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廈門集美蓮花新城房子怎麼樣,有升值空間嗎
集美新城價值再發現——
不止一個湖,僅此一個核心
編者按:廈門有了自己的「西湖」——集美湖,越來越多的市民關注集美新城。在興奮的同時,許多市民在問:「西湖」很美,可它能真正像杭州西湖一樣,成為一個城市新的價值核心么?在美景之外,市民們關心的生活、娛樂配套,交通等現代城市文明成果在這里如何體現?
「特區30年,尋找下一個價值核心」,從點到面從廈門城市變遷的軌跡,發現廈門新的發展成果。
集美新城:與廈門島一起成為城市發展主軸
對於許多熟悉集美新城、參與新城建設的人來說,轟轟烈烈的「西湖征名」活動,只是掀開了集美新城價值的冰山一角,他們早已認定集美新城將是未來廈門價值真正的核心所在。
首先,集美新城是在一塊嶄新的區域,以國際一流標准來建設的。在規劃之初,就邀請德國歐博邁亞、美國RTKL和日本日建設計等國際知名設計院主理,這種力度在廈門前所未有。
其次,集美新城位於大廈門的幾何中心,這里西連漳州,北接泉州,東接廈門本島。將來還很可能成為廈漳泉大都市裡的核心區。南北火車在這里交匯,島內外的交通在這里交匯。特別是廈深和福廈鐵路,將來會吸引更多人氣。
最後,這里將是廈門未來的中心所在。在島內外一體化進程中,集美新城率先建設,將和廈門島將成為城市發展的主軸,這是城市發展的重大戰略調整。集美新城的建設使廈門城市主軸得以向西延伸,對接漳州平原,輻射閩西南,形成海峽西岸大型城市的雛形。
核心區:湖、灣是標配,30年特區建設經驗在此升華
集美新城核心區不僅是集美新城的「心臟」,也將是廈門的新核心,該區域的不僅集中了特區30年建設經驗,在許多方面的成果不僅在廈門首屈一指,即使在全國也處於領先水平。
據了解,集美新城核心區在充分利用杏林灣、園博苑等自然資源和景區資源的基礎上,以最高的人居標准打造一系列的公建配套,包括圖書館、書城、科技館、藝術中心,商業配套方面既有滿足日常生活需求的2.6公里誠毅步行街,又有濃濃現代文明氣息的濱湖咖啡一條街。
該區域還規劃了中央公園、市民中心、市民廣場等大型配套,完全按照國際標准,滿足市民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
除此之外,核心區許多建設標准向國際看齊。例如以往只出現在歐洲電影里的寬敞的地下管溝,也將出現在新城核心區內。這些管溝 「藏身」於市政道路之下,呈網狀輻射整個核心區,將囊括除燃氣管外的供水管道、電力電纜、通信電纜、廣播電視電纜、供冷輸送管、雨污水管道等各種網線。
建成後,管線修理在管溝內就能完成,核心區將完全告別天空密布「蜘蛛網」,馬路經常被「開膛破肚」的舊城市運營軌道,走上國際領先的發展之路。
另外,國家住建部確定廈門市為全國建設領域首個低碳示範城市,集美新城西亭核心區被選定為廈門最具備條件的首個低碳示範區,區域將代表廈門成為國家級的低碳示範區域。
東區開發:代建百億超配,再掀人居大幕
從人居角度看,目前核心區內只有蓮花新城一個住宅項目。該項目是廈門大型國有企業住宅集團旗下東區開發的高端產品。
轉載自廈門房地產聯合網!
如果回答滿意 感謝採納!
