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福建同安什麼時候歸到廈門的
擴展閱讀
深圳寵物怎麼上戶口 2025-01-24 11:44:54
天津買水去哪裡 2025-01-24 11:44:50
福州塑料管道哪裡買 2025-01-24 11:44:43

福建同安什麼時候歸到廈門的

發布時間: 2022-06-07 02:17:34

『壹』 廈門屬於哪個市

廈門市是福建省副省級城市,不屬於其他市管轄。

廈門,隸屬於福建省,別稱鷺島, 簡稱廈、鷺,副省級城市、經濟特區。位於台灣海峽西岸中部、閩南金三角的中心,地處北緯24°23′至24°54′、東經117°52′至118°26′之間。東與大小金門島、南與龍海市隔海相望,陸地與南安市、安溪縣、長泰縣、龍海市接壤。

廈門市境域由福建省東南部沿廈門灣的大陸地區和廈門島、鼓浪嶼等島嶼以及廈門灣組成。2016年,全市土地面積1699.39平方公里,其中廈門本島土地面積157.76平方公里(含鼓浪嶼);海域面積約390平方公里。

截至2016年末,廈門市有6個市轄區,26個街道、12個鎮, 361個社區、147個村。其中,思明區轄10個街道、99個社區;湖裡區轄5個街道、53個社區;海滄區轄4個街道、23個社區、15個村;集美區轄4個街道、2個鎮、42個社區、21個村;同安區轄2個街道、6個鎮、55個社區、81個村;翔安區轄1個街道、4個鎮、89個社區、30個村。

(1)福建同安什麼時候歸到廈門的擴展閱讀

1949 年 10月17日廈門解放。同年10月21日正式成立廈門市人民政府,下設思明、開元、廈港、鼓浪嶼、禾山5個區。1953 年11 月,同安縣集美鄉劃歸廈門市,並改為鎮建制。廈門市管轄范圍開始拓展到島外。1957年4月,同安縣灌口區的東孚等 12 個鄉(鎮)劃歸廈門市。

1958年10月,海澄縣(今龍海市)的海滄、新垵2個鄉也劃入廈門市。廈門市政府將禾山區、集美鎮、灌口鎮和海滄鎮所屬各鄉合並,成立郊區。

1970年7月,同安縣改屬晉江專區。1973年9 月復歸廈門市管轄。「文化大革命」期間,思明區改名向陽區,開元區改名東風區,「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恢復原名。1978年9月設置杏林區,將郊區的杏林公社劃歸杏林區管轄。至1980年廈門經濟特區建立前,廈門市轄思明區、開元區、鼓浪嶼區、郊區、杏林區和同安縣。

1980年10月,國務院正式批准在廈門湖裡劃出2.5平方公里設立經濟特區。同年11月成立廈門經濟特區管理委員會,直屬福建省人民政府。

1984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把廈門經濟特區的范圍擴大到廈門全島(包括鼓浪嶼),並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同年9月,廈門經濟特區管理委員會與廈門市人民政府合並,廈門市人民政府行使地方和經濟特區的雙重職能。

1987年8月,廈門市區級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增設湖裡區,郊區改為集美區。1988 年4月,國務院批准廈門為計劃單列市,賦予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許可權。

1994年2月,國務院批准廈門市行政級別升格為副省級。1996年11月同安撤縣改區,1997年5月廈門市同安區人民政府正式掛牌。

2003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福建省人民政府頒發《關於廈門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同意撤銷廈門市鼓浪嶼區和開元區,其行政區域劃歸思明區管轄,杏林區更名為海滄區,設立翔安區。行政區調整後,廈門市下轄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和翔安6個區,至2016年12月底不變。

『貳』 同安什麼時候歸屬廈門

同安區是福建省廈門市的一個市轄區,原為同安縣,別稱「銀城」、「銀同」,地處閩省東南沿海、「閩南金三角」的核心地帶。於西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置縣,不久廢。後晉天福四年(939年),升大同場為同安縣。 舊稱「同安縣」,1997年5月撤縣設區。2003年09月,廈門市區劃調整,原同安區一分為二,拆為同安區和翔安區。調整後,仍為廈門市最大行政區。[1]
同安區 ,是廈門市最大的行政區,是著名的僑鄉和台胞祖籍地,土地總面積658平方公里,連接翔安區和集美區,距離廈門本島大約40分鍾車程。[1] 環東海域位於同安區,翔安區交界處,是廈門市新規劃的東部市級中心。
晉太康

