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知道: 廈門有哪些寺廟 在哪
廈門寺廟有以下:
碧山岩寺
萬石岩寺
雲頂岩
延壽寺
應月堂
頂釋寺
天竺岩寺
妙法林
拱蓮古寺
覺性院
彌陀寺
清居堂
佛聖寺
雲塔寺
雪峰寺
華嚴寺
西竺寺
梅山寺
梵天寺
凈蓮堂
內武廟
養真宮
太平岩寺
妙清寺
真寂寺
觀音寺
普光寺
石室禪院
進明寺
啟明寺
天界寺
紫竹林寺
南普陀寺
鴻山寺
中岩寺
石峰岩寺
白鹿洞寺
慶福寺
虎溪岩寺
甘露寺
佛心寺
日光岩寺
大觀院
最著名當屬:
南普陀寺 地址:到廈門大學終點站下車
觀音寺 地址:到SM對面就是觀音山
2. 廈門寺廟眾多,在思明區思明南路上除了有南普陀寺,還有哪些寺廟呢
廈門本島劃分為湖裡區和思明區,而思明區有一條思明南路,這是一條老城區里的有歷史韻味的街道,街道兩側有很多老廈門的痕跡。今天介紹一下這條道路上的5座寺廟。
盤點思明南路上的5座寺廟1、南普陀寺
始建時間:寺建於明萬曆年間(另有一說建自南北朝)
地理位置:鴻山寺位於廈門市思明區思明南路305號(靠近廈門地鐵1號線鎮海路站)
建築格局:幾百年間,鴻山寺歷經數次翻建。現在的新鴻山寺是2014年投入使用的。
經過五年的改造,工程將結合鴻山公園景觀改造和思明南路鴻山路段道路拓寬工程進行整體修繕,工程包括山門、大雄寶殿、觀音閣、藏經樓、禪堂、法堂、鍾鼓樓、功德堂、齋堂、僧寮、圖書館及停車場等配套項目。
鴻山寺現任主持為法雲法師。
一座廟見證一座城的發展在中國,佛教文化濃厚,雖然現在的年輕人大多崇尚科學,不信神佛,但是我們大都喜歡到各個寺廟里走走看看。一座寺廟,見證了一座城的發展,也是這座城市發展史的真實寫照。
3. 廈門有哪些大的道觀
廈門有道觀,東坪山就有一個真武觀。
4. 中國寺廟排名前十
中國十大名寺排名:
第10名:東林寺,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東距廬山牯嶺街 50公里。因處於西林寺以東,故名東林寺。建於東晉大元九年 (384年),東林寺是佛教凈土宗(又稱蓮宗)的發源地,也被日本佛教凈土宗和凈土真宗視為祖庭。
第9名:國清寺,又名至相寺,位於陝西省長安縣境內的終南山天子峪,是我國佛教華嚴宗的發祥地之一。隋文帝開皇初年,由彤淵法師始建,唐朝曾予重建。
第8名:隆興寺,別名大佛寺,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城東門里街,原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後燕慕容熙的龍騰苑,公元586年(隋文帝開皇六年)在苑內改建寺院,時稱龍藏寺,唐改稱隆興寺。
第7名:法門寺,又稱法雲寺,位於中國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據傳法門寺始建於東漢明帝十一年(68年),周魏以前原名也叫「阿育王寺」,隋改稱「成實道場」,唐初改名「法門寺」,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
第6名:南普陀寺,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始建於唐末五代,初稱泗洲院。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靖海候施琅收復台灣後駐鎮廈門,捐資修復寺院舊觀,更名為南普陀寺。
第5名:靈隱寺,又名雲林寺,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始建於東晉咸和元年(公元326年),佔地面積約87000平方米。靈隱寺地處杭州西湖以西,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
第4名:棲霞寺,南京市棲霞區棲霞山中峰西麓,三面環山,北臨長江。是中國四大名剎之一,江南佛教''三論宗''的發源地。也是南京地區最大的佛寺,南朝時期與江南雞鳴寺,江北定山寺齊名。
第3名:大明寺,雄踞在古城揚州北郊蜀岡中峰之上。初建於南朝劉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年)。唐朝鑒真法師任大明寺住持,使大明寺成為中日佛教文物關系史上的重要古剎。
第2名:白馬寺,位於河南省洛陽老城以東12公里處,始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白馬寺建立之後,中國「僧院」便泛稱為「寺」,白馬寺也因此被認為是中國佛教的發源地,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
第1名:少林寺,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由於其坐落於嵩山腹地少室山的茂密叢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5. 廈門有哪些名勝古跡
【南普陀寺】千年古剎
