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在福建,泉州比廈門好吃
-風物君語-
半城煙火半城仙,一世繁華一世鮮
泉州 美食 香又甜,吃了原地蹦上天
當你提起 福建 ,大部分人第一反應肯定是廈門、鼓浪嶼;過了幾秒,他們會想起來:哦,福州才是省會。他們或許還會說,啊閩菜好好吃,啊廈門好好吃……
閩南人聽了,只會淡淡一笑。遊客才去廈門吃, 真正的閩南人,都去泉州吃古早味 。
「古早味」 ,閩南人特別愛用這個詞,來形容他們 嚮往的味道 。
你越是在 美食 江湖中沉浮,就越是懂得舊時滋味的奧妙。早年間,食品工業還不發達,料理講究食材和手工,真實而純粹。當人們為其冠以「古早味」時,已經是一種 含蓄的表揚 。
泉州,閩南文化的核心,閩南人的 舌尖聖地 。這里的 歷史 ,豐富得不可思議;這里的 美食 ,與深厚的 歷史 互為表裡,古老而又繪聲繪影。
一片風土一座城,最容易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它的 味道 。
泉州之味,離不開一個 「鮮」 字。一碗面線糊,就能開啟泉州人新鮮的一天。
面線糊,乍眼一看像極了細粉絲,輕嘗一口卻截然不同。它細膩爽滑、鮮醇美味,煮至軟爛的面線,與濃稠重芡的湯汁完美融合,真正的 入口即化 。除了必備的 現炸油條 ,必然要配上幾款加料:蚵仔、醋肉、鴨血、鹵蛋、鹵大腸、拳頭母……最後再加點胡椒和香蔥提味,那感覺,連迎面而來的海風,彷彿都是鮮的。
這碗面線糊,就是泉州風味的 名片 ,更是遊子們念念不忘的故鄉味。它看似簡單,製作起來卻絲毫不能馬虎。先用豬骨和海鮮長時間熬出泛白高湯,再加入略微捻碎的面線,最後用調制好的番薯粉漿勾芡、攪拌燉煮,直到面線徹底軟爛,一鍋至鮮才大功告成。
這一碗故鄉味,既大費功夫,又朴實無華,註定了它在 外鄉難覓其蹤 。
與面線糊絕配的,除了油條,便是 醋肉 ,泉州炸物界的頂樑柱。將豬瘦肉以老醋和香料混合腌制,掛上番薯粉後入鍋炸透,吃起來外酥里嫩,帶著一股淡淡的醋香味,令人 欲罷不能 。它既可以當零食單吃,又能作為配料入菜,從五星級大酒樓到街邊小鋪,都是它的舞台。
醋肉的靈魂,是那一味低調的 永春老醋 。它自北宋傳承千年,配料獨特(糯米、紅粬、芝麻為主),擁有特殊的香氣和獨特的回甜味。它位列四大名醋之一,卻一直默默地留在閩南,低調得令人難以置信;有了它,醋肉便從一眾炸物中脫穎而出,在閩南 獨自閃光 。
若你是 甜黨 ,泉州更不會讓你失望。
「南方包湯圓,北方搖元宵」,這個定律放之四海而皆準,唯獨在泉州不適用。在這里,北方客人看到熟悉的竹篩,必然驚訝萬分:說好的南方吃湯圓,怎麼在泉州是 元宵的天下 ?
