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原先是什麼樣的
擴展閱讀
上海砥安是一家什麼公司 2025-04-24 06:18:27
上海法租界是什麼意思 2025-04-24 06:13:36

廈門原先是什麼樣的

發布時間: 2025-04-24 01:20:08

『壹』 我要一些關於廈門的資料

概況————

廈門(廈門又名鷺島、宋曰嘉禾嶼、明曰中左所)是福建省下轄的一個副省級城市。郵政編碼:361000,區號:0592。位於福建東南部,建城712年,是首批實行對外開放的經濟特區之一。
廈門市位於東經118o04′04〃、北緯24o26′46〃,地處我國東南沿海——福建省東南部、九龍江入海處,背靠漳州、泉州平原,瀕臨台灣海峽,面對金門諸島,與台灣寶島和澎湖列島隔遠古時為白鷺棲息之地而稱「鷺島」。陸地面積1565.09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0多平方公里。是一個國際性海港風景城市。
廈門的主體——廈門島南北長13.7公里,東西寬12.5公里,面積約128.14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四大島嶼。廈門港是一個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其海岸線蜿蜒曲折,全長234公里,港區外島嶼星羅棋布,港區內群山四周環抱,港闊水深,終年不凍,是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歷史上就是我國東南沿海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
廈門屬亞熱帶氣候,溫和多雨,年平均氣溫在21℃左右,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至8月份雨量最多,風力一般3至4級,常向主導風力為東北風。由於太平洋溫差氣流的關系,每年平均受4至5次台風的影響,且多集中在7至9月份。
全市人口中以漢族居多,另有回、滿、壯、畲、苗、及高山等20多個少數民族。由於地理環境和歷史背景的因素,擁有眾多的歸僑、僑眷及廈門籍僑胞和港、澳、台同胞。

歷史————

晉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縣,屬晉安郡,後並入南安縣。唐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縣西南部置大同場,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升為同安縣,屬泉州。宋屬清源軍、平海軍、泉州。元屬泉州路。明屬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築「廈門城」——意寓國家大廈之門,「廈門」之名自此列入史冊。清順治七年(1650年)鄭成功駐兵廈門,十二年(1650 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廢;二十三年(1884年)設台廈兵備道,道尹駐台灣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灣府改為台灣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設廳,雍正五年(1727年)興泉道(後為興泉永道)自泉州移駐廈門。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廈門鼓浪嶼淪為「公共租界」,民國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縣嘉禾里(廈門)及金門、大小嶝置思明縣,9月升思明府,旋廢,1915年分出金門、大小嶝設金門縣,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廈門道,1925年廢)。
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設廈門特別市,旋廢。1934年同安、思明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駐同安),1935年4月以廈門及鼓浪嶼等7個島嶼設廈門市,撤銷思明縣設禾山特種區,與同安縣同屬第四行政督察區(駐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淪陷,10月恢復廈門市建制,設中心(後改思明)、開元、鼓浪嶼、禾山4區。1949年9月、10月同安縣、廈門市解放,同安縣屬第五專區(1950年改泉州專區、晉江專區),廈門為省轄市,1950年10月廈門市設開元、思明、鼓浪嶼、廈港(後廢)、禾山5區。1953年同安縣集美鎮歸廈門市轄,1958年1月撤禾山區,改設郊區,8月同安縣由晉江專區劃屬廈門市。1966年8月開元、思明區更名東風、向陽區(1979年10月復原名),1970年2月同安縣劃屬晉江專區(地區),1973年6月再歸廈門市。1978年9月設杏林區。1987年增設湖裡區,郊區改名集美區。1997年同安撤縣設區。至此,廈門市轄鼓浪嶼、思明、開元、杏林、湖裡、集美、同安7區。
2003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同意廈門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思明區、鼓浪嶼區和開元區合並為思明區,原三區的行政區域劃歸思明區管轄。二、將杏林區的杏林街道辦事處和杏林鎮劃歸集美區管轄。杏林區更名為海滄區。三、設立翔安區,將同安區所轄新店、新圩、馬巷、內厝、大嶝5個鎮劃歸翔安區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廈門市轄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和翔安6個區。

旅遊景點:

