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廈門還沒有地鐵
廈門軌道交通,又稱廈門地鐵,是中國大陸廈門市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廈門市規劃遠景年城市軌道交通線網由6條線路組成,總長約246.2公里,設車站138座,其中換乘車站19座。目前軌道交通4號線土建工程已經完成,並暫時作為廈門BRT使用。2012年5月11日,《廈門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1~2020年)》獲國家批准。廈門軌道交通工程1號線計劃2013年8月開始建設,2016年12月31日開通試運營,並且,首期線路均為新建線路,而非之前盛傳的BRT升級改造的4號線。
『貳』 廈門為什麼不建地鐵而是建 BRT
『叄』 哪幾個城市有地鐵,為什麼廈門沒有,BRT可以代替地鐵嗎,廈門有修地鐵的可能嗎
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台北、香港
廈門地鐵的話,兩個問題吧 ,一個是沿海的地區地下的土質可能不好建地鐵 二則是因為資金的問題,不是說沒錢,而是投資有風險吧 , 關於廈門未能建地鐵一事,眾說紛紜,有說財政實力不夠,有說人口不夠,有說地方太小,還有些人說
廈門地質條件不適合建地鐵。其實連上海那種泥沙沖積平原都能建地鐵,廈門的花崗岩地質怎麼可能建不了地鐵.
那麼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
先看以下建設部對城市軌道交通的硬性指標要求:
申報發展地鐵的城市應達到下述基本條件: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在100億元以上,國內生產總值達到
1000億元以上,城區人口在300萬人以上,規劃線路的客流規模達到單向高峰小時3萬人以上;申報建設輕
軌的城市應達到下述基本條件: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在60億元以上,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00億元以上,
城區人口在150萬人以上,規劃線路客流規模達到單向高峰小時1萬人以上。對經濟條件較好,交通擁堵問
題比較嚴重的特大城市,其城軌交通項目予以優先支持。
從上面的硬性要求來看,廈門的財政收入和GDP都已經達到建地鐵的條件,很明顯的,是人口沒達到要求
。按照國內城市的一般狀況,主城區人口300萬,那麼全市人口最少也得600萬。而廈門全市常住人口真實
的數據最樂觀地估計也才勉強接近300萬,其中島內最樂觀估計不會超過180萬。考慮到地鐵的成本高,對人口基數的要求必然也高。因此
,廈門要建地鐵,總人口起碼要比現在多一倍才能達標。
再看輕軌,從各項指標看廈門已經達標,但是國家依然不批准。原因何在?請看這句:「對經濟條件較好
,交通擁堵問題比較嚴重的特大城市,其城軌交通項目予以優先支持。 」顯然,廈門的城市規模小,是
主要原因。根據最新數據統計,廈門城市建成區的面積勉強達到120平方公里,其中島內主城區大概80平
方公里。而一般允許建軌道交通的城市,其城市建城區面積都在200平方公里以上。也就是說,廈門要建
輕軌,建成區要比現在多一倍。因此,等環東海域與翔安兩個新城的建設初具規模時,廈門才能達到建輕軌的
條件。 BRT的話不能代替地鐵.
『肆』 廈門已經有地鐵嗎
廈門已經有地鐵。
截至2021年6月,廈門地鐵開通運營線路共有3條,包括廈門地鐵1號線、廈門地鐵2號線、廈門地鐵3號線首通段。線路採用地鐵系統,里程總長98.4千米,共設車站77座(開放運營70座)。
截至2022年1月,廈門地鐵在建線路共有5條,包括廈門地鐵3號線後通段和南延段、廈門地鐵4號線一期、廈門地鐵6號線一期、廈門地鐵6號線漳州(角美)延伸段等線路,在建線路里程總長約92千米。
廈門地鐵的價值意義
廈門地鐵的開通縮短了人們原有的時空距離,增強了公共空間的可達性,為沿線各重點功能區、綜合交通樞紐、商貿區及居住區之間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聯系。廈門地鐵作為廈門的城市交通動脈,除了改變城市的交通結構,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條件,還將改變傳統居住觀念,優化城市功能空間布局,帶動傳統商圈的升級換代。
『伍』 為何深圳有地鐵很多廈門卻沒有
地理問題。不過很快就有了。現在已經在建設了。而且已經有路線通車了呀。
『陸』 廈門這個城市有必要修地鐵嗎
廈門作為五大經濟特區之一,經濟總量僅次於深圳,旅遊知名度非常高,甚至享譽全球。廈門作為福建省最發達的城市,沒有縣,而是在整個區域內進行分區。不考慮人口密度和經濟實力,完全適合修地鐵。
從長遠來看,利大於弊。地鐵是一個城市硬實力的主要體現。廈門有這個實力。同時,廈門一個小地方有400多萬人。沒有地鐵疏導交通壓力,長遠來看不利於廈門的發展。交通堵塞可能會成為常態。另外,廈門修地鐵,也是為自身拓地做准備,廈門地方小,發展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未來拓地不可避免,未來,廈門的人口規模或可達到600以上,但這需要的土地只能向隔壁的漳州拿,因此新的行政規劃,相信漳州會有部分土地被納入廈門,所以未雨綢繆,提前規劃修建地鐵,或是為將來的“大廈門”打好基礎,即便現在的地鐵客流量並不甚理想,但從長遠來看,廈門修地鐵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