印象同安
三年(282年)析東安縣(駐地今泉州市南安)置同安縣,當年即廢。康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4鄉置大同場,為縣之前身。
後晉天福四年(939),升大同場為同安縣,正式升場置縣,轄3鄉11里,隸屬於泉州。轄區包括今廈門市、同安縣、金門縣及龍海一部分。[1] 唐光啟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為刺史,至947年,南唐並吞閩國,同安地為王潮和閩國治地,歷時61年。王潮、王審知兄弟先後為威武軍節度使,同安為其治地,閩國開平元年909年,王審知為閩王,立閩國,都福州,大同場為其轄地。949年,南唐升泉州為清源軍(轄今泉州、莆田、漳州、廈門)。963年,宋改清源軍為平海軍,以陳洪進為節度使,同安縣屬平海軍。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陳洪進納土於宋,同安縣始隨平海軍納入宋土。同年,宋復平海軍為泉州。宋屬平海軍、泉州。
宋同安縣下轄3鄉33里,後並為27里,再縮為11里,即同禾、民安、翔風、嘉禾(以上屬綏德鄉)、長興、從順、感化、歸德(以上屬永豐鄉)、仁德、安仁、積善(以上屬明盛鄉)。[2]
元代改里為都,3鄉之下統44都。永豐鄉下轄原從順里西界1~5都,原感化里西界6~8都,原歸德里西界9~10都,原長興里東界1~3都,計13都;明盛鄉下轄原仁德里西界11~13都,原安仁里西界14~16都,原積善里西界17~20都,計10都;綏德鄉下轄原同禾里東界4~7都,原民安里東界8~11都,原翔風里東界12~20都、原嘉禾里西界21~24都,計21都。[2] 元代屬於泉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恢復里制,里下轄都。增置在坊里轄縣城2隅。全縣共劃3鄉12里2隅44都。洪武二十年為防倭患,盡徙大小嶝島2都人民於內陸。永樂元年(1403年)從順里5都並為3都,感化里3都並為1都,長興里3都並為1都,歸德里2都並為1都,縣轄3鄉12里2隅35都。後都下設圖。成化六年(1470年),大、小嶝2都人民奏復其舊。至此,同安縣下轄12里2隅37都53圖。[2]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始築「廈門城「。清順治七年(1650年)鄭成功駐兵廈門,十二年(1655年)在同安縣 綏德鄉 嘉禾里 改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廢;明代屬於泉州府。
清代開始,隸屬福建 興泉永道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從興泉道管轄下設台廈兵備道,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設廳,雍正五年(1727年)起屬於興泉永道,興泉永道轄今泉 州、莆田、廈門,永春州、大田縣,道台自泉州移駐廈門。清沿明制。乾隆四十年(1775年),析翔風、民安2里(丙洲除外,劃歸從順里)及同禾里的五、六、七都置馬巷廳。光緒間行保甲制,改圖為保。至清末,同安的行政建制層級為:縣→鄉→里→都→保→甲(每保10甲,每甲10戶)。全縣共3鄉9里21都。[2]
民國元年(1912年),撤府,興泉永道改名南路道,民國3年改名廈門道,管轄廈門、莆田、泉州和大田縣,4月,劃出同安縣綏德鄉嘉禾里置思明縣,9月升思明府,不久廢。
民國元年(1912年),裁馬巷廳復歸同安縣。至民國36年,穩定為13鄉鎮150保2325甲,保持至1949年9月同安解放。[1] 民國四年,1915年劃出 金門島和附近島嶼設置金門縣。
1933年 「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設廈門市,廈門市成立,旋改特別市,同安縣和廈門市隸屬興泉省(治所泉州),興泉省轄今泉州、莆田、廈門, 翌年1月「閩變」失敗後,廈門特別市政府和興泉省撤銷,廈門島內恢復思明縣建制,與同安縣均屬福建省政府直轄。1934年同安、思明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駐同安),1935年4月以廈門及鼓浪嶼等7個島嶼設廈門市,撤銷思明縣設禾山特種區,與同安縣同屬第四行政督察區(駐同安,轄今泉州、莆田、廈門),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廈門島淪陷, 同安縣仍隸屬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區,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兵團進入了福建大陸,攻入廈門, 後金門戰役(古寧頭戰役),金門炮戰。詳見金門戰役、金門炮戰[3] 相關 文章和詞條。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徐向前發表了《停止炮擊大、小金門等島嶼的聲明》,歷時21年的金門炮擊,正式劃上了句號。 1949年9月隸屬於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地泉州,管轄泉州、莆田、廈門。1950年7月,改屬福建省泉州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泉州、莆田、同安縣,後改名為晉江專區。 解放後,1953年11月劃出同安縣集美鄉到廈門市郊。
1958年10月,從晉江專區劃出改隸於廈門,1970年8月,再劃歸晉江地區,1973年9月,歸隸廈門市至今。
下轄新民、五顯、洪塘、汀溪、蓮花、西柯等6個鎮,大同、祥平等2個街道辦事處以及竹壩開發區、鳳南農場、白沙侖農場和81個行政村、42個社區居委會。[2]
1949年後縣以下建制歷經區、鄉、公社、鄉鎮、鎮的變更,1996年12月,全縣轄19鎮、場(不含良種場),共18個居委會213個村委會。轄域面積由解放初的1481平方公里縮小為1078.55平方公里。[1]
1997年05月01日同安撤縣設區。
2003年04月26日,國務院批准:分出設立廈門市翔安區,將廈門市同安區所轄新店、新圩、馬巷、內厝、大嶝5個鎮劃歸翔安區管轄。2003年09月,撤銷開元區、鼓浪嶼區,大幅減少政府編制,節約行政開支,促進社會發展,降低施政成本。行政區劃調整前:同安區面積1048平方千米,人口55萬。行政區劃調整後,同安區轄大同街道、祥平街道、蓮花鎮、新民鎮、洪塘鎮、西柯鎮、汀溪鎮、五顯鎮。區人民政府駐祥平街道。現有土地總面積658平方公里,人口71萬(其中外來人口37.6萬)。[1]

