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人用什麼招待客人吃午飯
擴展閱讀
廈門市男科怎麼樣 2025-01-28 03:23:56
福州連江私立中學哪裡好 2025-01-28 03:18:07

廈門人用什麼招待客人吃午飯

發布時間: 2022-06-03 11:29:44

『壹』 廈門的民俗有哪些

傳統習俗

中華民族崇尚紅色,廈門人也一樣以紅色象徵幸福、吉祥。門聯、請帖都用紅紙;饋贈禮品也要在包裝紙上放張紅紙條;迎娶的車輛,要掛紅綵帶;喜幛、壽屏要用紅綢緞製作。喪事人家和他人共住一座樓房的,還要在大門口掛塊紅布。而黑、白、藍等色調,則被視作端重、衰思的象徵。

栽種花草,是廈門人的一種愛好。不但自家有盆栽,還喜歡到市面買各種鮮花用清水養起來擺放客廳、卧室。人們還常用新鮮花卉編扎花籃、花屏和龍、鳳、燈等造型,用作喜慶場面的陳設。

民間的一些忌諱和應注意的禮節性習俗有:
以中指指人,被看作是很不禮貌的行為;
用掃帚打人,挨打者被認為受到最大的侮辱;
客人在座是掃地,被人認為是逐客,有失禮儀;
婚慶筵席上,客人不慎打破碗碟湯匙等餐具最為犯忌,被視為不吉祥的徵兆;
與親友進餐時,筷子不要插在飯上,因祭祀時往往在飯上插香。這是對人的不敬;
招待客人時,最忌諱擺六盤菜,因為依清朝舊例,死囚臨刑前才食以六盤菜餚;
在嬰兒面前不要談猴,認為談猴會招致嬰兒多病難養;也不要誇嬰兒肥胖,要說「好看」、「好養」。
以上忌諱,有些至今還在沿用,但多數已不再拘泥了。

節慶活動

廈門同全國各漢族地區一樣,很注重民間傳統節慶。

春節 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節前,家家戶戶貼春聯。除夕夜,合家圍爐(火鍋)吃年飯。有的通宵不眠,名為「守歲」。長輩把紅包賞給未成年的孩童,名為「壓歲錢」。初一凌晨,點燃爆竹「開正」。人們換上新裝到族人親戚家按輩份高低依次拜年。路遇朋友,都要彼此道賀新喜。客人來家,應款待甜茶、糖果、蜜餞;來客帶有孩童,則送給禮柑、瓜果。初三這天,被作為新喪之家的消愁日,一般不串門和外出賀年。

元霄節 農歷正月十五日,廈門稱為「上元」或「燈節」。當天夜裡,父母往往帶著孩子提燈上街觀景。近年來在中山公園舉行「鷺島燈會」已成慣例,民間還經常有耍龍燈、舞獅等活動。

清明節 人們要依俗掃墓和祭祀祖先。以前掃墓都是獻冥紙,現在逐漸以花圈或花束代之。清明節前後十日,公墓、骨灰室都開放供民眾祭奠。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日,廈門俗稱「五日節」。以往家家門口要插艾蒲、家中灑雄黃酒、給小孩佩帶香袋,用以驅邪,現已少見。但人們還習慣在這一天翻曬衣物、做大掃除,並保留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集美龍舟是歷年組織龍舟競賽的場所,屆時熱鬧非凡。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人們合家團聚或倍加思念遠方親友的日子。在中秋節,廈門人除了賞月、吃中秋月餅外,還有一種自鄭成功驅逐荷夷、收復台灣時候流傳下 來的「玩會餅搏狀元」的民俗活動,極具特色,充滿樂趣。中秋會餅每盒63塊餅,大小不同,共分為6種,分別代表古代科舉的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在「搏狀元」活動中俗稱狀元、對堂、三紅、四進、二舉、一秀)。每人輪流將6個骰子擲入碗中,根據投入碗里的骰子的點數領餅,以最終奪得「狀元」為幸運。三百多年來,這種充滿樂趣的活動一直在廈門民間流傳。也有人邀集親友到虎溪岩一帶賞月吃餅。

重陽節 農歷九月初九為「重陽節」,民間喜登山郊遊。

冬至節 家家戶戶祭祖吃湯圓。

民情風俗

在廈門,結婚、壽辰、生兒育女等喜慶,統稱「紅事」;而喪葬則稱為「白事」。

結婚 成年男女結婚,以往禮節甚繁,現已大為簡化。一般市民仍照舊俗擇定佳期,由雙方長輩主辦婚事。佳期前一天,女方將「嫁妝」送達男方,布置好洞房;佳期當天凌晨,新郎到新娘家迎娶,晚上再設宴請客。席散以後,賓客朋友不論輩份大小,都可前往「鬧洞房」。婚後三天,新郎要陪同新娘回娘家,娘家則備酒筵接待,女方親友應邀作陪,以示慶賀。現在越來越多的青年男女結婚已不按這一套,而時興旅遊結婚或新婚舞會。

