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京内城九个城门是什么
北京内城九个城门是北面的德胜门、安定门,东面的东直门、朝阳门,南面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又称前三门,西面的西直门、阜成门。北京内城又称京城、大城。东段和西段的大部分为元大都城墙,北段和南段修筑于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内城有城门九座故又名内九城。
北京九门就简介
朝阳门,元称齐化门,门内九仓之粮皆从此门运至,故瓮城门洞内刻有谷穗一束,逢京都填仓之节日,往来粮车络绎不绝。崇文门,元称文明门,俗称哈德门、海岱门。正阳门,元称丽正门,京人俗称前门。宣武门,元称顺承门,明永乐十七年,南拓北京南城墙时修建,沿称元顺承门之名。
阜城门,元为平则门,与朝阳门东西两方遥遥相对,京西门头沟,斋堂的煤车多出入此门,故瓮城门洞内由煤栈客商募捐刻梅花一束记之。德胜门,元为健德门,为出兵征战之门,寄语于德胜二字。安定门,元称安贞门。
东直门,元祟仁门,此门为京华九门中最贫之门,以郊外盆窑小贩,日用杂品占据瓮城为主,但瓮城庙中的药王雕像极为精细,市人称东直雕像。西直门,元称和义门,是东直门的姐妹门,故瓮城门洞中刻有汉白玉水纹石雕一块,京人皆知西直水纹。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北京九门
⑵ 北京内城的九个城门是什么
北京内城的九个城门是:
1、正阳门:
北京德胜门,始建于明正统二年,明清北京城内城九门之一,是由城楼、箭楼、闸楼和瓮城等组成的群体军事防御建筑。元为健德门,为出兵征战之门,寄语于“德胜”二字。
⑶ 北京历代有哪几个城门
北京历代共有城门32个,分别为内城九门,外城七门,皇城四门,龙脉口四门,宫城四门,现代城门等。北京旧城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指得是内城九门、外城七门以及皇城四门。
具体如下:
内城九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
外城七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
皇城四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龙脉口四门:大清门、端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
宫城四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3)老北京城内城有多少城门叫什么名扩展阅读:
北京近代城门有和平门、建国门、复兴门以及水关门。
近代城门的建造要迟于其他城门,历史相对较短,多为民国及民国以后建造。主要的现代城门有和平门、建国门、复兴门以及水关门。
和平门
位于内城南城墙,正阳门和宣武门之间。它建于1926年,并非是北京的传统城门,该门无城楼、瓮城之设,而只是在城墙上开的两个拱形券洞,并将该处墙体略增高增厚,用来连通南新华街与北新华街,便利内外城之间的交通。
和平门初名“新华门”,1927年改名“和平门”,以区别于中南海新华门。张作霖时期此门曾改名为兴华门,后改回。门洞高13米,宽10米,各装两扇铁门。1958年将门洞拆除,改为豁口。
建国门
不属于老北京城中的内九外七中的老城门,而是在民国时期日本人发动侵华战争占领北平后,为了出入方便,将位于东边老城墙扒开的缺口取名叫启明门。1945年抗战战争胜利,国民政府改启明门为建国门,名字一直到1949年中共建政延续至今。
复兴门
不属于老北京城中的内九外七中的老城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北平之后,为了东西方向运输便利,将位于城市西边老城墙扒开的口子,当时取名为长安门意为长治久安,1945年抗战胜利,国民政府接管北平后将长安门改为复兴门,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沿用至今。
水关门
是清末(1905)将正阳门东水关盖板后扩建成“门”,为便利东交民巷“使馆界”人员进出之用。照片为水关门建成不久,自南向北拍摄的南侧面。经历“庚子之变”后,担心因“事件”再次成为“困兽”,“使馆界”的御河出水孔道——正阳门东水关被改造成了“门”,便于出入登临赴天津的火车。
⑷ 首都北京共有多少个门,名字分别叫什么
老北京的城门,有内九外七之说。内九是指内城有九座城门。它们的名字是,崇
文门、正阳门、宣武门、阜成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外城有
七座城门,即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左安门、右安门、永定门。外城因是
明嘉靖年间后建的,比较荒凉,有如农村。广安门内,广渠门内,多是坟地。只有珠市
口、菜市口以北一带,商业繁盛,老北京商业中心移向前门外。
内城九门历来有说法。民间依各门实际功能。另加了专称。如:崇文门叫税门,
正阳门称国门。阜成门称煤门,西山骆驼运媒走此门;西直门称水门,每天从玉泉山拉
