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京東廈門將軍祠站到底是怎麼回事
將軍祠站下車(由東向西方向的公交站) 往西走 有個上坡 上去是電台山路了 但是不要上去 那是錯誤方向。。。
在上坡前 有個T字路口 就下去吧 可以向北走的 但是不要一直向北走~~那也是錯誤的~~
下去大概走個一二十米 往西看 有一條小路~ 很明顯有個派出所的標志~ 這表示你看到正確的路了~ 一直向西走~看見個小賣店門面朝東 超市南邊有個小上坡 這就到地方了 但是沒這么簡單 你眼神不好的話還是找不到的~~
倉庫就在小賣店同一個樓 門~ 木有門面的~ 門朝南 在那個斜坡下邊~
Ⅱ 想知道: 廈門市 將軍祠-思明區國稅局公交車站 在哪
以下路線僅供參考,希望能幫助到你。
建議路線
1. 659路
估算時間:13 分鍾
2. 19A路(前埔村線)
估算時間:13 分鍾
起始點:中國福建省廈門市將軍祠站
路線1 (旅途時間:大約 13 分鍾)
1. 公交 - 659路 - 方向: 胡里山(總站)
出發地:將軍祠
(11 分鍾, 4 站)
目的地:雙十中學鎮海校區
2. 步行到 思明區國家稅務局, 大約 2 分鍾 (130 米)
a. 從鎮海路向東方向,前往釋仔街, 79 米
b. 向左轉,進入釋仔街, 50 米
路線2 (旅途時間:大約 13 分鍾)
1. 公交 - 19A路(前埔村線) - 方向: 輪渡
服務每隔 10 分鍾 運行一次
出發地:將軍祠
(11 分鍾, 4 站)
目的地:雙十中學
2. 步行到 思明區國家稅務局, 大約 2 分鍾 (170 米)
a. 從鎮海路向東方向,前往釋仔街, 120 米
b. 向左轉,進入釋仔街, 50 米
目的地:中國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鎮海路56號 思明區國家稅務局 (郵政編碼: 361003)
Ⅲ 福建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這個問題如果去網上找肯定能找到很多答案,但是那樣就沒多大意義了。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福建,我不敢說比誰更了解福建,但畢竟從小耳濡目染,對福建歷史上出過的名人還是有一點點了解的。在此,我就按朝代順序外加一點對他們的認識,來介紹一些我所聽聞過的福建名人(含福建籍)。
林則徐之後的近代名人有很多,在此只列舉幾位不一一介紹了:嚴復、冰心、林徽因、林覺民、侯德榜、陳景潤、葉飛、劉亞樓等,這些都是出現在歷史書中的人物。
Ⅳ 廈門有哪些有趣的街道名字,你知道這些街道名字背後藏著的故事嗎
廈門是著名的旅遊城市,一座新興的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特區。廈門在不斷加快現代化城市建設,同時也在努力保存在城市歷史的記憶,很多有趣的地名被保留了下來,它們背後都有關於自己的故事。
廈門6個有趣的地名,以及名字背後的故事廈門有很多有趣的地名廈門還有很多有趣的地名,比如二王街,三條巷,四仙街,五緣灣道,六仙公巷,七星路,八卦埕,九條巷,十一間,三十六崎巷,百家村路,萬壽路等。
更多廈門有趣地名,等我們去發現。
Ⅳ 廈門有哪些名人事跡急急急
黃漢梁(1892年-?)是一名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福建思明人。
黃漢梁自清華學校畢業後,1911年作為第三批庚子賠款留美生前往美國,先後就讀於密歇根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獲哥大哲學博士學位後於1918年返國,曾任和豐銀行香港分行行長。1930年,任國民政府鐵道部顧問、整理招商局委員會委員。同年起,出任鐵道部常務次長、英國庚子賠款委員會委員。1931年12月至1932年1月還曾署理財政部部長。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又名麗咪[2],福建省同安縣鼓浪嶼(今廈門市思明區鼓浪嶼)人,中國婦科、產科醫生和醫學科學家。她是北京協和醫院第一位中國籍婦產科主任及首屆中國科學院唯一的女學部委員。林巧稚一生親自接生了5萬多嬰兒,在胎兒宮內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婦科腫瘤、新生兒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貢獻,是中國現代婦產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蘇錫文(1889年-1945年),曾用名松治、有詳,福建廈門人,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蘇錫文曾擔任過福建省財政局長、廣東大元帥府財政署長兼民政司長等職務。其後離開中國國民黨,赴上海持志大學任教。抗日戰爭期間,於1937年12月5日任日本扶植下的上海市大道政府市長。翌年4月28日,又改任上海市政公署督辦。同年10月16日,任上海特別市政府秘書長。1940年傅筱庵被刺身亡後,曾短暫代理市長一職。1945年病逝。
Ⅵ 廈門有哪些歷史名人