生日壽辰 廈門人做生日以少年16歲和老人50歲、60歲大壽為重。少年男女,年滿16歲,被看作長大成人。族人親戚要送活雞、線面、衣料等禮物去慶賀。當事人父母則設筵回禮。老人壽辰,尢其父親60花甲、母親50壽辰,已成家的兒女要備好豬腿、壽面、美酒、雞蛋等四色禮物奉獻父母,以報答養育之恩。有的人家還設筵款待親友。

生兒育女 民間視為一大喜事。兒女出生滿三日,叫「三朝」,夫家要備好「油飯」派人送到娘家報喜。滿一個月,再以「油飯」分送親友和鄰居,稱為「彌月」。隨後4個月、周歲,也要熱鬧一番。

喪葬 以往也講排場,現在廢土葬為火葬,諸事皆由殯葬管理所料理,喪家稱便。

文化藝術

廈門有歌仔戲、高甲戲、南樂、歌舞等四個專業文藝團體,還有星海合唱團、少年兒童藝術劇團、台灣同胞文藝隊等許多業余文藝組織。

歌仔戲 (又名鄉劇)是閩南地方代表性劇種。1662年大批閩南人隨同民族英雄鄭成功移居台灣,帶去了「龍溪錦歌」、「安溪採茶」和「同安車鼓」等民間音樂藝術,出現了「歌仔館」。明末清初,受梨園戲、高甲戲和京劇等劇種影響,逐漸形成獨特的表演藝術「歌仔戲」,先在台灣流行,1928年後傳回閩南,經民間藝人的改革創新,再取名「鄉劇」。這種戲曲唱詞通俗朴實,唱腔活潑動聽,深受群眾喜愛。廈門歌仔戲劇團的名劇《梁山伯與祝英台》被稱為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曾由香港長城電影製片廠攝製成影片發行東南亞,其它劇目如《火燒樓》、《五女拜壽》、《殺豬狀元》、《啞女告狀》、《白蛇傳》、《真假太子》等也已製成電視戲曲片。

高甲戲 源於泉州農村一帶。相傳在明末清初,泉州府沿海漁村,每逢迎神賽會,人們以舞獅隊的武打為基礎,配以「水滸」故事,,表演「宋江戲」。接著吸收了梨園戲、傀儡戲、布袋戲的唱、做等表演手段,發展成文武合演的「合興戲」。清代末期,它又受徽班、江西弋陽腔和京劇的影響,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廈門市高甲戲劇團在閩南城鄉享有盛譽。1960年曾參加全國巡迴演出,並到北京參加國慶獻演。傳統劇目有《審陳三》、《挑花搭渡》及現代戲《竹杠》,有的已拍成電視戲曲片。

南曲 又稱南音、南樂、南管、弦管,是閩南最流行的一種地方曲藝。據考證,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隋唐就有了。史料記載,公元1713年,清朝康熙皇帝慶祝60壽辰,全國弦歌妙手聚集京都獻藝,南曲也進京演奏,受到賞識,被授予「御前清聽」的鄉匾和彩傘、宮燈,並賜給了演奏二胡的藝人以腳踏金獅的龍遇。這種古老樂曲用琵琶、洞蕭、二胡、三弦等樂器吹奏,樂曲優美抒情,富於地方特色。其著名代表作有《梅花操》、《八駿馬》、《三更人》、《感謝公主》等,均灌成唱片,發行於海內外。