泉水供给紫禁城,水车走此门;德胜门称兵门,出兵打仗走此门;安定门称进兵门,得
胜班师走此门;东直门称砖瓦门,京城所用城砖以及皇宫用砖,系山东一带烧制,由运
粮船自运河,经通惠河、护城河,捎来卸此。朝阳门称粮食门,京城粮食用船自南方经
运河至通州,经通惠河、护城河卸下,入朝阳门存入粮仓。朝阳门内至今留有海运仓、
东门仓的地名。宣武门称刑门,犯人行刑走此门。
明、清的北京内城,有相当一部分与元大都城相叠压。东西城墙与城门也与元代
城门城墙重叠。城门名称虽有不同,但城门设定原本含义却同。其各门的含义是:西直
门(元和义门),称开门,属皇帝晓喻之门。阜成门(元齐化门),称杜门,是休憩之
门。东直门(元崇仁门),商门,交易之门。德胜门(元健德门),修门,品德高尚之
门。安定门(元安贞门),生门,丰裕之门,皇帝每年去地坛祈祷走此门。崇文门(元
哈德门),光明、昌盛之门。宣武门(元顺承门),死门,不幸枯竭之门,送葬多走此
门,清代菜市口斩人,犯人走此门。正阳门(元丽正门),国门,只许皇帝走过。
若从今天论,内城不止九门,由于社会发展,已有十二门了。新增的三个城门是
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其中和平门开于1926年。原称新华门,因与中南海新华
门重复,改名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开于四十年代,日伪时期,东为启明门、西为长
安门。因具侵略性质,1945年改名为复兴门、建国门。二门之命名乃根据当时流行
于校园的歌曲,歌词是:“……建国一定成功、民族必定复兴,中华康乐无穷。”取其
建国、复兴二词。然而只是简易豁口而已,并无城楼。
⑸ 北京叫什么门的地方有几个啊
北京城门共32门。具体如下:
内城九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
外城七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
皇城四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龙脉口四门:中华门、端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
宫城四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近代城门: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水关门。
(5)老北京城内城有多少城门叫什么名扩展阅读
宣武门景点:
1、宣武门教堂
北京最古老的教堂(天主教)是宣武门的南堂。这座教堂是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由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创建。利马窦来华多年,对中国事务了如指掌,他生前所着的《中国札记》,至今还是研究、了解明朝历史的经典着作。
2、清学部旧址
清学部旧址,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城区教育街。原为敬谨亲王尼堪府邸。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设学部在此。原府坐北朝南,府门5间,银安殿面阔五间,前出丹墀,东西翼楼各面阔五间;启门3间,神殿5间,遗念殿(后罩楼)7间。东院有花园。
⑹ 北京城门都有几个
这是老北京流传的顺口溜:内九外七皇城四。说的是北京城门分为内城九门,外城七门以及皇城四门。
内城九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
外城七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
皇城四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北京的城门,有一句顺口溜全概括了:“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
“内九”分别是:正南面有前三门,即当中的正阳门,俗称前门。因为这座门位于故宫的前面而得名。它的左边是崇文门,因元代有个叫哈德的王爷住在这里,所以大家又把这个门称哈德门;前门的右边是宣武门,曾用名顺承门。
城墙东侧向东开的两座门是:朝阳门,元代称齐化门,是向城内走粮车的。再一座城门是东直门,是运送柴木的城门。
城墙西侧向西开的两座门是:阜成门,是用骆驼向城内送煤的城门。再一座是西直门,是专门运水的城门,当年,皇上吃水都是从玉泉山用马车拉来的。
北面两座城门有德胜门,外出打仗要从德胜门出发,以取打仗得胜的吉利。北面东边的城门叫安定门,外出征战得胜还朝,进城时要进安定门,象征消灭了敌人,实现了安定。
“外七”是明世宗为加强城防,在嘉靖三十二年增修的外城城门。与最北边和内城的"前三门"平行的是东便门和西便门,东西两边儿分别是广渠门和广安门,南边则是左安门、右安门和直通正阳门的永定门。
“皇城四”有: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和西安门四座城门。大臣入朝时,按照“文东武西”的规制进入皇城,文官要从东华门入朝。所以文官为了入朝近便,都住在东城,像刘罗锅就住在东城礼士胡同。
