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易中天在廈門為什麼能評教授
擴展閱讀
福州哪裡有百店 2025-01-24 01:29:37
深圳哪裡有寵物狗領養 2025-01-24 01:27:11

易中天在廈門為什麼能評教授

發布時間: 2022-06-08 11:04:33

Ⅰ 請人介紹易中天!

易中天
易中天:1948年生,湖南長沙人,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長期從事文學、藝術、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多學科和跨學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藝術人類學》等著作。近撰寫出版了「易中天隨筆體學術著作·中國文化系列」四種:《閑話中國人》、《中國的男人和女人》、《讀城記》和《品人錄》。2005年起開始在CCTV-10百家講壇節目里講解歷史,因其白話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追捧。最新兩本書《帝國的惆悵》和《易中天品評漢代風雲人物》也是異常大賣。2006年開始製作《易中天品三國》。
後因《三聯生活周刊》封面標題,而享有了「學術超男」的稱號。

去年易中天做客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了「漢代風俗人物」系列講座。他獨辟蹊徑,「妙說」歷史,巧妙地運用「俗不可耐」的語言、聲情並茂的表演,有趣地還原了歷史的本來面目。在網上找到了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講壇的韓信系列講詞,真是佩服,平常一段史從他口中出來儼然活靈活現一般,象評書一樣繪聲繪色,又象電影剪輯精練流暢。

例如那段韓信投項羽「無所知名」後改投劉邦,在軍中當「接待」,因違反軍紀險些被殺一段:

韓信終於成為一個英雄是遇到了一個時勢,就是時勢造英雄,秦代末年,天下大亂,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四面八方的英雄豪傑在陳勝吳廣的帶動下,全部站出來,和暴秦進行斗爭,這個時候韓信的家鄉同樣發生了起義,項羽的叔叔項梁拉起來了一支義軍,於是韓信「仗劍從之」,就是拎著他的寶劍參軍了,參軍以後先跟著項梁,後來又跟著項羽,但是項羽不重視他,這個時候韓信的情況司馬遷用四個字進行概括,「無所知名」,這個時候他還沒有什麼名氣,在項羽那兒他覺得沒有發展前途,於是投奔劉邦,劉邦讓他當什麼呢?當個連敖,連敖就是接待員,公關先生,韓信這個人長得比較體面,是一個帥哥,做做接待工作還是不錯的,這個時候的狀態也是四個字,「未得知名」。那麼有一次韓信就犯了軍法,和幾個同事都犯了軍法,依法當斬,一個個拉出來殺頭,一二三四五六七,一口氣殺了十三個,輪到韓信了,把韓信叫出來,要殺他,韓信這時候一抬頭看見了一個人,這個人叫做夏侯嬰,夏侯嬰是什麼人?夏侯嬰是劉邦的哥兒們,從小就跟劉邦一起的,跟劉邦一起起義,以後當了劉邦的太僕,太僕這個東西翻譯過來就是車夫,給劉邦駕馬車的,但是你要知道,當時的這個制度,這個皇帝的太僕是部長,是部長級的官員,那麼劉邦當然現在不是皇帝,他是一個諸侯王,這個太僕少說也是副部級了,韓信看見夏侯嬰了,韓信就大喊一聲說,我們大王不是想得天下嗎?為什麼要殺英雄好漢?夏侯嬰說,咦!怎麼還有這樣的人啊?過來。司馬遷用了六個字,「壯其貌,奇其行」。一看,呀!一表人才,跟他談談話,頭頭是道,不殺了,向蕭何推薦,發現一個人才,又給他換了一個位置,叫做治粟都尉,相當於司務長,所以韓信他參加工作以後,也是鬱郁不得志,先做侍衛官,再做接待員,再做司務長,都是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那麼韓信又是什麼樣的原因使他轉變了命運呢?使他成為了西漢初年的風雲人物呢?

易中天先生幽默語錄

1.晴雯又沒和寶玉那個,和寶玉那個的是襲人!

2.韓信剛參加工作那會兒...

3.諾,相當於現在的OK

4.哪個想呆在這種鬼地方喲。

5.……然後韓信就和那個南昌亭長絕交了~~~不跟他玩了!

6.那個印就在手裡磨阿磨,磨阿磨,等到方的都磨成圓的了,還不給人家!~

7.劉邦:「當將軍還不行,那就讓他當大將軍~~

蕭何:「那就再好不過了。」

8.哎呀,,那我罵過了怎麼辦、老師的語氣和表情太可愛了

9.我被你僱傭了,我是忠心耿耿給你謀劃,如果我的主意你不聽,byebye,我換一個老闆。

10.韓信,你不是個厚道人!

11.那小子他媽的不聽我的,他要是聽了我的,他今天會這樣?你還能活著嗎?