廈門民間的表演藝術,還有舞獅、踩高蹺、蜈蚣閣、車鼓弄、錦歌、答嘴鼓等,生動活潑,多彩多姿。

『貳』 福建 廈門民間風俗

大概可以說是鹵面 吧,這個是閩南地區都有的一個特點,其實我更覺得廈門的更好吃~~

上述的條件個人認為都不錯,但是正餐來吃這種就不太合時宜了吧~

當然咯,如果是搬家鹵面是必要的。



望對你有幫助

『叄』 廈門婚嫁習俗

我來讓大家感受一下廈門的婚嫁風俗吧
(一)送聘禮又叫行(提)聘,俗稱「送大定」
男方長輩由媒人(現多為介紹人或雙福齊全的人)在定好的吉日,將彩禮送到女方家裡。彩禮強調要成雙成對的,包括給人的紅包(現在大多已經不識此禮,如果給的話,只有單數了)。以需要有一對(又有說兩對的)香燭、定金、首飾、聘金、豬蹄及給女方父母的禮金(俗稱「屎尿盆」,會比聘金少得多,只拿個意思而已,不知道為什麼會叫這個俗稱,我自己在猜是不是感謝女方家長把女兒養育成人的感謝)。現在人多保留紅燭定金、首飾及禮金,其餘的用煙酒代替或者乾脆沒有。現在女方多收屎尿盆,聘金大多會退回貼在嫁妝中讓女兒長面子。
到女方家後,女方會准備甜蛋(即白水煮蛋去殼後放入糖水中煮開),一般一碗兩個,如果能吃的要全吃完,不能吃的話至少要吃一個,另一個要用筷子切成兩半,吃完後還要吃冬粉雞,我LG他們來提親的時候已經接近中午了,於是我家也就樂得中午就直接招待吃冬粉雞,即不失禮,也不用想破頭說中午要招待什麼,哈哈。
(二)接親
廈門一般是晚上12點過後從男方家裡出發到女方家接新娘的,所以廈門的結婚錄相一開始都會有一段的夜景,可以說是一大特色。為什麼會是12點呢,據我阿姨說就是一天的開始呀。假設你的喜宴定在30日晚上,那麼29日晚上12點就開始娶親了,因為12點就是30日的開始。還有說這時候娶親也不會把女方家的財氣帶走。
12點過後新郎就手捧花束由伴郎等男伴陪伴到女方家接親,一般女方家是不會馬上開門,會為難夠男方才開門,一般要賄賂幾個紅包後,討個吉利才開。我LG當初是站在門口唱歌,哈哈,連《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歌詞都緊張得想不起來,在門口站了半天,最後還得塞個紅包了事。
這時女方一樣准備甜蛋、冬粉雞招待客人。此時新人還得給女方長輩敬茶,就是用准備好的敬茶的茶具,然後用茶盤托著茶(紅糖水煮桂圓紅棗)敬給女方的長輩,敬茶前還得給女方女性長輩戴「春花」此時切忌用手壓長輩的頭部,女方長輩喝完茶後,會壓一個紅包或者首飾在茶杯下給新人,俗稱「壓茶盤」。然後女方家會將男方提親時送來的香燭在祖宗前點燃,上香後,就可將新娘迎娶出門,此時出門,新娘要將准備好東西(子孫桶以外)等裝入紅色箱包內、子孫桶由伴郎和男伴提著一起出門,新娘只能由伴娘陪著,其他人都不能到男方家去,然後女方家長會給伴郎伴娘紅包答謝,禮數多一點的會連男伴一起答謝。
新娘手捧花束出門後有見天的地方,伴娘要將紅傘撐開,以免讓新娘頭上見天。新娘坐上車後將准備好的扇子從車窗內丟出,由新娘的弟弟撿回。接下來又是一路的夜景錄相。
到了新郎家樓下,伴娘再將紅傘撐開走到一樓,不知道從哪時開始的規則,說是新娘不能自己走上去必須由新郎背(抱)上去,而且中間新娘的腳是不能落地的。我新房在六樓外加地下室等同於七樓,我又不是太瘦,我真同情我的LG,那時候不知道LG哪裡來的力氣,競然可以。。。。。。此時的伴娘要先一路灑緣錢上去,嘴巴要不停地念:人未到緣先到。然後要摸黑灑遍新房的每個角落。同樣不停地念。
到了男方家後,不許開燈,長輩於房中避著,說是免得一見面會「正面相沖」,新人到後先進屋坐於床上(特別注意的是新床安好後新人未入坐之前,其他人不得坐於上方)。伴娘開燈後,由新娘請出長輩,給祖宗上香後,同樣吃甜蛋,冬粉雞,插春花,敬茶,壓茶盤,然後給長輩腳手巾、鞋等。男方答謝伴郎伴娘等。第二天中午,新房內要煮一鍋干飯,用新娘准備好的飯巾蓋上,意味著有飯吃,豐衣足食等。
(三)酒宴
廈門酒宴基本上雙方合在一起請,很少有分開請的。比較多一般是晚上的六點半到七點開始,廈門的這點風俗不好,一般會拖得很晚才開始,能夠八點開始就不錯,我們的更絕,因為隔壁有一對新人,怕相互影響,而且他們只有八桌,客人先到齊了,我們只好等到九點才開始,暈。母舅要坐主桌。一般會來點互動,新人長輩講些鼓勵感謝的話,才正式開始吃飯。
新娘在此期間換三套衣服,在大廳里一套婚紗,一般等到雞湯快出來時就要換第二套禮服,雞廈門話音同於街,等於新人要出去敬酒了,答謝大家來祝賀你們,等結束後,送大家離去前再換一套衣服送大家。
現在有酒店大多有送一晚房間,所以鬧洞房的人也少了。酒宴結束後,除了親朋好友上新房去看看外,基本上都各自回家了。所以廈門鬧洞房鬧出不愉快的並不多見。
(四)回娘家
結婚後第三天,是新人回娘家的日子,一般新人會帶四色餅回家,女方需要更換其中兩色讓女兒帶回家,女方還需要准備兩根甘蔗(是有頭有尾帶枝葉,用紅紙包住,帶回家後須置放於大門門後到幹掉才能丟棄),一隻活公雞(俗稱「帶路雞」現在多用紅紙包住的雙數雞蛋代替),講究的還有米糕等祭床頭母。
中午由女方家請女婿。女兒必須在天黑前回到夫家。
從此以後,一對新人的新生活就此開始了。

