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船王包玉剛民族
包玉剛
寧波地處東海之濱,是浙江省最大的港口城市,是鴉片戰爭後「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有著悠久的商業傳統,形成了歷史上著名的商幫——寧波幫。包玉剛家所在的村落,離海不遠,但自從跟其父到鎮海後,他念念不忘那無邊的大海和海上的商船,他上學時最喜歡的就是去看海,去看船,在這里,他度過了愉快的童年時光。
13歲那年,父親送他到上海求學。到上海不久他就一頭扎進吳淞船舶學校學起了船舶。抗戰爆發後,他輾轉到了重慶。在這里,他沒有按照父親的意願繼續進大學深造,而是自做主張跑到一家銀行當了一名小職員。
1938年,包玉剛來到上海,在中央信託局保險部工作,憑著自己的努力和在銀行里積累的經驗,在7年短短的時間里,他就從普通職員升到了衡陽銀行經理、重慶分行經理,直到最後的上海市銀行副總經理,前面的路途可謂一帆風順。但在這時,他卻辭職了,因為在這個方面沒有興趣,親友對此都迷惑不解。
1949年初,包玉剛與父親一起攜著數十萬元的積蓄,到香港另闖天下。開始的時候做些小生意,積累了點錢,但接下來干什麼呢?包玉剛想起了童年對海的嚮往,於是提出了海運的主意。母親勸他,「行船跑馬三分險」,搞海運等於把全部資產都當成賭注,稍有不慎,就會破產,父親認為,香港的航運業已經十分發達,競爭相當激烈,而包玉剛對航運完全是門外漢,憑什麼經營航運?但包玉剛主意已定,矢志在海洋運輸業謀求發展。他一面繼續做好父親和其他家庭成員的說服工作,一面四齣了解有關船舶和航運的情況,認真研讀有關航運和船舶方面的書籍。
包玉剛終於可以一圓自己的海上之夢了!雖然這個路程十分艱難,而當時他已經37歲了。
開始的時候,資金不夠,在朋友的協助下,籌集了70多萬美元,包玉剛專程到英國買回了一艘以燒煤為動力的舊貨船,這艘船已經使用了28年,排水量也只有8200噸。雖然這艘船很破,但包玉剛卻像得了稀世珍寶一樣,請人將它整修油漆一新,並取名叫「金安」,這艘船就是事業的開始。1955年,包玉剛成立了「環球航運集團有限公司」,並與日本一家船舶公司談妥,將「金安號」轉租給這家公司,從印度運煤到日本,採取長期出租的方式。
這是一個冒險的決策,因為當時世界各國經營航運業的人,都是採用傳統的短期出租方式,也就是每跑一個航程,就同租用船隻的人結算一次。這樣不但收費標准高,而且隨時可以提高運價。聞名世界的希臘船王奧納西斯、美國船王路德威克,以及老一代香港船王董浩雲,都是這樣做的。可是包玉剛與他們都不一樣,他出人意料地採取了長期出租的經營方式,把自己的船為期3年、5年甚至10年地租給別人,租用者按月交納租金,但租金標准卻要低得多。許多人都在嗤笑這個不自量力,不懂規矩的小孩子,但包玉剛自有他的打算,他曾對人說:「我的座右銘是,寧可少賺錢,也不去冒險。」他謀求的是長期則穩定的收入,這是放眼未來的一種經營方法。而短期出租就要承擔一定的風險。
事實上,就是這種穩扎穩打的方式讓包玉剛區別於其他的船主,最後坐上了世界船王的寶座。
世界船王
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包玉剛在經營方式上選擇長期出租的同時,也在思考另一個問題,在銀行幹事的經驗讓他明白資金對一個企業的重要性,要使自己的航運事業迅速發展,光靠自己是不行的,必須得到銀行的支持。於是,包玉剛到處奔走,積極尋找門徑。他找到了早年搞進出口貿易時結交的朋友——香港匯豐銀行的高級職員桑達士。眾所周知,香港英資匯豐銀行是香港金融界的巨頭,是100年來香港資金最雄厚的銀行。
憑著自己流利的英語和嫻熟的業務,1956年,包玉剛以一艘船向匯豐銀行承作抵押借款,得到桑達士的同意,取得了一小筆貸款。稍後 ,包玉剛得到一個用100萬美元買一艘7200噸船的機會,而且也找到了租主了,可是沒有錢,買不下船,怎麼辦?於是包玉剛向桑達士貸款100萬美元,100萬美元!在當時絕對不是小數目,桑達士認為包玉剛簡直是開玩笑,一無資金,二無保證金,萬一賠了怎麼辦,但是包玉剛利用租船人迫切心情,竟然真的弄來了一張75萬美元的「信用狀」,桑達士對這個年輕人的毅力算是徹底折服了,他同意貸款給包玉剛。這次「空對空」的勝利,是包玉剛與匯豐銀行建立借貸關系的開始。在後來的無數次借貸合作中,他以誠信為本,取得了銀行的信任和支持,使自己事業的發展有了一個雄厚的資金來源。後來,包玉剛作為「亞洲第一人」榮任匯豐銀行董事。 [編輯本段]平身傳奇在海洋上,包玉剛成就了自己的事業,但他並不滿足,70年代,他決定逐步把重心轉移到陸地上來。將賺得的部分財產投資於越來越紅火的房地產業,兼營酒店和交通運輸。為了在陸上也能取得海上那樣輝煌的成就,他和香港首富李嘉誠一起,和英國資本集團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斗爭,這就是著名的「九龍倉」之戰。
