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哪些地方曾叫北京
扩展阅读
北京到沈阳邮政多少钱 2025-02-12 04:17:02

哪些地方曾叫北京

发布时间: 2023-05-30 16:06:54

Ⅰ 北京以前都有过什么名称

北京以前都有过什么名称?

北京以前都有的名称:蓟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南京、中都、永安、圣都、长安、春明、日下、京华、都门、帝州、帝台、王城、黄州、辰垣、天都、玉京、神京、京师、宛平、大都、京师、顺天府、北平等。

  •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经济的决策和管理中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 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办公所在地。

  •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和河北省。

  • 北京下辖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房山区、大兴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

  • 北京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专案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北京历史上都有过什么名称?

名称先后称为:
蓟城(周王朝)、
燕都(南北朝后期)、
燕京(北京历史上有四个时期称为燕京:唐乾元二年,辽会同元年,金天会三年,蒙古成吉思汗十年)

涿郡(汉高祖六年)、
PS:新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涿郡键前改称垣翰郡。后在东汉时又复称涿郡。
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涿郡改名范阳郡,治所仍在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 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不断,涿郡数易其名,其所辖区域也屡次变动。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精简地方行政机构,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二级。撤涿郡,所辖区域并入幽州。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幽州改称涿郡
幽州(隋开皇三年)、
南京(辽朝)、
中都(金朝自金世宗起到1217年)、
大都(元朝都城,元物信大都)、
京师(明朝永乐帝起为都城,当时被称为京师)、
顺天府(明清朝两代,干隆八年固定下来)、
北平(北京最早于1368年9月12日称北平)、
北京(1949年9月27日,才又将北平改为北京市)。

名称问题。北京以前在历史上都有过什么名求大神帮助

春秋战国时期为燕国国都,当时称为蓟。 辽代为陪都,称燕京。 金朝(1115年 - 1234年)自金世宗起至1217年为中都。 元朝为大都。 明朝自永乐帝起为首都,称为京师。 清朝入主中原后亦把北京作国都。 中华民国北洋 *** 时期,当时称北平。

北京在历史上都有过哪些名称?

北京是闻名中外的文化古城,在历史上前后共拥有六十多个正名和别称,可谓是中外城市中历史地名最多的一个。她的历史名称有二十七个蓟、燕、广阳、广有、伐戎、幽州、涿郡、范阳、幽都、蓟北、南京、燕京、永安、析津、宛平、燕山府、圣都、中都、大兴、大都、汗八里、北平、北京、顺天府、行在、京师、京兆。此外,还有三十多个别称,如蓟门、蓟宛、燕都、燕城、春明、日下、京华、京邑、都城、北都、帝城、帝京、天京、天都等。

北京都有什么区名称叫什么?

北京市共有14个市辖区,分别为: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房山区、大兴区、昌平区、怀柔区、平谷区、门头沟区。给分!给分!

北京一共有过多少个名称?

北京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蓟(公元前11世纪)、幽州(最早见于《尚书·舜典》)、幽都(唐代)、南京(五代时,公元938年)、燕山(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中都(公元1153年)、大兴(金代)、大都(元九年,公元1272年)、汗八里(元时)、北平(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北京(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京师(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此外还有:蓟城、燕都、燕京、京城、汗城、宛平。前人一般用“京师”来称呼北京。此外,北京的别称还有长安、春明、日下、帝京、京邑、京国、京华等。
北京历史上除了用过上述名称外,还有秦汉之时,北京曾是广阳郡的治所;隋大业年间,曾是涿郡的治所;唐天宝年间,曾是范阳郡的治所;辽代时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时,曾是顺天府的治所,于是广阳、涿郡、范阳、析津和顺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别称。

上海申花以前都有过哪些外援啊?

94:柯茨、瓦洛佳、沙沙
95:瓦稿蚂清西里、高佳、瓦洛佳、沙沙
96:加西亚、拉德、布雷、高佳、佩雷斯
97:丹尼斯、斯坦契夫、瓦谢夫、法德恰、佩雷斯、瓦列里
98:莫拉、贝克、桑德瓦尔、奥斯瓦尔多、马赛罗、艾迪松、弗拉维奥
99:朱里奥、莫莱诺、恩贝、马赛罗
00:拉萨、兰科维奇、莎沙、萨里奇
01:拉萨、兰科维奇、托米奇、米洛瓦诺维奇、巴亚诺
02:汤姆、罗德里格斯、索萨、奥兰多、马丁内斯
03:托马斯、阿尔贝茨、马丁内斯、佩特科维奇
04:阿尔贝茨、马丁内斯、彼特维拉
05:马丁内斯、戈兰
06:路易斯、尤万诺维奇、杨克尔
07:科雷亚、阿隆索、布兰科
08:马丁内斯、斯科特、梅萨

