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揚子江葯業集團九月份開展的「葯物警戒日」活動內容都有哪些
揚子江葯業集團葯物警戒部於2021年9月1日-9月30日,活動主題為「普及葯物警戒知識,提高安全用葯水平」。活動內容分為線上線下兩部分,線上以普及葯物警戒基礎知識為主,線下的活動類型更豐富一些,像葯物警戒專業知識競賽、「臨床用葯與風險管理」座談會、安全應急演練等等。
2. 什麼叫安全用葯安全用葯需要考慮哪些問題______
安全用葯是指根據病情需要,正確選擇葯物的品種、劑量和服用時間等,以充分發揮最佳效果,盡量避免葯物對人體產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葯品分處方葯和非處方葯,非處方葯是不需要醫師處方、即可自行判斷、購買和使用的葯品,簡稱OTC.這些葯物大都用於多發病常見病的自行診治,非處方葯要嚴格按說明書服用;處方葯是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助理醫師才可調配、購買和使用的葯品,非處方葯不必在醫生囑咐下使用,凡是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因此要根據病情需要,恰當選擇葯物並合理使用,以達到好的治療效果,盡量避免葯物人體的不良作用,才是安全用葯的根本.服用葯品前要仔細閱讀葯品的使用說明書,使用說明中的作用與用途(功能與主治)、用法與用量、規格、有效期、批准文號、製造單位和注意事項對於安全用葯都是十分重要的.
故答案為:安全用葯是指根據病情需要,正確選擇葯物的品種、劑量和服用時間等,以充分發揮最佳效果,盡量避免葯物對人體產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根據病情需要,恰當選擇葯物並合理使用,以達到好的治療效果,盡量避免葯物人體的不良作用,才是安全用葯的根本.服用葯品前要仔細閱讀葯品的使用說明書,使用說明中的作用與用途(功能與主治)、用法與用量、規格、有效期、批准文號、製造單位和注意事項對於安全用葯都是十分重要的.
3. 安全用葯的知識有哪些
感冒葯不能混合吃。
維生素服用過量可能變毒葯。
復方甘草片含乙醇,與頭孢類葯物合用,可能容易產生雙硫侖反應。
服用頭孢類抗生素時,不僅不能喝酒,就是停葯7天內都不能碰酒或是進食含乙醇製品的飲料、食物,比如酒芯巧克力、藿香正氣水、發酵的食醋。
滴鼻液:長期使用可能引起鼻炎。
膏葯不能通用,每種膏葯都有其獨特的葯理作用,並非一痛就貼,更不能所有疼痛都貼一種膏葯。
新華網消息,國家食葯監總局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大約有250萬人吃錯葯而損害健康,導致死亡的有20萬,是全國交通事故致死人數的2倍!在我們身邊的常見葯物,如果使用方法錯誤,就可能釀成巨大的災難,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去了解用葯知識,要按照醫生的要求用葯。
4. 安全用葯指的是什麼
安全用葯就是根據患者個人的基因、病情、體質、家族遺傳病史和葯物的成份等做全面情況的檢測,准確的選擇葯物、真正做到「對症下葯」,同時以適當的方法、適當的劑量、適當的時間准確用葯。注意該葯物的禁忌、不良反應、相互作用等。這樣就可以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經濟地用葯了。
5. 老年人安全用葯原則中正確的是
老年人用葯五大原則:
1.受益原則
首先要有明確的用葯適應症,另外還要保證用葯的受益/風險比大於1。即便有適應症但用葯的受益/風險比小於1時,就不應給予葯物治療。
即用葯必須權衡利弊,以確保用葯安全。
2.五種葯物原則
老年人同時用葯不能超過5種。
要具體分析老年人現階段的病情變化,明確治療目標,抓住主要矛盾、選擇主要葯物進行治療。凡是療效不確切、耐受性差、未按醫囑服用的葯物都可考慮停止使用,以減少用葯數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種葯物時,在病情穩定後仍應遵守5種葯物原則。重視非葯物療法,這仍然是有效的基礎治療手段。如早期糖尿病可採用飲食療法,輕型高血壓可通過限鈉、運動、減肥等治療,老年人便秘可多吃粗纖維食物、加強腹肌鍛煉等。3.小劑量原則