B. 廈門集美區與溫州龍灣區比,哪個發展更好些
溫州龍灣區發展更好些。
溫州市龍灣區政府印發了《溫州市龍灣區未來城區建設行動方案》,以公共服務提質工程、美麗生態築底工程、數字賦能創新工程、產業價值增能工程、綜合交通迭代工程五大工程百個項目為著力點
構建魅力龍灣、綠色龍灣、智治龍灣、科創龍灣、樞紐龍灣五大新圖景集成系統,打造具有中國氣派、浙江辨識度、甌越風格、龍灣特質的未來生活地、工作地和旅遊地標志性城區樣板。
C. 廈門集美那個地方怎麼樣
集美區是廈門市所轄的一個區。面積268平方千米,人口29萬。郵政編碼361021。區人民政府駐銀江路。 1987年8月,從廈門市郊區劃出禾山鄉,更名為集美區。直至2000年初,集美區轄3個鎮,為集美鎮、灌口鎮和後溪鎮。2000年,撤銷集美鎮,設立集美街道辦事處;從後溪鎮劃出滸井、孫厝、葉厝、鳳林美4個居委會和東安、兌山2個村,設立僑英街道辦事處。2003年4月26日,國務院批准將杏林區更名海滄區,同時將杏林區的杏林街道辦事處和杏林鎮劃歸集美區管轄。其時,集美區轄3個街道,3個鎮,為集美街道、僑英街道、杏林街道、灌口鎮、後溪鎮和杏林鎮。2004年9月23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閩政文[2004]291號)批復同意廈門市集美區撤銷杏林鎮設立杏濱街道辦事處並調整杏林、杏濱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1]:撤銷杏林鎮,設立杏濱街道辦事處。 設立杏濱街道辦事處後從杏林街道辦事處劃出日升、三秀、杏堤3個社區歸杏濱街道辦事處管轄,從杏濱街道辦事處劃出西亭、內林、杏林、高浦4個行政村歸杏林街道辦事處管轄。 行政區劃調整後,杏林街道辦事處轄寧寶、紡織、曾營3個社區和西亭、內林、杏林、高浦4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杏林南路33號。杏濱街道辦事處轄日升、三秀、杏堤3個社區和錦園、前場、西濱、馬鑾4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杏林南路12號。 自2004年起,集美區轄2鎮4街,共30個行政村、22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集美街道、僑英街道、杏林街道、杏濱街道。 鎮:灌口鎮、後溪鎮。
D. 廈門集美的概況
集美大橋位於廈門島北部海域,道路主線起於本島五石路環島北路南側路段,先上跨環島北路,再以隧道方式下穿規劃機場(廈門高崎機場)跑道,後以跨海大橋方式跨越潯江海域,並在集美區樂海路登陸前行,再上跨同集路後落地,最後順接集美大道並連接福廈高速公路連接線;
共建BRT線起於本島縣黃路,沿環島北路北側以高架方式左轉接入道路主線,在上跨同集路後與道路主線分離,最後上跨孫坂路後落地順接集美大道。
集美大橋主線全長10.057km,共建BRT線長10.073km,其中跨海大橋長3.82km,下穿隧道長1.36km,互通立交5座,2處收費站。
主線道路為雙向6車道,BRT為2個車道,橋梁總寬度36 m,設計行車速度主線為80Km/h,BRT線為60Km/h。項目概算總投資29.5488億元,建安投資26.0396億元。
