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廈門正在消失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廈門傳統文化我認為有
布袋戲,歌仔戲,中秋博餅,金柄肚皮舞
至於什麼是 正在消失的傳統文化
我在武漢對於 廈門 來說 我不太了解
傳統文化
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
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
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家為內核,
還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態,
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
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② 閩南廈門民俗文化
閩南功夫茶表演、木偶表演、博餅、閩南語歌曲……這些閩南民俗文化的標簽將一一在世博會上向全世界展示。5月2日至5月4日,上海世博會廈門館開館,面積達630平方米,以「溫馨城市?海上花園——宜居廈門印象」為主題,以「廈門總讓人想起生活」為口號,以濃厚的閩南元素為基色,融合現代科技,藉助閩南風情濃郁的實物展示和場館活動,向全球遊客展示廈門的特色文化和溫馨浪漫的宜居環境。
5月3的「廈門城市秀」上,現場將舉辦閩南民俗文化展示,遊客可通過館內設置的道具,現場體驗廈門博餅文化,屆時,主持人將用英語與中文對博餅進行雙語講解。博餅是廈門幾百年來獨有的中秋傳統活動,據考證,它的雛形是唐朝的「骰子戲」,民間流傳則是鄭成功屯兵廈門時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勵鼓舞士氣而發明的。
5月4日為「律動鼓浪嶼」,來自廈門3個家庭的6位藝術家舉行「鼓浪嶼家庭音樂會」。廈門因海而興,因海而強,海洋的性格不僅滋養廈門人的品性,也培育廈門人對外來文化的包容。西方音樂藝術在廈門落地生根,造就了鼓浪嶼鋼琴之島的美名,也形成廈門人的獨特生活方式——家庭音樂會。每逢節假日,在鼓浪嶼島上,親朋好友常常歡聚一堂,吹拉彈唱,其樂融融。
自4月20日至25日,廈門館精心准備的閩南特色節目——鼓浪神韻進行專場演出,是預開館期間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的城市廣場上惟一表演的團體。
「鼓浪神韻」以全國惟一一台反映閩台文化和民俗風情為核心主題的旅遊文化大戲《閩南神韻》為演出班底,並集納其他演出骨幹。本次「鼓浪神韻」節目豐富多樣,囊括了南音、閩南語名曲、戲曲丑角和閩南木偶等極富閩南民俗特色節目,同時藉助現代科技手段,充滿「亮點」、「土味」十足,充分展示了閩南民俗風情。主要演出內容有:閩南語歌曲演唱《愛拼才會贏》、《媽媽的脊背》,杖頭木偶表演《長綢舞》,群舞《音鳥天籟》、《豐年祭?高山青》和《鼓浪嶼之波》等。
③ 廈門有哪些特色文化
1,閩南童謠
閩南童謠,是以閩南方言進行創作和傳唱的兒童歌謠,它流行於閩南、台灣和東南亞華僑華裔的居住地。閩南童謠是閩南歌謠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老百姓集體創作智慧的結晶。入選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海滄蜈蚣閣
海滄蜈蚣閣是福建省廈門市的傳統民俗活動。和閩台兩地保生大帝文化習俗緊密相連。相傳,當年保生大帝吳真人一生行醫救濟百姓,大多以蜈蚣為葯引,後人為表達對他濟世為民高尚品德的敬仰,自發形成了蜈蚣閣這種祭拜民俗。
