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北京有哪些胡同名人馆
扩展阅读
厦门如何养米兰花 2025-02-07 12:27:33
福州康复中心哪里比较好 2025-02-07 12:09:59
福州二手市场哪里最好 2025-02-07 12:09:14

北京有哪些胡同名人馆

发布时间: 2023-06-26 16:16:15

1. 北京有哪些名人故居

1.老舍故居
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 65142612
门票价格:门票免费,(语音导览10元,押金100元)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00(15:40停止发票)
交通路线:公交车:103、104、108、111、803路灯市西口站下车十字路口向西行;
地铁:5号线灯市口站下车沿灯市口大街向西行约800米;
自驾线路:王府井大街向西转入灯市口西街或南河沿大街向东转入灯市口西街。
故居看点
老舍纪念馆是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建筑格局,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内容丰富多彩的《老舍的生活与创作》展览,形成老舍纪念馆自有的显着特色。老舍纪念馆的大门坐西朝东,一进大门有一座灰色砖影壁和两间南房;进二门,迎面是一座北京现在已少见的五彩小木影壁。转过影壁,便到了纪念馆的主要部分。院中正房三间,明间和西次间为客厅,东次间是老舍夫人胡絜青的卧室兼画室。西耳房是老舍先生的卧室兼书房,现已按原貌对观众开放。院中的西房和东房现为第一、二展厅,主要通过大量珍贵的手稿、图书、照片及生前遗物,展示老舍一生的生活与创作历程。老舍纪念馆以保护故居和藏品为基本工作任务,紧紧围绕老舍先生“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死在北京,写了一辈子北京。”这个主题,推出适合中小学生的临时展览,以丰富展览内容。
2.曹雪芹纪念馆
北京海淀香山正白旗39号 62591561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 08:00-16:00
票价格:免票
交通线路:地铁苹果园站乘运通112,北京植物园下车。地铁古城站乘318路,北京植物园下车。地铁北宫门站乘563、696卧佛寺站下车。
特别提示:纪念馆属于园中园,纪念馆免费,北京植物园票价5元
故居看点
题壁诗、书箱及曹雪芹生活场景、建馆由来、家世渊源、雪芹一生、千古风流。
3.宋庆龄故居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 010-64044205转800
门票价格:成人20元,大学生10元,中小学生5元,70岁以上凭证件免票
交通路线:乘坐44、5、635、55、919、909、27、380、949、625、914、344、315、305路到德胜门下。
故居看点
院落建筑分前厅“濠梁乐趣”,后厅“畅襟斋”,东厢“观花室”,西厢与新建主楼相连。园内引自什刹海活水绕园而行,湖面上建有长廊、恩波亭,西山脚下立有岁岁平安太湖石,山上建有箑亭、听雨屋、瑰宝亭。
4.梅兰芳纪念馆
北京西城护国寺街9号 66014344
门票价格:成人10元,老年人、学生、军人、残疾人持相关证件半价
开放时间:9:00--16:00。
交通路线::乘22、38、47、409、709、726、806、810、826路公交车护国寺站下车,走护国寺街;或13、42、55、107、111、118、701、823、850路公交车厂桥站下车,向北进护国寺街。
故居看点
梅兰芳纪念馆现有两部分:正院保存故居原貌,会客厅、书房、卧室内的各项陈设均按梅兰芳生前生活起居原状陈列。外院展览室,以大量珍贵图片资料,介绍了梅兰芳一生的艺术生活和社会活动。另两展览室用作专题展览,定期更换内容。
5.茅盾故居
北京东城区交道口后国恩寺13号 62252042
门票价格:5元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交通路线:乘104、108、753、113、803等在交道口南站下车往西即到。
故居看点
茅盾故居坐北朝南,分前后两进院落,共有大小房间22间。建馆后,故居内的书房、卧室、会客厅等处陈设严格按照茅盾先生生前的原貌布置。前院西厢房是会客厅,室内的沙发、案头的花瓶、壁上的对联都是旧有之物。北房的陈列介绍了茅盾先生及其文学创作的道路。东厢房以图片和实物展示了茅盾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为祖国文化建设和世界和平所做不懈努力。展品中包括委任状、代表证、创作原稿、记录手札以及他使用过的钢笔、录音机、印章等。后院是茅盾先生的书房和卧室,这里四壁皆书,经史子集、中外名着无所不有,多年的藏书连同他自己的着作,已集中建成“茅盾文库”。
6.詹天佑纪念馆故居
北京八达岭特区 65634104
门票价格:20元
开放时间:每天8:30-16:30
交通路线:公交车:乘919到八达岭下车即到。
自驾线路:沿八达岭高速公路由18号出口下,至八达岭景区即到。
故居看点
詹天佑纪念馆坐落在京张铁路沿线八达岭长城风景区,是为纪念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界的先驱、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先生所建的一座专题纪念馆。詹天佑纪念馆依山势而建,造型简朴,与位于长城内侧青龙桥火车站的詹天佑铜像和墓地遥相呼应。陈列展览共分四个展区,按照历史年代布展,馆藏2000余件实物、图片、图表、沙盘、模型,翔实生动地展现了詹天佑幼年留美、留学回国、投身国家建设的历程
7.徐悲鸿故居
北京西城新街口北大街53号 62252042
门票价格:免费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30-17:00(16:00停止入馆)。
交通路线:乘公交车22、38、47、626、726、409、810、826、新街口豁谷口站下车,积水潭桥南行200米,路西即到;或乘地铁至积水潭站下车即到。
故居看点
纪念馆分为序幕厅和7个展室。序幕厅陈列着徐悲鸿自画像,各展室分别陈列着画家的国画、油画、素描作品和介绍画家生平的照片、实物等史料。
8.李大钊故居
北京市西城区佟麟阁路文华胡同24号
门票价格:10元
开放时间:周三到周日9点-16点。
交通路线:7、10、38、626、395、477路新文化街西口站;7、15、37、10、626路民族文化宫站;地铁1号线复兴门站、西单站、地铁2号线复兴门站、长椿街站。
故居看点
这是一套三合院,正房三间做卧室,西厢房三间做书房和客厅,东西耳房各两间,东西厢房各3间,北房东间是卧室,中间餐室,西间为子女读书处。
9.郭沫若故居
北京前海后街18号 66034681
门票价格:13
开放时间: 9:00-16:30周一闭馆
交通线路:地铁6号线(海淀五路居方向)在北海北站下车
故居看点
银杏树:郭沫若亲手种的“妈妈树”与主人心有灵犀 郭沫若喜欢这座院子,直到现在,我们走在里面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喜欢。进了院门往左一拐,首先就能看见一株漂亮的银杏树,这是郭先生的“妈妈树”。
“沧海遗粟”木匣:他在日本期间的大量珍贵手稿都留在了这只木匣里,放在日本。直到1957年春,木匣才被友人送回到主人身边。郭沫若对此感慨许久,题写了“沧海遗粟”四个大字,并写下几行小字记述了木匣的辗转经历。
10.鲁迅故居
北京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19号 66156549
门票价格:5元
开放时间: 周二 - 周日 (09:00 - 16:00)
交通线路:地铁2号线(外环)在阜成门站下车(B东北口出)