『叄』 在封建明清時期廈門是不是歸泉州府管轄呢以前廈門是不是歸泉州呢誰有以前封建的地圖網站

不是的,不要聽泉州人放屁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明清以來中國歷代行政區域變革頻繁,但是考據充分,記載詳實。

在清朝以前,泉州從南安郡開始發展起來,一直到泉州府,到這個時期,廈門島內大致叫嘉禾里,隸屬於同安縣,屬於泉州府管理
但是到了清朝,廈門逐漸開始脫離了泉州的管轄。標志性有兩件事,一個是康熙年成立台廈兵備道統領台灣和廈門兩地政務,廈門首次成為直管之地,隨後制度化的是雍正5年,興泉永道(即後來改名為福建南路道、廈門道)的道台治所遷到了廈門。 道台最初只負責軍政,後來權力逐漸擴大,形成了省下府上的實質政府。按到今天來說,就是福建省下面設立了一個廈門大區,而這個大區管理廈門,泉州,莆田等地區,先後加上了永春大田等縣,從而泉州正式進入廈門管轄時代,先後200多年,歷任100多任道台都在廈門,一直到1925年。後廈門道撤銷,廈門建市由福建省管轄,從此和泉州切割。而泉州在後來還一度完全撤銷

興泉永道的道台駐地就在今天中山公園邊上的少兒圖書館,後來又成為廈門市府的辦公用地,一直到了1980年代湖濱北路的新市府建好才結束百餘年的歷史使命

同安擺脫泉州的時間較為後面,同安縣長時間屬於泉州府管理,到了清末府的權力縮小,同安縣逐漸向廈門直接匯報。後來廈門建市以後同安等縣又幾經變化。建國後屬於第五專區一度成為泉州的上級,後來劃歸晉江專區也不再歸於泉州管轄。隨後同安的管轄土地逐漸分割歸給廈門,一直到1958年同安縣由廈門管轄,加上從漳州龍海劃過來的海滄,從此廈門的區域穩定下來。

所以從歷史上看,在明朝以前,廈門可以說屬於泉州,但是清朝以後,泉州很長時間是歸廈門管理,到了民國以後,廈門就走上獨立成市的階段,而泉州成為市還是在1950年代晉江專區時代以後。

從這個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少部分自大的泉州人實際上對自己家鄉的歷史都不了解,純粹是在膨風。。。。。。

