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京名人有哪些
北京名人有:
1、刘宝瑞: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Ⅱ 北京名人故居有哪些
北京名人故居有: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鲁迅故居、毛泽东故居、李大册散钊故居等。北京的名人故居,主要集中在东城、西城和宣武三个城区。
一、宋庆龄故居
宋庆龄同志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和夫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坐落在北京风景秀丽的什刹海后海北胡姿族沿。门前水天相映、碧波涟漪,堤岸杨柳轻扬,院内曲径回廊,楼堂亭榭;湖水环绕,山石嶙峋;绿树浓荫,花裤弊香四溢。是一处雍容典雅、幽静别致的庭园。故居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五千平方米。原是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府邸花园,也称西花园。
![](http://www.branchsmith.com/images/loading.jpg)
故居里的主要建筑是清一色的灰筒瓦卷棚式顶,大部分保留着原 王府花园的布局和风格。其中有:前厅“濠梁乐趣”(这里原名”益寿堂”,对面是座戏台,“濠梁乐趣”匾原挂在戏台后台的南面,前临南湖,故借用庄子《秋水》篇里知鱼之乐的典故而名。在改建宋庆龄寓所时,拆除了戏台等建筑,将此匾换在“益寿堂”上。)后厅“畅襟斋”,东厢“观花室”,西厢“听鹂轩”(因原“听鹂轩”接建主楼,而将此匾移到“畅襟斋”的东耳房上。)与新建的主楼相接。这一组前厅七间,后厅五间两进,两厢各三间的 四合院,由一条蜿蜓的游廊与隔湖对立的“南楼”相连。南楼两侧的假山上,东有扇面形的“箑亭”,西有角形的“听雨屋”,左右呼应。
二、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故居在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沿18号。原是清代和珅的一座花园,后成为恭亲王奕䜣府的草料场和马厩。民国年间,恭亲王的后代把王府和花园卖给辅仁大学,把此处卖给达仁堂乐家药铺作宅园。1963年10月郭沫若始居于此,直至1978年6月12日逝世,郭沫若先生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15年。
故居为大型四合院,大门内有一座树木点缀的土丘,二门内的5间北房为其工作室和会客厅,东耳房是卧室,东西厢房各3间。四周回廊环抱,有封闭式走廊通往后院。另外还有一东跨院,故居里保存了郭沫若的大量手稿、图书等珍贵文物资料。院内有郭沫若夫妇亲手栽种的银杏和牡丹,其中“妈妈树”最具特色。步入庭院,草坪上是一座郭沫若先生全身铜像,神情怡然,似在小憩,又似沉思。穿过垂花门,是由东西厢房和两排正房组成的二进四合院,回廊、暖廊将其连为一体,迎面五间正房是郭先生的卧室、写字间和客厅,均按原状陈设展览。
三、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鲁迅先生生前所居住的地方。现已成为重要的人文博物馆,对于研究和传播20世纪前期的人文思想具有重大的意义。鲁迅的一生为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事业竭尽心力,辗转流离,因此其居住地也不断变换。鲁迅先生的一生居住的地方主要有四个:北京鲁迅故居,上海鲁迅故居,绍兴鲁迅故居,广州鲁迅故居。
Ⅲ 在北京八宝山墓地都埋葬着哪些名人
一、董必武
董必武(1886年3月5日-1975年4月2日),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字洁畲,号壁伍。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奠基者。
二、任弼时
任弼时(1904年4月30日—1950年10月27日),原名任培国,湖南汨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三、陈毅
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男,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
四、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1892年—1950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奥斯古德,着名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一个杰出的与众不同的女性。早年当过侍女、烟厂工人和书刊推销员,曾在《纽约呼声报》任职。1918年因声援印度独立运动而被捕入狱6个月。
1919年起,侨居柏林8年,积极投身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曾在柏林会见尼赫鲁。史沫特莱于1928年底来华,在中国一呆就是12年。抗战初、中期,她亲眼目睹日本对中国侵略,向世界发出了正义的声音。1950年逝世。
