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鼓浪嶼屬於哪個城市
鼓浪嶼屬於福建省廈門市。
鼓浪嶼為廈門思明區所轄。鼓浪嶼位於廈門市廈門島西南側,與廈門島隔海相望,只隔一條寬600米的鷺江(實為深海)。
鼓浪嶼(英文:Kulangsu) 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南宋時期命「五龍嶼」,明朝改稱「鼓浪嶼」。鼓浪嶼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是廈門最大的一個嶼。
(1)廈門鼓浪嶼哪個區擴展閱讀
鼓浪嶼島西南方海灘上有一塊兩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當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亦因此而得名。
⑵ 鼓浪嶼在哪個城市
鼓浪嶼隸屬於福建省廈門市,北緯N24°26′55.25″ 東經E118°03′43.55″。位於廈門半島西南隅,與廈門島隔海相望,只隔一條寬600米的鷺江(實為深海),輪渡4.5分鍾可達。(現環島一周,約40分鍾)面積1.91平方千米,2萬多人,為廈門思明區所轄。
鼓浪嶼形狀不規則;周長2.85英里,長1.1英里,寬0.72英里;值得注意的是一大堆花崗岩石散布其上,其中島之中部偏南的那塊岩石最高,海拔有302英尺。
形態豐富的岸線、水域為邊界,以日光岩、筆架山、升旗山等由自然地貌變化而形成的岡巒起伏的山地景觀為主體的自然形態,融匯了不同類型的建築、園林等人工形態的景觀綜合體。建築或兀立於台地或依山而築,或憑水而建。
(2)廈門鼓浪嶼哪個區擴展閱讀
全島的綠地覆蓋率超過40%,植物種群豐富,各種喬木、灌木、藤木、地被植物共90餘科,1000餘種。亞熱帶區常見的白玉蘭、香樟、南洋杉、鳳凰木、蒲桃、榕樹、桉樹、棕櫚、椰林、竹叢或孤植於房前屋後,或列置於坡前路邊,或群植於庭院綠野。
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光熱條件優越。四季季相變化頗有規律:春季季風由東北轉偏南,由冷轉暖,雨水增多; 夏季有台風和雷雨的調劑,給熱天帶來涼意, 時有台風;秋季少雨多晴; 冬有東北季風,冷而不寒。
海陸風極為明顯,往往半夜起至中午吹西至西北風,午後起至半夜前吹南至東南風。夏季風一般為東南至西南風,平均只有2~3級。
雷暴5~8月份最多,12月至來年2月為無雷期,雷暴的產生常造成暴雨。海霧從十一月份至來年的六月份產生,以三月份最多。濃霧一般產生於午夜及早晨,連續最長3天,最短1小時。
廈門年平均溫度為21.2℃。年平均最高溫度為24.5℃,年平均最低溫度為18.7℃,年極端最高溫度38.4℃,年極端最低溫度2℃。最冷月平均溫度在13℃以上,全年無霜。海水表層年最低溫度為10℃,最高為31.5℃,年平均溫度為20.7~21.6℃。
⑶ 鼓浪嶼在島內還是島外
鼓浪嶼屬於島內。
廈門市分為島內和島外,島外有四個區分別是同安、翔安、集美、海滄。島內有兩個區,分別是思明和湖裡。鼓浪嶼屬於思明區,地域算是廈門島外的,但行政上屬思明區的。
鼓浪嶼位於廈門半島西南隅,與廈門島隔海相望,只隔一條寬600米的鷺江(實為深海),輪渡4.5分鍾可達。面積1.91平方千米,2萬多人,為廈門思明區所轄。
(3)廈門鼓浪嶼哪個區擴展閱讀:
鼓浪嶼的由來傳說
1、浪擊鼓響
鼓浪嶼原名「圓仔」,島上曾有塊很圓的岩石,在海浪的拍打沖擊下形成一個空洞,每當漲潮浪擊時,總會發出如鳴鼓的聲響,所以叫鼓浪嶼。
2、五龍戲珠傳說
鼓浪嶼原叫五龍嶼,因為整個島的形狀像五龍戲珠,那顆珠就是日光岩,五龍就是島上的五座山(筆架山、兆和山、駱駝山(母龍)、旗尾山(英雄山,公龍)和升旗山),分別從海邊向島中心延伸。
像五條龍從九龍江出海口爬上島,公龍逮雞給下蛋的母龍吃,兩山間的雞蛋糕石就是龍蛋。只因官員聽不懂閩南話,誤把五龍嶼聽成鼓浪嶼。
⑷ 鼓浪嶼位於哪個城市
福建廈門
鼓浪嶼(英文:Kulangsu)是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下轄的一個街道。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南宋時期命「五龍嶼」明朝改稱「鼓浪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