在當時,「九龍倉」是香港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洋行旗下的主力,也是香港最大的英資企業集團之一。在李嘉誠的幫助下,包玉剛暗中購入了大量「九龍倉」股票。1980年4月,包玉剛屬下的隆豐國際有限公司宣布,已控制了約30%的「九龍倉」股票。而怡和財團屬下的另一個主力置地公司手中才有約20%的「九龍倉」股票,形勢對怡和財團明顯不利。為了保住「九龍倉」,置地公司氣勢洶洶地調動了大批資金,以100元一股的高價收購「九龍倉」股票,想把包玉剛從「九龍倉」中擠出去。包玉剛面對強敵,沉著應戰,奇跡般地在三天之內調集了21億元現款,只花了兩個小時,便使「九龍倉」股份增加到49%,徹底控制了這個企業。一向看不起華人資本的置地公司,不僅沒有爭得「九龍倉」,還傷了自己的元氣。
這次戰役轟動了整個香江,大漲了華人志氣,打擊了英資財團的囂張氣焰,包玉剛在談笑之間,調集了20個億的事情,也成為一個傳奇。
1985年,包玉剛又以5億新加坡幣奪得英資集團會德豐股權,成為繼李嘉誠入主和記黃埔之後,奪得英資四大洋行的第二個香港人。1986年,包玉剛又一舉收購香港另一個發鈔銀行渣打銀行14.5%的股份,成為該行最大的個人股東。船王「棄舟登陸」創造了又一個奇跡!
至此,包玉剛的海上王朝和陸地王國都達到了頂峰。他的財富也多得令人咋舌,有人說他曾經考慮買下一個國家。他自己也開玩笑說:「我不願意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財產,因為害怕由於不知所措而引起心臟停止跳動。」
據了解,「江南第一藏書樓」天一閣收藏著海量家譜,目前總共收藏家譜近五百五十部,涉及一百多個姓氏。上世紀八十年代,包玉剛曾在天一閣里發現自己是包拯的二十九代嫡孫。
Ⅱ 求"香港籍的船王董浩雲"的相關介紹
董浩雲
董浩雲,「現代鄭和」,中國東方海外貨櫃航運公司的
創辦人。
董浩雲是浙江省定海縣人,1911年出生, 192
7年中學畢業後考人航運業訓練班,1928年到天津航運
公司當職員,後逐步升任為常務董事,踏上了經營航運業的
生涯。
靠「勇於競爭,大膽創業」的精神,幾經努力,他開創
了中國、亞洲和世界航運史上的多項「第一」,因而享有「
現代鄭和」的美譽。
他擁有各種船隻149艘,總噸位達1100萬噸,是
世界「風流船王」奧納西斯的近一倍;雖不及「世界船王」
包玉剛的環球集團多,但其船舶的種類之多、單船噸位之大
、機械設備之新,均超過環球集團。
董浩雲是「世界七大船王」之一,《紐約時報》的說法更具體:「世界最大獨立船東。」他留給世界一個最大的商船聯合體,留給年輕人「海上學府」的船上教學模式,也留給香港一位最高領導人——他的長子董建華。
船王董浩雲與多國元首稔熟。育有長子董建華、次子董建成、三女董建平、四女董小平、五女董亦平。
長子董建華 與美國兩任總統布希有私交,與多國元首及政壇人物熟悉。1937年上海出世。英國繼續中學課程,隨後在利物浦大學選修理科。負笈美國麻省理工攻讀海洋工程學碩士。回港在董氏集團負責亞洲及歐洲航運業務。41歲出任東方海外上市公司主席。
次子董建成 娶溫子華為妻,一直駐紐約負責美國和南美洲業務。董建華任特首後,即接任東方海外集團主席。
三女董建平 下嫁商人金樂琦,因她愛好藝術,在香港主持畫廊,對國內新秀尤其江浙年輕畫家,多所扶持。
四女董小平 下嫁彭蔭剛。彭父親彭孟緝,曾為台灣「陸軍總司令及軍事參謀長」。
五女董亦平 下嫁劉廣斌。
董氏父子生平大事對照年表
一個創世界第一 一個成香港首長
董浩雲
1911年 出生,屬豬。
1927年 16歲,中學畢業考入航運業訓練班。
1928年 17歲,任職天津航運公司。
1933年 2歲,創立航運公司,同一年爆發日本侵略戰爭,公司結束。
1937~41年 26歲,創立不足一年的航運公司因抗日爆發破產。30歲在香港成立不足一年的公司被日軍接管。
1950年 39歲,公司船隻被扣,面臨財務困境。
1956年 45歲,中東戰爭爆發,逐漸成為世界最大船王。
1963年 52歲,首開香港至美國東岸定期航線。
1966年 55歲,首開香港至歐洲定期航線。
1972年 60歲,「海上學府」焚毀。
1980年 69歲,收購百萬噸級大油輪,完成收購資產負債率高達83%。
1982年 71歲,心臟病發,在養和醫院病逝。
董建華