五、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Anna Louise Strong,1885.11.24——1970.3.29),女,美国人,是美国进步女记者与作家。她年轻时就积极参加进步的社会活动,致力于儿童福利事业和工人运动。她积极反对帝国主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她与艾格尼丝·史沫特莱(1892~1950)、埃德加·斯诺被中国人亲切的称为“3S”。斯特朗1885年11月24日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费伦德城出生。早年就学于奥伯林学院。190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5次至中国访问。72岁时,冲破重重阻力于中国定居。
Ⅳ 北京有哪些名人故居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怀揣着伟大的理想,曾经两次来到过北京,在北京也有很多处居所,但如今完整保存下来的只有两处。
1918年8月,毛泽东带着自己的革命理想首次离开湖南来到了北京。到京后,毛泽东和几位朋友住在了位于东城区鼓楼大街豆腐池胡同15号的杨开慧家里。他与杨开慧美好的初恋业绩在这里发生的。
毛泽东的第二处住所是在东城区吉安所左巷8号。当时院子内的每间房子仅有10平方米。毛泽东和蔡和森、萧子升、陈绍林、罗章龙、欧阳玉山等人救租住在这样的小房子里。毛泽东对这里的生活留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在《新民学会会务报告》中说:“8个人居3间很小的房子里,隆然高炕,大被同眠。”
毛泽东青年时期的北京之行对他以后的人生影响深远。这两处故居也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郭沫若故居,坐落在北京西城区后海一带,和珅故宅恭王府的旁边,与马屁贪官邻居和珅的恭王府游人如织的景象相比,文化名人郭沫若的故居门前稍嫌冷落,反差有些强烈。
顺城郡王府,后来改为大帅府,少帅张学良最早来北京时跟随父亲张作霖一直居住于此,1984年设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后因城市规划,整体搬迁至朝阳公园东侧。
张学良在北京居住过的另外一个住所,西城区翠花街五号,现今早已成为居民的大杂院。
冯玉祥在北京期间一直居住在北京石景山的慈善寺,至今室内仍保留有冯玉祥将军的纪念堂。
康有为故居,戊戌变法失败后,七君子慷慨赴死,在清兵重重包围了这处房屋准备抓捕康有为时,康有为早已听到风声,逃离了此处。
老舍故居,位于王府井旁边的丰富胡同19号,老舍建国初时买下这所院子花费了一百匹布,并在此长早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
杨昌济故居,位于豆腐池胡同15号,杨昌济来北大执教之后,与女儿杨开慧一直居住于此。
田汉故居,位于东四北大街旁边的细管胡同,在田汉和妻子相继去世后,这里改为了中国戏剧家协会的职工宿舍。
明末清初祖大寿的北京故居,位于富国街三号,老舍也曾经居住于此。现在早已经成为了书声琅琅的学校——北京市第三中学的所在地。
西城区有鲁迅、郭沫若、郭守敬、梅兰芳、宋庆龄、邵飘萍,李渔,沈家本,龚自珍和谭嗣同故居。东城区有婉容,齐白石,老舍,蔡元培和茅盾故居。
北京的名人故居有很多,这里仅介绍几个文学家住过的地方。
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坐落在北京阜成门宫门口西边的一个极普通的小四合院,西山条21号,过去,这里是北京比较贫苦的居民区,居住的都是一些拉人力车赶骡车的贫苦老百姓,雨天道路泥泞,夜间胡同里很黑。鲁迅先生居住的地方是个小四合院,南房三间,北房四间,东西各一间厢房,后面还有一个小院。
鲁迅在《秋夜》一文中描绘这样的景色:在我的后园,可以看到墙外的两株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先生在这里完成了《彷徨》、《朝花夕拾》、《坟》以及一些翻译的作品。今天,北京西三条胡同完好的保存下来,鲁迅先生的故居不算大,分为小型纪念馆和生活区,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老舍故居
老舍是老北京人,解放前曾在北京住过的地方有九处,解放后有一处。
1949年底,老舍先生从美国回来,回到故乡北京,成为新中国自己掏钱买房的第一位作家,这里是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乃知府丰盛胡同10号的一个普通的四合小院,老舍先生在这里生活的时间最长,长达16年,作品十分丰富。
每逢深秋时节,院中的柿子树上缀满红色的柿子,为此,老舍夫人称其为丹柿小院。
龚自珍故居
龚自珍,清代诗人,是近代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他不辞辛劳、上下求索救国之路,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强烈渴望。
龚自珍故居在北京宣武门外上斜街50号,曾在此处居住5年,庭院中曾闪动着闻鸡起舞,少年仗剑的矫健身影,书房里曾出现红袖添香诵读诗文的朗朗书声,他的作品汇成了《破戎草》、《破戎草之余》,影响着后人。宅院的大部分已不存在,现仅剩西厢房,和两间北房,改为民居,现在成为宣武区文物保护单位。
