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去廈門旅遊哪個土樓最值得玩,值得一去的福建土樓盤點
去廈門旅遊,有廈門一地的深度游,也有廈門+土樓的旅遊聯線。都去到廈門了,不妨也將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也規劃在自己的行程中吧!福建土樓,有著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建築方式和生活場景,據說還被美國的衛星誤以為是中國的大型核反應堆。
世界文化遺產的46座福建土樓由六群四樓組成,即永定縣初溪、洪坑、高北土樓群及衍香樓、振福樓、南靖縣田螺坑、河坑土樓群及懷遠樓、和貴樓、華安縣大地土樓群。這些獨一無二的山區民居建築,將源遠流長的生土夯築技術推向極致。下面是的小編帶來的值得一去的福建土樓盤點,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下去廈門旅遊哪個土樓最值得玩吧!
承啟樓
承啟樓位於永定縣高頭鄉高北村,相傳它在明崇禎年間奠基,清康熙年間竣工,歷時半個世紀。該樓出現在1986年發行的“中國民居”郵票中,代表著福建民居。它被形容為“高四層,樓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圓中圓,圈套圈,歷經滄桑三百年”。
環極樓
環極樓是一座於清康熙癸酉年(1693年)建成這座土木結構、規模宏大、氣勢壯觀的大圓寨。環極樓最大的特點是抗震性能特強,300年來歷經多次地震,據縣志記載,1918年2月13日永定發生7級大地震,附近田裡的泥漿水噴起幾丈高,樓頂的磚瓦幾乎全被震落了,餘震數次,環極樓正門上方第三、四層厚牆被震裂,裂口近20厘米,長近3米一尺多寬。可是地震過後,由於圓樓的向心力和架構的牽引作用,裂縫竟奇跡般地慢慢合攏,僅留下一條細長的裂痕,而整個樓體安然無恙、巍然屹立。
振成樓
被稱為“土樓王子”的振成樓,建於1912年,由內外兩環構成,按八卦進行設計。卦與卦之間是隔火牆,一卦失火,不會殃及全樓;卦與卦之間還設卦門,關門自成院落、互不幹擾,開門則全樓相通、連成一體。
田螺坑土樓群
南靖縣書洋鄉田螺坑土樓群,戲稱“四菜一湯”,是黃氏家族世居之地,數百年來先後建有5個一體相連的圓、方土樓組合。從位於山上的觀景台俯瞰,一座方樓雄居中央,四座圓樓圍繞四角,恍若一朵怒放的碩大梅花,點綴於綠野平疇之上,錯落有致,美不勝收。該樓群初建時僅為一座方樓,取名為“和昌樓”,後因人丁漸旺,分別在方樓四周建起4座圓土樓,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拱衛著“和昌樓”,使之既似山寨,又如城堡。
裕昌樓
裕昌樓建於元末明初,為劉、羅、張、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建造,故把整座樓分為五大卦,每卦設一部樓梯,每個家族各居一卦。樓為5層結構,每層有54間大小相同的斧狀房間,樓內天井中心建有單層圓形祖堂。據說這座土樓建成後不久,樓內迴廊木柱便開始向右傾斜,最大傾斜度為15度,看起來搖搖欲墜,但經受幾百年風雨侵蝕和無數次地震的考驗,至今依然如故,因此得名“東倒西歪樓”。
和貴樓
和貴樓又稱山腳樓,建於清代雍正十年,是南靖最高的土樓。顧名思義,和貴樓是勸世人弘揚以和為貴的傳統美德。樓如其名,在高速變化潮流中,它顯得異常的祥和、安寧、沉穩。和貴樓是花了幾千根松木做基建造在沼澤地上的,由於松木木質的特殊性,和貴樓經歷過數次地震仍然不倒,院子中的空地,踩上去軟綿綿的,竹竿插進泥土會出水。
懷遠樓
懷遠樓是中國傳統民居建築。懷遠樓位於福建省南靖縣梅林鎮坎下村東部,距南靖縣城54千米。建於1905-1909年,是建築工藝最精美、保護最好的雙環圓形土樓,堪稱傳統民宅建築藝術的佳作,2006年5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懷遠樓,這被稱為有書香氣息的土樓,全樓有對聯32處,多與讀書做人相關。
福裕樓
福裕樓位於福建省龍岩市湖坑鎮洪坑村,是永定府第式土樓的傑出代表,富麗堂皇。公元1880年開始興建,耗資十多萬光洋,經歷三年時間才建成,佔地面積7000餘平方米。 該樓由樓主三兄弟(林仲山、林仁山、林德山)的朋友汀州知府張星炳設計。樓門坪和圍牆用當地河卵石鋪砌,做工十分精細與大自然環境渾然一體,十分和諧。外形像三座山,隱含樓主三兄弟“三山”之意。
奎聚樓
