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京以前都叫过叫什么
北京以前都叫过燕京、幽州、北平等。
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后,赵公被封于延丰。燕都得名是因为它是古代燕国的都城。在战国时期的七位英雄中,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幽州,九州之一。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有州始建于汉、魏、金、唐,均为北京所治。
京兆,民国废顺天府,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京昭区被废,北京改为北平。
(1)北京历史名字有哪些扩展阅读: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首都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六里河镇。遗址依然存在。黄帝后人于集,现居北京西南。后燕国灭蓟国,迁都于蓟,统称为燕都或燕京。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
北京市共辖16个市辖区,分别是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顺义区、通州区、大兴区、房山区、门头沟区、昌平区、平谷区、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北京市人民政府驻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7号。
⑵ 北京在不同的朝代有哪些名字
北京在历史上出现的名字有:蓟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南京、中都、大都、京师顺天府、北平、北京
具体对应朝代如下:
战国时期燕国首都,时称蓟城(燕都或燕京),秦汉时期置县,称蓟县;
西晋时期,置燕国,十六国后赵时,燕国改设为燕郡;
隋开皇三年废除燕郡,大业三年,改名涿郡。
辽国时期,在今北京地区设置陪都,称南京;
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于1153年正式建都于北京,称中都,历时119年。作为北京正式建都史的开端;
1270年元朝建国时,忽必烈建都北京,称大都,历时97年;
明朝初年(洪武建文年间),改称北平;朱棣夺位后,于1421年迁都北平,改称北京,历时223年。
1644年清朝入关后,定都北京(亦称京师顺天府),未改名,历时276年。
民国时期(含明国初期和抗战时期),北京曾一度改名为顺天府,北平。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方才更改为北京,作为首都,一直沿用至今。
望采纳,谢谢。
⑶ 北京在历史上一共有多少种名称
在古中国历史上北京的名称很多,共有27个历史名称,同时还有13个不太正式的别称。北京的名称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周文王姬发建立西周的时候起,武王灭商之后,分封了黄帝的后代到到了一个叫做蓟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就在现在的北京市范围内。与此同时周武王还分封了一个叫做燕的国家,这个国家是后来的战国七雄之一,蓟的封底最后被燕国兼并,并且定都于此,因为这个地方被叫做燕都。
元帝国建立之后,这里又被称之为大都。明成祖朱棣造反成功之后,将首都由原来的金陵迁往大都,改大都为北平。满清建国之后,定都北平,改北平为北京,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北京又改名北平,新中国成立之后,定都北京,北平再次回复北京的称号。
⑷ 北京从古至今都叫过什么名字
1、蓟:据史书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后,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奭于燕。另外一种说法称周朝以前就有燕国,后燕并蓟,以蓟城为国都,这就是现在北京的前身。秦灭燕后,设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城。
2、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3、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名,其国都称为“燕都”。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为北京的别称,上世纪80年代曾出版过一种北京文史类刊物,其名就叫《燕都》。
4、日下:始见于《晋书》,颍川距晋国都洛阳极近,故称日下。后唐朝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即运用此典故,此后便以“日下”为国都代称。清人朱彝尊的《日下旧闻》和干隆年间成书的《日下旧闻考》等都将“日下”指代北京。
5、幽都:唐代曾设置幽都县,辽时也曾设置过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4)北京历史名字有哪些扩展阅读
北京在历史上曾为六朝古都,在从燕国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的城市。
北京城池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代王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城防建筑的总称,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组成,包括城墙、城门、瓮城、角楼、敌台、护城河等设施,曾经是中国存世最完整的古代城市防御体系。
北京中轴线是指元、明、清时的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分布的特点。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千米。
从南往北依次为:永定门,前门箭楼,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紫禁城,神武门,景山,地安门,后门桥,鼓楼和钟楼。
