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祖祠
祖祠是放祖先牌位的地方,在氏族習俗保留比較好的福建等地很常見,一般叫宗祠更多些。
絕對不是放祖先骨灰的地方,漢族的葬俗是土葬,哪來的骨灰?
下面是網路復制的【宗祠】詞條:
宗祠(zōngcí),又稱宗廟、祖祠、祖厝、祠堂。它是供設祖先的神主牌位、舉行祭祖活動的場所,又是從事家族宣傳、執行族規家法、議事宴飲的地方。民間建造家族祠堂,可追溯到唐五代時期。莆田刺桐金紫方氏祠堂,便是建於唐末。涵江黃巷村黃氏宗祠,建於北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到南宋,莆田林氏「建先祠」,「置祭產」。(宋濂《宋文憲公全集》卷十二)建陽陳氏家族的祠堂,始築於元代。各地大規模營造祠堂,則在明清兩代。此時入閩各家族經過長期發展和繁衍,族眾日益增多,家族為團結族人大興土木,故一時建祠之風盛行。
據清初《光澤縣志》載,當地「從前各族宗祠無幾,近數十年,凡聚族而居者,城鄉多各建祠。春秋祭祀,序昭穆,崇功德,敬老尊賢,頗有追遠睦族遺意。」(清·乾隆《光澤縣志》卷四《輿地誌·風俗》)一般家族不僅有一族合祀的族祠、宗祠(或稱「總祠」),族內各房、各支房,往往還有各自的支祠、房祠,以奉祀各直系祖先。舊時漳州府詔安縣,「居則容膝可安,而必有祖祠、有宗祠、有支祠。」(陳盛韶《問俗錄》卷四《詔安縣》)這一時期的宗祠大都保留至今。據廈門大學陳支平教授等調查,連城新泉的張氏家族,除總祠外,另有支祠24座;惠安山腰庄氏家族,族眾數萬人,大小祠堂超過100座,其准確座數連族人也說不清。福州郊區尚乾的林氏家族,族眾近萬人,大小祠堂不下50座。為顯族威,大宗祠堂還蓋進省城。一些同姓氏的大家族,有的合建跨地域大宗祠。民國時期,永定「鄉村之中,不論大小姓,皆合建祖祠,復合散居各鄉及徙居各處之同宗在邑城建祠。」(民國《永定縣志》卷十五《禮俗》)仙游縣黃氏家族,派下子孫散居30餘村,各地黃姓集議,在縣城合建黃氏大宗祠。福建林氏是人數最多的家族之一,清初曾會同八閩林氏族人,於福州創林氏大宗祠。此外,在海外及台灣的分支子孫,與鄉土宗祠也保持了密切聯系。民國時,漳州許氏家族,居新加坡、馬來西亞者,曾聯袂返鄉倡建新加坡許氏大宗祠。
為了維護祠堂的神聖和庄嚴,保持祠堂的整潔和香火有期,福建民間各家族對之都有一套管理規則。強宗大族專設祠堂司事和祠丁來負責祠堂的日常管理和灑掃上香。福州一些祠堂還規定每年按家居住址,每家出1人,一屆8年選4人,輪流管理祠堂,這些人俗稱「當家頭」。族人不允許有損害祠堂的行為。長樂曾氏家族規定:「一宗祠內外,不準私放畜類,以及不準夏秋曬谷,至於乘涼寢睡等事。違者罰錢一千文,充祠公有;若再抗罰,族房齊集,呈官究治。一祠堂內外,凡有安囤家私柴草,即在祠前焚化示眾。」(長樂《感恩村曾氏族譜》宗祠規條)有的家族還規定,族人損壞祠堂物件必須賠償公罰。婦女兒童不得隨意入祠,族人蓋房不得有礙祠堂風水等,尤其是一些有損於家族道德的行為,如行竊、賭博、吸毒等皆是祠堂的嚴厲規定的禁條。