2. 北京都有哪些着名的胡同

北京的大小胡同星罗棋布,数目达到7000余条,每条都有一段掌故传说。胡同的命名名称,作为事物的代号是必须要有的,胡同自然也不能例外。人们对胡同的最初命名,是根据其某一方面的特征,经过流传,最终被大家所接受并确定下来。胡同命名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以地形特色、景物命名;如:金鱼池、龙须沟、北河沿等,又如崇文区的三里河大街,是以明代开凿于此的三里河命名的。广安门外元代以前有莲花水域,因而留下了莲花池胡同、莲花池东路、莲花池西里等地名。什刹海一带的银锭桥,风景优美。燕京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即是至2013年为止仍尚存的银锭桥胡同,是直接由银锭桥命名的。以建筑或遗址命名;如:东城区交道口的府学胡同,因明、清两代的顺天府学坐落在其中而得名。建国门内有贡院头条、二条胡同。是因明、清两代的贡院设在此地而得名。其他如黄寺大街、东厂胡同、禄米仓胡同、西什库胡同、国子监街等都属于此类。以人物姓氏命名东城文丞相胡同以南宋丞相文天祥姓氏命名。西城李阁老胡同,是因为明代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曾住在这里。西城祖家街,因为这里是明末战将祖大寿宅院所在地。像张自忠路、赵登禹路、石附马大街、张皇亲胡同、方家胡同、史家 胡同、蔡家胡同、蒋家胡同等等,皆属此类。以商业故地和商业名称命名崇文的花市地区,自清代中期便有人家以种植,制作并销售真假花为业,留下的西花市大街、东花市大街、花市上头条、花市下头条等街巷胡同,都与花市有关。东四以南的灯市口大街,从明朝起就是有名的灯市,因此留下了灯市口这个地名。宣武门外的菜市口,曾是蔬菜交易市场。西城区有条斜街,名为烟袋斜街,这条街上,从清代至民国,直至解放,有许多商店卖烟袋,还在店门前悬挂一根大木制烟袋为幌子,这样就自然地定名为烟袋斜街。其他,如晓市大院、牛街、珠宝市、果子巷、干面胡同、钱粮胡同、磁器口等,皆属此类。
下面介绍北京十大着名胡同:
1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是北京东城区的一条很古老的街道,南锣鼓巷街道不宽,仍保持着元大都街巷、胡同的规划。其南口在地安门东大街,北口在鼓楼大街。它始建于元朝,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各有8条对称的胡同,整齐地排列在两侧,从外形看犹如一条蜈蚣,所以又名“蜈蚣街”,是北京市重点保护的四合院街道。从南至北,东侧的八条胡同是:妙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西侧的八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
元代将大都城规划为50坊,今南锣鼓巷的位置正是“昭回坊”和“靖恭坊”两坊之间的分界巷。明代将北京内城分为28坊,将“昭回”“靖恭”二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南锣鼓巷的位置正是该坊的南北中心线,巷名为“罗锅巷”。此名有可能是从元代沿袭来的。干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已将明代的罗锅巷改称南锣鼓巷,并将鼓楼东大街中段路北与南锣鼓巷相对的街道称为“北锣鼓巷”。北锣鼓巷在元代为“灵椿坊”与“金台坊”的交界,明代仍为两坊,此两坊的南半部在元代均为官署和寺院,且在明代没有大的变动。清初南、北锣鼓巷均属镶黄旗。清廷规定北京兵、民分城居住,八旗兵住内城,汉民等住外城。南北锣鼓巷的定名,应早于干隆十五年,当在清初。
自清初至三四十年代,南锣鼓巷内的10多条胡同中由满族镶黄旗户逐渐发展而成。既有大户世家,也有不少小户市民,居民逐渐稠密。南锣鼓巷内的小商号也发展起来,有粮店、菜店、油盐店、猪肉铺、羊肉铺、切面铺、蒸锅铺、炸货屋子(制作焦圈、油炸鬼)小酒铺、饽饽铺、豆腐房、煤铺、井窝子、砖瓦麻刀铺、席箔铺、棚铺、黑白铁铺、喜轿铺、杠房、医馆、药铺、裱糊铺、理发铺、成衣铺、绱鞋铺、绒线铺、文具店、茶馆、当铺等。虽然规模都不很大,但近30种行业也比较齐全了。至于大的商号如绸缎店、茶店、大饭店、金店、银号等,则云集在地安门外大街、鼓楼。
2.烟袋斜街
烟袋斜街位于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东起地安门大街,西邻什刹海前海,全长近300米,被列为2007年重点建设的八条特色商业街之一。
据说,当时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烟或水烟,烟叶装在烟袋中。由于烟袋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斜街上一户一户开起了烟袋铺。除此之外,烟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只烟袋。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儿,毗邻后海,在地安门以北,鼓楼前脸儿,有一条北京城最老的斜街,名叫烟袋斜街。此街东西南北走向,约有三百米长。在明朝初年,此街叫“打鱼厅东街”。清朝干隆年间刊刻的《日下旧文考》一书中称之为“鼓楼斜街”。