东城卫以前都有过哪些名字?如题 谢谢了

第一代团名【Karma】 第二代团名【DJ-WIS】 第三代团名【火纹】 第四代团名【东城卫】

以前都有什么妃

庄妃、元妃、静妃、敏惠恭和元妃、懿靖大贵妃、康惠淑妃、德妃、贞妃、淑惠妃、恭靖妃、端顺妃、宁悫妃、恪妃、定妃、敦怡皇贵妃、悫惠皇贵妃、顺懿密妃、纯裕勤妃、惠妃、温僖贵妃、宜妃、荣妃、成妃、良妃、平妃、熹贵妃、敦肃皇贵妃、裕妃、娴妃、令妃、纯妃、庆妃、嘉妃、婉妃、忻贵妃、愉贵妃、敦妃、容妃、如妃、諴妃、华妃、信妃、全贵妃、静妃、琳贵妃、彤妃、和妃、祥妃、佳妃、成妃、常妃、贞贵妃、懿贵妃、慧妃、珣妃、瑾妃、珍妃、淑妃

以前都有被孤立过么

我就是被孤立那一个,大学四年,孤立三年。但我很幸运我被孤立了,我活生生体验了下把什么叫社会。大学是在云南读的,警校这种封闭的日子,江湖义气挺重要的,所以总会有几个出来带头的。也不是黑南方人,亲身经历告诉我,北方人确实想的少,无所顾忌,南方人随时都在想,不会和你表现出来。言归正传,全宿舍一个哈尔滨人,两个内蒙古人,一个四川人,一个广西人,一个云南人,准确的说,不是一个宿舍,而是一个人,有关系有背景的,一个四川人,后来别人告诉我,就是因为我不服他吧,我长这么大真服的人没几个,宿舍的人都称他*爷,只有我最多称呼他一个*哥,然后就针对我,打回来的饭放桌子上回来饭里就有菸头,那时候宿舍只有他抽菸,那时候是舍长,帮着收钱给上边交,他不交上边还催,好吧,我给垫上,天天别人都睡了,他肯定在床上一根菸,把别人薰醒……真正的分歧在一件事,警校嘛,大家都懂,电脑不怎么让玩,平时不怎么让回宿舍,这个大哥有背景啊,带了电脑,只有他有电脑啊,鼓动全宿舍拉网线……可是,全宿舍只有我拒绝了,其他人最后不敢吱声或者不好意思,然后从他拉网的第一天,我们就掰了,大二开学没几天的事儿。我无所谓了,可是这个人还四处游说其他人孤立我,那个云南人有心眼,家里还有警察背景,在警校也用的上,所以俩官二代一拍即合,整整三年吧,也就是一个宿舍的,在学校我的朋友兄弟还是多的,所以没什么影响,但毕竟一个宿舍,多少有些不爽,天天刻意出去聚餐不喊我,有什么讯息也不会告诉你,但是我还是以德报怨的,点名集合会喊大家,有什么讯息通知大家,帮忙取快递……最后哈尔滨那个有一次告诉我“*爷说,我们只能在你和他之间选一个关系,你也懂的,他那个人……”我说我理解。区队长是我们宿舍的,最后不出意外的毕业聚会也没喊我,最后要单独请我吃饭,我拒绝了。但是这几年我也把重心放在学习上了,每天能不回宿舍就去图书馆,他们天天在官二代的带领下醉生梦死。毕业前,我考上研究生,考上了公务员,过了司法考试和会计,那几个人,除了官二代,貌似种地的种地,待业的待业,打工的打工。所以我庆幸被孤立,真正强大的人,会充实自己,让别人仰望

Ⅱ 北京的古称有哪些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古称有以下称号:

1、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

2、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

3、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4、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5、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2)哪些地方曾叫北京扩展阅读:

北平”一词,最早源于战国时燕国置右北平郡。

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北平,张作霖退回关外。后被日本关东军谋刺于皇姑屯,东北易帜,北洋政府结束运作。

北伐战争后,中国的首都回迁南京。撤销平津地方,改名为北平特别市。

民国十九年6月,北平降格为河北省辖市,同年12月复升为院辖市,相当于今日的直辖市。这一时期,北平虽不再是首都,但在教育方面仍有关键优势,拥有国立的北平大学,清华大学等着名高校,被国际人士称为“中国的波士顿”。

