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歌唱廈門的歌曲有哪些
擴展閱讀
廣州哪些口罩發布了 2025-02-07 23:03:17
上海會計實務視頻有哪些 2025-02-07 22:56:18

歌唱廈門的歌曲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4-30 00:53:51

⑴ 陳奕迅2011年廈門演唱會唱了哪些歌曲詳細一點,謝謝~~

:《十年》、《謝謝儂》、《愛情轉移》、《富士山下》、《你的背包》、《K歌之王 》、《相信愛情》
望採納!

⑵ 好聽的閩南語歌曲有哪些求推薦。

好聽的有:《閩南人》、《愛拼才會贏》、《
歡喜就好》、《世界第一等》、《海海人生》、《酒後的心聲》、《舞女》、《浮沉的兄弟》。

推薦如下:

1、《愛拼才會贏》

《世界第一等》是由劉德華演唱的一首閩南語歌曲,由李安修、陳富榮作詞,伍佰譜曲,收錄在劉德華於1997年發行的個人專輯《愛在刻骨銘心時》當中,該歌曲是電影《黑金》的主題曲。

4、《浮沉的兄弟》

《浮沉的兄弟》是影片《瘋狂的賽車》中的片尾曲。這首歌由該片的主演戎祥創作並演唱,他曾先後幫齊秦、任賢齊做大型演唱會,從何音、樂手、做到合唱。是一首具有閩南風格的特色歌曲。



⑶ 歌詞中有斜陽照廬煙,還有秋天是那輪圓圓的思念是什麼歌曲主題是廈門與金門的友好往來

《四季廈門》

詞:郭肖華 曲:劉續紅 演唱:李煒鈴

燕子離了巢,白鷺飛上天,

蘭花和蝴蝶像戀人一樣的粘。

陽光細如絲,刺痛露珠的眼,

一朵花 一片葉,

春天是那棵綻放的紅木棉。

老茶葉正濃,斜陽照廬煙,

金門和廈門前世今生的緣。

回首話從前,再望絲路遠,

一首歌一生情。

冬天裡那條鄉愁的海岸線。

貝殼迷了路,星星會指點,

荔枝和芒果飄盪著不同的甜。

花裙滿街舞,遮住少年的臉。

一縷風 一陣雨,

夏天就停泊在熱情的海邊。

老茶葉正濃,斜陽照廬煙,

金門和廈門前世今生的緣。

回首話從前,再望絲路遠,

一首歌一生情。

冬天裡那條鄉愁的海岸線。

黃葉落滿地,三角梅正艷,

萬家的燈火把愛的目光緊牽。

快樂叮當響,呼喚遊子的心,

一壺酒一句話,

秋天是那輪圓圓的思念。

老茶葉正濃,斜陽照廬煙,

金門和廈門前世今生的緣。

回首話從前,再望絲路遠,

一首歌一生情。

冬天裡那條鄉愁的海岸線。

鄉愁的海岸線。

⑷ 歌頌 廈門和台灣的歌

閩南語歌曲 廈門與台灣的歷史輪回(
閩南語歌曲 廈門與台灣的歷史輪回(圖)

(2006-07-07 09:43:34)

由廈門市文化局與本報主辦的首屆閩南語原創歌曲大賽啟動以來,受到了兩岸人士的高度關注,組委會希望通過大賽擴大創作隊伍,提高創作水平,推動兩岸閩南語歌曲更加彭勃地發展,廈門是閩南語歌曲產生、傳播、發展的重鎮。廈門與台灣在閩南歌曲的創作與傳承上一衣帶水,息息相關。回顧一段往事,是為了當今更好地發展,我們期待海峽兩岸,在這次賽事中,從廈門掀開閩南語歌曲嶄新的一頁。