但后来为何取名烟袋斜街了呢?当年住在北城一带的旗人大都有抽烟的嗜好,北京城里的烟叶行业因此而发展起来。抽烟讲究用烟袋,住在斜街上的人家看准了行情一户挨一户地开起了烟袋铺。日子久了,“打鱼厅斜街”和“鼓楼斜街”渐渐听不到了,“烟袋斜街”却是越叫越响。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活象烟袋锅儿。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以“烟袋”命名斜街,真可谓名副其实了。
3.帽儿胡同
帽儿胡同属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东起南锣鼓巷,西至地安门外大街。北与豆角胡同相通,南与东不压桥胡同相通。明代称梓潼庙文昌宫胡同,因有文昌宫而得名。清代因有制帽作坊,改称帽儿胡同。帽儿胡同7号、9号、11号院,原为清末大学士文煜的宅园。13号院为冯国璋故居。35、37号院原为清宣统皇后婉容娘家、承恩公府,俗称娘娘府。45号院原为清代提督衙门。
帽儿胡同现存完好的四合院有:帽儿胡同5号、帽儿胡同9号(可园)、帽儿胡同11号(文煜宅)、帽儿胡同13号(冯国璋故居)、帽儿胡同21号(梓潼庙文昌宫遗址)、帽儿胡同37号(婉容故居)、帽儿胡同45号(清提督衙门、民国保安队部)等。
在帽儿胡同的开头,还和有名的南锣鼓巷相交,过去一点还有着名的菊儿胡同,当年的军机首辅,大学士荣禄的府第就在那。尾上那边有出名的烟袋胡同,所以您要是想来此游览,感受老北京城的那种气息,帽儿胡同是不错的选择哦。
4.国子监街
国子监街东西向,位于雍和宫大街与安定门内大街之间。形成于元朝初年,明时,国子监街无称,只叫“国子监孔庙”。清干隆时称国子监,至今未变。虽然街两端的牌楼额坊题曰“成贤街”,却始终不能作为正式地名传播,大多数人都还不知道成贤街就是国子监。1965年称国子监街。文革时称红日北路九条。国子监街保存着较好的旧京街巷的风貌。因孔庙和国子监在此而得名。1984年定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国子监街是京城现存不多的古老街道之一,巍然耸立的牌楼,夹道的古槐,和两旁的大小宅院、庙宇,古色古香,清幽恬静,古城韵味十足。
国子监街是北京仅存有牌楼的街道。街上有四座牌楼,东西街口各一座,额题“成贤街”,国子监附近左右各一座,额题“国子监”。国子监街上还有祀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韩文公祠、始建于明代的火神庙、祀灶王爷的灶君庙。
国子监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掌管国学政令的机关。国子监设有礼、乐、律、射、御、书、数等教学科目,当时的人如果能在国子监上学,那就算是光宗耀祖了。国子监的最高长官称祭酒,元代的着名学者许衡便做过这里的祭酒。他手植的柏树存活了好几个世纪。
孔庙,元大德六年(1302)开始营建,十年(1306)建成。明永乐九年(1411)在旧址重建。清干隆二年(1737)易为黄色琉璃瓦。光绪三十二年(1906)升祭孔为大祀。是元、明、清三代皇帝祭祀孔子的地方,内有进士碑林,共有石碑198座,上刻元、明、清三代进士5万余人的姓名,袁崇焕、曾国藩等人的名字均在其上。孔庙内也有不少柏树。有一株位于大成殿西侧,相传明时的奸相严篙代嘉靖皇帝祭孔,行至树下,被树枝掀掉了帽子。于是相传柏树有知,称此树为“除奸柏”。
5.北京琉璃厂文化街
北京琉璃厂位于西城区。距天安门广场1公里。琉璃厂西起南北柳巷、东至延寿寺街,全长800米。辽金名为海王村,元、明时这里开设官窑烧制修建皇宫用的琉璃瓦件,故称为“琉璃厂”。清康熙至干隆年间,逐渐形成了集古玩精粹的着名文化街。清干隆年间停止烧窑,“琉璃厂”的名字保留至今。是一处着名的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书画艺术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
清朝,汉族的官员大多居住在琉璃厂以西的宣武门外,各地赶考举子居住的会馆也都在附近。他们对书籍的需求量很大,因此,琉璃厂也就成为了当时京城最大的书市。干隆时期修《四库全书》,各地书贾更是纷纷在此设摊、建店,出售大量藏书,促进了琉璃厂文化街的发展。到光绪二年(1876)时,书店发展到270多家。民国初年,经营文化商品的店铺及其作坊近200家,形成了享誉国内外的一条文化街。
1980年,国家对古老陈旧的六里长街进行了大规模的翻扩建,于1984年竣工。建成59幢古朴典雅,富有民族传统风格的店铺,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融图书、玉石、陶瓷、雕刻、铜器、字画、文房四宝为一体的高品位文化艺术品集散地和古都风貌游览区。
琉璃厂与新华街交界处为“厂甸”,是二百年来京城最盛大的春节庙会所在地。清人马炯章的《厂甸记》中说“至正月则倾城士女,如荼如云,车载手挽,络绎于道。”据有关资料记载,1963年的春节,厂甸的游客就达400万人次。文革后厂甸中断。自2002年起,每年农历春节初一至初六,又恢复了“厂甸民俗文化庙会”。主要展示北京文化、宣南文化、重温百姓乐事,展现时代风采,再现古都神韵。庙会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以开放式的“赶大集”为特色,由文艺演出、花会游行、工艺展示、餐饮服务、观光购物、娱乐游艺等形式组成,成为京城春节期间最为热闹、火爆的去处。