1937年 出生,屬牛。
1949年 12歲,隨父來港。
1954年 17歲,負芨英國升學。
1960年 23歲,在利物浦大學畢業後進入美國通用電器工作。
1969年 32歲,返港,開創香港至歐美航運。
1971年 34歲,第一次事業受挫,父親興辦的「海上學府」在港失火焚毀。
1982年 45歲,父董浩雲去世,繼承「東方海外」業務。」
1985年 48歲,世界航運業不景,面臨破產危機。
1986年 49歲,獲霍英東帶領注資1.2億美元,債務得以重整。
1992年 55歲,獲委任為行政局成員。
1997年 60歲,成為香港首屆特區行政長官。
2003年 65歲,出席上海「董浩雲航運博物館」開幕。
董氏家族生意簡略
兩代船王大接力力挽狂瀾於既倒
年份
1949 董浩雲將大陸生意遷往台灣。
1956 中東爆發第二次戰爭,埃及擊沉船隻阻塞蘇伊士運河,令國際間對遠洋航運的需求大增。
1972 董浩雲斥巨資購入伊利沙伯號豪華客輪作「海上學府」,在港進行最後改裝,不幸發生大火,焚毀數天後沉沒海中。
1973 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導致阿拉伯國家首次使用「石油武器」,結果燃油大幅度加價。
1979 董建華出任東方海外主席,翌年董浩雲退休。
1982 董浩雲心臟病發病逝,加上世界航運業衰退,載貨噸位大量過剩,船價大跌,東方海外未能及時應變業績大跌,董建華欠下巨債,高達200多億港元。
1986 霍英東出面注資1.2億美元,拯救董建華。同年5月董建華宣布重組公司,在新的董氏集團,他喪失控制權,由老闆轉為職員,再向以東京銀行為首的5家銀行,貸款2.5億元。
1990 董建華繼續為公司減磅,而霍英東再收購東方海外兩成股權。但公司仍有630萬元的虧損。
1991 在董建華的努力下,東方海外終於轉虧為盈。截止1991年12月31日止年度業績,盈利達980萬美元。
1994 以上半年中期業績,東方海外經營盈利上升了8倍,達4000萬美元。董建華終於挽救了「祖業」。
2003 東方海外股價再創新高,董家身家賬面暴漲至8億元。
2005 截至3月3日,董建華家族持有股份市值約134.6億元。
Ⅲ 為什麼希臘有很多『船王』,另外,如果把貨船加為巴拿馬籍,是不是通過巴拿馬運河可以便宜
希臘船王多是因為這個國家的造船業很發達,一些大商人幾乎都把此作為主要經營目標,所以船王不少,當然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多,電視上整天報道容易誤導大家.
第二個問題,確實是這樣,但要注意,入籍之後過運河確實省了些錢,但相應的就得交納巴拿馬的國內稅了,比如營業稅,因為你屬於人家管了嘛,所以入籍不一定就會穩賺.必須籌劃一番.
Ⅳ 世界上最大的輪船是在哪個國家建造的
日本 起造
後被香港籍的船王董浩雲改造
相關數據
諾克耐維斯號能夠容納將近650,000立方公尺的原油(將近410萬桶),利用其3.5吋厚、由住友造船開發的雙層船體(Double Hull)技術,來防止原油意外滲漏污染環境的可能。然而,滿載後的這艘船吃水超過24公尺,因此無法通過水深較淺的世界主要航道,例如巴拿馬運河與蘇伊士運河等人工河道,或甚至連英吉利海峽也無法穿越。另外,由於這樣的吃水深,滿載時的諾克·耐維斯號並無法進入世界大部分的主要港口,而需要特殊的接駁設施,在外海直接卸載原油。
雖然是世界上最巨大的船隻,但因為高度的自動化設計與電腦輔助,諾克耐維斯號僅需用35至40名的船員就能順利航行。
船名:諾克耐維斯(Knock Nevis)
國際海事組織(IMO)編號:7381154
起造年份:1976年12月
完工年份:1979年
建造廠商:住友重機械工業(日本)
船隻船種:油輪
貨物種類:原油
國籍:新加坡
船主:第一奧森油輪(First Olsen Tankers,新加坡)
凈重噸位(DWT):564,763噸(經重建後)
總注冊噸位(GT):260,581噸
吃水:24.61公尺
舷寬:68.86公尺
船長:458公尺
航速:13節
動力:住友Stal-Laval AP蒸汽渦輪機,50,000匹(37,300千瓦),轉速85 RPM
體積:658,362立方公尺
POP上轉來的
Ⅳ 如何評價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奧納西斯這位希臘船王
有錢任性!
有個想讓兒子成為哲學家的老爸(╮(╯▽╰)╭自己看這爛大街的名字),不過人家奧拉西斯雖然是富二代,老爸早就是希臘一大土豪,不過人家沒有繼承老爸的企業而是自己白手起家,從南美洲做船業一直搞到歐洲成為了那個時代最有錢的男人!