只能说我家附近了,北京后海周边,宋庆龄故居、郭沬若故居、梅兰芳故居、马海德故居、溥杰故居、张伯驹故居;离我家最近的一位,走路不足十分钟便可以看到,末代皇帝溥仪特赦后住过的故居,现已变成环卫师付们的办公及休息处。
北京的名人故居太多了,如果一处一处的来参观的话,估计要游览几个月都未必看的完,但是作为文史爱好者来说,我觉得北京的鲁迅先生的故居,如果有机会去北京的话,还是抽空去看看蛮不错的。
鲁迅先生在北京的故居位于阜成门内门口西三条21号,是三开间小四合院。鲁迅作为中国着名文学家,于1924年5月至1926年8月曾住在这里,房间内的陈设现在还是维持原样的,故居东侧是鲁迅博物馆,馆内藏有大量鲁迅生前文稿和遗物。
鲁迅的故居是一座精巧的小四合院,南北房各三间,东西房各一间,现在还一直保持着当年的模样,未曾做过任何改动,南房是会客室,北屋东西两房间分别为鲁迅的母亲和朱安夫人的住室,中间一间为餐厅,北屋当中一间向北凸出一小间,面积仅8平方米,是先生的卧室兼书房,陈设也十分简朴。
来到北京,闲暇时间去探访这些有趣的灵魂曾居住的地方,既可以探寻隐藏在这喧嚣城市深处的 历史 ,还可以与他们来段穿越时空的“亲密接触”。 推荐7个北京的名人故居,感受老北京的故居文化。
宋庆龄故居宋庆龄(1893-1981),1963-1981年在此处生活,今为宋庆龄故居的宅子显得幽静大方,游客也较少,参观不禁为宋庆龄先生的生平感叹。宋庆龄是 民族的瑰宝,中国女性的极大骄傲!
地址 :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
参观时间 :4月-10月 9:00-17:30 11月-3月9:00-16:30
票价 :成人20元/人
交通 :5、44、55、635路等
李大钊故居李大钊(1889-1927),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主义的先驱。 故居位于 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一个古朴、寻常的院落。李大钊在这里生活了四年之久。
地址 :西城区文化胡同24号院
参观时间 :9:00-16:30 (周一、周二闭馆)
票价 :10元/人
郭沫若故居郭沫若(1892-1978),郭沫若故居在西城区前海西沿18号。原是清代和珅的一座花园,后成为恭亲王奕䜣府的草料场和马厩。民国年间,恭亲王的后代把王府和花园卖给辅仁大学,把此处卖给达仁堂乐家药铺作宅园。 1963年10——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先生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15年。
地址: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
票价:20/人
参观时间:9:00-16:30(周一闭馆)
鲁迅故居鲁迅(1881-1936),北京鲁迅故居现位于西城区阜成门内北京鲁迅博物馆内,建于1924年,为一座小型四合院,北房三间,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鲁迅先生曾于1924年5月至1926年8月在此居住,为鲁迅1924年购买并亲自设计改建,解放后由其亲属捐献给国家。这里是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鲁迅在北京的故居。1954年在故居旁建鲁迅博物馆,1956年对外开放。迄今为止,博物馆收藏鲁迅及相关文物3万余件。
地址 :西城区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19号
票价 :免费
参观时间 :9:00-16:00(周一闭馆)
梅兰芳故居梅兰芳(1894-1961),京剧大师,世称“梅派”被誉为“四大名旦”之首。自1951年,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此处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十年。 梅兰芳故居也是霸王别姬拍摄地之一, 《霸王别姬》中蝶衣的家,一个清幽、安适的四合院,蝶衣跟小四闹掰以及蝶衣烧戏服的片段均在此地拍摄。
地址:西城区护国寺9号
票价:10元/人
参观时间:9:00-16:00(周一闭馆)
纪晓岚故居纪昀(1724-1805),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主持所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00卷,是清代目录学巨着。清官纪晓岚故居!确实很清贫,不过充满了文化气息。
地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241号
票价:免费
参观时间:周二至周日 9:00-16:00 (周一闭馆)
老舍故居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老舍故居。1950年4月,老舍从美国讲学回国,购置了东城乃兹府丰盛胡同10号(即丰富胡同19号)的这所四合院,在这里生活、工作了16年,写下了《龙须沟》《茶馆》《方珍珠》《正红旗下》等24部作品。1966年8月,老舍自沉于北京旧城墙外西北角的太平湖。有很多事情都是很难用是非对错来简单评价的,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只可惜 历史 没有如果。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9:00-16:30(周一闭馆)