不僅如此,泉州元宵的內餡也極為特別, 甜咸兩味的全面融合 :炒熟的花生仁,混合黑芝麻研碎,再拌入白砂糖、蔥頭碎和豬油揉製成餡,最後滾上細糯米粉而成。這樣的元宵,泉州人稱為「上元丸」,以北方元宵的軀殼,包裹了南方的物產,和海納百川、匯聚萬物的靈魂。
泉州地處閩越,是一座古老的移民城市,至今繼承著不少北方先祖的飲食習慣。西晉末年,中原士族衣冠南渡,不僅把此地命名為「晉江」以寄託思念,也保留了搖元宵的習俗,終在南方 獨樹一幟 ,讓過客們驚嘆於 歷史 人文脈絡的 奇妙聯系 。
除了這顆元宵,泉州還有與北方春餅一脈相承的 潤餅 ,同樣的筋道,同樣的輕薄透光,同樣的配料萬千,同樣的情懷滿滿,只是更多了一些海洋的味道。
中原先祖以麵食祭祖,福建小麥匱乏,當地人便用糯米製品代替:
宗廟祭祀,一定要擺上象徵著「發財」和「子孫滿堂」的 發糕 ;婚慶嫁娶,少不了渾身朱紅、喜氣洋洋又甜蜜的 紅龜粿 ;七夕佳節,除了擺上七種水果、七種花卉祭拜「七娘媽」(織女),還要有七碗雪白的 糖粿 ……即便是一般時節,泉州人也愛吃 菜包 ,聽起來像素包子,就是把麵皮換成糯米,清脆的白菜換成了更加清脆的蘿卜絲,變的是身子,不變的還是那個魂。
整個閩南地區,語言音異卻韻律相通,姿態多變卻極為神似。廈門大排檔里的 沙茶麵 、 土筍凍 ,漳州香飄十里的 鹵面 ,潮汕市井常見的 蚝烙 、 粿條 、 功夫茶 ……種種風味追根溯源,往往會殊途同歸,指向它們古老的故鄉—— 泉州 。
泉州自己,也是中原遺民的後裔。它就像家中長子,勤勤勉勉顧著這個家,卻無處訴說自己背負的 歷史 ,只能努力地保持底色, 忘不了本,更忘不了根 。
終究,泉州註定低調,因為它 孤獨 。
面對千里之外的先祖故土,泉州是孤獨的,默然將古老的鄉愁化為飲食風俗。面對萬千世界的百般滋味,泉州是孤獨的,默然守護著自己依山傍海的獨特風味。面對龐雜紛亂的塵世人間,泉州更是孤獨的,它低調得像個 隱士 ,永遠不張揚。
幸好,盡管孤獨,它也是 無比鮮活 的。
一片風土一座城,味道最能留下第一印象。而深度刻畫這種印象的,便是它鮮活的 風格 。
泉州面向大海,自古商賈雲集,如今更是僑鄉,自帶一種神奇的包容氣質。當你走訪泉州古城,你會發現,這里的 寺廟與小吃比鄰而居, 歷史 與現實相映成趣 。
比如,泉州最地道的風味甜食—— 滿煎糕 ,就隱藏在千年古剎開元寺旁邊的裴巷裡。
基礎版的滿煎糕,只需將麵粉、糖和水拌勻,澆在透熱的鐵盤上烘烤,讓麵糊慢慢鼓漲、冒出蜂窩般的空洞,再撒上 紅糖、花生碎 和 黑芝麻 ,起鍋前一對折,趁熱吃松軟無比,放涼了吃則香甜彈牙,還帶著焦糖味和堅果香。高級一點的,就加入 糖冬瓜 ,多一層口感和味道。
從開元寺往南走幾步,就是香火旺盛的泉州天後宮,世界各地的媽祖信眾匯聚於此。參拜完畢,天熱口渴,旁邊就是老店秉正堂,這里有泉州最著名的消暑甜品—— 四果湯 。
最早的四果湯,真的只有四種食材: 紅豆、綠豆、銀耳、仙草 ,用銼刀銼半碗冰,澆上一大勺冰糖水就成了。現在光景好了,人們可以盡情為四果湯加料,別忘了點入 石花膏 ,它又鮮又涼又Q彈,一口下去,清甜與冰涼相互沖撞,再熱的暑氣也跑光光。
塵世俗食的 煙火 ,宗教場所的 熏香 ,兩種性格迥異的氣息,在這座城市緊密交織、並行不悖。它們就像兩股繩索,纏繞出一段段源遠流長的 歷史 ,最後化成了泉州人的一桌茶食—— 蒜蓉枝 。
它看起來,像極了小小的點心麻花,只是外表裹上了一層白色 糖霜 。掰下一小塊,酥得掉渣,輕咬一口,糖霜在嘴裡融化,竟有一股蒜蓉和蔥花的辛香,咸甜共存,令人神往。
市井與宗教,海洋與內陸,生活與 歷史 ,異域與故鄉, 種種奇妙的融合 ,在泉州比比皆是。
隨便走走,你會發現街頭巷尾處處皆有牛排店。泉州人的 牛排 ,可不是油煎火烤、三五分熟的西式牛排,而是以香料、中草葯配合南洋咖喱精心燉制的牛肋排肉。它不配紅酒、不裝檔次、不端著面孔,入得家常、出得廟堂,配上噴香的閩南 咸飯 ,或者酸爽開胃的 牛肉羹 ,美美吃個飽。
泉州人愛吃牛肉,歸功於宋元時期 中亞文化的融入 。當時,阿拉伯與波斯商人,順著海路來到泉州,不僅帶來了異國珍奇之物,也帶來了吃牛肉的習俗。久而久之,在不斷的文化交融中,牛肉飲食生根發芽,牛排、牛肉羹、牛雜湯這組 「牛肉套餐」 ,也成為泉州海納百川的象徵。
