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时候的北京称为老北京
1949年以前,新中国成立后,就是新北京了。
Ⅱ 北京什么时候有暖气的
说起清末民初时期的老北京,冬天到了,一般人的取暖神器不外乎暖炕、围炉等。不过,在那时,北京城的一些建筑就已经用上现代暖气了。下面跟随金旗舰旗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关键词:北京什么时候有暖气的
俄华道胜银行办公实现供暖
俄华道胜银行位于东交民巷,是北京最早供暖气的建筑。
俄华道胜银行成立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由俄法两国共同出资、共同管理,并与清廷合股组成。总行设于彼得堡,十月革命后改设在巴黎。俄华道胜银行在中国北京、上海等各地设立了十几处分行和代理处,享有在华发放贷款、发行货币、税收、经营、筑路、开矿等特权。
北京的俄华道胜银行位于东交民巷,是一幢两层的欧式建筑。建筑造型独特,更重要的是,它采用低压蒸汽锅炉供暖,用一台小锅炉使整栋办公楼得到供暖,这是北京历史上第一家采用锅炉供暖的单位,这一年是1886年,距今已经135年了。
东交民巷在元代时,还是一条胡同,因地处南粮北运的咽喉要地,故而得名东江米巷。明永乐年间,东江米巷开始成为中央衙署聚集地,设有礼部以及鸿胪寺和会同馆,也被称作“四夷馆”。到了清代,会同馆改名四译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根据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的《天津条约》中相关条款规定,英国、法国、美国、俄国公使馆纷纷入驻东交民巷。随后日本、德国、比利时、荷兰等国也在此设立了使馆。
1900年后,东江米巷更名为东交民巷,成为由各个使馆自行管理的使馆区,清政府在这条街上的衙署,仅保留了吏、户、礼三部和宗人府,其余尽数迁出。
同时,东交民巷进驻了许多外国银行,包括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俄华道胜银行、横滨正金银行、德华银行、东方汇理银行等;还建设了法国邮局、医院等配套设施,因此在东交民巷出现了大量的西式建筑,有些保留至今。
北京饭店客房通了暖气
北京饭店也是当时北京供暖比较早的大型建筑。1900年的冬天,崇文门内大街苏州胡同,来自法国的两个年轻人开了个小酒馆,虽然只有三间门脸儿,生意却很红火。1901年,他们迁到东单,正式挂上了“北京饭店”的招牌。1903年,由于饭店发展很快,他们在王府井南口建起一座五层红砖楼,位置就在现在的新大楼。
1917年,北京饭店再度扩建,向西发展,在旧楼旁边又建起一座七层法式洋楼,即今北京饭店B座。建筑外形选取了17世纪的法式建筑格调,建筑内部突出了法式豪华、浪漫的古典风格。这座大楼每层21间,共计105间,加上先前的48间,北京饭店客房总计达到了153间。
在当时,北京饭店已经很先进了,不仅设有酒吧、舞池、理发室,客房还有独立卫生间,屋顶花园还有舞场、花厅、餐厅,周末有舞会,能容纳一千多人。饭店从东交民巷德国电灯房引来电,装上了电灯;还安设了电话机中转线;特别是居然装上了两部奥的斯牌升降电梯,客人可以直接上到七层酒吧和可供宾客跳舞娱乐的室外花园天台;饭店还配备两辆大轿车,能坐二十多人,往来车站接送客人。
尤其是饭店安装了锅炉,铺设了暖气管道,使整栋大楼供上了暖气。饭店有20匹马力电滚子,两个水井,附设两水箱,一冷一热,这样整个大楼都能用上热水了。
由于北京饭店具备了暖气等先进设施,所以生意兴隆,价位居高不下:单人间每天15元,双人间22元,带客厅的每天35元,包括一日三餐,还有下午4点的茶点。包月分为250元、300元和450元三等。
扩建后的北京饭店被誉为“远东唯一豪华酒店”,与六国饭店和东方饭店并称为“北京三大饭店”。北京饭店以位置最佳、景观最佳、服务最佳,排名三家饭店之首,成为中外贵宾来京下榻首选。
民国时期很多重要人物都曾入住北京饭店,孙中山先生曾下榻5101房,宋庆龄曾下榻1637房,冯玉祥曾下榻3121房,张学良曾下榻4121房。此外,英国大文豪萧伯纳、哲学家罗素,印度着名诗人泰戈尔等,也都曾先后入住北京饭店。
协和医院病房用上暖气
北京协和医院也是当时供暖比较早的医院,一百年前协和医院的病房就有了暖气。
协和医学院东帅府胡同的娄公楼,为教学楼,有教室、实验室及图书馆;哲公楼,在娄公楼西,同其北部相连,为附设护士学校宿舍;还有西院住宅,在哲公楼北,为双户型二层独立式住宅;位于新开路路南的文海楼,为附属医院。文海是外籍教会医生,对协和医学院的前身协和医学堂做出了很大贡献,曾住此楼,所以才以他的名字命名。还有位于外交部街西口的双旗杆医院及北部住宅。这些建筑构成了协和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的主体建筑群。