還有就是奧納西斯是美國共濟會的最高成員之一,共濟會分很多等級每個等級職能不同,詳細的就不說了不過,有錢和有權是進去的必要條件這種boss級別的人物自然是共濟會的領頭人物了。還有肯尼迪被刺殺傳說是得罪了共濟會的人(共濟會也有支持參政黨人,好像和肯尼迪不和競爭對手嘛)你想想總統被刺殺,最終內幕兇手老大都查不出來可想而知,刺殺者(雖然刺殺成功後就自死了)後台這是有多麼的強大,在美國這個法制的國家能硬gang得過來,搞過所有關系的就是共濟會了。(如果題主想了解共濟會就知乎共濟會吧)
雖然不是奧納西斯他下得命令刺殺肯尼迪,不過他是最高的領導之一可想而知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了。
Ⅵ 真正白手起家成世界史上第一個船王,建立的王國無人超越,最後怎麼樣了
白手起家的第一人便是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鄭芝龍他是一個十分具有傳奇色彩的人,但是他最後卻是被蘇克薩哈所害死了。鄭芝龍在當年明朝海禁嚴格的時候,他就可以以自己一人之力,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水師。
不久之後,鄭芝龍成為了東南沿海之中最大的海盜。據說當年只要通過台灣海峽的船,都要向鄭芝龍繳納很多的錢才可以過去。鄭芝龍也是台灣及附近一帶真正的統治者,但是在他的事業高峰期之時,明朝政府垮掉了。那個時候清兵入關,因此鄭芝龍也是在這個時候擁護了隆武帝。一時之間鄭芝龍的聲望也是到了一個極致。但是清人卻是對鄭芝龍十分的敵視的,後來清人騙鄭芝龍去了北京,在北京殺死了他。
Ⅶ 海盜最早起源於哪個國家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海盜是誰
古希臘。。。
公元前1350年,古希臘人在黏土碑上留下了他們的憤怒和無奈。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起被正式記載下來的海盜事件。希臘的商人在腓尼基和安納托利亞這樣的地中海港口進行貿易時,偶爾會被海盜襲擊。 在隨後的三千多年中,從地中海到非洲東海岸,從加勒比海到馬六甲海峽,隱現於低雲與浪尖之間的骷髏旗成了所有水手的噩夢。
海盜「祖師」孫恩
東晉末年,孫恩和盧循領導的海上大起義,從公元398年至411年,前後歷時長達13年,有近百萬人的海盜大軍,轉戰長江以南廣大地區,縱橫東海、南海兩大海洋。如此波瀾壯闊的海上武裝起義,是中國海盜史上所罕見的。
孫恩,字靈秀。世奉五斗米道。東晉孝武帝時,其叔父孫泰為五斗米道教主,在民眾中有威信,敬之如神,教徒分布於南方各地。至孫泰遇害,孫恩逃於海,在海上聚合亡命,志欲復仇。公元 399 年,自海島帥其黨,殺上虞令,乘勝攻取會稽,隊伍迅速擴大,壯大至數十萬人。孫恩轉戰紹興、寧波、舟山、台州、溫州、南京、楊州等地。
盧循,字於先,「神彩清秀,雅有才藝」,善草隸、弈棋,是個文雅之士,公元402年,孫恩作戰失敗投海自殺。余部由盧循為主,轉戰廣州、長沙、南昌、南京和廣東各地,於公元 411 年失敗。孫恩、盧循海上反亂被稱為 「中原海寇之始」,為後世海盜活動提供了經驗。後人常稱海盜為孫恩,孫恩成了海盜的代名詞,這就是海盜祖師孫恩的由來。
浙東「海精」方國珍
方國珍是浙東台州黃岩縣洋山澳人,出身貧苦。史書說他「身長七尺,貌魁梧,面黑體白,堅毅沉勇,力逐奔馬」,有歌謠「楊嶼青,出海精」,為方國珍起義作輿論准備。元朝未年,公元1348年方國珍海上起兵,轉戰浙蘇,二十年間分居浙東三郡,威行海上阻搶糧運,在推翻元王朝的武裝斗爭中起了重大作用。方國珍後歸順朱元璋,被朱稱為威行海上的英雄豪傑。
東南私商領袖——凈海王王直
王直,徽州歙縣人,少任俠,多智謀。 眾所周知,明王朝閉鎖國,實行海禁。王直長期從事海外走私貿易,開辟寧波雙嶼港,他既是海商集團首領,又是海盜魁首。那時候,江浙海上海盜分群分黨,形勢復雜。「素有沉機勇略」的王直依仗強大實力,攻滅多股海盜,千裏海疆悉歸王直控制。王直靖海有功,多次上疏請求朝廷開放海上通商貿易,被拒絕,反遭官府水師圍攻。王直突圍逃到日本,重振旗鼓,嘉靖三十一年,即公元 1552 年,率龐大的武裝船隊進犯東南沿海,攻城掠地,江浙為之動搖,官軍望風披靡。王直占據定海,自稱「凈海王」,後稱「徽王」。
明朝廷武力征剿失敗,就改換手法,逮捕了王直徽州老家的妻兒母做為人質, 派員日本,欺騙王直同意解除海禁開市通商,設計誘捕王直,王直入獄後兩年,被朝廷下令斬殺於杭州官巷口,至死不屈。當時人言王直以威信雄海上,無他罪狀,殺之無理。徐光啟為他鳴不平說:「王直向居海島未嘗親身入犯,招之使來,量與一職,使之盡除海寇以自效。」十分明顯,捕殺王直是不得人心的。王直臨死前預言: 「死吾一人,恐苦兩浙百姓。」王直是明嘉靖時期徽州商人和東南海商代表人物,東海梟雄中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