鼓浪嶼風景區————鼓浪嶼是廈門旅遊景點中最具魅力的景觀之一,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是廈門風景名勝的傑出代表,福建「十佳」風景區之首,全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鼓浪嶼全島都是景,主要觀光景點有日光岩、菽庄花園、皓月園、海底世界、鄭成功紀念館、毓園、琴園、萬國建築、鼓浪嶼音樂廳、廈門博物館、鼓浪洞天、後海濱浴場。
萬石植物園風景區————在萬石山自然岩景中,有著名的萬笏朝天,中岩玉笏、太平石笑、天界曉鍾、虎溪夜月等;人文景觀,如萬石蓮寺、太平古剎、中岩天竺寺、天界寺、醴泉洞、聽泉閣、新碑林、高讀琴洞、鄭成功殺鄭聯處、鄭成功讀書處等。1988年,鼓浪嶼-萬石山被評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它以石、林、湖為主要特色,是人工與自然緊密揉和與具有廈門歷史文化特色的名勝游覽區。
南普陀旅遊區————位於廈門島南部和東部,主要旅遊點有南普陀寺、五老峰、鄭成功演武場遺址、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魯迅紀念館、胡里山炮台、榮光寶藏博物院、台灣民俗村、華僑博物院和胡里山浴場、曾厝垵浴場、黃厝浴場、會展中心等,本區是一個以人文旅遊資源為主要特色的旅遊區.
集美風景區—————光旖旎,嬌嬈多姿。在潯江畔,有民族風格的閩南建築,掩映於綠樹花叢之中,亭台水榭屹立在凝碧晶瑩的龍舟池畔。陳嘉庚陵墓,中外遊客必仰,鰲園浮雕,令人嘆為觀止..
同安風景區—————同安自然與人文旅遊資源豐富,省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1處。前者有北山十二龍潭、汀溪溫泉、三島風景區、出米岩、白雲岩、紫雲洞和鱷魚嶼文昌魚等。後者如梵天寺、蘇頌史跡陳列館、蘇頌故居、梅山寺、面山岩寺、孔廟、汀溪窯址、婆羅門塔、鳳山石塔、凱歌高爾夫球場、雙溪公園及影視娛樂城等.
海滄風景區————杏林海滄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有以溫泉療養為主的杏林度假游樂區,以海上娛樂為主的寶珠嶼游樂區,以高爾夫球運動為主的鰲冠休閑度假區,以森林游覽狩獵為主的天竺山森林公園游覽區,以紀念吳真人為主的青礁慈濟宮文化旅遊區。此外,海滄還有蓮塘別墅、魁星樓等唐宋以來的重要文物古跡遺址多處.
其它風景區—————廈門市在進行大規模的城鄉建設的同時,保持了港口風景旅遊城市的風格。不僅傳統旅遊景點和著名遺址得到不斷修茸和擴建,新辟景點也層出不窮。慈濟宮、金榜公園、湖裡公園、南湖公園、人民會堂、噴泉音樂廣場……不在傳統景區內的其它景點不勝枚舉,只要遊客用心就可游覽到這些景觀.

廈門特產:

廈門盛產花生、水果;沿海多產魚、蝦、蜊、蟹、魷魚、文昌魚。是我國文昌魚故鄉之一。
廈門盛產的甘蔗,是輕工業、製糖業重要的原料。同安素有「甘蔗之鄉」的美稱,年產甘蔗6萬多噸.至於珠綉、漆線雕、泥塑、彩扎、雕塑等工藝品,更是豐富多彩,暢銷國內外,深受人們的喜愛。
主要特產有各種亞熱帶瓜果、魚皮花生、花生酥、菩提丸、青津果、餡餅、葯酒、文昌魚、香菇肉醬、海產干貨等。
魚皮花生:是選用特級麵粉、白糖和其他優質配料為表皮、內包上等花處滾合烘製而成,它選料嚴格,工藝講究,具有得香郁酥脆、咸中帶甜的風味,為上等菜料。
花 生 酥:的主要原料是花生和糖,食用時將其輕輕放入口中,入口即化,甜而不膩,香留齒頰。
菩 提 丸:是將橄欖與砂仁、豆蔻、肉桂、沉香等多種名貴中葯和糖水一起熬制而成,吃來香甜可口,而且有增進食慾,止吐散滯,消除腹痛之功效。
青 津 果:以橄欖為原料,配以甘草、糖水製作而成,甜酸適度,鹹淡可口,芳香四溢,有消積解脹, 醒酒去膩,止暈抑吐,爽身養脾之效。
餡 餅:為選用優質麵粉、豬油、上等綠豆等烘製而成,其製作重在火候,做到整個餅內熟外赤不走油,吃起來餅皮香酥油潤,鮮餡冰涼清甜。市面上以鼓浪餡餅和南普陀素餡餅為最佳。
葯 酒:是葯材和酒的融合體,具有葯的療效,酒的作用。有萬全堂、春生堂、松筠堂、固本葯酒、衛元葯酒、月桂補酒、烏雞白鳳酒等品種。
文 昌 魚:是廈門的名貴特產,俗名鱷魚蟲,又名蛞蝓魚,主要產地在廈門同安劉五店。文昌魚體形小,頂多五六厘米長,每斤有四五千尾之多。全身半透明,頭尾兩頭尖,是高級魚品,其肉 質鮮嫩,味道清津甜美,製成干品,有一二年的保存期,是理想的旅遊購物佳品。
廈門土筍凍:土筍是一種長在海邊沙子里的腔腸動物!灰頭土臉兒像一根一根的小蟲子,土筍被從沙子里逮出,先放養一天,以吐清雜物,然後下鍋熬煮,因為這東西像豬皮一樣具有高度的膠原蛋白,所以熬得一鍋粘粘乎乎,盛出來待其自然冷卻之後,就凝固成一碗土筍凍了。扣在盤中,執刀化為四塊,以芥茉佐之,下酒最好,空著嘴兒吃也能嚼出一份勁道。土筍凍或許談不上多香,但其爽口的滋味絕對一流。
廈門海蠣煎:雞蛋攪散,加入大量新鮮海蠣,以油煎之,攤成一盤餅樣上桌,再用廈門特產的甜辣醬沾食。海蠣的鮮味、雞蛋的濃郁,最關鍵的再加上辣椒醬,就搭配成完美的組合。廈門的辣椒醬和別處有點不同,首先它的顏色就是艷紅欲滴,不像多為暗紅的本家,其次味道是甜辣兼備,而甜似乎還略占上風。辣醬倒入碟中,箸未動而眼一亮,筷子到嘴邊,涎水已經下桌沿了。
廈門餡餅:此餡餅非彼餡餅,沒有什麼韭菜雞蛋餡,豬肉白菜餡的。廈門餡餅分兩種。甜餅是以綠豆沙為餡,加豬油,白糖烘得。咸餅是以肉丁為餡,加豬油白糖所制。皮酥餡靚用來形容廈門餡餅,毫不誇張。而在南普陀寺,有一種素油餡餅,餡心除了綠豆白糖還有黃花木耳的。
廈門珠綉:是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裝飾性工藝品。以新穎別致、富麗堂皇、光彩奪目見稱,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廈門珠綉產品有珠拖鞋、珠掛圖,珠綉包等一百多個品種。
漆線雕:是廈門歷史悠久獨具特色的民間工藝品。以精細的漆線經特殊的製作方法纏繞出各種金碧輝煌的人物及動物形象,尤以民間傳統題材,如龍鳳、麒麟、雲水、纏枝蓮等為多。

『貳』 廈門烏石浦取名的由來

你好!
廈門原先是一座島,員當湖(名字打不出來)直通向海,而且很大,聽說那時的江頭是湖的源點,是一座港,我想以前烏石浦附近可能是海,現在的廈門很大部分是填海而來.
打字不易,採納哦!

『叄』 廈門有幾個區在島內分別是什麼區

廈門有兩個區在島內,分別為思明區和湖裡區。2003年05月,經國務院批准,福建省人民政府頒發《關於廈門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同意撤銷廈門市鼓浪嶼區和開元區,其行政區域劃歸思明區管轄,杏林區更名為海滄區,設立翔安區。行政區調整後,廈門市下轄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和翔安6個區,至2016年12月底不變。兩個島內區:

1、思明區,位於廈門市南部,由廈門本島南部和鼓浪嶼全島組成,北面與湖裡區毗鄰,東、西、南面與小金門諸島及漳州市隔海相望,總面積75.31平方公里。

2、湖裡區,成立於1987年11月,位於廈門島北部,轄5個街道、45個社區居委會,面積65.78平方公里,占廈門半島面積的47%,海岸線長達24公里。

(3)廈門原先是什麼樣的擴展閱讀:

廈門位於福建省東南端, 西界漳州, 北鄰南安和晉江,東南與大小金門和大擔島隔海相望,通行閩南方言,是閩南地區的主要城市,與漳州、泉州並稱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廈門由本島廈門本島、離島鼓浪嶼、西岸海滄半島、北岸集美半島、東岸翔安半島、大小嶝島、內陸同安、九龍江等組成,陸地面積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90多平方公里。

『肆』 廈門有古城一條街嗎

現公安局後面就是古城牆所在地

前段時間,特意跟幾個朋友去尋找廈門仍存的古城牆。在這之前,我們只知道大致方位,卻不懂該從哪條巷子進去;經過一番盤問之後,終於找到了古城牆所在地。

這里確實不好找,巷子名稱也有點意思,叫出米岩。到達古城牆後,我們發現眼前的城牆殘破不堪,地上落葉、垃圾無人清理,更有甚至,這里儼然已經成為一個停車場。

《重修廈門城牆碑記》石碑和碑亭

廈門城是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為防禦倭寇而建成的,距今已有600多年。原先有四座城門,即東啟明、西懷音、南洽德、北潢樞,城中有「提督衙」、「玉屏書院」、「參府」、「城隍廟」和「關帝廟」等。1919年因市政建設遭拆除,如今只剩北門一段100多米的城牆。

當時的廈門城叫做中左所城,與金門所城、高浦所城、永寧所城以及鎮海衛所城互為犄角,鞏固了海防前線,才使倭寇不能大舉侵犯。

那麼,在這塊百米的城牆上,我們依然能夠看到昔日遺留下的諸多古跡。

【摩崖題刻那些事】

甘國寶與「瞻雲」石刻

甘國寶於乾隆二十六年任福建水師提督,為廈門提督署的第16任主人(首任是施琅)。雅好文墨的他,素嫻書法,善畫山水。他在廈門城的岩壁上刻有楷體「瞻雲」二字,筆力遒勁,結構得體。這方石刻已有200多年歷史。

光緒十七年,楊岐珍所題「山環水活」石刻。他還是建造胡里山炮台的董理人之一,也是福建水師提督。

「曼倩偷」石刻引用的是東方朔偷桃的故事。

東方朔的字就是曼倩,太白金星的化身,曾經三次偷了王母娘娘的蟠桃。

圖為福州鼓山的「蟠桃林」石刻

據說,在福州鼓山也有一塊這樣的石頭,也跟東方朔有關。

除此之外,在「瞻雲」石刻右邊還有一段記事石刻,記載的是清軍鎮壓小刀會的文字。刻石記事的是同安人李廷鈺,時任福建水師提督。

時過境遷,當城牆身上的功能和光環褪去,我們不禁感嘆,即使抵擋住了炮火,卻經不起歲月的侵蝕。當榕樹的根須爬滿了全身,摩崖石刻上的朱紅漸漸模糊,城牆上的石塊慢慢脫落,看到此景,心中不免一陣嘆息。

『伍』 廈門曾經毫不起眼的城中村,現在遊客為何都搶著去


那麼,你有沒有來過廈門旅遊?對廈門這座城市的印象怎麼樣?你去過廈門的“曾厝垵”嗎?你覺得“曾厝垵”算不算是廈門“最牛”城中村?如果以後有機會的話,你還想不想到“曾厝垵”去走走看看?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哦!

『陸』 充滿廈門風情的廈門曾厝垵有什麼好玩的

曾厝垵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原先是個小漁村如今成為廈門的小鼓浪嶼。在曾厝垵,你可以感受到廈門的文藝氣息。有很多特色的小店,代表著廈門的風土人情,還能感受的到不一樣的海洋風情。本期的 廈門文化 帶你了解廈門曾厝垵有什麼好玩的。

曾厝垵,別名「曾里」,又稱「曾家沃」、「曾家灣」,位於廈門島東南部,至今已伍佰多年歷史。曾厝垵東至白石炮台,與黃厝社區接壤;西至胡里山炮台,與廈門大學相鄰;南面大海與大擔島隔海相望;北至御屏山西姑嶺。三面環山,一面臨海,面積6.5平方公里。風景秀麗,美麗的環島路0-5公里貫通曾厝垵社區。

