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萬壽山有什麼故事和神話
萬壽山[1] 為燕山余脈,高58.59米,海拔108.94米,前臨昆明湖。明弘治七年(1494)孝宗的乳母助聖夫人羅氏在山前建園靜寺,清初,曾作宮廷養馬的草料場。乾隆十五年(1750)為慶祝皇太後六十壽辰於園靜寺舊址建大報恩延壽寺。次年將山改名為萬壽山。並將開拓昆明湖的土方按照原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東西兩坡舒緩而對稱,成為全園的主體。建築群依山而築,現存的是英法聯軍燒毀後慈禧重新建造的。從山腳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直至山頂的智慧海,形成一條層層上升的中軸線。
今之萬壽山,元朝名瓮山。傳說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裝滿寶物的石瓮而得名。山前有湖名瓮山泊。公元1292年(元朝至元二十九年),科學家郭守敬開挖通慧河,將昌平及西山一帶泉水匯引湖內,注入宮牆,接濟漕運,瓮山泊始成為調濟京城用水的蓄水庫。由此至明,環湖先後建有多座頗具影響的寺觀,其中尤以湖西北岸的「大承天護聖寺」規模最大。萬壽山樓宇恢弘,漢白玉釣台延入湖中,元朝皇帝常至此泛舟游幸,捕魚垂釣。
❷ 廈門市思明區萬壽路186號,屬於思明區的哪個街道
屬於梧村街道。
思明區是廈門市下轄區,廈門市的經濟、政治、文化、金融中心。
思明區位於廈門市南部(含鼓浪嶼全島),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長年氣溫較高,雨量充沛,一年四季草木常青,蔬菜瓜果不斷。
區內名勝古跡和紀念地有胡里山炮台、南普陀寺、華僑博物館以及多處鄭成功練兵遺址、大革命時期廈門總工會會址、廈門市革命烈士紀念碑及烈士陵園等。曾榮獲「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地區」等稱號。
❸ 萬壽節是什麼節
皇帝的誕辰日稱為萬壽節,取萬壽無疆之義,是個全國性的節日。為皇帝祝壽,是清宮中重要的典禮活動。萬壽節當日,皇帝御殿接受王公百官的朝賀及貢獻的禮物。萬壽節期間禁止屠宰,前後數日不理刑名,文武百官還要按制穿蟒袍補服。這一天,京城的匠人們用彩畫,布匹等將主要街道包裝得絢麗多姿,到處歌舞昇平。各地文武百官,設置香案,向京城方向行大禮。 萬壽為人君之始。萬壽節指封建時代君主的生日。中國是以孝道治天下,所以作為「民之父母」的帝王們的生日,歷朝都非常重視。在中國,祝壽的風俗開始的很早金文中有多種寫法的「壽」字出現,這說明商周時期已有了祝壽之風。唐朝以前,帝王們的生日還沒有形成一個固定的節日,因而也沒有專門慶祝帝王生日的禮儀。到了唐玄宗開元十七年(729),尚書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張說率文武百官上表,請以玄宗生日八月五日那天為「千秋節」。此後,唐朝皇帝除德宗外,都有自己的生日名稱。如肅宗生日叫「天成地平節」,武宗生日叫「慶陽節」等等。