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五環邊水泥柱上有個球的建築是什麼
在北京有很多造型獨特的建築,它們的存在可以吸引眾人的眼球,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地方,就很有特點。遠遠望去,是一個球形的建築,走到近處,是一個環形的廣場。
這個神秘的建築位於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橋附近,很多人開車走京開高速,路過西紅門的時候,一定注意過道路東側,有一個碩大無比的球形建築,足有四層樓高。旁邊還有用花藤架搭成的走廊環繞,周圍的綠地一到午後就有許多人曬太陽。
大球雖然看起來很震撼,可是要問你這個大球究竟是干什麼用的,有什麼講究,恐怕就沒幾個人能說出來了,接下來我們就為你揭開大球的神秘面紗。
說起西紅門路邊的這個大球,許多人都知道,但要問您它的大名是什麼,也許只有附近的西紅門人才了解了。這個大球以及周邊的廣場和綠地被稱作「明珠廣場」,佔地面積2.68萬平方米,於2001年5月28日開始動工修建,2001年7月1日,明珠廣場正式投入使用。
當年這座明珠廣場上的「明珠」,可是全國單體最大的球形建築,廣場中心的球形鋼網架,直徑21米,由2100塊鍍釉玻璃磚鑲嵌而成,象徵著21世紀的美好未來。球體被直徑46米的噴泉水池所環繞,其噴泉由138支向心水柱組成;四周設有32盞彩燈。明珠周圍還有寬敞的燃嘩並水泥地面平台,平台外側是種有各種花卉的綠地。
自2001年明珠廣場投入使用以來,這座屹立在西紅門鎮政府南側,投資1200萬元的廣場,已經變成了西紅門鎮的標志性建築。建成後的明珠廣場,球體內部設有介紹西紅皮跡門鎮歷史、地理、風俗文化,以及今年發展建設的宣傳展覽,但該展覽時至今日都不對外開放。
每當夜幕降臨,是明珠廣場最美的時刻,廣場上整個大球的四周五彩的燈亮起來,遠看好似一顆夜蘆盯明珠,象徵西紅門鎮今後蓬勃的發展前途。目前玻璃鋼球體表面的幾十盞燈不定期點亮,在傍晚路過西紅門時,偶爾可以看到這個巨型球體閃閃發光。不過據筆者觀察,最近幾年,大球都沒有在夜晚點亮。
雖然明珠廣場的夜景並沒有以往震撼,但是廣場周邊的綠地仍是周邊百姓休閑、散步的好地方,趕上一個好天氣,你會看到三五成群的年輕人,在這里享受愜意的時光,也有很多遛娃的爸媽,帶著孩子在廣場上奔跑。
想要來到明珠廣場,可以乘坐474路公交車在西紅門站下車,向西南步行400米即可到達。自駕可直接導航明珠廣場,廣場周邊有很多停車的地方,不收門票不收停車費。
Ⅱ 請問這個球形的建築叫什麼啊
渾天儀
具體可以看網路
http://ke..com/view/51672.htm?fr=ala0_1
渾天儀是渾儀和渾象的總稱。渾儀是測量天體球面坐標的一種儀器,而渾象是古代用來演示天象的儀表。它們是我國東漢天文學家張衡所制的。西方的渾天儀最早由埃拉托色尼於公元前255年發明。 葡萄牙國旗上畫有渾儀。自馬努埃一世起渾天儀成為該國之象徵。
[西方的渾天儀]
西方的渾天儀
渾儀模仿肉眼所見的天球形狀,把儀器製成多個同心圓環,整體看猶如一個圓球,然後通過可繞中心旋轉的窺管觀測天體。渾儀的歷史悠久,有人認為西漢落下閎、鮮於妄人、耿壽昌都造過圓儀,東漢賈逵、傅安等在圓儀上加黃道環,改稱「黃道銅儀」。早期結構如何已沒有記載。而最早有詳細結構記載的是東晉史官丞南陽孔挺在光初六年,即公元323年所造的兩重環銅渾儀,這架儀器由六合儀和四游儀組成。到了唐貞觀七年,即公元633年,李淳風增加了三圾儀,把兩重環改為三重儀,成為一架比較完備的渾儀,稱為「渾天黃道儀」。
唐朝以後所造的渾儀,基本上與李淳風的渾儀相似,只是圓環或零部件有所增減而已。隨著渾儀環數的增加,觀測時遮蔽的天區愈來愈多,因此,從北宋開始簡化渾儀,到了元朝郭守敬則對渾儀進行徹底改革,創制出簡儀。
渾象的構造是一個大圓球上刻畫或鑲嵌星宿、赤道、黃道、恆穩圈、恆顯圈等,類似現今的天球儀。渾象又有兩種形式,一種形式是在天球外圍---地平圈,以象徵地。天球轉動時,球內的地仍然不動。現代著作中把這種地在天內的渾象專稱為「渾天象」。通常認為渾象最初是由西漢耿壽昌創制。東漢張衡的渾象是他設計的漏水轉渾天儀的演示部分。以後,天文學家還多次製造過渾象,並且和水力機械聯系在一起,以取得和天球周日運動同步的效果。唐代的一行和梁令瓚,宋代蘇頌和韓公廉等人,把渾象和自動極時裝置結合起來,發展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鍾。
應該說是被張衡改進過。
Ⅲ 球形建築有哪些
球形建築的類型與特點
一、明確答案
球形建築是一種具有特殊形狀的建築,其外觀呈現出球體的形態。這類建築在設計和建造上具有獨特的魅力,廣泛應用於各種場景。
二、詳細解釋
1. 典型代表
球形建築的一個典型代表是地球儀式建築。這類建築通常以完整的球體呈現,模仿地球的形狀。此外,還有一些建築物以其獨特的穹頂或拱頂為中心,形成近似的球形結構,如某些穹頂大教堂和城堡等。這些建築以其獨特的外觀和結構設計吸引了大量遊客。
2.天文館和天文台。許多天文館和天文台採用球形設計,以便於觀測和研究天文現象。這種設計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天文望遠鏡的觀察角度,同時提供一個絕佳的觀景平台。這些建築通常融入高科技元素,為訪客提供獨特的科學體驗。此外還有一些功能各異的大型圓形觀景場館也被認為是球形建築的典範之一。在游樂公園,為滿足觀光者的游樂需求而建設的球形游樂設施也屬於此類建築的一種形式。這些建築往往結合娛樂元素,為遊客帶來獨特的體驗。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球形建築都展現了人類對科技和設計的無限創造力與想像力。最後就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人造微縮景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設計案例也會呈現球形的構造特徵如迷你地球的模型雕塑等。其獨特的設計和精巧的結構為城市景觀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這些球形建築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承載著特定的文化意義和象徵意義。
Ⅳ 廈門健康步道山上的圓球是什麼建築
台灣志工紀念園。查詢廈門新聞得知廈門健康步道山上圓球指的是位於廈門健康步道上的一座名為「台灣志工紀念園」的建築。該建築因建於2002年,以紀念在台灣進行過志願服務的廈門人及台灣人而得名。廈門山海健康步道全長約23公里,起於郵輪碼頭,終於觀音山夢幻沙灘,沿線串聯篔簹湖、狐尾山、仙岳山、園山、薛嶺山、虎頭山、金山、湖邊水庫、五緣灣、虎仔山、觀音山等島內的「八山三水」。健康步道串聯起廈門島中北部重要生態節點,形成貫穿本島東西方向的山海步行通廊。步道於2020年元旦正式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