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廈門日光岩的介紹
景點簡介:俗話說「不登日光岩不算到廈門」。日光岩是鼓浪嶼的龍頭景點,包括日光岩和琴園兩部分。日光岩頂峰
一直徑40多米的巨石凌空聳立,成為廈門的象徵。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台灣時,曾屯兵於此,留下許多動人的傳說。景區奇石疊磊,洞壑天成,海浪拍岸,樹木蔥蘢,繁花似錦,富有亞熱帶浪漫氣息。擁有「一片瓦」、「鷺江龍窟」、「古避暑洞」、「龍頭山寨」、「水操台」、「百米高台」勝景。歷代文人石刻題詠甚多,為名岩增添古風異彩。攀天梯,登臨極頂,鼓浪嶼、廈門、大擔、小擔諸島盡收眼底。琴園通過纜車與日光岩相連,以現代游樂項目為主,有「百鳥園」、「電影院」、「英雄園」等,與日光岩自然景觀形成動與靜、今與古的有機結合。景區注重環境的保護,1999年12月通過ISO14001標准,成為全國首家通過該標準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岩頂築有圓台,站立峰巔,憑欄遠眺,廈鼓風光盡收眼底。山腰上有一庵,每當朝陽噴薄,霞光直射寺內,庵中四壁生輝,蓮花庵又得名「日光寺」。在日光寺後半山腰上有一道後門,是當年鄭成功在山上屯兵時遺留下業的寨門,已辟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門旁大石上鑿有圓孔,乃當年鄭成功士兵用以架梁搭屋的梁洞。巨石之頂,是鄭成功水操台遺址。遺址岩壁上刻著「閩海雄風」四個大字。右前側另一塊石上,刻著鄭成功手書的一首五絕「禮樂衣冠第,文章孔孟家,南山開壽域,東海釀流霞。」
門票·開放時間:
套票80元(包含日光岩、百鳥園、菽庄花園、皓月園、風琴博物館)。 7:00~20:45
交通概況:
在廈門輪渡碼頭坐船擺渡,單項收費6元。廈門站首航班05:45,鼓浪嶼站首航班05:30 、06:00。07:00---19:00,每十分鍾一班。21:00-00:20,約20分鍾一班。上岸後步行10多分鍾就能到達日光岩。
② 8月廈門將迎土地出讓「小高峰」 即將推出的6幅地塊都在哪
找到六七宗,具體位置如下:
翔安區13-15翔安新城片區新城中路與翔安西路交叉口東北側(C地塊);
翔安區13-15翔安新城片區新城中路與翔安西路交叉口東北側(B地塊);
翔安區13-15翔安新城片區新城中路與翔安西路交叉口東北側(A地塊);
翔安區13-02新圩鎮同新路與進場路交叉口西南側;
翔安區溪東路與東界溪交叉口東南側;
火炬(翔安)產業區翔安區13-04片區龍窟東路與內官路交叉口東南側;
信息來源:http://www.xmtfj.gov.cn/
③ 去廈門必玩的十大景點有哪些可以說說嗎
1、菽庄花園
菽庄花園建於1913年,位於鼓浪嶼以南,面朝大海,倚在陽光岩上。它原本是當地著名的沈琳佳的私人別墅。花園的主人以他的諧音「蜀藏」命名。它是1955年為公園而建的。
2、集美嘉庚花園
集美嘉庚花園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嘉庚公園位於集美澳園北側,其大門與澳園相連。它是為紀念陳嘉庚先生創辦教育、培養人才、造福社會而建的。按照傳統園林的布局,將紀念、文化、娛樂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3、廈門雙塔
廈門雙塔是廈門的標志性城市景觀之一。它們是兩座獨立的塔樓,由裙樓相連。它看起來像一個美麗的帆,融合了「三角梅」、廈門花的視覺元素。
4、南普陀寺
它是閩南乃至全國著名的佛教寺院。如果你要禱告,不妨到這里來敬拜。
5、鼓浪嶼
鼓浪嶼是廈門的招牌,被譽為廈門的「心臟」。該島面向廈門市,2017年被評為中國第52屆「世界文化遺產」。
6、環島路
環島路是廈門環海的主要風景道路之一。人們看到的是一幅藍天、大海、沙灘、綠地、鮮花盛開的美麗畫卷。
有的依山傍海,有的建在海上,有的鑽在石頭上,充分體現了亞熱帶風光的特點,形成了集旅遊、休閑、娛樂於一體的濱海走廊。
7、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校園之一。校園靠近山海。有蓮花湖、情人谷等景點。它安靜而浪漫。
8、大嶝島
大嶝島與金門島最近距離只有1800米,是大陸距離金門最近的地方。由大登島、小登島、蕉嶼島、哈貝島組成。它擁有東南海岸最純凈的海域。
9、園博苑
園博苑,全稱廈門國際花園博覽園,位於集美杏林灣畔。該公園旅遊資源豐富。擁有9個特色風景島、100個區域歷史園林、無限舒適的海水溫泉、標志性景觀杏林亭和月光環。
10、曾厝垵
