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白金漢宮 和 威斯敏斯特宮 是一樣的嗎
白金漢宮
簡介
英國的王宮。建造在威斯敏斯特城內,位於倫敦詹姆士公園(St. James』 Park)的西邊,1703年為白金漢公爵所建而得名,最早稱白金漢屋,意思是「他人的家」。1761年由英王喬治三世購得,作為王後的住宅,稱為女王宮。1825年,英王喬治四世加以重建,作為王宮。從1837年起,英國歷代國王都居住在這里。維多利亞女王是居住在這里的第一位君主。白金漢宮宮內有宴會廳、典禮廳、音樂廳、畫廊、圖書館、皇家集郵室等600 多個廳室,收藏許多繪畫和傢具,宮內還有一座面積約40英畝的御花園,宮前有維多利亞女王紀念碑。
歷史
白金漢宮,位於聖詹姆士宮與維多利亞火車站之間,1703年由白金漢公爵興建,故稱「白金漢宮」。 這是19世紀前期的豪華式建築風格,龐大的規模甚至比華麗的外表更加引人注目。1702年白金漢公爵開始建造第一所房子,60年後被賣給喬治三世,成為王室成員住所。1761年喬治三世加以擴建。由白金漢屋轉變為白金漢宮的工作由喬治四世和他所器重的建築師約翰·納什(John Nash)完成。
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即位後,正式成為王宮,此後白金漢宮一直是英國王室的府邸。1847年,左右兩翼被連接起來,正門道路,即大理石拱道遷至今址。1863年始成為英國歷代君主的寢宮,集合辦公與居家功能於一身。
建築風格
皇宮是一座四層正方體灰色建築物,懸掛著王室徽章的庄嚴的正門,是英皇權力的中心地,四周圍上欄桿,宮殿前面的廣場有很多雕像,以及由愛德華七世擴建完成的維多利業女王紀念堂,勝利女神金像站在高高的大理石台上,金光閃閃,就好像要從天而降似的,維多利亞女王像上的金色天使,代表皇室希望能再創造維多利亞時代的光輝。 宮內有典禮廳、音樂廳、宴會廳、畫廊等六百餘間廳室,此外佔地遼闊的御花園,花團錦簇、美不勝收。若皇宮正上方飄揚著英國皇帝旗幟時,則表示女王仍在宮中。如果沒有的話,那就代表女王外出。如今女王的重要國事活動,如召見首相和大臣、接待和宴請來訪的外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接受外國使節遞交國書等都在該宮舉行。此外,來英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元首也在宮內下榻。王宮由身著禮服的皇家衛隊守衛。目前白金漢宮的擁有者是伊莉莎白二世,她出生於1926年,是喬治三世的長女。
整個白金漢宮用鐵欄桿圍著,對著白金漢宮主建築物的鐵欄桿外,有一個廣場,廣場中央豎立著維多利亞鍍金雕像紀念碑,它的四周有四組石雕群。王宮西側為宮內正房,其中最大的有「皇室舞廳」,建於1850年,專為維多利亞女王修建。廳內懸掛有巨型水晶吊燈。藍色客廳被視為宮內最雅緻的房間,擺有為拿破崙一世製作的「指揮桌」。拿氏失敗後,法國路易十八將桌子贈送給當時英攝政王喬治四世。白色客廳是用白、金兩色裝飾而成,室內有精緻的傢俱和豪華的地毯,大多是英、法工匠的藝術品。御座室內掛有水晶吊燈,四周牆壁頂端繪有十五世紀玫瑰戰爭的情景。正中的御座是當今女王1953年加冕時和王夫愛丁堡公爵使用的,室內還保存了維多利亞女王的加冕御座和英王喬治四世加冕時使用的四張大座椅。宮內音樂室的房頂呈圓形,用象牙和黃金裝飾而成,維多利亞女王和王夫艾爾伯特親王曾常在此舉辦音樂晚會。