歷代叫法皇帝誕日的名稱只是在明清時才叫萬壽節,歷史上曾出現過許多名稱,如唐代曾有:千秋節、天長節、天平地成節、慶成節、嘉會節之名;後晉名啟聖節;後漢名嘉慶節;後周名天清節;宋代名長春節、乾明節、壽寧節、承天節、乾元節、壽聖節、同天節、興龍節、天寧節、乾龍節;遼代名千齡節;金代名天壽節;元代名聖節。幾乎每個皇帝的壽節名稱都不同。 在皇帝生日時,全國放假三日,舉行慶祝活動,「朝野同歡」。在京城,群臣向皇帝祝壽,獻上美酒甘露並各式禮品,皇帝亦按等級高低賞賜百官。經歷宋元兩朝,到明代時,就將皇帝生日--萬壽節,與「元旦」、「冬至」並稱三大節,清朝亦然。這樣,把「天子」的生日與「朝歲」、「祭天」的節日並列起來,便增加了「萬壽節」的庄嚴氣氛,使其帶有了更加崇高的意義。萬壽節的由來唐代以前,宮中並無大慶皇帝生日的典禮。確切地說,皇帝祝壽是從唐玄宗開始的。貞觀二十年十二月的某天,唐太宗對長孫皇後的哥哥長孫無忌說:「今日吾生日。世俗皆為樂,在朕翻成感傷。詩雲: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何以劬勞之日,更為燕樂乎?」 然而八十餘年後,唐玄宗卻志得意滿地接受了宰相源乾曜和張說的奏 請,以他的生日為令節。張說等在給玄宗的表上說:「少昊著流虹之感,商 湯本玄鳥之命。陛下二氣合神,九龍浴聖。月惟中秋,日在端午。常星不見 之夜,祥光照室之朝,請以為千秋節。著之甲令,布之天下,咸令宴樂。群 臣以是日獻甘露醇酎,上萬歲壽酒,王公戚里進金鏡、綬帶,七庶以結絲承 露囊相遺問,村社作壽酒宴樂,名為賽白帝、報田神。上明元天,光啟大聖; 下彰皇化,垂裕無窮。」玄宗愉快地提筆作詔,回答張說等人的請求:「當 朕生辰,卿等請為令節,上獻嘉名,自我作古,是為美事。依卿來請,宣付 所司。」 這一年是開元十七年,唐玄宗四十四歲。八月五日千秋節那天,李隆基宴百官於花萼樓下,大陳歌樂,傾城縱觀。天下諸州皆令宴樂休假三日,編入律令。 次年千秋節,李隆基再登花萼樓,百官獻賀。在歡慶之宴上,玄宗喜賜四品以上官金鏡珠囊、縑彩,五品以下官束帛,並喜題八韻詩以示群臣: 蘭殿千秋節,稱名萬歲觴。 風傳率土慶,日表繼天祥。 玉宇開花萼,宮懸度會昌。 衣冠白鷺下,纖暮翠雲長。 獻遺成新俗,朝儀入舊章。 月銜花綬鏡,露綴彩絲囊。 處處詞田祖,年年宴杖鄉。 深思一德事,小獲萬人康。 為慶千秋節,唐玄宗創作了大麴《千秋樂》、《千秋子》。北宋帝誕日,群臣於紫宸殿上壽,面對皇帝行三十三拜禮,而正旦朝賀十九拜,冬至朝賀十二拜,均低於皇帝壽節之拜。宰相代表群臣上殿,捧觴祝皇帝萬壽。皇帝賜百官茶湯。歷代的萬壽節唐代以前,宮中並無大慶皇帝生日的典禮。確切地說,皇帝祝壽是從唐玄宗開始的。貞觀二十年十二月的某天,唐太宗對長孫皇後的哥哥長孫無忌說:「今日吾生日。世俗皆為樂,在朕翻成感傷。詩雲: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何以劬勞之日,更為燕樂乎?」 然而八十餘年後,唐玄宗卻志得意滿地接受了宰相源乾曜和張說的奏 請,以他的生日為令節。張說等在給玄宗的表上說:「少昊著流虹之感,商 湯本玄鳥之命。陛下二氣合神,九龍浴聖。月惟中秋,日在端午。常星不見 之夜,祥光照室之朝,請以為千秋節。著之甲令,布之天下,咸令宴樂。群 臣以是日獻甘露醇酎,上萬歲壽酒,王公戚里進金鏡、綬帶,七庶以結絲承 露囊相遺問,村社作壽酒宴樂,名為賽白帝、報田神。