集美大橋的建設將直接溝通廈門島和島外北部的集美、同安等地區,是市委、市政府根據建設海峽西岸中心城市和海灣型城市的戰略部署,為擴充城市空間、加快島外的發展,調整產業布局、優化經濟結構,進而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特別是對從根本上迅速解決廈門大橋交通擁堵問題、緩解日益增加的進出島交通壓力,對提升廈門作為經濟特區和「宜居城市」的城市形象,以及促進和實現廈門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島內外經濟協調發展具有特殊和極其重要意義。
集美大橋於2006年12月20日正式宣布動工,市五套班子領導參加了開工典禮,為盡早解決進、出島交通擁堵這一迫切問題,於2008年7月1日前建成通車,總工期僅約1年半。
集美區有著名的集美學村,陳嘉庚故里就在那裡。
E. 廈門集美區怎麼樣
集美是個文教地,有陳嘉庚建立的集美學村。也是個旅遊的好去處,區內有龍舟池、鰲園、鱷魚園、陳嘉庚紀念館、園博苑。
F. 來廈門玩住集美區怎麼樣,這個區方便嗎
住集美區還挺方便的。首先是集美的住宿普遍要比島內便宜,如果想住的好一點,也有北海灣酒店、羅約酒店、靈玲馬戲城等5星酒店。交通也很方便,廈門目前唯一一條通行的地鐵就是通到集美區的,還有BRT,有公交車可達島內,離機場和廈門北站最近。區內還開通了特色的旅遊專線鐺鐺車串聯全區主要的旅遊景點。
G. 廈門集美區好嗎
集美區是廈門市所轄的一個區。面積268平方千米,人口29萬。郵政編碼361021。區人民政府駐銀江路。 1987年8月,從廈門市郊區劃出禾山鄉,更名為集美區。直至2000年初,集美區轄3個鎮,為集美鎮、灌口鎮和後溪鎮。2000年,撤銷集美鎮,設立集美街道辦事處;從後溪鎮劃出滸井、孫厝、葉厝、鳳林美4個居委會和東安、兌山2個村,設立僑英街道辦事處。2003年4月26日,國務院批准將杏林區更名海滄區,同時將杏林區的杏林街道辦事處和杏林鎮劃歸集美區管轄。其時,集美區轄3個街道,3個鎮,為集美街道、僑英街道、杏林街道、灌口鎮、後溪鎮和杏林鎮。2004年9月23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閩政文[2004]291號)批復同意廈門市集美區撤銷杏林鎮設立杏濱街道辦事處並調整杏林、杏濱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1]:撤銷杏林鎮,設立杏濱街道辦事處。 設立杏濱街道辦事處後從杏林街道辦事處劃出日升、三秀、杏堤3個社區歸杏濱街道辦事處管轄,從杏濱街道辦事處劃出西亭、內林、杏林、高浦4個行政村歸杏林街道辦事處管轄。 行政區劃調整後,杏林街道辦事處轄寧寶、紡織、曾營3個社區和西亭、內林、杏林、高浦4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杏林南路33號。杏濱街道辦事處轄日升、三秀、杏堤3個社區和錦園、前場、西濱、馬鑾4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杏林南路12號。 自2004年起,集美區轄2鎮4街,共30個行政村、22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集美街道、僑英街道、杏林街道、杏濱街道。 鎮:灌口鎮、後溪鎮。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H. 集美的僑鄉歷史、文化、教育發展、投資意義
在集美,每年春節,從正月初六起到十五期間,很多地方都會有廟會,比如正月初六的孫厝廟會上,宋神宗御賜的「真異大師」宋代名醫孫惠應的坐像會被抬出來巡遊。還有初八霞梧李姓廟會、正月十五張姓二十四社廟會等。