皇宮花園約佔地18公頃,為英王喬治四世所設計。園內有湖泊、草地、小徑,並有各種花草樹木。每年夏天,女王在園內舉行花園招待會,邀請全國各界代表、知名人士及各國駐倫敦的外交官參加。
白金漢宮現有三處對外開放:
一、禁衛軍的換崗儀式;
白金漢宮的皇家衛隊每年4-9 月時上午11:30至12:00都會舉行的換崗儀式,其他月份每兩天11:30舉行一次,在軍樂和口令聲中,作各種列隊表演,並舉行的舉槍互致敬禮,一派王室氣象,常常吸引路人和遊客圍觀。 在每年的8、9月間都對外開放,一般民眾就可趁此時進入皇宮。白金漢宮開放參觀的部份為王座室、音樂廳和國家餐廳等,經常一票難求,最好先用電話申請預約。
二、位在宮殿南側的女王美術館;
館內收藏王室的藝術珍品,1962年起對公眾開放。
三、皇家馬廄(jiù)。
白金漢宮
說到宮殿,厲害一定都聽說過這個名字——白金漢宮。它可是久負盛名的神秘王宮,沒錯,我們現在就一起來貪圖它的風采。
白金漢宮是坐落在英國倫敦聖詹姆士公署西端的一座宏大建築,它由於1705年由白金漢公爵的興建而得名。1726年由喬治三世購得,曾經做過帝國紀念堂、美術陳列館、辦公廳和藏金庫,1825年改建成王宮建築。1837年維多利亞女士繼位起正式成為王宮,現在仍然是伊麗莎白女王的王室駐地。女王召見首相大臣、接待和宴請外賓及其他重要活動,都在這里舉行。
白金漢宮於1931年用石料裝飾了外牆面,單從外面看,它的熠熠光彩便吸引了眾多遊客的眼球。然而,最吸引人的還是它的內部。王宮裡面非常大,它共有600多個廳室,收藏著許多繪畫和精美的紅木傢具,藝術館大廳里還專門陳列著英國歷代王朝帝後的100多幅畫像和半身雕像,營造出濃厚的18、19世紀英格蘭的扭轉。宮前廣場上豎有勝利女神金像和維多利亞女王坐像,除此之外還有一座佔地40英畝的御花園。
說到第一代白金漢公爵,就順便說說法國作家大仲馬的《三劍客》吧,因為第一代白金漢公爵可是《三劍客》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既是英國首相,又是法國王後、奧地利安娜公主的情人。在他的最後一位後代1703年去世後,斯圖亞特王朝的最後一位女王就把白金漢公爵的頭銜賜給了穆爾格拉夫伯爵。而在這之前幾年,他已獲賜阿靈頓的住處,並在這時將它改名為「白金漢府」。後來英國歷史上最大手大腳的君主喬治四世把白金漢公爵的一處鄉間寓所改建成一座真正的宮殿,花費432000英磅將其修建得金碧輝煌,新建的宮殿基本上就是現在的白金漢宮朝向花園的那一面。直到1845年,在維多利亞女王統治下,王室寓所才建成了今天的模樣:其北翼和南翼的兩側宮殿得以延伸,成了一座四方的宮殿。在東側的外立面上有一座寬闊的陽台,王室成員的傳統亮相就在這里。最後的一次改建算是花費最少:15萬英鎊。在購得此處後的150年中,王宮又經歷了幾次修建。英國君主終於擁有了這處至高無上的宮殿。
伊麗莎白二世無疑是在這里生活得最久的女王。從1936年到1947年,她一起和妹妹住在方形樓的三層,即正門的右邊。5年後,她以女王的身份回到這里,和她的丈夫及他們的4個兒女住在北翼的二層樓上,那是她父母從前住過的私人套房。
站在宮殿廈門外的鐵柵前,面對柵欄向右走過西北角,那裡是觀看北翼宮殿的最佳角度,也是英國女王的私人套房,即其「家」所在。女王的個人套房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其日常工作區域,包括她的接見廳和辦公室,只有這一部分的窗戶是圓拱形的。另一部分包括她的私人餐廳、卧室、浴室和藏衣室。這座宮殿的設計可謂是機關重重,別有洞天啊!