老年人除維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類等葯物可以用成年人劑量外,其他所有葯物都應低於成年人劑量。
因為老年人的肝腎功能減退、白蛋白降低、脂肪組織增加,應用成年人劑量可出現較高的血葯濃度,使葯物效應和毒副作用增加。由於現在尚缺乏針對老年人劑量的調整指南,因此應根據老年患者的年齡和健康狀態、體重、肝腎功能、臨床情況、治療指數、蛋白結合率等情況具體分析,能用較小劑量達到治療目的的,就沒有必要使用大劑量。
值得注意的是,也並非始終如一的小劑量,可以是開始時的小劑量,也可以是維持治療的小劑量,這主要與葯物類型有關。
4.擇時原則
最大限度發揮葯物作用,盡可能降低毒副作用。
擇時原則是根據時間生物學和時間葯理學的原理,選擇最合適的用葯時間進行治療。由於許多疾病的發作、加重與緩解具有晝夜節律的變化(如變異型心絞痛、腦血栓、哮喘常在夜間出現,急性心肌梗死和腦出血的發病高峰在上午);葯代動力學有晝夜節律的變化(如白天腸道功能相對亢進,因此白天用葯比夜間吸收快、血液濃度高);葯效學也有晝夜節律變化(如胰島素的降糖作用上午大於下午)。
5.暫停用葯原則
對患者所用葯物作仔細的回顧與評價,檢查有無潛在的感染或代謝改變。當懷疑ADR時,要在監護下停葯一段時間。
特別強調,在老年人用葯期間應注意密切觀察,一旦發生任何新的症狀,包括軀體、認識或情感方面的症狀,都應考慮ADR或病情進展,因為這兩種情況處理截然不同(前者停葯、後者加葯)。對於服葯的老年人出現新症狀,停葯受益明顯多於加葯受益,所以暫停用葯原則作為現代老年病學中最簡單、最有效的干預措施之一,值得高度重視。
中國老年人用葯原則
以上老年人安全用葯原則是目前認為正確的原則。
6. 安全用葯管理制度
安全用葯管理制度:
1、為加強醫療安全管理,提高醫療工作質量,保障病員和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維護醫院的工作秩序,必須遵守國務院頒布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積極預防和正確處理醫療事故及差錯;
2、提高葯品管理人員素質,加強用葯安全教育,將葯品質量作為檢查葯劑科工作質量內容之一;
3、健全落實各項工作制度,嚴格執行處方調配製度和處方管理條例,使病人得到安全、有效的葯療服務;
4、葯劑人員應對工作極端負責,嚴格執行四查十對制度,保障病人的用葯安全;
5、病區護理人員就加強護理安全教育,嚴格按操作規程執行,使病人得到及時安全的葯物治療;
6、加強毒、麻、精神葯品的管理,嚴格按毒、麻、精神葯品管理辦法規定的用量開具處方,不得濫用,以免產生不良反應;
7、加強醫師對處方管理辦法的學習,正確開具處方、使用葯品為病人治療,防止不良反應的發生;
8、加強庫存葯品的防火、防霉變、防鼠工作,保障葯品質量;
9、嚴格保護性醫療制度,加強安全監督,層層把關,各科室充分發揮主管負責人的監督指導作用,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
《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四條 根據對患者人身造成的損害程度,醫療事故分為四級:
一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殘疾的;
二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嚴重功能障礙的;
三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輕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的;
四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明顯人身損害的其他後果的。
具體分級標准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第十二條 醫療機構應當制定防範、處理醫療事故的預案,預防醫療事故的發生,減輕醫療事故的損害。
7. 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名單