台灣的閩南語歌曲源頭在廈門

閩南文化學者彭一萬先生表示,廈門和台灣的閩南語歌曲有著深遠的淵源。清末民初,閩南的歌仔就在兩岸風靡一時,當時廈門的二四崎頂(廈門地名)「文德堂」和二四崎腳「會文堂」 就是印刷閩南方言歌仔冊的出版商。他們先用水印,後來隨著技術的逐步發展,用石印,這些小冊子,在廈門的銷量很好,還銷售到台灣。清末,台灣被日本佔領,台灣人民中許多人都表現出了民族氣節。當時一首名為《雪梅思君》的歌仔就在海峽兩岸廣為傳唱。歌里唱到:「唱出一歌分你聽,雪梅做人真端正....... 勸你列位注意聽,要學雪梅這所行(品行)」。講的是一個女子在丈夫死後,一個人帶著孩子,堅強地生活,而這個故事傳到台灣後,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因為當時台灣處於日本的統治之下,所以人們借女子思夫,為其守節,來表達自己不甘於日本的統治,做人要端正,要有民族氣節。《雪梅思君》在當時被稱為「國慶調」,或「廈門調」。

1922年廈門才女周淑安創作了第一首閩南語花腔歌曲——《安眠曲》,用鋼琴伴唱,堪稱是閩南語流行歌曲的雛形。隨後廈門人姚占福渡海赴台進行閩南語歌曲的創作,他的力作《苦酒滿懷》和《心酸酸》風靡全台。著名詞曲作家曾仲影,也是在廈門大學畢業後就去了台灣,這些人對台灣閩南歌曲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上世紀20- 30年代,台灣產生了一批閩南語歌曲的創作人才。如台灣本土音樂人詹天馬作詞,王雲峰作曲的《桃花泣血》,蔡德音的《紅鶯之歌》,則是用《蘇武牧羊》的古調重新填詞。1933年-1937年是台灣閩南語流行歌曲的黃金時代,現在還傳唱的許多經典就是當時所創,如《望春風》、《月夜愁》、《雨夜花》、《四季謠》等。這些歌聲像一股溫馨柔和的春風,吹拂過大街小巷,吹拂過城市鄉村,撫慰在「四腳仔」(指日本統治)控制下的「甘土豆」(指台灣人)的孤寂胸臆,也流傳在一衣帶水的海峽對岸。

閩南語歌曲風靡兩岸

《望春風》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閩南語經典歌曲,它風行兩岸已經幾十年了。 1933年台灣音樂人李臨秋以根植於《西廂記》中「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的中國古典情懷詩句意境寫出了《望春風》,加以鄭雨賢的中國傳統五音階曲調配曲而珠聯璧合,打造出來這首經久不衰的佳作。歌詞唱道:獨夜無伴坐燈下,冷風對面吹,十七十八未出嫁,想著少年家,生成標致面肉白,誰家人子弟,想要問他怕壞勢(不好意思),心內彈琵琶。已愛郎君做夫婿,已愛在心內。不知何時君來采,青春花當開。門外好像有人來,開門去看邁(看看),有人笑我憨大獃,乎(被)風騙不知。《望春風》以含蓄的方式反映了少女復雜的情感是一首詞曲並美的經典之作。

如今許多閩南人,甚至來閩南的外地人也都會唱「天黑黑,要下雨」和「愛拼才會贏」等「土歌」。閩南語歌曲,具有特殊的韻味和魅力。「土歌」給兩岸人民的生活帶來歡樂和理想,給兩岸人民的人生帶來了意志和力量。《愛拼才會贏》歌曲中唱到「一時失志不免怨嘆,一時落魄不免膽寒……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愛拼才會贏」等等。這首歌鼓勵了多少人勇敢地繼續前行,人們被這種拼搏開拓精神一直鼓舞著。

近年來,閩南語歌曲在兩岸十分流行,《車站》、《家後》,《燒肉粽》等經典歌曲或流行歌曲常常縈繞在人們的耳際。但是廈門的有些有心人士卻發現,這些流行歌曲,大都是由台灣創作的,從海峽對岸傳唱過來的。曾經在閩南語歌曲創作上有過一段輝煌的廈門,近年來似乎沒有產生能在海峽兩岸流行的歌曲。看來廈門滯後了,要奮起直追了。