上明元天,光啟大聖; 下彰皇化,垂裕無窮。」玄宗愉快地提筆作詔,回答張說等人的請求:「當 朕生辰,卿等請為令節,上獻嘉名,自我作古,是為美事。依卿來請,宣付 所司。」 這一年是開元十七年,唐玄宗四十四歲。八月五日千秋節那天,李隆基宴百官於花萼樓下,大陳歌樂,傾城縱觀。天下諸州皆令宴樂休假三日,編入律令。 次年千秋節,李隆基再登花萼樓,百官獻賀。在歡慶之宴上,玄宗喜賜四品以上官金鏡珠囊、縑彩,五品以下官束帛,並喜題八韻詩以示群臣: 蘭殿千秋節,稱名萬歲觴。 風傳率土慶,日表繼天祥。 玉宇開花萼,宮懸度會昌。 衣冠白鷺下,纖暮翠雲長。 獻遺成新俗,朝儀入舊章。 月銜花綬鏡,露綴彩絲囊。 處處詞田祖,年年宴杖鄉。 深思一德事,小獲萬人康。 為慶千秋節,唐玄宗創作了大麴《千秋樂》、《千秋子》。北宋帝誕日,群臣於紫宸殿上壽,面對皇帝行三十三拜禮,而正旦朝賀十九拜,冬至朝賀十二拜,均低於皇帝壽節之拜。宰相代表群臣上殿,捧觴祝皇帝萬壽。皇帝賜百官茶湯。 北宋皇帝的聖壽宴場面很大,教坊藝人歌舞不絕。開始,樂人先效百鳥鳴,內外肅然,只聞半空和鳴,若鸞鳳翔集。宰相與親王及外國使節坐於殿上,群僚和外使隨員坐於殿外兩廊。每位的面前都擺放著各色食品,有環餅、油餅、棗塔、果子等。遼國使節的食物最豐盛,特加豬羊雞鵝兔連骨熟肉。為皇帝斟酒者,每每舉其袖,唱引道:「綏御酒——」 -第 51 頁 教坊樂人在山樓下彩棚中早已陳設好器樂,有拍板、琵琶、箜篌、高架大鼓、羯鼓、鐵石方響、簫、笙、塤、箎、觱篥、龍笛等,兩邊對列杖鼓二百面。 第一盞御酒舉起,樂人一名歌板色,笙、簫、笛先奏,後眾樂齊響。宰臣舉酒,百官傾杯,藝人在台上舞蹈,對舞、獨舞。第二盞如前。到第三盞 御酒時,左右軍百戲入場。所謂左右軍,實際上是指京師坊市左廂、右廂, 演員都是民間藝人。百戲項目有: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碗注、踢瓶、筋斗、擎戴等。凡御宴至第三盞,方下酒肉、醎鼓、爆肉、雙下駝峰角子。 四盞時,雜劇場。第五盞,樂人彈琵琶、方響,跳三台舞之後,戲 謔色彩的參軍色入場,兒舞隊二百餘人入場,舞步齊進,叩於殿階。參軍 色與小兒班首問答,小兒班首誦台詞(口號),音樂聲起,小兒舞隊載歌載 舞。接著雜劇入場。這一盞,下酒群仙炙、天花餅、太平畢羅、干飯、縷肉羹、蓮花肉餅。第六盞御酒,先是笙奏慢曲、三台舞,而後左右軍比賽擊球。殿前立三丈高的球門,哨笛杖鼓為兩支球隊助威。這一盞下酒菜是假鱉魚、蜜浮酥捺花。第七盞,女童舞隊四百餘人上場。女童們都是從坊市中挑選的妙齡容艷 過人者,上場時裝束得宛若仙女,執花而舞,且舞且唱。然後雜戲入場,參軍色在歌舞與雜戲之間穿插作詼諧之語。這一盞下酒排炊羊、胡餅、炙金腸第八盞,唱踏歌,奏慢曲子、跳三台舞。下酒菜是假沙魚,食饅頭和肚羹。第九盞,左右軍表演相撲,下酒水飯,簇釘下飯。皇帝起駕。 其實皇帝生日宴不是每次都這樣繁瑣,有時很簡單,原因只是皇帝不耐久座。元代皇帝生日前一天,文武官員親自到寺觀建道場,以祝延聖壽萬安。壽節之日,朝臣詣闕稱賀,地方官率僚屬、儒生、耆老、僧道人等,結綵香案,呈舞百獻,夾道祗迎,就寺觀敘班舞蹈三呼畢,公宴而退。 明宮中每逢萬壽節,地位低下的宦官宮女都可以不衣青紫,穿上自己喜愛的衣服。