------------

小常識:從興泉永道到廈門道

道一級機構從清朝順治開始逐漸產生完善並擴張,從原來的巡視機構逐漸形成了一級實權政府,位於省下府上。

大致上說,道分為兩類,一類並不是地方政府,而是省級派出機構,專門督導辦理某類事務的,比如兵備道等,你可以理解為現在的省府駐某地的專門辦事機構。另外一類道是地方政府,通常一個道領2-4個府。而後一種道又分兩種:分守道和分巡道,開始的時候分守道是常駐某一個地方,注重錢糧事務,而分巡道是駐一個地方巡視周邊,注重軍政。後來逐漸統一道分巡道,類似於後來的地區專員公署

興泉道原來是興化+泉州兩個府,雍正年遷道廈門後逐漸擴大,永春直隸州並入,成為興泉永道,維持近200年。興泉永道是地方分巡道,兼專門的負責郵政,海洋事務的專門事務道,乾隆年間又加上兵備道。所以興泉永道是不折不扣的地方一級主管機構

同安縣令是正七品,永春直隸州知州是正五品,泉州知府是從四品,而興泉永道的道員是正四品,甚至很多道員是正三品從三品,極端發生過從二品兼任道員的,道員離任以後很容易跳過從三品直接接任正三品的按察使。所以道員的權力遠遠大於知府

『肆』 廈門的歷史

晉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縣,屬晉安郡,後並入南安縣。唐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縣西南部置大同場,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升為同安縣,屬泉州。
宋屬平海軍、泉州。元屬泉州路。明屬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築「廈門城」——意寓國家大廈之門,「廈門」之名自此列入史冊。
清順治七年(1650年)鄭成功駐兵廈門,順治十二年(1655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廢;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設台廈兵備道,道尹駐台灣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灣府改為台灣道)屬於福建省,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設廳,雍正五年(1727年)起屬於興泉道(後為興泉永道,轄今泉州、莆田、廈門,永春州、大田縣)自泉州移駐廈門。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廈門鼓浪嶼淪為「公共租界」,民國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縣嘉禾里(廈門)及金門、大小嶝置思明縣,4月28日,思明縣政府正式成立,隸屬福建軍政府,9月升思明府,旋廢,1915年分出金門、大小嶝設金門縣,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廈門道,轄今泉州、莆田、廈門、大田縣,1925年廢)。
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設廈門特別市,旋廢。翌年1月「閩變」失敗後,廈門特別市政府和興泉省隨之撤銷,廈門恢復思明縣建制,與同安縣均屬福建省政府直轄。1934年同安、思明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駐同安),1935年4月以廈門及鼓浪嶼等7個島嶼設廈門市,撤銷思明縣設禾山特種區,與同安縣同屬第四行政督察區(駐同安,轄今泉州、莆田、廈門),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淪陷,10月恢復廈門市建制,設中心(後改思明)、開元、鼓浪嶼、禾山4區。抗日戰爭勝利,國民政府恢復廈門市政府建制,直屬福建省政府管轄。
1949年9月、10月同安縣、廈門市解放,同安縣屬第五專區(1950年改泉州專區、晉江專區),廈門為福建省轄市。1950年10月廈門市設開元、思明、鼓浪嶼、廈港(後廢)、禾山5區。1953年同安縣集美鎮歸廈門市轄,1958年1月撤禾山區,改設郊區,8月同安縣由晉江專區劃屬廈門。
1966年8月開元、思明區更名東風、向陽區(1979年10月復原名),1970年2月同安縣劃屬晉江專區(地區),1973年6月再歸廈門市。1978年9月設杏林區。1987年增設湖裡區,郊區改名集美區。1997年同安撤縣設區。至此,廈門市轄鼓浪嶼、思明、開元、杏林、湖裡、集美、同安7區。
2003年05月經國務院批准,廈門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思明區、鼓浪嶼區和開元區合並為思明區;將杏林區的杏林街道辦事處和杏林鎮劃歸集美區管轄,杏林區更名為海滄區;設立翔安區,將同安區所轄新店、新圩、馬巷、內厝、大嶝5個鎮劃歸翔安區管轄。

『伍』 廈門的歷史!

