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鋁電解電容的主要參數有哪些
鋁電解電容是以經過蝕刻的高純度鋁箔作為陽極,以浸有電解液的薄紙或布做陰極構成的極性電容器。
優點:容量大、耐壓高 、價格便宜
缺點:漏電流大 、誤差大 、穩定性差 、壽命隨溫度的升高下降很快
數字電路中使用的鋁質電解電容一般用於電源平滑濾波,除容量、耐壓、容量誤差、工作溫度、封裝尺寸等熟知的參數外,還有兒個有關電容器品質的重要參數,包括損耗角正切、漏電流、等效串聯電阻ESR、允許的紋波電流、使用壽命等。這些參數不標在成品封裝外皮上,只在產品規格書中體現的,但這些參數有可能是關系電路性能的關鍵。
容量和額定工作電壓
鋁電解電容本體上標有的容量和耐壓,這兩個參數是很重要,是選用電容最基本的內容。
在實際電容選型中,對電流變化節奏快的地方要用容量較大的電容,但並非容量越大越好,首先,容量增大,成本和體積可能會上升,另外,電容越大充電電流就越大,充電時間也會越長。這些都是實際應用選型中要考慮的。
額定工作電壓:在規定的工作溫度范圍內,電容長期可靠地工作,它能承受的最大直流電壓。在交流電路中,要注意所加的交流電壓最大值不能超過電容的直流工作電壓值。常用的固定電容工作電壓有6.3V、10V、16V、25V、50V、63V、100V、2500V、400V、500V、630V。電容在電路中實際要承受的電壓不能超過它的耐壓值。
在濾波電路中,電容的耐壓值不要小於交流有效值的1.42倍。另外還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工作電壓裕量的問題,一般來說要在15%以上。例如某電容的額定電壓是50V,雖然涌浪電壓可能高至63V,但一般最高只會施加42V電壓。
讓電容器的額定電壓具有較多的餘裕,能降低內阻、降低漏電流、降低損失角、增加壽命。雖然說, 48V的工作電壓使用50V的鋁電解電容短時間不會出現問題,但使用久了,壽命就有可能降低。
介質損耗
電容器在電場作用下消耗的能量,通常用損耗功率和電容器的無功功率之比,即損耗角的正切值表示(在電容器的等效電路中,串聯等效電阻 ESR 同容抗 1/ωC 之比稱之為 Tan δ,這里的 ESR 是在 120Hz 下計算獲得的值。顯然,Tan δ隨著測量頻率的增加而變大,隨測量溫度的下降而增大)。損耗角越大,電容器的損耗越大,損耗角大的電容不適於高頻情況下工作。散逸因數dissipationfactor(DF)存在於所有電容器中,有時DF值會以損失角tanδ表示。此參數愈低愈好。但鋁電解電容此參數比較高。
DF值是高還是低,就同一品牌、同一系列的電容器來說,與溫度、容量、電壓、頻率……都有關系;當容量相同時,耐壓愈高的DF值就愈低。此外溫度愈高DF值愈高,頻率愈高DF值也會愈高。
外型尺寸
外型尺寸與重量及接腳型態相關。single ended是徑向引線式,screw是鎖螺絲式,另外還有貼片鋁電解電容等。至於重量,同容量同耐壓,但品牌不同的兩個電容做比較,重量一定不同;而外型尺寸更與外殼規劃有關。一般來說,直徑相同、容量相同的電容,高度低的可以代用高度大的電容,但是長度高的替代低的電容時就要考慮機構干涉問題。