但在僑鄉集美大社,正月十五一整天的元宵宗教民俗廟會規模最為宏大,遊街隊伍經過集美的大街小巷時鞭炮聲震天,濃重的煙霧讓人窒息,而其場面之壯觀、集結人數之多實屬罕見。海內外鄉親及當地群眾紛紛祀奉先人「船靈公」——「開閩王」王審知,以及「進士祖」陳文瑞,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歷史由來
王審知:據史載,王審知原是一位封疆大吏,唐景福元年,奉其兄王潮之命,率軍攻打福州,平定全閩。王審知執掌福建軍政大權29年,他以史為鑒,以民為本,採取保境息民的政策,輕徭薄賦、勸農興學;他招撫流亡、選賢任能、擴大開放,特別是十八姓隨王入閩,安置了大批中原流民,這是繼「永嘉之亂」後,中原入遷入閩南的又一個高潮,這些南下的中原人帶來北方的新文化、新技術,促進了福建經濟文化發展,使八閩大地在五代十國紛爭局面中,不但避免了戰亂之苦,政治、經濟、文化還得以飛速發展,保持了長達三十年的持續安定繁榮,為兩宋之後福建成為富庶之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王審知從而成為八閩歷史上少有的一位政績卓著、影響深遠的君王,享有「開閩王」之美譽。宋太祖御賜「八閩人祖」橫匾。
王審知治理福建,特別注重開發閩南廈門、漳州、泉州一帶沿海。在開發同安府時,他下榻同安,親往潯尾(今集美)嘉禾島(今廈門),後染病逝於同安北辰山。唐末宋初,閩南當地民眾在北辰山建廣利寺,並為其塑金身,供奉這位「開閩之王」。到了明末,廈門、漳州、泉州一帶不少民眾跟隨鄭成功收復台灣,帶去了王審知的神像,也帶去了大陸的香火。還有許多人漂洋過海移居他鄉,其中以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地居多,他們也一直供奉著「開閩王」王審知。一千多年過去了,王審知的子孫雖散居各地,但大家對祖宗的德望功勛無不感念在心。
集美當時隸屬同安府,陳氏鄉親在祖厝建了王審知廟,並從北辰山引來香火,尊其為「船靈公」,成為北辰山「分爐」。幾百年來僑鄉集美大社一直祀奉這位先人。到了1913年陳嘉庚先生從南洋回集美大社故鄉辦學時,陳嘉庚懷念這里「開閩王」,又興土木擴建陳氏祖厝供奉「開閩王」。 如今東南亞各地和港澳台以及閩南一帶供奉「開閩王」的廟宇不下數千座,王審知成為閩台文化重要淵源之一,也成為福建和廈門宗教旅遊的一道風景線。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都要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一方面答謝閩王王審知開發福建的功績,一方面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平安吉祥。
陳文瑞:集美大社二房角人,乳名九官號應萃字文瑞,晚年別號同凡。生於公元1573年明神宗萬曆年間,家清寒,父早故,公幼年就很聰敏,沉著,極少言笑,每當與哥哥農耕休息時,總是手不釋卷,慈母感到公好學有壯志,便送他進塾堂讀書。明朝萬曆戊午科(公元1618年)戴國章榜公考中舉人;明天啟乙丑科(公元1625年)余煌榜,進士及第,欽點江蘇省蘇州府吳縣令。大器晚成,時年五十有一。成為集美大社高中進士第一人,被稱為「進士祖」。
他在任期間,為官清廉,勤政愛民,不畏權貴,執法公正,剛直不阿;「五載戴星按獄」,「豪貴莫敢撓」。他為民請命、伸張正義的做法,招致當地既得利益階層的忌恨,視之為眼中釘肉中刺,意欲除之而後快。