晉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縣,屬晉安郡,後並入南安縣。唐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縣西南部置大同場,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升為同安縣,屬泉州。宋屬清源軍、平海軍、泉州。元屬泉州路。明屬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築廈門城,清順治七年(1650年)鄭成功駐兵廈門,十二年(1650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廢;二十三年(1884年)設台廈兵備道,道尹駐台灣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灣府改為台灣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設廳,雍正五年(1727年)興泉道(後為興泉永道)自泉州移駐廈門。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廈門鼓浪嶼淪為「公共租界」,國民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縣嘉禾里(廈門)及金門、大小嶝置思明縣,9月升思明府,旋廢,1915年分出金門、大小嶝設金門縣,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廈門道,1925年廢)。
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設廈門特別市,旋廢。1934年同安、思明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駐同安),1935年4月以廈門及鼓浪嶼等7個島嶼設廈門市,撤銷思有縣設禾山特種區,與同安縣同屬第四行政督察區(駐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淪陷,10月恢復廈門市建制,設中心(後改思明)、開元、鼓浪嶼、禾山4區。1949年9月、10月同安縣、廈門市解放,同安縣屬第五專區(1950年改泉州專區、晉江專區),廈門為省轄市,1950年10月廈門市設開元、思明、鼓浪嶼、廈港(後廢)、禾山5區。1953年同安縣集美鎮歸廈門市轄,1958年1月撤禾山區,改設郊區,8月同安縣由晉江專區劃屬廈門市。1966年8月開元、思明區更名東風、向陽區(1979年10月復原名),1970年2月同安縣劃屬晉江專區(地區),1973年6月再歸廈門市。1978年9月設杏林區。1987年增設湖裡區,郊區改名集美區。1997年同安撤縣設區。

『陸』 廈門自然地理

廈門島東西長約11、5KM,南北長約13、5KM,面積128、14平方公里,東聯金門,烈嶼,西接寶珠、高浦,南當太武,北橫丙洲。西南界海澄、龍溪,東南出大擔、小擔、直通澎湖,西北有美人、天馬,東南擁鴻漸、香山,為華南海濱之要地。清人庄光前曾從海防的角度論述這些島嶼,認為廈門的寶珠嶼、鼓浪嶼、離浦嶼、薛嶼和金門的大嶝嶼、小嶝嶼、夾嶼、白嶼,前後倚伏,左右觭角,為易於隱藏之所;其他如高浦、馬鑾、高崎、潯尾、五通、澳頭、劉五店等處,為渡口之要道。沿流向是大擔、小擔二嶼,大擔以外是浯嶼,「據海疆要關,北連二浙,南按百粵,東望澎湖、台灣,外通九夷八蠻,風潮之所出入,商舶之所往來,非重兵以鎮之不可。」

廈門在宋代稱為「嘉禾嶼」,又稱「嘉禾里」,屬泉州府同安縣。元代立千戶所,明代為中左所,屬福建都指揮使司。洪武二十年(1387年),為防禦倭寇入患,江夏侯周德興於此築城約7年方成,號「廈門城」。清順治七年(1650年),鄭成功以廈門為基地,起兵抗清,於1655年將廈門改稱「思明州」。康熙年間,清政府收復廈門、金門後,又恢復原來的名字--廈門。

廈門是一個自然條件十分優越的港口,有內港與外港之分,外港在鼓浪嶼與大陸之間。外港面積約3、63平方公里,長2、78KM,寬1、66--0、6KM不等,水最深處達34M,最淺處補足1M,港埠所在地的一般水深為9M;內港面積1、28平方公里,水深自25--7M不等,港埠附近平均為9--12M。其港內主航道水深超過12M,許多地方深達25--30M,最深達40多米,不淤積,港域寬,海岸線長達234KM,且港內風力不大,一般為2--4級,7--9月份雖有台風影響,但因港灣深入陸地,故避風條件甚好。18世紀初期一位名叫霍爾德的法國人曾稱贊廈門港為「世界上最好的港口之一」,說它「可容納數千艘船舶,且為一深水良港,最大的船舶亦可直達岸邊,相當安全地停泊在那裡」。另外,廈門居於香港與上海航線的中心(距香港287海里、距上海560海里)與台灣、澎湖僅隔一條台灣海峽(距高雄156海里、澎湖102海里);它毗鄰漳州、泉州兩市,遠通日本(距長崎816海里)、菲律賓(距馬尼拉677海里)及南洋群島,在發展海外交通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

『柒』 廈門的歷史簡介

歷史簡介:廈門遠古時為白鷺棲息之地,故又稱「鷺島」。先秦時期,廈門屬百越之地;《漢書·地理志》記載,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