閩南語原創歌曲大賽望兩岸同創輝煌

閩南語歌曲是閩南文化的奇葩,在海峽兩岸及世界各地閩南鄉親中廣受喜愛。「咱的鄉親,咱的歌」,包含了閩南人特有的鄉情親情,它融合了兩岸的共有的生活情趣和地方文化,能讓人深刻感受到它的鄉土氣息。據有關人士透露,2005年評選出的閩南語十大金曲,其原創作者全部在台灣,這讓閩南文化重鎮、閩南語歌曲源頭的廈門深感有重新振奮的責任。首屆閩南語歌曲原創大賽在這個時候不失時機地展開,可以說為廈門在閩南語歌曲創作上迎頭趕上發揮了有效的助推作用。

本屆賽事組委會表示,舉辦這次閩南語原創歌曲大賽的目的是想通過這次大賽,聚集海峽兩岸的文化精英,挖掘散落在民間的種子,提高閩南語歌曲創作水平,促進閩南語歌曲的傳承和創新,繁榮兩岸文化娛樂市場,並擴大海峽兩岸的文化交往與交流,並且讓閩南語歌曲不僅作為一種音樂形式而且作為一種文化形式,進入更多人的視野,包括非閩南語地區,讓閩南歌謠世界化。文/盧志明 李菊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台灣拍攝的閩南語影片《雨中鳥》其同名主題歌由廈門人曾仲影譜寫,後來成為閩南語流行歌曲。彭一萬 供圖

台灣當紅歌星張杏月懷舊演唱《望春風》。李菊 供圖

當年主唱《望春風》的台灣一代流行歌星純純小姐,原名劉清香(右一)和其友人的合影。

⑸ 閩南歌曲的(講什麼)開頭,請問是什麼歌曲

歌曲:《愛情的騙子我問你》,陳小雲演唱的一首閩南歌曲。

閩南語歌詞:

講什麼,我就像天頂的仙女,講什麼,我就像古早的西施。

講什麼,你愛我千千萬萬年,講什麼,你永遠不會變心意。

原來你是花言巧語,真情乎你騙騙去,原來你是空嘴薄舌。

達到目的作你去,啊......我問你,啊......我問你。

你的良心到底在那裡,講什麼,我就像天頂的仙女,

講什麼,我就像古早的西施,講什麼,你愛我千千萬萬年。

講什麼,你永遠不會變心意,原來你是花言巧語,

真情乎你騙騙去,原來你是空嘴薄舌,達到目的作你去。

啊......我問你,啊......我問你,你的良心到底在那裡。

原來你是花言巧語,真情乎你騙騙去,原來你是空嘴薄舌。

達到目的作你去,啊......我問你,啊......我問你,你的良心到底在那裡。

(5)歌唱廈門的歌曲有哪些擴展閱讀:

《愛情的騙子我問你》閩南語是陳小雲演唱的歌曲,由蔣錦鴻作詞,俞隆華作曲,發行於1988年12月11日,收錄於專輯《福建燒酒金曲》。國語則由林音演唱。

國語歌詞:

說什麼 我好比 天上的仙女

說什麼 我好比 西施的美麗

說什麼 你愛我 千年又萬年

說什麼 你永遠 不會變心意

原來你是花言巧語

存心來把我來拋棄

原來你是甜言蜜語

山盟海誓當做兒戲

啊.....我問你

啊.....我問你

你的良心到底在哪裡

說什麼 我好比 天上的仙女

說什麼 我好比 西施的美麗

說什麼 你愛我 千年又萬年

說什麼 你永遠 不會變心意

原來你是花言巧語

存心把我來拋棄

原來你是甜言蜜語

山盟海誓當做兒戲

啊.....我問你

啊.....我問你

你的良心到底在哪裡

說什麼 你愛我 千年又萬年

說什麼 你永遠 不會變心意

原來你是花言巧語

存心來把我來拋棄

原來你是甜言蜜語

山盟海誓當做兒戲

啊.....我問你

啊.....我問你

你的良心到底在哪裡

⑹ 有哪些女明星唱的閩南歌好聽

1、《落雨聲》

《落雨聲》一首感謝親恩的台灣閩南語歌曲,由方文山作詞,周傑倫作曲,收錄在1999年台語天後江蕙(二姐)發行的《半醉半清醒》專輯里,這首歌也是周傑倫與方文山在出道前賣出的第一首歌。