近十年來,白金漢宮這最古老最豪華的部分,允許世界各國的遊客在夏季進入參加。
威斯敏斯特宮
簡介
漫步在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畔,你一定會被一座綿長宏偉的建築所吸引。這里就是英國國會威斯敏斯特宮,又稱國會大廈,是英國國會上下兩院的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宮坐落在泰晤士河的西岸,始建於公元750年(都鐸時代),佔地8英畝,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築。它原為英國的王宮,11至16世紀,英國歷代國王都居住在這里,其地段現今已大部分被國會大廈所佔據,然而習慣上仍稱之為威斯敏斯特宮。它1834年、1941年曾兩次發生大火,原有建築大半被燒毀,重建後成為世界各國議會建築的典範。 80年代英國政府又耗資百餘萬英鎊、黃金數十萬兩,對鍾樓等處進行了一次大修,使之面貌一新。威斯敏斯特宮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威斯敏斯特宮是英國浪漫主義建築的代表作品,也是大型公共建築中第一個哥特復興傑作,是當時整個浪漫主義建築興盛時期的標志。整體造型和諧融合,充分體現了浪漫主義建築風格的豐富情感。其平面沿泰晤士河南北向展開,人口位於西側。特別是它沿泰晤士河的立面,平穩中有變化,協調中有對比,形成了統一而又豐富的形象,是維多利亞哥特式的典型表現,流露出浪漫主義建築的復雜心理和豐富的情感。其內部一方面以帕金設計的裝飾和陳設而聞名,另一方面也以珍藏有大量的壁畫、繪畫、雕塑等藝術品而著稱,被人們譽為「幕後藝術博物館」,作品水平甚高。威斯敏斯特宮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哥特式建築物,其雄偉之氣,同類建築無與倫比。從威斯敏斯特橋或泰晤士河對岸觀賞,其鬼斧神工之勢使人贊嘆不已。
威斯敏斯特宮的屋頂鎦金,塔尖高人雲霄,庄嚴典雅。在宮殿南端有巨大而高聳的維多利亞塔,高102米,全石結構,用來存放議會的文件檔案,塔樓下面的白家大門只供英王使用。宮殿東北角是著名的鍾樓,高97米,打破了宮殿平直的輪廓線。鍾樓頂端的「大本鍾」是向世界報告標准時間的裝置。大鍾四面各有直徑為6。7米的圓盤,用312塊乳白色玻璃拼鑲,數十公斤重的時針長2。7米,分針長4。27米,擺重305公斤,總重21噸多。由本傑明爵士監制,故被命名為「大本」。最初,每次上弦要由健壯的漢子用腳連續猛蹬8小時,還要由人拿鋼槌擊響報時。1913年改裝為電動,1923年開始為英國廣播公司播送鍾聲,每天准確報時81次。世界各地收音機收聽到的倫敦台鍾聲便是這個大本鍾發出的。
威斯敏斯特宮共有14個大廳。宮殿正中是八角形的中廳,由此形成南北和東西兩條軸線。在中廳之上矗立有一座91米高的採光塔,構成了整個宮殿的垂直中心。由中廳向南通上議院,向北達下議院。 在兩院大廳和走廊里陳設許多以歷史和神話故事為題材的大幅壁畫和雕塑。整個大廈陳設體現宮廷格調,富麗堂皇,庄嚴肅穆。議會上、下兩院分別設有議事廳。上議院的議事廳紅色裝潢,陳設考究;下議院的議事廳以綠色為基調。
宮內的圖書館、會議廳、餐廳、辦公用房等服務設施和政府有關管理機構圍繞著一系列庭院布置。
威斯敏斯特宮雖數度重建,但作為威斯敏斯特宮一部分的「威斯敏斯特大廳」(Westminster Hall)卻是貨真價實的古跡,是現在唯一保留下來的1097年的建築物。威斯敏斯特大廳長60餘米,高27。5米,以橡木為梁,原為征服者威廉一世的一個王子所建。現存建築已有500多年的歷史。這座大廳不對外開放,白天舉行議會例會時,塔尖便飄揚著一面英國國旗。
精緻壯觀的英國國會確實讓人扼腕驚嘆,然而當你走進國會內側的哥特式建築——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你就不僅會為這里的建築藝術驚嘆,更會被這里所承載的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所深深折服。
歷史