曾厝垵已經從一個簡單的臨海漁村逐步轉變為一個炙手可熱的文化創意村。繁榮的背後,我們依然堅守著骨子裡的魅力。
④ 屬於廈門鼓浪嶼有什麼景點
日光岩
鼓浪嶼一角
日光岩俗稱"岩仔山",別名"晃岩",相傳1641年,鄭成功來到晃岩,看到這里的景色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之為"日光岩"。 日光岩游覽區由日光岩和琴園兩個部分組成。日光岩聳峙於鼓浪嶼中部偏南,是由兩塊巨石一豎一橫相倚而立,成為龍頭山的頂峰,海拔92.7米,為鼓浪嶼最高峰。 站在日光岩山門處,看到一塊高40多米的巨岩,凌空而立,在那巨岩峭壁上,有1915年許世英題刻的"天風海濤"四字橫書;其下還有兩行大字題刻,右側為"鼓浪洞天",左側為"鷺江第一",前者系明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江蘇丹陽人丁一中所書,這是日光岩最早的題刻。後者是清道光年間福建長樂人林釒咸所寫,兩者靠近,字跡相當,林釒咸署名特別大,遊人常誤為二者皆是林釒咸所題,其實後者比前者晚刻二百多年。上述三大崖刻,可說是對日光岩的風光作了形象性的概括,給遊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就是日光岩的第一景。
菽庄花園
菽庄花園座落在鼓浪嶼港仔後,建於1913年,主人林爾嘉,又名叔臧,園名即以他的名字諧音而命名。 1894年甲午戰爭清廷失敗,翌年割台灣給日本,林維源及其子叔臧不願當亡國奴,遷到鼓浪嶼居住。其後,叔臧建了這座花園。 菽庄依海建園,海藏園中,傍山為洞,壘石補山,與遠處山光水色互為襯托,渾為一體。所造樓台亭榭不一其形,迦橋低欄,形若游龍。園內看海,波浪拍岸,依欄遠眺,極盡山海之致,復有岩洞之幽,鮮花滿徑,綠樹成行,為難得之勝景。 花園建造分藏海園、補山園兩部分。主要是以園藏海,以園飾海、以海拓園、以石補山、以洞藏天。 菽庄花園總面積20328平方米,其中水域3352平方米,建築物2451平方米。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空間,以小見大,耐人尋味。本來這個庭院以靜為主,靜中生趣,但眼前波濤拍岸,浪花飛濺。濤聲回響,形成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對比,相得益彰,珠聯璧合,妙趣橫生。[7]
皓月園
皓月園位於鼓浪嶼東部的覆鼎岩海濱,佔地3萬平方米,沿鷺江之濱鋪開,這是以海濱沙灘、岩石、綠樹、亭閣展布的庭園。始建於1985年,園以《延平二王集》中"思君寢不寐,皓月透素幃"詩句取名"皓月園"。園內有長13.7米、高4.7米、耗銅18噸的一座鄭成功及其部將巨型銅雕像。這座巨型銅雕,除鄭成功及其分立左右的部將陳澤、陳廣、陳永華、楊朝棟比真實體量略大外,其餘各路兵馬都朝兩側延伸,圖幅寬廣,頗引人注目。園內更突出的是矗立在覆鼎岩上的鄭成功巨型花崗岩雕像,這個巨像於1985年8月27日落成,高15.7米,重1617噸,由23層625塊「泉州白」花崗岩精雕而成,十分威武。[8]
古避暑洞
古避暑洞是個很有特色的山洞,兩旁石壁支起從天而降的花崗岩巨石,給人泰山壓頂之感,十分險峻。上面「古避暑洞」四個字是清末台灣文人施士潔題寫的。石洞明亮乾燥、通風清爽。穿過古避暑洞,向左拐,有一座窈窕小亭,撐起細細腰骨,把岩石當作涼台,名叫「傘亭」可供遊客遮陽避雨。旁邊的岩石頂,有一個仙人洗腳的石盆,長年累月盛著水,一旁還有仙人的腳印。其實,「仙人印」、「洗腳盆」都是海浪沖蝕而成的海蝕地貌,在遙遠的地質年代,這里還處於海浪的沖蝕下,後來由於地殼上升,於是這些海蝕地貌就出現在山頂上了。
龍頭山寨
日光岩又稱龍頭山,與廈門的虎頭山隔海相望,一龍一虎把守廈門港,叫「龍虎守江」。這里原有一座「旭亭」早已毀坦。台灣石國球寫一篇《旭亭記》,描寫日光岩「山羅 鼓浪石
海繞,極目東南第一津,水光接天,洪波浴日,皆為梵剎呈奇」。蹬道巨石夾峙,森嚴壁立,海風穿弄,頓有「九夏生寒」之意,涼意自然來自「鷺江龍窟」。「九夏」即夏季,「龍窟」乃龍住的地方,因鼓浪嶼傳說中曾住五條龍。這個寨門是鄭成功當年屯兵鼓浪嶼的「龍頭山寨」的寨門,岩石上的圓孔是士兵搭架帳篷開鑿的,前國民黨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錯將軍見景生情,命筆寫下了七律:「心存只手補天工,八閩屯維今古同;當年古壘依然在,日光岩下憶英雄。」對鄭成功贊美異常。蔡元培先生也有一首七律:「叱吒大風鎮海濤,指揮若定陣雲高。蟲沙猿鶴有時盡,正氣斌斌不可淘。」「蟲沙猿鶴」指從軍戰死者。
鄭成功紀念館