12.易中天:我提出一個觀點,有個性,有個性就有魅力,沒有個性怎麼有魅力?

主持人小超:我充分體會到易老師語言的魅力。

易中天:我自己也覺得我很有魅力。很多粉絲,很多MM(笑)。

13.「這么多人你不追,偏去追那個韓``什麼信的」

14.他(韓信)經常去蹭飯吃的一家叫南昌亭長……把飯先做好,等他來了就吃完了——人家討厭他嘛……他脾氣還大的不行,一甩袖子,絕交。

15.您老人家(南昌亭長)是個小人啊。

16. 韓信大笑「想不到我今天與樊噲這種人為伍啦!」——樊噲怎麼了嗎?

17.「不要以為彎下膝蓋就是懦夫,別人惹你一下,你就一下撲上去,一口咬住,死死不放,這是什麼,螃蟹!」

18.劉邦對蕭何說:"他媽的,你小子跑哪去了!",

19.「晁錯這個時候應該怎麼樣呢,應該夾起尾巴做人,他不!今天改革,明天變法,象跟攪屎棍子,攪得朝廷上下是不得安寧」

20.在多年征戰中風餐露宿得個風濕性關節炎啦 ,那倒也是可能的!

21.弄得漢景帝,對他有點崇拜。太子的家人呢,也對他有點崇拜。

22.哪有說大俠用斧頭的,或者是兩把鐵錘(作企鵝狀),這不成體統

所以說劍是很高貴的。

23.「我要是把衣服讓給別人穿,那是『以身相許』!」

24.「晁錯說:『那不管啦,削之亦反,不削亦反!』那我們就搞他一下!結果兩個人一看,還真反哪!」

25「劉邦想『對啊,這個時候不能罵韓信哪,這個時候不能得罪他,可是我已經罵過了呀。』一拍桌子罵:『混蛋!男子漢大丈夫建功立業,要當就當個真齊王,干嗎當假的呀!給他封個真的』」

易中天火了,成為了文化偶像。在西單簽售能簽得手都抬不起來的不多,簽到需要警察出動的,更是沒有。但這些都因為易中天而發生了。讓人感動欣慰的是,這些事都是因為一本《品三國》的書,總是讓人覺得人們對讀書還是熱情猶存的。也讓我們這些做出版的看到了希望。
易中天的火來的有些過猛,更是讓人做夢也沒想到,這火能燒得這么大這么久。火燒起來,但人們卻不想撲滅它,因為這火沒什麼不好,可以照亮更多的人心,可以讓知識不再以星星之勢燎原,可以讓老百姓也知道中國的文化思想寶庫里都有些啥東西能看懂,讓我等人也明白了搞學術的高級知識分子並不只是高高在上,也可以直接地為老百姓做些實惠事,豐富一下業余文化生活。
很多媒體都說易中天的出名要感謝百家講壇,是這個節目讓他出的名。可仔細想一想,其實百家講壇應該感謝易中天。想想百家講壇有多少名人學者登過壇,可讓人記住的又有幾個?閻崇年、易中天、劉心武他們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書的暢銷,更是他們自身文化底蘊的魅力在裡面。其他登壇者,雖也是學富五車,但在敘事的技巧上和講座內容的設計上卻遠不如以上幾位。他們的書的暢銷讓更多的人知道了百家講壇,因為電視畢竟不如紙讀物更容易貼近百姓,電視要在固定的時間看固定的欄目,而且必須死守在電視機前,萬一哪句話沒聽明白,還不能倒回去重播,(從這一角度說DVD都已經領先了)。書則完全不同,時間絕對由自己支配,可以重復看無數次。看過書回頭看電視,更容易明白。這樣一來書的廣大讀者們也都自然喜歡上了這個節目,知道了這個節目原來可以讓老百姓知道那麼多關於歷史關於文化的事,而且能聽得懂,聽得有趣。
其實百家講壇的主要貢獻是請了這些人去,讓老百姓與學者有更多的交流機會,這完全出於收入率考慮的,他們不會想到請他們的時候要告訴他們:上我這個節目就可以出名。那麼這個節目一定辦不好,而且也不會讓上節目的學者們都出名。所以,百家講壇要感謝易中天,感謝劉心武,不要看著他們的書火了,都說是百家講壇的功勞。
那易中天的火到底是因為什麼?難道是他長得有風度,很儒雅,口才好,懂得說大白話。當然都不是。這些都是表面現象。
易中天的出名要感謝中國文化長久以來生生不息的文學魅力,劉心武揭紅樓火了,易中天品三國火了。四大名著的魅力放在任何時代任何人群心中,都是中國文化的燈塔式標志。老百姓口耳相傳的東西而最後又能一代一代傳下來的,你說它的生命力有多強,基礎有多厚實?現在的什麼紅學研究會、三國研究會,不正是因為這些所謂的「研究學者」們發現了這些文化精華在老百生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么。因為老百知道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好東西不能丟。
戲說的電視劇給了閻崇年一個廣大的平台,讓他可以「正說」,如果沒有戲說,誰又會理會正說呢?其實他講的都是一些簡單的歷史,史書上白字黑字寫的清清楚楚的,但有意思的是,「正說」系列圖書的走紅卻不是因為人們想知道歷史的真實是什麼樣,而是想知道戲說的是不是真實的歷史。誰讓老百生實誠呢?說是戲說了,還是願意相信。
關於三國的電視劇電影卻沒有什麼「戲說」在裡面,都是從原著中公公正正改編來的,甚至書中的對話都照搬不動。但三國沒有戲說么?其實羅貫中就是一個最大的戲說者。《三國演義》的故事又有哪一個是真實的歷史史實呢?人們對三國演義的故事早已是耳熟能詳,可是真正的三國歷史,又有幾個人知道呢?電視劇為「正說」清朝歷史提供了舞台;四大名著本身就已經在200多年前為今天的「拔亂反正」三國歷史留了話柄了。中國老百生都200多年的時間不知道真相是什麼了,能不急么,他們都有知情權啊。易中天滿足了他們的權利,就像古希臘神奇里的點燈人,你就他能不火嗎?

