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廈門的BRT工程項目中是指什麼
一個含義是網路用語Be right there的縮寫,意思為馬上到。
另一個一個含義是Bus Rapid Transit 的縮寫,中文翻譯為"公交車捷運系統"。
公交車捷運系統是一種具有專有或部分專有路權、高效率收費系統及現代車輛,提供舒適、便捷、安全服務之先進公交車系統。具體而言,BRT 是以改良的公共汽車、運用軌道運輸的經營方式提供大眾捷運服務。換言之,BRT 可說是一種具有軌道服務質量與公交車營運彈性的大眾捷運系統公交車捷運系統具有建造時程短、建造成本低、運量大、營運速度快等特性,而且透過各種運具的整合、電子票證系統與優先號志運用,使得營運速度、可靠度以及整體服務水平大幅度提升。因此,對於急速發展亟需提供大眾運輸服務的城市,BRT 是輕軌或地鐵之外的另一選擇。
快速公交的基本含義
快速公交,是英文Bus Rapid Transit的詞義翻譯(簡稱:BRT),它源於上世紀70年代巴西南方城市庫里蒂巴,是一種利用改良型大容量公交車輛和現代智能交通技術,運行在公交專用道上,保持軌道交通運行特性,具備普通公交靈活性、經濟性的一種便捷、安全、舒適、准點的公共交通運營服務方式。由於它建設周期短,運營成本低,而被稱作惠及當前百姓的一項親民工程。
快速公交由於其運量大、建設周期短、運行速度相對較快以及節約能源,節約道路資源,有利於環保,能有效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矛盾等優勢,而逐漸成為全球城市公共交通業的發展方向。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能源機構以及公共交通國際聯合會等國際組織與機構都把快速公交作為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革命性方案,積極地向世界各大城市推薦。
近年來,南美的聖保羅、波哥達、基多以及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悉尼,加拿大的渥太華,法國的巴黎,美國的紐約,墨西哥的墨西哥城,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印度的班加羅爾等城市,紛紛建設快速公交系統。隨著我國城市公共交通的發展,國內第一條快速公交線路已於去年12月在北京開通運營,並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杭州快速公交一號線是國內所建設的第二條快速公交線路
B. 廈門為什麼不建地鐵而是建 BRT
之前我去廈門玩的時候,我就在想廈門這么大的城市竟然沒有地鐵,心想地鐵去哪裡都比較快啊,但是們在廈門只能做公交。那個時候不太懂什麼叫做BRT。回來之後我就好好了解了一下,為什麼廈門是BRT,而不是地鐵。
利用公交引導城市開發
BRT不僅僅是解決市民上下班擁堵問題,廈門未來的人流量會集中在西客站,BRT將把這部分客源成功運送到島內的火車站等地。
BTR的通車與廈門目前很多政策相呼應。考慮到低收入群體對公共交通的依賴性比較大,廈門BRT的設計和建設盡量把社會保障性住房小區考慮進來,方便保障性住房小區居民的出行。
而廈門市政府一直鼓勵開發商到島外開發樓盤,也鼓勵人們到島外去居住,用當時廈門市規劃局局長趙燕菁的話來說,這是「一個按指印的方式,串起這些指印的則是大規模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
廈門的BRT屬於公交引導開發模式,特點就是在沒有開發但將成為高強度開發的地區形成一個快速的走廊。交通先進去以後,帶動周邊土地升值,待政府把土地出讓以後形成交通的需求。
近幾年,廈門的工業集中區規模不斷擴大,有企業負責人表示,一些BRT鏈接線做起來的話,交通就不成問題,人才招聘上會相對容易得多。
選擇BRT升級輕軌的路徑,雖然降低了投資的門檻,但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其中最大的困難就是,在未來升級時,BRT已成為城市交通的骨幹,喂給系統也已形成。如果停下來再施工,哪怕只有幾個月,也可能帶來全市性的交通影響。但權衡利弊後,他們依然認為這是值得付出的代價。
2005年以來,廈門開始了新一輪跨越式發展,城市固定資產投資超過建國以來幾十年投資的總和。城市的規模隨之全面擴張。這時,如果不及時將交通從傳統的模式,轉向公共交通,特別是大運量交通,廈門將會像世界上許多城市一樣,失去空間結構調整的可能。