你仔細看這牛排就懂了。它以 中式技法 烹飪,除了八角、當歸、老薑、香葉等傳統香料,也加入了南洋地區流行的 咖喱 和 沙茶 ,以及一些中草葯。牛肉本身選用肋排,價格不高、豐儉由人,也能照顧到 不同民族的飲食需要 。
來自異鄉的飲食風俗,最終成為了泉州味道的一部分。一千年前,商人在碼頭卸下 胡椒 ,如今成了面線糊不可缺少的調料;三百年前,南洋歸客帶回了 沙爹 ,被泉州人改良成 沙茶醬 ,成為閩南獨樹一幟的風味;近代以來,海外華僑捎來了 巧克力 , 朱古力燕麥 成了家常早點,還要打上一顆鮮雞蛋……
這便是泉州的魔力。它是一座 美食 孤島 ,卻閃爍著光芒,歡迎五湖四海的 美食 前來朝聖 。
在這里,來自土地的 元宵圓 ,來自海洋的 蚵仔煎 ,共存一巷;本土生長的 燒肉粽 ,海外引入的 沙茶麵 ,共聚一堂;出自廟堂的 紅蟳米糕 ,出自巷尾的 面線糊 ,共成一桌;暖身驅寒的 薑母鴨 ,清爽消暑的 四果湯 ,共生一世。
八大菜系中,閩菜最沒有存在感。這與福建的地理環境有關,它享受著獨特的自然饋贈,也養成了 追求本味、逐鮮而食 的舌尖習慣。福建人的餐桌,從年頭鮮到年尾;因為追求「鮮」,閩菜極度 重視食材 ,反倒沒什麼太復雜的技法,影響力較弱,這決定了閩菜的 地域獨立性 。
同時,閩菜自己也是壁壘分明的。以福州為代表的閩東,以泉州為代表的閩南,以客家文化為代表的閩西, 「三味鼎立」 ,更讓閩菜難以整合,只能大家獨自美麗。
這么好吃的城市,你還不趕緊安排起來?
- END -
文丨水水
封圖 | 歐陽泓略
Ⅱ 福建的三座城市:福州,廈門,泉州,哪一座城市發展的最好
福建,簡稱「閩」,是中國東南沿海的一個省份,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東南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省相望。福建的經濟發展在東南沿海地區不算優秀,但在全國還屬於中上水平,2019年中國31個省份中,福建的GDP總量為42395億,排行全國第8名。
2019年,泉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946.66億元,比上年增長17.46%,土地面積11015平方公里,2018年末常住人口870萬。
從以上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三個城市的發展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優勢,對此,你們最看好哪一座城市呢?
Ⅲ 廈門好吃的閩南菜
廈門好吃的閩南菜
廈門是福建的一個美麗的海濱城市,擁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和美食文化。在廈門,有著很多美食,其中最出名的當屬閩南菜。閩南菜以其豐富多樣的口味和做法,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閩南菜以海鮮為主要原料,其味道鮮美、口感細膩,讓人回味無窮。其中最有名的是本幫菜系,它以紅燒肉、椰汁雞、海蠣煎等特色菜品為代表,豐富了人們的味蕾體驗。此外還有客家菜系,以木瓜蛋花湯、麻婆豆腐等菜品以其獨具風味而受到人們的熱愛。
在廈門,閩南菜餚嚴謹,做法復雜,每一道菜都有自己獨到的味道和雅緻的造型,它不僅僅滿足了人們的味蕾,還代表著閩南的歷史和文化。如果你到了廈門,不要忘記去品嘗一下這里的閩南菜,讓自己沉浸在其中的美食之中。
Ⅳ 福建省最適合居住的三座城市,有沒有廈門呢
我國有很多個城市,但是嚴格說起來,並不是每一座城市都是適合宜居的。那麼什麼樣子的城市才是適合宜居的呢?每個人對於宜居城市的看法都是不一樣的,感性一點的認為只要有愛人和家人的陪伴,那住在哪裡都是一樣的。而理性一點的人就會考慮各種因素,例如城市所在地、交通情況、自然情況、環境情況和消費水平等等。
Ⅳ 廈門和泉州的閩南小吃,哪一個城市更加的正宗
