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市的环境问题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中心,也是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北京市环境状况不仅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而且还影响其国际形象。本文对近年来北京市环境治理财政投资资金使用效果进行了评估论证,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环境治理财政投资政策进行了研究探索。
1 研究背景
1.1北京市改善环境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因素
严峻的环境形势
大气污染仍未根本缓解。目前,北京市主要大气污染物中,颗粒物浓度一直居高不下,在全年各个季节污染都比较严重,且市区污染明显重于郊区。2001年,市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均值为165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年二级标准65%,超过欧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约2倍,日均值超标率也高达44.9%,此外,非采暖期光化学污染有所显现,采暖期二氧化硫浓度日均值超标较多,部分路段交通环境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污染问题突出。
水资源短缺与水体污染并存,用水结构不合理,环境用水严重不足。由于遭遇连续3年的干旱,近年来入境水量呈递减趋势,河流断流现象频发,水库蓄水量减少,水体自净能力降低;地下水水位也因超量开采而持续下降且局部地区水质呈恶化趋势。2001年,有一半以上长度的监测河段不符合相应功能的水质标准,达标长度减少到近年最低值;密云水库局部库区出现富营养化迹象,官厅水库仍不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
目前北京市工业污染源已经提前实现达标排放,随着治理力度的加大,污染物排放总量也在不断消减,但工业废气排放仍然是市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此外,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收运、利用和处理管理机制以及城市噪声、电磁辐射与放射性环境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增强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象征,环境质量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环保工作中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必须让广大城市居民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清洁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全面提高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水平,努力实现人和自然相互协调与和谐。因此,要充分认识做好新世纪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把环境保护工作摆上“强国富民安天下”的重要位置,扎扎实实地落实各项环保任务。
维护首都的国际国内形象
北京是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国内外交往的窗口,也是全国环境污染治理的重点地区。做好北京市的环境保护工作,改善首都的环境质量,不仅关系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更加关系到国家的声誉和民族的形象。
绿色奥运的需要
北京已经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绿色奥运”作为申办主题之一,蕴含着实实在在的内容,不仅需要有良好的环境质量,更应该体现出人、体育、自然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人们通过体育,挑战自我,重塑自我,发展自我,身心得到愉悦和健康,而体育事业的发展又必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才真正为人类造福。
1.2北京市环境污染防治目标和对策概述
污染防治目标
近期:1999年市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000年市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非采暖期的空气质量、城市中心地面环境基本达标,工业污染源全部达标排放,2002年市区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划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郊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中期:到2010年底以前,全市大气、水体及市区与郊区城镇地区声学环境全面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远期:生态环境一流的国际化大都市。
主要对策
防治大气污染对策
改善空气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北京市将在落实《目标和对策》的基础上,以防治颗粒物污染为重点,重视二次污染防治,进一步强化有关对策措施。同时,也需要在与大气环境质量密切相关的区域生态改善、工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水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防治内容:煤烟型污染防治、机动车污染防治、扬尘污染防治、臭氧污染控制。通过采取以上各项措施,结合区域生态状况的改善,预计2008年市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可分别降低到0.050、0.060、0.100mg/m3以下。
防治水污染对策
水是维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根本,水污染防治要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根据国家对海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和管理要求,重点保护密云水库和相关地下水源水质,恢复官厅水库功能,并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建设。通过保护饮用水源和防治河湖污染,预计2008年在进行适量的新鲜水补给后,平水年有天然径流的河湖、市区中心水系水质将按功能要求达到国家标准,其它河湖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局部地区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得到缓解。
防治工业污染对策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加大市区污染企业搬迁力度,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一批重点产业和骨干企业。鼓励企业参加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将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理念贯彻到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工业部门的环境管理水平和污染防治水平。
防治生活垃圾及危险废物、放射性废物污染对策
对于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继续推行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政策;建立、完善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系统及废旧物品回收体系;保证已建成的垃圾处理处置设施的正常运行,同时新建一批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结合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建立粪便处理设施。对于危险废物、电磁辐射及放射性环境管理,建立严格的危险废物管理制度,不能就地安全处理处置的危险废物全部集中处理,实现危险废物全部安全处理处置;强化现有电磁辐射污染源和放射性源、放射性废物的申报登记和新建项目的审批工作。建成集中放射性废物库和放射性环境实验室。
防治噪声污染对策
合理进行城市和社区规划,加强城市交通、施工工地、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控制;城市建成区敏感地段禁止列车鸣笛并建设铁路隔声屏障,必要路段实行居民搬迁,按既定方案妥善解决首都机场周围的航空噪声扰民问题,重视机场扩建中的扰民问题。
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
北京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不仅要包括上述环境污染防治的内容,还要考虑全市和周边区域、流域的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期内,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生态保护纲要精神和北京市生态建设规划,大力开展城市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加强绿化和城市综合整治,构筑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有机食品;调整用水结构,保证生态用水,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创建生态环境一流城市的目标。
1.3资金使用效果评估的目标
环境保护,尤其是污染治理需要资金投入,由于环境保护具有公益性,在目前政策和制度框架下,环保资金在投入途径和规模上还存在许多不足。通过调查分析北京市城市环境基础设施运营情况,包括目前城市环境基础设施规模,单位性质,运营模式北京市环境保护资金的投入情况,分析研究环保资金利用情况和利用效率以及环保资金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的作用,分析其优缺点和存在问题,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善公共财政资金使用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