西晉,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縣,屬晉安郡,不久裁撤,並入南安縣,直到600多年後才再次設縣建制:閩國933年龍啟元年時升為同安縣,再次設縣,屬泉州,州駐地在晉江縣 。

唐朝,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縣西南部置大同場,唐光啟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為刺史,至947年,南唐滅閩國,同安地為王潮和閩國治地,歷時61年。

王潮、王審知兄弟先後為威武軍節度使,同安為其治地,閩國開平元年(909年),王審知為閩王,立閩國,都福州,大同場為其轄地。 保大七年(949年),南唐升泉州為清源軍(轄今泉州、莆田、廈門、漳州)。

乾德元年(963年),宋改清源軍為平海軍,以陳洪進為節度使,同安縣屬平海軍。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陳洪進納土於宋,同安縣始隨平海軍納人宋土。同年,宋復平海軍為泉州。宋屬平海軍、泉州。

廈門是中國海濱城市,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廈門也是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遊城市,擁有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鼓浪嶼。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贊美廈門為「東方夏威夷」。 

(7)福建同安什麼時候歸到廈門的擴展閱讀

廈門市位於北緯24°23'~24°54'、東經117°53'~118°26',在中國東南沿海,福建省南部,與漳州、泉州相連,地處閩南金三角中部。廈門市由廈門本島、鼓浪嶼及其眾多小島嶼和同安、集美、海滄、翔安等組成。

陸地面積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390多平方公里。其中廈門島面積約為157.76平方公里(含鼓浪嶼),是福建省的第四大島嶼,全島海岸線約為234公里。

廈門地形以濱海平原、台地和丘陵為主。廈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勢地貌構成類型多樣,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台地、平原、灘塗等。西北部多中低山,其中位於同安與安溪交界處的雲頂山海拔1175.2米,為全市最高的山峰。

從西北往東南,依次分布著高丘、低丘、階地、海積平原和灘塗,南面是廈門島和鼓浪嶼。雲頂山為廈門市最高峰,雲頂岩為廈門島最高峰,日光岩為鼓浪嶼最高峰。

廈門屬於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和多雨,年平均氣溫在21℃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8月份雨量最多,風力一般3~4級,常向主導風力為東北風。由於太平洋溫差氣流的關系,每年平均受4~5次台風的影響,且多集中在7~9月份。