明末「海上大王」鄭芝龍
鄭芝龍,字日甲,福建南安縣石井鄉人,明末著名海盜兼大海商,鄭成功的父親。在海上拼搏幾十年,演出獨具特色的三部曲:早年離鄉背井闖世界;繼而當海盜,兼營海商,亦商亦盜;最後由盜而官,亦商亦官。像他這樣一身商、盜、官三種名份與經歷的人,中國歷史上實不多見。
鄭芝龍從事海商活動范圍廣泛,從海上到陸地,從國內到國外,同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有過接觸。在海外商業競爭中,他善於經商,大獲其利,成為富可敵國的大海商。當海盜時,擁有千艘艦船與十萬部眾,入仕明王朝後控制各種海船萬艘,能號集大海船三千艘,可稱之為世界史上第一個船王。明末,鄭芝龍率領武裝船隊縱橫海上,沖擊閉關鎖國的明王朝,屢敗官兵,擊退荷蘭殖民者幾次入侵福建沿海,消滅其它海盜集團,統一海洋,威震東南海上;後入仕任海疆將官,「坐論海王,奄有數郡」,專制海濱,壟斷海外貿易。
縱橫東南海上的福建海盜蔡牽
蔡牽,福建同安縣西浦鄉人,出身貧苦,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 1794 年),被迫出海為盜。至嘉慶時,部眾發展至 2 萬餘人,大海船二百餘艘,蔡牽縱橫海上十五年,曾攻略台灣,稱鎮海威武王。 ~
Ⅷ 鼓浪嶼的鄭成功
你如果有機會到福建美麗的濱海城市廈門游覽,可以找到不少鄭成功練兵的遺址。在鼓浪嶼的日光岩,高大的石壁上鐫刻著「鼓浪洞天」、「天風海濤」等幾個大字。從這兒拾階而上,可以見到一個石砌的寨門,那是鄭成功當年建造的屯兵營寨。寨門右邊有塊上端平坦的巨石,刻著「閩海雄風」四個大字,那是鄭成功操練水師的水操台遺址。水操台前面,現今龍頭街至永春路一帶,當年是一片海灘,漲潮時戰船可以直接開進來。鄭成功就站在水操台上發號施令,指揮操練。在今天廈門大學魯迅紀念館前面,有一片大操場,那是鄭成功練兵的演武場遺址。當年在演武場東北、西南兩邊的山崗上,各有一道城牆,城牆裡面是一片總面積五萬多平方米的大校場。大校場旁邊,現今廈門大學群賢樓的地方原有一個演武亭,鄭成功就在那裡集合士兵,每天進行操練、檢閱。廈門為什麼會有這么多鄭成功練兵的遺址呢?這事我們還得從頭說起。
鄭成功,原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石井人。他生於1624年,聰穎好學,體魄高大,被鄭家視為「千里駒」。二十歲那年,吳三桂引清軍入關,長驅直下江南。大江南北,到處掀起聲勢浩大的抗清斗爭。第二年,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和黃道周等人,在福州擁立明宗室、唐王朱聿鍵為帝,建立隆武政權。隆武帝見鄭成功年輕有為,忠心耿耿,賜他姓朱,改名成功,他因而被尊稱為「國姓爺。」1646年,清軍迫近福建,鄭芝龍決意降清。鄭成功苦勸不聽,率領部分將士出走金門,在海上誓師起兵,展開抗清斗爭。此後十幾年,他以金門、廈門為基地,建設政權,招募將士,訓練軍隊。上面提到的廈門那些練兵遺址,就是當年遺留下來的。清政府把鄭芝龍抓到北京,逼他派人招降鄭成功,都遭到鄭成功的嚴辭拒絕。他幾次親自帶兵,攻入廣東、浙江等地,打得清軍損兵折將,抱頭鼠竄。1659年,又聯合浙江的抗清將領張煌言,舉兵北伐,連破瓜洲、鎮江,直逼南京城下。後來戰斗失利,不得不又退回廈門。
鄭成功在廈門注視到被荷蘭殖民者侵佔的台灣。台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神聖領土。從唐、五代至宋、元,東南沿海特別是福建人民,不斷渡海移居台灣,和高山族人民一起,共同開發了這個寶島。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原是個海上富商,曾到台灣經商,並組織數萬名福建人移居台灣。但到十七世紀,這個寶島卻不斷遭到西方殖民強盜的侵略。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入台灣西南的鹿耳門港,修建了台灣城(今台灣安平),第二年又侵佔新港社、蚊港,修建了赤嵌樓(令台灣台南)。再過一年,西班牙殖民者也侵佔了雞籠(今基隆)和淡水。後來,荷蘭和西班牙在島上展開火並,荷蘭打敗西班牙,霸佔了整個台灣。鄭成功對荷蘭殖民者的強盜行徑極為憤慨,起兵抗清後,即暗下決心收復台灣。1659年,鄭成功從南京戰敗回到廈門,在台灣作通事(翻譯官)的愛國人士何斌,向他進獻一幅台灣地圖,要求他攻取台灣,並且說:「台灣沃野千里,四通外洋,收復這個寶島可以擴大你的抗清根據地,支助你的軍餉供應。當地的黎民百姓飽受荷蘭人的欺凌壓榨,早就想動手消滅他們,以你的威望帶兵攻取,簡直就同狼逐群羊一樣,一定能把他們驅逐出去。」台灣同胞的期望和支持,更加堅定了鄭成功收復故土的決心,他立即著手進行渡海作戰的准備。