鲁迅故居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着名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19号的鲁迅故居,是鲁迅1924至1926年在北京的住所。鲁迅1924年春自己设计改建的,同年5月搬来居住,一直到1926年8月,他离开北京,去到南方。
鲁迅故居是一所北京普通的小四合院。从建筑到空间陈设,都是比较简朴的。
在这里,鲁迅完成了许多战斗作品,《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都是在这里写的。
茅盾故居
茅盾原名沈德鸿,中国现代着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 社会 活动家。
北京故居位于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后圆恩寺胡同13号,是茅盾1972年后居住的地方,1985年3月27日正式开放。
故居为二进四合院。门内影壁上镶有邓颖超题的“茅盾故居”金字黑大理石横匾。入门,有茅盾半身汉白玉塑像,像高83厘米,放置在黑色大理石底座上。前院有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倒座房六间。西厢房原是茅盾的会客室和藏书室。东厢房为饭厅,其余为家属和服务人员住房。后院有北房六间和西厢房两间,北房原是茅盾的工作室兼卧室。
陈列室有茅盾从青少 年时代至逝世时期的实物和图片,包括手稿、作品初版本、信件、手迹以及两册小学时的作文(是茅盾留存于世的最早墨迹)。
老舍故居
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故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老舍在北京解放前后住过的地方共有十处 , 其中解放前九处 , 解放后一处。乃兹府丰盛胡同 10 号(今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 19 号)是解放后居住的地方,直至辞世 , 老舍先生在这里住的时间最长,长达16年。
老舍故居是座普通的北京四合院,硬山隔檩,纯木结构,整个院落布局紧凑。
话剧《方珍珠》、《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以及未完成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等24部着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梁实秋故居
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中国着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
梁实秋故居位于内务部街39号北京故居,梁实秋在这前后三次共住了二十多年,第一次,从1903年住到1919年;第二次,从1934年住到1937年;第三次,从1946年住到1948年。
内务部街39号,旧时的门牌是内务部街20号,在胡同中段北侧,是一座三进四合院,坐北朝南,院门是被称作“如意门”的屋宇式街门,院门外原有三步台阶,由于胡同内的地面增高,如今只剩半步台阶了。
梁实秋晚年,常常想念北京故居,他曾写道:“想起这栋旧家宅,顺便想起若干儿时事。如今隔了半个多世纪,房子一定是面目全非了,其实人也不复是当年的模样,纵使我能回去探视旧居,恐怕我将认不得房子,而房子恐怕也认不得我了。”
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现代文学家、 历史 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郭沫若故居位于西城区前海西沿18号,原是清代和珅的一座花园。1963年10月,郭沫若始居于此,直至1978年6月12日逝世,郭沫若先生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15年。
故居为大型四合院,大门内有一座树木点缀的土丘,二门内的5间北房为其工作室和会客厅,东耳房是卧室,东西厢房各3间。四周回廊环抱,有封闭式走廊通往后院。
居里保存了郭沫若的大量手稿、图书等珍贵文物资料。院内有郭沫若夫妇亲手栽种的银杏和牡丹,其中“妈妈树”最具特色。
曹雪芹纪念馆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着《红楼梦》作者。
北京曹雪芹纪念馆位于海淀区四季青乡正白旗村,是曹雪芹晚年居住的地方,1983年4月22日开馆,傅杰题写匾额“曹雪芹纪念馆”。
陈列的展品中有再现曹雪芹时代民风民俗的八仙桌、躺柜墩箱、青花瓷器,以及《红楼梦》中提到的一些民俗器物,如满族萨满教的全套祭器、银锁、手炉、拂尘等。
馆藏主要有与曹雪芹身世相关的文物,曹雪芹一家与正白旗村有关的文物,以及名着《红楼梦》所描述的实物仿制品等。
据我所知,北京的名人故居还是不少的,找了一些资料仅供参考。
1、宋庆龄故居
宋庆龄(1893-1981),1963-1981年在此处生活,今为宋庆龄故居的宅子显得幽静大方,游客也较少,参观不禁为宋庆龄先生的生平感叹。宋庆龄是民族的瑰宝,中国女性的极大骄傲!