『肆』 招待客人什麼菜比較好

一、蒜香雞翅
1、取一隻碗,倒入生抽,鹽,生薑末,黑胡椒粉,香葉,料酒做成腌肉料;
2、雞翅反面切幾個小口,放入腌肉料內,腌一小時;
3、大蒜切末;
4、取油鍋,下入腌好的雞翅,倒入適量的白糖,煎到上色;
5、倒入生抽,炒均勻後倒入蒜末炒香;
6、加適量的水,燜煮。雞翅熟後,入鹽收汁即可。
二、小米蒸排骨
1、小米泡水三個小時;
2、排骨泡水三十分鍾,去掉血水;
3、加入白糖3克,鹽5克,生抽20克,料酒10克,蚝油10克,辣椒醬15克;
4、腌2個小時入味;
5、排骨加入小米攪拌均勻。
6、土豆切片放入容器底部;
7、再倒入小米排骨,上籠蒸40分鍾左右即可。
三、滑蛋炒牛肉
1、牛肉切薄片,放入腌料(醬油、薑汁、酒、白糖、澱粉、花生油)拌勻,泡嫩後撈起,待用,打散雞蛋後,放入鹽拌勻;
2、將泡油後的牛肉放入蛋液中;
3、將鑊燒至十分熱,放入油,燒熱後,放入蛋液,用中火拌炒至蛋凝固,撒入蔥粒拌勻,即可上桌。
四、珍珠元子
1、糯米提前洗凈浸泡一夜,撈出瀝干;
2、豬肉餡加鹽,生抽,料酒,油,澱粉,鵪鶉蛋沿一個方向攪打上勁。再加蔥薑末,蓮藕末拌勻;
3、肉餡撮成圓球;
4、肉球裹上一層糯米;
5、珍珠元子下鍋隔水蒸,水開後繼續大火蒸10分鍾左右即可。
五、剁辣椒炒雞胗
1、雞胗清洗干凈後切薄片,加薑末,紅剁椒,料酒腌制20分鍾左右;
2、長青椒洗凈去籽切段,蔥姜蒜切片;
3、熱鍋下油,油熱後,依次下入花椒,姜、蔥、蒜炒香;
4、放腌好的雞胗片大火翻炒至斷生;
5、加入青椒塊翻炒,加少許老抽,炒至青椒斷生,放少許鹽,淋少許香油即可。
六、豉汁蒸鳳爪
1、鳳爪入鍋焯水3分鍾出鍋,瀝干水份備用;
2、油熱後下入鳳爪,炸至微黃,再入冷水中浸泡10分鍾;
3、撈出鳳爪加鹽、胡椒、蔥、紅椒、大蒜末、豆豉、生粉、料酒、香油、生抽、老抽、蚝油充分抓勻;
4、豆腐放入碗中,把鳳爪擺放好,把剩餘的料汁倒在鳳爪上,入鍋大火蒸25分鍾即可。
七、麻婆茄子
1、茄子去蒂洗凈,切成塊狀,用淡鹽水浸泡10分鍾,蔥花、大蒜切碎,姜切末;
2、熱鍋油熱後放入茄子,小火慢煎至茄子微軟後盛出;
3、鍋中倒油,放入蒜末和薑末爆香,下豆瓣醬煸炒出紅油;
4、將茄子放入炒勻,加料酒,白糖、生抽、倒入清水燜煮一會,調入辣椒油、花椒油,待湯汁收干,撒上蔥花即可。
八、香辣豬蹄
1、豬蹄洗凈,姜蒜切片;
2、鍋中燒水,放入蔥薑片,倒入少許料酒,水開後放豬蹄飛水,撇除浮沫撈出豬蹄;
3、鍋中放油,加干辣椒、花椒、大料、薑片、蒜片炒香;
4、放入豬蹄翻炒,加老抽、陳醋、鹽調味,添水沒過豬蹄;
5、大火燒開轉小火至豬蹄熟爛即可收汁。
九、辣子雞
1、將雞洗凈後切成2-75px的小塊,加入料酒、鹽拌勻,腌制20分鍾;
2、姜、蒜切片,蔥干辣椒切段;
3、鍋中倒入300ml油燒熱,放入雞塊略炸,炸至金黃色後;
4、大火燒熱油,放入姜、蒜片爆香,放入辣椒花椒,放入炸好的雞塊翻炒,撒入雞精白糖和蔥段炒勻。
十、大盤雞
1、雞洗凈,剁塊,放入加了料酒的開水鍋里焯水撈出瀝干;
2、熱鍋上油,放八角,桂皮,香葉,干辣椒,花椒,蔥薑片煸香;
3、放入雞塊翻炒3分鍾,加生抽,老抽,白糖炒至上色;
4、加入開水,沒過雞塊即可,燒開後加番茄醬、檸檬汁,蓋上蓋轉小火20分鍾。加青紅椒、鹽,胡椒粉,大火收汁。