1661年三月二十三日(公歷4月21日)中午,鄭成功親自率領兩萬五千名將土、一百多艘戰船,浩浩盪盪地開出金門料羅灣,經過澎湖,四月初一上午到達台灣的鹿耳門。他們在何斌的引導下,利用漲潮的機會,強行登陸。鄭成功冒著敵人的炮火,首先登岸踏勘營地。全體官兵深受鼓舞,紛紛跳下船隻,沖上海岸。幾千名台灣同胞趕到岸邊,駕著貨車和各種運輸工具,幫助他們登陸。不到兩個小時工夫,就有幾千名士兵上了海岸。他們占據有利地形,切斷赤嵌樓與台灣城之間的聯系,並擇地扎營,修起了防禦工事。荷蘭殖民長官揆一慌忙組織抵抗。四艘荷蘭戰船從海上開炮射擊,鄭成功的水師英勇還擊。六十艘懸掛「鄭」字旗號的戰船;把荷蘭船隻緊緊包圍起來。鄭成功的水師開炮擊沉了其中最大的「海克托號」。兩艘荷蘭戰船也負了重傷,倉皇逃往外海,另一艘荷蘭船見勢不妙,逃往荷蘭佔領的巴達維亞(今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赤嵌樓的荷蘭守將貓難實丁,開炮轟擊鄭軍的營盤,鄭軍堅守不動。另一名守將貝德爾率領二百四十名殖民軍,用排搶向鄭軍射擊。鄭軍手持弓箭和大刀,同敵人展開拚殺,又分出七八百人抄襲敵軍的後路,兩面夾攻,當場擊斃了貝德爾和一百一十八名殖民軍。台灣城守將阿爾多普又帶著二百名殖民軍出擊,但頃刻之間也慘敗而回。鄭軍乘勝圍攻赤嵌樓,並斷絕了他們的水源,迫使貓難實丁投降。接著,鄭成功分兵從水陸兩個方面圍攻台灣城,搶佔了台灣城的外市區,揆一和一千多名殖民軍龜縮在城堡之內,閉門死守。為了減少損失,鄭成功派人送信給揆一,想爭取他自動放下武器,獻城投降。揆一反而提出以每年送給鄭成功幾萬兩餉銀和土產為條件,並送給勞師銀十萬兩,要求鄭成功退兵。鄭成功斷然拒絕,他說:「台灣一向屬於中國,現在我親自前來索取,來自遠方的荷蘭人,自然應該把台灣歸還給主人。如果進行頑抗,我將被迫用最大的力量來實現收復台灣的主張,到時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必須承擔這次戰爭的全部費用。」揆一企圖憑借城堅炮利死守,以待巴達維亞的援軍。鄭成功下令攻城,幾十門大炮轟擊了四個小時,使台灣城的胸牆受到嚴重破壞。但殖民軍在城內備有很多大炮、火銃,殺傷力很強,攻城的士兵傷亡很大。於是,鄭成功決定對台灣城採取長期圍困的辦法,迫使殖民者力竭而降。不久,鄭成功的第二批軍隊抵達台灣,更加強了戰鬥力。他們在台灣城的周圍修築防柵,挖掘壕溝,把台灣城圍困起來。在圍困台灣城的同時,鄭成功抽出力量,深入台灣各地,爭取群眾,發展生產,為徹底打敗荷蘭殖民者奠定基礎。鄭成功親自帶領戶官(隨從侍衛官)楊英和許多將士到各地巡行,漢族和高山族同胞壺漿相迎。高山族各社首領紛紛歸附,鄭成功設宴招待,並賜給他們每人一件淺色的絲袍、一頂有金色頂球的帽子和一雙靴子。傳說高山族幾個村社的首領向鄭成功獻上金、銀、草、土四樣禮品。鄭成功十分誠摯地對他們說:「我進兵台灣,是為收復台灣的土地,不是為了要錢財。」說罷,他收下土塊和一束草,把金銀退了回去。至今,福建沿海一帶還流傳著「國姓爺」不愛金、銀的動人故事。
鄭成功還下令實行屯田,全體官兵「有警則荷戈(武器)以戰,無警則負耒(農具)以耕」,自己動手生產,解決軍糧供應,以減輕人民負擔。這些措施深受台灣同胞的擁護,他們紛紛起來協助鄭成功軍隊收復台灣的其他失地。侵佔台灣的荷蘭殖民者,最後只剩下台灣城一座孤城,成為瓮中之鱉了。
七月,揆一盼望已久的巴達維亞援軍,終於開到台灣海面。八月中旬,這支軍隊配合台灣城的守軍,向鄭成功軍隊發動進攻。鄭軍經過一小時的英勇還擊,大獲全勝,打死了敵軍一百多人,迫使這支援軍狼狽逃回巴達維亞。
經過八個多月的圍困,台灣城的荷蘭殖民軍餓死、戰死一千六百多人,只剩下六百多名有戰鬥力的士兵。鄭成功決定發動總攻擊,來消滅這股殖民勢力。1662年1月25日清晨,鄭成功軍隊的二十八門大炮同時開火,兩個小時發射了二千五百發炮彈,弄得荷蘭殖民軍無處藏身。揆一走投無路,只好掛出白旗投降,在2月1日簽署了投降書。被荷蘭殖民者侵佔三十八年的台灣,終於回到了祖國懷抱。
1662年五月,鄭成功積勞成疾,病逝於台灣,時年三十九歲。他崇高的愛國精神和收復台灣的輝煌業績,光照千秋,永遠受到我國人民的敬仰。三百多年來,海峽兩岸的人民,經常到他當年生活、戰斗過的遺址去憑吊,表達對這位民族英雄的懷念。
Ⅸ 船王包玉剛有多少船有多少錢求他的簡歷!