Ⅱ 易中天簡介

易中天(Yi Zhongtian),男,漢族,1947年2月8日出生於湖南長沙,中國知名作家、學者、教育家。

2012年11月20日,廈門大學EMBA2012級深圳班開學,著名學者、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廈門大學EMBA特聘教授易中天為學員們講授《市場經濟與中西文化》。

2013年,創作《易中天中華史》,5月《易中天中華史:祖先》、《易中天中華史:國家》率先上市。

2013年3月起每周四晚,與李蕾搭檔主持一檔民生文化訪談節目《一起聊聊》。易中天全新亮相,「易式主持」自成一派。

2015年4月,易中天在「十三五」期間大力促進教育公平高峰論壇上聲明已退休。

(2)易中天在廈門為什麼能評教授擴展閱讀

2006年5月22日,他的《易中天品三國》書稿在北京舉行了「無底價競標」。

2006年10月17日,在中嶽嵩山大型實景演出《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擔任禪學顧問。

2007年11月,在上海出版了新書《帝國的終結》,同年榮登「2007第二屆中國作家富豪榜」。

2007年12月,在上海出版了新書《帝國的終結》,被評為武漢大學第五屆傑出校友。

2008年,與《百家講壇》再度攜手合作《先秦諸子·百家爭鳴》。

2010年,被環球日報推為與郎咸平、韓寒、戴旭、時寒冰、牛刀、袁騰飛等人為「中國十大直言君子」。

Ⅲ 易中天的資料幫哈忙

人物簡介 易中天易中天,星座:水瓶座 血型:B型 生肖:豬;1947年生,湖南省長沙市人,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文學、藝術、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研究,著有《美學思想論稿》、《藝術人類學》等著作。撰寫出版了「易中天隨筆體學術著作·中國文化系列」四種: 《閑話中國人》、《中國的男人和女人》、《讀城記》和《品人錄》。2005年起開始在CCTV-10《百家講壇》節目里講解歷史,品評漢代風雲人物,因其白話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追捧。2006年開始製作《易中天品三國》,一舉成名。《三聯生活周刊》封面標題,而享有了「學術超男」的稱號,2007年11月,在上海出版了新書《帝國的終結》。2008年,與《百家講壇》再度攜手合作,錄制播出節目《先秦諸子·百家爭鳴》。 人物經歷生活非詩 年輕時的易中天1965年,易中天高中畢業後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新疆,他一待就是13年。他的學生說,易中天對於他在新疆的生活曾說過一句話:「在那個曾經被詩意描述過的地方,我明白了生活不是詩。」 在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邊緣的一個軍墾農場,年輕的易中天在那裡當「軍墾戰士」。之後,很幸運他碰上了一次招工的機會,進入烏魯木齊一家大型國有企業的子弟學校任中學老師。這段經歷中各種情節,被易中天稱為完全可以寫一篇《勝利大逃亡》的小說。在那個不可以隨便「跳槽」的年代,他從農場到工廠,幾乎是用「逃」才離開的。艱苦也很能鍛煉人,易中天用這句話概括了那段時光。 易中天當語文老師時,老師和學生都公認他是教得最好的,可他的工資卻是最少的,為什麼?他沒讀過大學。他想到了去考研究生。為什麼不考本科呢?不行,因為他帶的是高中畢業班,不能和學生一起考大學呀。他想,直接考研吧,考不上還有個說頭。於是,易中天成了武漢大學文學院招收的第一批研究生。 王朗與易中天新三國期間,根據文學界反映,易中天教授可能最接近三國演義中王朗的角色,在電視劇《新三國》開拍時,導演曾三顧茅廬邀請易中天老師擔任王朗的角色,學者們一致認為易中天老師是王朗的不二人選,從學識的角度來說,演義中的王朗,博學多才,飽讀詩書和易中天老師一致;但高希希導演的心願沒有實現,由於演義中的王朗王司徒是被諸葛亮罵死的,最終高希希導演被易中天老師說服。新三國拍攝期間,易中天老師多次到現在指導《新三國》拍攝工作,也鑄就了陸毅版諸葛亮的成功。 