6.金鱼胡同
金鱼胡同位于灯市口大街南侧,属东华门街道办事处管辖,呈东西走向。东起东单北大街,西止王府井大街,南与校尉胡同相通,北邻西堂子胡同。全长567米,西口宽12米(东口宽44米),沥青路面。
金鱼胡同,明朝属澄清坊。清朝属镶白旗,沿称。“文革”中一度改称瑞金路九条,后恢复原名。胡同西口接王府井大街,热闹繁华,东安市场在胡同里也开有北大门。着名的吉祥戏院和东来顺饭庄都设在这里。胡同内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府第,俗称那家花园。1988年,和平宾馆、王府饭店扩建,将半条金鱼胡同拆去,那家花园也被拆除。胡同中部路南有贤良寺,为清北京内八刹之一。贤良寺创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原在校尉胡同之西,为怡亲王府邸。干隆二十年(1755)将寺移建于此。山门开在帅府胡同,约在今天王府井全聚德烤鸭店的东面。因该寺离皇城较近,外省官吏进京述职,多居于此。清末,李鸿章曾在这里居住和办公。现寺原建筑多不存。今日金鱼胡同,道路宽敞,街道两旁是高大的台湾饭庄、和平宾馆、王府饭店,昔日胡同景象早已不存。
7.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是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条胡同,旧时因这里是漕运地,所以原称东江米巷。胡同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全长近3公里,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
元朝时,东交民巷和广场西侧的西交民巷是连在一起的一条胡同,名叫“江米巷”。由于当时这条胡同有元代控制漕运米粮进京的税务所和海关,因而成为南粮北运的咽喉要地,因而得名江米巷。明代时修建棋盘界,将原来的江米巷截断成为东江米巷和西江米巷。在东江米巷设有六部中的礼部以及鸿胪寺和会同馆但主要只接待来自安南、蒙古、朝鲜、缅甸等四个藩属国的使节,因此会同馆又被称作“四夷馆”。到了清代,会同馆改名四译馆,并修改政策只允许外国使节在这里居住四十天。
东交民巷原是明清两代“五部六府”所在地。清干隆、嘉庆时期曾有“迎宾馆”供外国使臣临时居住。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在这地区先后设立了英、俄、德、法等使馆,1901年后改为使馆街,英、美、法等11国在巷内成立联合行政机构,还开设了“美国花旗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英国汇丰银行”、“日本正金银行”及教堂、医院等多处,这段历史留下许多风格各异的西洋建筑,也吸引了不少海外人士。
8.西交民巷
西交民巷位于西城区南部。东起天安门广场,西至北新华街,中与羊毛胡同、前细瓦厂胡同、辇儿胡同、平安胡同、人民大会堂西路、兵部洼胡同相交。全长约1080米。明代时称西江米巷,街北分布五军都督府、太常寺、通政使司、锦衣卫等中央机构。清代时取其谐音改称西交民巷。清末民初,西交民巷有银行街之称。民国时期,北邻北平地方法院、司法部(后迁南京)、高等审判厅。街内有张廷阁宅(双合盛酒厂老板宅院)、中央银行北平分行旧址、中国农工银行旧址,以及大陆银行旧址、北洋保商银行旧址(二者于2002年改建为中国钱币博物馆新馆)等文物保护单位。
9.菊儿胡同
菊儿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锣鼓巷,南邻后圆恩寺胡同,北与寿比胡同相通,属交道口街道办事处管辖。
菊儿胡同,明朝属昭回靖恭坊,称局儿胡同。清朝属镶黄旗,干隆时称桔儿胡同。桔,两音。一读“洁”;一读“橘”。桔是橘的俗写。此处当以后者为是,宣统时称菊儿胡同。民国后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交道口南二条。“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大跃进路八条,后恢复原名。1979年将小菊儿胡同并入,复称菊儿胡同。
必赏景观:菊儿胡同内3号院,5号院,7号院是清直隶总督大学士荣禄府邸。3号院是祠堂,5号院是住宅,7号院是花园。荣禄后迁至东厂胡同。7号院曾作过阿富汗大使馆。41号院原为寺庙。据传,庙里的开山和尚是皇帝的替僧。
10. 八大胡同
八大胡同是老北京花街柳巷的代称,位于前门外大栅栏观音寺以西。“八大”是虚指,该地区至少有十五条胡同属于老北京的“红灯区”。公认的八大胡同是: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现名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名棕树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名大力胡同、小力胡同)。
八大胡同从来就不是一个法定地名。过去男人说去八大胡同,意识是告诉你他要“做什么”而不是“去哪里”。清末民初的八大胡同有两个概念,从隘义上说,所谓八大胡同,并非某一条胡同的名称,而是由八条胡同组成的。因为中国人爱将同类事物归类然后说个大概数,如天桥八大怪、唐宋八大家、八大祥、燕京八景。其实,“八”字在这里是个虚数,只是表示其多。这八条胡同位于前门外大栅栏附近,因妓馆密集而成一大销金窟。