包玉剛(1918—1991),鎮海庄市鍾包村(今屬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人。父包兆龍(1895—1982),早年在武漢開鞋店、在上海設錢庄,後任衡陽工礦銀行、重慶工礦銀行經理。抗戰勝利後任上海市銀行業務部經理。1946年與人合資在滬開辦國豐造紙廠。1949年春攜眷遷香港,從事進出口貿易,後營航運業,1967年擴為環球航運集團,任主席、名譽主席。包玉剛為次子,早年入上海中興學堂,後入吳淞商船學校。1937年輟學,供職中央信託局衡陽辦事處,任中國工礦銀行衡陽分行副經理,未幾任中國工礦銀行重慶分行經理。抗日戰爭勝利後返回上海,改任上海市銀行業務部經理,1946年任副總經理兼業務部經理。1949年初至香港,與人合資開設華人行,經營進口貿易,為大陸裝運進口鋼材、棉花、葯品等緊缺物資。1955年創設環球有限公司,經營印度至日本間煤炭運輸。次年,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為國有,運費大漲,獲資甚豐,遂購置新船,擴展業務。繼與日本造船業、金融業和香港匯豐銀行等合作,漸著聲航運界。1967年在中東戰爭石油危機中擴大船隊,1970年改為環球航運集團有限股份公司,1972年創設環球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任董事會主席。至1981年底,擁有船隻210艘,總載重噸位2100萬噸,佔香港商船總噸位一半,人稱「東方船王」。又於紐約、倫敦、東京等地設立十幾家子公司、代理公司,還兼營地產、碼頭倉儲、公共交通等業,歷任國際獨立油輪船東協會、亞洲航業有限公司、世界航運及投資公司、世界海事及陸豐國際(投資)公司、世界金融國際有限公司和LBJ金融(香港)有限公司主席等職。1963年加入英國籍,1976年英國女王授予爵士,比利時國王、巴拿馬總統及日本天皇授予勛章、獎章。1991年9月23日病逝香港。熱愛祖國,擁護「一國兩制」政策,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自奉節儉,樂善好施,先後捐資興建北京兆龍飯店、上海交通大學兆龍圖書館、杭州包玉剛游泳池等,又倡設包兆龍、包玉剛中國留學生獎學基金,捐款賑濟災民。促進故鄉建設,應聘任國務院寧波經濟開發協調小組顧問和甬港聯誼會、寧波經濟建設促進協會名譽會長等職,捐資5000萬元創建寧波大學,繼捐資建包玉剛圖書館,並偕同親屬、同鄉捐資興建中興中學、兆龍大橋、鍾包新村、兆龍公路等,德澤桑梓。故居今存。
平身傳奇
在海洋上,包玉剛成就了自己的事業,但他並不滿足,70年代,他決定逐步把重心轉移到陸地上來。將賺得的部分財產投資於越來越紅火的房地產業,兼營酒店和交通運輸。為了在陸上也能取得海上那樣輝煌的成就,他和香港首富李嘉誠一起,和英國資本集團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斗爭,這就是著名的「九龍倉」之戰。
在當時,「九龍倉」是香港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洋行旗下的主力,也是香港最大的英資企業集團之一。在李嘉誠的幫助下,包玉剛暗中購入了大量「九龍倉」股票。1980年4月,包玉剛屬下的隆豐國際有限公司宣布,已控制了約30%的「九龍倉」股票。而怡和財團屬下的另一個主力置地公司手中才有約20%的「九龍倉」股票,形勢對怡和財團明顯不利。為了保住「九龍倉」,置地公司氣勢洶洶地調動了大批資金,以100元一股的高價收購「九龍倉」股票,想把包玉剛從「九龍倉」中擠出去。包玉剛面對強敵,沉著應戰,奇跡般地在三天之內調集了21億元現款,只花了兩個小時,便使「九龍倉」股份增加到49%,徹底控制了這個企業。一向看不起華人資本的置地公司,不僅沒有爭得「九龍倉」,還傷了自己的元氣。
這次戰役轟動了整個香江,大長了華人志氣,打擊了英資財團的囂張氣焰,包玉剛在談笑之間,調集了20個億的事情,也成為一個傳奇。
1985年,包玉剛又以5億新加坡幣奪得英資集團會德豐股權,成為繼李嘉誠入主和記黃埔之後,奪得英資四大洋行的第二個香港人。1986年,包玉剛又一舉收購香港另一個發鈔銀行渣打銀行14.5%的股份,成為該行最大的個人股東。船王「棄舟登陸」創造了又一個奇跡!