“九门八点一口钟”指过去城门都是在夜间要关的。关门前都要打“点”,点是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用铜铸成,类似桃形,呈扁平状,中向隆起,边穿两孔,悬而击之,敲起来声音很响。现在法源寺东配殿还悬挂着一个“点”,可能是僧人作息时间的信号。
关城前要敲三遍“点”,第一遍“点”敲过,关上一扇城门,敲第二遍“点”时,另一扇再关上一半,敲第三遍“点”,门关得只留一点儿缝隙。赶城的人从很远处就能听到打点的声音,这时都使足了劲奔跑,跑得气喘吁吁,有时跑慢一点就被关在城外进不了城,或关在城内出不了城。这时,只好去爬“水关儿”,也就是疏通城市雨水的下水道,一般旱季没水,小孩子或身体不太胖的人可以侧着身子从栏杆缝隙中通过。
九个城门有八个城门关城时都是打“点”,惟独这崇文门关城时敲钟。老人说当年刘伯温、姚广孝建北京城时,修到崇文门,城楼下正好是一个大海眼,海眼上面有个巨鼋趴在上边。如果不把巨鼋压住,它一翻身,海水就会把京城淹没。据说当初北京地区就是四十里苦海,一片汪洋,就因为巨鼋堵住了海眼,北京才变成了陆地。
当时决定要把城楼修在鼋背上,趁着它睡觉时把它压住,不让它翻身,就保险了。巨鼋醒来后发现被压住,很不高兴,就问刘伯温:你为什么把城楼压在我身上?刘伯温又是吹捧又说好话,对巨鼋说:“没关系,反正你的力气大,身上驮个城楼不算什么。”巨鼋说:那我何时才能翻身?刘伯温说:当你听到打“点”的声音就可以翻身了。巨鼋一想,每天关城都要打“点”,每天都可以翻身,就忍下来不再问。谁知足智多谋的刘伯温,命人在崇文门把“点”换成了一口钟,关城门时,只打钟不打点,结果就成了“九门八点一口钟”了。
⑺ 北京城有几个城门
北京历代共有城门32个,分别为内城九门,外城七门,皇城四门,龙脉口四门,宫城四门,现代城门等。北京旧城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指得是内城九门、外城七门以及皇城四门。
具体如下:
内城九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
外城七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
皇城四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龙脉口四门:大清门、端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
宫城四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7)老北京城内城有多少城门叫什么名扩展阅读:
皇城四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这四扇门是为城里的文武百官进出宫廷用的。
1、天安门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最初名叫“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门。此楼于公元1451年毁于大火,1465年予以重建,明末时又毁于兵火,直到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修,才大体成为今天的样式,并改名为“天安门”。
2、地安门
地安门是北京中轴线上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是皇城的北门,天安门则是皇城的南门。南北互相对应,寓意天地平安,风调雨顺。地安门位于皇城北垣正中,南对景山,北对鼓楼,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弘治十六年(1503年)二月重修。
3、东安门
位于今南、北河沿大街东侧,与东华门大街交汇处。东皇城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在玉河以西,河在墙外,宣德七年(1432年)东移,将玉河包入墙内。墙为南北走向,正对紫禁城东华门设东安门,为七间三门黄琉璃单檐歇山顶。
门内(西)为跨玉河之石拱桥,因官员们上朝陛见,皆由东安门进宫,所以俗称此桥为望恩桥或皇恩桥。桥西原为永乐时之东安门,宣德时改为三座门式,通称东安里门。望恩桥上砌有障墙,将两门连为一体。
东安门在1912年袁世凯为抵制南下就任总统,操纵北洋军兵变时烧毁,1926-1927年北洋政府内务部拆皇城墙变卖,东安里门同时被拆。据记载,桥上原有一座真武庙,拆墙后迁建于桥之西北。东皇城拆除后,玉河也陆续填平成为道路,即南、北河沿大街,大街与皇城墙间陆续建满房屋,形成一个街区,其东即为东黄城根街。
4、西安门
北京西安门。位于西城区中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无城台,门基为青白石,红墙;单檐歇山黄琉璃瓦顶;面阔七间、进深三间,正中明间及左、右次间为门,各有红漆金钉门扇1对;左、右稍间及末间作值班房。民国时拆除两侧城墙。
1950年毁于火,有楠木模型存世。原城门周围有北京水准原点旧址、西什库教堂、礼王府等文物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