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名人介紹卡怎麼寫
擴展閱讀
深圳租房催租金怎麼辦 2024-12-25 20:56:18
上海日版手辦有哪些品牌 2024-12-25 20:55:32

廈門名人介紹卡怎麼寫

發布時間: 2024-12-25 07:53:04

⑴ 名人訪談錄怎麼寫

22歲的李映明,在福建除了擁有兩家證_公司和一家電話行銷公司外,還擁有全福建省最好的培圳方法,很多公司請他去培訓和激勵員工。
李映明曾在夢工場公眾承諾:我是經銷商中最年輕的,我一定要做所有夢工場經銷商的第一名。你想知道他為什麼這么想,這么做嗎?下面是記者與他的對話。
14歲出門遠行
記者:李總,您好,你是從什麼時候有經商意識的?
李總:12歲,我讀書的時候,特別渴望賺錢。小時候,別的孩子都拿壓歲錢買吃的,但是我會把錢省下來,買一些年畫和海報,劉德華的海報畫像,在學校門口擺地攤。
記者:你為什麼在這么小就有經商的意識呢?
李總:這可能是家人的關系。我媽媽從我開始懂事的時候就做生意了。原來有鐵飯碗,後來鐵飯碗丟了,就自己做生意,我們家族裡長輩都是做生意的。從小到大在做生意這種氛圍中長大的。
家裡有一個最大特色就是:每天晚上吃飯的時候,因為我們開店做生意,晚飯9點開始,吃得很晚。所以,每天晚上都聽他們聊生意,公司發展,企業未來,行業遠景。
每天聽,聽時間久了,越聽感覺收獲越多。當時自己有點錢的時候,就莫名其妙地在潛意識中想做一些事情。除了賣過海報,我還賣過花。把100元的壓歲錢翻了好幾倍。記者:你從哪一年不讀書了,你父母對您有什麼看法?
李總:1997年,我小學畢業就有不想念書的想法。全家人都不同意,而我天生脾氣很強,決定的事情沒辦法改,一百多人也拉不回來。我決定不讀了,父母也沒辦法。
1998年4月份決定不讀了,就去工作。我是98年4月8號開始進入工作狀態的,因為我是98年4月8號上午拿到的學籍,中午兩點鍾坐車到了湖北黃崗地區做傢具。當天晚上做搬運工,做了一個通宵。記者:你自己獨自一個人跑出來,你父母???
李總:我從小在江西長大,老家是湖北的,父母在那裡開了傢具店,我們住在一個小縣城裡。我的家庭在縣城還可以的,不算差。但是我的性格就是愛動,好玩,愛沾點兒新鮮事情,什麼新鮮事情來了就愛沾一沾。
所以,那時候就到蘄春去工作了,一干就是兩年。兩年多時間,在那邊做搬運工、安裝工、木工、油漆工。從14歲來到福州是8年多的時間。記者:講一講你從學校出來到現在的一些經歷?
答:從學校出來,我開始在湖北做安裝家裝工具,做了兩年時間。我做事情比較喜歡接受挑戰。那時候因為我們的競爭對手特別強,就因為競爭對手強,所以我們拚命地苦幹。
在一年多的時間,我們把傢具店做到了那個地區的最棒一個傢具店,不管貨物還是新產品都是最好的傢具城。做了傢具兩年之後,因為家裡有些事情就又回到了江西,做了一個燈具還有設計櫥櫃,電工也做了一段時間。反正,這些年來做的事情是滿多的,電工、安裝工、木工、油漆工,搬運工,板車也拖。記者:那你應該是有很多經驗?
李總:做苦力活經驗很多。我到現在經驗有兩種:一種是做苦力活的經驗,第二種就是做銷售的經驗。銷售讓我找到了快樂
記者:談一下你是如何做銷售的?
李總:有一天,舅舅來看我,看到我很可愛,他對我說:「我帶你到福州學廚師怎麼樣?」我說:「好。」那時候做廚師,因為家裡給我找了一個特一級的廚師,專門帶我,帶我的過程中,我媽媽住了三四個月以後,我發現我這輩子做到底廚師最高級別就是我師傅了,特一級技師,是廚師的頂級了。