至此,包玉剛的海上王朝和陸地王國都達到了頂峰。他的財富也多得令人咋舌,有人說他曾經考慮買下一個國家。他自己也開玩笑說:「我不願意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財產,因為害怕由於不知所措而引起心臟停止跳動。」
Ⅹ 鄭成功的主要事跡是什麼簡要地介紹!!!~~~~
永曆三年(1649年)改奉南明永曆年號,永曆帝封他為延平郡王,故亦有稱其為鄭延平者。1651年到1652年在閩南小盈嶺、海澄(今龍海)等地取得3次重大勝利,殲滅駐閩清軍主力。後揮師北取浙江舟山,南破廣東揭陽。
順治十二年(1655年),清定遠大將軍濟度率兵約3萬入閩,會同駐閩清軍,進攻鄭軍。鄭成功利用清軍不善水戰的弱點,誘其出海作戰,次年四月將其水師殲滅於廈門圍頭海域。
在起義後的16年間,鄭成功據地在現今小金門和廈門一帶的小島,完全控制了海權,以和外國人做生意收集資金,籌備軍力,並且深入內陸廣設商業據點,收集許多有關清軍與朝廷的情報,曾經幾次起兵,也和清朝廷議和以爭取時間恢復兵力。
順治十四年(1657年),鄭芝龍與鄭成功私信被清廷截獲,以通敵罪流徙鄭芝龍於寧古塔。順治十五年(1658年),鄭成功統率水陸軍十七萬北伐,次年入長江,克鎮江,圍南京,後因中清軍緩兵之計,損兵折將,敗退廈門。
十七年,在福建海門港(今龍海東)殲滅清將達素所率水師4萬餘人,軍威復振。荷蘭侵略軍為阻止鄭成功軍隊進攻台灣,將軍隊集中在台灣和赤嵌兩座城堡,並在港口沉船,以此阻擋鄭成功的船隊登岸。鄭成功在何斌領航下,利用海水漲潮的時機,駛進了鹿耳門,登上台灣島。
經過激戰,荷蘭侵略軍慘敗,龜縮在兩座城裡不敢應戰。他們一面派人到爪哇島搬救兵,一面派使者到鄭軍大營求和,試圖以十萬兩白銀換取鄭成功軍隊退出台灣。鄭成功斷然拒絕了荷蘭侵略者的要求,並且採用切斷赤嵌城水源的方式迫使盤踞在赤嵌的荷蘭人投降。
對盤踞在台灣城的侵略軍,鄭成功決定採取長期圍困的辦法逼他們投降。在圍困八個月之後,鄭成功下令向台灣城發起強攻。荷蘭侵略軍走投無路,只好投降。公元1662年初,鄭成功將荷蘭侵略者趕出了台灣。
多數人知道他是收覆復台灣的民族英雄,而真實的鄭成功大部分精力在抗清復明大業,他曾經北伐直抵南京,北伐失敗後,在明永曆十五年,中國大陸基本輪陷,明朝陷入了最危急的時刻,這時鄭成功打敗了荷蘭殖民者,可以說是為明朝開辟了一塊跟據地,但是天妒英才,鄭成功英年早逝。
(10)廈門船王是哪個國家的擴展閱讀:
鄭成功驅逐荷蘭,收復台灣後,實行了以下措施:
1、政治措施。鄭成功收復台灣後首先是建立政權,廢除荷蘭侵略者的一切殖民體制和機構,他以赤嵌為東都明京,設一府二縣。府為承天府,縣為天興縣、萬年縣。天興縣管北路,萬年縣管南路。也在島上設立了一個安撫司,專門管理這個地區的事務。從此台灣建立起與祖國大陸相同的府縣制度。
2、民族政策。鄭成功率部進入台灣後,嚴以治軍,下令不許騷擾高山民族,不許侵佔高山民族的耕地。還大力提倡教育,在高山族居住區設鄉塾,送子女入學者可減免賦稅和徭役。
3、開發寶島首先是積極推行屯墾制度,寓兵於農,以解決缺糧問題。鄭成功在台灣大力推行屯田,這寓兵於農。幾年以後軍隊不但可以自給自足,而且還有餘糧上繳給政府。其次是鼓勵大陸沿海居民到台灣從事開墾。幫助高山族提高生產技術。
在鄭成功父子的經營和台灣各族人民的努力下,台灣逐漸擺脫了落後狀態,趕上祖國大陸其他富庶地區,成為祖國一座美麗富饒的島嶼。
參考資料:
鄭成功-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