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翔安農民畫民間藝人有哪些
擴展閱讀
福州閩侯麵包車哪裡買 2025-02-06 02:53:15
上海哪裡有西郊公園 2025-02-06 02:30:01

廈門翔安農民畫民間藝人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5-07 08:15:38

❶ 古代民間藝人有哪些

唱曲的:《老殘游記》里唱曲的黑妞和白妞
捏泥人的:著名的有泥人張
捏麵人的
玩皮影的:記得電視劇《小兵張嘎》嗎?胖墩他爹就是玩皮影的
吹糖人的:小時候公園門口就有,現在少見了
舞獅的:黃飛鴻、方士玉等電影里經常能看到
玩雜耍的:靠雜耍掙口飯吃
相聲:最初就在天津的天橋上擺攤,也算民間藝人
另外剪紙、刺綉、制花燈也都算

❷ 你還知道哪些具有類似"快手劉"這樣名號的民間藝人

有泥人張、刷子李等。
泥人張簡介:
天津的泥人張彩塑是一種深得百姓厚愛的漢族民間藝術品,他只須和人對面坐談,搏土於手,不動聲色,瞬息而成。面目徑寸,不僅形神畢肖,且栩栩如生。
天津泥人張始於清道光年間,創始人張明山。它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造自己的風格,其作品取材廣泛,塑造人物生動,塑與繪的結合使作品更具生命力。其藝術地位獲得國際認可。泥人張經過幾代人的傳承,儼然成為中國泥塑藝術的又一個高峰。
刷子李專乾粉刷這一行,是個民間巧匠。

❸ 參觀青州農民畫博物館日記

山東青州農民畫博物館位於青州古城,於2014年9月27日免費對外開放。農民畫博物館建築面積1400多平方米,共有展廳20個,主要用於展示農民畫作品及與農民畫有關的物品
青州市農民畫博物館籌建工作人員在徵集農民畫有關物品的時候,徵集到一方民間藝人繪制的「春宮圖」。立即引起了人們的好奇心。
這方「春宮圖」繪制在牛骨上,長8厘米,寬2.5厘米,年代不詳,雕刻不是很精美,但刻畫得栩栩如生,一看就知道出自民間繪畫高人之手。據青州農民畫博物館館長楊立生介紹,這是古代爹娘送給出嫁女子壓箱底的「寶物」,在大戶人家女子出嫁的時候,由於封建社會談不得男女之事,但爹娘又想教給子女一些生理、男女之事,所以就請畫師繪制一些生理知識,放在女子嫁妝箱子的最底層,爹娘會在姑娘上轎的時候告訴她,箱子底下有「寶物」,女兒到了婆家之後會看看是什麼「寶物」,也就起到了教育的目的。楊立生說,從這方「春宮圖」來看,應該是繪制的一個系列之中的其中一方,其他散失在民間。據悉,這方農民畫「春宮圖」將在青州農民畫博物館展出[

❹ 廈門市翔安區

翔安區在島外,具體你可以看電子地圖。

南洋學院是個民辦的具有大專資格認證的學校,翔安區是它的新校區,建築比較現代化,老校區在島內的思明區的金尚小區附近,學生住校,宿舍是由以前的工廠廠房改建而成,環境還好,只能是還好,因為廈門的環境都很好,這個是事實。
新生住宿問題,暫時考慮在翔安區,但是個別專業還是在金尚小區。
個人看法,南洋學院一般,不過比海洋學院好一些,比興才更好一籌!

民辦學校現在畢業出來找工作普遍比較困難,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我希望你不要去,因為我也有同學在裡面。
關於報考方面的問題可以通過QQ和我聊:164957826,交個朋友也好。大家都是出門人,多個朋友,多個照應,以後你到外面就知道朋友的重要性了!