對於全國人民來說,廈門的名聲要比泉州響亮得多,廈門的經濟水平也要高於泉州。但是,對不少福建人來說,泉州的小吃要比廈門品種要多,有些閩南小吃真正的起源是在泉州,後來才慢慢傳到廈門的,然後通過廈門發達的旅遊業傳到全國各地的。這樣,就給不少外地人一種錯覺,廈門的閩南小吃要比泉州更正宗一些。事實其實正好相反,泉州的閩南小吃更正宗一些,下面就給大家盤點一下泉州的一些正宗閩南小吃。
1、土凍筍
到過廈門旅遊的朋友應該大多都吃過這道閩南小吃,這道小吃在廈門是相當流行的。但是這道小吃的真正發源地卻是泉州。土筍凍是一種由特有產品土筍加工而成的凍品,晶瑩透明、鮮嫩脆滑,又以晉江安海的土筍凍味道最為正宗。
以上6道泉州小吃在廈門都可以吃到,在廈門已經是相當的流行,但是其都不是廈門本地的小吃,發源地都是在泉州,想吃到正宗的味道還是必須到泉州去。當然,泉州的小吃還有很多,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我是孤塵一粒沙,致力於給大家推薦各地美食,喜歡我就關注我,你的關注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
Ⅵ 比廈門更有閩南風味的城市——漳州
說到福建,也許在我們腦中首先想到的是廈門這座既文藝又浪漫的城市,可是,你知道嗎?從廈門北乘坐動車,只需要19分鍾,有一座比廈門更有閩南風味的城市——漳洲。這里既有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也有原汁原味的閩南小吃,城市裡快節奏生活的人們,不妨來這兒體驗幾天慢悠悠的生活。
雲水謠
這兒是 歷史 悠久的古村落,一條小河蜿蜒流過古村,村外的百年老榕,村內的神奇土樓,還有那由鵝卵石鋪成的幽長古道,彷彿都在訴說著這里的往事。最吸引人應該是是土樓,黃色的牆壁在金色陽光下令人感受到它的滄桑。
熱情淳樸的村民會在河灘上擺上了小桌子和竹椅,坐著休息一會兒,品上一杯茶,一眼望去,土樓勝景、田園風光盡收眼底,好一片世外桃源。
東山島
這里承包了碧海、藍天、白沙,還有淳樸的小漁村,既不奢華,也算不上小清新,沒有太多現代化的痕跡,處處都是濃郁的生活氣息。
虛度時光,也許就是最好的旅行。漫步金鑾灣的海灘,盡情呼吸來自大海的氣息;去左耳拍攝地南門灣欣賞美景;亦或是騎上小電動沿蘇峰山公路,打卡網紅藍橋,都將成為一段讓人回味良久的短途旅程。
鎮海角
漳州市區一路往東北走,就可以去到鎮海角,嚴格來說,這里並不是景點,平時人不多,風景很美,文藝氣息很濃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坐在柔軟的草地上,吹著涼涼的海風,想來都是那麼的浪漫與美好。
這兒被稱為「福建小墾丁」,三面環海,海灘上鋪滿了黑色的火山石,腳下是鋪滿碧綠的草地,隨處可見盛開的野花,遠處有2座紅白相間的燈塔。來到這里,就彷彿置身在電影之中,隨手一拍就是一張風光大片。
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位於漳州市中心繁華地帶,集 歷史 建築、傳統文化為一體,在這兒可以體驗老街道,閩南情,民國風。老街舊巷,是一座城市最有味道的地方,斑駁的房屋、褐紅色的瓦片、土灰色的牆,它從清朝走來,穿過民國,來到如今。雖然古城早已沒有了昔日的輝煌,可與新城相比,這兒隨處都能感受到濃郁的市井氣息。
古城內除了有許多市級文物,還有很多漳州傳統特色小吃,三角餅、面煎粿、海蠣煎、古早味蓮子圓、肉粽、鹵面、沙茶麵等等……喜歡 美食 的人們不妨在這兒一飽口福。
(免責申明,文中配圖來自互聯網配圖,版權糾紛聯系刪圖)
Ⅶ 如何評價廈門這個城市
2014年來到廈門,在廈門呆了5年,說一下對於廈門的感受吧。
1.島內和島外
感覺廈門主要區分點就是島內和島外了,島內思明區和湖裡區,有著豐富的 娛樂 綜合體(SM廣場、萬象城、羅賓森等等),健全的醫療機構,良好的教育資源等等。總體來說,在島內你可以有很好的休閑、 娛樂 、醫療保障和教育體驗。相對來說,島外的海滄區、集美區、翔安區、同安區雖然也各有特色,但是和島內相比,還存在著一些差距,交通成本很大,目前連接島內島外的交通有海滄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翔安隧道,都存在擁堵的現象,基礎公共建設也不如島內,但是島外也有島內所沒有的優勢,那就是區域面積,島外的每個區面積都比較大,在未來發展中有更好的多樣性。