2、李大钊故居
李大钊(1889-1927),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主义的先驱。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一个古朴、寻常的院落。李大钊在这里生活了四年之久。
地址:西城区文化胡同24号院
郭沫若(1892-1978),郭沫若故居在西城区前海西沿18号。原是清代和珅的一座花园,后成为恭亲王奕府的草料场和马厩。民国年间,恭亲王的后代把王府和花园卖给辅仁大学,把此处卖给达仁堂乐家药铺作宅园。1963年10——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先生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15年。
地址 :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
4、鲁迅故居
鲁迅(1881-1936),北京鲁迅故居现位于西城区阜成门内北京鲁迅博物馆内,建于1924年,为一座小型四合院,北房三间,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鲁迅先生曾于1924年5月至1926年8月在此居住,为鲁迅1924年购买并亲自设计改建,解放后由其亲属捐献给国家。这里是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鲁迅在北京的故居。1954年在故居旁建鲁迅博物馆,1956年对外开放。迄今为止,博物馆收藏鲁迅及相关文物3万余件。
地址:西城区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19号
5、梅兰芳故居
梅兰芳(1894-1961),京剧大师,世称“梅派”被誉为“四大名旦”之首。自1951年,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此处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十年。梅兰芳故居也是霸王别姬拍摄地之一,《霸王别姬》中蝶衣的家,一个清幽、安适的四合院,蝶衣跟小四闹掰以及蝶衣烧戏服的片段均在此地拍摄。
地址:西城区护国寺9号
6、纪晓岚故居
纪昀(1724-1805),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主持所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00卷,是清代目录学巨着。清官纪晓岚故居!确实很清贫,不过充满了文化气息。
地址 :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241号
7、老舍故居
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老舍故居。1950年4月,老舍从美国讲学回国,购置了东城乃兹府丰盛胡同10号(即丰富胡同19号)的这所四合院,在这里生活、工作了16年,写下了《龙须沟》《茶馆》《方珍珠》《正红旗下》等24部作品。1966年8月,老舍自沉于北京旧城墙外西北角的太平湖。有很多事情都是很难用是非对错来简单评价的,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只可惜 历史 没有如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
8、曹雪芹纪念馆
曹雪芹纪念馆是国家为纪念清代文学家、《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而兴建的主题纪念馆,曹雪芹纪念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西山脚下北京植物园内正白旗村,是曹雪芹晚年居住的地方,又叫黄叶村。纪念馆是一组低矮院墙环绕的长方形院落,前后两排共18间房舍,仿清代建筑。
纪念馆门口有着名学者书法家启功先生的题匾,展室中除介绍了曹雪芹的生平经历,还陈列有与曹雪芹和红楼梦有关的许多实物资料。黄叶村中环境优美而清静。村内不仅设有河墙烟柳、薜萝门巷、柴扉晚烟等景点,还有茶馆、酒肆、古墩、石磨、水井等,一派悠闲的乡村田园风光, 北京植物园10元大门票包含此景点。
地址:北京植物园公园内
9、齐白石故居
齐白石是我国画坛极具特色的画家。他出身农家,中年学艺。虽身为艺术家,却总有些农民的朴实可爱,甚至顽固可笑的特性。这在他的画作中有所反映,在他的居所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保护他的故居,有利于后人与白石老人零距离接触,体会他特有的心境与状态。
地址:东城区雨儿胡同13号
10、蔡元培故居
蔡元培一生四海漂泊,仅在北京,就搬过三四次家。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居所,便是东堂子胡同75号。它既见证了蔡元培振兴北大时的春风得意,也经历了蔡校长被迫离职时的伤心落寞,更酝酿了五四运动的起承转合。如今的蔡元培故居修整一新,朱红色的油漆大门,比起当年还要气派了几分。