鄭成功紀念館1962年1月28日為紀念鄭成功收復台灣300周年而創設。鄭成功,原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石井人, 1624年出生於日本平戶海濱。南明隆武在福州即位,見他忠心朝廷,賜他姓「朱」,改名「成功」,所以民間叫他「鄭國姓」,永曆皇帝封他為延平王。其父鄭芝龍暗中降清,鄭成功出走金門,誓死抗清。他以金門、廈門為根據地,與清軍厚戰多年,曾一度打到南京城下,因驕兵致敗。1661年4月煌日,鄭成功經過充分准備,率戰船數百艘,官兵25000人,從金門科羅灣出發,收復被荷蘭侵佔38年的台灣,並歷奮開發台灣。鄭成功於1662年7月病逝於台灣,年僅39歲。300多年來,閩台人民十分敬仰鄭成功,尊他為民族英雄,台灣人民尊他為「開台聖王」。鄭成功紀念館共分七個部分,展出各種文物、資料、照片、模型等300餘件。其中,關防、漳州軍鋼等系當年原物,頗為珍貴。進館參觀,可比較系統地了解鄭成功不平凡的一生。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水操台
水操台是鄭成功為收復台灣,操練水師的遺址。巨崖上「閩海雄風」四個字,圓潤飽滿,酣暢剛健。右前側另一巨石上,刻著鄭成功手書的一首五絕:「禮樂衣冠第,文章孔孟家。南山開壽城,東海釀流霞。」據說,這首詩是臨摹鄭成功的筆跡而刻的,底下還刻著「鄭森私印」和「成功」兩方印章,站在水操台,總會令人聯想當年鄭成功在此處指揮若定,受江上掛旗獵獵,百舸爭游,壯士們為祖國的統一而摩拳擦掌的壯觀的場面。
鼓浪洞天
日光岩勝景聞名四方,古往今來,一直吸引著許多文人墨客,他們陶醉於這天風海濤中,吟詩作賦,留下不少珍貴的手跡。走過日光岩寺山門,抬頭可以仰望到一個巨大的山崖。巨崖上的題刻——「鼓浪洞天」為日光岩仙境般的景色做了精彩的概括,是明朝萬曆元年了一中所寫的;「鷺江第一」則點出日光岩是廈門第一勝景,是清代道光元年林誠所書;「天風海濤」恰到好處指出日光岩的特點,是民國四年許世英所寫。
英雄園
英雄園是為了紀念解放廈門、攻打鼓浪嶼的烈士而建的,包括小紀念廣場、紀念雕塑和紀念室三部分。1949年9月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兵團解放了閩南大陸,形成對金門、廈門國民黨軍三麵包圍的態勢。10月15日,該兵團三十一軍、二十九軍開始對廈門發動越海作戰,當日18時,三十一軍二七一團、二七七團各兩個營的船隊率先分別由海滄等地分兩路向鼓浪嶼西南 皓月園
部進發。在支前船工的密切配合下,英勇的解放軍指戰員搏風擊浪,冒著守敵猛烈的炮火,奮勇前進,在此山下搶灘登陸。一時炮火紛飛,勢崩雷電;軍聲肅殺,氣奪海山。二七一團團長王興芳等數百位指戰員和張水錦一家等支前船工不幸在戰斗中光榮殉國。經兩晝夜的浴血戰斗,我軍終於解放了廈、鼓全島,取得最後的勝利。青山埋忠骨,史冊耀丹心。廈、鼓解放後,人民群眾將此山(原名「旗仔尾山」)稱為英雄山。從而寄託著人們對革命先烈的無限緬懷!公元2000年,鼓浪嶼人民政府在山上闢建「英雄園」,讓這光輝的革命史跡與南國秀麗的景色交融在一起,使人們在大風海濤的淋浴之中,永遠勿忘往昔血與火的洗禮。
鋼琴博物館
伴著鼓浪嶼的海浪聲,30台古鋼琴靜靜地站在充滿典雅氣氛的陳列室中,讓帶著驚奇眼光的參觀者,發出陣陣贊嘆。那裡就是鼓浪嶼鋼琴博物館。 2000年1月落成的鼓浪嶼鋼琴博物館位於菽庄花園的「聽濤軒」,佔地450平方米,分AB兩所,上下兩層,博物館里陳列了愛國華僑胡友義收藏的40多架古鋼琴,其中有稀世名貴的鎦金鋼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鋼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鋼琴,有古老的手搖鋼琴、有產自一百年前的腳踏自動演奏鋼琴和八個腳踏的古鋼琴等。無論是普通的遊客,還是音樂家、藝術家,鼓浪嶼鋼琴博物館帶給他們的藝術熏陶和音樂的啟迪都是無盡的。拿千姿百態來形容館內的鋼琴,或有誇張之嫌,但是讓參觀者隨著陳列品走一遍鋼琴近200年的演變歷程,那就一點也不誇張。澳大利亞著名鋼琴演奏家傑佛利·托薩是胡友義先生的莫逆之交,他說,"我以我的朋友為榮,他把一份最特殊的禮物獻給了中國。"為慶祝開館,傑佛利·托薩還在鼓浪嶼音樂廳舉辦了專場演奏會。法國鋼琴大師米歇爾·布爾敦克勒參觀了博物館後說:我希望有一天能夠在此舉辦一個國際性的鋼琴藝術節。"我國著名指揮家韓中傑、鄭小瑛,旅美鋼琴家殷承宗等也深深被鋼琴博物館音樂魅力所折服。伴著鼓浪嶼的海浪聲,30台古鋼琴靜靜地站在充滿典雅氣氛的陳列室中,讓帶著驚奇眼光的參觀者,發出陣陣贊嘆。那裡就是鼓浪嶼鋼琴博物館。
港仔後海濱浴場