據載,陳文瑞任期5年屆滿後,告假還鄉探親,在歸途中帶了幾十個大箱子。吳縣土豪劣紳以為裡面裝的都是金銀珠寶,聚眾強行阻遏,並聯名告以搜刮民脂民膏。上級只得先將箱籠貼上封條飛報朝廷派人前來查辦。待開箱檢查,沒想到里頭除了舊衣布鞋、陶盤瓦罐外,還有「冒充」金銀的磚塊碎石。原來,陳文瑞在任期間,廉潔自律,不貪分文,因而沒能衣錦還鄉,怕里人見笑,只好「以假亂真」。為嘉獎陳文瑞的廉潔,熹宗皇帝御賜「尊親堂」匾,下旨十六差役橫抬出城,若逢民宅墳墓擋道,恩准拆除通行。陳文瑞為不驚擾沿途百姓,不走陸路,而是乘船從海上返回故鄉,留下了一段佳話。
由於陳文瑞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不阿權貴,得罪閹黨。閹黨正面找碴無懈可擊,他們就面奏請崇禎,將他調京任用。日後想找機會施以暗箭。後陳文瑞以身體不適,不適宜繼續留任,得皇帝准奏。這樣,陳文瑞才得以避禍還鄉,安度晚年。
陳文瑞榮歸社裡時,因囊中羞澀,只建了一處簡陋棲身之所。抗戰時期,大社遭日寇飛機轟炸,該故居夷為平地。後來,陳嘉庚先生為紀念鄉賢,按原貌修建後供里人居住。
如今,顯示著最高榮耀的「進士」 匾和「尊親堂」匾,是大社人文鼎盛的明證。但在文革中被燒毀,今祖廟懸掛之匾乃是仿製。集美大社鄉親為紀念並鼓勵宗親子弟能多出人頭地、學有所成,將他的神像也在正月十五這天抬出來供奉,大加膜拜,為族人祈福。①②③
廟會過程簡介
元宵節前一天,集美沿街商戶和住家就紛紛准備貢品,臨街擺設桌案,富裕人家准備了整豬整羊,普通人家也會准備雞、豬肉、新鮮瓜果等豐盛的貢品,貢品不論多少,那份虔誠的心意卻是一樣的。同時,還在門前屋檐下放上水桶,內置黃豆、地瓜、稻草等物,據老人介紹,這不僅是為「『開閩王』的兵馬」准備食物,也象徵了群眾對來年豐收年景的美好祈願。
(當日大社祖厝廣場的祭奉場景)
元宵節早上八點,五位先賢的神像(「開閩王」王審知、王審知夫人、王審知妹妹、「進士祖」陳文瑞、黑面祖師)被八抬大轎請出來,由舞龍隊和腰鼓隊、各角頭的旗子領隊,持續一整天的巡遊由此正式拉開帷幕。一時間鼓樂震天,炮仗齊鳴,在鼓樂和鞭炮聲中,沿街轉巷,順著固定的路線巡遊,信徒們一路跟隨,焚香祈福,隊伍越來越長,綿延數里。沿街商戶家家興高采烈,開門迎神。
每年的巡遊路線以每個角頭的宗祠為連接線,途中路線幾乎會把集美文教區這邊的主要大街小巷連接起來,具體路線大致是:早上8點從大社祖厝起香開始,途徑大社路—集岑路—岑頭香點(停香點:集美百貨)—岑西路—嘉庚路(經學村大門)—郭厝香點(停香點:郭厝)—嘉庚路—石鼓路—繞過龍舟路—渡頭香點(停香點:鰲園停車場)—後尾香點(停香點:歸來堂)—尚南路—美西巷—回大社祖厝香點。下午1點從大社祖厝起香開始,途徑大社路—渡南路—紀念碑南大門—上廳香點(停香點:上廳角)—環城路—集岑路口—塘青香點(停香點:塘墘榕樹)—環城路—塘埔路—盛光路(新區香點)—盛光路—銀亭路口—內頭香點(停香點:內頭)—石鼓路繞集源路—盛光路繞大社路—回大社祖厝香點。各香點停留30分鍾,讓附近的人們有時間膜拜、祈福。
(「開閩王」王審知、王審知夫人和王審知妹妹坐像)
抬佛像的人要求是陳氏大社裡身強體壯的男後生即可。而那些大旗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去舉的。旗手必須是上一年剛結婚或者上一年剛生男孩的青年後生。
巡遊途中,每到一個祭拜點,還要抬著神像奔走數圈,左右搖擺,所到之處,人山人海,鞭炮聲更是振耳欲聾,場面熱鬧非凡。據說,這是因為這些神們一年365天都要待在廟里,一年難得出來一次,因此興奮到手足舞蹈,以致於抬轎者們都壓不住。