祠堂的建築大多講究「風水,通常是在祖先最先居住的地方,將舊房改建成祠堂;一些家族建宅時,往往先建祠堂。閩北一些單姓小村落,無力籌建大祠堂,便在村前選址設牌位,供祖先。祠堂一般多位於正寢(前堂)東側,講究的有三間二外門。正大門平常不開,只在春秋二祭或族人議大事時開啟。正廳外,有儲藏祭器、遺書的小房子,環繞成一個獨立的建築群。普通的祠堂只有一間正廳,正廳內設4個龕(也有8-10個龕者),龕中置一個櫃,內藏祖宗牌位(稱「神主牌」),4龕神位依次為高祖考、高祖妣和考、妣的官位、姓名字型大小。每龕前各設一矮長桌,用以擺放祭品。一些宗祠里,凡本族新添男丁要貼張紅紙在柱上,上書×××長子(或次子等)、取名×××,以示到祖先面前報到。如今閩南一些祠堂大廳正中大木龕中列祖列宗的神主牌位,已被各主遺像所取代。本房死者若有子已婚(不屬夭折)者,其遺像可入祖廳正堂。惠安崇武一帶,幾乎所有宗祠廳堂的龍壁都貼有符篆、「金箔」及用錫箔色紙剪成的鏡、尺、剪刀、雙喜等圖,用以鎮宅。符篆多書「北方玄武大神鎮宅」、「西方白虎大神鎮宅」、「東方青龍大神鎮宅」、「南方朱雀大神鎮宅」等。平日祠堂空屋有借給家無住房的族人居住,有的族人的靈柩也寄放在祠中。族人去世,則送香灰入祠。外出族人來謁祖尋根時,必先到祠堂祭拜,而後包上祠堂的香灰及家鄉泥土帶走,以示不忘根本。
1949年後,除「文化大革命」「破四舊」時部分祠堂遭損外,省內宗祠大多保留。近年一些地方宗族活動又興,新建祠堂不少。漳浦鄭姓人1987年就整修族祠,作為鄭姓舉行「穿燈腳」(穿燈腳,每年農歷正月十四,閩南一帶在族祠內懸掛各種花燈。讓由婆婆陪著的新嫁娘,和初為人母抱著新生兒的小媳婦,沿宗祠的下殿至上殿繞行一周。因系從高懸頭上的花燈陣中通過,故稱「穿燈腳」)傳統習俗活動的場所。宗祠的修建仍由同姓族人捐款集資。閩南許多華僑回鄉也捐修宗祠。新修祠堂大都富麗堂皇,耗資甚大,造成浪費。新修的宗祠日常向鄉人開放,僅是做為宗族的象徵而已。閩南許多宗祠,作為村裡老人會活動場所,發揮有益的作用。
【宗祠出處】
《禮記.王制》載:古代天子建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至明代,始准許庶人立始遷祖廟,一般建於宗族聚居的近地,歲時由族長率領族人共同祭祀。也稱「祠室」、「祠堂」。《漢書.張禹傳》:「禹年老自治冢塋,起祠室。」《後漢書.清河孝王慶傳》:「朝廷大恩,猶當應有祠室,庶母子並食,魂靈有所依庇。」宋司馬光,文潞公家廟碑》:「先王之制,自天子至於官師皆有廟。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居室為後。及秦非笑聖人,盪滅典禮,務尊君卑臣,於是天子之外無敢營宗廟。漢世公卿貴人多建祠堂於墓所,在都邑則鮮焉。」《紅樓夢》第五三回:「原來寧府西邊另一個院子,黑油柵欄內五間大門,上懸一塊匾,寫著是『賈氏宗祠』四個大字......進入院中,白石甬路,兩邊皆是蒼松翠柏;月台上設著青綠古銅鼎彝等器......里邊香燭輝煌,錦帳綉幙,雖列著神主,卻看不真切。只見賈府諸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賈敬主祭;賈赦陪祭,賈珍獻爵;賈璉、賈琮獻帛,寶玉捧香,賈菖、賈菱殿拜毯,守焚池。青衣樂奏,三獻爵,拜興畢,焚帛奠酒。禮畢,樂止,退出。」
『貳』 翔安區郵政編碼
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郵政編碼是361100。
前兩位的36表示省、市、自治區,第三位的1代表郵區,第四位的1代表縣、市,最後兩位的01代表具體投遞區域。