215年,18位男爵組成反王權組織,迫使英國國王約翰(無地王)簽署了奠定英國君主立憲制基礎的《英國自由大憲章》。幾年後,反對派中的發起人之一西蒙·德·蒙特福德男爵發起並召開英國歷史上第一屆英國議會。但是,盡管其歷史悠久,長期以來議會並沒有自己固定的辦公場所,會議只能在古老的威斯敏斯特大前廳召開或者只好和威斯敏斯特修道院的修士們一起開會。只是到了1547年,英國議會才在16世紀曾是前英國國王主要行宮的舊威斯敏斯特宮聖斯蒂芬小教堂有了自己的固定辦公地點。
為能改建得適合召開議會會議,對小教堂進行了徹底重建,加修了議席和走廊,當然這也改變了其原有的建築風格。再者,穿過英國最高法院的辦公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大廳才能進入小教堂。但是,盡管有諸多不便,下議院一直到1834年大火前都是在聖斯蒂芬小教堂內召開會議。在此之後,下議院又處於沒有固定的辦公地點的狀態。
大火以後,在威斯敏斯特大廳損壞較小的部分繼續臨時召開議會會議,建築師斯米爾克建議在被火焚毀的議會建築廢墟上重新修建兩個臨時的建築用以召開會議。之後,建築師開始努力工作,並最大限度地利用大火後遺存下來的部分建築。早先的議會上院建築被修復後供議會下院使用,而畫廊則成為勛爵們用來召開自己的議會上院會議的場所。
但是在1835年的夏天成立了專門的委員會,決定在原址的基礎上重新修建威斯敏斯特宮。據傳,當時選址的時候很大程度上考慮到安全問題。因為在當時人民起義的情形下,位於泰晤士河岸的新議會廳不會激怒起義的民眾。宮殿建議按照哥特式或者伊麗莎白式來修建,因為這兩種建築風格是16世紀末英國世俗建築的主要建築風格。
97個設計方案參加了競爭,其中有91個是按照哥特式風格設計的。最後,一個名叫查爾斯·柏利的年輕建築師脫穎而出,他在當時已經是數座著名建築的設計師。除了幾個供議會上院和下院開會用的大廳外,還必須預先規劃可供每年議會開幕時舉行隆重儀式的大廳,屆時國王夫婦將在此宣布議會開幕。此外還需要供投票的房間、與中央大廳、圖書館、餐廳相聯接的走廊以及其他眾多輔助房間。查爾斯·柏利很巧妙地將所有這些眾多的庭院、房間、走廊聯成一體。
建於1840~1870年的威斯敏斯特宮及英國議會鳥瞰。前面是威斯敏斯特修道院,中間是聖斯蒂芬廳,後面是大本鍾河泰晤士河。
1837年,在泰晤士河岸開始興建使該河改道的河岸階地。又過了3年,查爾斯·柏利的妻子為興建新威斯敏斯特宮奠基。現在被稱作議會的威斯敏斯特宮位於倫敦的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築之一。按照某些人的觀點,它是英國首都主要的名勝古跡之一,正如伊·泰恩所描述的那樣:「盡管這里的建築不斷地重復著一個主題,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獨創性,但它的主要成就就在於它不是希臘或南方建築的復製品,而是哥特式的並適應了當地的氣候和現代的要求。」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倒映出氣勢宏大的建築,從遠處傳來鍾樓的悠揚鍾聲,眾多的尖頂和雉堞在濃厚的倫敦迷霧中隱現。
建築結構
斯敏斯特宮坐落在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畔, 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築.英國最高立法機構——國會上、下議院都設在這里,所以威斯敏斯特宮也稱議會大廈或國會大廈。
威斯敏斯特宮東臨泰晤士河, 沿泰晤士河南北向伸展, 正門向西, 佔地約32公頃.主體建築是前後3排長達287米的宮廷大樓, 兩端和中間由7座橫樓相連, 從而構成一個整體.宮殿的西南角和東北角各有一個高塔, 西南角的維多利亞塔長寬各22。9 米,高102米,全石結構,內部共分11層, 因為不怕火燒, 所以被用來存放議會的重要文件檔案.東北角的方塔是一座96米高的鍾樓,這就是建於1856年的大本鍾.鍾樓上部的圓形大鍾重達13噸半, 直徑為7米, 時針和分針的長度分別是2。75米和4。27 米, 鍾擺重305公斤.每走1小時, 大鍾即發出鏗鏘的報時聲, 餘音裊裊.這只大鍾的監制人為本傑明·荷爾爵士, 所以鍾樓被命名為大本 (Big Ben) .英國電台、電視台每天播放的新聞節目, 都是以大本鍾的報時聲為前奏.每當議會開會的時候, 白天在維多利亞塔上升起英國國旗, 夜晚則用燈光照射大本鍾.
