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今年北京有哪3件大事
3月8日上午,全国人大北京代表团第三次全体会向中外媒体开放,71家中外媒体,百余名记者参加了活动。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工、副市长张建东、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等10名人大代表现场回答了记者提问。
今天北京团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
他提出,2018年北京将在三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是构建更加清晰完善的环保治理结构的管理格局。进一步明确,管发展、管生产、管行业也要管环保的理念,进一步明确党政同责的严格要求,积极推动环保监察垂直管理的体制机制。
二是在以往治理经验经验基础上,更加聚焦重点行业的治理。比如对重型柴油车的限制从六环路扩展到全市域;在能源结构调整上,巩固好大型企业、用能企业清洁能源改造的基础上,今年增加450个农业村的能源结构治理,今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平原地区无煤化;借助冬奥会、世园会举办的有利时机,今年年底,延庆区实现无燃煤锅炉;此外,加大扬尘治理的力度,对电子行业污染排放制定标准,继续淘汰500家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对露天烧烤、焚烧加大执法检查。
三是运用法律、行政、市场、标准等综合手段,进一步提高环境治理的针对性。今年把推动排污许可证制度,作为治理的核心制度,并将在全市开展第二次污染源的普查,发布新一轮北京地区细颗粒污染物的来源解析。
北京冬奥会
2022年冬奥会奥运村今年启动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副市长张建东回答了有关北京2022年冬奥会筹办的问题。他介绍,今年将启动北京冬奥、冬残奥吉祥物征集。
张建东说,2月25日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市长接过了奥林匹克五环旗,这也标志着冬奥会进入了北京周期。也意味着筹办任务加快节奏,标准要求也会更高。进入北京周期,筹办工作将主要从6个方面全面加快推进。
张建东首先提到,场馆建设将全面提速,冬奥会涉及26个场馆,去年新建场馆陆续开工。北京的速滑馆、延庆的高山滑雪中心、张家口的冬季两项等场馆已经开工。此外,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包括京张高铁、崇延高速等都在加快推进。非赛事场馆今年要陆续开始建设,包括启动奥运村建设。张建东表示,要确保这些场馆和设施在2019年底具备使用条件,满足之后陆续开始的测试赛要求。“场馆在规划中充分考虑满足赛事要求、环保、赛后利用等。”他说。
张建东透露,有关冬奥会的宣传推广也要升温,目前已经制定了宣传推广计划,也发布了冬奥愿景、发布了冬奥和冬残奥会徽。今年将启动吉祥物征集,这也是一项标志性的工作。
❷ 北京的十件大事都是什么
1.2001年7月31日北京荣获奥运会主办权
2.2005年6月26日北京奥组委宣布"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成为2008奥运会主题口号.
3.2006年10月22日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
4.2007年7月1日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
5.2008年8月8日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获得51枚金牌
6.2008年9月6日第十三届残奥会在鸟巢举行
7.2009年10月1日天安门举行祖国六十周年阅兵仪式
8.2010年4月20日北京国务院举行全国哀悼活动下半旗志哀
9.2010年10月10日北京纪念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
10.2011年7月1日北京中国共产党90岁生日
❸ 近代史上在北京发生的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有哪些列举三个以上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史称“一二·九”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北京事变,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迎战奉系军阀的军队。1924年10月22日午夜,冯玉祥率部返回北京,从城北的安定门进城。部队不费一枪一弹,包围了总统府,迫使直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的职务,监禁总统曹锟。 11月5日上午9点,冯玉祥的部下北京警备司令鹿钟麟率部荷枪实弹进入紫禁城,奉冯玉祥之命,驱赶末代皇帝溥仪。整个过程费时仅两个多小时,下午4时10分,鹿钟麟将优待条件大肆修改后,胁迫溥仪及其后妃亲属离开故宫,民国后存在了13年的小朝廷,宣告结束。 冯玉祥在北京召开政治军事会议,决定请皖系军阀段祺瑞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策”执政,电请孙中山入京共商国事。孙中山接受邀请,于11月10日发表《北上宣言》,宣布对内要打倒军阀、对外要推倒军阀赖以生存的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宣言表示接受中共在《第二次对时局主张》中提出的召集国民会议的主张。 北京事变引起全国震动,《北京导报》发表文章,称此行动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一场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