『捌』 曾經的廈門與現在的廈門

廈門市是我國五個經濟特區之一,現轄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和翔安6個區,通行閩南方言。相傳遠古時為白鷺棲息之地,故又稱「鷺島」。 市貌 廈門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台灣海峽西岸,與台灣隔海相望,全市總面積1,565平方公里。下轄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翔安六個行政區。廈門是中國最適宜居住的城市之一。這里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環境整潔,擁有「國際花園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全國十佳人居城市」、「聯合國人居獎」、「全國文明城市」等殊榮。廈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是國家計劃單列市,享有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並擁有地方立法權。廈門是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之一,在《經濟日報》2002年初發布的「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中,廈門名列第五。 鼓浪嶼鄭成功塑像 晉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縣,屬晉安郡,後並入南安縣。唐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縣西南部置大同場,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升為同安縣,屬泉州。宋屬清源軍、平海軍、泉州。元屬泉州路。明屬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築「廈門城」——意寓國家大廈之門,「廈門」之名自此列入史冊。清順治七年(1650年)鄭成功駐兵廈門,十二年(1650 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廢;二十三年(1884年)設台廈兵備道,道尹駐台灣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灣府改為台灣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設廳,雍正五年(1727年)興泉道(後為興泉永道)自泉州移駐廈門。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廈門鼓浪嶼淪為「公共租界」,民國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縣嘉禾里(廈門)及金門、大小嶝置思明縣,9月升思明府,旋廢,1915年分出金門、大小嶝設金門縣,同年置南路道(1924年改名廈門道,1925年廢)。 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設廈門特別市,旋廢。1934年同安、思明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駐同安),1935年4月以廈門及鼓浪嶼等7個島嶼設廈門市,撤銷思明縣設禾山特種區,與同安縣同屬第四行政督察區(駐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淪陷,10月恢復廈門市建制,設中心(後改思明)、開元、鼓浪嶼、禾山4區。1949年9月、10月同安縣、廈門市解放,同安縣屬第五專區(1950年改泉州專區、晉江專區),廈門為省轄市,1950年10月廈門市設開元、思明、鼓浪嶼、廈港(後廢)、禾山5區。1953年同安縣集美鎮歸廈門市轄,1958年1月撤禾山區,改設郊區,8月同安縣由晉江專區劃屬廈門市。1966年8月開元、思明區更名東風、向陽區(1979年10月復原名),1970年2月同安縣劃屬晉江專區(地區),1973年6月再歸廈門市。1978年9月設杏林區。1987年增設湖裡區,郊區改名集美區。1997年同安撤縣設區。至此,廈門市轄鼓浪嶼、思明、開元、杏林、湖裡、集美、同安7區。 2003年4月26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3]52號)調整廈門市部分行政區劃:撤銷廈門市鼓浪嶼區和開元區,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廈門市思明區管轄。思明區人民政府駐民族路。將廈門市杏林區的杏林街道辦事處和杏林鎮劃歸廈門市集美區管轄。集美區人民政府駐銀江路。杏林區更名為海滄區。區人民政府駐地由杏林南路29號遷至海滄鎮。設立廈門市翔安區,將廈門市同安區所轄新店、新圩、馬巷、內厝、大嶝5個鎮劃歸翔安區管轄。區人民政府駐新店鎮。行政區劃調整後,廈門市轄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和翔安6個區。 城市人口根據2007年人口變動抽樣調查資料測算,經福建省統計局評估,2007年底廈門市常住人口總量為243萬人,與2006年比凈增人口10萬人,增長率為4.3%。其中,男性人口121.86萬人,佔50.1%,女性人口121.14萬人,佔49.9%,人口性別比為100.6(女性比為100)。 鼓浪嶼 以500米的鷺江與市區相隔,素有「海上花園」的美稱。島上完好地保留著許多具有中外建築風格的建築物,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譽。嶼上居民喜愛音樂,鋼琴擁有密度很高,被贊為琴島。主要旅遊景點有:日光岩、菽庄花園、海濱浴場、鄭成功紀念館等。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中外遊人來此觀光游覽。 小白鷺民間舞團 1993年10月成立,是我國第一個專業民間舞藝術表演團體。在各類舞蹈比賽中頻頻獲獎,其表演以濃郁的民間風格和獨特的閩南特色博得各界好評。曾榮獲中國人民對外友協最高榮譽獎章——中俄友誼紀念獎章。接受過全國150多位專家的指導,其定位、模式、創作均走在全省最前。有人評價,廈門觀眾看錶演的習慣是小白鷺舞團建立後培養的。 廈金航線 9月19日上午,廈門—金門航線迎來第300萬名旅客。廈門元寶運動器材公司常務董事、台商賴怡全成為第300萬名幸運者。 擔負廈金航線直航客輪和旅客邊防檢查工作的廈門邊檢總站東渡站人員介紹,廈金航線以其航程短、價格低、服務好、中轉方便等獨特優勢,已逐漸成為兩岸經貿文化交流、人員往來的「黃金驛道」。年出入境旅客量逐年呈幾何級增長,2001年開通當年僅2萬人,2007年已躍升至69萬多人次。今年兩岸「利好」政策出台,更是促進了廈金航線出入境旅客量的飛速增長。 9月7日,大陸宣布實施從兩岸「小三通」渠道進一步擴大兩岸同胞往來等五項新政策,加上九月八日在廈舉辦的第十二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台商紛紛取道廈金航線,廈金航班艘艘滿載,日進出旅客曾一度突破5200人次,9月份以來截至9月19日上午11時,廈金航線出入境旅客累計達到5.2萬人次。 賴怡全先生得知自己有幸成為廈金航線開通以來第300萬名旅客後,既意外,又興奮,更對廈金航線贊不絕口:「廈金航線航班多、航程短、費用少、服務好,通過廈金航線往來兩岸非常方便!沒想到這么快就到了300萬人次,真的很高興!」 「9.8」投洽會 (即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 經國務院批准、由國家商務部主辦,是中國惟一以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為主題的國際性投資促進活動,位列國家主辦的三大交易會之一。經過20年的發展,已成為中國打造國際品牌、塑造國家形象的重要平台,成為海內外客商相互溝通、洽談投資的紐帶和橋梁。廈門在投洽會中走向世界,成為中國對外開放和中外投資交流的窗口。 廈門國際馬拉松 2003年3月至今已成功舉辦5屆,規模一年比一年大,吸引了大量國內外選手前來參賽,影響力逐年提高,對提升廈門城市品牌有著積極的意義。許多國際知名選手在參加廈門國際馬拉松比賽後,稱贊廈門有世界最美麗的跑道。國際馬拉松讓更多的人認識了廈門,給廈門帶來無限商機。 廈門愛樂樂團 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團隊,不僅深受市民喜愛,也是對外交流的形象大使。曾3次走出福建,在6省18市進行了極為成功的巡迴演出。該樂團不僅推廣普及了高雅藝術,還用生動的事實宣傳了廈門文明建設的成就,提高了廈門的形象和文化品位。經過全國交響樂團聯盟評比,該樂團被列為全國9大交響樂團之一。 陳嘉庚 陳嘉庚先生一生興業救國,致力於教育發展,是著名的愛國華僑領袖。1913年創辦集美學村,前後耗資一億多元,譽滿東南亞,是福建首屈一指的教育基地。陳嘉庚因此被毛澤東同志譽為「華僑的旗幟,民族的光輝」。 環島路 風景如畫的環島路西起廈大胡里山炮台,東至廈門國際會展中心。於1999年9月30日正式貫通,2004年9月8日,歷時10年建設的廈門環島路全線貫通,全長48公里,總投資26億元,集交通、旅遊、人文景觀、娛樂休閑於一體。 廈門大學 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1921年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是目前我國惟一地處經濟特區的教育部直屬綜合性大學,也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之一。廈門大學正昂首闊步向著「建成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奮斗目標邁進。 溫馨廈門 廈門處處洋溢溫馨,給人以家的感覺。大廈門格局的形成,使廈門真正「城在海中,海在城中」,為溫馨廈門創造了優美的自然環境。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綜合實力日益增強,百姓富有文明,城市繁華有序,為溫馨廈門創造了良好的物質條件。 中秋博餅 中秋博餅是廈門特有的民俗活動,講究的就是一個開心,是博一個好兆頭,大多數人都願意相信,博中狀元的人來年運氣總是會特別好,這當然是因為博餅活動里傾注了人們的感情寄託。所以,廈門人總是對中秋節格外重視,甚至有「小春節,大中秋」的說法。