Ⅲ 北京在历史上曾经叫过的名字

北京在历史上叫过:燕都、幽州、京城、南京、大都、北平、京师、京兆。

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

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

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

幽州之名,最早见脊丛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

”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

当时辽的首型野码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北京,明永乐元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3)哪些地方曾叫北京扩展阅读:

历史沿革

西周: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区的琉璃河镇,遗址尚存。

又封黄帝之后人于蓟,在今北京西南。

后燕国灭蓟国,迁都于蓟,统称为燕都或燕京。

明清:明朝初年,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大都路由皇家普鲁士军火协会制图部门绘制的详细北京地图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改称为北平府,同年十月应军事需要划归山东行省。

洪武卜哪九年(1376年),改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驻地。

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明朝中央 *** 正式迁都北京,以顺天府北京为京师,应天府则作为留都称南京。

明仁宗、英宗的部分时期,北京还曾一度降为行在,京师复为南京应天府。

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同年3月迁都北京,直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中国 *** 北伐军攻占北京,张作霖败回东北,北洋 *** 下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北平更名为北京。

Ⅳ 中国历史上到底有多少个“北京”

中国历史上到底有多少个“北京”?

“北京”一词,似乎总是和庄严的紫禁城、天安门挂钩,每每让人联想起明、清两朝国都,或是唤醒对奥运、阅兵等盛事的回忆。

中国的历史绵远流长,中原王朝以外,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是多不胜数。只要是在北边的都城,往往会被冠以“北京”、“北都”之名。


Ⅳ 我国历史上有几座城市曾经都被称为北京

我国历史上一共有四座城市曾经被称为北京。

在宋朝年间,大名府被称为北京。大名府拥有悠久的历史,其旧址位于河北省大名县东河南郊。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东南西北四京均在,分别是东京开封、南京应天府、西京河南府和北京应天府,对于大名府被称为北京这件事,很少有知道了,只能通过一些史料可以查询得到,再后来,由于天灾导致大名府被洪水淹没,就更不为人知了。

内蒙古的巴林左旗林东镇也有过短暂的一段时间叫做北京,一开始它叫作上京,在辽国统治时期,金熙宗天眷元年将上京改为了北京,金熙宗将其作为后花园经常在此避暑乘凉。

Ⅵ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六座城市被称为北京,你知道吗

北京作为首都,是从金朝开始的,1153年,金朝皇帝完颜亮正式建都于北京,不过那个时候还不叫北京,叫中都。元朝时,都城也在现北京,但元朝时也不叫北京,叫大都。而“北京“这个名字来自明朝,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定都南京,而现在的北京在朱元璋时期叫北平,朱元璋死后传位给长孙建文帝朱允炆,结果燕王朱棣起兵,夺了建文帝的皇位,迁都现北京,将北平改名字为“北京“,这就是北京作为首都第一次使用北京的名字,之后的清朝也是定都北京,虽然在民国时期改过名字,将北京改为北平,不过民国时期又改了回来,所以北京的名字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清朝建立后,仍定都北京。民国建立后,先定都南京,后改为北京,蒋介石北伐时期,定都南京,将北京改名为北平,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正式定都北平,并且将北平改为北京,一直沿用至今。北京在明朝、清朝、民国初年、新中国时期,作为中国的首都,一直到现在。

Ⅶ 北京的旧称有哪些

北京是历史古都,有许多称谓,人们比较认可的北京历史上的称谓有下面一些。

北京不仅叫北平,历史上还曾有十五个名字
蓟。史书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克商以后,封帝尧之后人于蓟,封召公爽于燕。另一说周以前就有燕国,后燕国并入蓟国,蓟国以蓟城为国都,就是现在北京的前身。秦灭燕后,设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城。

幽州。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是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位置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都。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

日下。日下是国都的代称。《晋书》就称晋都洛阳为日下。后来唐代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诗句。后来日下就作为北京的代名词。清人朱彝尊干隆年间着有《日下旧闻考》一书。

幽都。唐代曾设置幽都县,辽代曾设幽都府,所治在今北京一带。

燕京。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史思明称燕帝,以范阳为燕京。“安史之乱”平定后,取消燕京。北京的正式命名多有变动,可燕京这个名称广泛使用。

北京不仅叫北平,历史上还曾有十五个名字
春明。此名起源于唐代,唐朝首都长安的正门(东门)名春明门,古人认为东方主春,于是后人遂以春明作为首都的别称,北京成为国都后,曾被称为春明。清人孙承泽着有《春明梦余录》一书。