人生轉折1978年,易中天以同等學歷考取了武漢大學的古代文學專業研究生。武大三年的學習生活是易中天人生的轉折。易中天不屬於那種埋頭苦讀的學生,課堂上也是一個好動分子,下課後更不閑著,文學、歷史、哲學、經濟、理科(當時武大還沒有工科),幾乎聽遍了所有的講座。廣交朋友,也多長見識。易中天就是在那樣的氛圍里一步步讓思想趨於開闊、理性和成熟的。 畢業時,時任武漢大學校長的劉道玉說:「人才難得」,堅持要把易中天留下來。為此還驚動了當時任教育部部長的蔣南翔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王恩茂。最後,教育部專門為易中天的畢業分配下了一個文件。於是,易中天留校任教,直到1992年,他來到廈門大學中文系。 玩轉歷史文學、藝術、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學科都是易中天研究的領域。易中天的伯父畢業於清華大學歷史系,與翦伯贊等著名的歷史學家是同班同學。易中天從小就耳濡目染,對歷史頗感興趣。 開始中央電視台的編輯請他上《百家講壇》,他並沒有當回事,可是從2005年9月份開始,他就基本沒有過上正常人的生活,一年半講座比搞多年的學術研究都要辛苦。學校的講壇,面對的都是經過考試後本學科的碩士生,而《百家講壇》面對的是不同層次的觀眾,他們拿著遙控器,兩隻眼睛瞪著你,一個其貌不揚的人,在談些什麼呢?為了吸引他們,易中天規定自己在5分鍾內設計一個懸念,在那裡自編、自導、自演獨角戲。講壇與論壇一字之差,意義不同。講壇是傳播,論壇是學者發表學術之地。而傳播歷史,不可能沒有評價,但要研究,要體現出方法來,作為一個歷史講解者,無法避免地要在書中滲透本人對歷史的評價。為了杜絕自己的歷史觀出現偏頗,他在寫《品三國》(下)時,重讀了馬克思的經典著作《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 拒「品三國」 易中天與百家講壇易中天是怎麼走進《百家講壇》的?《百家講壇》製片人萬衛披露了兩家最初「聯姻」的幕後。「我們有個編導,非常喜歡看易中天的《讀城記》等書,去年那個時候電視劇《漢武大帝》正熱播,我們跟易中天電話溝通後,就約定他來講漢武帝。」2005年4月,易中天在央視《百家講壇》開講「漢代人物風雲」,他妙語連珠、充滿活力的說史風格,塑造出了劉邦、韓信、晁錯、袁盎等鮮活的人物形象,掀起民間「漢風」熱潮。《漢代風雲人物》也由此成為《百家講壇》中的一檔超人氣節目。2006年年初,《漢代風雲人物》的講稿結集《易中天品讀漢代風雲人物》正式面市,起印數量就達到了驚人的15萬冊。 「漢代風雲人物」一炮打響之後,萬衛和編導們決定讓易中天繼續說下去,並選定了「三國」這個大題目。但沒想到易中天剛開始卻拒絕了這個建議,他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自己時間太緊,二是自己對「三國」不是很熟。如果非讓他繼續說,他寧願說自己更有興趣的《水滸》。 為了說服易中天,編導到成都去游說,表示「三國」的框架結構更適合說。但費了無數口舌,易中天還在猶豫,他表示要跟家裡商量一下。「易中天是個非常顧家的人,到底說不說三國?他後來就去問自己夫人的意見。」萬衛笑著說,雙方能達成一致,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易中天夫人的功勞。 低酬開講雖然同意合作,但當時易中天不知道這個三國能說多大的規模。萬衛回憶說:「我就說,咱要干就干一年,易老師你把精力都轉移過來吧。」於是,易中天幾乎成了「空中飛人」,趁周末的時間來北京錄制節目,他在飛機上的消遣讀物,也變成了《三國志》。 易中天錄制節目的速度很快,一般一天時間能錄制5集《品三國》,而錄制現場也是熱鬧非常。萬衛介紹說,錄制節目的小廳不是很大,只能容納100多人,但最多的時候現場人數達到了140人。因為房間的通風不好,還曾發生有聽講的女孩暈倒的事件,後來欄目組嚴格將人數限制在了100人左右。 像劉心武、易中天這樣的學者,《百家講壇》請他們講課得花多少錢?萬衛對此表示,錢對學者們來說不是最重要的:「作為一個學者,誰不希望自己的成果能擴大影響?」他透露,欄目組給學者的報酬不高,主要包括差旅費與講課費,跟這些學者出書的收入相比,簡直是微不足道的。 