『玖』 同安歷史多久了

安別稱「銀城」,於西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置縣,不久廢。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復置。1997年5月撤縣設區。2003年9月,廈門市區劃調整,原同安區一分為二,拆為同安區和翔安區。民國三年(1914年)以前,其轄域包括現在的廈門市、金門縣及龍海市東北部。後幾經變動,至2007年底,下轄新民、五顯、洪塘、汀溪、蓮花、西柯等6個鎮,大同、祥平等2個街道辦事處以及竹壩開發區、鳳南農場、白沙侖農場和81個行政村、42個社區居委會。81個行政村、42個社區居委會。全區總人口40多萬,其中外來人口10萬人,土地總面積657.59平方公里。同安地處閩南「金三角」的中心,是廈、漳、泉交通要沖,南去廈門36公里,東北去泉州64公里,西南到漳州68公里。它背山面海,海岸線長86公里。內陸東、北、西三面分別與南安、安溪、長泰為鄰。東南隔海與金門、台灣相望,角嶼離金門只有2.26公里,是統一祖國的重要窗口。行政中心是大同鎮,是區人民政府所在地。
同安,歷史悠久,物華天寶、地靈人傑,被稱為「文明之邦」、「海濱鄒魯」之地。夏商周時屬揚州,春秋戰國為越地,秦為閩中郡,漢稱東安縣,西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置縣,始稱同安。至今1700多年歷史。南宋紹興十五年(1145年)建城,東西長,西北狹,形似銀錠,故稱銀城。歷史上同安曾轄金門、廈門兩島及集美、杏林、海滄和龍海市的部分地區,並曾設巡檢司於澎湖,兼領台灣。1949年9月19日同安解放,1973年歸廈門所轄,1996年11月20日撤縣設區,今為廈門市轄區中最大的行政區。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196982.html?wtp=tt&fr=ikwas0

『拾』 廈門同安以前屬於漳州的嗎

錯了,以前屬泉州,(包括漳州龍海的海澄、角美等設同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