2.工資和房價
廈門的工資水平算不上高,卻有著不同於工資水平的房價。相對於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廈門的工資水平顯得被拉下很多。這和廈門這座城市的城市屬性有很大的關系。廈門偏向於一個 旅遊 城市,並沒有大型的工業企業,也沒有高 科技 高技術型公司,廈門的GDP在福建省中也僅僅排在第三左右。但是,因為廈門吸引了很多外地的人,導致很多外地資本流入了房地產市場,造成廈門房價的上升。雖然今年來有發布政策進行限制,但是房價的整體水平依舊很高。
3.舒適
無論是廈門的天氣還是廈門的城市屬性,都讓廈門成為了一座很舒適的城市。除了偶有台風光臨,廈門的天氣都在一個舒適的范圍,早上起來,你就可以看到引入眼簾的綠色,呼吸新鮮的空氣,無聊的時候去海邊走走,爬爬山,嘗嘗廈門的特色食物,或者去 旅遊 景點感受一下人潮的熱情。這是一天之內的都可以幹完的事情,因為島內真的挺小的,還有BRT和地鐵,要是打車就更快了(除了每天的上下班時間,周一早上和周五下午最為擁堵)。
總體而言,廈門算是一個舒適的二線 旅遊 城市吧。歡迎大家自己來看看,切身的體會一下。
因孩子在廈門,我在京著名高校公司退休後去廈門住幾年,我眼裡的廈門。
國家從戰略上規劃針對海東給予廈門特區政策,經多年實踐讓國家失望廈門沒有能力運用好特區政策發屬廈門。同時特區與深圳怎麼差距那麼大呢?是什麼原因廈門沒用好特區政策?
給人認象也是現實,二線城市一線房價,房價在全國排名,北京,上海,深圳,廈門,高於一線廣卅。生存成本與城市不成比例,逼走多少人才。經濟低於臨市泉州, 旅遊 城市「窗戶紙吹啦叭」名聲在外!一個鼓浪嶼沒有特別。一個彈丸小島擠在島內為上等公民,島外為次等公民分級明顯,窄胸觀念有湖裡,思明不叫,喊島內為上島外為下。這樣廈門怎麼會有作為。為抗衡海東給予特區建設多年應是jl舢板幾屆領導團隊無作為,沒把海西特區建設成航空母艦,怎麼不讓國家失望!一個有作為地區沒有大胸懷科學規劃好建設好,廈漳泉一體化喊多年至今分行政個讀個的經,京津冀一體化了,怎麼廈漳泉一體化就那麼難嗎?是心胸太窄的根本原因吧!廈門可能失去對海東特區優勢。我個人分析,國家為了統一海東發展'戰略制定三條針對海東隧橋規劃北福清――平潭島――海東新竹。中莆田――黃粟。南廈門――金門――澎湖――嘉義。將來以中擔南北,廈門將失去發展優勢,這是今後幾十年趨勢,統一趨勢將成為現實。
廈門是特色鮮明的精緻城市:
有深圳不能比的美,
有青島不能比的秀,
有寧波不能比的精,
有大連不能比的暖。
廈門在五大計劃單列市中:
經濟總量最小,
區劃面積最小,
人口數量最小,
城建面積最小。
廈門全市下轄6個區,思明區、湖裡區、集美區、海滄區、同安區、翔安區 ,其中廈門本島只有思明區和湖裡區兩個區,廈門市政府在思明區。 廈門全市總面積1700.6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29萬人 ,戶籍人口261.10萬人,常住外來人口達221萬人。
廈門市,是 福建省唯一的副省級城市,五大計劃單列市之一 ,城市相對的行政級別,經濟許可權要高於省會福州。廈門市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 中國經濟特區 ,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 旅遊 城市。
廈門沒有多麼宏偉的建築群,但卻擁有相對獨特風格的建築體。1700平方公里的廈門頭銜眾多,地位極高。廈門是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 國家物流樞紐、東南國際航運中心、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 ,兩 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