編導「洗腦」《百家講壇》有10餘位編導,他們負責與每一位在《百家講壇》主講的學者溝通,劉心武和易中天在熒屏上他們將歷史故事講得充滿懸念、一波三折,其實錄制前都經過了節目組的「洗腦」以及痛苦的「變異」。 山東大學的教授馬瑞芳介紹了那個艱苦的「洗腦過程」:「我講了20年的蒲松齡,他們不讓我講,讓我按問題去講,我開始拒絕了。後來專家和讀者反映說這樣挺好的。我跟他們溝通每次都要花很長時間,電話一打就一個多小時。現在的電視觀眾很難伺候。」 易中天也沒有避免這個「洗腦」過程。萬衛介紹說,易中天剛開始講漢代劉邦,總是忽視細節。「前面都鋪墊好了,講到鴻門宴他說:下面該是你們都知道鴻門宴,就不講了。我問他為什麼不講了?他說,這誰不知道啊?我們跟易老師講,觀眾想聽的就是這個,他們要聽您的版本的鴻門宴。」 妙語三國 易中天品三國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易中天先生於2006年2月12日在《百家講壇》開講《品三國》。首期《品三國》播出後,贊賞和質疑聲不絕。比如空城計那段,有人質疑易中天用現代人的視角給司馬懿出了三個主意,有些不妥。但易中天不以為然,他說:「我用的可能不是古代人的語言,但那情形還是古代的。我說武器也沒說機關槍啊,是箭啊,我用了偵察兵,那時候可能還沒有這個詞,但探子也有啊。更何況,對諸葛亮空城計的質疑,裴松之等古代學者早就有了,又怎麼是現代人的視角!」易中天認為,任何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都有三種面目,歷史上的本來面目,稱之為歷史形象;小說、戲劇和文學藝術中的面目,稱之為文學形象;民間信仰、民眾風俗和一般人心目中的面目,稱之為民間形象。「站在古人的立場上看歷史,叫歷史意見;站在現今人的立場上去看歷史,叫時代意見;站在個人的立場上去看歷史,叫個人意見。《三國演義》是三國的文學形象,而我重點要講的是歷史形象。」 易中天雖然運用了很多當代語言和詼諧說法,但他反擊了那些認為他是戲說的觀點。「正說不是一本正經地說,也不是嚴肅地說。而是說,我說的歷史是有根據的,依據了正史上的記載。但如果你問,正史就符合歷史嗎?那我就不能保證。但反過來,戲說卻一定是臆造的。」對於三國中曹操、劉備等爭議性人物,易中天表示他沒有傾向性,盡可能客觀公正地還歷史原貌。 易中天講演時聲情並茂、舉手投足間透出自信,俘虜了無數「易粉」的心。而他易中天有趣的講課方式更是讓「易粉」們津津樂道,比如在《品三國》中,易中天評價關羽說:「民間把關羽奉為財神,什麼民營企業啊,個體戶啊,家家供個關羽當財神,這說明什麼?難道他們的錢是靠打架搶來的嗎?……」在「易中天吧」所做的調查中,有七成以上的「易粉」是13-25歲的年輕人。而其中女孩佔了多數,甚至有人還發出了「嫁人就嫁易中天」的口號。 震撼影響易中天火了,成為了文化偶像。很多媒體說易中天的出名要感謝《百家講壇》,是這個節目讓他出的名。其實《百家講壇》應該感謝易中天。電視畢竟不如紙讀物更容易貼近百姓。書則完全不同,時間絕對由自己支配,可以重復看無數次。 其實《百家講壇》的主要貢獻是請了這些人去,讓老百姓與學者有更多的交流機會,所以,百家講壇要感謝易中天,感謝劉心武,不要看著他們的書火了,都說是百家講壇的功勞。 易中天的出名要感謝中國文化長久以來生生不息的文學魅力。中國老百姓都200多年的時間不知道三國真相是什麼了,能不急么,他們都有知情權啊。易中天滿足了他們的權利,就像古希臘神奇里的點燈人,你就他能不火嗎? 還有一點:有許多人評價易中天,不過世人只會記住易中天而不會記住那些人!易老師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 易老師在百家講壇欄目的講說在中國添掀起了如日中天的熱潮,當時的在學術界,和全社會都流傳一句話:「嫁人就嫁易中天」。意思當然就是說當代的女孩子要嫁人就要嫁像易老師這樣的男人。 易中天現象,易中天自從上了《百家講壇》以後,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學者變成一個「明星學者」,從一個普通的教授變成一個「超級教授」。這種現象被人們稱為易中天現象。 易中天現象,第一步是登上《百家講壇》,這很關鍵。學者走上電視,學術結緣傳媒,成為新世紀學術走出大學圍牆的新方式。