天啟時,宮女們競相創制新式方勝葫蘆,戴在身上,字形圖案有:寶歷萬年、洪福齊天、四海豐登等。寶歷萬年是由八寶荔枝、卐字點魚湊成的;洪福齊天的構圖是兩面赤色蝙蝠各一,中填齊天二字;四海豐登是由兩蜂附燈而飛、四隅各填海字湊成的。 清代皇帝壽典之繁盛,超過任何朝代,在帝王中以康熙六十壽典與乾隆八十壽典最具盛況,乾隆過於康熙。康熙的萬壽盛典圖長達二十餘丈,乾隆的萬壽長圖有一百數十頁。而清代最為鋪張、隆重的慶典儀式卻是慈禧太後的七十大壽。 其實皇帝生日宴不是每次都這樣繁瑣,有時很簡單,原因只是皇帝不耐久座。元代皇帝生日前一天,文武官員親自到寺觀建道場,以祝延聖壽萬安。壽節之日,朝臣詣闕稱賀,地方官率僚屬、儒生、耆老、僧道人等,結綵香案,呈舞百獻,夾道祗迎,就寺觀敘班舞蹈三呼畢,公宴而退。 明宮中每逢萬壽節,地位低下的宦官宮女都可以不衣青紫,穿上自己喜愛的衣服。天啟時,宮女們競相創制新式方勝葫蘆,戴在身上,字形圖案有:寶歷萬年、洪福齊天、四海豐登等。寶歷萬年是由八寶荔枝、卐字點魚湊成的;洪福齊天的構圖是兩面赤色蝙蝠各一,中填齊天二字;四海豐登是由兩蜂附燈而飛、四隅各填海字湊成的。 清代皇帝壽典之繁盛,超過任何朝代,在帝王中以康熙六十壽典與乾隆八十壽典最具盛況,乾隆過於康熙。康熙的萬壽盛典圖長達二十餘丈,乾隆的萬壽長圖有一百數十頁。而清代最為鋪張、隆重的慶典儀式卻是慈禧太後的七十大壽。 當然最先創此勝績的是康熙皇帝。其六旬壽慶期間,自京西的暢春園到西直門,經新街口、西安門通中南海,與紫禁城的慶儀連接,一路彩坊接連不斷,連綴著彩牆、彩廊、演劇采台、歌台、燈坊、燈樓、燈廊、龍棚、燈棚無數,路徑的寺觀,大設慶祝經壇。直隸以及各省進京的臣民代表也搭設彩坊為各自的慶祝界,沿路的京城各部、寺、監官衙同樣建經棚、設彩坊。幾里一個御座,御座周圍便是一個熱絡、設施繁麗的景點。一路上,用綵綢結成的「萬壽無疆」、「天子萬年」等大字赫然出現在彩牆上;候補官員獻給皇帝的萬壽圖屏,金色的壽字共萬種字體;蒙古、漢軍都統以下武官建百老獻壽台,台呈九級,扮成百名老人的演員各執金壽字,層累而上。一路演劇彩台上的歌舞、戲劇節目、陳設難以盡數,其內容多為神仙祝壽故事。至於小如蟠桃、長生花、一統萬年青,無不刻意求其吉祥之義。當是之時,京城內外,金碧相輝,錦綺相錯,華燈寶燭,霏霧氤氳,彌漫周匝;紫禁城及御苑,綉幙相連,笙歌互起,金石千聲,雲霞萬色,當世人都莫能描畫盡致。此間無人不著禮服,各種事務暫歇,歡騰、慶賀達七天。清代帝壽十年一大慶,每年一小慶,里程碑式的六十、八十大壽,則刻意隆慶。
❹ 廈門八景各是啥
廈門大八景之一:洪濟觀日
荒台有石繞藤蘿,古洞長留雲霧多。
午夜行吟登絕頂,遙看紅日浴清波。
廈門大八景之二:員當漁火
萬頃員當水接天,夜來漁火出雲煙;
輝煌千點官尋外,明滅三更鳳嶼前。
廈門大八景之三:鼓浪洞天
縱橫四里環滄海,石洞開時別一天。
雞犬桃花雲水外,更從何處問神仙。
廈門大八景之四:陽台夕照
幾樹村煙鎖亂鴉,晚峰落日襯流霞。
陽台半作黃金色,烘遍山坡艷艷花。
廈門大八景之五:虎溪夜月
東林寺到暮天秋,竹翠楓丹景倍幽。
月色滿溪尋虎跡,便無三笑也名留。
廈門大八景之六:五老凌霄
汗某恐 落硯田,弦歌不斷?香煙。
黃宮古剎相鄰比,儒釋相濡教化緣。
廈門大八景之七:鴻山織雨
兩山相夾勢斜欹,來往紛紛客路岐。