『伍』 廈門飲食習俗、特色

特色

廈門特色小吃小吃是廈門食俗的一個重要內容。這不僅由於廈門小吃體現了廈門人的想像力和創造性。其品種的豐富多樣,全國罕見;也不僅由於廈門小吃的風味獨特,令人難忘;更因為對廈門人來說,小吃既可是點心,亦能作正餐,甚至可以上宴席待客。沒有一個廈門人不吃小吃,它已經深深溶於廈門人飲食習俗之中,成為一種偏好,一種習慣,一種民風。對於廈門人來說,那深夜街巷裡叫的"燒肉粽",那馬路邊騎樓下點著"臭十"(乙炔)燈的煎豆子,便是刻骨銘心的故鄉印象。可以說,不了解廈門的小吃,就不僅無法了解廈門的食俗,也無法了解廈門人據廈門民俗學會近年的調查,目前廈門的小吃大約有200多種,製作售賣小吃的攤點、酒樓、餐廳僅在島內就有2600多家,許多黃昏之後才出現的流動攤販尚不計算在內。這么龐大的數目,只能選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最負盛名的攤點、酒樓簡略介紹了。最有名和最普遍的廈門小吃有;土筍凍、燒肉粽、五香、芋包、韭菜盒、芋棗、章魚、鹵豆千、鹵鴨、蚝仔粥、面線糊、炸棗、捆蹄、夾餅、糖蔥餅、薄餅、沙茶麵、魚丸、蚝仔煎、麻籽、貢魷魚、"翻煎"豆乾、鯊肉、加滋螺、花螺、蚝仔炸、馬蹄酥、麵茶、蝦面、燒豆花、花生楊、炒麵線、豆包仔等等土筍凍是用生長於海邊灘塗的一種名叫"土蚯"的無脊椎軟體小動物加工製作的,晶瑩剔透,柔韌嫩脆,鮮甜爽口,尤其是沾上各種佐料,更別具風味。據說,製作上筍凍的"黑土蚯",全國只有廈門、海滄、安海一帶沿海灘塗才有,而以廈門百穀港出產的品質最佳。可惜圍海造地,芫當已不再成港,現在的土筍凍只有靠高浦、海滄、安海等地提供原料了。五香也是極為可口的美味。它用一種專門的豆皮,裹上剁碎的精肉、荸薺、蔥等,包成如春餅的一條條,再放下油鍋炸成焦黃,切成幾段,蘸佐料進食,香、酥、脆、鮮,妙不可言。 蚝仔煎則是選黑耳白肚(黑白對比越強烈,說明越新鮮)的"珠蚝",拌和青蒜、韭菜、地瓜粉,攤入油鍋,兩面煎透。講究一點,還要在入鍋後,再攤上攪散的蛋,一道煎熟。起鍋後,撒點胡椒,放數葉芫荽,吃時再蘸上芥辣、辣醬、香酷,簡直連舌頭都會一起吞下去。蝦面的主料是蝦和面,然而妙處卻不在蝦,也不在面,而在湯。先把蝦去殼水熟,撈起蝦仁,再用這湯熬蝦殼,熬了第一遍後,把蝦殼過濾出來,搗碎,摻上冰糖再熬。然後和上熬過的豬骨頭湯,撒上蔥花、蒜末,方才成為蝦面湯頭。食時,將面攪熟。撈置碗中,放上幾只承熟的蝦仁和幾片豬肉,加上一小匙蔥頭油及些許蒜泥,再舀進熬好的蝦湯,撒上胡椒,味道之鮮美,令人難忘。 糖蔥餅,過去有許多小販挑著擔沿街走巷叫賣,現在只有在"好清香"酒家才吃得到了。它是用特製的約五六厘米直徑的小春餅皮,包上一小段專門煉制的油蔥糖和酸蘿卜、蔥、蒜、辣醬、莽辣。入口後,甜、酸、辛、辣、咸五味俱全,食慾大振。沙茶麵可算是當今廈門最普遍的小吃了,無論鬧市或深巷,幾乎無處不有。沙茶麵的妙處,也是在湯頭。好的沙茶麵湯,是用豬的大骨湯加上沙茶辣醬、花生醬等熬成的,又鮮又辣,別具口味.芋泥、芋棗、芋包,則是把檳榔芋頭蒸熟,搗成泥,然後包肉、筍等,用蒸籠蒸過,即成芋包。什麼也不包,只加糖,搓成一粒粒如大棗,再油炸,即成芋棗。若是加糖,油炒,則成芋泥。芋泥起鍋後,面上油多,很快就不冒煙,但內里卻是十分燙,不知底細,就要吃虧。也有咸芋泥,如南普陀素菜的"香泥藏珍",即把蘋泥包上各種菜,整碟或整碗蒸熟,邊上再撒些油炸過的酥脆可口的青菜葉絲,吃起來十分可口。蚝仔粥或蟹粥的功夫,在於米要"粒粒清",不能煮爛。主要喝稀飯湯。傳統中,一種小吃總是和最受歡迎的某一攤點的店名或主人名字連在一起,如黃則和的花生湯,"好清香"的燒肉棕,"碰記"和"真好味"的魚丸場,"章記"的蝦面,關隘內治姐的美人薄餅,思明北路程阿樹的蚝仔煎,二舍廟陳漢益的炸五香,泰山口吳唇的韭菜盒,打錫箔巷葉棟梁和笛仔仙陳金水的土筍凍,福茂街口何金釵的沙茶麵,海關邊王奕然的油蔥??,思明北路貓車的貢魷魚,賴厝埕蔡淑貞的芋包,十六崎腳陳玲的麻嵫等等。 歲月流逝,數十年前的這些老字型大小能留存至今的已經不多。但後起之秀,層出不窮。尤其是80年代以來,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把小吃又推上了一個新的高潮。一種潮流是將大眾化的小吃"宴席化",以"好清香"酒樓為代表。像"九龍盤",借成套餐具為媒介,將九種小吃組成一道風味梅花拼盤,構思相當奇巧。同時將芋包、肉粽、油蔥夾餅等小吃小型化精緻化,使人們在小吃宴席上,一次可以品嘗多種小吃。小吃宴,十二道菜,道道都是廈門街頭巷尾可見的風味小吃,但又較那些小攤點工料精緻,風味更佳。另一潮流則是將小吃"家常化"。像芋棗、鹵鴨、五香、鹵豆乾、等等,各菜市場都有許多攤點,專賣給顧客帶回家做家常飯菜。 無論是小吃的"宴席化"或"家常化",都表明廈門人對小吃的喜愛是何等深切。相信廈門的小吃還會再發展,發展得更豐富多彩,更令人難忘.