一隻電容器會因其構造而產生各種阻抗、感抗。ESR等效串聯電阻及ESL等效串聯電感是一對重要參數─這就是容抗的基礎。一個等效串聯電阻(ESR)很小的電容相對較大容量的外部電容能很好地吸收快速轉換時的峰值(紋波)電流。用 ESR 大的電容並聯更具成本效益。然而,這需要在 PCB 面積、器件數目與成本之間尋求折衷。
紋波電流和紋波電壓
在有的資料中稱作漣波電流和漣波電壓,其實就是 ripple current,ripple voltage。含義就是電容器所能耐受紋波電流/電壓值。紋波電壓等於紋波電流與ESR的乘積。
當紋波電流增大的時候,即使在 ESR 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紋波電壓也會成倍提高。換言之,當紋波電壓增大時,紋波電流也隨之增大,這也是要求電容具備更低 ESR 值的原因。疊加入紋波電流後,由於電容內部的等效串連電阻(ESR)引起發熱,從而影響到電容器的使用壽命。一般的,紋波電流與頻率成正比,因此低頻時紋波電流也比較低。
額定紋波電流是在最高工作溫度條件下定義的數值。而實際應用中電容的紋波承受度還跟其使用環境溫度及電容自身溫度等級有關。規格書目通常會提供一個在特定溫度條件下各溫度等級電容所能夠承受的最大紋波電流。甚至提供一個詳細圖表以幫助使用者迅速查找到在一定環境溫度條件下要達到某期望使用壽命所允許的電容紋波量。
漏電流
電容器的介質對直流電流具有很大的阻礙作用。然而,由於鋁氧化膜介質上浸有電解液,在施加電壓時,重新形成的以及修復氧化膜的時候會產生一種很小的稱之為漏電流的電流。通常,漏電流會隨著溫度和電壓的升高而增大。它的計算公式大致是:I=K×CV。漏電流I的單位是μA,K是常數。一般來說,電容器容量愈高,漏電流就愈大。從公式可得知額定電壓愈高,漏電流也愈大,因此降低工作電壓亦可降低漏電流。
壽命
首先要明確一點,鋁電解電容一定會壞,只是時間問題。影響電容壽命的原因有很多,過電壓,逆電壓,高溫,急速充放電等等,正常使用的情況下,最大的影響就是溫度,因為溫度越高電解液的揮發損耗越快。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溫度不是指環境或表面溫度,是指鋁箔工作溫度。廠商通常會將電容壽命和測試溫度標注在電容本體。
因電容的工作溫度每增高10℃壽命減半,所以不要以為2000小時壽命的鋁電解電容就比1000小時的好,要注意確認壽命的測試溫度。每個廠商都有溫度和壽命的計算公式,在設計電容時要參照實際數據進行計算。需要了解的是要提高鋁電解電容的壽命,第一要降低工作溫度,在PCB上遠離熱源,第二考慮使用最高工作溫度高的電容,當然價格也會高一些。
阻抗:
在特定的頻率下,阻礙交流電流通過的電阻即為所謂的阻抗。它與電容等效電路中的電容值、電感值密切相關,且與 ESR 也有關系。電容的容抗在低頻率范圍內隨著頻率的增加逐步減小,頻率繼續增加達到中頻范圍時電抗降至ESR的值。當頻率達到高頻范圍時感抗變為主導,所以阻抗是隨著頻率的增加而增加。
開關電源中的輸出濾波電解電容器,其鋸齒波電壓頻率高達數十kHz,甚至是數十MHz,這時電容量並不是其主要指標,衡量高頻鋁電解電容優劣的標準是「阻抗-頻率」特性,要求在開關電源的工作頻率內要有較低的等效阻抗,同時對於半導體器件工作時產生的高頻尖峰信號具有良好的濾波作用。
總結