3,閩台送王船
閩台送王船是福建省廈門市古老的傳統民俗活動。最早可追溯到明初。廈門「送王船」以同安西柯鎮呂厝村、海滄鍾山村、湖裡鍾宅村3個地方的規模較大;在海滄說到規模大小石塘規模最大。該習俗一般3到4年舉行一次。
4,歌仔戲
歌仔戲,福建省漳州市、廈門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歌仔戲是以閩南歌仔為基礎,吸收梨園戲、北管戲、高甲戲、潮劇、京劇等戲曲的營養形成的閩南方言戲曲劇種。20世紀初,歌仔戲興於台灣島內,不久傳及廈門,並迅速流布閩南地區和東南亞華僑聚居的地方。
5,高甲戲
高甲戲,福建省泉州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高甲戲又名「戈甲戲」、「九角戲」、「大班」、「土班」,發祥地為福建泉州,發源於明末清初閩南農村流行的一種裝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術的化裝遊行。
④ 廈門的有什麼中國特色的文化
廈門是閩南文化的中心點,閩南文化的根基是閩南話,如上所說的歌仔戲、漆線雕都是閩南文化的代表,個人覺得廈門閩南文化還有功夫茶、南普陀佛學、飲食文化等;其油畫工藝品、集美學村等也是典型中西結合。
附廈門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廈門漆線雕技藝(蔡氏漆線雕)
答嘴鼓 / 南音 / 高甲戲
保生大帝信俗 / 送王船習俗
廈門中秋博餅 / 車鼓弄
拍胸舞 / 閩南皮影戲
歌仔說唱 / 蓮花褒歌
廈門方言講古 / 閩南童謠
廈金宋江陣 / 蜈蚣閣
廈金風獅爺信仰
廈港 民習俗
池王爺習俗 / 春仔花習俗
嘉庚瓦製作工藝
廈門珠綉手工技藝
松筠堂葯酒配製工藝
廈門青草葯
新垵五祖拳 / 歌仔戲
⑤ 廈門有文化的景點是哪些
廈門文化類的景點主要集中在文化藝術中心裏面啦!比如廈門科技館,裡面可以體驗鏡子迷宮里搖身變出三頭六臂;神奇的「隱身人」可以將身子變沒;體驗模擬唐山7.8級大地震的地震屋;看開放式高壓電舞台表演,現場欣賞大閃電…而且旁邊還有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文化氛圍都很濃。
還有就是廈門大學和附近的華僑博物館,鼓浪嶼上的鋼琴博物館、廈門博物館等等都可以去。
⑥ 廈門習俗有哪些
民俗文化:
中秋博餅,閩南地區特有的餅文化外延的一種民俗活動。是在中秋節時用於娛樂的一種游戲,用六粒骰子投擲結果組合來決定參與者的獎品。傳統的獎品為大小不同的月餅,專有名為會餅,相傳這種游戲可以預測人未來一年內的運氣。
民俗文化:
中秋博餅,閩南地區特有的餅文化外延的一種民俗活動。是在中秋節時用於娛樂的一種游戲,用六粒骰子投擲結果組合來決定參與者的獎品。傳統的獎品為大小不同的月餅,專有名為會餅,相傳這種游戲可以預測人未來一年內的運氣。
文化遺產:
廈門市入選國務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的有南音,高甲戲,歌仔戲,答嘴鼓,漆線雕,童謠(閩南童謠),講古,民間信俗(保生大帝信俗),中秋博餅,民間信俗(閩台送王船),抬閣(海滄蜈蚣閣),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
高甲戲,發源於福建泉州,又名「戈甲戲」,「九角戲」,「大班」,「土班」,是閩南諸劇種中流播區域最廣,觀眾面最多的一個地方戲曲劇種,源於明末清初閩南農村流行的一種裝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術的化裝遊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廈門
⑦ 廈門文化大全
1、這個是中秋博餅,是廈門的特色文化,
2、廈門市地域文化有什麼特徵?
