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北京刀形旗都有哪些
扩展阅读
深圳火警什么时候改110 2025-02-13 02:54:40

北京刀形旗都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3-05-26 23:11:41

1. 北京的八旗是什么

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首领,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集体狩猎的组织形式,称为牛录制。总领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意为大箭;额真,又称厄真,意为主)。

八旗的建立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俗写亦作厢)。旗帜除四正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其制规定:每300人为1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5 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1人。据史籍记载,当时编有满洲牛录308个,蒙古牛录76个,汉军牛录16个,共400个。此时所编设的八旗,即后来的满洲八旗。清太宗时,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八旗由皇帝、诸王、贝勒控制,旗制终清未改。

八旗组织中蒙古旗与汉军旗的建立比满洲旗稍晚。清太宗皇太极天聪三年(1629)时,已有蒙古二旗的记载,称为左右二营。八年改称左翼兵和右翼兵。九年,后金在征服察哈尔蒙古后,对众多的蒙古壮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编审,正式编为蒙古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汉军单独编为一旗,据考证是在天聪五年正月(一说天聪七年)。皇太极崇德二年(1637)分汉军为二旗,旗色玄青,四年分二旗官兵为四旗,七年正式编为汉军八旗,旗色与满洲八旗同。从明万历四十三年八旗制度建立,直到清崇德七年才完成八旗组织三个部分二十四旗的组织建设,八旗每一旗下都包括满洲、蒙古、汉军三个部分。

上三旗与下五旗八旗又有上三旗与下五旗的区别。顺治七年(1650)底多尔衮死后,清世祖福临为了加强对八旗的控制,对八旗的顺序进行了调整。由皇帝控制的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由诸王、贝勒统辖的正红、镶红、正蓝、镶蓝、镶白五旗,称为下五旗,此后终清未改。上三旗较下五旗为崇,是皇帝的亲兵,担任禁卫皇宫等任务,下五旗驻守京师及各地。清世宗雍正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王、贝勒对各旗的控制,严格区分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领(俗称外佐领)和府属佐领(俗称内佐领)的隶属关系。下五旗中的主要部分旗分佐领,实际上也由皇帝直接控制。诸王及贝勒仅能控制其府属佐领。又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居左,称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居右,称为右翼。

八旗制度的特点

八旗制度的特点是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凡隶于八旗者皆可以为兵。实际上,清代兵有常数,饷有定额,随着满族人口的不断增加,并非所有满族人都能披甲,而到后来披甲的人数占满族人口的比例愈来愈小。清太祖、太宗时期,八旗组织有较快的发展。入关前满洲八旗共309个佐领,又半分佐领18个;蒙古佐领117个,又半分佐领5个;汉军佐领157个,又半分佐领5个。八旗满、蒙、汉佐领共583个,又半分佐领28个。清统治全国之初,由于统一全国的战争需要,以及平定各地的反清斗争,满洲八旗发展迅速。康熙时满洲佐领达到669个,嘉庆时增加到681个。此后维持在这一水平上。蒙古佐领顺治时增加11个,康熙时又增加76个,雍正二年(1724)定制为204个。八旗制度建立时有蒙古人编在满洲八旗内,直到清末亦有蒙古佐领35个,又半分佐领2个,编在满洲八旗下。顺治十五年有汉军佐领206个,又半分佐领3个。康熙五十一年(1712)增至258个,又半分佐领1个。雍正十二年定制为270个。此后,因八旗生计愈来愈困难,一部分汉军出旗为民。干隆五十五年(1790)汉军佐领减少到266个。此后终清不改。八旗官兵的额数,清末光绪、宣统时,实存职官约6680人,兵丁12万人。

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入关前,八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从征,军械粮草自备。入关以后,为了巩固满族贵族的统治,加强对全国各族人民的控制,同时为了解除八旗官兵的后顾之忧,更好地为清王朝效命,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饷制度,与绿营共同构成清朝统治全国的强有力的军事工具,八旗兵从而成了职业兵。八旗兵无论满洲、蒙古或汉军,均以营为单位,由都统及副都统率领,称作骁骑营,用于驻防或征战。并有炮营、枪营、护炮藤牌营,附属于汉军骁骑营。