2、《晚婚》

《晚婚》是由江蕙演唱的歌曲,李宗盛作詞作曲。收錄在江蕙2000年的專輯《我愛過》中。

3、《阿郎》

《阿郎》是龍千玉與袁小迪合唱的一首歌曲,收錄於龍千玉2003年12月發行的同名專輯中。

4、《酒後的心聲》

《酒後的心聲》是童皓平作詞作曲,鍾興民編曲,江蕙演唱的歌曲,收錄在其專輯《酒後的心聲》中。



5、《家後》

《家後》是閩南語女歌手江蕙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鄭進一、陳維祥作詞,鄭進一作曲,並收錄在專輯《再相會》、《江蕙Jody》中。

⑺ 鼓浪嶼之波 歌詞

《鼓浪嶼之波》

填 詞 :張藜,紅曙

譜 曲 :鍾立民

歌曲原唱 :李光曦

鼓浪嶼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

鼓浪嶼遙對著台灣島,台灣是我家鄉。

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見雲海蒼蒼。

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見到你,美麗的基隆港。

母親生我在台灣島,基隆港把我滋養。

我緊緊偎依著老水手,聽他講海龍王。

那迷人的故事吸引我,他娓娓的話語記心上,

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見到你,美麗的基隆港!

鼓浪嶼海波在日夜唱,唱不盡骨肉情長。

舀不幹海峽的思鄉水,思鄉水鼓動波浪。

思鄉思鄉啊思鄉,鼓浪鼓浪啊鼓浪。

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見到你,美麗的基隆港。

(7)歌唱廈門的歌曲有哪些擴展閱讀:

鼓浪嶼之波,是1981年由著名作曲家鍾立民作曲,張藜、紅曙作詞的一首歌唱祖國統一的音樂作品,1982年由著名歌唱家李光曦首唱,1984年女高音歌唱家張暴默在央視春節晚會上演唱,經過多年的傳唱,已成為廈門的品牌之歌。

廈門航空公司的各個航班主題背景音樂就是這首著名的《鼓浪嶼之波》。廈門環島路上有同名音樂雕塑——鼓浪嶼之波,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五線譜音樂雕塑」,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之最,是廈門的著名旅遊景點之一。

1981年底,在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的背景下,福建省委對台辦、福建省台灣同胞聯誼會、福建人民廣播電台、福建電視台等聯合組織了一次音樂采風創作活動,省內外的十多位詞曲作家深入福建省的平潭、晉江、惠安崇武、廈門等地,創作了百餘首表達海峽兩岸骨肉親情的台灣題材歌曲,《鼓浪嶼之波》是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首。詞曲作家張藜、紅曙、鍾立民在鼓浪嶼登上了日光岩,共同寫下了《鼓浪嶼之波》。

⑻ 求一首關於廈門的歌

陳曉元原創音樂《愛在一起》_
廈門電視台超贊賑災歌曲
愛在一起
詞:梁子
陳曉元
曲:陳曉元
編曲:陳曉元
大地震撼
生命無力別哭泣
生命不易卻很美麗
你的呼吸
我很在意
別放棄
堅持下去
撐到底
請相信
有愛就無所畏懼
我和你沒有距離
希望在心裡,姐妹兄弟在這里
有愛就無所畏懼
我和你沒有距離
我們帶著愛奔向你
點燃希望共創新天地!