習俗:

除夕吃年夜飯,叫「吃廿九瞑」,大都愛吃火鍋(暖鍋),「圍爐」合家歡。火鍋有「一品鍋」(整鍋一格)、「鴛鴦鍋」(兩格)、「四色鍋」(四格)。從「一品鍋」而形成名菜「一品富貴」,湯是豬肉或雞鴨湯,主菜是金元寶(雞蛋)、銀元寶(鴿蛋)、整隻蹄膀叫「一團和氣」,黑刺參與墨魚用海帶綁在一起叫「烏金墨玉」,雞鴨翅膀叫「鵬程萬里」,冬筍叫「節節高升」,粉絲叫「福壽綿長」,魚丸、肉丸和發菜叫「團圓發財」,雞頭雞尾、魚頭魚尾叫「有始有終」,加上火腿腳爪叫「平步青雲」,末了吃長生果,意思是「長生不老」,吃柑橘,象徵吉利。由於火鍋熱氣騰騰,食品翻滾不停,不斷續湯,添加好料,就叫「越吃越有,越燒越旺」。廈門人特別重視海鮮,如鰱魚「年年有餘」)、蚝仔、紅蝦、珠蚶、旺螺、海帶和發菜豆腐(「發財多福」)等,近年來又有啤酒火鍋、豆腐火鍋、丸子火鍋、什錦火鍋等應市。

年糕
吃了年糕,萬事如意年年高,年年高升,年年高興!又有敬祝長輩延年高壽之意。年糕又叫「年年糕」,「年年糕」從「粘粘糕」同音演化而來。廈門人把年糕叫做「米果」,品種多樣,有甜有咸,甜的有白糖米果、烏(紅)糖米果,並加冬瓜、紅棗、花生等;鹹的有金瓜(南瓜)米果、菜頭(蘿卜)米果、番薯(地瓜)米果、芋頭米果,並加豬肉、蝦米、蚝干、香菇、油蔥等;此外,還有涼米果、發米果、碗糕米果……