「威斯敏斯特」的英文意思是「西教堂」.因為過去這里是倫敦城西郊, 又處在聖保羅大教堂以西, 而且當初這里確實曾建有一座教堂.11世紀中期, 英王愛德華一世在這里修建了一座宮殿並重建了教堂.此後400多年間, 威斯敏斯特宮一直是英國的主要王宮.威斯敏斯特宮於1547年成為英國議會所在地.它幾經火災, 幾次重建.1834年的大火將原有建築大半燒毀.於是英國政府決定建造一座舉世無雙的議會大廈.著名建築設計師查爾斯·巴里的設計方案被採納,工程於1840年動工,1857年完工, 共耗資300多萬英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下院的會議大廳被炸毀,後於1950年重新建成。這就是今天的威斯敏斯特宮.
威斯敏斯特宮的建築雖不算古老, 但宮內確有一處古跡,那就是威斯敏斯特大廳。它是當年王宮中的一座宴會大廳,建於15世紀初。後來被用作審判頭等政治犯的法庭。本世紀以來還在這里舉行國葬典禮,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的遺體告別儀式就是在這座大廳里舉行的,
威斯敏斯特宮里共有14個大廳和600多個房間,首相和內閣大臣在這里都有自己的一套辦公室和會客廳。一座圓形的中央大廳將上、下議院分開:南面一半是上議院, 北面一半是下議院。在兩院大廳和走廊里,有許多以歷史和神話故事為題材的大幅壁畫和石雕像。
兩院的議事廳是這座議會大廈里最重要的地方。上院的議事廳長27。5米、寬14米,紅色裝潢,陳設講究。正面壇台上有英王寶座。壇台前面是議長座位, 兩邊各有4排紅色長條皮椅,是議員的座位。下院的議事廳長23米、寬14米,裝飾以綠色為基調。大廳中央設一長桌,議長席在長桌北面,兩旁的議員座位是幾排長條硬椅。二樓上還設有記者席和觀眾席。
女王、上院議員和下院議員進入議會大廈時必須從不同的門進入。普通遊客參觀要走大廈正面的史蒂芬門。
國際法上著名的《威斯敏斯特條約》就是在這里簽署的。
㈡ 萊爾斯特(廈門)股份公司怎麼樣
簡介: 2007年6月7日,公司前身萊爾斯特(廈門)幕牆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2016年12月13日,公司整體變更為萊爾斯特(廈門)股份公司。
法定代表人:廖志標
成立時間:2007-06-07
注冊資本:2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50200200002026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廈門市同安區同安工業集中區同輝路777號
㈢ 海斯特叉車公司如何他和林德,永恆力怎麼樣
林德的銷售待遇是外資叉車企業裡面最少的。
試用期 正式(底薪+交通電話補貼)
林德 2500+1500 1500+1500 初級銷售
2000+1500 高級銷售
3000+1500 銷售主任
海斯特 3000+1500
永恆力 4000+2000 初級銷售
就提成來說,永恆力最好,其次:海斯特,豐田,林德接上:要注意的還有,如果離職時候傭金沒有拿全,哪個公司基本上都要扣了
如果你每年賣50台叉車,總收入應該在10萬-13萬左右(稅後)
裡面的人際關系:在林德工作3年以上的人都去海斯特和永恆力,OM了。
海斯特的銷售總監是林德原上海的銷售總監
永恆力的銷售總監是林德原蘇州的銷售員
林德的銷售精英基本上都走了,海斯特裡面精英不多,永恆力多些。
OM就是林德旗下的另一個品牌,其副總是原林德銷售部長。
弄來弄去就是這幫人,如果你不想淌水,就趕快走吧
㈣ 福建省恩斯特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福建恩斯特文化產業集團是一家集樂器、在線教育、跨境電商、文化傳媒、進出口與投資為一體的文化企業。福建恩斯特文化產業集團旗下擁有恩斯特國際藝術教育品牌Ernst-e,德國恩斯特鋼琴ErnstChladni,德國舒楠鋼琴Schramm&Sons,美國奧里安Aolian&Sons,波蘭手工吉他Mayones等品牌的中國區進出口經營及國內銷售業務。無。
法定代表人:連娜
成立時間:2010-06-23
注冊資本:2518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5020620014674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高崎北路420號航空自貿廣場4號80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