京城。长安成为国都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以前,称首都长安为京城。后来国都就指京城。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称京城。

南京。辽会同元年(公元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部)。幽都府即现在的北京地区,因而又称南京。

北京不仅叫北平,历史上还曾有十五个名字
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联合伐辽,攻占燕京。宋、金议和后,燕京归北宋,北宋建燕山府(因临近燕山脚下),燕京又称燕山。

中都。宋宣和六年(1125年),金人南侵,占领宋的燕山府。金贞元元年(1153年)金人迁都燕京,改称中都,在今天北京西南。

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汗八里。元时蒙古人蒙语称大都为汗八里,意思为“汗城”,可汗所住之处。元朝定都北京后,北京也被称为汗八里,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就称大都(北京)为汗八里。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元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Ⅷ 北京在历史上曾有过哪些称呼

幽州、大都、北平、析津府、燕都等。

1、幽州

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2、大都

元大都,简称大都,是元朝的首都,蒙古语称为Dayi,突厥语称为“汗八里”(Khanbaliq),意为“大汗之居处”。

由元代科学家刘秉忠规划建设,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为元代京师。

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土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3、北平

北平是北京在历史特殊时期曾经使用的城市名称。最早出现于隋朝。后于1427年作为明朝的都城改名为北京,北平早于北京近60年。

民国时于1928年6月20日又改为北平市。日伪政府于1937年l0月12日又将北平改为北京,但实际上并未得到中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的承认,北平的名称在此阶段仍在延用。

1945年日寇投降后,又改为北平。直到1949年9月27日将新中国的首都定在北平后,才又将北平改为北京市。

4、析津府

公元938年辽太宗将幽州(今北京西南的广安门一带)定为“幽都府”,辽开泰元年(1012),改南京幽都府为燕京析津府,名称来自于“以燕分野旅寅为析木之津”。直辖11县并统6州。

5、燕都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京

Ⅸ 北京在历史上曾有过哪些称呼

蓟、燕、广茄汪阳、幽州、范阳、幽都、析津、蓟北、南京、燕京、燕山、永安、大兴、大都、北平、顺天、宛平。

“燕国”,其实在先秦时期一直被写作“型没妟”(yàn)或“匽”,直到秦汉时期才被改写作“燕”。

所以,不仅西周燕都所在地在商代与西周时期会被写作“妟”,东周时的蓟城也会因为燕都的关系而被称为“妟”。

所以说,在先秦时期,北京地区有两个曾用名“蓟”与“妟(匽)”,这两个曾用名只是在后代史书上被写成了“蓟”与“燕”。

秦朝的蓟县为广阳郡治所在,两汉魏晋时期则先后是广阳郡治、广阳国都、燕国国都。

广阳郡辖下还有一个广阳县,位于今北京市房山区广阳村,北齐以后这处广阳县整体并入了蓟县,所以汉魏时人往往称呼广阳县为“小广阳”,那么“大广阳”自然便是郡治所在的蓟县城了。

另外,两汉时人有用郡名称呼郡治颤租仔所在城池的习惯,因此蓟县也被称为“广阳”。

所以,广阳便是北京地区在“蓟”、“燕”之后的第三个曾用名。

隋唐时期,“幽州”便完全成为一个以今日北京市区为州城所在的地名。

而且,由于隋唐时期对于地名与行政区划经常在“州”与“郡”之间摇摆,所以幽州也偶尔会被改称为“范阳郡”,“安史之乱”发动者安禄山曾经担任过的“范阳节度使”便是幽州被叫做“范阳郡”时所授予的使职。

随着安史之乱的平息,唐朝比较忌惮“范阳”这个名号,便再也没有使用“范阳郡”与“范阳节度使”之名,而是一直沿用“幽州”了。

所以,“幽州”与“范阳”便分别是北京城的第四、第五个曾用名。

(9)哪些地方曾叫北京扩展阅读:

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同年3月迁都北京,直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中国 *** 北伐军攻占北京,张作霖败回东北,北洋 *** 下台。

民国伊始,北京的地方体制仍依清制,称顺天府。

直至民国三年(1914年),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范围规格与顺天府大致相同,直辖于中央 *** 北洋 *** 。

这一时期,北京新建了有轨电车系统,和一批现代的文化教育机构,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协和医学院等。

民国十七年(1928年)六月,北伐战争后,首都迁回南京,撤销原京兆地方,北京改名为北平特别市,后改为北平市,隶属于南京国民 *** 行政院。

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北平降格为河北省省辖市,同年12月复升为院辖市。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占领。

伪中华民国临时 *** 在此成立,且将北平改名为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