薄餅
清代有詩人寫詩詠薄餅:「春到人間一卷之」,描寫薄餅皮是「薄本裁圓月,柔還卷細筒」,描寫薄餅餡是「紛藏絲縷縷,饞嚼味融融」。薄餅還是廈門人的一大發明。明代嘉靖年間(1522——1566年),曾任潮州太守的同安人李春芳,將其女兒嫁給了金門蔡厝人蔡復一(那時,金門屬於同安縣管轄)。後來,蔡復一官至總督雲貴湖廣軍務兼貴州巡撫,公務繁忙,日理萬機,經常廢寢忘食。蔡夫人看在眼裡,疼在心上,害怕長此以往,有損夫婿健康。於是,她就將一些魚、肉、蝦、菜、筍、豆等用微火燉熟,用麵皮包卷,置於夫婿案頭,讓他邊吃邊辦公,一舉兩得。這種菜便被稱為「婆餅」,廈門話「婆」「薄」同音,便又稱為「薄餅」。它從官府傳到民間,「夫人薄餅」又變成「美人薄餅」。

圓仔
吃圓仔,又稱吃元宵,有的地方叫湯圓、湯團。據說,吃元宵始於春秋末期,宋代才稱圓子,取「團團圓圓」之意。宋代有一位文人說這種食品是「秫粉包糖,香湯浴之」,並作16字贊一首:「團團秫粉,點點蔗霜;浴以沉水,清甘且香。」廈門圓仔將各地風味兼收並蓄,有甜有咸,有的白心,有的包餡,什錦、豆沙、棗泥、筍肉、豬油都有。

『陸』 請人到飯店吃飯怎麼招待『

都但飯店了,你就不用太熱情,就是倒倒酒,讓人家就可以了.太熱情反而讓別人不舒服.平常心的吃個飯就行

『柒』 廈門婚嫁習俗是什麼

我來讓大家感受一下廈門的婚嫁風俗吧
(一)送聘禮又叫行(提)聘,俗稱「送大定」
男方長輩由媒人(現多為介紹人或雙福齊全的人)在定好的吉日,將彩禮送到女方家裡。彩禮強調要成雙成對的,包括給人的紅包(現在大多已經不識此禮,如果給的話,只有單數了)。以需要有一對(又有說兩對的)香燭、定金、首飾、聘金、豬蹄及給女方父母的禮金(俗稱「屎尿盆」,會比聘金少得多,只拿個意思而已,不知道為什麼會叫這個俗稱,我自己在猜是不是感謝女方家長把女兒養育成人的感謝)。現在人多保留紅燭定金、首飾及禮金,其餘的用煙酒代替或者乾脆沒有。現在女方多收屎尿盆,聘金大多會退回貼在嫁妝中讓女兒長面子。
到女方家後,女方會准備甜蛋(即白水煮蛋去殼後放入糖水中煮開),一般一碗兩個,如果能吃的要全吃完,不能吃的話至少要吃一個,另一個要用筷子切成兩半,吃完後還要吃冬粉雞,我LG他們來提親的時候已經接近中午了,於是我家也就樂得中午就直接招待吃冬粉雞,即不失禮,也不用想破頭說中午要招待什麼,哈哈。
(二)接親
廈門一般是晚上12點過後從男方家裡出發到女方家接新娘的,所以廈門的結婚錄相一開始都會有一段的夜景,可以說是一大特色。為什麼會是12點呢,據我阿姨說就是一天的開始呀。假設你的喜宴定在30日晚上,那麼29日晚上12點就開始娶親了,因為12點就是30日的開始。還有說這時候娶親也不會把女方家的財氣帶走。
12點過後新郎就手捧花束由伴郎等男伴陪伴到女方家接親,一般女方家是不會馬上開門,會為難夠男方才開門,一般要賄賂幾個紅包後,討個吉利才開。我LG當初是站在門口唱歌,哈哈,連《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歌詞都緊張得想不起來,在門口站了半天,最後還得塞個紅包了事。
這時女方一樣准備甜蛋、冬粉雞招待客人。此時新人還得給女方長輩敬茶,就是用准備好的敬茶的茶具,然後用茶盤托著茶(紅糖水煮桂圓紅棗)敬給女方的長輩,敬茶前還得給女方女性長輩戴「春花」此時切忌用手壓長輩的頭部,女方長輩喝完茶後,會壓一個紅包或者首飾在茶杯下給新人,俗稱「壓茶盤」。然後女方家會將男方提親時送來的香燭在祖宗前點燃,上香後,就可將新娘迎娶出門,此時出門,新娘要將准備好東西(子孫桶以外)等裝入紅色箱包內、子孫桶由伴郎和男伴提著一起出門,新娘只能由伴娘陪著,其他人都不能到男方家去,然後女方家長會給伴郎伴娘紅包答謝,禮數多一點的會連男伴一起答謝。
新娘手捧花束出門後有見天的地方,伴娘要將紅傘撐開,以免讓新娘頭上見天。新娘坐上車後將准備好的扇子從車窗內丟出,由新娘的弟弟撿回。接下來又是一路的夜景錄相。
到了新郎家樓下,伴娘再將紅傘撐開走到一樓,不知道從哪時開始的規則,說是新娘不能自己走上去必須由新郎背(抱)上去,而且中間新娘的腳是不能落地的。我新房在六樓外加地下室等同於七樓,我又不是太瘦,我真同情我的LG,那時候不知道LG哪裡來的力氣,競然可以。。。。。。此時的伴娘要先一路灑緣錢上去,嘴巴要不停地念:人未到緣先到。然後要摸黑灑遍新房的每個角落。同樣不停地念。
到了男方家後,不許開燈,長輩於房中避著,說是免得一見面會「正面相沖」,新人到後先進屋坐於床上(特別注意的是新床安好後新人未入坐之前,其他人不得坐於上方)。伴娘開燈後,由新娘請出長輩,給祖宗上香後,同樣吃甜蛋,冬粉雞,插春花,敬茶,壓茶盤,然後給長輩腳手巾、鞋等。男方答謝伴郎伴娘等。第二天中午,新房內要煮一鍋干飯,用新娘准備好的飯巾蓋上,意味著有飯吃,豐衣足食等。
(三)酒宴
廈門酒宴基本上雙方合在一起請,很少有分開請的。比較多一般是晚上的六點半到七點開始,廈門的這點風俗不好,一般會拖得很晚才開始,能夠八點開始就不錯,我們的更絕,因為隔壁有一對新人,怕相互影響,而且他們只有八桌,客人先到齊了,我們只好等到九點才開始,暈。母舅要坐主桌。一般會來點互動,新人長輩講些鼓勵感謝的話,才正式開始吃飯。
新娘在此期間換三套衣服,在大廳里一套婚紗,一般等到雞湯快出來時就要換第二套禮服,雞廈門話音同於街,等於新人要出去敬酒了,答謝大家來祝賀你們,等結束後,送大家離去前再換一套衣服送大家。
現在有酒店大多有送一晚房間,所以鬧洞房的人也少了。酒宴結束後,除了親朋好友上新房去看看外,基本上都各自回家了。所以廈門鬧洞房鬧出不愉快的並不多見。
(四)回娘家
結婚後第三天,是新人回娘家的日子,一般新人會帶四色餅回家,女方需要更換其中兩色讓女兒帶回家,女方還需要准備兩根甘蔗(是有頭有尾帶枝葉,用紅紙包住,帶回家後須置放於大門門後到幹掉才能丟棄),一隻活公雞(俗稱「帶路雞」現在多用紅紙包住的雙數雞蛋代替),講究的還有米糕等祭床頭母。
中午由女方家請女婿。女兒必須在天黑前回到夫家。
從此以後,一對新人的新生活就此開始了。