《關於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全文
衛生部出台改進公立醫院服務管理意見(全文)
衛生部昨日出台關於改進公立醫院服務管理方便群眾看病就醫的若干意見,全文如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為貫徹落實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意見,促進公立醫院在改革發展中加強內部管理,提高服務質量,改善群眾看病就醫體驗,在總結各地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現就堅持「以病人為中心」,改革公立醫院服務管理,方便群眾看病就醫提出以下意見。
一、堅持推進預約診療服務
(一)繼續推動在公立三級醫院實行預約診療,穩步向二級醫院擴展。探索門診和出院病人復診實行中長期預約,有條件的地方試行門診24小時掛號和預約服務。
(二)制定統一的預約診療工作制度和規范,把預約診療與病案管理和醫療保障制度有效銜接,不斷提高患者預約就診的比例。探索建立以城市或全省(區、市)為單位的預約平台,在保證信息安全的同時,做到信息互通,資源共享。
(三)制定改善門診服務、方便患者就醫的績效考評和分配政策,鼓勵醫務人員積極從事晚間門診和節假日門診。
(四)三級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基層醫院建立分工協作關系,做好醫院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及醫院間的預約轉診服務。
二、優化門診流程,增加便民措施
(一)修訂完善門診管理制度,保障醫務人員按照既定安排出診。加強門診信息公開和咨詢服務,幫助患者預約診療和准確掛號,提高患者有效就診率。
(二)探索醫務調度管理制度改革,妥善安排醫療資源,根據就診病人數量和峰谷及時調配。做好門診和輔助科室之間的流程式控制制和銜接,加強門診各科室之間的協調配合。
(三)優化門診布局結構,合理安排患者就診過程,增加便民措施,減少就醫等待,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三、加強急診綠色通道管理,及時救治急危重症患者
(一)合理安排急診力量,配備經過專業培訓、勝任急診工作的醫務人員,標化配置急救設備和葯品。
(二)落實首診負責制,與120建立聯動協調制度,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建立急診、急救轉介服務制度。
(三)加強和改進執行急診分區救治、綠色通道進入住院救治和手術救治。改善急診「綠色通道」,建立創傷、急性心肌梗死、腦卒中等重點病種的急診服務流程與規范,密切科室間協作,確保患者獲得連續醫療服務。
(四)加強急診檢診、分診,及時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修訂完善急診標准,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
(五)對全體醫師、護士進行急救技術操作規程的全員培訓,實行定期培訓、合格上崗制度。
四、改善住院、轉診、轉科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水平
(一)修訂患者轉院、轉科工作制度,修訂入院、出院服務管理制度和標准,改善入院、出院服務流程,方便患者。
(二)為患者辦理入院、出院手續提供個性化服務和幫助。做好入院、出院患者的指示、引導工作,入、出院事項實行門診交代或床邊交代。急診入院患者實行病人由急診科診療過渡入院或直接進入科室搶救與辦理入院同步方式。
(三)加強轉診、轉科患者的交接,及時傳遞患者相關信息,為患者提供連續醫療服務。對於轉科病員要做到內部精細化管理。
(四)對轉院、住院診療提供預約,逐步實現轉院診療服務從床邊到床邊,從社區到床邊的標准化連續服務。做好入出院手續辦理及結算時間預約安排,避免病人等候。
(五)加強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重要患者隨訪預約管理,提高患者健康知識水平和對出院後醫療、護理及康復措施的知曉度。
五、改革醫療收費服務管理與醫保結算服務管理