港仔後寬闊沙灘上,砂質細軟、坡緩浪平、海水流速小,沒有鯊魚出沒,每年有5個半月海水溫在20℃以上,泳季可達半年之久,每日有兩次潮水,宜泳時間六個多小時,是景好、砂好、水質好、氣候好的理想天然海濱浴場。各種服務設施齊備,並設有遊艇及摩托艇等水上娛樂項目。98年在此舉辦過全國OP級帆船錦標賽。
百米高台
百米高台為日光岩頂峰,這海拔92.7米,加上圓台,號稱「百米高台」。淋浴天風,傾聽海濤,眺望遠處,水天一色,令人忘卻人世間的諸多煩惱,全身心地融入這優美和諧的世界中去。到日光岩旅遊,妙就妙在;不單單用肉眼看景,而應該用心靈去感受,做一番徹底的神遊。看腳下的鼓浪嶼,各種風格的建築錯落有致,好象從這鋼琴之島上彈奏出來音符,凝固成一曲最浪漫的旋律。這是一座神奇的島嶼,在這里的每一棟典雅的樓房裡都有一段精彩的傳奇故事。往北看,紅色、圓穹頂部的建築十分明顯,那就是鼓浪嶼最有名的「八卦樓」稍離我們近點的,這豎著十字架的建築,就是閩南最有名的大教堂「三一堂」。再往前看,鼓浪嶼隔鷺江與廈門相望,這里的特色建築與廈門的現代化高樓大廈截然不同,彷彿時間在這里停滯了,將我們留在東西文化強烈撞擊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歷史中。舉目西望嵩嶼電廠的煙囪高高聳起,著名的海滄開發區就在眼前,通過新建的海滄大橋與廈門連成一體。朝南看,對面就是漳州的中銀開發區,南太武群山起伏。朝東望,遠處有吳嶼、青嶼、大擔 小擔、大金門、小金門諸島,越過海峽,就是台灣。
日光岩寺
日光岩寺,俗稱「一片瓦」,實際是一個天然石洞,以一巨石為頂,後依山形地勢建起寺廟的,具體時間是明朝正德年間萬曆十四年。有關日光岩名稱的來歷有兩種傳說:一是自然地 島內風光
理傳說,因每天凌晨,朝陽從廈門五老峰後升起,日光岩最先淋浴在陽光中,故得名為日光岩,寺廟稱日光岩寺;一是歷史傳說,當年鄭成功來到晃岩(日光岩別名),見這里的景色遠勝於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就成了日光岩。日光岩寺屢毀屢建,清同治年間,建圓明殿,祀彌勒,並在廟前建一八角亭,上掛「日光寺」匾。解放後,圓明殿改為念佛堂,大雄寶殿是1917年建的。改革開放後,落實宗教政策,日光岩寺得到政府的扶持,接受海內外十方信善的捐贈,大興土木,翻建了大雄寶殿,新建了山門、鍾鼓樓。旅遊平台、法堂、僧舍、小賣部和膳堂,寺廟煥然一新。日光岩寺是一座精巧玲瓏的寺廟,大雄寶殿、彌勒殿對合而設,是全國唯一。日光岩寺環境優美,歷代高僧不斷,著名的弘一法師於1936年6月曾在此閉關8個月。
風琴博物館
2005年1月28日晚,受矚目的國內惟一、世界最大的風琴博物館——鼓浪嶼風琴博物館開始向市民開放,並舉行一場管風琴音樂會。風琴博物館的第一台大型管風琴「諾蔓比爾」「初試啼聲」正式向遊客和市民「亮相」。150多名市民獲得第一批觀賞百年古風琴的美妙琴聲的機會,來自澳大利亞的管風琴演奏家瑞思.博克(男)和瑞爾克.莫里夫婦給鷺島市民帶來了全新的音樂享受。目前,館內存放著5000餘台鋼琴。
三一堂
七十多年前,由於廈門中華基督教新街堂、竹樹堂、廈港堂一百左右位信徒陸續遷居鼓浪嶼,遇到台風、陰雨等天氣欲渡海回廈門本島禮拜深感不便,於是三個堂會的信徒聯合在鼓浪嶼建立教會,故取名為「三一堂」,更蘊含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教義。起初主日崇拜借用當時毓德女中禮拜堂(現廈門音樂學校),隨後於1934年籌建教堂(可容納一千多人),1992年續建牧師樓(現改為辦公樓),2000年擴建教堂正門以及附屬建築並圍牆欄桿等未了工程,整體工程先後共歷時六十六年之久方得全部竣工。現總佔地面積為2138.62㎡,總建築面積為1368㎡。三一堂的建築獨具一格,呈十字立體式的罕見造型,四方八面排水的黃瓦屋頂上,居中矗立著八角鍾樓,頂尖的十字架高聳雲天。紅牆裝飾著流暢的三角形線條,四面敞開十二道大門、十六扇窗戶極為寬大,具有通風、採光、疏散的實用特點。堂內長寬同等的十三米跨度牆體上,巧用無柱鋼梁拱券的屋架,加上天花木板吊頂,顯得高大堂皇又帶來極其科學理想的音響效果,成為本堂建築最具特色的一絕。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觀賞,其雄偉非凡氣勢,都無不令人嘆為觀止。2006年被確定為第六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海天堂構
