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同安什麼時候歸屬廈門的
擴展閱讀
福州哪裡治療哮喘好 2024-11-19 04:03:00
廣州光明乳品待遇怎麼樣 2024-11-19 04:02:19

同安什麼時候歸屬廈門的

發布時間: 2024-04-02 10:43:02

❶ 廈門的歷史

歷史簡介:廈門遠古時為白鷺棲息之地,故又稱「鷺島」。先秦時期,廈門屬百越之地;《漢書·地理志》記載,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

西晉,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縣,屬晉安郡,不久裁撤,並入南安縣,直到600多年後才再次設縣建制:閩國933年龍啟元年時升為同安縣,再次設縣,屬泉州,州駐地在晉江縣 。

唐朝,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縣西南部置大同場,唐光啟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為刺史,至947年,南唐滅閩國,同安地為王潮和閩國治地,歷時61年。

王潮、王審知兄弟先後為威武軍節度使,同安為其治地,閩國開平元年(909年),王審知為閩王,立閩國,都福州,大同場為其轄地。 保大七年(949年),南唐升泉州為清源軍(轄今泉州、莆田、廈門、漳州)。

乾德元年(963年),宋改清源軍為平海軍,以陳洪進為節度使,同安縣屬平海軍。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陳洪進納土於宋,同安縣始隨平海軍納人宋土。同年,宋復平海軍為泉州。宋屬平海軍、泉州。

廈門是中國海濱城市,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廈門也是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遊城市,擁有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鼓浪嶼。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贊美廈門為「東方夏威夷」吵孝。 

(1)同安什麼時候歸屬廈門的擴展閱讀

廈門市位於北緯24°23'~24°54'、東經117°53'~118°26',在中國東南沿海,福建省南部,與漳州、泉州相連,地處閩南金三角中部。廈門市由廈門本島、鼓浪嶼及其眾多小島嶼和同安、集美、海滄、翔安等組成。

陸地面積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390多平方公里。其中廈門島面積約為157.76平方公里(含鼓浪嶼),是福建省的第四大島嶼,全島海岸線約為234公里。

廈門地形以濱海平原、台地和丘陵為主。廈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勢地貌構成類型多樣,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台地、平原、灘塗等。西北部多中低山,其中位於同安與安溪交界處的雲頂山海拔1175.2米,為全市最高的山峰。

從西北往東南,依次分布著高丘、低丘、階地緩行、海積平原和灘塗,南面是廈門島和鼓浪嶼。雲頂山為廈門市最高峰,雲頂岩為廈門島最高峰,日光岩為鼓浪嶼最高峰。

廈門屬於亞熱升哪稿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和多雨,年平均氣溫在21℃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8月份雨量最多,風力一般3~4級,常向主導風力為東北風。由於太平洋溫差氣流的關系,每年平均受4~5次台風的影響,且多集中在7~9月份。

❷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廈門這個地方的

相傳遠古時為白鷺棲息之地,故又稱「鷺島」。晉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縣,屬晉安郡,不久裁撤,並入南安縣,直到600多年後才再次設縣建制:閩國933年龍啟元年時升為同安縣,再次設縣 ,屬泉州。唐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縣西南部置大同場,唐光啟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為刺史,至947年,南唐滅閩國,同安地為王潮和閩國治地,歷時61年。王潮、王審知兄弟先後為威武軍節度使,同安為其治地,閩國開平元年909年,王審知為閩王,立閩國,都福州,大同場為其轄地。 949年,南唐升泉州為清源軍(轄今泉州、莆田、漳州)。963年,宋改清源軍為平海軍,以陳洪進為節度使,同安縣屬平海軍。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陳洪進納土於宋,同安縣始隨平海軍納人宋土。同年,宋復平海軍為泉州。宋屬平海軍、泉州。元屬泉州路。明屬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築「廈門城」——意寓國家大廈之門,「廈門」之名自此列入史冊。[1]

❸ 廈門的另一頭是哪裡

同安,翔安,集美,海滄。
1987年8月,廈門市增設湖裡區,郊區改為集美搜念區。1996年11月同安撤縣改區,2003年5月,撤銷廈門市鼓浪嶼區和開元區,其行政區域劃歸思明區管轄,杏林區更名為海滄區,設立翔安區。行政區調整後,廈拍枝門市下轄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和翔安6個區,2016年末,世賀困廈門市總人口為392萬人,廈門島內人口(即思明,湖裡兩區人口)105。30萬人,占戶籍人口的47。7%。