看到師傅的今天,我好像看到了未來的自己。這不是我想要的。就算是特一級技師,也要一輩子替別人燒飯。
後來,回到家裡,我對媽媽說:「這輩子,一定要別人替我燒,我不會給別人燒飯。」所以我不做廚師了,決定做銷售。記者:你銷售的第一個產品是什麼?
李總:是從賣IC卡開始。我每天上班下班路過,看到有人賣卡,我就想他們這個也不需要經驗和學歷,我想要把這個卡賣出去就好了。我就問他們買卡掙不掙錢?他們一聲不理,兩聲不理,我就天天問,問了個把月之後熟了,就告訴我大概能掙多少錢。
他們不告訴我在哪裡進貨,只是告訴我大概位置,我是自己去問的。找到那個地方就去進貨,當時沒錢,找我媽媽支助了我800塊錢買了一碟卡,就整天在路口賣。那時候業績還不錯,因為他們那些賣卡的都是賣了一年半年的,很疲了,沒有沖擊,沒有動力。
因為我剛去賣,而且我很想做銷售工作,對銷售工作充滿一種渴望,覺得銷售工作有一種神秘感。那時候我做銷售的時候,因為是在福州最繁華的一條路,都是最繁華的階段。
我拿著卡,這條路的人流量非常大,很多人都從這里走,我就拿著卡,他們就在路兩邊站一排,我想等別人過來,都不行。那時候,我還不知道陳老師講的主動出擊的概念,但是我想主動找別人還是有效果的,我就站在最前面選了一個很窄的一個路口。因為那裡有一個小橋很窄,人必須從那裡先經過。我就站在橋和路的交叉口上,我就拿著卡站在那裡,我見人我就問,我說需不需要IC卡、需不需要電話卡?便宜賣?所以,我第一天業績就比別人好。
記者:收入怎麼樣?
李總:平均一天賺個30來塊錢。因為新手一個月賺個六七百,七八百,一千以下。但如果是老手,賣久了有長期的客戶,收入一般都在一千五、一千六,還不錯。那時候我做廚師是一分收入都沒有的,還有路費、住宿,好在那時候有我舅舅、舅媽他們在支持。記者:我覺得你做生意起步很早?現在像你這么大的很多還在讀書?
李總:我還有很多朋友現在還在讀大學,但是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敢不敢去創,敢不敢去做。我做很多事情的時候對於我來說都是未知的,因為還年輕,很多東西都不懂,沒有高學歷,沒有這種經驗,都是一種未知的狀態。但是對於這種未知,我是什麼困難都不怕,有時候我很自信。記者:你覺得雖然自己沒有那麼高的學歷,但是能在社會上生存,最主要是靠什麼?
李總:因為我的家人、我身邊的同事和我現在的員工也好、幹部也好,他們對我都有一個評價。他們說我是一個很活躍的人,我到人群中很容易有一種激情來帶領人,而且我到了這邊有一種噪雜的感覺,有一種氛圍在這里。這是所有的人給我的一種評價,跟我在一起很新穎,很有動力,永遠不乏力,永遠敢做事情,永遠肯自信,就是一種陽光的感覺。我曾經有一段時間網名叫「陽光男孩」,這是別人一直要求我取的。記者:你是如何提高銷售技巧的?
李總:是這樣的。我銷售卡完之後去做化妝品,福州很有名的一個化妝品,在全國有挺多家連鎖店,在那裡做化妝品銷售。因為當時賣卡對自己提升不是很大,完全要自己去悟,沒有人教。
我想,如果能夠進入一個銷售團隊更好,有人教不得了,學的更快。那時候就進入了化妝品的業務團隊,當時和我一起應聘的有20多個人。但是第一個月我是公司20多個人新員工的第一名;第二個月我是公司新員工、老員工第一名。之後幹了有半年一直都是公司第一名。
我是公司從員工躋身到組長最快的一個人,第一個月做新員工,第二個月直接做組長,是他們公司開了這么多年成長最快的一個。認識陳安之老師記者:你為什麼能越做越好?原因是什麼?