海天堂構位於鼓浪嶼福建路38號,始建於1921年,2002年4月被廈門市政府列為重點歷史風貌建築。目前修復後開放的「海天堂構」老別墅是中西方文化結合的典範之作。門樓是典型中國傳統式樣,重檐斗拱、飛檐翹角。前後兩側的樓宇,普遍採用古希臘柱式,窗飾大都為西洋風格,但牆面與轉角又是中國雕飾。中樓原有一家外國人的俱樂部,黃秀烺購得後,將其建成一幢仿古大屋頂宮殿式建築,由莆田工匠建造。它採用重檐歇山頂,四角纏枝高高翹起。樓頂前部別具匠心,設計了一個外表看似重檐鑽尖的「亭子」,亭尖還安了一個寶葫蘆;從內部看卻是個條木拼成的八邊形藻井,從二樓直達井頂,井壁上畫有中國花鳥畫。這「亭子」純屬裝飾。門、窗、廊、廳的楣上均飾掛水泥透雕飛罩,所有檐角均裝飾纏枝花卉或吸水蚊龍,挑粱雀替均塑龍鳳掛落,把別墅點綴得十分民族化。其廊柱為方形,紅磚砌成,色調自然和諧;而正廳則由四個垂柱花籃與欄桿上的花盆上下對應,特別是以斗拱裝飾走廊外沿,顯得格外穩重。海天堂構的建築風格在洋派建築比比皆是的鼓浪嶼,是不多見的。
到鼓浪嶼旅遊,不僅可以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風光,而且還有許多當地的特產讓你購買。 如果遊客想要購物,可以去鼓浪嶼龍頭路,在這里隨處可見的小店裡都可以買到當地的特產。如:工藝品店、字畫店、珠綉、漆線雕、彩扎、彩塑、彩瓷 等。 鼓浪嶼特產: 鼓浪嶼餡餅 系閩南傳統產品之一,已有80多年生產歷史。它的迷人之處在於:其外觀小巧玲瓏,色澤金黃,味香皮酥,餡甜適口,並具有爽喉之冰涼感。該產品既是茶點、點心的可口佳點,也是饋贈親朋好友的家鄉特產。每逢春秋旅遊季節、傳統節日或家庭喜慶佳日,更受消費者喜愛。 綠豆糕生產始於1922年,最早是大同路「肖瑞姜餅家」經營的,抗戰時遷到鼓浪嶼,之後由劉靜傑繼承其傳統製作工藝,並逐漸加以改進和提高。現在,鼓浪嶼綠豆糕已成為茶點和旅行攜帶或饋贈親友的佳品。 別忘了還有黃金香肉鬆和肉乾,痰罐螺和河豚貝殼。我最喜歡的是購物街里的掌中寶玩偶,三隻指頭可以演活一個玩偶人物。 鼓浪嶼餡餅 系閩南傳統產品之一 已有80多年生產歷史 它的迷人之處在於:其外觀小巧玲瓏 色澤金黃 味香皮酥 餡甜適口 並具有爽喉之冰涼感 該產品既是茶點 點心的可口佳點 每逢春秋旅遊季節 傳統節日或家庭喜慶佳日 更受消費者喜愛 綠豆糕生產始於1922年 最早是大同路「肖瑞姜餅家」經營的 抗戰時遷到鼓浪嶼 之後由劉靜傑繼承其傳統製作工藝 並逐漸加以改進和提高 現在 鼓浪嶼綠豆糕已成為茶點和旅行攜帶或饋贈親友的佳品
門票
船票8元(環鼓船15元) 5.1——9.30晚上十點後輪渡免費。 10.1——4.30晚上九點後輪渡免費。節日除外。
鼓浪嶼景點的門票有:
日光岩60元,菽庄花園30元。皓月園30元。(三個地方的套票100元)海天堂60元。風琴博物館20元。
交通指南
1、輪渡,距離火車站不到5公里,乘公交3.19.25.28.50.51.55.56.67路可到.打車約10元. 距離機場約16公里,乘公交27路到,打車約25分鍾,約50元。距離廈門長途汽車站不到3公里,乘公交10.23.30路可到達,打車8元
2、 鼓浪嶼是一個沒有機動車的小島,全部要靠步行。坐車到輪渡碼頭後, 可以乘坐電瓶車環島。
3、 從輪渡碼頭坐船過渡,往程不需交錢,回程交八元的船費。坐船時二樓要多加一元,但是不會那麼擁擠,也有位置坐,還可以拍到更多好照片。 4、 鼓浪嶼上唯一可以乘坐代步的電頻車,但是很貴,要50元,而且只在幾個重要景區門口停,不太合算。建議還是步行。
5、 從廈門島到鼓浪嶼的輪渡,24小時都有航班,白天每10分鍾有一航班,晚上21—24點每次4元,22—24點免費乘輪渡。十分便捷。5分鍾就到鼓浪嶼碼頭了。也有可坐15元的船,可繞鼓浪嶼一圈,看風景。
周邊景點
廈門海滄大橋 廈門毓園 天竺山森林公園 中山路步行街 廈門大學 南普陀寺 環島路 胡里山炮台 觀音山商業街
⑤ 鍘﹂棬鏃呮父3鎴栬4澶╋紝鏀葷暐
鎴戣夊緱鍦ㄩ紦嫻灞誇綇澶濂渚堜簡錛屼笢瑗塊兘寰堣吹錛屾洿浣曞喌鏄浣忓垮憿銆
浣犱笅鍗堝埌浜嗕笅闈錛岀洿鎺ュ幓鍗楁櫘闄鐜╋紝鍗楁櫘闄鏃佽竟鏄鍘﹂棬澶у︼紝閭i噷鐨勯庢櫙寰堟紓浜錛屾櫄涓婂埌涓灞辮礬鍝佸帵闂ㄧ編椋燂紝閭i噷涔熷緢鐑闂癸紝鐒跺悗鍐嶉偅闄勮繎鎵句釜浣忓跨殑錛屽簲璇ユ湁渚垮疁鐨勩
絎浜屽ぉ榧撴氮灞誇竴鏃ユ父
榧撴氮灞垮湴鍥句氦閫氾細
榧撴氮灞誇氦閫氾細
1. 浠庡帵闂ㄨ疆娓¤嚦榧撴氮灞跨殑鑸逛粠鏃╀笂5錛30鑷蟲櫄涓12錛30鑷沖皯姣20鍒嗛挓涓鐝錛屽叾涓鏃╀笂7錛00鑷蟲櫄涓7錛00姣10鍒嗛挓灝辨湁鐝銆 12錛30浠ュ悗姣忓皬鏃朵竴鐝銆
2. 榪涘叆榧撴氮灞跨殑鑸圭エ鏄鍏嶈垂鐨勶紝榪斿洖鐨勬椂渚姣忕エ8鍏冿紝闈炶妭鍋囨棩鏈熼棿涔濈偣鍒板嶮鍒板嶮鍒嗗墠鐨勮繑紼嬬エ浠鋒槸鍗婁環錛屽氨鏄鍥涘厓姣忎漢姣忕エ錛屽嶮鐐瑰嶮鍒嗗悗(鍖呮嫭鏈鏃墮棿鐝)鍏嶈垂杞娓★紝璁板緱鏄闈炶妭鍋囨棩鎵嶆墽琛岋紒鍙﹀栬板緱浠庡帵闂ㄨ疆娓″埌榧撴氮灞垮潗鐨勮埞鏄搴旇ユ槸鍧愯疆娓″叕鍙告墠鏄瀵圭殑錛屾槸鍏嶈垂鐨勩傚彟澶栧叆鍙e勬槸鏈変竴涓鍞紲ㄧ獥鍙o紝鍗栫殑鏄鏃呮父鑸圭エ錛屼簨瀹炰笂浣犳槸涓嶇敤涔扮殑銆備笂浜屽眰瑙傛櫙闇鍙︿粯1鍏冦