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封爵,天命、天聪时期定王公爵止于贝勒,崇德元年始走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九等。顺治十年()增奉恩将军为十等。亦有异姓封王、公、侯、伯、子、男的,但汉人甚少。清代世职,太宗时与官名本多相同,顺治四年成为荣誉称号。干隆元年定民爵精奇尼哈番为子爵,阿思哈尼哈番为男爵,阿达哈哈番为轻车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为骑都尉,拖沙喇哈番为云骑尉。八旗按引军旗色定户籍。壮丁原则上三年编审一次,分正户、另户、另记档案及旗下家人等。八旗兴办宗室觉罗学、官学等,课其子弟。八旗宗室王公及官兵的婚丧等均有规定。清初定满汉不通婚,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才取消禁令,实际上民间早已通婚。

八旗制度的兴亡

禁卫军制清朝定都北京以后,绝大部分八旗兵丁屯驻在北京附近,戍卫京师的八旗则按其方位驻守,称驻京八旗,俗称京旗。另抽出一部分旗兵派驻全国各重要城市和军事要地,称驻防八旗。驻京八旗负责皇宫和京师的安全,实即禁军。清禁卫军制大类有二,即郎卫和兵卫。郎卫即指御前近卫,专门负责皇帝及后妃等的警卫与服务,其内部又根据具体任务的不同,设置侍卫处、銮仪卫、善扑营等不同的机构。侍卫处初选上三旗子弟中才武出众者分班入值,掌上三旗侍卫亲军之政令,供宿卫扈从之需。銮仪卫亦系侍从武职,掌管帝、后车驾仪仗等机构。宣统元年(1909)避溥仪名讳,改为銮舆卫。善扑营,顺治初年曾设善射鹄、善强弓、善扑等侍卫,各有专管,统在三旗额内。康熙八年为惩治鳌拜专横乱政,选侍卫中一部分年少有力者练习扑击之戏,鳌拜入见时,即令侍卫等掊而絷之,于是有善扑营之设。该营专习掼交、射箭、赛马等技艺,供皇帝游玩宴乐时表演。兵卫即指京师及宫禁的警卫,也根据不同的任务及防卫的需要,分设前锋、护军、步兵等不同的营制。

八旗的驻防入关以前,已有八旗驻防之设。清统治全国以后,分为畿辅驻防、东三省驻防和各直省驻防。畿辅驻防为守卫京师附近地区,包括保定、张家口、热河、察哈尔及木兰围场等地。各省驻防多为省会或重镇。八旗驻地及兵额,视各代而有增损、裁并,但变化不是太大。清末全国驻防共有817个佐领。

八旗在全国各地驻防,一般不设都统。在重要地区如盛京、吉林、黑龙江、江宁、杭州、福州、广州、荆州、西安、成都、绥远等处设将军。凡设将军处下设副都统。将军为该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但不理民政。后热河、察哈尔由副都统升为都统后,即为该地区长官。

八旗的旗务管理无论满洲、蒙古或汉军,均由固山额真管理。顺治十七年,固山额真一律改称都统。各旗均设都统一人,副都统二人。雍正元年,设八旗都统衙门,由上述各旗都统二十四人及副都统四十八人组成,掌满洲、蒙古、汉军八旗之政令,稽其户口,经其教养,序其官爵,简其军赋。凡八旗之方位,京师及各地之驻防,陵寝守卫,壮丁编审,选子弟充执事,选送秀女,以授地之法定八旗世业,奴仆管理,田租定额,房产购置,红白赏恤,选送俊秀入官学出具考试名册,会选旗营官员,功过劝惩,世职袭废,稽户丁,定兵额,选马甲等等,无不统一管理。

八旗的兴衰八旗制度建立在“兵民合一”的基础上,入关前没有兵饷规定。天聪四年皇太极说:“我国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废。”当时,兴京(今辽宁新宾)内城居宗室勋戚,外城居宿卫亲兵万余。此外远近十余万户,散处辽河东西,无事耕猎,有事征调,征调时所发行粮也很有限。清统治全国以后,八旗兵饷的主要形式是坐粮,包括钱、粮两部分,从征时发给部分行粮。八旗兵丁按其兵种可分为亲军、前锋、护军、领催、马甲、步兵、炮甲、养育兵、匠役等,其兵饷的数量亦有所差别,且时有增损。

清军入关,满族人口大量涌入北京及其附近地区,为了安置八旗官兵和闲散人口的生活,从顺治元年底至康熙四年清政府共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圈地运动(见图地令),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官兵三次共分得旗地二百三十三万五千四百七十七晌零九亩。八旗兵丁的份地为五晌(一晌约六亩),终清没有大的变化。兵丁份地大多数靠本人带同家属从事耕种,后迫于生计被典押出去。清初规定旗民不交产,几经反复,直到光绪三十一年才最后取消禁令。