廈門的許多排名指數位居全國各大城市前列 ,廈門的綜合信用指數在36個省會及副省級城市排名第2,廈門的營商環境居副省級城市第1位,廈門的外貿綜合競爭力居全國第5位,廈門港集裝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14位。
廈門擁有絕佳的生態環境和氣候環境,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讓廈門溫和多雨,年平均氣溫在21 左右。
環境的優美和宜居使得 廈門的房價位居全國第四 ,房價水平僅次於北京、上海、深圳。即便是近年有所回落,但是市區每平方米四五萬的房價仍然比比皆是。仍然是普通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的。
廈門的公共設施,公共綠地及市民休閑運動設施全國領先,快速公交也是全國獨創。廈門自始至終都是敢於創新發展的城市。
一直以來廈門的經濟體量總是被「嘲諷」,身為五大計劃單列市,經濟總量不及煙台,唐山甚至常州。但近年廈門經濟呈現高速增長,追趕勢頭明顯。2020年GDP有望突破6000億元。全國名詞將大幅提升。
絕佳的環境催生了 中國最美的大學~廈門大學 。除了美之外,廈門大學也是985和211工程大學,「雙一流」建設大學。科教水平位居中國大學前二十。
你的廈門印象如何?請寫出你對廈門的愛吧。
廈門是一個不為追求高GDP的城市。無論國內或國外綜合實力都排前17名內,挺可以了。
首先說廈門的經濟,GDP總量不高,但財政收入卻是省內最高的,這就反映出了廈門的GDP是最具含金量,沒有注水。其次廈門的運營環境,人才儲備,文化素質,都對於第三產業打下基礎,最後廈門的國際知名度又非常高,國內外的綜合實力排名又是省內最高,經常舉辦一些出名的洽談會,完全可以給企業提供一些好平台。
那些說廈門靠泉州吸血都是一些無知的人,廈門擁有自己三家世界500強企業,泉州哪一家是?一家都沒呀!泉州就靠400億的這點財稅,怎麼支撐建設搞環境,估計連建地鐵的錢都拿不出來吧,所以GDP總量高有何用,都是有水份,印度GDP總量也高啊,他能比得過歐洲發達小國嗎?還有人說廈門GDP主要靠房地產,更加無知,廈門房地產佔GDP比例都排不進全國20名內。更有人說廈門富豪祖籍大多都是泉州人,但是呢,他們都拋棄了泉州戶口。其實也能理解,廈門城建配套,教育資源,文明素質都遠遠高於泉州,人都是往高處走。當然是選擇去廈門了。哪怕不是去廈門,也會選擇去其他如北京上海。他們應該感謝福建省,至少還有一個廈門可以留住他們。
最最最後說一下,這幾年廈門為了保護環境污染企業確實搬走太多,每年800多億GDP的PX被趕走了,連翔鷺石化也讓搬走了,石化產業基本都關停,沿海沿江地區城市唯一一個沒有石化支柱產業的城市,前年也開始關閉石材廠、礦山,去年連生豬、牛蛙養殖等全部關停,不為了追求高GDP而犧牲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這才是正確的!!
廈門加油!打造高顏值,高素質的生態花園城市廈門。
註:(以下奉上圖表,中國社科院,國家機構評的,事實勝於雄辯)
一個包容的小巧玲瓏的花園般的海濱城市。
我在廈門住過一段時間,真的一旦說到廈門,很多人對廈門的印象絕對就是一座文藝小清新的城市。來廈門 旅遊 的遊客也是大部分穿得很文藝清新,就是為了配合廈門這個文藝清新風格還留下一張美照。
確實,文藝小清新就是廈門最好的形容詞。它沒有像其他 旅遊 城市那樣走 歷史 文化路線,而是另闢蹊徑,在國內打著這種現代化的文藝清新風 旅遊 城市除了廈門可能沒有第二個了。
來過廈門的人都知道,廈門環境很好,路都很乾凈,樹木蔥郁,又是沿海的小島,在環島路走著就可以看見大海,碧海藍天綠樹,簡直就是城市裡的大自然,是一個非常宜居的城市。在廈門中山路,曾厝垵,鼓浪嶼這些景點都可以找到很多很可愛很小清新的小玩意,每一處景色,就算是路邊一個小店鋪也是滿滿的文藝氣息,有哪個女生會不喜歡這個城市呢?