奎聚樓位於湖坑鎮洪坑村,是宮殿式結構的方形大土樓,遠看頗有"布達拉宮"般的氣勢。從高處看,樓宇與背後的山脊連城一體,如猛虎下山,奎聚樓即是“虎頭”,樓前圍牆上有兩窗,似虎眼,建築時便是根據虎形地理特點而設計的。設計人是翰林學士巫宜福,他與樓主林奎揚是結拜兄弟。一百多年裡,樓里考取進士和官至七品以上的有4人,大學生有20多人,海外華僑有40多人,正如大門對聯所言:“奎星郎照文明盛,聚族於斯氣象新”。 奎聚樓的建築特點是中廳高,兩廂低,經160多年風雨,巋然如山。中門平時不開,貴客來到,才打開中門迎接。
集慶樓
集慶樓始建於1419年,是永定縣最古老的圓土樓,樓內結構特殊,72道樓梯把全樓分割成72個獨立的單元。房間、樓梯、隔牆全用杉木材料構建,全靠隼頭銜接,不用一枚鐵釘,與厚度近2米的生土牆一道經歷了近600年的風霜雪雨。集慶樓位於福建省永定縣下洋鎮,依山面水,與緊鄰的4座圓土樓和31座方土樓相呼應,構成風光秀麗的初溪土樓群。
二宜樓
230年前建造的二宜樓最大特點是規模宏大、布局合理、雕刻精湛。“二宜”二字寓有宜山宜水、宜家宜室、宜內宜外的意思。二宜樓其建築平面與空間布局獨具特色,防衛構思獨創,建築裝飾精巧華麗,堪稱“圓土樓之王”。二宜樓內至今尚有三十多戶一百多個人口,歷代香火興旺,人才輩出。走進二宜樓,便有古色古香、幽深寧靜之感,彷彿進入了一個神秘而華麗的世界。
以上就是的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值得一去的福建土樓盤點。看到這里,去廈門旅遊哪個土樓最值得玩,在你心裡已經有答案了吧!如果還有一點糾結的話,那請聯系吧!
重慶到福建廈門旅遊/xianlu/xiamen
Ⅱ 關於廈門土樓
土樓一般是有三層的,不能上去大概是有這樣兩種原因:1、土樓目前還有住人的,總不能去參觀人家的住房吧?2、有的土樓年代久遠,處於維護當中,沒辦法承受那麼多人上樓參觀。但也不是遠觀,土樓是看上去封閉式的建築,可以在外面欣賞,高處拍出來的景很壯觀,還可以進到裡面,也就是一樓,通常會賣很多當地的手工什麼的,或者土樓的藝術畫,也是很美的。
Ⅲ 廈門土樓在哪裡
土樓分布是福建地西南部地區,數量大概有2萬多座,分部永定縣、南靖縣、華安縣等地,距離廈門180公里以內,車程是二個半小時。
廈門沒有土樓的,福建土樓主要分布在漳州市的南靖縣、華安縣和龍岩市的永定縣。實際上三個縣是交界縣。其中南靖縣和永定縣的土樓僅僅分布在隔壁鎮。
土樓種類繁多、規模宏大、結構奇巧、功能齊全、內涵豐富著稱,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被譽為「東方古城堡」、「世界建築奇葩」,「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區建築模式」。
南靖的田螺坑土樓群的旅遊線路,田螺坑土樓群,又被稱之為「四菜一湯」,是針對其外形的分布就像擺在餐桌上的四菜一湯而得來的。四座圓樓簇擁著一座方樓,像是一朵怒放的梅花,美妙絕倫,璀璨奪目,又像是一支氣勢磅礴的五重奏交響曲,在青山秀水間激越地奏響。
公路隨著山勢蜿蜒而下。隨著觀看角度的變化,田螺坑景觀魔術般地不斷變幻,圓樓時而在前時而退後,方樓時而隱蔽時而暴露。來到坡底公路上,抬頭往上一看,田螺坑土樓群猶如布達拉宮橫空出世,巍峨聳立,庄嚴肅穆,在陽光下一派金碧輝煌。
Ⅳ 廈門土樓房子的色彩是什麼刂
廈門沒有土樓房子,土樓主要分布在漳州南靖和龍岩的永定。色彩是土色。
Ⅳ 福建土樓簡介
客家土樓又稱福建土樓,主要分布在閩西南的永定、南靖和華安等地,是客家人世代相襲、繁衍生息的住宅。土樓以悠久的歷史、奇特的風格、巧妙的構築、恢宏的規模,被譽為世界民居建築的奇葩。現存的圓樓、方樓、五角樓、八角樓、吊腳樓等各式土樓有30多種23000多座,形成一個個依山偎翠、錯落有致、布局合理的土樓群,如:永定初溪土樓群、南靖書洋鄉田螺坑土樓群等。
樓不僅引起了建築界的注意,同時也吸引了歷史學、地理學、人類學、民俗學等中外學者專家的濃厚興趣。2001年,由福建永定、南靖、華安三地土樓組成的「福建土樓」正式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並已接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的檢查、評估和驗收。
最大的圓樓是永定縣大竹鄉高頭村的「承啟樓」,
全樓直徑73米,三圈四層,共400個房間,住60戶人家。最小的圓樓是永定縣的「如升樓」,共12層12間房,住6戶人家。最古老的圓樓要數華安縣沙建鄉的「齊天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雲霄縣深土鄉東平村有個「八卦堡」,整個村子由五圈圓環構成,中心是完整的圓樓,外圍四圈斷斷續續按八卦陣布局,環繞四周。位於南靖縣書洋鄉下坂村的裕昌樓被稱為「東倒西歪樓」,該樓建於明成化r年間(1487年),幾乎所有看得見的梁、柱、楹都是歪歪扭扭的,據說最大的傾斜角有15度!