從表面上來看DF、漏電流、ESR愈低,紋波電流愈高,鋁電解電容性能越好,但是性能提高的代價是體型的肥大和價格的提高。因此,鋁電解電容的選擇必須慎重,既要兼顧性能要求,又要考慮封裝尺寸,在設計時一定要針對系統要求,仔細查閱相關的產品手冊,認真確定適宜的型號,並進行實際測試
❷ 電容器測量
有空上我們公司網站看看吧
鋁電解電容器的檢測方法
1)測量電解電容器的漏電電阻
依照上述介紹的量程選擇方法,選擇萬用表的合適量程,將紅表筆接電解電容的負極,黑表筆接電解電容的正極,此時,表針向R為零的方向擺動,擺到一定幅度後,又反向向元窮大方向擺動,直到某一位置停下,此時指針所指的阻值便是電解電容器的正向漏電電阻,正向漏電電阻越大,說明電容器的性能越好,漏電流也越小。將萬用表的紅、黑表筆對調(紅表筆接證極,黑表筆接負極),再進行測量,此時指針所指的阻值為電容器的反向漏電電阻,此值應比正向漏電電阻小些。如測得的兩漏電電阻值很小(幾百千歐以下),則表明電解電容器的性能不良,不能使用。檢測電解電容器的方法如圖1所示。
圖1電解電容器的檢測
(a)測量正向漏電阻;(b)測量反向漏電阻
2)電解電容器正、負電極的判別
電解電容器的正、負電極的判別方法主要是根據上列所述測量漏電電阻的方法。用萬用表的歐姆擋,根據電解電容器的容量選好合適的量程,用兩表筆接電容器的兩引腳測其漏電電阻,並記下這個阻值的大小,然後將兩表筆對調再測一次漏電電阻值,將兩次測量的漏電電阻值對比,漏電電阻值小的一次,黑表筆所接觸的是電解電容器的負極。
用萬用表對電容器進行檢測時應注意以下三點:
①不論對電容器進行漏電電阻的測量,還是短路、斷路的測量,在測量過程中要注意手不能同時碰觸兩根引線。
②由於電容器在測量過程中要有充、放電的過程,故當第一次測量後,必須要先放電(用萬用表表筆將電容器兩引線短路一下即可),然後才可進行第二次測量。
③對在路電容器進行檢測時,必須弄清所在電路的其他元器件是否影響測量結果,一般情況下應盡量不採用在路測量。
❸ 如何用數字式萬用表測量電解電容
首先將萬用表調到電阻擋,然後根據電解電容器選擇合適的量程(一般容量在1μF以下的電解電容器用「20k」擋檢測,1~100μF內的電解電容器用「2k」擋檢測,容量大於100μF的電解電容器用「200」擋檢測)。然後將萬用表的紅表筆接電解電容器的正極,黑表筆接電解電容器的負極,若顯示值從「0.00」開始逐漸增加,最後顯示溢出符號「1.」,表明電解電容器正常;如果萬用表始終顯示「0.00」,則說明電解電容器內部短路;如果始終顯示「1.」(溢出符號),則可能是電解電容器內部極間斷路。圖5-19 用數字式力用表檢測電解電容器
❹ 如何用數字式萬用表測量電解電容
用數字式萬用表測量電解電容方法:
一、將萬用表調到電阻擋,然後根據電解電容器選擇合適的量程(一般容量在1μF以下的電解電容器用「20k」擋檢測,1~100μF內的電解電容器用「2k」擋檢測,容量大於100μF的電解電容器用「200」擋檢測)。
二、將萬用表的紅表筆接電解電容器的正極,黑表筆接電解電容器的負極,若顯示值從「0.00」開始逐漸增加,最後顯示溢出符號「1.」,表明電解電容器正常。
三、如果萬用表始終顯示「0.00」,則說明電解電容器內部短路;如果始終顯示「1.」(溢出符號),則可能是電解電容器內部極間斷路。
❺ 怎麼去測量一個電容是多少UF啊!!!