不得不承認,廈門確實是一個非常浪漫美好的城市,但是也是一個非常嚴重 旅遊 商業化的城市。盡管說,這可能是每個 旅遊 城市都無法避免的問題,但是還是不免會招人討厭。
我在廈門那麼久,我是很喜歡廈門這個城市的,但是在廈門的路上幾乎一半都是遊客,本地人每天都在和遊客擠公交車,讓廈門變得很沒有生活氣息,因為遊客太多了,在路上你看到的都是一雙雙 探索 的,新奇的眼,如果問路的話,很大幾率那個人會回答你「不好意思,我是來 旅遊 的」。因為遊客變多,很多店鋪都變得很坑,很會賺遊客的錢,有時候你覺得這個東西非常普通,根本不值那麼多錢,但是就是會被賣的很貴,所以有時候真的覺得廈門在美麗外表下,總有股難以抑制的錢味。
很感邀請「如何評價廈門這個城市?」首先,人們愛自己的故鄉是人之常情,「……千好萬好沒有自己的故鄉好!……」特此,有不同的觀點評價廈門,那是很正常的。因為,隨著國家的逐步富強,祖國到處大發展,大開發舊貌換新顏,每個地方都有其獨特的魅力。
比如:廈門(島內)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彈丸之地、四面環海、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當地人熱情好客,國際貿易交往越來越頻繁商機無限、物資交往頻繁市場繁榮當地政府很重視民生、投入大量的基礎設施、交通便捷、各方面穩步發展……越來越多的吸引國內外的人來廈門 旅遊 、工作、購房、定居……
從此上的簡單例子引發樓價的攀升就是很多人看好廈門………
鳥瞰思明 黃游新 / 攝
關於廈門這個城市,我聽過一個特別有趣的評價——大陸特別疼愛的小女兒?
為什麼有這樣一個評價呢?跟著我一起來看一看這位評價者是怎麼說吧。
中國有許多海濱城市和半島城市,但海島城市不多,最著名的兩個是香港與廈門。海島城市不多,是因為許多島嶼不適合建城,例如福建四大島——海壇、東山、金門和廈門,面積都達到百餘平方千米,但前面3座是灣外島嶼,孤懸於海岸線外,獨自面對外海的台風和巨浪,自然條件較為嚴酷,只發展為縣級城市。唯獨最小的廈門島屬於灣內島嶼,退縮在海岸線內,三面被大陸溫柔地環抱——抵擋天風海濤,可盡享海洋之利而免受海洋之害。
廈門島安詳地停泊在廈門灣的懷中。天氣晴好時,從山頂眺望整個弧形海灣,你會覺得從大陸奔來的山脈不過摒了一口氣,暫時潛入海底,又在不遠的海水中探出頭來——不壯烈,倒很像頑皮的孩子戲水。
魅力五緣灣 李儲全 / 攝
廈門島就像大陸特別疼愛的小女兒,不忍遠嫁,留在近旁好照顧。她與娘家之間的海灣既窄又淺,木帆船一潮而至;隨著廈門大橋、海滄大橋、杏林大橋、集美大橋和翔安海底隧道的貫通,更多的臍帶將她與母體拉緊,廈門也越來越半島化。這種地理特點帶來的文化心態就是廈門從來沒有過孤島意識。
她原來只是泉州府同安縣綏德鄉嘉禾里(相當於如今的鄉鎮),近現代發達後就反噬了自己的母親——把同安變成她的一個區。現在的廈門市,行政版圖超過廈門島十餘倍,還包括了廈門灣的大陸部分。
老廈門 游小雲 / 攝
因為與母體若即若離,所以你不能指望廈門有多開放,「家教」很嚴;當然也不太保守,畢竟分居獨處。晚清五口通商,廈門既不像廣州與福州那樣仇視洋人,開展轟轟烈烈的「反入城」運動,又不像上海那樣完全敞開,善於就勢,結果是中不溜兒。
改革開放後,廈門作為先行一步的經濟特區,其發展遠遠落後於深圳,排名又是中不溜兒。看廈門街頭的 時尚 ,總是落後上海半拍;文化氛圍,連福州也及不上;廈門的媒體,沒有一家影響超出本地,比較廣州的傳媒業,判若雲泥。
廈門的開發是很晚的。唐宋時期,她還是一個人煙稀少的荒涼海島;明代是大明王朝反走私的海防前哨;清初鄭成功經營廈門,始成重要港口;鴉片戰爭後,名列中國最早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