Ⅳ 評價易中天

易中天,籍貫湖南長沙,1947年生。1965年,高中畢業的易中天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插隊,後來考取武漢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專業研究生。

易中天長期從事多學科和跨學科研究,於文學、藝術、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學科均有涉獵。作品有《閑話中國人》、《讀城記》、《品人錄》等隨筆體學術著作,還寫了諸多雜文。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風雲變幻的歷史通過無厘頭方式評說《漢代風雲人物》熱播後又與《百年講壇》簽約一年以史實為基礎———

「韓信是待業青年」、「喏,相當於現在的ok」、「朝廷派人去查吳王,也沒有發現什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嘛」……你聽過這樣的歷史課嗎?
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就是用這種手法將西漢前期那段風雲變幻的歷史有趣地表達出來。易中天主講的《漢代風雲人物》也由此成為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中的一檔超人氣節目。

近日,易中天又和《百家講壇》簽約,講一年的「三國」,而今天中午,易中天品三國之《真假曹操》已經與「觀眾」見面,記者為此專訪了易中天。

計劃在電視上講一年「三國」

講座熱播牽手央視

作為廈門大學文學院的教授,易中天以研究漢代歷史見長,《漢代風雲人物》在央視熱播後,為何又要開講一年「三國」?在采訪中,易中天對記者道出了其中原委:「《漢代風雲人物》熱播後,央視《百家講壇》欄目負責人曾來到我家,非常希望我能再次到央視開講座,於是我就接受了邀請,最終計劃在央視講一年的『三國』。」

未播先熱引發出版界爭奪戰

演講稿成了香餑餑

在采訪中,易中天透露,他已經擱下所有的工作,專門准備「三國」的演講稿。目前,節目已經錄了十幾集,而易中天已經完成了50集當中幾乎一半的講稿,但講稿還未完成,爭奪大戰已經開始。

據易中天透露,當易中天和《百家講壇》簽約,准備再講一年「三國」的消息傳出後,出版界便展開「三國講稿」爭奪大戰,各家出版單位紛紛開出優厚條件,高起印數簽約,目前已被炒至首印10萬冊起拍。

從新的角度來看待這段歷史

還原史實做到妙說

在采訪中,易中天一直在強調,他此次的講座力圖還原史實,而且不講《三國演義》,也不講《三國志》,而是要妙說「三國」。

易中天解釋道:「最常規的是『正說』,比如《三國志》和《大唐西域記》,公信性雖比較強,但讀來枯澀乏味;最流行的是『戲說』,比如《三國演義》和《西遊記》,但其中想像成分過多。」

「真實的不好看,好看的不真實,因此要有一個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妙說』。所謂『妙說』,就是歷史其里,文學其表,既有歷史真相,又有文學趣味。」易中天說。

為調動觀眾興趣選擇「趣說」

加點無厘頭很必要

「很幽默,常常引人發笑。」很多觀眾這樣評價易中天的講座。同時,也有人認為易中天這種講述歷史的方式是在「戲說」歷史。

易中天似乎很不滿意這種說法,他說:「我哪裡『戲說』了!『戲說』是一種游戲,講的故事都是莫須有的,都是編出來的。而我所講的東西全部有歷史根據,都是真實發生的事情。」

「我把我的演講風格分成三個境界:其一為『正說』,也就是以歷史事實為依據;其二為『趣說』,為了達到這個境界,我會加進去一些無厘頭的搞笑語言,有時無厘頭是必要的,能極大調動觀眾的聽講興趣;其三為『妙說』,也就是在前兩說的基礎上對歷史進行分析,給觀眾以啟迪,這是最高的境界。」易中天說。

講壇下的易中天

聽著有趣做來乏味

易中天介紹自己,他不是科班出身,不受歷史研究套路的束縛,過去的生活經歷讓他更明白老百姓需要什麼、想看什麼。所以他想用盡可能直白的文字、現場感的表演,將歷史的本來面目通俗地講出來。

雖然聽著有趣,但在談到自己平時的研究時,易中天表示,「是很枯燥乏味的」。易中天說:「長時間坐在桌子前,不是看書就是寫作,很乏味,但是在電視上講出來,觀眾肯定看得有意思。」經常看帖從不回帖

「超女」的歌迷自稱「涼粉」、「玉米」,年近60的「超級教授」易中天也有一批忠實的擁躉者,他們自稱「意粉」、「乙醚」,還自發地在網路貼吧里為偶像建起了一個「易中天吧」。談到自己的「粉絲」,易中天說:「我和『意粉』沒有過什麼交流,我常會去網路里看看帖子,如果有中肯的建議,我也會加以考慮,但是我看帖子從不回帖,因為我怕別人知道我的IP地址。」易中天笑了起來。