風雨驟來南又北,宛然織女弄機絲。
廈門大八景之八:萬壽松聲
靈山神佛仲春多,萬壽岩前絡繹過。
❺ 萬壽寺的歷史沿革
萬壽寺初名萬壽院,地處上海市金山區金山衛鎮,是上海最西南角的一座千年古剎。據地方史料記載,初為三國時代東吳大帝孫權賜建。據傳,孫權之母吳龍珍在幼年時失去父母後因不堪受嬸母的冷嘲熱諷,便攜弟妹們投奔康城(金山城)的姑母,得到姑母一家的寵愛,並因此得以學習詩書經論和禮儀。吳黃龍元年(229)孫權稱帝,吳龍珍被尊為皇太後。
為了報答當年落難康城時姑父母的養育之恩,孫母便囑子遣人赴康城,欲接二老至跟前侍奉。不料早已寡居的姑母念佛度生,不願離鄉北上。於是,孫權便令地方官將其舊宅翻建成佛院。
吳嘉禾元年(232),佛院落成。孫權誥封外祖姑母為「萬壽護國夫人」,並御筆金書「萬壽院」三字,製成巨幅匾額,懸掛在院內長生殿上,讓外祖姑母在院內修身養性。此後,孫權還多次遣其弟妹來萬壽院祝福。護國夫人圓寂以後,萬壽院成為一方佛教信徒朝拜進香的聖地。
萬壽寺在歷史上可謂名聲顯赫,極為輝煌。歷代曾有多位帝王來寺進香留跡,地方史料記載的有:東吳會稽王孫亮、東晉元帝司馬睿、南朝宋武帝劉裕和陳宣帝陳頊、五代吳越王錢謬、南宋高宗趙構、元末吳王張士誠等。
萬壽寺大雄寶,裡面供奉的中間釋迦牟尼佛,在釋迦牟尼佛的左右分別為阿難和迦葉。釋迎牟尼有十大弟子,迦葉和阿難為其中最著名的兩位。佛殿內不能拍照。大雄寶殿後面是三聖殿,三聖殿供奉的是「西方三聖」。正中為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左側為觀世音菩薩,右側為大勢至菩薩,也稱「彌陀三尊:。佛教稱世界有穢土即凡人所居住的地方和凈土即聖人所居佛國之分。三聖殿的右側是五觀堂,這是佛家弟子用齋的地方,室內正堂有一個很大的佛字,也有香案,是用齋前頌經時用的,上完香後才能開始用齋,用完齋後碗筷要洗干凈整齊地放在桌上。觀堂的後面是伽藍殿,伽藍神是寺院的守護神;裡面居住的都是擁護佛法的諸天善神。
隨著歲月的推移,朝代的更替,萬壽院幾經興廢,其名也隨時而易,曾叫過「護國娘娘廟」、「萬安寺」、「萬壽寺」、「祝聖道場」等。歷史上曾有幾次較大的興廢,例如:
南朝陳宣帝太建元年(569),小官鎮(明朝以前,金山曾名為小官鎮)巨富、刑部都官郎中魏榮卿傾家中資產,又四處募資,重建萬壽院,三年後建成,萬壽寺發展到了鼎盛時期。據記載,當時的萬壽寺,寺院前後共分六進,山門前,九層寶塔高聳,自地面致塔尖,約十六丈有奇,全寺大小殿堂共二百零八間,僧人達三百餘眾。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錢謬之孫錢朝佐資助重金修飾萬壽寺,重新給佛像妝金,把天王殿上彌勒佛像作了一個重大改變,將其舅祖父浙江奉化「布袋和尚」陳契此的形象塑成彌勒佛,並親自為造像題聯:「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物;開顏便笑人間好笑之事。」橫批是:「笑口常開迎新客」。今天萬壽寺的這副對聯和彌勒造像已成為傳世經典,其勸導人們為人處事要樂觀、豁達、包容、大度。
1861年,萬壽寺在清軍與太平軍的戰火中再次遭破壞。1865年萬壽寺得以重修,恢復後前後三進殿,前進為山門,二進為正殿,三進為方丈室和伙房,各進兩側以廂房連接,如此格局保持到民國初期。