3. 榧撴氮灞誇笂闈㈡湁鐢電摱杞︼紝緇曚竴鍦堟槸50鍏冦備笉榪囦笉寤鴻鍧愩傚洜涓哄矝涓婁笉澶э紝璧拌礬灝卞彲浠ヤ簡銆
鏈浣寵礬綰匡細椋庣惔鍗氱墿棣嗏啋鐨撴湀鍥鈫掕徑搴勮姳鍥鈫掔櫨楦熷洯錛堝惈鍏嶈垂緙嗚濺錛夆啋鏃ュ厜宀╋紝鍒氬ソ涓婂北鐪嬫棩钀
榧撴氮灞挎櫙鐐歸棬紲錛
1.鏃ュ厜宀╋紙鍚緙嗚濺銆佺櫨楦熷洯鍙婄數褰遍櫌錛
淇楄瘽璇粹滀笉鐧繪棩鍏夊博涓嶇畻鍒板帵闂ㄢ濄傛棩鍏夊博鏄榧撴氮灞跨殑榫欏ご鏅鐐癸紝鍖呮嫭鏃ュ厜宀╁拰鐞村洯涓ら儴鍒嗐傛棩鍏夊博欏跺嘲涓鐩村緞40澶氱背鐨勫法鐭沖噷絀鴻哥珛錛屾垚涓哄帵闂ㄧ殑璞″緛銆傛皯鏃忚嫳闆勯儜鎴愬姛鏀跺嶅彴婀炬椂錛屾浘灞鍏典簬姝わ紝鐣欎笅璁稿氬姩浜虹殑浼犺淬傛櫙鍖哄囩煶鍙犵婏紝媧炲戝ぉ鎴愶紝嫻鋒氮鎷嶅哺錛屾爲鏈ㄨ懕鑼忥紝綣佽姳浼奸敠錛屽瘜鏈変簹鐑甯︽氮婕姘旀伅銆傛嫢鏈夆滀竴鐗囩摝鈥濄佲滈弓奼熼緳紿熲濄佲滃彜閬挎殤媧炩濄佲滈緳澶村北瀵ㄢ濄佲滄按鎿嶅彴鈥濄佲滅櫨綾抽珮鍙扳濊儨鏅銆傚巻浠f枃浜虹煶鍒婚樺拸鐢氬氾紝涓哄悕宀╁炴坊鍙ら庡紓褰┿傛攢澶╂錛岀櫥涓存瀬欏訛紝榧撴氮灞褲佸帵闂ㄣ佸ぇ鎷呫佸皬鎷呰稿矝灝芥敹鐪煎簳銆傜惔鍥閫氳繃緙嗚濺涓庢棩鍏夊博鐩歌繛錛屼互鐜頒唬娓鎬箰欏圭洰涓轟富錛屾湁鈥滅櫨楦熷洯鈥濄佲滅數褰遍櫌鈥濈瓑錛屼笌鏃ュ厜宀╄嚜鐒舵櫙瑙傚艦鎴愬姩涓庨潤銆佷粖涓庡彜鐨勬湁鏈虹粨鍚堛
2. 鑿藉簞鑺卞洯錛堝惈榧撴氮灞塊挗鐞村崥鐗╅嗭級
鑿藉簞鑺卞洯浣嶄簬榧撴氮灞誇笢鍗楁搗婊錛屽緩浜庝竴涔濅竴涓夊勾銆傚師涓哄彴婀懼瘜鍟嗘灄灝斿槈縐佷漢鑺卞洯銆備竴涔濅簲鍏騫村洯涓諱翰浜哄皢姝ゅ洯鐚緇欏浗瀹躲傝徑搴勮姳鍥鑳屽氭檭宀╋紝闈涓村ぇ嫻鳳紝涓滈偦瑙傛搗鍥錛岃タ鐪烘腐浠斿悗銆傚叏鍥鍒嗕負鈃忔搗鍥銆佽ˉ灞卞洯涓ゅぇ閮ㄥ垎錛屽悇閫犱簲鏅銆傝棌嫻蜂簲鏅涓虹湁瀵垮爞銆佸,縐嬮榿銆佺湡鐜囦涵銆佸洓鍗佸洓妗ャ佹嫑鍑変涵錛涜ˉ灞變簲鏅涓洪〗鐭沖北鎴褲佸嶮浜屾礊澶,浜︾埍鍚懼簮銆佸惉娼妤箋佸皬鍏頒涵銆傝徑搴勮姳鍥鍐呮湁浜氭床鍞涓鐨勯挗鐞村崥鐗╅嗭紝鍗氱墿棣嗛噷闄堝垪浜嗙埍鍥藉崕渚ㄨ儭鍙嬩箟鍏堢敓姣曠敓鏀惰棌鐨勮繎鐧炬灦浠庝笘鐣屽悇鍦版敹闆嗙殑鍙ら挗鐞達紝鍏朵腑鏈夌█涓栧悕璐電殑闀忛噾閽㈢惔錛屾湁涓栫晫鏈鏃╃殑鍥涜掗挗鐞村拰鏈鏃╂渶澶х殑絝嬪紡閽㈢惔錛屾湁鍙よ佺殑鎵嬫憞閽㈢惔銆佹湁浜ц嚜涓鐧懼勾鍓嶇殑鑴氳笍鑷鍔ㄦ紨濂忛挗鐞村拰鍏涓鑴氳笍鐨勫彜閽㈢惔絳夈
3. 鐨撴湀鍥
鐨撴湀鍥浣嶄簬榧撴氮灞誇笢閮ㄧ殑瑕嗛紟宀╂搗婊錛屽崰鍦3涓囧鉤鏂圭背錛屾部楣奼熶箣婊ㄩ摵寮錛岃繖鏄浠ユ搗婊ㄦ矙婊┿佸博鐭熾佺豢鏍戙佷涵闃佸睍甯冪殑搴鍥銆傚嬪緩浜1985騫達紝鍥浠ャ婂歡騫充簩鐜嬮泦銆嬩腑鈥滄濆悰瀵濅笉瀵愶紝鐨撴湀閫忕礌甯忊濊瘲鍙ュ彇鍚嶁滅殦鏈堝洯鈥濄傚洯鍐呮湁闀13.7綾熾侀珮4.7綾熾佽楅摐18鍚ㄧ殑涓搴ч儜鎴愬姛鍙婂叾閮ㄥ皢宸ㄥ瀷閾滈洉鍍忋傝繖搴у法鍨嬮摐闆曪紝闄ら儜鎴愬姛鍙婂叾鍒嗙珛宸﹀彸鐨勯儴灝嗛檲娉姐侀檲騫褲侀檲姘稿崕銆佹潹鏈濇爧姣旂湡瀹炰綋閲忕暐澶у栵紝鍏朵綑鍚勮礬鍏甸┈閮芥湞涓や晶寤朵幾錛屽浘騫呭藉箍錛岄囧紩浜烘敞鐩銆傚洯鍐呮洿紿佸嚭鐨勬槸鐭楃珛鍦ㄨ嗛紟宀╀笂鐨勯儜鎴愬姛宸ㄥ瀷鑺卞矖宀╅洉鍍忥紝榪欎釜宸ㄥ儚浜1985騫8鏈27鏃ヨ惤鎴愶紝楂15.7綾籌紝閲1617鍚錛岀敱23灞625鍧椻滄硥宸炵櫧鈥濊姳宀楀博綺鵑洉鑰屾垚錛屽嶮鍒嗗▉姝︺
4.鍥介檯鍒誨瓧鑹烘湳棣
鍦ㄨ徑搴勮姳鍥鐨勬e歸潰錛屽叡鍥涘眰妤礆紝鏄鐩鍓嶅浗闄呬笂鍞涓涓瀹跺ぇ瑙勬ā銆侀珮妗f$殑鍥介檯鍒誨瓧鑹烘湳灞曡堥嗐傞嗗唴鐝嶈棌鏈変腑鍥姐佹棩鏈銆侀煩鍥姐佹柊鍔犲潯銆侀┈鏉ヨタ浜氫簲涓鍥藉剁殑407浠朵綔鍝侊紝榪欎簺浣滃搧澶у氭槸2004騫寸浜斿眾鍏ㄥ浗鍒誨瓧鑹烘湳灞曞拰絎鍏灞婂浗闄呭埢瀛楄壓鏈灞曠殑鍏ラ変綔鍝侊紝浠h〃浜嗗浗闄呭浗鍐呮渶楂樼殑鍒誨瓧鑹烘湳姘村噯
5.椋庣惔鍗氱墿棣
椋庣惔鍗氱墿棣嗕綅浜庨紦嫻灞胯タ鍖楅儴鐨勫叓鍗︽ゼ錛屾槸鐩鍓嶅浗鍐呮儫涓銆佷笘鐣屾渶澶х殑椋庣惔鍗氱墿棣嗐備笌鍦ㄤ笢鍗楅儴鑿藉簞鑺卞洯鐨勯挗鐞村崥鐗╅嗕氦鐩歌緣鏄狅紝璁╁叏涓栫晫鐨勯煶涔愮埍濂借呴兘鑳芥鐫鏈濆湥鐨勫績鎯呮潵鍒拌繖搴ф湁鐫鏃犱互浼︽瘮鐨勭編涓界殑闊充箰涔嬪矝銆傞嗗唴鏀惰棌鏈夊氱嶆懼紡鐨勯庣惔銆
鍘﹂棬甯傚尯緹庨燂細
銆銆鍥涢噷鑼舵矙鑼墮潰錛氭濇槑鍖烘箹婊ㄥ洓閲14涔3鍙鳳紝姣旇緝闅炬壘錛屽潗杞﹀埌鈥滄箹婊ㄥ洓閲屸濓紙鍏蜂綋絝欏悕鍙浠ヨ㈤棶鍙告満錛夌珯錛屽簲璇ヤ笅鏉ュ氨鏄婀栨花鍗楄礬鍜岄噾姒滆礬鐨勪氦鍙夊彛錛屾部閲戞滆礬鏈濆寳璧幫紙鏂瑰悜鍏堢『璁ゅ瑰摝錛夎繘鍏ヤ竴涓綾諱技闆嗗競鐨勫尯鍩燂紝璧2-3鍒嗛挓鍦ㄥ乏鎵嬭竟鍗沖彲鎵懼埌錛屽懗閬撳緢涓嶉敊錛屽己鐑堟帹鑽愶紒
銆銆瑗塊棬鍦熺瑡鍐伙細鎬濇槑鍖烘枟瑗胯礬33鍙鳳紝鍧愯濺鍒版枟瑗胯礬絝欙紙鏈夌殑鍙鏂楄タ璺鍘︾捐礬錛夊埌榪欎釜璺鍙o紝娌挎枟瑗胯礬鏈濆崡璧板ぇ綰2鍒嗛挓錛屽湪涓涓灝忓瀷鐨勫嶮瀛楄礬鍙e彲浠ユ壘鍒幫紝搴楅潰瓚呭皬錛屼粩緇嗙偣鍙浠ユ壘鍒幫紝鍛抽亾娌$殑璇寸殑錛屼笉鍚冪殑璇濇瀴璐逛簡姝よ岋紒