从这条中轴线的南端永定门起,有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东华门、西华门;安定门,德胜门以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
中国着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经说:“北京的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永定门、中华门、地安门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拆毁,后重新修建了永定门城楼。
⑸ 北京在历史上曾有过哪些称呼
蓟、燕、广阳、幽州、范阳、幽都、析津、蓟北、南京、燕京、燕山、永安、大兴、大都、北平、顺天、宛平。
“燕国”,其实在先秦时期一直被写作“妟”(yàn)或“匽”,直到秦汉时期才被改写作“燕”。所以,不仅西周燕都所在地在商代与西周时期会被写作“妟”,东周时的蓟城也会因为燕都的关系而被称为“妟”。
所以说,在先秦时期,北京地区有两个曾用名“蓟”与“妟(匽)”,这两个曾用名只是在后代史书上被写成了“蓟”与“燕”。
秦朝的蓟县为广阳郡治所在,两汉魏晋时期则先后是广阳郡治、广阳国都、燕国国都。广阳郡辖下还有一个广阳县,位于今北京市房山区广阳村,北齐以后这处广阳县整体并入了蓟县,所以汉魏时人往往称呼广阳县为“小广阳”,那么“大广阳”自然便是郡治所在的蓟县城了。
另外,两汉时人有用郡名称呼郡治所在城池的习惯,因此蓟县也被称为“广阳”。所以,广阳便是北京地区在“蓟”、“燕”之后的第三个曾用名。
隋唐时期,“幽州”便完全成为一个以今日北京市区为州城所在的地名。而且,由于隋唐时期对于地名与行政区划经常在“州”与“郡”之间摇摆,所以幽州也偶尔会被改称为“范阳郡”,“安史之乱”发动者安禄山曾经担任过的“范阳节度使”便是幽州被叫做“范阳郡”时所授予的使职。
随着安史之乱的平息,唐朝比较忌惮“范阳”这个名号,便再也没有使用“范阳郡”与“范阳节度使”之名,而是一直沿用“幽州”了。所以,“幽州”与“范阳”便分别是北京城的第四、第五个曾用名。
(5)北京历史名字有哪些扩展阅读:
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同年3月迁都北京,直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中国国民党北伐军攻占北京,张作霖败回东北,北洋政府下台。
民国伊始,北京的地方体制仍依清制,称顺天府。直至民国三年(1914年),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范围规格与顺天府大致相同,直辖于中央政府北洋政府。
这一时期,北京新建了有轨电车系统,和一批现代的文化教育机构,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协和医学院等。
民国十七年(1928年)六月,北伐战争后,首都迁回南京,撤销原京兆地方,北京改名为北平特别市,后改为北平市,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
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北平降格为河北省省辖市,同年12月复升为院辖市。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占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成立,且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⑹ 北京在历史上曾经叫过的名字
北京在历史上叫过:燕都、幽州、京城、南京、大都、北平、京师、京兆。
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北京,明永乐元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6)北京历史名字有哪些扩展阅读:
历史沿革
西周: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区的琉璃河镇,遗址尚存。又封黄帝之后人于蓟,在今北京西南。后燕国灭蓟国,迁都于蓟,统称为燕都或燕京。
明清:明朝初年,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大都路由皇家普鲁士军火协会制图部门绘制的详细北京地图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改称为北平府,同年十月应军事需要划归山东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改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驻地。
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明朝中央政府正式迁都北京,以顺天府北京为京师,应天府则作为留都称南京。明仁宗、英宗的部分时期,北京还曾一度降为行在,京师复为南京应天府。
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同年3月迁都北京,直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中国国民党北伐军攻占北京,张作霖败回东北,北洋政府下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北平更名为北京。
⑺ 北京在古代时候的名字叫什么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北京这一城市也有渊远的历史,北京在古代有许多名字,比如燕都,日下,幽都,春明,燕京,汗八里,北平等。直到明成祖朱棣成为皇帝后,把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名为顺天府,建立了北京城。并且将首都迁至北京,由此才开始正式命名为北京,并且一直作为后来王朝的都城,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的北京依然是中国的首都,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已然成为一座保留历史辉煌并且非常现代化的大都市,吸引了许多国内国外游客观光游览,甚至定居于此。
一、燕都与日下
古时候北京作为燕国的都城,故而得名燕都。战国时期,七国鼎立,燕国位居燕山附近,因此得名燕国,燕国的都城也就被称作燕都。这一名称可以从许多古籍典故中查询验证。而到了晋国时期,晋国的首都在洛阳,北京距离洛阳很近,因此得名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