這短短的幾年具有關鍵性的意義,這時的選擇,將決定廈門未來數十年甚至上百年城市的空間形態和城市競爭力。
公交線路大調整
廈門公交高直達率、低換乘率的背後,是公交線網的重復系數高達5.6,也就是說平均每公里的道路上,有五六條線路通過。廈禾路火車站路段一度有51條公交線路,雖然經優化整合成30多條,但線路重復率之高仍是國內罕見。
2007年,已完成線路大面積覆蓋的廈門市公交線網,開始進行線路資源優化整合。而有關人士指出,BRT建成後,擁有專用車道,將推動公交快速化,提高公交的運行效率,可彌補高峰期運力缺口。
同時,據預測,BRT和優化後的常規公交線網形成全新的公交網路,將使廈門公交出行分擔率至少提升5%。
如今廈門地鐵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建設如火如荼,但有關廈門BRT未來的命運,仍然是個未知數。有人考慮BRT到底要不要升級輕軌,還是跟軌道交通結合互補,抑或是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我認為,至少在地鐵1、2、3號線通車運營前,BRT仍然是廈門最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每天超30萬人次的客流量,這是誰都代替不了的。哪怕是改造輕軌,中間耽擱個把月,也容易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C. 廈門BRT的線路歷史
2008年09月01日起,廈門市快速公交運營有限公司開通三條BRT快線分別是廈門快速公交1號線(快1線)(第一碼頭樞紐站←→華僑大學);廈門快速公交2號線(快2線)(機場站←→西柯樞紐站);廈門快速公交3號線(快3線)(第一碼頭樞紐站←→前埔樞紐站)。同時,開通了26條BRT鏈接線分別是第一碼頭站:L1;思北站:L2;斗西路站:L3、L4;二市站:L5;文灶站:L7、L8;火車站、龍山橋站:L9;蓮坂站:L10;卧龍曉城站:L11;東芳山莊站:L12;蔡塘站:L13、L14;金山站:L15;穆厝站:L16;雙十中學站:L17、L18;縣後站:L19;嘉庚體育館站:L21、L22;洪文站:L25;西柯樞紐站:L28、L29;前埔樞紐站:L26、L27、L30。
2008年09月28日起,調整延伸後的快2線(第一碼頭樞紐站←→西柯樞紐站)已正式發車運營。同時,雲頂北路原「縣後站」更名為「縣後(機場)站」;環島幹道原「機場站」更名為「集美大橋南站」。
2008年11月12日起,由於鏈接線路虧損、線路合並等原因條件影響,思北站:L2;文灶站:L7、L8;蓮坂站:L10;蔡塘站:L13、L14線等鏈接線,陸續暫停營運,並由相關線路代替。
2010年06月22日起,調整延伸後的快2線(第一碼頭站←→同安樞紐站)11時58分正式發車運營,方向為雙向對開。
2010年08月01日起,由於鏈接線路虧損、線路合並等原因條件影響,斗西路站:L3、L4;東芳山莊站:L12;洪文站:L25;西柯樞紐站:L28、L29線等鏈接線,陸續暫停營運,並由相關線路代替。
2010年08月17日起,快3線終點站將調整停靠快速公交前埔樞紐站高架站點始發(第一碼頭站←→前埔樞紐站),同時取消前埔北站和前埔南站兩個站點。原通過前埔北站和前埔南站兩站乘坐快速公交快3線的乘客,可通過新的終點站即前埔樞紐站乘坐快3線(進出口位於原前埔北站邊側)。
2011年01月18日起,由於鏈接線路虧損、線路合並等原因條件影響,火車站、龍山橋站:L9;前埔樞紐站:L26、L30線等鏈接線,陸續暫停營運,並由相關線路代替。
2011年02月03日起,把快4線(廈門快速公交4號線)更名為廈門公交機場專線﹝公交機場專線、機場專線﹞(第一碼頭樞紐站←→機場站)正式投入運營。
2011年08月08日起,我司機場專線調整運營方案。機場專線(第一碼頭站←→機場站):第一碼頭始發,經成功大道後、翔雲一路、翔遠一路、翔雲三路、翔遠四路、臨時道路至新機場候機樓站,返程經臨時道路、翔遠三路、枋鍾路、成功大道返回。
2011年11月12日起,為進一步方便廈門北站到發旅客的疏運,廈門快速公交1號線(BRT快1線)二期由華僑大學延伸至廈門北站始發(第一碼頭樞紐站←→廈門北站)全長8.4公里。正式發車運營,方向為雙向對開;首末班時間不變。
2011年12月30日起,將廈門快速公交1號線(快1線)拆分成快1A線(第一碼頭樞紐站←→中科院站)、快1B線(第一碼頭樞紐站←→廈門北站)。
2012年05月24日起,雲頂北路原「穆厝站」更名為「市政務服務中心站。
2013年09月30日起,雲頂北路原「市政務服務中心站更名為「市行政服務中心站。