在1900多年前,中原一帶歷經變亂,舉族南遷的客家人,幾經輾轉,來到閩西南一帶的山區,為避免外來沖擊,他們不得不恃山經營,聚族而居。用當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單屋,繼而連成大屋,進而壘起厚重封閉的土樓。樓內鑿有水井,備有糧倉,如遇戰亂、匪盜,大門一關,自成一體,萬一被圍也可數月之內糧水不斷。加上冬暖夏涼、防震抗風的特點,土樓成了客家人代代相襲,繁衍生息的住宅,🀄️
Ⅵ 廈門土樓
1、廈門湖濱南站早上有直接到永定土樓(民俗文化村)的車,來回車費70元*2人*2趟=280元;2、在民俗文化村(票價50元/人)、振福樓(40元/人),承啟樓(30元/人)游一天,可住在民俗文化村,住土樓50-80元/間,土樓沒有獨立衛生間。第二天可去下洋中川(30元/人)、初溪土樓(50元/人,距離民俗文化村(1個小時左右車程),游完後可以飯永定縣城乘車回廈門(下午2點最後一趟)。
3、如果五個景點都游,可以買套票,更便宜。
Ⅶ 廈門有哪些景點 最出名的土樓在哪裡
廈門景點:鼓浪嶼
環島路,這兩地處處是景點。廈門大學、南普陀,進廈門大學要排隊登記了。土樓不是廈門的景點,土樓有漳州
南靖土樓
和龍岩市
永定土樓
。
Ⅷ 廈門永定土樓怎麼樣
永定土樓千姿百態,種類繁多,分方樓圓樓兩大體系,其中有殿堂、永定土樓(10張)式樓、五鳳樓、長方形樓、正方形樓、三合式樓、五角樓、六角樓、八角樓、紗帽樓、走馬樓、日字形樓、曲尺形樓、吊腳樓、半月形樓、圓形樓、前圓後方樓、前方後圓樓、橢圓形樓等20多種建築形式,永定被稱為一座沒有大門的中國客家土樓博物館。在眾多的土樓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五鳳樓、大的方樓和圓樓。永定土樓是東方文明的一顆明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建築,創造性的生土建築藝術傑作。它以歷史悠久、種類繁多、規模宏大、結構奇巧、功能齊全、內涵豐富著稱,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被譽為「東方古城堡」、「世界建築奇葩」,「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區建築模式」。
門票價格
1.洪坑土樓
門票90元;會員價85元
2.高北土樓
門票50元;會員價47元
3、振福樓
門票50元;會員價47元
4.洪坑+高北
門票120元;會員價100元
5.洪坑+高北+振福樓
門票140元;會員價120元
Ⅸ 廈門土樓的歷史
1,土樓的歷史源遠流長,它產生於11—13世紀(宋元時期),經過14—16世紀(明代的早、中期)的發展,至17—20世紀上半葉(明末、清代、民國時期)達到成熟,並一直延續至今。而這一過程又與北方人民大規模的南遷密切相關,福建尤為明顯。
2,土樓的產生與中原居民大南遷是有著密切關系的。西晉永嘉年間(307—312年),由於北方連年戰亂,又出現罕見的大旱和蝗災,中原居民大量舉族南遷,其中很大一部分到了福建,帶來中原先進的文化,福建開始顯現新的生機。
唐宗章二年(669年),唐高宗為了鞏固對福建的統治,派陳政、陳元光父子率中原府兵入閩,駐扎福建南部的漳州等地。
3,北宋末期,特別是南宋時期(1127—1279年),由於北方受金人攻打、統治,中原民眾舉家南遷者甚多,這些南遷者多經江西贛州進入福建西南部的汀州,
帶入中原的語言、文化,經過與當地文化的長期融合,形成了以客家話為代表的客家民系,並通過隨後的繼續向南、向海外的遷徙,形成了主要分布於中國江西、福建、廣東、海南、台灣的客家人群體,以及世界各地數以千萬計的客家華僑群體。
4,在土樓的建築形式上,戰國晚期至西漢初期,福建的生土夯築技術已相當成熟,福州新店戰國晚期至漢代古城遺址(公元前2世紀—前1世紀)、
武夷山城村閩越王城遺址(公元前1世紀)等所遺留的城牆,均為生土夯築而成。唐五代(7—8世紀)以後,福建地區出現的具有強烈軍事防禦性質的堡、寨,其堡、寨的牆體也多以夯土依山而築。
5,宋元明時期(11—14世紀),由於社會動亂,許多戰事延至福建境內,再加上沿海地區時常遭受海寇侵襲,這些具有強烈軍事防禦性質的堡、寨形式所具有的功能,
逐漸被移植到民居建築上。以四周夯土牆與圍牆內部木結構建築共同承重的土樓建築形式,逐漸大量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