❹ 廈門同安

同安區是廈門市的六大行政區之一,地處廈門市西北部。於西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置縣,不久廢。後晉天福四年(939年),升大同場為同安縣。 舊稱「同安縣」,別稱「銀城」、「銀同」,1997年05月01日撤縣設區。2003年09月,廈門市區劃調整,原同安區一分為二,拆為同安區和翔安區。調整後,仍為廈門市面積最大的行政區。

❺ 早期同安屬於那個市

1949年9月19日同安解放,1973年歸廈門所轄,1996年11月20日撤縣設區,今為廈門市轄區中最大的行政區。以前屬於泉州府管轄

❻ 明代末期的同安具體在哪

同安區,福建省廈門市轄區,是廈門市最大的行政區,是著名的僑鄉和台胞祖籍地,素有「海濱鄒魯之地、聲名文物之邦」的美譽。
晉太康三年(282)置同安縣,屬南安郡,後並入南安縣。唐貞元十九年(803)析南安縣西南4鄉置大同場,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升為同安縣。歷屬泉州、清源郡、清源軍、平海軍、泉州路、泉州府、興泉永道、南路道、廈門道,第五、第四行政督察區。清乾隆四十年(1775)析置馬巷廳(1912年廢)。1912年析置思明縣,1914年析置金門縣。古城因形似銀錠而得名「銀城」。 1949年9月19日解放,歷屬第五專區、晉江專區、廈門市、晉江地區、廈門市。1996年11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同安撤縣設區,並於次年5月1日正式掛牌。
宋至清區劃
宋同安縣下轄3鄉33里,後並為27里,再縮為11里,即同禾、民安、翔風、嘉禾(以上屬綏德鄉)、長興、從順、感化、歸德(以上屬永豐鄉)、仁德、安仁、積善(以上屬明盛鄉)。 元代改里為都,3鄉之下統44都。永豐鄉下轄原從順里西界1~5都,原感化里西界6~8都,原歸德里西界9~10都,原長興里東界1~3都,計13都;明盛鄉下轄原仁德里西界11~13都,原安仁里西界14~16都,原積善里西界17~20都,計10都;綏德鄉下轄原同禾里東界4~7都,原民安里東界8~11都,原翔風里東界12~20都、原嘉禾里西界21~24都,計21都。 明洪武元年(1368年)恢復里制,里下轄都。增置在坊里轄縣城2隅。全縣共劃3鄉12里2隅44都。洪武二十年為防倭患,盡徙大小嶝島2都人民於內陸。永樂元年(1403年)從順里5都並為3都,感化里3都並為1都,長興里3都並為1都,歸德里2都並為1都,縣轄3鄉12里2隅35都。後都下設圖。成化六年(1470年),大、小嶝2都人民奏復其舊。至此,同安縣下轄12里2隅37都53圖。 清沿明制。乾隆四十年(1775年),析翔風、民安2里(丙洲除外,劃歸從順里)及同禾里的五、六、七都置馬巷廳。光緒間行保甲制,改圖為保。至清末,同安的行政建制層級為:縣→鄉→里→都→保→甲(每保10甲,每甲10戶)。全縣共3鄉9里21都。[3]

❼ 福建同安縣屬於哪個市

福建同安縣屬於廈門市。
1953年,同安縣集美鎮歸廈門市轄。1958年析同安縣劃歸廈門市,1970年6月劃同安縣歸晉江專區,1973年6月復析同安縣歸廈門市,曾是廈門經濟特區的唯一轄縣,地處廈、漳、泉三角開放區的中心地帶,是我國沿海較早的開放縣之一。
同安縣,別稱銀城,隸屬於泉州府,於後晉天福四年(939年)劃南安縣大同場設立,轄區包括今廈門市全境(除海滄區海滄街道、新陽街道、嵩嶼街道、翔安區蓮河村)、金門縣、龍海區部分地區。因縣城呈束腰銀錠狀故稱「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