廈門的文化特徵可以說是很不明顯,廈門也沒有多少歷史文化遺產。在這方面,它遠不如它的兩個近鄰泉州和漳州。盡管廈門是福建的一部分,但此說至多說出了福建人的共性,卻未能說出廈門人的個性。事實上,廈門人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特徵究竟是什麼,只怕連廈門人自己也說不大清。如果你拿這個問題去問廈門人,保證連他自己也張口結舌,說不出個子丑寅卯、周吳鄭王來。其實,就連「廈門人」這個說法都成問題。人們一般並不使用這個概念,而稱之為「閩南人」。
說不清當然並不等於沒有,只是有些含糊而已。何況廈門的歷史再短,也短不過深圳;而廈門人與泉州人、漳州人的區別,也還是看得出的。事實上,一百多年的風雲變幻,已使廈門明顯地不同於閩南的其他城市,也使廈門人與其他閩南人多有不同之處,只是少有人認真進行一番剖析研究罷
廈門多少有點像上海。
廈門與上海相似的地方很多。比方說,它們都不是什麼古都、古城、古郡、古邑,而是近現代以來才興起的新型城市;它們都遠離中央政權,偏於東南一隅;它們都面對大海,被海風吹拂,海浪沖擊;它們也都在國內較早地接收西方文化,較早地成為洋行職員和海外華僑的培養基地等等。上海和廈門,都是沒有多少傳統文化而更多現代文化,沒有多少本土文化而更多外來文化,沒有多少政治文化而更多經濟文化(或消費文化)的地方。
廈門也有點像廣州。
廈門像廣州的地方不少。比方說,兩地都是中國近代史上開埠最早的通商口岸(廣州又更早),都與海外尤其是南洋關系密切,都有許多華僑在海外大展宏圖並回國回鄉捐資投資等等。甚至兩地的建築也不乏相同之處,比如廈門中山路、思明路一帶就和廣州一樣,也是「騎樓」式的建築。
最溫馨的城市
事實上,所謂「海上花園」或「風景港口」,其涵義並不僅僅只限於自然風光。廈門的自然風光無疑是美麗的。但廈門之所以美麗可人,恐怕還在於她很小、很安靜、很清潔、很溫馨。舊城小巧,新區精緻,有著南方沿海城市特色的街道和建築,都收拾得非常干凈漂亮。
島與人
美麗小島廈門,是祖國母親的嬌女。
廈門位於我國東南海域,是一個三面大陸環抱、一汛碧波盪漾的海灣中的小島。她很像我們祖國母親的一個美麗而嬌嗲的小女兒,一面偎依在媽媽的懷抱里,一面伸出兩只小腳丫去戲水。與西安、太原、南京、武漢這些大哥大姐相比,廈門的地位和命運有些特別。她既不是洛陽、江陵、蘇州、曲阜那樣的古都名邑,也不同於深圳等新興的「明星城市」。她在中國古代史上名不見經傳,在近現代史上卻榜上有名。
廈門人有種根深蒂固的「小島意識」。島原本具有開放和封閉的二重性。因為島所面對的大海,既可能是暢通無阻的通道,又可能是與世隔絕的屏障。只要想想英倫三島、日本列島上人和塔西提島、火地島上人的區別,便不難理解這一點。廈門島上人當然不是塔西提島、火地島上人,但也不是英倫三島、日本列島上人,總體上說他們是既開放又封閉。其封閉之表現,就是抱殘守缺於一隅,自我陶醉於小島。廈門人有一種奇怪的觀念,就是只承認島內是廈門,不承認島外轄地(如集美、杏林)是廈門。
⑧ 廈門的文化標志有哪些
能代表廈門的東西有:海蠣煎、沙茶麵、鼓浪嶼、白鷺等一系列廈門特有的。
⑨ 廈門別名鷺島,那裡有什麼非遺文化
廈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很多,每一種都十分有文化特色。比如閩派盆景技藝、微雕技藝、剪瓷雕,還有關於美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丹桂茶、蜜餞、復茂餅、福州肉鬆、閩東畲族烏飯等。
蜜餞是福建的傳統美食,不僅可以當作零食來食用,還有促進消化,增加食慾的功能。復茂餅的餡主要是用白嫖肉製作的,外殼又薄又香,是中國的傳統美食,同樣有幾百年的歷史。製作過程也十分復雜,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烏飯是畲族的特色美食,烏飯是將糯米用烏稔葉子煮的湯浸泡以後製成的,煮出來的飯雖然是烏黑的,但吃起來卻非常香,再加上點香菇、豌豆等食材一起炒,更加好吃。這種飯同樣對身體有很大的好處,既能美容養顏,又能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