一個「阿倫驛站」,以便更規范更有效的為驢友們提供資訊和服務,在場的幾位驢友也紛紛幫忙出謀劃策。
最後兩點提醒驢友:
乘車不管是否是直達車,確認是到田螺坑,不能含糊的說到土樓或到書洋鎮,更不能是到南靖,要知道,南靖縣城離土樓景區60公里,書洋鎮離景區13公里,前面提到的兩位姑娘就是被無良的售票員忽悠到書洋鎮下的車,搭了50元的摩的才進到景區。
提前預定好車票和旅館,特別是周末和節假日,土樓紅得很快。
景區的溫差很大,帶足衣物,以免受寒。
(備註:A線是指田螺坑--東歪西斜樓—塔下,B線指和貴--雲水謠—懷遠樓)
③ 廈門集美村有什麼好玩的
1、集美學村,是集美各類學校及各種文化機構的總稱,它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1913年始傾資創辦,享譽海內外。
2、集美鰲園,為集美東南海濱的一個小島,島上有一小廟,叫鰲頭宮,又名千里宮,抗日戰爭時期,被日軍摧毀。1950年,陳嘉庚先生在這片廢墟上興建了鰲園,面積為8990平方米。
3、嘉庚公園,位於廈門市集美區鰲園北側,門與鰲滾亂園相連,是後人鏈鎮為紀念陳嘉庚先生創辦教育、培育人才、造福社會而興建的。按照傳統園林布局,把紀念性、文化性和游樂性有機地融為一體。
4、道南樓,位於集美學村內,建於1962年春,是集美中學「嘉庚式」建築中最遲完工的一座,算的上是集美學村中最精美的嘉庚風格的建築。
5、陳列館,陳嘉庚先生生平事跡陳列館位於陳嘉庚先大喚檔生故居西南側,創建於1983年,為三層樓房,面積為700平方米。該館以圖片、文字為主,並配有部分實物,較為詳盡地展示了陳嘉庚先生一生經辦實業、辦教育、參加政治活動和身後衰榮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