(一)改革公立醫院收費服務管理,減少患者醫葯費用預付,方便參保參合患者就醫。
(二)與醫療保障管理機構協作配合,探索實施總額預付、單病種付費(收費),與預約診療措施相結合,識別患者醫保身份,逐步實現患者先診療後結算。
(三)逐步推行持卡就診實時結算,患者在定點醫院就診發生的醫療費用,除個人應繳的部分外,其餘均由醫療機構和基本醫療保險、商業保險和各種結算制度、經辦機構直接進行結算。
六、規范臨床護理服務,實施整體護理模式
(一)落實護理人員配置標准,健全護理管理規章制度,嚴格執行護理技術操作規范。
(二)提供與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相適應的護理服務,確保基礎護理與分級護理措施落實到位。
(三)注重人文關懷,實施整體護理模式,為患者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會、文化及精神等多方面需求的人性化護理服務,減少並逐步取消患者家屬陪護。
(四)開展健康教育工作,認真聽取患者及其家屬的意見,不斷改進護理工作。
七、加強精細化管理,提高服務績效
(一)以縮短平均住院日為切入點,優化醫療服務系統與流程。
(二)加快醫院信息化建設,合理配置和利用醫療資源,逐一解決影響縮短平均住院日的各個瓶頸環節,減少患者預約檢查、院內會診、檢查結果等方面的等候時間。
(三)加強重點學科建設、流程管理和科室合作,有效提高醫療服務效率,為患者提供便捷、滿意的醫療服務。
(四)實施臨床路徑管理,探索單病種質量控制和單病種付費改革,推動醫院提高績效。
八、落實患者安全目標,推動醫療質量持續改進
(一)加強醫療質量安全管理,開展醫療質量持續改進,支持中國醫院協會在全國各醫院開展年度患者安全目標活動。落實患者安全目標,保護患者、醫務人員及其他來院人員安全。
(二)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提高醫務人員對患者身份識別的准確性,防止手術患者、手術部位和術式錯誤。
(三)落實臨床葯師制和處方點評制度,提高葯物治療水平,確保患者用葯安全。
(四)改善醫務人員溝通,正確、有效執行醫囑。落實醫院感染控制和臨床實驗室「危急值」報告制度,防範醫療安全事件的發生。
九、開展重大疾病規范化診療,有效減輕患者負擔
(一)選擇常見惡性腫瘤、腎功能衰竭、小兒白血病、先心病等發病率高、疾病負擔重、社會影響大的重大疾病,借鑒發達國家的腫瘤診治經驗,立足我國國情,制定符合基本醫療服務、基本醫療保障和基本葯物供應原則的規范化診療指南,開展重大疾病的規范化診療試點工作。
(二)探索基於規范化診療的單病種支付與收費辦法,控制醫療費用,有效減輕重大疾病患者醫葯費用負擔。
(三)利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逐步建立病理遠程診斷和會診系統,逐步解決縣醫院病理診斷問題,保障重大疾病規范化診療的基礎質量。
十、加強投訴管理,積極推進醫療糾紛人民調解,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一)加強醫患溝通,防範醫療糾紛。實行醫療工作「首訴負責制」,設立或指定專門部門統一接受、處理患者和醫務人員投訴,及時處理並答復投訴人。
(二)根據患者和醫務人員投訴,開展醫療服務的持續改進。
(三)積極推進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和醫療責任保險工作,完善「大調解」,與司法、醫療責任保險等部門緊密配合,在縣(市、區)設立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培訓專職人民調解員。
(四)組織公立醫院統一加入醫療責任保險,保障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化解醫療糾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要把方便群眾看病就醫、減輕群眾經濟負擔納入公立醫院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作為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切實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要完善政策制度,對醫院的工作制度進行清理,做好廢、改、立工作。要教育醫務人員牢固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加強醫德醫風建設。要加強信息化建設,完善技術標准,搭建統一平台,為做好各項工作打好基礎。有關工作進展情況請及時報我部醫療服務監管司。