❺ 民間藝人華彥鈞代表作有哪些

華彥鈞代表作如下:

1、《二泉映月》

作品創作於1950年親自錄音傳譜的二胡曲。主題是命運,表現了一個經歷舊中國生活坎坷與磨難的流浪藝人的辛酸苦辣和倔強不屈,全曲婉轉流暢、跌宕起伏,是一首變奏曲式的曲子。

2、《寒春風曲》

作品通過對初春寒風的描繪,表達了被壓迫者的沉重哀嘆和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表現了作者苦難坎坷抗爭的一生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3、《大浪淘沙》

作品表現了作者對不平人世的無限感慨及對命運的態度。此曲經楊蔭瀏、曹安和二位先生錄音並記譜才得以保存下來。據阿炳生前所言,這曲原是道家的《梵音》合奏曲牌,是他在琵琶上彈奏而成。

(5)廈門翔安農民畫民間藝人有哪些擴展閱讀:

華彥鈞人物生平:

1、1901年,華彥鈞隨父在雷尊殿當小道士。開始在私塾讀了3年書,後從父學習鼓、笛、二胡、琵琶等樂器。

2、1910年,華彥鈞正式參加道教音樂吹奏,他長得一表人才,還有一副好嗓子,被人們譽稱為「小天師」。

3、1950年暑期,中央音樂學院師生為了發掘、研究和保存民間音樂,委託楊蔭瀏教授等專程到無錫為他錄制《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3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

❻ 大連的民間藝人有哪些

大連有捏麵人泥人,吹糖人,淋糖畫,蛋雕,草編,燒玻璃工藝等等很多
市內有大型活動的時候有很多民間手藝人參加表演
天津街九州飯店樓下有捏麵人泥人的
老虎灘有個燒玻璃工藝品的

❼ 四川民間藝人有哪些

首先糾正一下,民間藝人有哪些沒有辦法去統計,我想你的問題應該是四川民間藝術的種類有哪些 ??!!
我知道的有手影戲、木偶變臉、繩火、川劇變臉

感想:國之瑰寶,中國文化的精粹。但除了變臉其他的都只能在國外風光,咱中國人自己知道的不多。

❽ 民間藝人有哪些

1、王金根

王金根現年八十二歲,上海南匯人,1996年5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2005年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雕刻專業委員會評為德藝雙馨雕刻大師,現任中國民協雕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其石雕作品多次在全國獲獎。

被愛好收藏家所收藏、及北京人民大會堂收藏。二十多個國家通過政府機構邀請其出席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為祖國人民爭得了榮譽。

2、張德和

張德和,1955年出生浙江象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根藝美術學會理事、中國竹工藝大師、中國根藝美術大師、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省根藝美術學會副會長、省工藝美術學術委員會副會長、浙江省竹根雕專業委員會主任。

代表作有《眷戀》、《洪荒時代》、《人之初》、《醉》等,共有40餘件作品在省、全國和國際展覽中獲金獎。數百件作品被國內外行家、名人及博物館、藝術館收藏。

3、鄭勝寧

鄭勝寧1943年生,浙江省工藝美術研究所高級工藝美術師,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根藝美術大師。1962年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聯合授於"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

從藝40餘年,擅長黃楊木雕的人物、動物雕刻。共創作黃楊木雕、根雕作品數百件(套),曾赴加拿大、美國、日本、以色列等國考察訪問,學術交流,技藝表演。

4、周鍾體

周鍾體一級根雕藝術家,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天緣"根雕藝術館館長。

他的根雕創作由因物像形升華到大象無形的空靈境界,其作品形成了龍、火、孔、雀、仙鶴、人物、根書、自然景觀等系列,加上獨特的造型,優良的材質,深受大眾喜愛,獲全國展金獎6個,獲省級金獎4個。

5、李淑英

李淑英出生於廣東潮州,祖輩四代人從事刺綉藝術,祖父李錦泉在清末潮州西馬路,李錦泉是潮州鐵枝木偶的著名作坊,木偶產品遠銷東南亞和閩南粵東各地,稱"木偶李"。

李淑英八歲隨父親李文龍學藝,現擅長粵榜傳統刺綉藝術又拿手木偶製作技藝。退休多年來,堅持不懈從事刺綉工藝美術,自籌資金辦刺綉工場,整理頻於失傳的潮綉針法技藝,並將個人整理的技藝匯集成編,發表論文"論潮綉的針法技藝"。