一個旅遊勝地一定會有她所沉澱的文化和歷史人物。廈門的歷史上都出過哪些名人呢? 蘇頌(1020-1101)宋代著名政治家、科學家。廈門同安人,官至尚書兼中書門下侍郎。他製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鍾--水運儀象台。還主編了葯物學專著《本草圖經》。 陳化成(1776-1842)近代民族英雄,廈門同安人。官至江南水師提督。鴉片戰爭期間率部抗擊來犯的英國艦隊,因孤軍無緣,壯烈犧牲。 陳嘉庚(1974-1961)當代愛國華僑領袖,廈門集美人。早年僑居新加坡經營實業,後傾資創辦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抗戰時期任南洋華僑總會主席。1950年回國定居,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僑聯主席等職。 馬約翰(1882-1966)當代體育家,福建廈門人。曾任第九屆遠東運動會中國代表團總教練、第十一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田徑隊總教練。解放後曾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主席。 林巧稚(1901-1983)當代婦產科學家,福建廈門人,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全國副聯副主席等職。
Ⅶ 黃海龍將軍祠的忠孝廉節——黃海龍將軍
黃海龍,字伯,謚良佐,於北宋政和二年壬辰歲(公元lll2年)出生於江西南昌府(原籍瑞金)。是北宋銀青光祿大夫黃淑能之玄孫,北宋煥章閣、左司馬尚書、侍讀春坊太保黃震之曾孫,北宋中書授業黃文之孫,北宋戶部尚書黃汝彥,號景升之子。廿四歲考取南宋紹興五年已卯科(公元ll35年)汪應辰榜進士第七名,選侍講編修,翌年與汪應辰同遷禮部。紹興十四年(公元ll44年)授中奉大夫。通象數、韜略,吏民敬之。紹興二十二年壬申歲(公元1152年),授五城兵馬都監,總攝御前禁軍事(從一品),蒞任後,強軍紀、立要道、嚴訓練、重獎拔,其文武所才所至有聲有績,甚得宋孝宗皇帝推重,有內典禁軍、位兼將相之譽。
孝宗隆興二年甲申歲(公元ll64年),金國又舉兵南下進搗宋國,權相湯思退不思收復國土,復割地求和,以至朝政不綱,國事日傾。遂與諫議大夫黃僚、張說等文武眾僚,具疏上奏:「親賢臣、遠小人、保國土、制權宦」。文烈疏切,為湯思退所嫉。於乾道元年乙酉歲(公元ll65年),被貶為廣東校尉,發配遠戍循州,不預政事。海龍遂率領本部人馬進入廣東循州(今龍川)藍關下駐扎。他為醫治戰爭創傷,率兵興農事,修水利,墾荒造田,建學舍,興學育才;拓商路,發展工業(打鐵),以富百姓,深得循州人民擁戴。
宋乾道八年(1172年),海盜侵瓊(即海南),海龍聞訊率部集瓊(州)潮(州)之師,三路平之。經三軍用命,經數月奮力剿除,終於解救廣州、瓊州之危急,並滅余寇於廣西梧州。兩廣人民喜沐洪恩而得安居。消息傳入京都,孝宗皇帝諭贊海龍曰:「當朝良佐」。旨召還京,賜銀五千兩,絹百疋,海龍全分賞將士。其時權宦尚擋道於門,官僅復中奉大夫,解去兵權,益扼不與參商軍國重事。
宋淳熙七年(公元ll80年),廣南東路循(州)河(源)荼寇沈師作亂,朝廷下旨命黃海龍復領廣東校尉,率部入廣東侯命廣東提舉楊萬里軍門,討伐荼寇。黃海龍以第四子黃貴(名富吉)為先鋒進行討伐。一年間,悉滅荼寇於河源、循州。孝宗皇帝嘉其忠,旨召還京,官復原職,並誥命加封詹、游、江三夫人為懿德夫人、孝德夫人、賢德夫人。加封黃貴為輔國大將軍。
宋淳熙九年壬寅歲(公元ll82年),值海龍七一壽辰,孝宗皇帝御書「忠孝廉節」置匾賜之,旨下朝中文武百官登堂祝壽,榮耀至極。
宋淳熙十五年(公元ll88年),海龍告老還鄉。
宋淳佑四年甲辰歲(公元l244後)其孫黃灝,字起所(廣南西路都轉運使,二品)為弘揚祖父之功烈,面聖,恩准建祠於循州琴江中鎮(今紫金縣敬梓鎮中聯村)。名曰:黃海龍將軍祠,佔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始建於南宋淳祜四年(公元l244年),距今已有786年。主體建築成長方形,土、木結構,三進深布局,l0柱6廳2上房設置,硬山頂,硬山擱標式構架,前廳設中門、東門、西門突出主線。以石雕、木刻、灰塑、壁畫、屏風、花格、雕梁、畫棟、琉璃瓦面、內以龍、獅營造雄踞氣勢,各具特色。門前石獅、石馬、麒麟、石豸、門坪石雕大極圖與十二地支生肖圖,寓意該祠得天地獨厚和乾坤合璧的創意。兩旁聳立石桅桿,更顯得氣勢恢弘,庄嚴雄偉。它是宋代營造法設計,融合南方宗祠建築,具有客家建築特點的建築。素有南粵名祠之稱,據市博物館文物普查確認,是河源市唯一保存完好的南宋古建築,現為紫金縣人民政府文物保護單位。
黃海龍是黃姓入粵第一人。生五子,十五孫,數十曾孫,全不入元朝為官,一家五代仕宋,官高爵顯23人(進士l5人,武進士5人,8將軍,1校尉2都統),五代將軍,皆是抗金抗元英雄,成為千秋佳話。
作為一代名將的黃海龍,為抵抗外族入侵和平息戰亂,一生戎馬倥傯,征南戰北,忠智義勇,千古褒揚。正如其將軍祠神龕前高掛南宋孝宗皇帝御書封賜「忠孝廉節」匾額的對聯:抗敵反奸乾坤正氣參天地,安邦衛國將相雄才冠古今。
他入粵循州後,為促進山區發展,殫精竭慮,深受百姓愛戴而被千古傳頌。現其子孫有100多萬人口散居廣東、廣西、江西、福建、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安徽、雲南、台灣、香港、澳門及海外。
Ⅷ 廈門思明區將軍祠屬於什麼街道
開元街道這個
Ⅸ 廈門將軍祠供奉誰的
將軍祠以前有兩座祠堂和許多牌坊,都氣派非凡並庄嚴肅穆。一座是供養吳家的先賢叫吳祠,一座是供奉施琅的祠堂,民間所稱呼的將軍祠,說的就是施琅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