李總:因為那時候帶我們的經理,非常崇拜陳安之老師,他整天在公司裡面放陳安之老師的碟片。我有時也過來聽,本來到時候應該下去銷售了,那天我就在那裡聽。開完晨會就在那裡聽,我感到很有興趣就不下去了,我就一直把這個碟片聽完了。
一上午坐在那裡聽,聽完之後熱血沸騰,好興奮。我就問我們的經理那是誰?講得真好。我們經理就給我介紹了陳安之,他特別崇拜陳安之,當做偶像來看,給我講了一大堆,講得我也是熱血沸騰。
陳安之老師所有的碟片、書我當時都買來看。我就找啊,買碟片,買了好多。現在至少有500多片了,很多是重復的。送了無數的人,送給了朋友,書籍也是很多。
記者:你聽過陳老師的課程嗎?
李總:聽過一次。06年4月18號。在廈門。但是我現在把陳安之老師2006年接下來所有的課程,包括總裁班,包括講師班。還有下個月上海的17、18號所有的課程我都報了。
因為我當時報的時候,銷售代表說大概一共是多少場?我說我要參加的是陳老師所有的課程。我讓他幫我算一下多少錢?我說一次付錢全包了。我覺得投資是一種學習,這種學習才是最值得投資的東西,將來有更大的回報。
我今年投資2萬塊錢學習,明年可能幫我得到200萬,這是一種回報,都是有可能的。所以,我覺得這是非常值得的。記者:談一下你和夢工場合作的計劃?
李總:先做一個系統,終端這樣一個銷售系統,把這個樣子搞出來。再做學校這塊,談學校的項目。從7月份到9月份這兩個月做系統,把福州那邊的拿下來。
9月份開始做學校這一塊的項目。從9月份學校的項目做起來之後,做整個團隊的模式。我不希望只靠行銷商來銷售,我需要靠一個團隊來支撐。因為我覺得只有一個團隊的力量才是最大的,如果沒有一個團隊來支撐這個企業是做不大的,不是做不大是速度不夠快。因為我做事情講究速度,我覺得年輕人成功就是速度比別人快,效率比別人高,不然他不可能那麼年輕就比別人成功。所以,我現在想一個問題就是成功。所以做事速度非常快,我要在最短時間建立一個非常龐大的團隊,現在我們團隊里的人大概是幾十號的人。記者:你是怎麼理解團隊精神的?
李總:因為團隊是一種精神,是一種使命感。做企業是這樣的,我覺得分眾傳媒這一點非常厲害。分眾傳媒在做的時候,就把這種使命感掛出到什麼企業,每一個員工都有使命感。
突然在我的團隊裡面,他們有一種使命感,他們願意把這種成功學發揚光大,他們願意把這種成功學傳遞到他們身邊每一個需要成功學的人。我覺得這一點就是有使命感。
在我的人生使命感裡面,希望在我走的時候我會含笑而去,因為我對社會、對人類都是有貢獻的,哪怕就是一點點,因為我曾經對這個社會有所貢獻。而不是說我為他們盡力了、努力了,這不是一個百分之十三的人應該說的話,有因為是百分之十三的人所以一定要留下東西。記者:你認為成功是什麼?
李總:我覺得成功就是一個決定,你決定要,你決定一定要,當你下定這個決心一切東西都不重要了。
因為一切東西都是你可以排除的東西。有兩個廣告我看著非常有感受,是中國移動還是電信的登山員,每一次的挑戰山峰都是挑戰自己,一生鍛煉的就是自己,我能,這是這個廣告詞。
我看了非常有感受,確實是這樣的,他戰勝的就是自己,不是企業不是市場,市場競爭越激烈人總能戰勝市場。關鍵是你夠不夠這個資格,有沒有這個能力去戰勝這個市場,去引導這個市場?市場再亂,總有人來引導這個市場。
但這個人也是人,為什麼我們不能做?他現在可能先到我們這兒做,但是假如我們去努力,我相信我們至少也能成為這個引導者中的一員。
成功學,我覺得很簡單,這么幾句話可以概括它。成功學的目的就是說讓你更快捷、更好的方法、更省心、更快樂地去做好一切你要的事情,我覺得這是成功學的定義。成功的定義是什麼?成功的定義是消化,但是成功要達到它的目標就叫成功。