淡妝濃抹總相宜 王火炎 / 攝
廈門是華夏文明伸向海洋的一塊跳板:鄭成功的軍隊從這里渡海征台,下南洋的華僑在這里最後回望一眼故土。閩人以海為田,廈門人則以海為通途,海水湧向哪裡,她的觸覺就延伸到哪裡。她習慣了驚濤駭浪、生離死別、背井離鄉,也熟知種種亡命天涯和衣錦還鄉的故事。
她的眼界和胸懷像海洋一樣深邃寬廣。在大陸本土,閩南不過彈丸之地,通過廈門港,閩南人的足跡踏遍了世界,南中國海成了閩南文化圈的內海。廈門與泉州、漳州兩個兄長的關系很有意思。
全景廈門 林雙靠 / 攝
泉州是閩南文化的長子,早慧、剛烈、善於經商,宋元時期作為遠東第一大港而盡享繁華,明清時期因港口淤塞而敗落下來,不過憑借底子好,改革開放以後大辦工廠,再次發家致富。次子漳州土地肥沃,傳統以農耕為主,家境比較貧寒,人民質朴、堅韌,明代依託九龍江口的月港搞走私、做海盜,將閩南民間海洋力量推上巔峰。清初月港淤塞,才輪到廈門港出頭,成為閩南主要海港。是故閩南地區的出海口凡三變,先是泉州後渚港,漳州月港次之,最後花落廈門港。
廈門由泉州拉扯長大。原來一個瘦瘦弱弱的黃毛丫頭,因了一個優良的海港而自立門戶,數百年的通商之利,把她滋養成風姿綽約、落落大方的成熟少婦,艷名遠揚,動不動就代表閩南發言。這樣一來,泉州便有些不大服氣了,他老記得這丫頭流鼻涕時的模樣,也不喜歡她那種春風得意的張揚,總認為自己才是老大。漳州呢,人窮志短,無意爭當領袖,但泉州的頤指氣使早讓他不滿,更願意擁戴身邊這個有出息的小妹。閩南金三角——廈門、漳州、泉州,三座城市的關系相當微妙。
集美新城 吳偉澤 / 攝
我們說了廈門沒有孤島意識,說了廈門與大陸和海洋的聯系,最後還要回過頭來,認清一個基本事實:廈門的確是一個海島。
歷史 上的廈門,指的是鷺江邊與鼓浪嶼相對的廈門城一帶,延伸到海邊,像是一片指甲。廈門城最早是明代的軍事城堡,清代擴建,周長約1450米。以廈門城內的福建水師提督府(民國年間改為海軍司令部,現為市公安局)為圓心,畫一個半徑1500米的圓弧,才是老廈門人所說的廈門。
坐在碉堡上遠眺金門,作為海防前線,廈門至今留存著眾多的明碉暗堡
這么一來,廈門島95%以上的土地都非廈門,北邊的美仁宮、東邊的文灶和南邊的沙坡尾,都屬於廈門之外的農村或漁村。如今廈門這個概念大大擴展,但在廈門人心中,廈門還是一座島城,島外是那些名叫海滄、集美、同安和翔安的鄉下,出島就出了廈門。廈門與鄉下的差別反映在房價上面:島內的房價每平方米4萬元,島外僅需一半。
廈門古城僅存的一截城牆
大離浦嶼的海灘,遠處海平線上是廈門高崎
山海交匯,四季如春,廈門的確很美。外地人經常打趣廈門人,說他們天南海北到處 旅遊 ,回來講述見聞,最後都要得出同一個結論:哎,還是廈門好!他們不承認天下還有比這個小島更美妙的地方,還天真地相信所有人都羨慕他們的城市。結果廈門人出門 旅遊 ,並沒有增長見識,倒是增強了對家鄉的熱愛。
有客從福州來,廈門的朋友二話不說,開了車帶他到處兜風,環島路、中山路、鷺江道、海濱公園、鼓浪嶼,又說要帶他去看白鷺洲夜景,多麼多麼有詩意。客人抵擋不住,說你饒了我吧,我都看過多少遍 了。
本文選自蕭春雷「中國的掌紋」系列之《華夏邊城》
當年考大學時,就知道廈門大學超級美,很多同學填報志願時填上了廈大。後來工作後去廈門 旅遊 ,專程去廈大觀光,的確很美。真實廈門的地理位置,環境都是錯的,風景就不用說了,是著名 旅遊 城市。但感覺廈門這兩年有些太「低調"了,發展步伐相對較慢,房價高收入相對較低,希望廈門膽子大一點腳步快一點,提升城市實力,讓美與實力並存。
廈門雙子星塔
顏值極高的廈門大學
說廈門不好的基本是沒買房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