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地铁发展史
伴随着北京的5条新地铁线路——大兴线、亦庄线、房山线、昌平线和15号线一期5条轨道交通新线同时开通,北京轨道交通的总里程超过300公里。
北京地铁揭开了发展的新篇章,开启了新里程。在今天,地铁已经融入百姓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北京地铁给首都人民带来了便捷和畅通,提高了人们出行的效率,也节省了人们出行的时间和费用。我们无法想象,没有地铁的北京城将会成为什么样子,地铁已经深入人心,融入生活,成为北京人们生活的血液和命脉。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北京地铁的发展史,共同感受北京地铁的辉煌篇章。上世纪60年代:北京地铁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规划在北京、沈阳、上海三座重要城市修建地铁。北京地铁首先开工,一期工程于1965年7月1日开工建设,其线路沿长安街与北京城墙南缘自西向东贯穿北京市区,连接西山的卫戍部队驻地和北京站,采用明挖回埋法施工。全长23.6公里,设17座车站和一座车辆段(古城车辆段),1969年10月1日建成通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1971年1月15日公主坟至北京站段开始试运行,1971年8月5日延长为玉泉路至北京站,1971年11月7日延长为古城路至北京站,1973年4月23日延长为苹果园至北京站。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始于1969年,其线路沿北京内城城墙自建国门至复兴门,呈倒U字型,设12座车站及太平湖车辆段,线路长度为17.2公里。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地铁复八线于1992年6月24日开工建设,1999年9月28日通车试运营,2000年6月28日与一线全线贯通。新世纪以来:北京地铁13号线于2002年9月起分段开通,将霍营、回龙观和北苑等城北住宅区和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与中心城区联系起来。八通线于2003年开通,对改善通州交通环境起重要作用。2008年7月19日,在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奥运支线和机场线三条轨道新线正式通车。至此,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200公里,运营线路将达到8条,北京轨道交通的网络效应已经初步显现。 2009年,北京地铁开通运营的线路包括1号线,2号线,4号线,5号线,8号线,10号线,13号线,机场快轨,八通线,运营总里程达到228公里,预计2015年将达到561公里。2010年12月30日,北京地铁开通亦庄线、大兴线、房山线、15号线(顺义线)和昌平线,北京地铁总长度达到336公里。同年5月,北京地铁全线路网都开通了手机信号。如今的北京地铁,用“四通八达”来形容绝不为过,通过换乘,基本能达到北京的任何一个地方。而且,北京地铁自2007年10月7日起正式实行全网2元票价制度,2元票价可以达到任何地点,这也是惠及民生的重要表现之一。据悉,2015年前,将有10条地铁新线提前启动建设。10条新线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包括:8号线三期、3号线东段、3号线西段、12号线(北三环东西向)、16号线、6号线北段、东部加密线(天通苑)、西北加密线(昌平)、燕房线、海淀后山线(功能线)。到那时,北京地铁将对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发挥更大作用!
B. 13号线拆分何时完工
法律分析:官方给出的回复是,绝对工期四年以上。按照时间来计算的话,13号线拆分施工完成最快也要2025年底了。北京轨道交通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主要是将既有13号线拆分为13A和13B两条位于城市北部交叉的“L”型线路。其中13A线路全长约30公里,共设18座车站;13B线路全长约32公里,共设15座车站。13B线起点为既有13号线东直门站,终点至16号线马连洼站,其中东直门至回龙观段为利用既有13号线,回龙观站向西至上地软件园地区线路段为新建线路。
法律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 严格建设申报条件,提高申报建设地铁和轻轨的相关经济指标,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分别由100亿元、1000亿元调整为300亿元、3000亿元。提高建设规划质量,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融合,鼓励探索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严格建设规划报批和审核程序,确保建设规模同地方财力相匹配。强化建设规划的导向和约束作用,已经国家批准的建设规划原则上不得变更,进一步明确了规划调整和新一轮建设规划报批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