3. 北京最着名的十大胡同有哪些

北京最着名的十大胡同有:八大胡同、菊儿胡同、西交民巷、琉璃厂、东交民巷、金鱼胡同、国子监街、帽儿胡同、烟袋斜街、南锣鼓巷。

1、烟袋斜街

金鱼胡同这个名字听着就特别有意思这里有着名的吉祥戏院和东来顺饭庄晚上来这里逛特别好玩,异彩纷呈的夜景走在小巷中感受这些历史文化气息然后还可以去附近的王府井、东堂逛一下非常惬意。

4. 北京胡同里有哪些名人故居

/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齐白石后人居于此,非开放单位、谢绝参观。

地址:西城区劈才胡同内跨车胡同13号

5. 北京有哪些名人的故居

1、固伦和敬公主府

位于张自忠路7号。和敬公主(1731~1792)是干隆第三女,17岁下嫁辅国公蒙古族科尔沁部的色布腾巴勒珠儿,干隆赐此宅。此处东面为多罗贝勒裴苏府,再往东是和亲王弘昼府。

2、弘昼府

位于张自忠路3号。原是康熙帝九子允禟的府第,1733年雍正帝封第五子弘昼为和亲王,赐此宅。

1906年清廷拆除全部原建筑,兴建了现在还能看到的大楼,归陆军部和海军部使用。袁世凯1912年将总统府和国务院设于此地,1924年作为段祺瑞执政府。

3、竺可桢故居

今为国管局招待所。看了20年门的齐老说,竺老去世后,郁文搬了进来。他指着门前两棵碗口粗的丁香树:春天三四月份,一进大院门,你就能闻到从这里飘出去的香味。

为了防潮,一层的地板距底下空着近1米,下面住着老鼠、黄鼠狼、蜈蚣和蝎子,但没见过蛇。

4、僧格林沁府

位于炒豆胡同73、75、77号。1825年科尔沁索郡王病亡,无子,道光让僧格林沁做索养子,袭郡王。僧因抗太平天国有功,咸丰五年进封亲王,世袭罔替。

1860年,他抗击英法联军,1865年被捻军围歼。光绪年间,清廷在今地安门东大街47号为他修祠。

5、欧阳予倩故居

位于张自忠5号。1949年欧阳予倩从香港回到北京,迁居至此直到1962年去世。他担任首任院长的中央戏剧学院就在附近的南锣鼓巷,而好友郭沫若、田汉、老舍也住附近,故经常在此聚会。

夏衍说:中国话剧有三位杰出的开山祖,这就是欧阳予倩、洪深和田汉。

6、荣禄府西洋楼

位于菊儿胡同7号。1836年荣禄出生于菊儿胡同,当时他们家很大,3号院是祠堂,5号院是住宅,7号院是花园。

后来荣禄迁至东厂胡同居住,此宅被分割出售,现已面目全非。西洋楼是荣禄府主要建筑之一,曾作过阿富汗大使馆,现在出租给了童趣出版社。

7、宁郡王府

位于东单北大街北极阁三条。允祥是康熙皇帝第十三子,电影《雍正王朝》中侠肝义胆的“十三爷”,他也是雍正最为亲任的兄弟。

雍正八年,允祥病故,皇帝封允祥的第四子弘皎为宁郡王,建府于此。现为国家话剧院、话剧艺术研究会等单位使用。

8、吴佩孚故居

位于什锦花园胡同23号。此宅原为北洋政府行政长官薛之珩的公馆,经张学良出资修葺后,吴佩孚于1932年入住,在此办公会客,直到1939年去世。

当时门牌号为11号,后人称之为“吴公馆”。现为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办公用房,广亮大门已被砖石水泥填实。

6. 北京有哪些名人故居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怀揣着伟大的理想,曾经两次来到过北京,在北京也有很多处居所,但如今完整保存下来的只有两处。

1918年8月,毛泽东带着自己的革命理想首次离开湖南来到了北京。到京后,毛泽东和几位朋友住在了位于东城区鼓楼大街豆腐池胡同15号的杨开慧家里。他与杨开慧美好的初恋业绩在这里发生的。

毛泽东的第二处住所是在东城区吉安所左巷8号。当时院子内的每间房子仅有10平方米。毛泽东和蔡和森、萧子升、陈绍林、罗章龙、欧阳玉山等人救租住在这样的小房子里。毛泽东对这里的生活留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在《新民学会会务报告》中说:“8个人居3间很小的房子里,隆然高炕,大被同眠。”

毛泽东青年时期的北京之行对他以后的人生影响深远。这两处故居也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郭沫若故居,坐落在北京西城区后海一带,和珅故宅恭王府的旁边,与马屁贪官邻居和珅的恭王府游人如织的景象相比,文化名人郭沫若的故居门前稍嫌冷落,反差有些强烈。

顺城郡王府,后来改为大帅府,少帅张学良最早来北京时跟随父亲张作霖一直居住于此,1984年设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后因城市规划,整体搬迁至朝阳公园东侧。

张学良在北京居住过的另外一个住所,西城区翠花街五号,现今早已成为居民的大杂院。

冯玉祥在北京期间一直居住在北京石景山的慈善寺,至今室内仍保留有冯玉祥将军的纪念堂。

康有为故居,戊戌变法失败后,七君子慷慨赴死,在清兵重重包围了这处房屋准备抓捕康有为时,康有为早已听到风声,逃离了此处。

老舍故居,位于王府井旁边的丰富胡同19号,老舍建国初时买下这所院子花费了一百匹布,并在此长早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