地址:东城区东堂子胡同75号
11、邵飘萍故居
故居是座中西合璧的两层小楼,大门口两侧是典型的欧式石柱,门口上方建有观光阳台,这里既是邵飘萍故居,也是京报馆旧址,小楼正门上方“京报馆”三个大字就是当年邵飘萍亲笔题写的。传说邵飘萍当年住在二楼北头,他把向阳的房间都让给了普通编辑。正是在这里,邵飘萍立下了“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的誓言,并成为“铁肩辣手”的着名报人。
地址:西城区东北部的魏染胡同30号
12、李渔故居
芥子园位于北京八大胡同之一的韩家胡同,为李渔在北京居住时所建,与原籍宅院同名。以布局精巧名传当时,成为京师名士常临之所。芥子园后来被改为广州会馆,原有的叠石被拆除。
地址:西城区韩家胡同14号
13、沈家本故居
沈家本故居像很多散落在老城区的名人故居一样,小小的长方形门牌跟周边民宅混在一起。沈家本是着名法学家,精于经学和文字学,继承了我国学术传统中宝贵的考据方法和求实精神,着有《诸史琐言》。他的故居共有三进院落,门前设垂花踏步,对面设影壁,为中西合璧式砖木结构,是沈家本于光绪三十一年所建的藏书楼,自题名为“枕碧楼”。
地址:西城区金井胡同
14、龚自珍故居
这里曾是龚氏不辞辛劳、上下求索被后人誉为“龚派”诗歌漫漫途路中的一个驿站。旧宅庭院中,想必曾闪动着闻鸡起舞少年仗剑的矫健身影,旧宅书房里,当年或曾出现红袖添香夜读文章的求学情景,一首首别具风采的诗歌如涓涓溪流,汇成了《破戎草》《破戎草之余》这些影响后人的过去,都藏在这岌岌可危的故居里,等待人们品读。
地址:西城区宣武门外上斜街50号
15、谭嗣同故居
“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的故居原是湖南浏阳会馆,这里是1898年谭嗣同在京时的住所。如今红墙灰檐下堆满了杂物,门墩上红漆点染了几道,仿佛斑斑血迹。整条胡同已拆除大半,只剩下这个小院及邻近的几间房舍,立在宽阔的马路边分外扎眼。
地址:西城区北半截胡同41号
16、婉容故居
婉容故居位于东城区帽儿胡同,宅子现在被分割为35号、37号两处院落。一半是民居,另一半则用来办公。宅院本身仍散发着浓浓的皇家味道。
地址:东城区帽儿胡同37号
17、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位于后圆恩寺胡同13号院,比起旁边的深宅大院,这里充其量算是个小门小户了。四合院大门前有一对长方形门墩,石墩不大,几个侧面都绘有吉祥如意的花卉纹饰,是典型的北京中产之家风格。步入院门,迎面雪白的墙壁上镶嵌着由邓颖超亲笔题写的“茅盾故居”四个大字,格外醒目。
地址:东城区后圆恩寺胡同13号
Ⅳ 八宝山埋葬哪些明星
八宝山埋葬的是名人、革命领导人、革命先烈、历史名人等不是明星。详细如下:周恩来、邓小平、华国锋、李宗仁等中共领导人和党外民主人士均在此火化。
1946年改建为忠烈祠,纪念抗战中牺牲的国民党官兵,包括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等38位将领。
第一室安放朱德、董必武、钱学森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科学家的骨灰。
1950年,任弼时同志因病逝世,下葬在东部坡顶上--被称为八宝山革命第一墓。后来,开国第一任副主席之一的张澜老人逝世,葬在墓右,1955年6月18日纪念瞿秋白烈士牺牲20周年时,党又把秋白同志的遗骨从福建长汀迁葬墓左,这就形成了第一墓区。
注意事项——八宝山成为中共领袖的长眠地。1950年初步建成,定名为北京市革命公墓。一直用于安葬我国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民主党派领导人、爱国民主人士、着名科学家、文学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国际友人、革命烈士和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
(5)有哪些名人是北京石景山区的扩展阅读
八宝山周边相关介绍
1、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
位于中国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9号的殡仪馆。2019年3月29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决定,授予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八宝山人民公墓
是北京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直属单位,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宝山革命公墓院内。八宝山原名黑山,主要是由东西两座山峰构成。建国后陆续于山上建八宝山革命公墓、八宝山人民公墓和北京西郊殡仪馆。
2019年3月27日下午14点,八宝山人民公墓开展第三届公众开放日活动。
Ⅵ 八宝山革命公墓葬有多少历史名人
有任弼时、瞿秋白、张澜、彭真、姚依林、陈云、李先念、林徽因、徐悲鸿、闻一多、史沫特莱等人。