2014年03月01日起,將快1A線、快1B線重新合並成廈門快速公交1號線(第一碼頭站←→廈門北站)。顏色以綠色為主,少數為紅色加班車輛。
2014年03月06日起,調整線路的首末班時間,第一碼頭的首班車發班時間提前至06:00。同時,快1線全部統一以綠色為主。
2014年12月28日起,配合高崎機場T4候機樓啟用,調整機場專線延伸到高崎T4候機樓始發(第一碼頭站←→高崎T4候機樓站)。同時,環島幹道原」集美大橋南站「更名為」T4候機樓站「。
2015年08月01日起,廈門快速公交5號線(快5線)開通試運行(前埔樞紐站←→同安樞紐站)。
2015年09月06日起,為進一步方便廈門北站商務營運中心片區乘客出行,BRT快1線雙向增停「田厝站」,站點位於「中科院站」與「廈門北站」之間。
2015年11月01日起,廈門快速公交5號線(快5線)(前埔樞紐站←→同安樞紐站)正式開通。
2015年11月30日起,BRT快1線雙向增停「大學城站」,站點位於「華僑大學站」與「中科院站」之間。
2016年01月31日起,廈門快速公交6號線(快6線)(前埔樞紐站←→廈門北站)正式開通。同時,快1線將在集美大道上雙向增停「產業研究院站」,站點位於「大學城站」與「中科院站」之間。
2016年03月14日起,開通高峰區間線快7路,共投入12台18米車輛,運營時間為早高峰07:00-09:00;晚高峰17:00-19:00。運營區間上行從洪文站至第一碼頭站;下行開禾路口站至前埔樞紐站。
1、線路走向:上行:洪文站始發經蓮前東路、蓮前西路、廈禾路到第一碼站。下行:開禾路口站始發經廈禾路、蓮前西路、蓮前東路到前埔樞紐站。
2、沿途站點:上行:洪文站、東芳山莊站、卧龍曉城站、龍山橋站、蓮坂站、火車站、文灶站、二市站、斗西路站、思北站、開禾路口站、第一碼頭站。下行:開禾路口站、思北站、斗西路站、二市站、文灶站、火車站、蓮坂站、龍山橋站、卧龍曉城站、東芳山莊站、洪文站、前埔樞紐站。
3、首末班時間:早高峰07:00-09:00,晚高峰17:00-19:00。
D. 廈門快速公交BRT是由哪幾個英語縮略片語成
1. 大城市內建立的大型快速節能便捷的公交運輸,它的含義是(Bus Rapid Transit )的縮寫,中文翻譯為"公交車捷運系統"。或者叫快速公交,是英文Bus Rapid Transit的詞義翻譯。在世界很多城市都建立了BRT便捷公交系統。在我國有北京杭州合肥都建有或在建三條BRT公交系統路線 .
BRT的概念
2. BRT是一種介於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之間的新型運營系統,它利用現代公交技術配合智能交通的運營管理,使傳統的公交系統基本達到軌道交通的服務水平,其投資及運營成本又較軌道交通低,與常規公交接近。
3.BRT系統發展狀況
巴西的庫里蒂巴的BRT系統是一個成功範例,它讓人們重新認識巴士公交的能力和地位,它的3個3/4使庫里蒂巴名聲遠揚的同時,也使交通專家和政府官員們看到了切實解決大城市交通問題的希望。
BRT系統自上世紀70年代在巴西的庫里蒂巴市開始建造以來,其成功經驗已在全球除南極洲和非洲外的數十座城市得到推廣。在歐洲、北美、以及澳大利亞,雖然小汽車私人擁有率非常高,已有軌道系統,但仍有成功的推廣。
4.BRT系統的核心
①在城市的道路上開辟公共汽車專用路或公共汽車專用道,形成快速公交線網;
②在道路交叉口實施公交優先通行;
③提高公共交通運營效率,對線路、車輛、車站及樞紐進行優化,完善公交的管理體制等,提高運營速度和整體服務水平。
5.BRT的特徵
道路運行優先化;車輛設計大型化;車站換乘便捷化;樞紐設計引導化(即引導城市土地利用的TOD模式);線網應用廣泛化;收費系統一體化。BRT的優勢主要表現在:適應中長距離、大中運量、准快速的出行要求;投資是軌道交通的1/5—20;運營成本是輕軌的1/4;運送車速相當於輕軌,高於普通公交;建設靈活性強,運營見效快。
6.BRT系統的可行性研究與比選
城市中大運量快速公交一般包括公共汽車、電車、輕軌以及地鐵,各種交通方式性能指標如下表所示:
不同公共交通方式的性能指標一覽表
交通方式 平均時速
(公里/小時) 最大爬坡角度 最小轉彎半徑(米) 系統造價
(億元/公里)
地鐵交通 25-60 3.5%-6% 160 5—8
好軌交通 20—40 8% 18 1.5—3
電車(有軌) 15一25 4%—6.5% 11 0.4—0.6
BRT 20—40 6% 16 0.3—0.5
由上表可見,地鐵交通在旅客運量方面具備一定的優勢,然而每公里的系統造價卻居高不下;在動力性和爬坡性能方面,輕軌交通的表現無疑是最有說服力的,然而相關的技術、造價和系統維護仍存在較大的問題;BRT在運能、運途和上均是有軌電車所無法相比的,在造價上是地鐵和輕軌所無法相比的。