清统治全国以后,由于八旗制度的严重束缚,八旗兵丁生计日渐拮据。八旗生计问题主要是北京正身旗人的生活问题。康熙、雍正时业已出现,干隆初更趋严重,从而引起清统治集团的严重关注。康熙、雍正时曾先后赏赐银两数次,但不久即罄尽无余,于是增加兵额,扩大食饷面。雍正二年始设教养兵,后改称养育兵,给予钱米。光绪时养育兵共计27408人,清末达到29407人。干隆时曾准许京城和各省驻防汉军八旗出旗为民,令其各得生计。但直至清末,八旗生计问题非但没有解决,而且陷于贫困的境地。

八旗制度从正式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朝覆灭,共存在296年。它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曾在中国历史上起过积极和进步的作用,为发展和巩固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为保卫边疆防止外来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满族社会的发展,更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嬗变,八旗制度中落后的一面也日益明显,严重地束缚了满族人民的发展,在征战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小。八旗制度与清王朝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过了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整个历史过程。

补充说明

1. 固山:满语 gūsa 之音译,意为‘旗’,即八旗制度中最大的组织单位。
2. 甲喇:满语 jalan 之音译。意为‘段’、‘节’,为固山额真与牛录额真之间的环节官员。
3. 牛录:满语 niru,作‘大箭’解
4. 额真:满语 ejen,作‘主’解
5. 梅勒:满语 meiren,原意是‘肩’,有两边、副手之意。

* 正黄旗 : 上三旗之一。

【清末期管辖兵力】:92个佐领、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力(满州八旗中人口最多)
【总人口】:约15万人
【名人】:纳兰明珠纳兰性德(康熙帝宠臣)、索尼(重臣)

* 镶黄旗 : 上三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南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4个佐领、2个半分佐领、约2万6千兵力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孝和睿(嘉庆帝的皇后)、慈安等

* 正白旗 : 上三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6个佐领、约2万6千兵力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郭布罗婉容、荣禄

* 正红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74个佐领、兵2万3千
【总人口】:约11万5千人
【名人】:和珅(干隆时的奸臣)老舍

* 镶红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6个佐领、兵2万6千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珍妃(光绪帝的宠妃)

* 镶白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4个佐领、约2万6千兵力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曹雪芹、阿桂、善耆(肃亲王)

* 正蓝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3个佐领、11个半分佐领、兵2万6千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崇绮(1864年状元。戸部尚书。同治帝之皇后阿鲁忒氏之父)

* 镶蓝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7个佐领、1个半分佐领、兵2万7千
【总人口】:约13万5千人
【名人】:侯宝林(相声家)、慈禧(咸丰帝皇贵妃)、肃顺(辛酉政变中遭处死的户部尚书)

2. 刀旗的相关规定

《北京市标语和宣传品设置规范》
第十条 设置标语和宣传品应当符合下列标准:
(五)路边刀旗。设置路边刀旗的总高度不超过2米。三角形刀旗,其立边长度(高漏租态度)不超过0.5米,底边长度(宽度)不超过0.5米;方形刀旗,其立边长度(高度)不超过0.7米,底边长度(宽度)返源不超过0.5米。刀旗应当设置在活动场馆周边以及型悔道路的主路、辅路、便道以外的范围。