杨昌济故居,位于豆腐池胡同15号,杨昌济来北大执教之后,与女儿杨开慧一直居住于此。

田汉故居,位于东四北大街旁边的细管胡同,在田汉和妻子相继去世后,这里改为了中国戏剧家协会的职工宿舍。

明末清初祖大寿的北京故居,位于富国街三号,老舍也曾经居住于此。现在早已经成为了书声琅琅的学校——北京市第三中学的所在地。

西城区有鲁迅、郭沫若、郭守敬、梅兰芳、宋庆龄、邵飘萍,李渔,沈家本,龚自珍和谭嗣同故居。东城区有婉容,齐白石,老舍,蔡元培和茅盾故居。

北京的名人故居有很多,这里仅介绍几个文学家住过的地方。

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坐落在北京阜成门宫门口西边的一个极普通的小四合院,西山条21号,过去,这里是北京比较贫苦的居民区,居住的都是一些拉人力车赶骡车的贫苦老百姓,雨天道路泥泞,夜间胡同里很黑。鲁迅先生居住的地方是个小四合院,南房三间,北房四间,东西各一间厢房,后面还有一个小院。

鲁迅在《秋夜》一文中描绘这样的景色:在我的后园,可以看到墙外的两株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先生在这里完成了《彷徨》、《朝花夕拾》、《坟》以及一些翻译的作品。今天,北京西三条胡同完好的保存下来,鲁迅先生的故居不算大,分为小型纪念馆和生活区,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老舍故居

老舍是老北京人,解放前曾在北京住过的地方有九处,解放后有一处。

1949年底,老舍先生从美国回来,回到故乡北京,成为新中国自己掏钱买房的第一位作家,这里是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乃知府丰盛胡同10号的一个普通的四合小院,老舍先生在这里生活的时间最长,长达16年,作品十分丰富。

每逢深秋时节,院中的柿子树上缀满红色的柿子,为此,老舍夫人称其为丹柿小院。

龚自珍故居

龚自珍,清代诗人,是近代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他不辞辛劳、上下求索救国之路,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强烈渴望。

龚自珍故居在北京宣武门外上斜街50号,曾在此处居住5年,庭院中曾闪动着闻鸡起舞,少年仗剑的矫健身影,书房里曾出现红袖添香诵读诗文的朗朗书声,他的作品汇成了《破戎草》、《破戎草之余》,影响着后人。宅院的大部分已不存在,现仅剩西厢房,和两间北房,改为民居,现在成为宣武区文物保护单位。

只能说我家附近了,北京后海周边,宋庆龄故居、郭沬若故居、梅兰芳故居、马海德故居、溥杰故居、张伯驹故居;离我家最近的一位,走路不足十分钟便可以看到,末代皇帝溥仪特赦后住过的故居,现已变成环卫师付们的办公及休息处。

北京的名人故居太多了,如果一处一处的来参观的话,估计要游览几个月都未必看的完,但是作为文史爱好者来说,我觉得北京的鲁迅先生的故居,如果有机会去北京的话,还是抽空去看看蛮不错的。

鲁迅先生在北京的故居位于阜成门内门口西三条21号,是三开间小四合院。鲁迅作为中国着名文学家,于1924年5月至1926年8月曾住在这里,房间内的陈设现在还是维持原样的,故居东侧是鲁迅博物馆,馆内藏有大量鲁迅生前文稿和遗物。

鲁迅的故居是一座精巧的小四合院,南北房各三间,东西房各一间,现在还一直保持着当年的模样,未曾做过任何改动,南房是会客室,北屋东西两房间分别为鲁迅的母亲和朱安夫人的住室,中间一间为餐厅,北屋当中一间向北凸出一小间,面积仅8平方米,是先生的卧室兼书房,陈设也十分简朴。

来到北京,闲暇时间去探访这些有趣的灵魂曾居住的地方,既可以探寻隐藏在这喧嚣城市深处的 历史 ,还可以与他们来段穿越时空的“亲密接触”。 推荐7个北京的名人故居,感受老北京的故居文化。

宋庆龄故居

宋庆龄(1893-1981),1963-1981年在此处生活,今为宋庆龄故居的宅子显得幽静大方,游客也较少,参观不禁为宋庆龄先生的生平感叹。宋庆龄是 民族的瑰宝,中国女性的极大骄傲!

地址 :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

参观时间 :4月-10月 9:00-17:30 11月-3月9:00-16:30

票价 :成人20元/人

交通 :5、44、55、635路等

李大钊故居

李大钊(1889-1927),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主义的先驱。 故居位于 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一个古朴、寻常的院落。李大钊在这里生活了四年之久。

地址 :西城区文化胡同24号院

参观时间 :9:00-16:30 (周一、周二闭馆)

票价 :10元/人

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1892-1978),郭沫若故居在西城区前海西沿18号。原是清代和珅的一座花园,后成为恭亲王奕䜣府的草料场和马厩。民国年间,恭亲王的后代把王府和花园卖给辅仁大学,把此处卖给达仁堂乐家药铺作宅园。 1963年10——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先生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15年。

地址: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

票价:20/人

参观时间:9:00-16:30(周一闭馆)

鲁迅故居

鲁迅(1881-1936),北京鲁迅故居现位于西城区阜成门内北京鲁迅博物馆内,建于1924年,为一座小型四合院,北房三间,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鲁迅先生曾于1924年5月至1926年8月在此居住,为鲁迅1924年购买并亲自设计改建,解放后由其亲属捐献给国家。这里是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鲁迅在北京的故居。1954年在故居旁建鲁迅博物馆,1956年对外开放。迄今为止,博物馆收藏鲁迅及相关文物3万余件。

地址 :西城区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19号

票价 :免费

参观时间 :9:00-16:00(周一闭馆)

梅兰芳故居

梅兰芳(1894-1961),京剧大师,世称“梅派”被誉为“四大名旦”之首。自1951年,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此处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十年。 梅兰芳故居也是霸王别姬拍摄地之一, 《霸王别姬》中蝶衣的家,一个清幽、安适的四合院,蝶衣跟小四闹掰以及蝶衣烧戏服的片段均在此地拍摄。

地址:西城区护国寺9号

票价:10元/人

参观时间:9:00-16:00(周一闭馆)