⑵ 廈門的人怎麼樣啊

說到廈門人,可不能不談廈門話。

初聽廈門話,簡直叫我難以接受!一句話下來,讓你覺得它既像日本語、又像古漢語。「吃飯」叫作「假崩」!!「隨便」稱為「青菜」!!!「下車」竟是「樂恰」!!!!真是搞笑!直到後來經人介紹我才知道閩南語是「中國古漢語的活化石」,它是全國各種方言中,將古漢語最完整的沿襲下來的一種語言,怪不得人們把「怎樣」稱為「安怎」,把「慢走」說成「慢行。」

最有意思的是有一次,我出去逛街,一位服裝店的小姐看見我試穿了一件衣服後立即笑容滿面的說:「你緊歲哦!」「什麼?我幾歲?關你什麼事?奇怪!!」我心想。她看我獃獃地看著她,立刻改口說:「哦,你不會聽廈門話?我是說你很漂亮啦!」原來如此!可她生硬的普通話仍讓我莫名其妙:說我「聽不懂廈門話」就好了,什麼叫「不會聽」啊,真讓人百思不解,但最後我還是做出了這樣的結論:廈門人的確很可愛!

不僅可愛,他們還十分可敬。一次我乘公交車,已經沒有座位了,只好站著。在我還沉醉於車內的整潔干凈和車外的秀麗風景時,上來一位老人,於是馬上有人給這位老人讓座,老人謝過後欣然坐下。我覺得很新鮮,可車上的其他人卻不以為然!接著我開始觀察,發現一有老人或孕婦上車,就立即有人給他們讓座。後來別人告訴我,只要在廈門的公交車上、老、弱、病、殘、孕及抱小孩的乘客會有人給讓座,大家都很自覺的愛護他們!多溫馨!素不相識卻相互照顧,多像一個大家庭!

⑶ 廈門名人小傳

孟泰———愛廠如家

(2004-04-27 08:06:20)

孟泰是河北省豐潤縣人。1926年到鞍山,同年入日本人經營的昭和制鐵所當配管學徒工。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配管組長、技術員、副技師、煉鐵廠副廠長、鞍鋼工會副主席等職。

1948年,國民黨政府撤退前,鞍鋼遭到嚴重破壞,高爐爐體及動力機械設備幾乎被破壞洗劫得盪然無存。面對如此困難的情況,他帶領工友們跑遍十里廠區,日以繼夜地搜尋挖掘器材,並加以整理、分類、修復,然後儲存在「孟泰倉庫」中,以備急需;不向國家伸手要錢,先後恢復了一、二、四號3座高爐的生產。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鞍鋼受到敵機和暗藏敵人的威脅。為防止高爐遭到破壞,他日夜守護在高爐旁,「守爐餐伴爐眠」是他當年提出的頗具影響的口號。愛廠如家、勤儉節約、艱苦奮斗,這便是孟泰精神。孟泰精神在鞍鋼整整影響了一、兩代人,並將一代代傳下去。

孟泰是新中國第一代全國勞動模範,是中國工會第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執行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曾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

開閩王——王審知

王審知(862-925),字信通、祥卿,號白馬三郎,河南光州固始人。自光啟元年(885年)入閩直到去世,在閩39年,其中在福州32年,先後任福州觀察副使、威武軍留後、檢校刑部尚書、威武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檢校右僕射、檢校司空、特進檢校司徒、檢校太保、琅琊王、中書令、福建大都督長史、閩王等。

王審知重視社會的安全、穩定工作。光啟二年(886)八月,王審知兄弟帶兵攻打泉州,殺了貪贓枉法、無惡不作的泉州刺使廖彥若。在福州的福建觀察使陳岩迫於形勢,承認王氏兄弟,並疏請唐朝廷委任其為泉州刺史,泉州面貌很快好轉。大順二年(891),陳岩病卒,內弟范暉在福州自稱留後。景福元年(892),王審知兄弟為了統一福建作了周密准備,經過一年三個月的苦戰,終於在景福二年(893年)五月二十一日,打下了福州城。王氏兄弟入城後,親自"素服葬陳岩"、"厚撫其家屬",取得安定局面。隨後,王氏兄弟還立劉行全廟祀之,大得人心軍威大震,傳檄四方,建州徐歸范、汀州鍾全慕,以及山區、沿海等處游散的武裝力量都相繼歸順,全閩得到統一。王審知採取種種措施,使福建境內的社會秩序得到安定、穩定,為福建的經濟、文化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王審知很重視經濟開發,主要表現:第一、發展水陸交通。天復元年(901)他在築羅城的同時,挖護城濠,建有去思橋、津通門等。天佑三年(906),王審知又在福州正街(今東街口北)毛應橋南築還珠門,建南關橋(今稱安泰橋),還開河通沃橋浦,引潮貫城,後梁開平二年(908年)建沙合橋(又名九仙橋)等。第二、擴大內外貿易。他執政時,取消閩江流域的關卡,以便貨物暢通,以保山區、沿海城市的物資交流。同時,他在黃岐半島開辟對外貿易港,史稱"甘棠港"。隨後福州與朝鮮、印度、蘇門答臘的三佛齊等國家,都經常有使者和商旅往來,在福州等地進行經濟、文化等貿易活動。舶來品有象牙、犀角、珍珠、香葯等應有盡有。第三、重視發展農業生產。他委派有生產經驗的顏仁郁管理農業,又派得力的官吏"出巡州縣,勸課農桑",把因戰亂而流亡各地的農民盡數招撫回鄉,給予合理安排,鼓勵他們開荒造田,發展生產;他為了減輕農民的賦稅負擔,決定凡耕種"公田",其稅"什一","斂不加暴"、"莫有出征之役"等來減輕農民負擔,他還鼓勵農民栽種茶樹,大量生產出口茶葉等,以增加農民經濟收入;他重視興修水利,如修浚福州西湖,把原來周圍20里的西湖,擴展到40里,灌溉閩縣、侯官兩縣民田;他在福清築海堤,防潮護田,灌溉民田數千畝。第四、發展手工業發展。如閩北山區,辦有很多茶廠,官焙有38處,民焙有1336處。在福州西南,王審知建爐治13所,供鑄造用。在建陽,陶瓷業也較發達。在汀州置鉛場,鑄鉛錢和銅錢。後來又鑄大鐵錢,以五百文為貫。當時手工業生產發展很快。王審知任職期間,福建經濟建設有很大發展,出現了"時和年豐,家給人足"的現象。

