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北京人来自杭州是什么意思
扩展阅读
杭州哪里交购置税 2025-02-04 22:38:59
上海社保转苏州如何办理 2025-02-04 22:38:59

北京人来自杭州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7-30 19:00:04

⑴ 为什么说上海人和北京人其实都是”杭漂“

北上广深成为了一线城市,许多年轻人都往这些地方挤,都认为一线城市机会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抱负。过多的外来人口对当地人造成了影响,于是北京、上海这些当地人就只能想办法往外走,杭州就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这几年,杭州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崛起,每年都在引入大量的高尖端人群。说到中国的电商,很多人就会想到杭州这个城市。因此,北京、上海有志于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都会选择往杭州发展。于是,他们就成为了“杭漂”。

对于他们来说,坐飞机的时候可能比其他交通工具的时间还要长。他们的出差不需要带太多的行李,一个背包就足够了。曾经有一位工程师在采访中说过,他甚至连充电宝都不愿意带,因为过安检的时候非常麻烦。

⑵ 大部分北京人的祖先都在南方,是吗

应该不是,中国汉人的祖先是黄河长江两条大河流域的各种部落混血而来的,然后人越来越多,就分散到各地进行生存繁衍。所以九州地区的汉人种群基本是原先的华夏族,所以虽然数百年隔阂地域文化上有所区别,但是基因上是相近的。

所以北京人,目前的1310万户籍人口,好像十几万是少数民族,大多数的汉人都是华夏裔。所以是黄河长江附近的。

当然南方的汉人都是从黄河长江流域迁徙到南方的。所以中国汉人又分为了南方人和北方人。

那北京这1310万户籍到底祖籍是南方人多还是北方人多呢?答案是城区南方祖籍多,郊区北方祖籍多。

北京的城区,1949年到现在,大约有600多万南方裔拿了北京户口,生老病死计划生育,现在2019年还活着的南方裔北京人以及他们的后代,大约有400多万人。城区一共才600万北京户籍,南方裔有400万,相当多了。当然他们不报祖籍,一口京腔,你不知道他是南方裔。

北京的南方裔,多数来自:江西、浙江、湖北、湖南、江苏、四川、广东、福建这几个人口较多的南方省份。

北京的郊区以前都是河北省的,建国后从河北划入北京的。所以700多万郊区人,600多万其实都是以前的河北人,当然这群河北人祖籍很多是来自山西山东的,所以是北方人居多。

⑶ 杭州是讲吴语吗

杭州话是江浙方言中的一朵奇葩。杭州老城区的方言与周边地区如临平、余杭、富阳、萧山等地方言差异巨大,相比于这些方言更接近北方话。1920年代赵元任在其着作《现代吴语的研究》中讲到:

别处有文白两读的字(家,间,交,江,樱,角,甲,耳等等),在杭州大都一律取文派的音,白话中取白派音的字甚少。……所以杭州人说话颇有点像常州人读国语白话文。

1958年上映的滑稽电影《三毛学生意》中,范哈哈(原名范良益,浙江杭州人)饰演算命先生吴瞎子,使用杭州话表演。

杭州话一般特指杭州城里话,最早只通行于杭州城墙内,即现在的环城东/南/西/北路之间的范围(大概上城区与下城区)。城门外的乡下通行的是“钱塘口音”(属于广义的“余杭话”,今天的临平等地方言都属于此类),与城里的杭州话截然不同,杭州城里人将其称作“枪篱笆外头的话语”(篱笆外面的话,篱笆比喻城墙)。城墙拆掉后,随着城市建设,杭州话的通行范围慢慢扩大至拱墅、江干等地。

杭州小片的分布范围(底图来自网络,由网友绘制)

其实,方言分区的目的只是为了将类似的方言归在一起以方便进行学术讨论。根据不同的研究视角(比如基于历时演变还是共时变异),方言的划分结果也会有所不同。从历史来源来看,可以认为现代杭州话是临安官话不断受周边吴语同化的结果,至今仍保留着官话格局;而从当下面貌看,现代杭州话已有不少吴语特征,且杭州话的不少官话特征也见于周边北部吴语,两者相互影响难以割裂。因此,把杭州话划为官话还是吴语,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并没有绝对真理。

⑷ 杭州被戏称为“豫杭”,到底和河南有什么关系

对于杭州话,有个很直接的印象,那就是儿化音很多,比如“姑娘儿,老头儿、疯婆儿、小伢儿”。

无独有偶,河南话,尤其是开封话,同样含有大量儿化韵尾词,以至于有人把开封话称作是“河南味儿的北京话”。那么,杭州话的儿化音究竟是与河南话同出一源,还是和北京话沾亲带故呢?

应该说都有关系。杭州话的发展演变中,受过河南话的影响,也受过北京话的熏陶。在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时期,杭州人以说河南话为荣。

于是,杭州人开始以说开封话为荣,很有些趋之若鹜的意思。葛剑雄在《人在时空之间:穿越千年时空体验人文意境》一书中说到,“北宋南宋之际,大批河南人随宋室南迁,由于这批河南人中包括了皇族、高官、名流、巨商、富户,在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举足轻重,杭州人非但不敢歧视,还学着说河南话,以至今天的杭州方言还带北方味。”

当然,影响是相互的,原本的开封话也多多少少受到本地杭州话的影响,形成了一个既有别于杭州话,又和开封话有些差异的“杭州开封话”。

杭州话,毫无疑问属于吴语的体系,但和大多数吴语又有所不同,南方的腔调,北方的字眼;吴语的发音,官话的用词。

划重点时间到。(免得被杭州人喷)

第一,我们说杭州话受到河南话的影响,说的是南宋时期的杭州话,不是现在的杭州话。那时候,不管是开封话,还是杭州话,估计我们现在都听不懂。《七修类稿》的记载说的也是明朝时的杭州话有开封话的痕迹,对现在的杭州话有影响,但谈不上一脉相传。

第二,我们说杭州话比较官是因为南宋迁都也是不对的。事实上,现在杭州话的官腔特点是在元、明、清三代逐渐形成的,杭州话更接近明清官话,这一点对比一下宋朝的《广韵》就知道了。

第三,如果据此说,现在的杭州人是河南人的后代,那更是大错特错。要知道,太平天国的时候,原先的杭州人基本上都死光了,后来的杭州人都是吴越周边地区移民的后代,其中绍兴人最多,俗话说“杭州萝卜绍兴种”就是这么来的。

杭州人一直不愿意和北方人,尤其是河南人联系在一起。据说,有一年过年,《钱江晚报》有个记者说饺子是杭州人过年的传统食品,结果犯了众怒,被迫道歉。

多少有些地域歧视的意思。要知道,河南人也曾经风光过,河南话也曾经大行其道,风水轮流转而已。

在八九百年前,杭州人还以会说河南话为荣呢。只是,那时的杭州人和现在的杭州人关系不大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