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明清时期的北京怎么称呼

明清时期的北京怎么称呼

发布时间: 2024-06-20 11:03:37

㈠ 清朝时北京的名称

清朝时北京还叫北京,只不过清朝灭亡后被北洋军阀统治期间曾改叫成“北平”过,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又改回原来的称呼“北京”,请参考有关北京的历史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即日起北平改名北京。

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中央四个直辖市之一,是全国政治和科学文化的中心,也是国际交往的中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它位于中国华北大平原的北端。城市西边和北边是连绵不断的群山,属于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东边和南边是缓缓倾向渤海的大平原。

北京全市面积16808平方公里,海拔高度43.5米,人口约1200万。城市的行政区分为10个区8个县,其中二环路以内的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和宣武区是传统上的内城区。近年来,内城区的东北部发展较快,西南部保留了较多的旧日风貌。

北京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有时有风沙;夏季潮湿多雨。一月份平均气温-4℃,七月份平均气温26℃。最好的旅游季节是4月下旬~6月上旬、8月下旬~11月底。

北京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它作为城市的经历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燕国就在北京地区建立都城,名称叫“蓟”。

秦、汉和三国时期北京地区是中国北方的重镇。西汉末年王莽在北京地区建立了大燕国,北京的别称“燕京”由此而来。南宋时期的辽在北京地区建立了陪都,金正式建都于北京。

从此以后的元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在北京,共有34位皇帝在此发号施令统治全国。

悠久的历史给北京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宏伟的万里长城和规模巨大的紫禁城是闻名世界的旅游景点;颐和园、北海、香山、天坛等皇家园林的优美景致和瑰丽建筑使游人流连忘返。

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各项事业和城市基础设施有了长足进展。特别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的二十多年里,北京的面貌一直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现在,各种现代化的建筑拔地而起,对外交往不断扩大。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北京正在大踏步地进入国际大都市的行列。

㈡ 北京在历史上曾有过哪些称呼

幽州、大都、北平、析津府、燕都等。

1、幽州

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2、大都

元大都,简称大都,是元朝的首都,蒙古语称为Dayi,突厥语称为“汗八里”(Khanbaliq),意为“大汗之居处”。

由元代科学家刘秉忠规划建设,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为元代京师。

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土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3、北平

北平是北京在历史特殊时期曾经使用的城市名称。最早出现于隋朝。后于1427年作为明朝的都城改名为北京,北平早于北京近60年。

民国时于1928年6月20日又改为北平市。日伪政府于1937年l0月12日又将北平改为北京,但实际上并未得到中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的承认,北平的名称在此阶段仍在延用。

1945年日寇投降后,又改为北平。直到1949年9月27日将新中国的首都定在北平后,才又将北平改为北京市。

4、析津府

公元938年辽太宗将幽州(今北京西南的广安门一带)定为“幽都府”,辽开泰元年(1012),改南京幽都府为燕京析津府,名称来自于“以燕分野旅寅为析木之津”。直辖11县并统6州。

5、燕都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京

㈢ 北京在历史上曾有过哪些称呼

蓟、燕、广阳、幽州、范阳、幽都、析津、蓟北、南京、燕京、燕山、永安、大兴、大都、北平、顺天、宛平。

“燕国”,其实在先秦时期一直被写作“妟”(yàn)或“匽”,直到秦汉时期才被改写作“燕”。所以,不仅西周燕都所在地在商代与西周时期会被写作“妟”,东周时的蓟城也会因为燕都的关系而被称为“妟”。

所以说,在先秦时期,北京地区有两个曾用名“蓟”与“妟(匽)”,这两个曾用名只是在后代史书上被写成了“蓟”与“燕”。

秦朝的蓟县为广阳郡治所在,两汉魏晋时期则先后是广阳郡治、广阳国都、燕国国都。广阳郡辖下还有一个广阳县,位于今北京市房山区广阳村,北齐以后这处广阳县整体并入了蓟县,所以汉魏时人往往称呼广阳县为“小广阳”,那么“大广阳”自然便是郡治所在的蓟县城了。

另外,两汉时人有用郡名称呼郡治所在城池的习惯,因此蓟县也被称为“广阳”。所以,广阳便是北京地区在“蓟”、“燕”之后的第三个曾用名。

隋唐时期,“幽州”便完全成为一个以今日北京市区为州城所在的地名。而且,由于隋唐时期对于地名与行政区划经常在“州”与“郡”之间摇摆,所以幽州也偶尔会被改称为“范阳郡”,“安史之乱”发动者安禄山曾经担任过的“范阳节度使”便是幽州被叫做“范阳郡”时所授予的使职。