成住壞滅,乃世間萬法之常相,萬壽寺之盛衰亦是如此。千百年來,歲月推移,朝代更替,萬壽寺幾度興廢,但始終沒能保存下來。1958年,在萬壽寺創辦金衛農業中學。1960年,金衛中學與農業中學互調校址,寺院大部分建築被拆除,僅存的一座正殿也於1973年被拆除。
❻ 萬壽山有哪些故事和傳說
萬壽山的故事:
萬壽山在元朝的時候叫做瓮山。傳說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裝滿寶物的石瓮而得名。山前有湖名瓮山泊。
公元1292年,科學家郭守敬開挖通慧河,將昌平及西山一帶泉水匯引湖內,注入宮牆,接濟漕運,瓮山泊始成為調濟京城用水的蓄水庫。
由此至明,環湖先後建有多座頗具影響的寺觀,其中尤以湖西北岸的大承天護聖寺規模最大。萬壽山樓宇恢弘,漢白玉釣台延入湖中,元朝皇帝常至此泛舟游幸,捕魚垂釣。
(6)廈門萬壽以前是什麼擴展閱讀:
萬壽山為燕山余脈,高58.59米,海拔108.94米,前臨昆明湖。明弘治七年孝宗的乳母助聖夫人羅氏在山前建園靜寺,清初,曾作宮廷養馬的草料場。
乾隆十五年為慶祝皇太後六十壽辰於園靜寺舊址建大報恩延壽寺。次年將山改名為萬壽山。並將開拓昆明湖的土方按照原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東西兩坡舒緩而對稱,成為全園的主體。
建築群依山而築,現存的是英法聯軍燒毀後慈禧重新建造的。從山腳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直至山頂的智慧海,形成一條層層上升的中軸線。
❼ 頤和園萬壽山以前的故事
今之萬壽山,元朝名瓮山。傳說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裝滿寶物的石瓮而得名。山前有湖名瓮山泊。
當年皇帝想在海淀這片風景秀美的地段造大園子。最早是乾隆皇帝,人家說這萬壽山下是個古墓,是明朝某個王妃的墓,動不得。號稱這妃子當年可不是善主,她的墓動不得!乾隆聽了,說怕什麼,當乾隆親到現場一看墓的大石門已被挖開,可是門裡面刻著八個大字:「你不動我,我不動你!」乾隆一下就嚇壞了。趕忙命人把土都蓋回去,並在萬壽山上蓋一大廟鎮住不冥的鬼魂,這就是佛香閣了。
❽ 有誰在廈門萬壽岩某個原部隊坑道旁的石頭上見過鏨刻的「再見」兩個大字嗎能給個圖片不,謝謝!
沒聽說過,但極有可能是原萬壽岩的遺跡石刻,在《廈門摩崖石刻》這本書里找不到。
❾ 廈門有哪些有趣的街道名字,你知道這些街道名字背後藏著的故事嗎
廈門是著名的旅遊城市,一座新興的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特區。廈門在不斷加快現代化城市建設,同時也在努力保存在城市歷史的記憶,很多有趣的地名被保留了下來,它們背後都有關於自己的故事。
廈門6個有趣的地名,以及名字背後的故事廈門有很多有趣的地名廈門還有很多有趣的地名,比如二王街,三條巷,四仙街,五緣灣道,六仙公巷,七星路,八卦埕,九條巷,十一間,三十六崎巷,百家村路,萬壽路等。
更多廈門有趣地名,等我們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