一天的巡遊結束後,「開閩王」王審知等眾神像回到集美大社陳氏宗祠前的廣場,接受集美的陳氏族親,以及來自海內外的鄉親、當地群眾的祭拜。期間還會穿插舞龍舞獅、歌仔戲、木偶戲等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成為集美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正月十六還要在祖祠廣場舉行「攻炮城」活動,其熱鬧程度不及正月十五。
據老人們說,此元宵宗教習俗從古就有,但文革期間停了,有些宗祠牌匾還遭到毀壞。改革開放後又得以恢復。大約幾年前,被政府認定為迷信活動而被禁止。據當地人講,有一年元宵節在要出來巡遊的當天,出動警察阻止佛像被抬出來,同時抬佛像的長棍也被居委會沒收。當日上午的巡遊沒有實現。但是,還是無法阻擋當地群眾虔誠的信仰,他們派老人家去居委會拿回了長棍,下午不顧阻力,還是把佛像抬了出來。大概到去年春節,此項活動又重新被允許,而當年的活動尤為隆重熱鬧。
如今,集美大社的男女老少對此項活動十分熱衷。因為,在被禁止的那幾年,當地有發生過不祥之事,比如車禍等,導致當地百姓對此項活動深信不移。於是,造就了現在一年一度的集美鬧元宵熱鬧非常的習俗。
人物詳細鏈接1:
「開閩王」王審知④
(「開閩王」王審知(公元862-925))
(廈門北辰山開閩王王審知雕像)
「開閩王」王審知(公元862至925),因其在閩期間建樹頗多,受到後人的好評,被閩王氏子孫尊為驕傲,是閩王氏祖先。2007年2月4日,海峽兩岸合辦的首個文化研究機構——閩台王審知研究會在福州成立。世人多知山西太原王氏,有關開閩王的情況,列示以下文獻,以備日後整理之用,同時藉此平台,宣傳閩王氏祖先,寄託對祖先之思。閩王氏後裔多為開閩王王審知第4子王延政所傳。
相關文獻(1)
「開閩王」其人
王審知(862-925),字信通、祥卿,號白馬三郎,河南光州固始人。自光啟元年(885年)入閩直到去世,在閩39年,其中在福州32年,先後任福州觀察副使、威武軍留後、檢校刑部尚書、威武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檢校右僕射、檢校司空、特進檢校司徒、檢校太保、琅琊王、中書令、福建大都督長史、閩王等。
王審知重視社會的安全、穩定工作。光啟二年(886)八月,王審知兄弟帶兵攻打泉州,殺了貪贓枉法、無惡不作的泉州刺使廖彥若。在福州的福建觀察使陳岩迫於形勢,承認王氏兄弟,並疏請唐朝廷委任其為泉州刺史,泉州面貌很快好轉。大順二年(891),陳岩病卒,內弟范暉在福州自稱留後。景福元年(892),王審知兄弟為了統一福建作了周密准備,經過一年三個月的苦戰,終於在景福二年(893年)五月二十一日,打下了福州城。王氏兄弟入城後,親自「素服葬陳岩」、「厚撫其家屬」,取得安定局面。隨後,王氏兄弟還立劉行全廟祀之,大得人心軍威大震,傳檄四方,建州徐歸范、汀州鍾全慕,以及山區、沿海等處游散的武裝力量都相繼歸順,全閩得到統一。王審知採取種種措施,使福建境內的社會秩序得到安定、穩定,為福建的經濟、文化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王審知很重視經濟開發,主要表現:第一、發展水陸交通。天復元年(901)他在築羅城的同時,挖護城濠,建有去思橋、津通門等。天佑三年(906),王審知又在福州正街(今東街口北)毛應橋南築還珠門,建南關橋(今稱安泰橋),還開河通沃橋浦,引潮貫城,後梁開平二年(908年)建沙合橋(又名九仙橋)等。第二、擴大內外貿易。他執政時,取消閩江流域的關卡,以便貨物暢通,以保山區、沿海城市的物資交流。同時,他在黃岐半島開辟對外貿易港,史稱「甘棠港」。