南普陀寺有「千年古剎」之稱,位於五老峰山下,比鄰廈門大學。它始建於唐代,為閩南著名古剎之一,因奉祀觀音為主,又在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浙江普陀山之南,故稱南普陀。南普陀薈集了閩南淵源 流長的歷史文化,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 藏經閣、左右廂房、鍾鼓樓等構成的建築群,雄偉壯觀,頗具佛教特色,更具「佛法無邊」之威嚴。寺院內設有旅遊購物紀念品的專賣處,可以買到有關佛事的各種物品。每年農歷2月19日、6 月19日、9月19日為觀音誕生日。是時,寺內均舉行盛大活動,可見到眾多的善男信女,手持燃香,祈求健康、財富和快樂。即使在平常時,也是人流不斷,多為國內外遊人及本地的信奉者前來參拜,香火鼎盛,遠近聞名。現光拜佛之後, 稍適休息,還可以攀岩直上。登上山頂、俯看廈門大學園景和廈港一帶的風光。
南普陀寺內的四大金剛、彌勒、韋陀、三寶、千手觀音、十八羅漢等塑像,神態各異,富 有民族風格和藝術特色。藏經閣珍藏著佛經、宋 鍾、玉佛等許多佛教的珍貴文物,後山一帶有歷代名家石刻多處。近年來,海外捐資、政府撥款新修了山門、兜率陀院、阿蘭若處、須摩提國、 太虛台以及多處墓塔。古剎新姿,遠勝舊觀。在 南普陀寺內,遊客還可品嘗獨具一格的著名南普 陀素菜。
位於南普陀寺一側的閩南佛學院,創辦於1925年,在海內外久負盛名,是宏揚佛法、培養佛家弟子的搖籃。目前,有很多學生在此就學。
【五老峰】橫插天際 氣派非凡
南普陀寺後的五老峰,崛起於廈門港海濱,橫插天際,氣派非凡。五個山頭崢嶸凌空,時有白雲繚繞,縹縹渺渺,遠遠望去,好像是五個須發皆白,閱盡人間滄桑的老人翹首遙望茫茫大海。這就是廈門八景之一「五老凌霄」。
石坡上鐫刻著「五老峰」三字,迎面巨石上,刻著一個特大的「佛」字,高四米多,寬三米多,這字是清朝光緒乙已(公元1869年)振慧 所書。「佛」字岩左側,有僑胞捐建的對南普陀寺中興有建樹的景峰和尚與喜參和尚墓塔,左側穿過石徑,有轉逢和尚墓塔。轉逢和尚墓塔下側,有普照寺遺址。普照寺是唐朝陳啟公布施開辟的,以洞為室,建普照寺。寺內石洞壁上,有明代太常宗載題刻的「飛泉」二字。半山腰,有一兜率陀院,現已修茸一新。近旁,有太虛大師之塔亟太虛大師紀念亭。深入其中,您還可見到 五老峰上遍布著的相思樹,這種樹被稱為「台灣相思樹」。若是您攀岩直上,美麗的廈門大學校園風光和廈門港景色將一覽無余。
【同安孔廟】現為同安區博物館
同安孔廟座落在同安區城東溪西畔,始建於五代,現存的建築是清朝乾隆年間重建的大成殿。
如今的孔廟已成為同安區博物館,陳列著自西漢以來同安的史跡和文物。寺廟北側的場地,擺放著200多件從全區各地收集的石雕、碑刻,神態各異,造型逼真,人稱「同安兵馬俑」。
6. 中國最大知名佛教寺廟有幾個
說法1
白馬寺
白馬寺在河南洛陽市東郊,稱為「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由官方營造的第一座寺院。 白馬寺的營建與我國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緊密相連。白馬寺內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盧閣、齊雲塔等。
靈隱寺
又名雲林寺,創建於東晉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印度僧人慧理來到杭州,看到這里山峰奇秀,認為是「仙靈所隱」,所以就在這里建寺,取名「靈隱」。清康熙南巡時,賜名靈隱寺為「雲林禪寺」 。靈隱寺全盛時期,有九樓、十八閣、七十二殿堂,僧徒達三千餘眾。靈隱寺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葯師殿。
少林寺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縣城西北12公里的少室山麓五乳峰下。因寺院坐落在叢林茂密的少室山陰,以此得名。始建於北魏太和年間(495年)。少林寺保存有唐代以來的碑碣石刻共計300多塊,其中的一塊"太宗文皇帝御書碑"記載了少林寺十三僧人勇救唐王李世民的史跡,碑文為唐太宗親筆書寫。
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於公元502年的梁天監年間。二百年後的唐代,相傳唐時僧人寒山曾在該寺居住,故改名為「寒山寺」。 自從唐代詩人張繼題了《楓橋夜泊》一詩後,寒山寺便聞名了。寒山寺中的主要景點有大雄寶殿、藏經樓、鍾樓、碑文《楓橋夜泊》、楓江第一樓。
隆興寺
隆興寺始建於隋開皇六年(586 年),原名"龍藏寺"。宋初,太祖趙匡胤敕令在龍藏寺內鑄造銅佛,並蓋大悲閣,遂大興土,以大悲閣為主體的一組宋代建築先後告 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間,又兩次大規模維修和增建,寺院發展到鼎盛時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龍藏寺為隆興寺,俗稱大佛寺。
清凈寺
清凈寺又名艾蘇哈子大寺。 始建於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回歷400年),創建和重修者皆為阿拉伯穆斯林。 清凈寺建築採用西亞形式,是中國現存最古老、具有阿拉伯伊斯蘭建築風格的清真寺,清凈寺面積2100平方米,主要建築在門樓,高20米、寬45米,輝緣石和白花崗石構築,三層穹形尖頂拱門。
大昭寺