1、檢測10pF以下的小電容:因10pF以下的固定電容器容量太小,用萬用表進行測量,只能定性的檢查其是否有漏電,內部短路或擊穿現象。
測量時,可選用萬用表R×10k擋,用兩表筆分別任意接電容的兩個引腳,阻值應為無窮大。若測出阻值(指針向右擺動)為零,則說明電容漏電損壞或內部擊穿。
2、檢測10PF~001μF固定電容器:通過判斷是否有充電現象,進而判斷其好壞。萬用表選用R×1k擋。兩只三極體的β值均為100以上,且穿透電流要小。
可選用3DG6等型號硅三極體組成復合管。萬用表的紅和黑表筆分別與復合管的發射極e和集電極c相接。由於復合三極體的放大作用,把被測電容的充放電過程予以放大,使萬用表指針擺幅度加大,從而便於觀察。
應注意的是:在測試操作時,特別是在測較小容量的電容時,要反復調換被測電容引腳接觸A、B兩點,才能明顯地看到萬用表指針的擺動。
對於001μF以上的固定電容,可用萬用表的R×10k擋直接測試電容器有無充電過程以及有無內部短路或漏電,並可根據指針向右擺動的幅度大小估計出電容器的容量。
(5)廈門怎麼測鋁電解電容器尺寸擴展閱讀:
一個電容器,如果帶1庫的電量時兩級間的電勢差是1伏,這個電容器的電容就是1法拉,即:C=Q/U 。但電容的大小不是由Q(帶電量)或U(電壓)決定的,即電容的決定式為:C=εS/4πkd 。
其中,ε是一個常數,S為電容極板的正對面積,d為電容極板的距離,k則是靜電力常量。常見的平行板電容器,電容為C=εS/d(ε為極板間介質的介電常數,S為極板面積,d為極板間的距離)。
電容器的電勢能計算公式:E=CU^2/2=QU/2=Q^2/2C;
多電容器並聯計算公式:C=C1+C2+C3+…+Cn;
多電容器串聯計算公式:1/C=1/C1+1/C2+…+1/Cn;
三電容器串聯:C=(C1*C2*C3)/(C1*C2+C2*C3+C1*C3)。
❻ 電解電容器的測量方法
可用萬表的電阻檔測量: A 因為電解電容的容量較一般固定電容大得多,所以,測量時,應針對不同容量選用合適的量程。根據經驗,一般情況下,1~47μF間的電容,可用R×1k擋測量,大於47μF的電容可用R×100擋測量。 B 將萬用表紅表筆接負極,黑表筆接正極,在剛接觸的瞬間,萬用表指針即向右偏轉較大偏度(對於同一電阻擋,容量越大,擺幅越大),接著逐漸向左回轉,直到停在某一位置。此時的阻值便是電解電容的正向漏電阻,此值略大於反向漏電阻。實際使用經驗表明,電解電容的漏電阻一般應在幾百kΩ以上,否則,將不能正常工作。在測試中,若正向、反向均無充電的現象,即表針不動,則說明容量消失或內部斷路;如果所測阻值很小或為零,說明電容漏電大或已擊穿損壞,不能再使用。C 對於正、負極標志不明的電解電容器,可利用上述測量漏電阻的方法加以判別。即先任意測一下漏電阻,記住其大小,然後交換表筆再測出一個阻值。兩次測量中阻值大的那一次便是正向接法,即黑表筆接的是正極,紅表筆接的是負極。D 使用萬用表電阻擋,採用給電解電容進行正、反向充電的方法,根據指針向右擺動幅度的大小,可估測出電解電容的容量。
❼ 電解電容如何測量
將萬用表撥到R×1k擋,兩支表筆分別接到電容器的兩個線頭上,注意看錶針的擺動情況:正常的電容器檢測時,表針先向右有較大幅度的擺動,然後再緩緩退回到接近左邊起始位置(電阻無窮大處)。
