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京中心城区疏解15%人口 2020年不超过2300万
11日闭幕的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表决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其中,涉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些重磅信息首次向社会披露:北京将聚焦通州,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在2017年取得明显成效;“控”与“疏”双管齐下,严控新增人口,2020年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内,中心城区力争疏解15%人口……
专家表示,将北京从单中心模式变为多中心模式,解决人口拥挤、交通拥堵、公共资源紧张等“大城市病”的困扰,是政府和社会近年来达成的共识。但作为首都,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变化敏感而复杂。此次会议透露的信息意味着北京真正在功能疏解方面实现历史性破局。
焦点一
如何把功能疏解出去?
建设通州行政副中心以政府带动企事业单位外迁
11日闭幕的北京市委全会提出,北京将聚焦通州,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在2017年取得明显成效。坊间传说多时的将通州建成行政副中心之举,终于尘埃落定。
一些专家指出,行政副中心的迁移,是北京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破解首都大城市病、实现功能疏解的关键和标志性动作。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华南城市规划院院长胡刚表示,这是落实好中央对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个中心”定位的务实之举。将政府的部分行政功能从过度拥挤的中心城区疏解出来,不仅能够通过资源和服务的流动带动远郊新的副中心真正建设起来;同时,在涉及巨大利益旁袭调整的疏解问题上,政府率先带头,也会给央企、事业单位等起到表率和带动作用。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表示,建设行政副中心要认真总结北京中心城发展的经验教训,一是进行前瞻性规划,把轨道交通建设提早谋划,做到规划引领人口产业布局,防止在副中心“摊大饼”,要留下永久的农田、绿地,预防新的“城市病”,而不是等人来了资源到了再建设;二是尽快疏解北京公共服务资源,增强副中心服务能力,争取在2017年取得明显的进展;三是按照跨区域的战略思路,谋划通州副中心与燕郊、大厂、香河、武清、宝坻等河北和天津区县的联动发展。用一张蓝图把通州打造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区、先导区。
此外,专家认为,要警惕 房价 先行炒作,影响整体大局。近期,通州不少楼盘单价已经从原来的2.5万元左右涨至3万元以上,燕郊近期有楼盘已经涨到单价1.8万元。12日,记者致电通州和毗邻的河北燕郊、大厂多个售楼处,均被告知目前“预售暂停”,称“接下来售价肯定要上涨,具体涨幅开发商还在研究”。
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北京周边的卫星城市房价肯定会有一定的上涨带动,但如果过度炒作上涨预期,把协同发展异化成借北京疏解大搞房地产开发,会导致要素难以流动,削弱产业转移和人口流动的动力,又建成新的“睡城”,缺乏持续长远发展动力。
焦点二
如何把人口疏解出去?
产业、教育、医疗资源向外疏解引导
北京市委全会表示,规划纲要中明确了23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这是我们必须坚决守住的底线。为此,北京将加大“以业控人”“以房管人”力度,城六区争取下降15%左右,使人口资源环境与首都城市战略地位相协调,让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
事实上,近年来,尽管北京采取了全国最严格的落户政策,但从2000年到2013年,常住人口仍增加857万人,年均增长超过60万人。2014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51.6万人。专家指出,如果严守底线,在5年多的时间内,北京还有不到150万人的增长空间,换算下来,每年不到25万人。
赵弘表示,人口过多是“大城市病”的核心表现,尤其在北京这样的缺水城市,地察野下水超采严重,通过南水北调依然不能解决北京的用水矛盾,要考虑“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防止人口规模失控。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刘治彦表示,人口疏解是首都功能疏解的核心和敏感问题,光靠户籍制运没兄度和行政限制调节行不通,必须从城市功能设置这一源头进行引导。只有通过产业、医疗、教育资源的对外扩张,让住在北京郊区的人可以方便地就业、上学、就医,才能吸引人们外迁。
目前,北京在产业限制目录、城市改造方面正在加大力度。2014年,北京市已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392家,搭建了30个产业疏解合作平台,推进产业转移疏解项目53个,拆除中心城商品交易市场36个。西直河石材市场、动批市场等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产业已经陆续开始搬迁。
此外,一些中心城区内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业也在控制规模。东、西城区已严禁再增加医疗机构床位数量,位于二环的天坛医院将整体搬迁至丰台,而位于河北燕郊的燕达医院与北京天坛医院签署协议共建京东地区最大的脑科中心。同时,不少高校也在北京远郊和河北等地建设新校区,北京化工大学的秦皇岛校区也即将启动开工建设。
焦点三
如何破除“一亩三分地”?