隨後福州與朝鮮、印度、蘇門答臘的三佛齊等國家,都經常有使者和商旅往來,在福州等地進行經濟、文化等貿易活動。舶來品有象牙、犀角、珍珠、香葯等應有盡有。第三、重視發展農業生產。他委派有生產經驗的顏仁郁管理農業,又派得力的官吏「出巡州縣,勸課農桑」,把因戰亂而流亡各地的農民盡數招撫回鄉,給予合理安排,鼓勵他們開荒造田,發展生產;他為了減輕農民的賦稅負擔,決定凡耕種「公田」,其稅「什一」,「斂不加暴」、「莫有出征之役」等來減輕農民負擔,他還鼓勵農民栽種茶樹,大量生產出口茶葉等,以增加農民經濟收入;他重視興修水利,如修浚福州西湖,把原來周圍20里的西湖,擴展到40里,灌溉閩縣、侯官兩縣民田;他在福清築海堤,防潮護田,灌溉民田數千畝。第四、發展手工業發展。如閩北山區,辦有很多茶廠,官焙有38處,民焙有1336處。在福州西南,王審知建爐治13所,供鑄造用。在建陽,陶瓷業也較發達。在汀州置鉛場,鑄鉛錢和銅錢。後來又鑄大鐵錢,以五百文為貫。當時手工業生產發展很快。王審知任職期間,福建經濟建設有很大發展,出現了「時和年豐,家給人足」的現象。
王審知重視發展文化教育事業。他重視使用人才,到福建以後,安置了大批的中原流民,特別對文人業士很愛惜,專門設招賢院等機構來接待他們。他採納了翁承贊的建議,在福州「建四門學(高等學府),以教閩中之秀者」,選知名人士黃滔等擔任「四門博士」。在王審知的倡導下,當時州有州學,縣有縣學,鄉僻村間設有私塾,「幼已佩於師訓,長者置國庠」,使文化教育事業大大發展。
王審知重視搜求書籍。天佑元年(904),王審知組織了大批知識分子,搜集繕寫各家遺書,奉獻給唐政府,充實編史資料,又為徐寅刊印《釣磯文集》等,為搶救和保存祖國的文化遺產作出了貢獻。王審知還修復和創建許多寺和塔,他在主政時,興建和修復了260座寺和6座塔,這些寺塔有的為後代留下了價值的文物,也就是旅遊資源之一。
王審知為唐末五代時期福建的社會安定、穩定、經濟、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顯著成績,受到後人的好評。
相關文獻(2)
閩台聯合成立研究會紀念「開閩王」王審知
2007-02-03
新華網福州2月3日電 (記者 孟昭麗)海峽兩岸合辦的首個文化研究機構——閩台王審知研究會於近日成立。此舉標志著閩台兩地百姓從合作辦廠,拓展到聯合開辦文化研究機構。
台灣著名企業家王建堃出任第一常務副會長,台灣桃園縣王氏宗親會北區分會會長王金榮和台灣成功大學教授王大琛分別出任永遠名譽會長和名譽會長。
閩台王審知研究會會長王大盛表示,研究會將弘揚祖德,親睦宗誼,加強閩台兩地民間文化交流,完成「閩王金身」巡安金門、台灣,祈求兩岸民眾太平安康,並將團結閩台兩地和海內外200多萬子孫,共同宣傳王審知「德政惠民」的歷史功績。
王審知是五代時閩王,河南固始人。五代動亂時期,他在福建採取保境安民政策,努力發展經濟和文化教育,被譽為「開閩王」。
為避免捲入戰爭漩渦,王審知堅持「寧為開門節度使,不做閉門天子」,其維護國家統一的功績,至今仍為兩岸百姓所稱道,其子孫也為之引以為豪。
王審知與兄王潮、王審邽的後代後來從福建遷徙到台灣,再從閩台轉向全球,現有200多萬,其中台灣有50多萬。
王大盛告訴記者,研究會還將完成閩王陵、閩王紀念館配套工程建設,塑造王審知巨型塑像,重建蓮花永興寺等工作。
相關文獻(3)
連江縣檔案館 珍藏一本百年歷史的王氏族譜 「開閩王」王審知的畫像裡面都有
2007年09月21日 東南快報
昨日,首屆海峽百姓論壇暨閩台族譜展在福州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近千部「百家姓族譜」匯聚一堂,公開展出。
