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京在清朝是叫北平还是北京
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南京、中都、大都、京师、顺天府、北平、北京等。 明,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明,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将准备都城迁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明,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京师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公刘》:“京师之野,于时处处。”后世遂称国都为京师。还有一种说法,陕西凤翔有山曰京,有水曰师,因周文王和武王在此建都,故统名为京师,以后便将京师当成国都的代称,北京被称为国都后,也曾被称为京师。 民国,北平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1949年0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将北平更名为北京简称“京”,现为中国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全国第二大城市及政治、交通和文化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局部地区与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它荟萃了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每年有超过1亿4700万的旅客。 清朝称北京 如 晚清时期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等 可以知道其称北京
② 北京在清朝以前是叫什么的
北京清朝以前称呼:蓟、幽州、燕都、日下、燕京、春明、京城、南京、燕山、中都、汗八里、北平、北京、京师、宛平、京兆、广阳、涿郡、渔阳、析津和顺天府。
资料:http://ke..com/view/2621.html?wtp=tt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蓟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克商以后,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于燕。另说周以前就有燕国,后燕并蓟,以蓟城为国都,这就是现在北京的前身。秦灭燕之后,设置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城。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出版过一种北京文史的刊物,其名就叫《燕都》。
日下始见于《晋书》,颍川距晋国都洛阳极近,故称日下。后来唐朝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即运用于此典故,此后便以“日下”为国都的代称。作为北京的代名词来用的有清人朱彝尊的《日下旧闻》和干隆年间成书的《日下旧闻考》等。
幽都唐代曾设置幽都县,辽时也曾设置过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京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称燕帝,以范阳为燕京。安史之乱平定后,罢燕京。后来北京的正式命名虽屡有变动,而燕京这个名称却广泛使用。近百年来,“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个别称,甚至一些企业的名称、产品的命名也多用这两个字。
春明起源于唐代,唐朝首都长安的正门(东门)名为春明门,古人认为东方主春,于是后人遂以“春明”作为首都的别称,北京成为国都后,也曾被称为“春明”。清人孙承泽着有《春明梦余录》,盖其意即此。
京城唐天宝元年(742年)以前,称首都长安为京城,以后京城就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时至今日也是人们称呼北京最常用的代名词。
南京辽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联合伐辽,攻占燕京。宋、金议和后,燕京回归北宋,建燕山府(因临近燕山脚下),故燕京又称燕山。
中都宋宣和六年(1125年),金人南侵,占领宋的燕山府。金贞元元年(1153年)金人迁都燕京,改称中都,所治均在今天北京西南一带。
大兴金在将燕京改为中都的同时,设大兴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东南部,包括今东城区、崇文区、朝阳区及大兴区的东部。
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汗八里元时蒙古人称大都为汗八里,蒙语的意思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处。所以元朝定都北京后也被称为汗八里,马可·波罗在他着的游记中就称大都(北京)为汗八里。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将准备都城迁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京师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公刘》:“京师之野,于时处处。”后世遂称国都为京师。还有一种说法,陕西凤翔有山曰京,有水曰师,因周文王和武王在此建都,故统名为京师,以后便将京师当成国都的代称,北京被称为国都后,也曾被称为京师。
宛平这是老北京人对北京的泛称,其实不准确,明清的宛平县治区只是今天北京的一部分,大致方位是现在的北京西南部,包括今西城区、宣武区、海淀区的一部分以及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和大兴区的西部。
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北京历史上除了用过上述名称外,还有秦汉之时,北京曾是广阳郡的治所;隋大业年间,曾是涿郡的治所;唐天宝年间,曾是范阳郡的治所;辽代时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时,曾是顺天府的治所,于是广阳、涿郡、范阳、析津和顺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别称。
③ 清朝时北京的名称
清朝时北京还叫北京,只不过清朝灭亡后被北洋军阀统治期间曾改叫成“北平”过,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又改回原来的称呼“北京”,请参考有关北京的历史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即日起北平改名北京。
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中央四个直辖市之一,是全国政治和科学文化的中心,也是国际交往的中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它位于中国华北大平原的北端。城市西边和北边是连绵不断的群山,属于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东边和南边是缓缓倾向渤海的大平原。
北京全市面积16808平方公里,海拔高度43.5米,人口约1200万。城市的行政区分为10个区8个县,其中二环路以内的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和宣武区是传统上的内城区。近年来,内城区的东北部发展较快,西南部保留了较多的旧日风貌。
北京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有时有风沙;夏季潮湿多雨。一月份平均气温-4℃,七月份平均气温26℃。最好的旅游季节是4月下旬~6月上旬、8月下旬~11月底。