初名「惹剎」,始建於公元7世紀吐蕃王朝的鼎盛時期,寺內供奉文成公主從大唐長安帶去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後來該寺改名為「大昭寺」。昭,在藏語中釋作「佛」,「大昭」指釋迦牟尼佛,「大昭寺」意思是釋迦牟尼像的佛堂。
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世時反對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臨終時釋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個不同年齡時的模樣塑像,並親自為塑像繪圖。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歲時釋迦牟尼身為皇子的鎏金銅像最為精美與尊貴。該佛像後從古印度流入中國,又經唐代文成公主帶入西藏,原供於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釋迦牟尼八歲鎏金銅像原供於大昭寺,也是這三尊珍貴佛像之一。
卧佛寺
卧佛寺即「十方普覺寺」。它位於北京西山北的壽牛山南麓、香山東側,距市區30公里。卧佛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壽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後改名為普覺寺。由於唐代寺內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後來元代又在寺內鑄造了一尊巨大的釋迦牟尼涅槃銅像,因此,一般人都把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塔爾寺
塔爾寺又名塔兒寺。得名於大金瓦寺內為紀念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銀塔。塔爾寺古稱「佛山」,藏語稱為「袞(音gun)本賢巴林」,意思是:「十萬獅子吼佛像的彌勒寺」。落在湟中縣魯沙爾鎮西南隅的連花山坳中,是我國喇嘛教(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誕生地,我 國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之一。塔爾寺也是青海省首屆一指的名勝古跡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爾寺初建於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塔爾寺整個寺院是由眾多的殿宇、經堂、佛塔、僧舍組成的一個漢藏藝術相結合的輝煌壯麗建築群,佔地面積約600餘畝。
金山寺
金山寺原名澤心寺,亦稱龍游寺,清康熙皇帝賜字「江天禪寺」,沿用至今。雖名稱多變,但自唐以來,人們通稱金山寺。《白蛇傳》的故事和「水漫金山」這成語,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但金山在哪兒?卻未必世人皆知。寺位於鎮江市區西北,坐落於如此幽美恬適的氛圍之中,海拔43.7米。金山寺始建於東晉,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唐代張祜描述為「樹影中流見,鍾聲兩岸聞」;北宋沈括贊頌曰:「樓台兩岸水相連,江北江南鏡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這個「千載江心寺」才開始與南岸陸地相連,水上風光變為陸上勝境。由於金山位於長江邊上,風景區建築風格獨特,殿宇廳堂,亭台樓閣,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壽塔突兀拔起於金山之巔。寺院殿宇鱗次櫛比,樓塔爭輝,從江中遠望金山,只見寺廟不見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見寺,見塔,不見山」的風貌而蜚聲海內外。
說法2
河南白馬寺
白馬寺,我國各地有若干寺廟均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馬寺最為有名。河南白馬寺位於河南省洛陽老城以東12公里處,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紵乾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於中國河南省鄭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禪宗祖庭,由於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叢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時期,以禪宗和武術並稱於世。民國時期被軍閥石友三幾乎焚毀殆盡。現任少林寺方丈是釋永信。除了河南鄭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經考據後證明在歷史上曾出現過位於福建的少林寺,被稱為「南少林」。關於南少林所處地點,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種說法。另有1976年版電影;特別是1982年版李連傑主演的電影《少林寺》而享譽海內外。