觀點交鋒

被批評講歷史態度不嚴肅

「大話三國」惹爭議

就在易中天評說「三國」越來越熱的時候,對其這種評說歷史的方式,學術界也有不同的聲音。

在持不同態度的意見中,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梁永安比較有代表性,他認為:「易教授應該保持一個起碼的嚴肅態度,學者講課像周星馳那樣插科打諢是不合適的。」易中天回應講歷史不能像做八股文

對此爭議,易中天認為歷史應該是鮮活的,不能像做八股文那樣死板地面對歷史,而必須要有「史感」,感受歷史的血肉和肌理,其次才談得上研究。

紙上開講

易中天認為在「三國」的歷史上,很多根本不是那麼回事。他還有一句口號:「諸葛亮是人不是神,曹操是人不是鬼。周瑜不是小心眼,劉備不是窩囊廢。」

諸葛亮是個大帥哥

易中天說:「歷史有三種形象:歷史形象、文學形象和民間形象。作為學者,我自然看重第一種。『三國』的文學形象深入人心,是因為《三國演義》寫得很生動。」

「例如諸葛亮,《三國演義》將他寫成一個穿道袍、搖羽扇的神仙式人物,但事實上,他出道時才26歲,1.84米的高個,不可能是一個一嘴長須的老者,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個大帥哥嘛!所以我覺得,只要展現歷史富有人性的一面,把英雄看成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同樣能得到觀眾共鳴。」易中天說。

「借東風」沒有的事

在「三國」的歷史上,其實借東風一事是根本沒有的,諸葛亮也沒有草船借箭和三氣周瑜什麼的。

赤壁之戰的時候諸葛亮確實去過東吳,只是去送信,信送到了就回來了,火燒博望坡和火燒新野也都是劉備指揮的,至於空城退司馬和七星續命也是虛構的,諸葛亮根本就不是傳說中的那麼厲害。

火燒赤壁安錯功臣

「在火燒赤壁中,其實魯肅是起了大作用的,而不是《三國演義》當中的那樣,諸葛亮起了關鍵作用。」易中天說,「在真正的『三國』歷史上,其實是魯肅說服了孫權和劉備聯盟,而《三國演義》里卻把魯肅寫得太窩囊了,實際上魯肅是個雄才大略的梟雄。」

易中天還說:「在隨後的戰爭中,周瑜率領大兵打敗了曹操,都沒諸葛亮什麼事,諸葛亮只不過是向孫權表達了劉備的誠意而已,這就和《三國演義》中的不一樣,我會在講座中一一向觀眾解釋的。」

Ⅳ 百家講壇十大名嘴之一易中天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最新銳——易中天。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長沙人,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長期從事文學、藝術、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多學科和跨學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藝術人類學》等。



《新周刊》對易中天的評價是「一方面,他到哪裡都是講課,改寫了老師的定義;另一方面,他點燃了公眾的求知慾,提升了電視的傳播品質」,而易中天老師發表的狗尾巴感言僅僅十個字「傳統變新銳,不知對不對?」

Ⅵ 百家講壇里說,易中天是廈門大學教授,怎麼變成武漢大學的啦

易中天之前就是武漢大學的,武漢大學畢業,並且在武漢大學當老師,教了幾年書,後來才去廈門大學。屬於正常流動。

Ⅶ 易中天祖籍那裡.為什麼會在廈門大學任教呢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長沙人,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來廈門養老來了。

Ⅷ 易中天是何許人也

易中天,1947年初在長沙出生,湖南長沙人 後在武漢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光
1965年,十八歲的易中天投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幹了整整十年,終於調入新疆鋼鐵公司 1978年,易中天考上武漢大學中文系,直接攻讀碩士
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 畢業後留校任教,曾任中文系副教授 後來易中天離開武漢大學前往廈門大學
現任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擔任過藝術研究所所長 其社會職務: 廈門市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 成都市城市規劃委員會顧問 中央電視台《感動中國》推委會委員
中央電視台《魅力中國》推委會委員和評委會委員 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人氣最旺的主講人之一 因易教授長期從事美學、藝術學、文化人類學等多學科和跨學科研究
其突出特點是:著作頗豐,為數眾多,而且通俗易懂 與其說是學術論文,不如說是文化暢銷書 主要著作有: 《〈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上海文藝,1988);
《藝術教育學》(主要撰稿統稿人,重慶,1990);
《藝術人類學》(上海文藝,1992,2001);(1994年獲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995年獲首屆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新譯〈國語〉讀本》(台灣三民書局,1995); 《黃與藍的交響:中西美學比較論》(與鄧曉芒合作,人民文學,1999); "易中天隨筆體學術著作、中國文化系列"
四種: 《閑話中國人》(上海文藝,2000); 《中國的男人和女人》(上海文藝,2000); 《讀城記》(上海文藝,2000);
《品人錄》(上海文藝,2000); 《人的確證:人類學藝術原理》(上海文藝,2001); 《書生意氣》(雲南人民,2001);
《西北風東南雨:方言與文化》(上海文化,2002) 《大話方言》(香港三聯,2004); 《艱難一躍:美國憲法的誕生和我們的反思》(山東畫報,2004);
《破門而入:美學的問題與歷史》(復旦大學,2005); 《帝國的終結》(香港三聯,2005); 《帝國的惆悵》(文匯,2005);
《品讀漢代風雲人物》(東方,2006); 另有學術論文、文藝評論多篇,文學作品多部,部分著作被譯為外文在國外出版。