协和医院建设了地下锅炉房,安装了5台5吨的锅炉,用于蒸汽发电、供暖以及炊事、洗衣等,协和医院是当时北京最先进的医院,不仅医疗设备先进,而且医疗技术力量十分雄厚,特别是有了暖气,更是大大提升了病房的档次。
清华大学宿舍暖气烧得热
清华大学是北京供暖较早的高校。学校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校舍分三批开工建设,1936年全部竣工。第一阶段的建设,除沿用了清代的工字厅、怡春院和古月堂三组传统四合院建筑外,新校门仿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券柱式大门。清华学堂采用德国古典建筑风格,为二层砖木结构楼房,二院为行列式平房,三院为折中式平房。
从1914年开始,美国设计师参与了第二阶段校园的设计,扩建了清华学堂,另外修建了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和大礼堂,这四座建筑被称为清华“四大建筑”。这些建筑均采用当时美国流行的大学建筑风格,科学馆为红色砖墙,屋顶铺设石板瓦,大礼堂也是红砖外墙,入口处有大理石柱廊,图书馆室内采用磨光花岗石装饰。
清华学堂改为国立清华大学后,1930年,学校又聘请设计师重新规划了校园,再次设计建设了一批新的建筑,包括西校门、气象台以及学生宿舍,另外还扩建了体育馆、图书馆等建筑,到1936年,这些建筑陆续建成投入使用。至此,清华大学早期建筑群全部建设完成,目前整体保存完好,有的还在使用。
由于校园位于西郊,周边人烟稀少,学生们又绝大多数住校,因此清华的宿舍比较早就供上了暖气。宿舍一般是二至四人一个房间,还有活动室和会客室,有电话,有工友,有洗澡间,有暖气。那时暖气还叫水汀,暖气的热度烧得很高。据说当年清华的暖气烧得比北京饭店还热,冬天非常舒服。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东交民巷各使馆、北洋政府旧议院和机关、京师大学堂、京师图书馆等也先后引进和建立了锅炉房,安装了暖气设备,供上了暖气。
Ⅲ 有关老北京的电影电视剧
1,《正阳门下》
《正阳门下》是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视台、大前门北京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励志电视剧,由刘家成执导,朱亚文、倪大红、边潇潇、李光复等主演。该剧讲述了一群生活在北京的普通百姓,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努力改变生活现状的故事。
2,《正阳门下小女人》
《正阳门下小女人》是由刘家成执导,蒋雯丽、倪大红、田海蓉、乔大韦领衔主演的年代情感剧。该剧以小酒馆几十年的变迁为线索,以女性创业者徐慧真为叙述视角,讲述了其从1955年至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间,带领身边人创业致富、走向小康的故事。
3,《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改编自作家王朔的小说《玩的就是心跳》。叶京担任导演与编剧,由佟大为、陈羽凡、白百何、文章、齐襄、果静林等主演。
该剧讲述的是一群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生长在北京某军队大院的孩子们所共同经历的特殊年代的青春往事。
4,《血色浪漫》
《血色浪漫》是由北京润亚影视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的电视剧,滕文骥执导,都梁编剧,刘烨、孙俪、连奕名、林好等主演。该剧描述了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一代年轻人成长的故事,并已于2004年11月30日在江苏卫视首播。
5,《芝麻胡同》
《芝麻胡同》是由刘家成执导,何冰、王鸥、刘蓓领衔主演,冯文娟、侯煜、毕彦君、方子哥主演,海一天特别主演的年代剧。该剧以1947年北平沁芳居酱菜铺为背景,围绕老板严振声、妻子林翠卿及一心为父亲治病的牧春花,讲述了三人之间的情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