浙江靈隱寺
它創建於東晉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餘年的歷史,為杭州最早的名剎。當時印度僧人慧理來到杭州,看到這里山峰奇秀,認為是「仙靈所隱」,所以就在這里建寺,取名「靈隱」。
靈隱寺是中國佛教著名寺院,又名雲林寺,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認為也屬於西湖景區。也是江南著名古剎之一。[1]
浙江國清寺
國清寺是我國創立的第一個佛教宗派天台宗的發源地;國清寺始建於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後取「寺若成,國即清」改名為國清寺。 國清寺位於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濟南靈岩寺、鎮江棲霞寺、江陵玉泉寺並稱「天下四絕」,是佛教「天台宗」發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蘇大明寺
*江蘇大明寺古城揚州北郊,蜀岡如卧龍般蜿蜒綿亘。名揚四海的千年古剎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岡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屬建築,因其集佛教廟宇、文物古跡和園林風光於一體而歷代享有盛名,是一處歷史文化內涵十分豐富的民族文化寶藏。
大明寺因初建於南朝劉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年)而得名。1500餘年來,寺名多有變化,如隋代稱「棲靈寺」、「西寺」,唐末稱「秤平」等。清代,因諱「大明」二字,一度沿稱「棲靈寺」,乾隆三十年皇帝親筆題書「敕題法凈寺」。1980年,大明寺恢復原名。
江蘇棲霞寺
棲霞寺位於南京市東北22公里處的棲霞山上,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棲霞寺始建於南齊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於此大弘三論教義,被稱為江南三論宗初祖。
攝山棲霞寺為南朝古剎,以山多葯草可以攝養故名攝山。初齊居士明僧紹隱居於此,會法度禪。師自黃龍來,講《無量壽經》於山舍,僧紹深敬重之,因舍為寺以奉。時為齊永明七年也。後僧朗法師來自遼東,大弘三論之學,世稱為江南三論之祖。僧詮、法朗諸師繼之,其學益盛。先是僧紹欲於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緯繼其志,與度禪師就西峰石壁造無量壽佛及二菩薩,高俱三丈有餘。梁大同中,齊文惠太子與諸王又吝造大小諸佛像於千佛岩。仁壽元年,隋文帝於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詔以蔣州棲霞寺為首。唐代寺運益隆,遂與台州國清寺、荊州玉泉寺、濟州靈岩寺並稱為天下四絕。
江西東林寺
位於九江市廬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東距廬山牯嶺街 50公里。因處於西林寺以東,故名。東林寺建於東晉大元九年 (384年),為廬山上歷史悠久的寺院之一。東林寺是佛教凈土宗(又稱蓮宗)的發源地,對一些國家的佛教徒影響較大。江西省三大國際交流道場之一,另兩處是久負盛名的雲居山道場和三合寺。
陝西法門寺
法門寺位於扶風縣城北十公里的法門鎮。始建於東漢末年,發跡於北魏,起興於隋,鼎盛於唐,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
福建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在廈門島南部五老峰下。始建於唐代,為閩南佛教勝地之一。寺內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建築精美,雄偉宏麗,各殿供奉彌勒、三世尊佛、千手觀音、四大天王、十八羅漢等。藏經閣珍藏佛教文物豐富多彩,有經典、佛像、宋代銅鍾、古書等,明萬曆年間血書《妙法蓮花經》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觀音等最為名貴。寺宇周圍保留眾多題刻,著名的有明萬曆陳第、沈有容題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後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寬一丈。寺後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號「五老凌霄」,是廈門大八景之一。
7. 廈門的歷史遺址有哪些
南普陀寺、廈門北辰山、梵天寺、胡里山炮台、曾厝垵
8. 廈門有哪些寺院
南普陀寺
梵天寺
青礁慈濟宮
梅山寺
天界寺
日光岩寺
白鹿洞寺
鴻山寺
灌口鳳山廟
進明寺
啟明寺
妙法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