王審知重視發展文化教育事業。他重視使用人才,到福建以後,安置了大批的中原流民,特別對文人業士很愛惜,專門設招賢院等機構來接待他們。當時避亂入閩的有詔相溥之子王�唐相涉從弟楊沂、知名進士徐寅,還有中原人士楊承休、鄭璘、韓偓、歸傅懿、楊贊圖、鄭戩等,王審知聘任他們做閩國官員,發揮他們的才幹;王審知對福建的知名文人也禮聘他們做官,如任翁承贊為相,黃滔為節度推官等;王審知對義存、師備、神晏等宗教界名流也很尊重。王審知如此愛護文人,使當時福建,特別是福州地區詩文進步很快,陳衍說:"文教之開興,吾閩最晚,至唐始有詩人;至唐末五代,中士詩人時有流寓入閩者,詩教乃漸昌,至宋而日益盛。"

王審知重視發展教育。他採納了翁承贊的建議,在福州"建四門學(高等學府),以教閩中之秀者",選知名人士黃滔等擔任"四門博士"。在王審知的倡導下,當時州有州學,縣有縣學,鄉僻村間設有私塾,"幼已佩於師訓,長者置國庠",使文化教育事業大大發展。

王審知重視搜求書籍。天佑元年(904),王審知組織了大批知識分子,搜集繕寫各家遺書,奉獻給唐政府,充實編史資料,又為徐寅刊印《釣磯文集》等,為搶救和保存祖國的文化遺產作出了貢獻。王審知還修復和創建許多寺和塔,他在主政時,興建和修復了260座寺和6座塔,這些寺塔有的為後代留下了價值的文物,也就是旅遊資源之一。

王審知為唐末五代時期福建的社會安定、穩定、經濟、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顯著成績,受到後人的好評。

文學大師——謝冰心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二十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忠誠的愛國主義者,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名譽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屈全國委員會委員1900年10月5日出生於福州一個具有愛國、維新思想的海軍軍官家庭。她父親參加了甲午海戰,抗擊過日本侵略軍,後在煙台創辦海軍學校兒童節出任校長。冰心4歲時隨家遷往東煙台,便生活在大海邊,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格,開闊了她的心胸;而父親的愛國之心和強國之志也深深影響著她幼小的心靈。在家塾啟蒙學習期間,冰心已接觸中國古典文學名著,7歲即讀過《三國演義》、《水滸》等。辛亥革命後回到福州,1912年考入福建女子師范學校預科。1913年遷居北京。次年入貝滿女中。1918年升入協和女子大學理預科,。嚮往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
"五四"運動的爆發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使冰心把自己的命運和民族的振興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她全身心地投入時代潮流,被推選為大學學生會文書,並因此參加北京女學界聯合會宣傳股的工作。在愛國學生運動的激盪下,她在1919年8、9月的《晨報》上,發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後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這個筆名。由於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會問題,很快產生影響。之後所寫的《斯人獨憔悴》等作品被認為是當時極有代表性的"問題小說",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對女性的摧殘、面對新世界兩代人的激烈沖突以及軍閥混戰給人民帶來的苦痛。其時,協和女子大學並入燕京大學,冰心以一個青年學生的身份加入了當時著名的文學研究會,她的創作在"為人生"的旗幟下源源流出,發表了引起評論界重視的小說《超人》;以《繁星》、《春水》兩個集子為代表推動了新詩初期的"小詩"寫作潮流。1923年,她以優異的成績取得了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的獎學金。出國留學後,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最早的兒童文學力作。20歲出頭的冰心,已經名滿中國文壇。

1926年她在國外學成,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回國後,先後在燕京大學、北平女子文理學院和清華大學國文系任教。同時仍創作不輟。作品贊美母愛、童心、大自然,還反映了對社會不平等現象和不同階層生活的細致觀察,純情、雋永的筆致也透露著微諷。小說的代表性作品有1931年的《分》和1933年的《冬兒姑娘》,散文優秀作品是1931年的《南歸》等。1938年吳文藻、冰心夫婦攜子女於抗戰烽火中離開北平,經上海、香港輾轉至大後方雲南昆明。冰心曾到呈貢簡易師范學校義務授課,與全民族共同經歷了戰爭帶來的困苦和艱難。1940年移居重慶,出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不久參加中華文藝界抗敵協會,熱心從事文化救亡活動,還寫了《關於女人》、《再寄小讀者》等有影響的散文篇章。抗戰勝利後,1946年11月她隨丈夫、社會學家吳文藻赴日本,曾在日本東方學會和東京大學文學部講演,後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在日本期間,她和吳文藻先生在復雜的條件下團結和影響海外的知識分子,積極從事愛國和平進步活動。