随着安史之乱的平息,唐朝比较忌惮“范阳”这个名号,便再也没有使用“范阳郡”与“范阳节度使”之名,而是一直沿用“幽州”了。所以,“幽州”与“范阳”便分别是北京城的第四、第五个曾用名。

(3)明清时期的北京怎么称呼扩展阅读:

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同年3月迁都北京,直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中国国民党北伐军攻占北京,张作霖败回东北,北洋政府下台。

民国伊始,北京的地方体制仍依清制,称顺天府。直至民国三年(1914年),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范围规格与顺天府大致相同,直辖于中央政府北洋政府。

这一时期,北京新建了有轨电车系统,和一批现代的文化教育机构,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协和医学院等。

民国十七年(1928年)六月,北伐战争后,首都迁回南京,撤销原京兆地方,北京改名为北平特别市,后改为北平市,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

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北平降格为河北省省辖市,同年12月复升为院辖市。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占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成立,且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㈣ 历史上的北京,北京从古至今有多少称呼

蓟:战国时燕国的都城。
渔阳:秦朝时北京的名字。
涿郡:隋朝时京杭大运河的北端。
范阳:唐玄宗时安史之乱,安禄山在此起兵。
幽州:五代时北京的名字。
南京:辽时北京的名字。
燕京:又叫中都,金朝的都城。
大都:元朝的都城。
北京:明清都城。
北平:1929年至1949年,民国时期。
北京:1949年至今。

㈤ 绱绂佸煄鍜屾晠瀹镄勫尯鍒

娌℃湁鍖哄埆锛岀传绂佸煄鏄鏁呭镄勬棫绉般傗灭传绂佸煄钬濆拰钬沧晠瀹钬濆疄闄呬笂鏄钖屼竴涓鍦版柟锛屽彧鏄鍦ㄤ笉钖屾椂链熺殑涓嶅悓绉板懠銆傗灭传绂佸煄钬濇槸鏄庢竻镞舵湡瀵瑰寳浜镄囧镄勭О锻硷纴鏄鏄庢竻涓ゆ浈镄囧笣灞呬綇鍜屽姙鍏镄勫湴鏂癸纴璞″緛镌镄囨潈镄勮呖楂樻棤涓婂拰濞佷弗銆傝屸沧晠瀹钬濆垯鏄鍦1925骞存竻链濈伃浜″悗锛屽硅繖搴у娈跨殑鏂扮О锻笺
绱绂佸煄锛屼篃琚绉颁负鏁呭锛屼綅浜庡寳浜甯备腑蹇冿纴鏄涓锲芥槑娓呬袱浠g殑镄囧锛屽嫔缓浜庢槑链濇案涔愬洓骞达纸1406骞达级锛岃呖姘镐箰鍗佸叓骞达纸1420骞达级绔e伐锛屽悗缁忚繃澶氭℃墿寤哄拰淇缂锛屽舰鎴愪简鐜颁粖镄勮勬ā鍜屾牸灞銆傜传绂佸煄鍗犲湴绾72涓囧钩鏂圭背锛屽缓绛戦溃绉绾15涓囧钩鏂圭背銆
鏁呭鏄涓栫晫涓婄幇瀛樿勬ā链澶с佷缭瀛樻渶涓哄畬鏁寸殑链ㄨ川缁撴瀯鍙ゅ缓绛戠兢涔嬩竴锛屾槸锲藉禔AAAA绾ф梾娓告櫙鍖猴纴1961骞磋鍒椾负绗涓镓瑰叏锲介吨镣规枃鐗╀缭鎶ゅ崟浣嶏绂1987骞磋鍒椾负涓栫晫鏂囧寲阆椾骇銆

㈥ 北京的旧称有什么

北京是一座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北京”是因朱棣取得皇位后建北京城,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但北京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此次,我们总结了北京7个比较出名的“曾用名”,其中“北平”是妇孺皆知的曾用名,但除了“北平”,北京还被叫过什么名呢?

再有一个名称就是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北京虽然有过多个“曾用名”,但任何一个名称都是匹配历史节点的辉煌。诸如幽州,多次是华北第一大城市。诸如大都,曾是世界最大元帝国的都城,统辖着整个中东亚政务。也正是历史辉煌不断地积累,让北京成为中华大地最为精粹的文旅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