❾ 陝西有哪些特產

還有這些也是陝西的特產呀:

(1)安塞腰鼓 (2)安塞剪紙 (3)安塞農民畫 (4)安塞農民畫 (5)木勺臉譜 (6)秦腔 (7) 社火

(1)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一種獨特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黃土地上的狂飈,展示出西北黃土高原農民樸素而豪放的性格,張揚出獨特的藝術個性。
在中國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國的各地展現風采,並為世界矚目。豪邁粗獷的動作變化,剛勁奔放的雄渾舞姿,充分體現著陝北高原民眾憨厚朴實、悍勇威猛的個性。
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榮膺首屆中國民間舞蹈大賽最高榮譽――大獎,近年來,它先 後在第11屆亞運會開幕式、香港回歸慶典等大型活動中表演,並赴日本進行表演。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力令人陶醉,被稱為"天下第一鼓"。

(2)安塞剪紙

安塞剪紙是陝北勞動婦女創造美的一個典範形式。最初用來裝飾美化生活的"窖洞剪紙",被一代又一代的勞動婦女傳承下來,形成古樸生動、強烈自由的風格,反映出陝北勞動婦女淳樸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熱愛。安塞剪紙形式多樣,內容十分豐富,花鳥魚蟲瓜果蔬菜,家畜走獸,人物樹木,大自然中的一切美無不包羅,直接反映出的是勞動生活。
安塞剪紙藝術家們多次赴世界各地訪問表演,引起極中外友人的極大興趣,對中外文化交流作出積貢獻。安塞剪紙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收藏價值,被譽為"活化石" 和"地上文物",中國美術館收藏了安塞剪紙,中國各地展出了安塞剪紙。中國中央美術學院專家稱贊其為:"安塞剪紙,群芳母親。民族之魂,陝北可尋,振我中華,無愧古今。"1993年,安塞縣被中國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剪紙之鄉"。

(3)安塞農民畫

安塞農民畫,故名思義,是農民自己畫的畫。安塞有民間畫家千餘人,他們都以農家婦女為主。在勞動之餘,用畫筆描繪新生活反映新生活,取得了巨大成就。安塞農民畫構圖奇美,想像力豐富,手法大膽,色彩效果十分明顯,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被譽為"東方的畢加索"。
安塞農民畫參加過法國獨立沙龍美展"和世界各地以及在中國各地的展出,作品多次在全國獲獎,其中《牛頭》獲得全國評比一等獎。中國美術館收藏了部分作品。《美術》、《人民畫報》、《人民日報》等數十種報刊進行介紹。安塞農民畫家到過法國、美國、日本、德國、奧地利、菲律賓等國進行表演交流。

(4)陝西鳳翔彩繪泥塑

陝西鳳翔彩繪泥塑是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傳統民間手工藝美術品,是民間藝人手工製作,以創作毛稿制模、翻坯、粘合成型,經精拋、彩繪、勾線、裝色、上光等數十道工序精製而成。其形態逼真、粗獷誇張、簡練概括、色彩大紅大綠或素描。其種類主要是座虎、掛虎、五毒、卧牛、十二屬相、豆豆鼓、金瓜、吉虎、鹿羔、鸚鵡等玩具類,八仙、三國、西遊記等神話民俗類。
青年民間藝人胡新明曾應邀到美國、法國、日本、香港等地進行藝術表演和交流,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中國民間藝術大師"的殊榮,曾多次參加世界博覽會、美術展覽會,獲得多項大獎,受到國內外人士的高度評價和喜愛。彩繪泥塑是饋贈親友的藝術珍品,是鎮宅避邪、保家太平、增福送喜的吉祥物。