檢測電容器時,若表針不動,表明電容器內部有斷路的地方}若表針向右擺到零歐姆位置,卻不再返回,表明電容內有短路處;表針向右擺動後,不能退回電阻無窮大位置,表明電容器漏電;表針向右擺動的角度很小,表明電容器的容量已經減退。出現上面這些情況,被測電容器都不能再用。
❽ 鋁解電容如何測量好壞
第1講:電容的特性(隔直通交)
電容器是一種能儲存電荷的容器.它是由兩片靠得較近的金屬片,中間再隔以絕緣物質而組成的.按絕緣材料不同,可製成各種各樣的電容器.如:雲母.瓷介.紙介,電解電容器等.在構造上,又分為固定電容器和可變電容器.電容器對直流電阻力無窮大,即電容器具有隔直流作用.電容器對交流電的阻力受交流電頻率影響,即相同容量的電容器對不同頻率的交流電呈現不同的容抗.為開么會出現這些現象呢\'這是因為電容器是依靠它的充放電功能來工作的,如圖1,電源開關s未合上時.電容器的兩片金屬板和其它普通金屬板—樣是不帶電的。當開關S合上時,如圖2所示,電容器正極板上的自由電子便被電源所吸引,並推送到負極板上面。由於電容器兩極板之間隔有絕緣材料,所以從正極板跑過來的自由電子便在負極板上面堆積起來.正極板便因電子減少而帶上正電,負極板便因電子逐漸增加而帶上負電。電容器兩個極板之間便有了電位差,當這個電位差與電源電壓相等時,電容器的充電就停上了.此時若將電源切斷,電容器仍能保持充電電壓。對已充電的電容器,如果我們用導線將兩個極板連接起來,由於兩極板間存在的電位差,電子便會通過導線,回到正極板上,直至兩極板間的電位差為零.電容器又恢復到不帶電的中性狀態,導線中也就沒電流了.電容器的放電過程如圖3所示.加在電容器兩個極板上的交流電頻率高,電容器的充放電次數增多;充放電電流也就增強;也就是說.電容器對於頻率高的交流電的阻礙作用就減小,即容抗小,反之電容器對頻率低的交流電產生的容抗大.對於同一頻率的交流電電.電容器的容量越大,容抗就越小,容量越小,容抗就越大.
第2講:電容器的參數與分類
在電子產品中,電容器是必不可少的電子器件,它在電子設備中充當整流器的平滑濾波、電源的退耦、交流信號的旁路、交直流電路的交流耦合等。由於電容器的類型和結構種類比較多,因此,我們不僅需要了解各類電容器的性能指標和一般特性,而且還必須了解在給定用途下各種元件的優缺點,以及機械或環境的限制條件等。這里將對電容器的主要參數及其應用做簡單說明。
1. 標稱電容量( C R )。電容器產品標出的電容量值。雲母和陶瓷介質電容器的電容量較低(大約在 5000pF 以下);紙、塑料和一些陶瓷介質形式的電容器居中(大約在 0.005uF~1.0uF );通常電解電容器的容量較大。這是一個粗略的分類法。
2. 類別溫度范圍。電容器設計所確定的能連續工作的環境溫度范圍。該范圍取決於它相應類別的溫度極限值,如上限類別溫度、下限類別溫度、額定溫度(可以連續施加額定電壓的最高環境溫度)等。
3. 額定電壓( U R )。在下限類別溫度和額定溫度之間的任一溫度下,可以連續施加在電容器上的最大直流電壓或最大交流電壓的有效值或脈沖電壓的峰值。電容器應用在高電壓場和時,必須注意電暈的影響。電暈是由於在介質 / 電極層之間存在空隙而產生的,它除了可以產生損壞設備的寄生信號外,還會導致電容器介質擊穿。在交流或脈動條件下,電暈特別容易發生。對於所有的電容器,在使用中應保證直流電壓與交流峰值電壓之和不得超過電容器的額定電壓。