展覽上,來自福州和台灣等地的王審知後人有些遺憾,因為他們沒看到屬於自己的族譜。不過,省檔案館在了解到這個情況後,提供了一份連江縣檔案館珍藏的王氏族譜,這本有百年歷史的族譜可讓王氏後人們大開了眼界。
連江縣檔案館鄭館長說,這本族譜成書已經有上百年歷史了,記載了從「開閩王」王審知到清末民初王氏後人的傳承譜系。翻開封面,還可以看見王審知的畫像,王審知慈眉善目、氣度不凡。「我還是第一次看見王審知畫像。」一位來自溫州的王先生說。
「這本族譜的珍貴之處,一個是詳細介紹了王審知族裔代代相傳的情況,內容比較豐富,還有一點是在族譜前有不少古人為王審知及其後裔所寫的傳、序。」鄭館長說。一位台灣老人說這些傳、序大部分在台灣的王氏族譜中看不到。
王審知族譜里還記載了王氏後裔的簡要生平、功績。如果哪位後裔有做過造福一方的好官,或做了其他好事,他們最精彩的事跡都會在族譜中被記錄下來。可惜的是,受封建思想影響,女子都不能上族譜。
這本族譜在「文革」時期差點被當作「四舊」燒掉,幸虧縣委領導發現了它的價值,當時讓檔案館將其收藏保護起來,事後還對族譜進行了修復。「它可以說是我們館里最珍貴的族譜之一,我也很喜歡它1鄭館長興奮地說。
「台灣流傳下的王氏族譜可都沒有這么古老。「台胞王義輝先生說,「現在台灣王氏宗親基本上是20年翻修一本族譜,最近幾年修族譜的工作也漸漸慢下來了。」如今看見了這本族譜,王義輝先生連說了好幾遍「真是寶貝」。
省檔案館工作人員小張又帶領這些王氏族人參觀了另外一套五本王氏族譜。「這套族譜也十分難得,裡面有古人題寫的王審知傳記。」小張說,「包括這套王氏族譜在內,我們展出的尚干林氏、雁門薩氏族譜、北宋名臣李綱等人的族譜,全是族譜里的珍品。」
王氏族人很想現場翻閱這些族譜,但展出條件不允許這樣做。檔案館的工作人員表示,如果這些台灣客人願意將族譜帶回台灣,可以去檔案館復制一份。
王審知後裔王麗華女士說,目前在福州的王氏後人都有個共同心願,將福州的王氏族譜盡可能地修復、保護起來,「大量王氏族譜已經在歷史劫難中散失,我們現在正在盡力搶救剩下的王氏族譜,並加以翻修。」 (本報記者 王進 文/圖)
I. 廈門集美區的環境怎麼樣啊
集美區屬於島外,暫時沒有輪到「重點發展」,總的來說建設發展都不如島內,但卻是交通的「風雲聚散地」,生活啊?不太清楚了!消費應該不會太高,至少會比島內低一段!
J. 廈門哪個區最發達
分析如下:
1、思明區最發達,廈門分為島內和島外,其中島內二區,島外四區。島內毫無疑問比島外繁華,這其中島內思明比湖裡繁華,相對的,房價也更貴。島外貴的房子一般是沿著海岸線的海景房,按區來內說的話,集美容最貴,海滄其次,翔安和同安差不了多少。廈門六個區的發達程度依次是思明、湖裡、集美、海滄、翔安、同安。
2、思明區周圍海域寬闊,港港域面積達275平方公里,港闊水深,華潤萬象城、寶龍一城等高端商業地標開業,中山路—火車站—蓮坂商圈實現地鐵全貫通,商圈能級有力提升,還有眾多景點。
(10)廈門集美發展如何擴展閱讀:
廈門思明區由廈門島南部與鼓浪嶼全嶼組成,北與湖裡區連接,東、西、南與小金門諸島及漳 州隔海相望,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雨量多,溫度適中,雨日少。
環島路觀光大道是廈門國際馬拉松比賽賽道,也是廈門市區精華旅遊帶之一。從輪渡碼頭起經演武大橋、胡里山炮台、曾厝垵、會展中心、五緣灣、機場。全長31公里,其中彩色路面示範段長4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