⑼ 鼓浪嶼之波的歌詞

歌曲《鼓浪嶼之波》完整歌詞如下:

鼓浪嶼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

鼓浪嶼遙對著台灣島,台灣是我家鄉。

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見雲海蒼蒼。

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見到你,美麗的基隆港。

母親生我在台灣島,基隆港把我滋養。

我緊緊偎依著老水手,聽他講海龍王。

那迷人的故事吸引我,他娓娓的話語記心上,

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見到你,美麗的基隆港!

鼓浪嶼海波在日夜唱,唱不盡骨肉情長。

舀不幹海峽的思鄉水,思鄉水鼓動波浪。

思鄉思鄉啊思鄉,鼓浪鼓浪啊鼓浪。

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見到你,美麗的基隆港。

(9)歌唱廈門的歌曲有哪些擴展閱讀

鼓浪嶼之波,是1981年由著名作曲家鍾立民作曲,張藜、紅曙作詞的一首歌唱祖國統一的音樂作品,1982年由著名歌唱家李光曦首唱,1984年女高音歌唱家張暴默在央視春節晚會上演唱,經過多年的傳唱,已成為廈門的品牌之歌。

《鼓浪嶼之波》作為一支思鄉曲,歌詞試圖表達的是,由於海峽的阻隔,旅居大陸、鄉愁難以舒解的台灣同胞在廈門鼓浪嶼登高遠眺的情景,貫穿其中的是盼望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的主題。

歌詞中提到的日光岩是廈門的象徵,也是鼓浪嶼最高處。歌詞用日光岩暗含登高眺望、盼望寶島早日回歸團圓之意,也唱出了海峽兩岸同胞期盼統一和濃濃的思鄉之情。

⑽ 抖音閩南語歌曲叫什麼 閩南語經典老歌還有哪些

閩南歌,發揚於閩南地帶;在台灣則稱為台語歌(閩南的莆田地區唱的是莆田歌)。在泉州,廈門,漳州一帶非常流行,男女老少都會唱,特別是《閩南人》 、《愛拼才會贏》、《歡喜就好》、《世界第一等》外出的閩南人有時候聽到故鄉的歌曲,會熱淚盈眶。

1933年-1937年是台灣閩南語流行歌曲的黃金時代,現在還傳唱的許多經典就是當時所創,如《望春風》、《月夜愁》、《雨夜花》、《四季謠》等。

這些歌聲像一股溫馨柔和的春風,吹拂過大街小巷,吹拂過城市鄉村,撫慰在日本統治控制下的台灣人的孤寂胸臆,也流傳在一衣帶水的海峽對岸。

(10)歌唱廈門的歌曲有哪些擴展閱讀:

近年來廈門閩南語歌曲創作滯後

台灣閩南語歌曲源在西岸,流在東岸。當然,廈台閩南語歌曲的交流是雙向的。 當廈門的歌仔冊流傳到台灣時,台北的光明社、周協隆書店、黃塗活版所、禮樂印刷所,新竹的竹林書局、興新出版社,

台中的文林出版社、瑞成書局、秀明堂,嘉義的捷發漢書部、玉珍書局、林子活版所,台南的雲龍堂,高雄的三成堂等,均主動與廈門承接,翻印歌仔冊,有的還供不應求。

1933年到1937年,是台灣閩南語流行歌曲的黃金時代!1933年出現了李臨秋作詞、鄧雨賢作曲的閩南語歌曲經典之作《望春風》,在全球閩南人中廣為流傳。

當時,在台灣被譽為「歌人醫生」的林清月醫師,「凡歌必記,有聞必錄,時時歌唱以自娛」,行醫餘暇,從廈門引進《山伯英台》、《陳三五娘》、《呂蒙正》等歌仔冊,翻印銷售;他一生創作、整理過上千首閩南語歌曲。

後來,索性「棄醫從歌」,在診所門口貼起賣歌集的廣告單,並自費出版了《仿詞體之流行歌》(1952年)和《歌謠集粹》(1954年)等多本書,為早期在台灣傳播閩南語歌曲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