4. 損耗角正切( tg δ )。在規定頻率的正弦電壓下,電容器的損耗功率除以電容器的無功功率為損耗角正切。在實際應用中,電容器並不是一個純電容,其內部還有等效電阻,它的簡化等效電路如附圖所示。對於電子設備來說,要求 R S 愈小愈好,也就是說要求損耗功率小,其與電容的功率的夾角要小。
5. 電容器的溫度特性。通常是以 20 ℃基準溫度的電容量與有關溫度的電容量的百分比表示。
6. 使用壽命。電容器的使用壽命隨溫度的增加而減小。主要原因是溫度加速化學反應而使介質隨時間退化。
7. 絕緣電阻。由於溫升引起電子活動增加,因此溫度升高將使絕緣電阻降低。
電容器包括固定電容器和可變電容器兩大類。其中固定電容器又可根據其介質材料分為雲母電容器、陶瓷電容器、紙 / 塑料薄膜電容器、
第3講:電容的類別和符號
電容的種類也很多,為了區別開來,也常用幾個拉丁字母來表示電容的類別,如圖1所示。第一個字母C表示電容,第二個字母表示介質材料,第三個字母以後表示形狀、結構等。上圖是小型紙介電容,下圖是立式矩開密封紙介電容。表1列出電容的類別和符號。表2是常用電容的幾項特性。
第4講: 電解電容極性的判別
不知道極性的電解電容可用萬用表的電阻擋測量其極性。
我們知道只有電解電容的正極接電源正(電阻擋時的黑表筆),負端接電源負(電阻擋時的紅表筆)時,電解電容的漏電流才小(漏電阻大)。反之,則電解電容的漏電流增加(漏電阻減小)。
測量時,先假定某極為「 + 」極,讓其與萬用表的黑表筆相接,另一電極與萬用表的紅表筆相接,記下表針停止的刻度(表針靠左阻值大),然後將電容器放電(既兩根引線碰一下),兩只表筆對調,重新進行測量。兩次測量中,表針最後停留的位置靠左(阻值大)的那次,黑表筆接的就是電解電容的正極。
測量時最好選用 R*100 或 R*1K 擋。 用萬用表判斷電容器質量
第5講:用萬用表判斷電容器質量
視電解電容器容量大小,通常選用萬用表的 R×10 、 R×100 、 R×1K 擋進行測試判斷。紅、黑表筆分別接電容器的負極(每次測試前,需將電容器放電),由表針的偏擺來判斷電容器質量。若表針迅速向右擺起,然後慢慢向左退回原位,一般來說電容器是好的。如果表針擺起後不再回轉,說明電容器已經擊穿。如果表針擺起後逐漸退回到某一位置停位,則說明電容器已經漏電。如果表針擺不起來,說明電容器電解質已經乾涸推失去容量。
有些漏電的電容器,用上述方法不易准確判斷出好壞。當電容器的耐壓值大於萬用表內電池電壓值時,根據電解電容器正向充電時漏電電流小,反向充電時漏電電流大的特點,可採用 R×10K 擋,對電容器進行反向充電,觀察表針停留處是否穩定(即反向漏電電流是否恆定),由此判斷電容器質量,准確度較高。黑表筆接電容器的負極,紅表筆接電容器的正極,表針迅速擺起,然後逐漸退至某處停留不動,則說明電容器是好的,凡是表針在某一位置停留不穩或停留後又逐漸慢慢向右移動的電容器已經漏電,不能繼續使用了。表針一般停留並穩定在 50 - 200K 刻度范圍內。
第6講:略談電解電容
一、電解電容在電路中的作用
1,濾波作用,在電源電路中,整流電路將交流變成脈動的直流,而在整流電路之後接入一個較大容量的電解電容,利用其充放電特性,使整流後的脈動直流電壓變成相對比較穩定的直流電壓。在實際中,為了防止電路各部分供電電壓因負載變化而產生變化,所以在電源的輸出端及負載的電源輸入端一般接有數十至數百微法的電解電容.由於大容量的電解電容一般具有一定的電感,對高頻及脈沖干擾信號不能有效地濾除,故在其兩端並聯了一隻容量為0.001--0.lpF的電容,以濾除高頻及脈沖干擾.