冰心是世紀同齡人,一生都伴隨著世紀風雲變幻,堅持寫作75年,她所創作的大量散文和小說,結集為《小桔燈》、《櫻花贊》、《拾穗小札》等。她創作多種"冰心體"的文學樣式,是我國第一代兒童文學家、小說家、散文家、詩人、翻譯家。她的譯作如黎巴嫩凱羅.紀伯倫的《先知》、《沙與沫》,印度泰戈爾的《吉檀迦利》、《園丁集》及戲劇集多種,都是公認的文學翻譯精品。1995年曾因此獲黎巴嫩共和國總統簽署授予國家級雪松勛章。

民族英雄——鄭成功

鄭成功(1624-1662),福建泉州南安縣(今福建南安東)人。本名森,字名儼,號大木。明清之際抗清名將,民族英雄。

"國姓"將軍忠君愛國

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早年到日本經商,娶田川氏為妻,所以鄭成功於明天啟四年(1624年)生於日本平戶(今長崎縣松浦郡)。明末的政治腐敗、民不聊生。鄭芝龍稍後經常往來閩粵間,亦商亦盜,崇禎二年(1629年)受明朝招撫,任游擊將軍,又升為總兵。鄭成功7歲時返國,在安平(今福建晉江安海鎮)從師學習。自幼才思敏捷,聰明過人。
鄭芝龍後來被弘光帝封為南安伯,鄭成功曾隨他到南京讀書。1645年,弘光政權覆滅後,鄭芝龍和其弟鄭鴻逵、黃道周等在福州擁立唐王朱聿鍵做皇帝,改年號為隆武。鄭芝龍被封為太師平國公,權勢最大。那時,鄭成功已22歲了,能文能武。鄭芝龍為鞏固自己的地位和為兒子爭取仕途,便帶鄭成功拜謁隆武帝。接見之後,隆武帝見到鄭成功少年英俊,談吐不俗,滿腔熱忱,產生了好感。於是就問他:怎樣才能挽救當前的危局。鄭成功對弘光小朝廷的腐敗感觸很深,就用岳飛說過的"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來回答。隆武帝認為他的意見切中時弊,君臣談得很投機。隆武帝感慨地說;"可惜我沒有公主,否則就招你做駙馬。你一定要盡忠報國,千萬不要忘記!"當即賜他和皇帝同姓,把他的本名"森"改為"成功"。此後,人們都稱他為"國姓爺"。

鄭成功心懷忠義,肝膽照人,和他父親的暗懷二心截然不同。隆武帝多次派鄭成功帶兵去援救建昌、南昌、鉛山等地,他都英勇地完成了使命。1646年3月,他向隆武帝陳述抗清之策,認為必須"據險控扼,揀將進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國。"可是由於實權掌握在鄭芝龍手裡,隆武帝的旨意如果鄭芝龍不點頭便行不通。鄭芝龍甚至暗害與他不和的大臣。名臣黃道周因此憤然離開,自己去徵募義兵抗清,不久便壯烈犧牲。有一次在便殿里,鄭成功見皇帝悶悶不樂,便叩問是不是因為他父親不盡忠的緣故,並叩頭說:"臣願以死奉衛陛下,刀山火海也決不變心。"隆武帝聽了很高興,立即封年輕的鄭成功為忠孝伯,拜御營軍都督,掛招討大將軍印。

諫父拒降矢志抗清

鄭成功奉隆武帝之命,去救贛州等地的危急,後又赴漳州、泉州等地去招募兵士,希望建立一支新軍,以完成抗清復明的大業。但他父親鄭芝龍開始時只是消極抗戰,後來竟暗中和已降清的洪承疇掛上鉤。
1646年8月,清軍入閩,鄭芝龍擁兵不戰。隆武帝獲悉仙霞關失守,自延平出奔汀州。清軍進攻計卅,隆武帝被擒身亡。20天後,福州也陷落。

汀州失守後,鄭芝龍回到安平鎮,和滿清大臣博洛暗中聯系,准備投降。鄭成功堅持要抗清,痛哭流涕,多次苦諫父親,並提出繼續抗清的辦法,請父親千萬不要做叫子孫後代笑罵的事,但鄭藝龍不聽忠告。鄭成功又請他叔父鄭鴻逵規勸他父親,鄭芝龍照舊不理,終於在11月中到福州降清,被執送北京。鄭成功的母親田川氏稍後被清兵侮辱,憤恨地自殺了。