『捌』 廈門大致有哪些習俗和風俗。

廈門習俗 更新時間:2006-6-20 11:17:57 中華民族崇尚紅色,廈門人也一樣以紅色象徵幸福、吉祥。門聯、請帖都用紅紙;饋贈禮品也要在包裝紙上放張紅紙條;迎娶的車輛,要掛紅綵帶;喜幛、壽屏要用紅綢緞製作。喪事人家和他人共住一座樓房的,還要在大門口掛塊紅布。而黑、白、藍等色調,則被視作端重、衰思的象徵。 栽種花草,是廈門人的一種愛好。不但自家有盆栽,還喜歡到市面買各種鮮花用清水養起來擺放客廳、卧室。人們還常用新鮮花卉編扎花籃、花屏和龍、鳳、燈等造型,用作喜慶場面的陳設。 民間的一些忌諱和應注意的禮節性習俗有: 以中指指人,被看作是很不禮貌的行為; 用掃帚打人,挨打者被認為受到最大的侮辱; 客人在座是掃地,被人認為是逐客,有失禮儀; 婚慶筵席上,客人不慎打破碗碟湯匙等餐具最為犯忌,被視為不吉祥的徵兆; 與親友進餐時,筷子不要插在飯上,因祭祀時往往在飯上插香。這是對人的不敬; 招待客人時,最忌諱擺六盤菜,因為依清朝舊例,死囚臨刑前才食以六盤菜餚; 在嬰兒面前不要談猴,認為談猴會招致嬰兒多病難養;也不要誇嬰兒肥胖,要說「好看」、「好養」。 以上忌諱,有些至今還在沿用,但多數已不再拘泥了。

『玖』 一般接待客人的時候,都要准備什麼菜

一般都會選擇准備一些雞肉或者是豬肉,同時也會炒幾個小菜,而且也會調一些冷盤,這樣做也是為了表示對客人的一種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