2,耦合作用:在低頻信號的傳遞與放大過程中,為防止前後兩級電路的靜態工作點相互影響,常採用電容藕合.為了防止信號中韻低頻分量損失過大,一般總採用容量較大的電解電容。
二、電解電容的判斷方法
電解電容常見的故障有,容量減少,容量消失、擊穿短路及漏電,其中容量變化是因電解電容在使用或放置過程中其內部的電解液逐漸乾涸引起,而擊穿與漏電一般為所加的電壓過高或本身質量不佳引起。判斷電源電容的好壞一般採用萬用表的電阻檔進行測量.具體方法為:將電容兩管腳短路進行放電,用萬用表的黑表筆接電解電容的正極。紅表筆接負極(對指針式萬用表,用數字式萬用表測量時表筆互調),正常時表針應先向電阻小的方向擺動,然後逐漸返回直至無窮大處。表針的擺動幅度越大或返回的速度越慢,說明電容的容量越大,反之則說明電容的容量越小.如表針指在中間某處不再變化,說明此電容漏電,如電阻指示值很小或為零,則表明此電容已擊穿短路.因萬用表使用的電池電壓一般很低,所以在測量低耐壓的電容時比較准確,而當電容的耐壓較高時,打時盡管測量正常,但加上高壓時則有可能發生漏電或擊穿現象.
三、電解電容的使用注意事項
1、電解電容由於有正負極性,因此在電路中使用時不能顛倒聯接。在電源電路中,輸出正電壓時電解電容的正極接電源輸出端,負極接地,輸出負電壓時則負極接輸出端,正極接地.當電源電路中的濾波電容極性接反時,因電容的濾波作用大大降低,一方面引起電源輸出電壓波動,另一方面又因反向通電使此時相當於一個電阻的電解電容發熱.當反向電壓超過某值時,電容的反向漏電電阻將變得很小,這樣通電工作不久,即可使電容因過熱而炸裂損壞.
2.加在電解電容兩端的電壓不能超過其允許工作電壓,在設計實際電路時應根據具體情況留有一定的餘量,在設計穩壓電源的濾波電容時,如果交流電源電壓為220~時變壓器次級的整流電壓可達22V,此時選擇耐壓為25V的電解電容一般可以滿足要求.但是,假如交流電源電壓波動很大且有可能上升到250V以上時,最好選擇耐壓30V以上的電解電容。
3,電解電容在電路中不應靠近大功率發熱元件,以防因受熱而使電解液加速乾涸.
4、對於有正負極性的信號的濾波,可採取兩個電解電容同極性串聯的方法,當作一個無極性的電容
❾ 怎麼測量電容的大小值
准備工具:被測電容一個、萬用表一個。
1、將萬用表打到標有F的電容擋上。
(9)廈門怎麼測鋁電解電容器尺寸擴展閱讀:
兩個相互靠近的導體,中間夾一層不導電的絕緣介質,就構成了電容器。當電容器的兩個極板之間加上電壓時,電容器就會儲存電荷。電容器的電容量在數值上等於一個導電極板上的電荷量與兩個極板之間的電壓之比。電容器的電容量的基本單位是法拉(F)。在電路圖中通常用字母C表示電容元件。
電容器在調諧、旁路、耦合、濾波等電路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晶體管收音機的調諧電路要用到它,彩色電視機的耦合電路、旁路電路等也要用到它。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數碼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以平板電視(LCD和PDP)、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等產品為主的消費類電子產品產銷量持續增長,帶動了電容器產業增長。
❿ 怎麼用數字萬用表的電容檔測量鋁電解電容()
電解電容是極性電容 你測反了值當然不一樣。。。方法如下:
一:不知道極性的電解電容可用萬用表的電阻擋測量其極性。 我們知道只有電解電容的正極接電源正(電阻擋時的黑表筆),負端接電源負(電阻擋時的紅表筆)時,電解電容的漏電流才小(漏電阻大)。反之,則電解電容的漏電流增加(漏電阻減小)。
二:測量時,先假定某極為「 + 」極,讓其與萬用表的黑表筆相接,另一電極與萬用表的紅表筆相接,記下表針停止的刻度(表針靠左阻值大),然後將電容器放電(既兩根引線碰一下),兩只表筆對調,重新進行測量。兩次測量中,表針最後停留的位置靠左(阻值大)的那次,黑表筆接的就是電解電容的正極。
測量時最好選用 R*100 或 R*1K 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