鄭芝龍降清後還派人捎信給鄭成功,要他一起降清。在那"父為子綱"的封建時代,兒子應當絕對服從父親,但鄭成功仍堅持抗清,他回復說:"只聽說父親應該教子盡忠,沒聽說有教子投降敵人的。"整軍經武不斷出征

鄭成功聽說清兵到處燒殺淫掠、母親在家鄉死節的事,悲憤萬分,他先後在孔廟和母親墳前祭告,表示報仇決心。接著,他與陳輝、洪政等人招集舊部,並招賢納士,起兵海上,誓師抗清。他以廈門、金門,還有閩粵交界處的南澳島為基地,開始了擴大力量整軍經武的活動。

鄭成功從23歲到32歲這近十年期間,以越王勾踐"卧薪嘗膽"和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加緊了擴軍練兵活動。他一次又一次地拒絕了清廷和他父親的誘降活動,還不斷出擊清軍,成為東南人民抗清復明的一面旗幟。

1656年7月,鄭成功派遣中提督甘輝為元帥率軍北上,首先從海上攻克閩安鎮。接著,鄭成功親率大隊舟師進逼福州城,入南台,奪居其橋,登岸扎營,分兵守烏龍江、洪塘、水口、連江嶺等地。他派人偵知福州城大兵少,就命令攻打。由於傳令的船隻丟失諭帖,大部隊未到,只有南台、潭尾處打了一陣,獲勝。可是鄭成功未防福州外圍清兵驍騎馳援,只好退保閩安鎮和羅星塔一帶。他親自察看地勢,決定在此建立抗清基地,下令增築土堡寨城。另外,他派兵攻克連江縣,屯兵北嶺以窺福州,還巡視閩清永福港肖家渡,派設水師。年底,進攻羅源、寧德,襲殺清軍。直到1657年9月,閩安鎮失守,才回師廈門。這一年,南明永曆帝冊封鄭成功為延平郡王、招討大將軍。

鄭成功在福建奮戰多年後,決定興師北上。1658年農歷七月,他率兵十餘萬,大小戰船數十艘,聯合魯王部將張煌言的抗清隊伍,開始北伐。翌年五月,再率兵由舟山出發,連克瓜州、鎮江,進逼南京。他曾滿懷激情寫了一首詩:"縞素臨江誓滅胡,雄師十萬氣吞吳。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由於他屢戰屢勝,麻痹輕敵,戰略失策,在南京大敗,只好退出長江,回到廈門。

收復台灣建設台灣

鄭成功回到廈門後,曾奮起反擊清廷大軍的進攻,守住廈門。清軍主將達素兵敗回福州後自殺。但此時,清朝在全國已逐漸形成統一局面,可以集中更多兵力圍剿鄭成功。面對這種局勢,鄭成功經周密的思考,決定收復台灣,以作為長期的抗清基地。這也是他多年的願望。
台灣於1624年和1626年先後遭到荷蘭殖民者和西班牙殖民者入侵。1642年,荷蘭殖民者打敗西班牙殖民者,佔領全島,實行殖民統治。鄭成功於永曆十五年(1661年)三月,率領250O0名官兵,大小戰艦數百艘,從福建金門料羅灣出發,經澎湖,於四月一日(4月29日)到達台灣西南的鹿耳門港外。因遇上漲潮,有人引航,船隊迅速直抵赤嵌城附近的禾寮港靠岸。荷蘭殖民者發現,驚呼"神兵從天而降"。在海戰中,鄭軍用火船擊沉荷蘭主要艦只赫克托號船;在陸戰中,又擊斃荷蘭侵略軍頭目湯瑪斯•貝德爾和110餘名官兵。鄭成功指揮圍攻赤嵌城,用斷水的辦法逼迫荷軍守將描難實可於五月四日率軍出降。鄭成功一面指揮軍隊圍困荷蘭殖民者首府台灣城(今台灣安平),一面在已收復地區加強政治、經濟建設。在圍困台灣城八個月後,於順治十八年(1662年)十二月初,用火炮轟擊並佔領台灣城東的烏特利堡,逼攻台灣城。十三日(2月1日),荷蘭殖民總督揆一獻城投降。鄭成功終於收復了被荷蘭殖民者盤踞38年的台灣島。他在《復台》一詩中寫道:"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田橫尚有三千客,茹苦間關不忍離。"