翔安區設立於2003年10月19日。陸地總面積42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34平方公里,下轄7個街道(大嶝街道、新店街道、鳳翔街道、金海街道、香山街道、馬巷街道和民安街道)、兩鎮(內厝鎮和新圩鎮),有9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30個村民委員會。
翔安東北與泉州市交界,西面與同安區接壤,南隔海與金門島相望,居廈、漳、泉、金閩南「金四角」核心區,可開發陸域面埋歷積達20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75公里。
廈門市翔安區郵編地址詳細
廈門市翔安區後溪鎮後溪村山尾社:3610240。
廈門市翔安區後溪鎮後溪村街路社:3610240。
廈門市翔安區馬巷鎮西坂村:361101。
廈門市翔安區馬巷鎮羨液咐竹仔腳巷:361101。
廈門市翔安兄純區馬巷鎮市場巷:361101。
廈門市翔安區馬巷鎮祖厝巷:361101。
廈門市翔安區馬巷鎮瓊頭村:361101。
廈門市翔安區馬巷鎮車站巷:361101。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翔安區
『叄』 鼓浪嶼名人故居都有哪些,分別在什麼地方
廈門鼓浪嶼素來又被稱為「海上花園」,這里人民好客,這里歷史深遠,這里風景優美,在鼓浪嶼文化里有著許多好玩好看的地方如鋼琴博物館、名人蠟像館,鄭成功紀念館等等。這里還有許多名人的故居,下面就和我一起來看看都有那些吧。
秋瑾故居:
泉州路73號,這是一座三層紅磚西式公寓,拱券寬廊,三樓使用花崗岩壓條,琉璃瓶件裝飾,整座樓氣宇軒昂,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建築里,堪稱是相當豪華的洋樓了。這里就是「鑒湖女俠」秋瑾和她的家人曾經居住過的地方,記錄了她幸福的童年歲月。
清光緒三年(1877年)11月8日凌晨,秋瑾誕生於祖父秋嘉禾的廈門海防廳同知官邸。因祖母病重,秋瑾的父母與祖父一同居住。第二年8月,秋嘉禾調任雲霄縣同知,兩歲的秋瑾隨祖父赴任,一年後回到廈門,住在鼓浪嶼泉州路73號。她10歲時的1887年4月,秋嘉禾赴任南平知縣,秋瑾隨往。
光緒十五年(1889年),秋嘉禾回調雲霄縣同知,13歲的秋瑾再次隨祖父赴任。第二年8月,秋嘉禾卸任,秋瑾隨全家又返回廈門。光緒十六年(1890年)至次年,秋嘉禾復任廈門同知,秩滿後全家返浙。這時,台灣巡撫邵友濂聘請秋瑾之父秋壽南赴台任巡撫文案,秋壽南即帶15歲的女兒前往。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政府調秋壽任湖南桂陽任知府,秋瑾隨父赴湘,從此,離開了生活了18年的閩南和台灣。算起來,秋瑾居住在廈門和鼓浪嶼的時間共有10年之久,廈門也可以說是她的第二故鄉了。文學家鄭逸梅在《藝林散葉》書中對此有所記述。
解放後,此樓曾供區政府和派出所使用,後改為海關宿舍,現為民居。如今,秋瑾故居的寬廊已經封堵成居室,拱券也裝上了玻璃窗,因年久失修,外表雖然顯得老舊,但它作為鑒湖女俠在廈僅存遺蹤,歷史氣韻猶存,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許斐平故居