(5)木勺臉譜

擁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的木勺臉譜深受海內外人士的喜愛,這里有掛件系列、社火系列、還有古老的吉祥物系列。近300幅作品,讓您大飽眼福。
陝西省關中地區與陝南地區,歷史上曾經流行過用懸掛繪有彩色善面圖形的木馬勺來鎮宅辟邪的習俗。凡家中遇到不順心的事,諸如人丁不旺,意外災難發生,就請社火藝人在平日的舀水木馬勺上畫一善面圖形,掛在門框上或房廊下,據說可以鎮宅辟邪。今天看來這是一件滑稽的舉動,但在科學不發達的當時,人們採取這種方式,把希望寄託在這么一把木馬勺上,有時可能會起到一定精神慰籍作用的,這與我們祖國其它民俗如春節貼春聯換桃符,端午節插菖蒲劍、懸掛鍾馗象等有著同一的道理。

(6)秦腔

秦腔也稱"亂彈",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點,角色可分為: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老生、須生、小生、大凈、毛凈,丑角等十幾種。是我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經秦,漢,隋,唐,宋,元,明歷代發展日趨成熟,明末清初盛行於南北各地,對許多劇種都有很大的影響.其特點是:慷慨激昂,寬音大桑.主要流行於西北各地,為群眾所喜聞樂見,其唱腔、道白、板路、臉譜、身段、角色門類自成體系。秦腔所保留的劇目達700多個,為各劇種之首。
秦腔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劇種,是在古時陝、甘、寧一帶民間歌舞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形成的。由於它產生於民間,所以能夠生動的反映出人民的願望、愛憎、痛苦和歡樂,反映他們的生活和斗爭,因而有著深厚的根基。
秦腔藝術源源流長。相傳唐玄宗李隆基曾經專門設立了培養演唱子弟的梨園,既演唱宮廷樂曲也演唱民間歌曲。梨園的樂師李龜年原本就是陝西民間藝人,他所做的《秦王破陣樂》稱為秦王腔,簡?quot;秦腔"。這大概就是最早的秦腔樂曲。其後秦腔受到宋詞的影響,從內容到形式上日臻完美。明朝嘉靖年間,甘、陝一帶的秦腔逐漸演變成為梆子戲。清乾隆時,秦腔名角魏長生自蜀入京,以動人的腔調,通俗的詞句,精湛的演技轟動京城,如今京劇的西皮流水唱段就來自於秦腔。
秦腔可分為東西兩路,西流露入川成為梆子;東路在山西為晉劇,在河南為豫劇,在河北成為梆子,所以說秦腔可以算是京劇、豫劇、晉劇、河北梆子這些劇目的鼻祖。

(7)社火

在陝西,社火是指芯子,高蹺,竹馬,旱船,獅子,龍燈等的統稱。是一種靠扮演,造型,技巧獲勝的藝術,它通過各種高難度的動作和嚴密的構思,讓演員扮演歷史人物和現代任務,形成一個故事的組合,給人一種高屋建瓴驚險迭出的藝術感染力。這種來自黃土地與秦腔想結合的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魅力。
社火分大耍和小耍,小耍只出柳木腿和平檯子。大耍除了這些還包括最高級別的芯子和亭子,社火中的精華就是最高難度的芯子,通常是在一個專用的桌子上固定一根指頭粗高達2-3米多的鋼筋,用彩紙在上面做出如棉花、果樹、雲朵、老虎、猛獸等等各種造型(造型最高可達4丈之多),然後按其內容將男女兒童(通常年齡4-5歲)裝扮成戲劇人物站立頂端,少則一人,多則十於人,或並立,或疊置,橫卧,倒立。驚險怪異不下於雜技。

❿ 陝西都有哪些做剪紙的,就是剪紙民間藝人誰能給我一份西安剪紙藝人

我給你再網上搜的整理的
陝西剪紙藝人名單
一:高鳳蓮
二:庫淑蘭
三:延安高河曉
四:榆林曹紅霞
五:西安楊凡
六:寶雞高坪
七:渭南李麗萍
八:西安巧心工藝
現在民間做剪紙的太少了,尤其是年紀小一些的就更少了,以上是我搜集的一些名單,你可以在網路里再根據名字具體搜索,能不能找到就看你的運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