⑷ 廈門的名人

近代

著名的科學家蘇頌、盧嘉錫,政治家洪朝選、蔡獻臣、施琅,軍事家陳化成、彭德清,教育家周殿熏、林文慶、王亞南,文學家林鶴年、盧戇章、林語堂,醫學家吳瑞甫、林巧稚,愛國華僑實業家葉清池、黃奕住、陳嘉庚、陳六使,體育家馬約翰,文化名人林爾嘉、邱菽園、王人驥、李禧等等,也有清初海盜蔡牽、鴉片大王葉清和、地方軍閥葉定國等歷史人物
市政府

市 長: 劉賜貴
副市長: 丁國炎 詹滄洲 潘世建 黃菱(女) 葉重耕 裴金佳
秘書長:許明耀

古代

香山縣(中山)古代名人錄,以漢、唐、宋、明、清5個朝代之科舉文武進士出身為主,全部在舊志中有傳或記載。其中漢朝陳臨、唐朝鄭愚,是立縣前之名人,故選入之。宋朝梁杞、陳天覺乃立縣之功臣,馬南寶乃宋亡殉國之重臣,今再立傳。此外,元朝由於統治者實行民族歧視政策,以及其他種種原因,香山縣士子參加該朝科舉考試者不多,遍查《香山縣志》,未有中進士者記載其中。故本志僅從明、清兩朝共125名文武進士中(個別非進士出身)選47名官職較高、著作較多、名氣較大者,列入古代名人錄。

陳臨 字子然,香山人。漢順帝永建年間,郡舉孝廉,先任蒼梧太守,漢獻帝建安年間,召聘為廷尉(掌刑獄、即司法官),卒年未詳。

鄭愚 香山人。唐開成二年(837年),授秘書省校書郎,累遷尚書郎,改桂管觀察使、嶺南西道節度使,命授邕州刺使兼御史大夫。僖宗中和初年(881年),命出鎮南海,後召拜尚書左僕射(尚書省的副職),中和四年病故任內。

周尚文 字質善,神涌人,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進士,選龍岩丞,官至御史。

黃瑜 字廷美,縣城人。明景泰七年(1456年)丙子科舉人。天順初年(1457年),帝頒詔求直言,瑜應詔上疏六事。成化五年(1469年)授長樂縣知縣。以年邁告老歸會城番山下,手植槐樹兩株,自稱「雙槐老人」,學者稱「雙槐先生」。卒年73歲。遺著有《應詔六疏事》、《書傳旁通》10卷、《雙槐文集》10卷、《雙槐歲抄》10卷等。

黃� 字世美,黃梁都(今屬斗門縣)人。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科進士。授大理寺評事,升廣西僉事,改任江西僉事,上薦升副使;兵備柳慶,南寧兼分巡右江道,到任不久病故。

黃經 字子常,石岐南門麻洲人。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科應天府舉人。任霑益州同知,旋任教職,得泗州學正。辭官回里,撰纂《香山縣志》、《滇陽第一州志》、《淮泗一覽》、《小學節條》,作有詩文千餘首。

黃畿 字宗大,縣城人。幼年精通秋春二經,其撰文章滌棄陳詞濫語,競試不逮,憤收拾書卷,以侍奉親老,絕求仕之志,歸隱居於羅浮山之山巔。潛心研習《大易》、《中庸》。其文章為省內佼佼者。書雲:「蓋粵人著書之精奧者以畿為最。」世稱「粵洲先生」。正德八年(1513年)陪子佐赴京應試,染疾不治,卒於途中,卒年49歲。嘉靖四年(1525年)以子佐貴,謚「文林郎」,追封翰林院編修。著有《粵洲集》、《皇極經世書傳》8卷、《三五元書》25卷、《刪正黃庭經》等。

黃佐 字才伯,號泰泉,縣城人。正德十五年(1520年)庚辰科進士,廷試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有司請修《廣州志》。以翰林外調,除江西僉事,旋任廣西學官。因母病辭官歸家。嘉靖十五年(1536年)以翰林編修兼左春坊左司諫。不久,晉侍讀掌南京翰林院,擢南京國子祭酒,穆宗詔贈禮部右侍郎,謚「文裕」。後致仕歸里築室於禺山之陽,潛心研習孔孟之道,是嶺南著名學者,世稱「泰泉先生」。終年77年。其著作凡39種,數百卷外,還纂《廣東通志》70卷、《廣西通志》60卷、《廣州府志》70卷等。

何派行 字應充,小欖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辛丑科進士。授戶部主事,歷任員外郎中,旋調福建太平府知府。嘉靖四十年入京覲見皇帝,晉陝西行太僕寺少卿;萬曆十七年(1589年)轉本寺正卿。致仕歸家,終年未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