第一墓区的第一位主人,也是八宝山公墓陵寝建成后所入葬的第一位,就是素有“中国人民骆驼”之称的任弼时同志。他是新中国建立后去世的第一位国家领导人,他的墓占地三百多平方米,在公墓中面积最大,被称为“八宝山第一墓”。
以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副主席的民主人士张澜去世,葬于其墓之西。1955年,纪念原中共领袖瞿秋白同志逝世20周年时,将其墓迁到八宝山,置于任弼时墓之东。在此基础之上,第一墓区逐步形成。
此后,第一墓区不断扩大,位置排列自然形成,并形成了必定的规律。以任弼时墓为基准,平行两侧为政治局常委级别人物,包括彭真、姚依林、陈云、李先念。
再往下第二级台阶,有一些四副两高(国家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与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人物和部队高级将领。在自然形成的过程当中坦洞,形成了第一墓区东侧首要是党的领导干部,西侧则多为民主人士的独特布局。位于西侧的第二墓区有林徽因、徐悲鸿、闻一多、史沫特莱等人的墓地。
八宝山建筑格局由中国着名建筑师林徽因设计。一直用于安葬我国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民主党派领导人、爱国民主人士、着名科学家、文学让信如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国际友人、革命烈士和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
(6)有哪些名人是北京石景山区的扩展阅读
八宝山革命公墓是中国声名最着,规格建制最高的园林式公墓。在北京石景山区八宝山东部,长安街延长线路北,建国后,在明代护国寺基础上改建。
朱德、瞿秋白、董必武、陈毅、陈云、彭德怀、任弼时、史坦启沫特莱、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等革命伟人去世后葬此。
1927年被杀于北京安定门外箭楼西边的烈士王荷波和另外17个烈士,是最先移葬革命公墓者。移葬仪式隆重,周恩来主祭,李立三、彭真等人陪祭。
Ⅶ 名人岳云鹏的励志故事
2015年2月,30岁的青年相声演员岳云鹏登上央视春晚,与搭档孙越一起表演了相声《我忍不了》,其幽默的语言和呆萌的表情,让亿万观众捧腹大笑,岳云鹏也因此一夜走红。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岳云鹏出身贫寒,14岁就辍学打工。为了出人头地,他当过保安、厕所清洁工、后厨、餐馆服务员等,尝尽人生冷暖和酸苦。那么,他究竟是怎样从一个厕所清洁工,成长为一名当红相声演员,又一步步走上春晚舞台的呢?
1985年4月,岳云鹏出生于河南濮阳农村。他在家排行老六,有五个姐姐和一个弟弟。由于家里孩子多,岳云鹏13岁之前没有穿过新衣服。1998年冬日的一天,他在学漏燃校冷得发抖,老师却又一次催他补交68元学费。当时旁边有很多同学看热闹,岳云鹏的自尊心受到极大打击。
第二天,初中一年级没读完的'岳云鹏就辍学了。1999年3月,岳云鹏冒着风雪,和大姐踏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一路上,他暗暗发誓:一定要争气,早日挣钱孝敬父母!
岳云鹏和姐姐到北京一家纺织厂打杂。但他只干了3个月就被辞退了,因为他没有身份证,老板担心被投诉雇佣童工。之后,岳云鹏辗转来到北京石景山区一家电机厂做保安——他虽然年龄小,但身高有一米七,加上有老乡担保,工作总算稳定下来,每月有七八百元工资。
一年后,岳云鹏不甘心一直做保安,觉得自己应该学点东西,掌握一门技术。于是,他经朋友介绍来到一家美食城打工,刷碗切菜、杀鸡返薯虚宰鸭,除了炒菜,厨房里的活都干过,整天累得腰酸背痛。但为了有朝一日能跟大厨学点手艺,他苦苦坚持着。可是,辛辛苦苦干了半年,他不但没有机会学到厨艺,反而被老板无情开除,只因厨师长的弟弟要干他的那份工作。
朋友见岳云鹏可怜,2001年初,又帮他介绍了一份在酒楼清洁厕所的工作。本来岳云鹏干得好好的,但2001年9月的一天晚上,他正在厕所里搞卫生时,喝醉了的酒楼老板突然闯进来,吐了一地,岳云鹏身上也沾了不少呕吐物。他什么话也没说,顺手擦了擦身上的脏污,然后低头清洁地上的呕吐物。可老板洗漱完后,竟对他说:“你,过来,别干了,领完钱赶紧走人!”岳云鹏感到莫名其妙,问他为什么,老板说:“你没见我喝醉了吗?不先帮我擦,只顾擦自己的衣服。我要出去,你也不帮我开厕所门,这样没眼色,我留你干什么?”
就这样,岳云鹏又被炒了鱿鱼。他感觉很委屈、很迷茫,可他别无选择。不久,岳云鹏又在一家炸酱手竖面馆找到工作,做前厅服务员。岳云鹏很勤快,每个月能拿1000多元工资,每次薪水发下来,他就直奔邮局寄回家里。那年春节前夕,岳云鹏生病了,身上只剩300元,又不敢告诉父母,只好谎称面馆工作忙,不能回去过年。腊月二十八,他寄了150元回家,祈祷着父母能在除夕之前收到钱过年……
艰难的日子还在后头。2002年10月的一天,岳云鹏把5号桌点的两瓶啤酒写给3号桌了,就因为他多算了6元啤酒钱,3号桌的一个中年男子不仅不埋单,还用各种脏话辱骂他。当时,那一桌五六个客人,全听那名男子骂他,没有一个人劝。岳云鹏被骂了整整三个多小时,最后崩溃了,哀求道:“大哥,我给您免单,这钱我掏了!”