纪晓岚故居

纪昀(1724-1805),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主持所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00卷,是清代目录学巨着。清官纪晓岚故居!确实很清贫,不过充满了文化气息。

地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241号

票价:免费

参观时间:周二至周日 9:00-16:00 (周一闭馆)

老舍故居

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老舍故居。1950年4月,老舍从美国讲学回国,购置了东城乃兹府丰盛胡同10号(即丰富胡同19号)的这所四合院,在这里生活、工作了16年,写下了《龙须沟》《茶馆》《方珍珠》《正红旗下》等24部作品。1966年8月,老舍自沉于北京旧城墙外西北角的太平湖。有很多事情都是很难用是非对错来简单评价的,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只可惜 历史 没有如果。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9:00-16:30(周一闭馆)

鲁迅故居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着名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19号的鲁迅故居,是鲁迅1924至1926年在北京的住所。鲁迅1924年春自己设计改建的,同年5月搬来居住,一直到1926年8月,他离开北京,去到南方。

鲁迅故居是一所北京普通的小四合院。从建筑到空间陈设,都是比较简朴的。

在这里,鲁迅完成了许多战斗作品,《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都是在这里写的。

茅盾故居

茅盾原名沈德鸿,中国现代着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 社会 活动家。

北京故居位于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后圆恩寺胡同13号,是茅盾1972年后居住的地方,1985年3月27日正式开放。

故居为二进四合院。门内影壁上镶有邓颖超题的“茅盾故居”金字黑大理石横匾。入门,有茅盾半身汉白玉塑像,像高83厘米,放置在黑色大理石底座上。前院有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倒座房六间。西厢房原是茅盾的会客室和藏书室。东厢房为饭厅,其余为家属和服务人员住房。后院有北房六间和西厢房两间,北房原是茅盾的工作室兼卧室。

陈列室有茅盾从青少 年时代至逝世时期的实物和图片,包括手稿、作品初版本、信件、手迹以及两册小学时的作文(是茅盾留存于世的最早墨迹)。

老舍故居

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故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老舍在北京解放前后住过的地方共有十处 , 其中解放前九处 , 解放后一处。乃兹府丰盛胡同 10 号(今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 19 号)是解放后居住的地方,直至辞世 , 老舍先生在这里住的时间最长,长达16年。

老舍故居是座普通的北京四合院,硬山隔檩,纯木结构,整个院落布局紧凑。

话剧《方珍珠》、《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以及未完成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等24部着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梁实秋故居

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中国着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

梁实秋故居位于内务部街39号北京故居,梁实秋在这前后三次共住了二十多年,第一次,从1903年住到1919年;第二次,从1934年住到1937年;第三次,从1946年住到1948年。

内务部街39号,旧时的门牌是内务部街20号,在胡同中段北侧,是一座三进四合院,坐北朝南,院门是被称作“如意门”的屋宇式街门,院门外原有三步台阶,由于胡同内的地面增高,如今只剩半步台阶了。

梁实秋晚年,常常想念北京故居,他曾写道:“想起这栋旧家宅,顺便想起若干儿时事。如今隔了半个多世纪,房子一定是面目全非了,其实人也不复是当年的模样,纵使我能回去探视旧居,恐怕我将认不得房子,而房子恐怕也认不得我了。”

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现代文学家、 历史 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郭沫若故居位于西城区前海西沿18号,原是清代和珅的一座花园。1963年10月,郭沫若始居于此,直至1978年6月12日逝世,郭沫若先生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15年。

故居为大型四合院,大门内有一座树木点缀的土丘,二门内的5间北房为其工作室和会客厅,东耳房是卧室,东西厢房各3间。四周回廊环抱,有封闭式走廊通往后院。

居里保存了郭沫若的大量手稿、图书等珍贵文物资料。院内有郭沫若夫妇亲手栽种的银杏和牡丹,其中“妈妈树”最具特色。

曹雪芹纪念馆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着《红楼梦》作者。

北京曹雪芹纪念馆位于海淀区四季青乡正白旗村,是曹雪芹晚年居住的地方,1983年4月22日开馆,傅杰题写匾额“曹雪芹纪念馆”。

陈列的展品中有再现曹雪芹时代民风民俗的八仙桌、躺柜墩箱、青花瓷器,以及《红楼梦》中提到的一些民俗器物,如满族萨满教的全套祭器、银锁、手炉、拂尘等。

馆藏主要有与曹雪芹身世相关的文物,曹雪芹一家与正白旗村有关的文物,以及名着《红楼梦》所描述的实物仿制品等。

据我所知,北京的名人故居还是不少的,找了一些资料仅供参考。

1、宋庆龄故居

宋庆龄(1893-1981),1963-1981年在此处生活,今为宋庆龄故居的宅子显得幽静大方,游客也较少,参观不禁为宋庆龄先生的生平感叹。宋庆龄是民族的瑰宝,中国女性的极大骄傲!

2、李大钊故居

李大钊(1889-1927),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主义的先驱。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一个古朴、寻常的院落。李大钊在这里生活了四年之久。

地址:西城区文化胡同24号院

郭沫若(1892-1978),郭沫若故居在西城区前海西沿18号。原是清代和珅的一座花园,后成为恭亲王奕府的草料场和马厩。民国年间,恭亲王的后代把王府和花园卖给辅仁大学,把此处卖给达仁堂乐家药铺作宅园。1963年10——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先生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15年。

地址 :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

4、鲁迅故居

鲁迅(1881-1936),北京鲁迅故居现位于西城区阜成门内北京鲁迅博物馆内,建于1924年,为一座小型四合院,北房三间,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鲁迅先生曾于1924年5月至1926年8月在此居住,为鲁迅1924年购买并亲自设计改建,解放后由其亲属捐献给国家。这里是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鲁迅在北京的故居。1954年在故居旁建鲁迅博物馆,1956年对外开放。迄今为止,博物馆收藏鲁迅及相关文物3万余件。