E. 廈門BRT的已開通
廈門市快速公交系統(BRT)一期工程共建5條線路(簡稱4+1),2008年09月01日正式投入使用,系統包括專用車站、高架專用道路和專用車道。狹義的廈門市快速公交系統僅包含6條BRT快線,廣義的廈門市快速公交系統包含已開通6條BRT快線(快1、快2、快3、快5、快6、快7)、1條機場專線、11條BRT鏈接線;是中國首個採取高架橋模式的BRT系統。 BRT鏈接線基本情況表序號線路起訖點開通時間備注1 L1線 第一碼頭←→廈港公交場站 2008年09月01日2 L5線 郵輪中心碼頭←→公園東門 2008年09月01日3 L11線 卧龍曉城←→蓮花五村 2008年09月01日4L15線金山←→國貿陽光2008年09月01日5L16線市行政服務中心←→枋湖村2008年09月01日6L17線BRT雙十中學←→安兜村口2008年09月01日7L18線廈門二中←→BRT雙十中學2008年09月01日8L19線縣後←→翔雲一路T3候機樓2008年09月01日9L21線嘉庚公交場站←→滸井2008年09月01日10L22線嘉庚公交場站←→龍舟池2008年09月01日11L27線軟體園←→國貿新城2008年09月01日
F. 廈門brt 的特色
其一下雨不用遮雨傘
其二夏天別怕烈日曬
其三雨天瀑布迎面來
其四夜裡無聊可觀賞
其五大巴走在天空上
--------------------------------
可以說,廈門快速公交的成功運行需要高度集成的BRT智能公交系統發揮核心作用。廈門信息港建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是該系統的代建方,項目經理丁岩泉說,這是我市首次在交通領域大規模採用智能化系統。乘客服務子系統是乘客最受益良多的部分。它表現在站廳層和站台層的LED顯示屏,乘客可實時獲取乘車路線等內容。它是通過GPS全球定位系統自動實現的,不需要人工操作。與此同時,數字廣播也將不停地通過語音自動播報車輛到站情況,這也是通過接收GPS信號實現的。車上的乘客可通過車載智能終端,掌握所乘車輛途經的站點和即將抵達的站點。
車輛在近10米高的高架橋上行駛,安全問題是不少市民關注的焦點。智能化系統中的安全防範子系統可以打消乘客的顧慮。通過這套系統,公交車的「五臟六腑」如何運轉都會被「透視」得一清二楚,所有行駛車輛的車速、油耗等情況全都為調度中心所掌控,這就杜絕了因違規行駛而可能產生的安全隱患。通過智能化系統,調度中心可通過站廳、站台的監控系統實時了解乘客數量的多寡,一旦超過一定標准,就加密班次,實時控制。
***現在廈門的交通壓力很大,BRT建起來後,車走得快,坐BRT的人就多了,路上的車就會少一些,就不會那麼堵了。
***您認為BRT建成後,對廈門百姓最大的好處是什麼?--最大的受益一個價格肯定低,公共交通還是低價位的。第二速度快。第三安全便捷,所以老百姓的收益還是很多的。
***據了解,整個項目包括6條線路,首先動工的1號線全長32.4公里,貫通第一碼頭—廈禾路—蓮前大道—縣黃路,未來接集美大橋直達西客站,總投資17.8億元,計劃2年內建成,其餘線路利用成功大道、環島幹道、濱海大道改造,在今年同步展開建設。
***快速公交系統(Bus Rapid Transit)簡稱BRT ,是一種介於快速軌道交通(Rapid Rail Transit,簡稱RRT)與常規公交(Normal Bus Transit,簡稱NBT)之間的新型公共客運系統,是一種大運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稱作「地面上的地鐵系統」。它是利用現代化公交技術配合智能交通和運營管理,開辟公交專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車站,實現軌道交通運營服務,達到輕軌服務水準的一種獨特的城市客運系統。
***通過建設快速公交系統(BRT),可以實現:
1、緩解城市的交通擁擠。
2、可以提供舒適的乘車環境,並節約市民的出行時間。
3、相比軌道交通可以節省巨額的投資建設費用。
4、可以平衡城市交通方式的發展。
5、可以提升城市的生活環境質量。
參考資料:http://www.xmbrt.com.cn/index.asp
G. 廈門brt1號線有哪些站點
廈門BRT1號線從第一碼頭至廈門西客站,全長32.6公里,行走路線:是第一碼頭-廈禾路-火車站-東浦路-農科所-縣黃路-國際候機樓-集美大橋-嘉庚體育館-集美大道-廈門新站。
H. 廈門brt是什麼
廈門brt是快速公交車道的簡寫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