客人这才走了。岳云鹏出了352元钱埋单,心中无比郁闷。经理随即召开员工大会,指着他说:“你们都要记住,他的错误大家以后不要犯,否则,就会跟他一样的下场!”接着,经理又扭头对岳云鹏说:“你走吧……”
这件事,岳云鹏一辈子都无法忘记。后来,他跟同学去了北京延庆县学电焊,但两个月后,他发现自己皮肤过敏,接着咳嗽、恶心、干呕,很快大病了一场,差点客死异乡……
2003年春节后,经老乡介绍,岳云鹏来到北京海淀区一家炸酱面馆做服务员。这是一家比较高档的面馆,薪水不错,他十分珍惜这份工作,而且经过前几年的种种挫折,他也变得成熟起来。
面馆京味十足,服务员都被要求穿对襟衣衫、蹬圆口黑布鞋、戴瓜皮帽、肩搭手巾。经过培训后的岳云鹏,每天和另一名“小伙计”孔云龙站在门口,见到顾客就点头哈腰,高喊:“来了,您呐,几位?里边请——”时间长了,不甘平庸的岳云鹏又开始琢磨:自己还是得学点什么,总不能一辈子当“店小二”吧?
2003年12月的一天,有位唱京剧的老熟客在面馆就餐时,把岳云鹏和孔云龙叫到一边,说:“我觉得你们两个小伙子嗓音不错,表情也丰富,我给你们介绍个人,说相声的,叫郭德纲,你们跟他学学吧。”
孔云龙自幼喜爱看相声,决定去拜见郭德纲。而岳云鹏虽然从未关注过相声,但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了。彼时,郭德纲在北京创建相声团体德云社不久,主要靠在天桥乐茶园演出为生。由于岳云鹏和孔云龙什么都不会,开始郭德纲没有答应收他们。在台下看了几次郭德纲的演出后,他俩都觉得很有意思,每天下班后都去看演出,并带着炸酱、豆汁等北京小吃“讨好”郭德纲……3个月后,郭德纲被岳云鹏和孔云龙的执着和憨厚打动,说:“那就跟我干吧!”
2004年3月,岳云鹏和孔云龙一起辞掉工作,来到了德云社。那时郭德纲经济也不宽裕,但依然给岳云鹏等学徒提供住宿。岳云鹏刚开始对相声一窍不通,连最基础的《报菜名》功夫活都不知道,被郭德纲安排在小剧场干杂活,“师娘”每星期给他50元生活费。开始,他有过打退堂鼓的念头,毕竟在面馆上班每月有1000多元工资,还能留些钱寄回家,而在这里,几乎没什么收入。
不过,有一次,岳云鹏看了一些相声大师的光盘后,突然领悟到:自己如果学相声,60岁后或许还能成为艺术家,而当服务员却不可能做到老。坚定信念后,他发奋图强,每天在小剧场打杂之余,专心看别人表演,模仿说学逗唱等基本功。半年后,他正式开始学艺。由于文化低,他比别人学得更艰辛,每天要背几十遍《报菜名》、《地理图》等相声贯口。为了练习普通话,他经常在冬日里站在室外拿着报纸大声念。
经过一年多的刻苦训练,岳云鹏总算能够像模像样地说几段相声了。2005年6月,他首次在茶馆剧场登台,跟别的学徒一起说了一段《杂学唱》,可由于太紧张,经验不足,他说着说着就乱了,毫无笑点,15分钟的作品,3分钟他就被观众轰下台。他郁闷不已,一下台就哭了。此后半年多,郭德纲没让他上台表演。
Ⅷ 北京是一座拥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那北京出过哪些历史名人呢
众所周知,北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都,多少朝代的都城都设立在北京,在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之下,北京孕育过多少历史名人,清朝的皇帝康熙、雍正、干隆、光绪都是北京这座城赫赫有名的人物。
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是清朝末年的着名词人,他出生于北京,其父亲是纳兰明珠。纳兰容若的词以真实着名,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着有《纳兰词》、《饮水词》。他的诗词多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纳兰性德出生豪门,钟鸣鼎食之家,一生顺遂无忧,是清朝久负盛名的十大词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