地址:西城区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19号

5、梅兰芳故居

梅兰芳(1894-1961),京剧大师,世称“梅派”被誉为“四大名旦”之首。自1951年,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此处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十年。梅兰芳故居也是霸王别姬拍摄地之一,《霸王别姬》中蝶衣的家,一个清幽、安适的四合院,蝶衣跟小四闹掰以及蝶衣烧戏服的片段均在此地拍摄。

地址:西城区护国寺9号


6、纪晓岚故居


纪昀(1724-1805),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主持所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00卷,是清代目录学巨着。清官纪晓岚故居!确实很清贫,不过充满了文化气息。

地址 :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241号


7、老舍故居


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老舍故居。1950年4月,老舍从美国讲学回国,购置了东城乃兹府丰盛胡同10号(即丰富胡同19号)的这所四合院,在这里生活、工作了16年,写下了《龙须沟》《茶馆》《方珍珠》《正红旗下》等24部作品。1966年8月,老舍自沉于北京旧城墙外西北角的太平湖。有很多事情都是很难用是非对错来简单评价的,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只可惜 历史 没有如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


8、曹雪芹纪念馆


曹雪芹纪念馆是国家为纪念清代文学家、《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而兴建的主题纪念馆,曹雪芹纪念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西山脚下北京植物园内正白旗村,是曹雪芹晚年居住的地方,又叫黄叶村。纪念馆是一组低矮院墙环绕的长方形院落,前后两排共18间房舍,仿清代建筑。


纪念馆门口有着名学者书法家启功先生的题匾,展室中除介绍了曹雪芹的生平经历,还陈列有与曹雪芹和红楼梦有关的许多实物资料。黄叶村中环境优美而清静。村内不仅设有河墙烟柳、薜萝门巷、柴扉晚烟等景点,还有茶馆、酒肆、古墩、石磨、水井等,一派悠闲的乡村田园风光, 北京植物园10元大门票包含此景点。

地址:北京植物园公园内

9、齐白石故居


齐白石是我国画坛极具特色的画家。他出身农家,中年学艺。虽身为艺术家,却总有些农民的朴实可爱,甚至顽固可笑的特性。这在他的画作中有所反映,在他的居所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保护他的故居,有利于后人与白石老人零距离接触,体会他特有的心境与状态。


地址:东城区雨儿胡同13号


10、蔡元培故居


蔡元培一生四海漂泊,仅在北京,就搬过三四次家。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居所,便是东堂子胡同75号。它既见证了蔡元培振兴北大时的春风得意,也经历了蔡校长被迫离职时的伤心落寞,更酝酿了五四运动的起承转合。如今的蔡元培故居修整一新,朱红色的油漆大门,比起当年还要气派了几分。


地址:东城区东堂子胡同75号


11、邵飘萍故居


故居是座中西合璧的两层小楼,大门口两侧是典型的欧式石柱,门口上方建有观光阳台,这里既是邵飘萍故居,也是京报馆旧址,小楼正门上方“京报馆”三个大字就是当年邵飘萍亲笔题写的。传说邵飘萍当年住在二楼北头,他把向阳的房间都让给了普通编辑。正是在这里,邵飘萍立下了“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的誓言,并成为“铁肩辣手”的着名报人。


地址:西城区东北部的魏染胡同30号


12、李渔故居


芥子园位于北京八大胡同之一的韩家胡同,为李渔在北京居住时所建,与原籍宅院同名。以布局精巧名传当时,成为京师名士常临之所。芥子园后来被改为广州会馆,原有的叠石被拆除。


地址:西城区韩家胡同14号


13、沈家本故居


沈家本故居像很多散落在老城区的名人故居一样,小小的长方形门牌跟周边民宅混在一起。沈家本是着名法学家,精于经学和文字学,继承了我国学术传统中宝贵的考据方法和求实精神,着有《诸史琐言》。他的故居共有三进院落,门前设垂花踏步,对面设影壁,为中西合璧式砖木结构,是沈家本于光绪三十一年所建的藏书楼,自题名为“枕碧楼”。


地址:西城区金井胡同


14、龚自珍故居


这里曾是龚氏不辞辛劳、上下求索被后人誉为“龚派”诗歌漫漫途路中的一个驿站。旧宅庭院中,想必曾闪动着闻鸡起舞少年仗剑的矫健身影,旧宅书房里,当年或曾出现红袖添香夜读文章的求学情景,一首首别具风采的诗歌如涓涓溪流,汇成了《破戎草》《破戎草之余》这些影响后人的过去,都藏在这岌岌可危的故居里,等待人们品读。


地址:西城区宣武门外上斜街50号


15、谭嗣同故居


“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的故居原是湖南浏阳会馆,这里是1898年谭嗣同在京时的住所。如今红墙灰檐下堆满了杂物,门墩上红漆点染了几道,仿佛斑斑血迹。整条胡同已拆除大半,只剩下这个小院及邻近的几间房舍,立在宽阔的马路边分外扎眼。


地址:西城区北半截胡同41号


16、婉容故居


婉容故居位于东城区帽儿胡同,宅子现在被分割为35号、37号两处院落。一半是民居,另一半则用来办公。宅院本身仍散发着浓浓的皇家味道。

地址:东城区帽儿胡同37号


17、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位于后圆恩寺胡同13号院,比起旁边的深宅大院,这里充其量算是个小门小户了。四合院大门前有一对长方形门墩,石墩不大,几个侧面都绘有吉祥如意的花卉纹饰,是典型的北京中产之家风格。步入院门,迎面雪白的墙壁上镶嵌着由邓颖超亲笔题写的“茅盾故居”四个大字,格外醒目。



地址:东城区后圆恩寺胡同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