Ⅸ 為什麼易中天那麼火他是哪裡人干什麼的

大概誰也不會想到,易中天會靠在央視「品三國」而紅得發紫。在被「易迷」們狂熱追捧的同時,他也受到學界和傳媒的指責。「反易」人士最主要的質疑是:歷史應該如何被講述?易中天「名利雙收」對於在書齋中踏實研究學問的學者是否不公平?日前,央視《百家講壇》專門邀請了央視體育部名嘴張斌就上述問題對易中天進行了現場「拷問」。

如此成名沒有公道?

回應:這個結果不是我策劃出來的,有些學者可能就希望在家裡面埋頭治學,過一種安安靜靜的書齋生活。

拷問背景:易中天成名後,其在央視「百家講壇」的「漢代風雲人物」講座二月結集出版,首印即達15萬冊。易中天的《閑話中國人》、《中國的男人和女人》、《讀城記》、《品人錄》、《帝國的惆悵》等著作更是不斷被再版。這時有媒體在采訪易中天時提出了「你現在這樣大紅大紫,大賺其錢,對於在書齋中默默做學問的其他歷史學者是否是一種不公平」的問題
武漢人!
央視百家講壇易中天品三國

Ⅹ 得校長賞識受學生歡迎,易中天為何只能當著武大「永遠的副教授」

「無一日敢懈怠,無一事敢馬虎,心存敬畏之心,不要得意忘形」。這是易中天在開講里講的話。包含著,他對自己的人生經歷的總結,對自己的要求。

易中天,相信許多人對他的印象就是《百家講壇》了。那個在電視機里,講述著歷史的老先生,慈祥卻帶著嚴肅的臉,滔滔不絕地為電視機前的人講述歷史。而他其實是一個有才的學者,致力於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授道德,在武漢大學教書,座無虛席,經歷人生風雨波折,將自己的人生經歷,貼著歷史,講述出來。老先生,有道德有修養,有才識有魅力,他的一生究竟是怎麼樣的精彩呢?

武大執教最受歡迎中文教師

他因著這檔節目,活躍在了大眾的眼中,他的書籍也慢慢的出名,其中的價值也讓許多熱愛中國歷史,熱愛傳統的人得到不同的見解。他的議論,充滿了現實的考量,沒有盲目地遵循以往的套路,得到的是屬於自己的理解,對於許多人來說,更是有啟迪的作用。他也沒有隨意地編造歷史,學問與思想相輔,創作出《易中天文化史》,是在學界,可以說有很高的地位。

易中天的人生經歷,可以說是很精彩也很豐富。但是在那麼長的時間里,他一直堅持的,也是對於歷史,對於中國文化的鑽研探索。雖然沒有那麼順風順水的過完前半生,前期還是那麼貧苦的生活,但他從來沒有忘記作為一個教師,一個學者,一個教授,所要做的事情。他傾其力量,將能傳授的,傳授在課堂,寫在書中,通過電視給大眾,沒有私藏,沒有為了紅而捏造一些莫須有的卻是大眾喜愛的,他就是將自己的所知道的,告訴所有人。


他在武大,一條心在武大上,在武大留下他的心血,留下他的品質,留下思想文化,讓武大這所學校的文化底蘊,文化素養更加濃厚。他在廈大,也沒有當作混日子,能做的,做得很好。在《百家講壇》節目中,做著一個主講人應當做的,甚至做得更好,他是十足的學者,是一個保持著自己的品質,無論什麼樣的情況,學術上的事,永遠都讓他上心。

易中天,他是大學課堂上意氣風發的教授,可以盡心盡力地將自己的所學所得,授給學生;他是《百家講壇》上盡職盡責的主講人,幽默風趣講述歷史;他更是一個堅韌,有原則的,學者。

易中天,一個才華,智慧,風度,口才,養成了他的驕傲,也有資本驕傲的令人敬佩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