二○一○年二月一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9-01-09/081917009989.shtml
8. 安全用葯的黃金守則,你知道嗎
農化服務行業要想維持健康發展,務必均衡好經濟發展義務和企業社會責任。政府機構制訂法律法規是確保領域有序健康發展;農葯企業責任是確保顧客安全科學應用農葯;農戶則要保證科學安全運用農葯。下邊詳細介紹安全用葯的五個黃金守則。
五、噴葯人員提升安全防護
噴葯人員要穿防護衣服:長袖上衣衣服褲子和防雨靴;夏天噴葯時一定要戴上太陽帽。混配葯水時一定留意要戴上防毒面罩和膠手套。依照農葯標簽上的規定,在一些狀況下需要鴨舌帽,防護眼罩和防水圍裙。
9. 如何進行老年人安全用葯的護理指導
老年人由於各器官功能及身體內環境穩定性隨年齡而衰退,以至會患多種疾病,因而也就會多葯合用。老年人的生理點特點是,記憶力減退,學習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對葯物的治療目的、服葯時間、服葯方法常不能正確理解。因此,老年人用葯安全管理更應受到特別的重視。本文著重探討護理人員如何採取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從而進一步提高老年人用葯的安全性。
1 全面評估老年人用葯情況
1.1 詳細評估老年人的用葯史,包括既往和現在的用葯記錄、葯物的過敏史、引起副作用的葯物有哪些,以及老年人對葯物的了解情況。
1.2 了解老年人各臟器的功能情況,如肝、腎功能的生化指標。
1.3了解老年人的文化程度、飲食習慣,對目前的治療方案的了解、認識程度和對葯物有無依賴、恐懼等心理。
2 密切觀察和預防葯物的不良反應
2.1 老年人葯物不良反應發生率高,護理人員要注意觀察老年人用葯後的不良反應,及時處理。如對使用降壓葯的老年患者,要告知其直立、起床時動作要緩慢,避免體位性低血壓。
2.2 由於老年人用葯依從性較差,當服葯後未取得預期療效時,護理人員要仔細詢問患者是否按醫囑服葯。
3 提高老年人服葯依從性
3.1 對住院的老年人,護理人員應嚴格執行給葯規程,按早晨空腹、餐前、餐時、餐後、睡前等服葯時間將葯物送到患者手中,做到看服到口。對出院帶葯的老年人,護理人員可以通過書面的形式把葯名、用法、劑量、時間、副作用等內容寫成用葯說明,便於老年人記憶。此外,定期通過電話督促老人服葯,了解服葯後的療效。對於外用葯物,應詳細說明並貼上明顯標記,告知家屬。
3.2 護理人員可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專題講座、個別指導等健康教育方式,反復強化疾病相關知識,提高老年患者的疾病認知能力,促進其服葯的依從性。
4 加強葯物治療的健康指導
4.1護理人員應指導老年人不要隨意購買及服用葯物,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辨證施治。告知家中的葯櫃應定期整理,處理過期變質的葯品。
4.2 指導老年人如果能有其他方式緩解症狀暫時不要用葯,如便秘、疼痛和失眠等,應先採用非葯物性的措施解決問題,將葯物對人體的危害性降至最低。
4.3 護理人員不僅要對老年人做好葯物治療的安全指導,同時還要重視對其家屬進行有關安全用葯知識的教育,使他們學會正確協助和督促老年人用葯,防止發生用葯不當造成的意外。
10. 安全用葯知識宣傳內容有哪些
安全用葯知識宣傳內容有:
1、足不出戶,用葯安全到家。
2、從源頭抓質量,確保葯品安全。
3、保障葯品安全,共建和諧社會。
4、葯品質量安全,責任重於泰山。
5、奔小康先健康,安全用葯保健康。
6、以人為本,確保公眾飲食用葯安全。
7、嚴格葯品市場准入,規范葯品經營行為。
8、關注葯品安全、維護公民葯品消費權益。
9、關注葯品質量安全,關注人民生命健康。
10、強化葯品質量意識,確保臨床用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