3. 刀旗怎么安装俗话说三分产品,七分安装


现代社会以来,广告传媒行业快速发展,现在的产品宣传不再像以前那样,要靠着行走江湖才能够实现吗,只要懂得做广告,就能够让品牌深入人心银纳。在家中,我们接触广告的方式是通过电视,互联网。而在户外,我们能看到的广告就是各类海报,或是杆上的旗子。这种旗子名为刀旗。那么,你知道刀旗怎么安装吗?刀旗的牢固尺度大部分取决于卡具。所以在刀旗安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刀旗怎么安装的。
刀旗历史起源
在汉文化巧宽中,旗帜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大致可追溯到可记载的禹时期,即从牛尾的“旌”、“幡”开始。后来军武及帝王仪仗等为壮大声势需要而广泛壮大和发展了。常说的“旌旗招展”或飞龙、飞虎、飞彪旗等等是分公用的。而“督旗”、“牙旗”、“刀旗”等等是以形状定义的。
刀旗基本概述
刀旗:是因其形状而得名,是形状如刀的旗帜。而现代的路灯广告刀旗,已经没有了刀的形状,大都是方形的了。
刀旗尺寸
刀旗大致可以分为:竹杆刀旗、注水刀旗、沙滩刀旗、广告刀旗等,以下介绍几种常用刀旗的尺寸规格。
三米注水刀旗尺寸:60*120、60*90、50*150、60*160
五米注水刀旗尺寸:120*400、120*350、100*400、100*350、120*380、100*380
竹杆刀旗的常用尺寸为:40*60、60*90、60*120等;
沙滩刀旗尺寸
刀形沙滩旗小号:65.3X200cm,配3米的旗杆,中号:70.4X300cm配4米的旗杆,大号:80.5X400cm配5米的旗杆;
水滴形沙滩刀旗小号:79X190cm,配3米的旗杆,中号:97X300cm配4米的旗杆,大号:109X388cm配5米的旗杆
刀旗制作厂家
一、上海视界旗帜制作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司标旗制作、刀旗制作、厂旗制作、沙滩旗制作、导游旗制作、手摇旗制作、彩旗制作
特点:高精度、无网点、双面透效果、无任何手感、飘逸性好、防水抗晒、寿命长
二、北京金色百利广告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刀旗、灯杆旗、彩旗、广告旗、宣传旗
特点:公司所制作的灯杆旗效果与北京奥运会标识旗的工艺、布料、后期加工完全一样。可以印制渐变色,色彩艳丽。双面透效果。直接喷印加热后,实现完美的双面透效果,正面和背面色差不大。
三、北京山越恒达展览展示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刀旗、灯杆旗、彩旗、广告旗、宣传旗
产品特点:
1、旗杆使用钢管喷塑,经久耐用。携带、存放方便,长度缩放自如。
2、塑料注水式底座携带更方便,安放更稳。
3、工艺先进、交货迅速、保质保量、施工快捷安全。
四、北京玛雅之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经营范围:刀旗、灯旗、道旗、灯杆旗、公路旗、路旗、注水旗、生产制作
特点:
1、喷印孝搏亮图像绚丽逼真,有较强的色彩层次感
2、色彩鲜艳,双透效果好,双面无色差。
3、安装简捷,便于携带和保存,可持久重复使用。
五、广州柏胜展示器材有限公司
经营产品:旗杆,旗帜,底座。
刀旗优点:
1、防水,防晒,不腿色,无污染,可洗涤。
2、清晰度高,图案逼真,颜色鲜艳,色彩均匀,醒目,视觉效果强烈
3、布艺产品质地柔软轻巧,不易皱。
刀旗怎么安装
1、灯杆道旗安装一般上下两道横杆,用丝杆固定在灯杆上。
2、道旗制作的旗面上下有预置挂孔穿在横担上。
3、将道旗画面拉直绷紧,两侧用塑料绑丝加固即可。

4. 清朝八大旗各是什么

是:正黄旗、镶黄旗、正红旗、镶红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

清朝以“上三旗”为贵,即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

清朝初年,清太宗皇太极即位以后,为强化自己的统治地位,在八旗增设管旗大臣,由大臣牵制八旗诸王。皇帝自己直接统辖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而其余五旗则分别由和硕亲王执掌。

顺治之后,把正蓝旗替换为正白旗,形成真正的“上三旗”,这三旗由皇帝亲自掌管,地位高贵,人多势众,成为八旗的核心。上三旗下五旗制度,造成了正身旗人社会地位事实上的差别。

只有上三旗才有资格守卫皇城,挑取侍卫,皇帝外出时担任扈从,皇帝最依重的亲军全部来自上三旗。下五旗的人只能守卫京城外围,或者大批派往各地驻防戍卫。

下五旗的人只有在立下功勋或者得到宠幸的时候,才能被抬入上三旗,称为“抬旗”。

(4)北京刀形旗都有哪些扩展阅读

八旗制度的历史作用

入关以后八旗制度的改组和扩大,提供了足够的兵源,建立起分布全国的八旗军队,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使这支军队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八旗兵丁在征剿“三藩”、用兵新疆、西藏的战争中,对制止分裂、削平内桐芹乱、促进祖国的统一起了重大的作用。

八旗劲旅痛击沙俄殖民军,收复雅克萨城,在反对外来侵略、保卫祖国神圣领土的斗争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数万名八旗兵士携带家眷,在盛京、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驻防,戍卫屯垦,巩固了祖国的边防,参加了开发东北、西北地区的劳动。

八旗制度从正式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覆灭,共存在 296 年。它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曾为发山轮迅展和巩固中国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为保卫边疆防止外来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满族社会的发展,更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随着历史的嬗变,八旗制度中落后的一面也日益明显,严重地束缚了满族人民的发展,在征战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小。八旗制度与清逗此王朝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历了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整个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