筆山路19號許斐平故居,這是鼓浪嶼海拔最高的別墅。
小樓沒有什麼特別的,只因這里曾住過一位「鋼琴神童」——許斐平
5歲,可以不看樂譜,彈出全部聖詩;
6歲,在三一會堂舉行公開演奏;
8歲,進入上海音樂附小,師從鋼琴系主任范維生
11歲,可以和上海樂團合作演出,並為比利時皇後表演,受到贊賞,隨後受邀參加在布魯塞爾舉行的,以「伊麗沙白皇太後」為名的國際鋼琴大賽,同時到歐洲學習,但因文化大**爆發未能成行。70年代,任北京中央音樂學院的首席獨奏。
文革後,27歲的赴美留學。
1982年獲朱莉亞音樂學院珍娜·巴候雅圖鋼琴比賽首獎;
1983年獲以色列舉行的第四屆魯賓斯坦國際鋼琴比賽金牌獎;
1984年獲西班牙波露瑪奧茜亞國際鋼琴比賽獎;
旅美期間,還獲得了其它眾多國際性鋼琴比賽的大獎,同時,開始了他巡迴演奏的生涯,並獲得了各屆的贊譽。
林巧稚故居
位於鼓浪嶼晃岩路47號。晃岩就是著名的日光岩,它是鼓浪嶼乃至廈門的地標,從日光岩下山的路上沿著一條林蔭小路穿行很快就看到了一幢獨具特色的建築,便是林巧稚故居。故居是一座磚木結構、四面通廊的法式兩層小樓,外表呈淺白色,柱廊設計頗具藝術韻致,整體呈八角形,當地人稱之為「小八卦樓」。小樓的二層通過一條石棧道與晃岩路相連。
1901年林巧稚就出生在這里,並在此度過了愉快的童年和少年時代,1921年離家前往北京協和醫學院讀書。如今,樓房的外觀已經褪色,牆皮也脫落,內部結構似乎也已老化了。林語堂的故居坐落在鼓浪嶼漳州路44--48號,是鼓浪嶼最古老的別墅之一。
所謂漳州路,不過是一條與其它巷子交叉的、窄窄的巷子,寬不到一米。在一張鼓浪嶼手繪地圖的「引導」下,我們費了好大週摺才找到。沿巷子往裡走十幾米,便看到一個沒有圍牆的院子,院內有兩座東西相對的老宅,據說是別墅的前部。看上去已是一幅破敗不堪的樣子。
盡管那時太陽已經老高,但那老宅陰冷凄涼,沒有半點生氣。正屋有一間掛著窗簾,據說裡面住著廖氏後人,因對祖厝(閩南房屋俗稱「厝」)感情深厚,不願搬離去住現代新居。
【結束語】廈門鼓浪嶼,面積僅1.71平方公里。島四周海水蔚藍,海岸蜿蜒,金黃色的沙灘迎送著撲岸而來,又悠然而去的雪花細浪。島上奇岩峻立、澗谷生幽,綠樹蒼翠、繁花似錦。島上具有各式西歐建築風格的房舍依山而建,青石板小道盤垣山間,島上車馬絕跡,沒有汽車,也沒有自行車,只有運貨的電瓶車,偶爾與遊人擦肩而過。這里寧靜而富有詩意,小巷裡琴聲悠揚,故又被稱為「鋼琴之島」。
『肆』 為什麼福建海邊很多地方叫「厝」
厝(cuò),廣泛存在於福建各市,受閩南語歌曲及福建旅遊偏重影響,很多人以為厝是福建沿海的專利或者閩南地名的專屬,事實上「厝」是整個閩語方言的特色,從閩北、閩東到閩南,甚至潮汕、雷州等地都有分布
厝」的含義可以說是包羅萬象,近似於普通話的「家」、「屋」、「房」,而以此引申為地名更是司空見慣,因閩語分布區多是同姓家族聚居,故地名也多以姓氏為首字,以「厝」、「宅」、「店」、「林」等為結尾。
廈門海滄的田厝、翔安的蔡厝、思明的曾厝垵、同安的何厝、集美的孫厝等。
漳州角美的石厝、龍海的新厝、平和的烏石厝、漳浦的方厝、華安的大厝等。
潮州潮安的謝厝、饒平的口厝、湘橋的東厝,汕頭潮陽的庄厝、龍湖的陳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