曾厝垵是一個社區,現有曾厝垵社、倉里社、前田社、西邊社、前後厝社、東宅社、上里社、胡里山社8個自然村。共有10個居民小組,戶數1473戶,總人口4252人。總稱曾厝垵社區居民委員會(位於廈門市思明區濱海街道曾厝垵倉里社17號,佔地面積1450㎡),社區下設三個黨支部,隸屬廈門市思明區濱海街道辦事處管轄。

曾厝垵有著廈門小鼓浪嶼的美稱,商業中心非常集中,不到2千平方米,唯一的風景名勝就是《廈門市貝殼館》,結合漁村、古厝及貝殼的展覽。構成:不到貝殼館,枉費漁村行。

唯一景點:
曾厝垵唯一一個景點《貝殼博物館》具有科普知識的展覽館。以「展出海洋風采,開拓海洋視界」為核心理念,打造貝殼文化,賦予海洋深處的珍稀貝殼特定的意義,使來到曾厝垵旅遊人群都能感受到不一樣的海洋風情,大自然賦予的壯美和靈秀,也正是曾厝垵文創漁村的真實寫照。

對於生長在內陸的人來說,今生便想見一見大海的波瀾壯闊和漁村溫婉安靜祥和的氛圍,對於漁村文化,我總是充滿著憧憬和幻想,那裡風景優美,民風質朴,且帶著漁村的古韻古味。曾厝垵貝殼館,用獨一無二卻有擁有著如此契合的貝殼,邂逅浪漫,見證珍貴的愛情,認真地談一場因貝殼結緣的奇妙戀愛。

曾厝垵貝殼博物館,貝殼見證愛情,貝殼結下情誼,與你我一路同行!
廈門市教育機關主辦:廈門市管轄的學生憑學校推薦信可以免費參觀。曾厝垵社183號國辦街中段,村口牌坊上來200米右邊,或者警務室下來100米左邊。

貝殼博物館由3個展廳構成,貝殼展、村史館、漁村時光空間。

曾厝垵貝殼博物館擁有著五大海域的獨立展廳,展出了五大海域具有代表性的精緻貝類500餘種,有象徵著純潔無暇的海鷗蛤、色彩絢麗的澳洲海扇蛤、著名的活化石紅翁螺,亦有佛家視為法器的鳳尾螺,大海的饋贈是無窮盡的,這些貝殼以其獨一無二的花紋和種類,奪得了貝殼愛好者的喜愛和青睞,曾厝垵貝殼館集科普、銷售於一身,為廣大貝殼收藏家和愛好者提供美輪美奐的貝殼,一同感受海洋的鬼斧神工!

【結婚語】生長在內陸的人,對大海總有一種嚮往,想見見照片上,視頻上波瀾壯闊的大海。在曾厝垵,大海的深遠與漁村的靜謐,又帶著古韻古味。在這種環境之下,會讓你覺得心境自然,什麼煩惱都沒有,這就是大海的力量也是漁村的力量。

『柒』 廈門沙坡尾有什麼

沙坡尾是廈港街道轄7個社區之一.其名來源是因為這是一大段沙灘的最末端,而且各處的沙子都會流到這里來.
根據閩南文化研究者陳復授先生整理的資料,沙坡尾避風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以前。早期的廈門港是一處弧形的海灣,這一帶海灣呈月牙型,金色的沙灘連成一片,故有「玉沙坡」美稱。

玉沙坡按其歷史又可劃分「沙坡頭」與「沙坡尾」兩個階段,其分界線是一條由碧山岩匯聚而下的溪流,稱為南溪仔乾,溪流的出海口即在是現今沙坡尾避風港塢口的位置。沙坡頭靠近虎頭山一側,位於現今魚行口街、金新街、關刀河一帶,原先有打石字渡伸入海邊,其狀酷似一把關帝爺的大刀,這便是當時俗稱為「關刀河」的小避風塢,前後經歷了近300年歷史,至今周邊街巷地名都保留著原貌。沙坡尾靠近蜂巢山一側,位於大學路和沙坡尾一帶。原先這里遍布著許多大中小埔頭,大橋頭、馬鞍橋頭、料船頭等,至今還保留原來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