北京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它作为城市的经历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燕国就在北京地区建立都城,名称叫“蓟”。
秦、汉和三国时期北京地区是中国北方的重镇。西汉末年王莽在北京地区建立了大燕国,北京的别称“燕京”由此而来。南宋时期的辽在北京地区建立了陪都,金正式建都于北京。
从此以后的元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在北京,共有34位皇帝在此发号施令统治全国。
悠久的历史给北京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宏伟的万里长城和规模巨大的紫禁城是闻名世界的旅游景点;颐和园、北海、香山、天坛等皇家园林的优美景致和瑰丽建筑使游人流连忘返。
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各项事业和城市基础设施有了长足进展。特别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的二十多年里,北京的面貌一直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现在,各种现代化的建筑拔地而起,对外交往不断扩大。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北京正在大踏步地进入国际大都市的行列。
④ 北京在清朝时叫什么
北京在清朝时叫京师。
京师是北京在明朝、清朝时期的称呼。永乐十九年正月,朱棣正式移鼎燕京,以之为京师,称为“北京”。金陵应天府则作为留都,称南京。
明仁宗的部分时期,则因皇帝个人的喜好因素,北京之法律地位还曾一度由首都,降为君主暂幸之行在,复称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明英宗正统时才恢复燕京京师的地位。
清顺治入关后即进驻北京,亦称北京为京师顺天府,属直隶省。清廷在北京实行旗民分居政策,即八旗居住内城,汉人和回民居住外城。旗人事务由九门提督管理,而汉族、回族事务则交给顺天府衙门管理。
(4)清朝时北京叫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清朝京师的城防体系:
清朝时期,北京驻军主力为骁骑营(旗营),分区驻扎于北京内城:镶黄旗在安定门内,正黄旗在德胜门内,正白旗在东直门内,镶白旗在朝阳门内,正红旗在西直门内,镶红旗在阜成门内,正蓝旗在崇文门内,镶蓝旗在宣武门内。
各旗均拨有官厅、营房和堆拔房(哨所)。除骁骑营外,北京城防驻军还包括前锋营、护军营、步军巡捕营、健锐营、火器营、神机营(咸丰十一年设)、虎枪营此外,自雍正朝起,在圆明园至香山一带设有圆明园八旗护军营,以拱卫御园。
⑤ 清朝时候的北京叫什么
广阳、涿郡、范阳、析津和顺天府在明清时期是成了北京的别称
北京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蓟(公元前11世纪)、幽州(最早见于《尚书·舜典》)、幽都(唐代)、南京(五代时,公元938年)、燕山(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中都(公元1153年)、大兴(金代)、大都(元九年,公元1272年)、汗八里(元时)、北平(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北京(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京师(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此外还有:蓟城、燕都、燕京、京城、汗城、宛平。前人一般用“京师”来称呼北京。此外,北京的别称还有长安、春明、日下、帝京、京邑、京国、京华等。北京历史上除了用过上述名称外,还有秦汉之时,北京曾是广阳郡的治所;隋大业年间,曾是涿郡的治所;唐天宝年间,曾是范阳郡的治所;辽代时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时,曾是顺天府的治所,于是广阳、涿郡、范阳、析津和顺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别称。
⑥ 清朝康熙年间叫京城叫北京
明朝明太祖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封地在北平,明太祖死后,他的长孙朱允炆登基,燕王朱棣不服,带兵打入南京城。登基后,怕南京人民不拥顺他,就迁都自己的封地——北平。后发现北平与南京有几分相似之处,故改名北京、京城。直到现在,北京还是首都。
⑦ 清朝干隆年间北京叫什么
就叫北京。
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7)清朝时北京叫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从秦朝到五代,北京先后做为前燕、大燕和中燕的都城。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被游牧民族所占据,建立了很多政权。其中有一个政权叫做前燕,是慕容儁所建,定都于此。
唐朝安史之乱,安禄山和史思明先后称帝,也都以此为都,一个叫做大都,一个叫做燕京。五代时期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刘仁恭之子守光以幽州(今北京)为都城。
到了宋代先是辽占了此地并以此为陪都改名南京,后长期称之为燕京,后女真人建金,建都上京(哈尔滨),后迁都于此并改名中都。自此北京开始正式称为皇都。
元世祖忽必烈时期迁都于此并开始兴建大都。明朝建立的时候最早定都南京,后来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把首都迁到他的根据地北京,并开始兴建北京城。后来一直延续到清朝。
⑧ 北京在清朝的时候叫什么
北京旧称蓟,春秋周国时期为燕国都城,辽时建为陪都,称燕京;金代正式建都于此,称为中都;元时名之曰大都;明清时期又称为京师,通称北京
⑨ 清朝时,北京叫什么
清朝时称现代的北京为京师。
京师是北京在明朝、清朝时期的称呼。永乐十九年正月,朱棣正式移鼎燕京,以之为京师,称为“北京”;清顺治入关后即进驻北京,亦称北京为京师顺天府,属直隶省。清廷在北京实行旗民分居政策,即八旗居住内城,汉人和回民居住外城。旗人事务由九门提督管理,而汉族、回族事务则交给顺天府衙门管理。
(9)清朝时北京叫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北京城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元世祖营建的元大都城。元朝定鼎中原后,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建设大城作为元都,于世祖至元四年(1264年)下诏,在原金中都东北方向营建汗八里,是为元大都。
明清时期皇帝非常重视北京城池的保护和修葺,城墙上不得任意增开豁口,城楼、箭楼、雉堞、墙面砖体如果发生破损、塌陷和酥裂起鼓,都要及时进行维修。
⑩ 清朝北京叫什么
清朝的时候北京就叫北京,也叫京师。
明朝初年,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大都路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改称为北平府,同年十月应军事需要划归山东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改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驻地。燕王朱棣经靖难之变后夺得皇位后,于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是为“行在”(天子行銮驻跸的所在,就称“行在”)且常驻于此,如今的北京也从此得名。
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明朝中央政府正式迁都北京,以顺天府北京为京师,应天府则作为留都称南京。明仁宗、英宗的部分时期,北京还曾一度降为行在,京师复为南京应天府。
(10)清朝时北京叫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