銆銆椴滆殱棣嗭細婀栨花璺搴楁帹鑽愬害鏇撮珮錛屼綅緗鍦ㄦ箹婊ㄥ崡璺婀栨花涓閲岃繖錛屾箹婊ㄥ崡璺255鍙峰湪涓涓闈犺繎璺鍙g殑鍦版柟錛屽叿浣撳彲浠ュ潗杞﹀埌婀栨花涓閲屼笅杞︼紝鍦ㄩ┈璺鍖楅潰鍙浠ユ壘鍒幫紝闂ㄩ潰姣旇緝澶э紝搴旇ヤ竴鎵懼嵆鍙鎵懼埌錛佷環鏍奸備腑錛岀敓鋩濅笉閿欙紝鍚冨緱鎯鐨勫己鐑堟帹鑽愶紒
銆銆涔岀硸娌欒尪闈錛氬湪姘戞棌璺錛岄潬榪戔滃栬錘浠撳簱鈥濓紙絝欏悕錛夋ゅ勫緩璁鎵撶殑錛岃濺姣旇緝灝戱紝浠庝腑灞辮礬榪囧幓涓涓璧鋒ヨ垂8鍏冮挶錛佹瘮涔嬪墠鐨勫洓閲屾矙鑼墮潰鐣ヨ吹錛屼絾鏄鏂欐洿澶氾紝鍛抽亾宸涓嶅氾紝寤鴻閮藉彲浠ュ悆鍚冿紝鏈夌殑姣旇緝錛
銆銆鏂鍒╃編鑺掓灉鍐幫細鍦ㄧ劇ゥ瑗胯礬9-3鍙鳳紝鍧愯濺鐨勮瘽鍋氬埌鈥滃槈緹庤姳鍥鈥濊繖涓絝欙紝涓嬫潵璧10縐掗挓鍗沖彲鐪嬪埌錛屽己鐑堟帹鑽愶紝濡傛灉澶╀笉鏄寰堝喎鐨勮瘽錛
銆銆鍏濠嗗﹩鐨勭儳浠欒崏錛氬お騫寵礬22鍙鳳紝浣嶇疆鍦ㄤ腑灞辮礬姝ヨ岃楃殑涓涓宀旇礬涓婏紝闈犺繎鎬濇槑鍗楄礬錛屾瘮杈冨ソ鎵撅紝涓昏佸氨鏄闂涓涓嬪お騫寵礬鐨勪綅緗錛岀劧鍚庨槦浼嶆渶闀跨殑灝辨槸浠栧朵簡錛岃秴綰ф帹鑽愮殑搴楋紒涓瀹氳佸幓錛佷綘浼氬彂鐜2.5鍏冪殑涓滆タ涔熻繖涔堝ソ鍚冿紒
銆銆鏄庢湀鉶鵑潰錛氬湪鍘︾捐礬澶у悓灝忓﹀歸潰錛屽潗杞﹀埌澶у悓灝忓︾珯涓嬭濺鍗沖彲錛岄潬榪戣疆娓″尯浜嗭紝鐐掗キ涓嶅緩璁灝濊瘯錛岃櫨闈㈠緢涓嶉敊錛
銆銆鍗楁櫘闄鐨勭礌楗礆細8鍏冧竴鐩掞紝鍦ㄥ哄簷鍐咃紝榪涢棬鍙充晶杈癸紝闂涓涓嬪氨鍙浠ヤ簡錛
銆銆灝忕溂闀滄帓鎸★細鍑犱箮浜轟漢鎺ㄨ崘鐨勫湴鏂癸紝鍏蜂綋鍦ㄦ箹婊ㄤ腑璺7鍙鳳紝鎬″涵奼囨垚閰掑簵鏃侊紝姣忎釜taxi鍙告満閮界煡閬撶殑鍦版柟錛佽彍璇村疄璇濅竴鑸鑸浜嗭紝鍙鑳借存厱鍚嶈屾潵錛屽悆榪囦究緗~
銆銆榛勫垯鍜岋細涓灞辮礬22鍙鳳紝闈犺繎鐮佸ご浜嗭紝寰堝氶熷㈢鐫鍚冮熸弧涓栫晫鎵句綅瀛愩傞粍鍒欏拰鍦ㄦヨ岃楅潬榪戞搗杈圭殑閭eご錛屽歸潰鏄疜FC鍜孧璁般備拱紲ㄥ埗娑堣垂銆傝姳鐢熸堡濂藉枬錛屽彛鍛崇粺涓鍋忕敎銆
⑥ 廈門的鼓浪嶼最著名的是什麼
你好,日光岩。
日光岩(Sunlight Rock)俗稱"岩仔山",別名"晃岩",相傳1641年,鄭成功來到晃岩,看到這里的景色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之為"日光岩"。日光岩游覽區由日光岩和琴園兩個部分組成。日光岩聳峙於鼓浪嶼中部偏南,是由兩塊巨石一豎一橫相倚而立,成為龍頭山的頂峰,海拔92.7米,為鼓浪嶼最高峰。
站在日光岩山門處,看到一塊高40多米的巨岩,凌空而立,在那巨岩峭壁上,有1915年許世英題刻的「天風海濤」四字橫書;其下還有兩行大字題刻,右側為「鼓浪洞天」,系明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江蘇丹陽人丁一中所書,這是日光岩最早的題刻。左側為「鷺江第一」,是清道光年間福建長樂人林鋮所寫,兩者靠近,字跡相當,林鋮署名特別大,遊人常誤為二者皆是林鋮所題,其實後者比前者晚刻二百多年。上述三大崖刻,可說是對日光岩的風光作了形象性的概括,給遊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就是日光岩的第一景。進入山門,便是日光岩寺,重修於明萬曆年間,至今有400多年的歷史。日光岩寺是一塊巨岩覆蓋的山洞,稱「一片瓦」,因每天凌晨,朝陽從廈門五老峰冉冉升起,該寺首先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下,因而得名,後來日光寺又改名為「蓮花庵」。這是明正德年間建尼姑庵而更名的。
從蓮花庵向上前進,有「九夏生寒」、「鷺江龍窟」兩處題刻皆在石巷旁,石巷乃兩塊森然壁立的高大岩石夾峙而成。因高大叢樹遮蔭,長年累月陰濕,夏天涼風習習,令人頓生幾分涼意。
從石巷道道通日光岩
上進,便是龍頭山寨。這是鄭成功在此山上屯兵時遺留下來的寨門,我國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題詩一首:「叱吒天風鎮海濤,指揮若定陣雲高,蟲沙猿鶴有時盡,正氣觥觥不可淘」。寨門右側有「宛在亭」,「宛在亭」下有一巨石,上端平坦,高15米,寬6米,坐南朝北,與廈門隔江相望。巨石下方刻有「閩海雄風」四字,蒼勁有力,右上方有「鄭延平水操台故址」字樣;另一石刻鄭成功五絕詩一首:「禮樂依冠第,文章孔孟家。南山開壽域,東海釀流霞」。這是鄭成功手書行草,後人於1918年拓印刻上的。
在「閩海雄風」附近,還有清代著名書法家何紹基題刻「腳力盡時山更好」七個大字,筆法俊逸瀟灑,自成一格,意在鼓勵遊人奮力攀登,更上一層樓,風光在頂峰。
從寨門拾級而上,有兩塊巨岩相互傾斜而成「人」字形洞穴,稱「古避暑洞」,洞寬五丈見方,兩端洞口相通,洞頂上方有清代台灣詩人施士潔的隸書「古避暑洞」石刻。夏天,洞內清風徐來,涼風襲人,委實為遊客逗留片刻的好地方。
洞左邊的岩頂,有一個「仙人」洗腳的石盆,長年累月積水,近旁還有「仙人」的「腳印」,其實乃海蝕地貌的一種。岩頂平台不大,四周環繞欄桿,就象一隻升入天空的「吊籃」。遊人登臨,看雲天近在咫尺,憑欄放眼,縱目遠眺,廈門島外大擔、二擔……諸島盡收眼簾。
日光岩景點:
鼓浪洞天
日光岩東面巨石匾:有三幅楷書題刻,一幅橫題「天風海濤」在上端;其下二幅直題,右為「鼓浪洞天」,左為「鷺江第一」。「鼓浪洞天」每字高約1.20米,寬約1.00米,左側有楷書小字款跋三行,惜已風化,可辨讀者為:「明萬曆元年春丹陽少鶴丁一中題並書。同游者儒士黃俊明、曾一貫、曾一唯、陳建明、曾鳴鳳、洪油、洪滄。」此題刻鐫於1573年,是日光岩年代最早的題刻。
龍頭山
位於日光岩蓮花庵後側的岩石上,系1919年黃鍾訓行楷橫題「龍頭山」三個大字,其下直行跋語:「此山俗稱岩仔山。考/廈志:『龍頭山即日光岩,亦曰晃岩。明池直夫有晃園,極花竹之勝。』爰泐石以存舊稱。民國八年,黃仲訓識。」字幅高2.4米,寬1.50米。
晃岩
位於日光岩蓮花庵前的巨石上有楷書橫題「晃岩」二大字,系1916年朱兆莘所書。每字高0.60米,寬0.50米。
鷺江龍窟
位於日光岩蓮花庵後的巨石上,與「九夏生寒」題刻毗鄰,系1920年前後張大河行書直題「鷺江龍/窟」四個大字,末尾款「雲溪張大河」。字幅高3.20米,寬l.60米。廈門古稱鷺江、鷺門或鷺島、鷺嶼,廈鼓之間的海峽稱作鷺江。廈門島的虎頭山與鼓浪嶼的龍頭山隔江對峙,自古民間就有「龍虎守廈門」的美談。清代道光《廈門志》記載日光岩『俗名龍頭山」,民間相傳此山岩是蛟龍棲息的地方。這幅題刻寓有贊美廈門龍蟠虎踞氣象之意。
九夏生寒
位於日光岩蓮花庵後的巨石上,系黃仲訓行書直題「九夏生寒」四個大字。字幅高3.20米,寬0.65米。 左下側署款「銕(鐵)彝書」。古人稱夏季九十天為九夏。此地岩高樹古,海風陣陣,盛夏至此,頓覺涼爽。」鐵彝」是黃仲訓的名號,他於1918年在日光岩建成瞰青別墅,題刻當是同年所書。
古避暑洞
位於日光岩半山腰,有幾塊巨石疊成的一個自然石洞,洞日之上有施士潔隸書直題「古避暑洞」四個大宇。每個字高約0.60米,寬0.90米。左側楷書署款:「施士潔題。」這里長風浩浩,歷來是人們夏天避暑的好地方。1895年日本帝國主義侵佔台灣後,施士潔憤而舉家內渡,先後寄居於泉州、廈門等地。這幅題刻當為此時所書。
與日爭光
位於日光岩山頂巨岩的岩壁上,系1935年朱熙楷書直題「與日爭光」四個大字,每字高約0.70米,寬約0.65米。左邊楷書題款:「民國二十四年三月,漢壽朱熙。」
閩海雄風·鄭延平水操合遺址
位於日光岩遠而亭後側龍頭山寨寨門遺址北面的巨石上,系1918年李增霨楷書直題的「閩海雄風」四個大字。每字高1.80米,寬1.54米。左邊楷書題款「戊午重九日古滇李增霨題」。此石刻右上方另有楷書直刻「鄭延平水操台遺址」一行,其左邊署款:「民國七年戊午黃仲訓書。」日光岩是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舉義屯兵的地方,山上至今仍保存有寨門等遺址。相傳鄭成功當年在此石刻所在的巨石上築水操台指揮水師操練。
光復台
位於日光岩最高的巨岩朝西的岩壁上,系1931年胡漢民的隸書橫題「光復台」三個字。字幅高0.60米,寬 2.00米。左側行楷小字直題「民國二十年六月」,右側署款「胡展堂」。
曲徑通幽
位於日光岩蓮花庵後側的巨石上,系1918年黃摶扶楷書橫刻「曲徑通幽」四個大字。字幅高0.65米,寬2.88米。右楷書直行「戊午秋日」,左側三行楷書直行署款:「黃摶扶/書,時年七/十有一。」「曲徑通幽」形容日光岩的景觀特色,引人入勝。
重懷舊壘
位於日光岩東北麓的巨岩上,系1918年前後朱以德隸書橫刻「重懷舊壘」四個大字。字幅高1.00米,寬5.20米左側行書直款:「臨海朱以德題」。「舊壘」指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鄭成功屯兵日光岩抗清復台的遺址。廈門白鹿洞寺有民國七年(1918年)朱以德的題刻,此題刻當為同時之作。
狂波千頃
位於日光岩現鄭成功紀念館陪樓(舊名瞰青別墅)西南側的岩壁上,系1917年蔣拯行指直題「狂波千頃」四個大字。字幅高4.00米,寬1.40米。左側附行楷直題跋、款3行:「丁巳之秋,余奉命率艦駐廈,獲交黃仲訓先生。先生卜築鼓浪嶼,/清幽高曠,擅邱壑水木之勝,開軒面海,波瀾淵浩,誠巨觀也。餘暇輒過/從,三載無間。爰貢數言,藉識鴻雪。己未晉安蔣拯鐫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