一体化不能“甩包袱”
“有的地方在前一天开会时还讨论要疏解人口,第二天又讨论怎么发展产业、铺摊子。”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高扬表示,这种思路还没有摆脱对传统产业的依赖,一方面经济发展要以人造城,以业兴城,另一方面人口臃肿又不得不因城限人。
专家指出,无论是行政副中心建设、人口调控,还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建设,要落实好目标,最关键的是如何打破既有“一亩三分地”的行政区划,调动各方积极性,让协同真正见实效而不流于口号。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和经信委介绍,2014年北京通过新增产业禁止和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全市范围内限制或禁止建材、造纸、纺织等一般制造业,燃煤发电,区域性物流基地等;包括东城区和西城区在内的核心区还要额外禁止建筑业、批发业,禁止新建和扩建高等学校、大型医院等。对于淘汰污染企业,也从“号召”变成“强制”。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做法都体现了北京“做减法”态度之坚决。
而对于承接转移一方的河北,2014年从京津两市引进资金3757亿元,占引进省外资金总量的51%。
专家指出,要真正打破“一亩三分地”,还应在两方面加强突破。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教授王玉海表示,应该以产业地域集群为载体来推进京津冀的产业转移桥梁:研发可以放在北京,但生产制造和销售都转移出去,由此而来的税收分享机制下一步也要突破。如果没有利益共享机制,税收都在转出地,转移地只解决了就业,税收很少,会导致各地竞争大于合作。
此外,专家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考、退休保障、医疗异地结算等民生工程应当先行破解。
Ⅱ 北京14个分区规划全文公布 未来各区人口如何变化
新京报快讯(记者邓琦)今日(12月11日),北京14个分区规划全文正式发布。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北京城六区中,至2035年,海淀、朝阳、丰台和石景山常住人口调控规模均较目前下降,非城区区域人口调控规模均上调。此外,延庆等郊区将积极制定科学有效的人才吸引政策,吸引中心城区人口适度转移。
城区实现“人随功能和产业走”
海淀分区规划显示,到2035年海淀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313万人以内。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2016年,海淀区常住人口规模为359万人。
丰台分区规划提出,到2035年丰台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95.5万,将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降低全区常住人口规模。2016年,丰台区常住人口规模为225.5万。
石景山分区规划提到,到2035年,石景山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55万人,将调整人口空间布局,保持适宜的人口密度,结合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逐步降低全区人口规模。2016年,石景山常住人口规模为63.4万。
朝阳区2016年常住人口规模为385.6万,到2035年常住人口调控至333.4万人以内,将制定落实向重点产业倾斜的就业促进政策,发挥优势主导产业对人才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吸引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发展的人才。
郊区制定政策吸引中心城区人口适度转移
除了城区,其他区域在规划中提到,将制定科学有效的吸引政策,吸引中心城区人口适度转移。
顺义分区规划提到,至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调控至145万人左右,将有序承接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疏解。2016年,该区常住人口规模为107.5万。
延庆2016年常住人口规模为32.7万,至2035年将调控至38万。延庆将结合中心城区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任务,制定科学有效的人才吸引政策,吸引中心城区人口适度转移,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大兴提出,将坚持人口调控与疏解非首都功能、城市综合整治并举,重点在新城及周边城乡接合部地区、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和外围乡镇地区,大力开展疏解整治。2016年,大兴常住人口规模为169万,至2035年该数据目标为220万。
多区提出积极引入高素质人才
分区规划显示,中心城区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同时,将同步优化人口结构,积极引入高素质人才,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
门头沟提出,将发挥宜居环境优势,提升人才综合吸引力。实施产业带动人才战略,积极引入高素质人才。2016年门头沟常住人口规模为31.1万,至2035年,该数据目标为38万。
亦庄新城规划提出,到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89.2万人左右,该区域2016年常住人口规模为51万。根据预测,该区到2035年就业人口约65万,将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政策,以科技创新、文化发展为带动,吸引科技创新人才扎根。
Ⅲ 北京2035规划中心城区范围
法律分析: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6410平方公里。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降低城六区人口规模,城六区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础上每年降低2—3个百分点,争取到2020年下降约15个百分点,控制在1085万人左右,到2035年控制在1085万人以内。城六区以外平原地区的人口规模有减有增、增减挂钩。山区保持人口规模基本稳定。形成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功能疏解提升相适应的人口结构。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政策,发挥公共服务导向对人口结构的调节作用。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升人口整体素质。采取综合措施,保持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提高城市发展活力。
法律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第三条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6410平方公里。
第四条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35年,明确到2035年的城市发展基本框架。近期到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Ⅳ 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什么
减少那些与首都功能发展不相符的城市功能。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大国的首都,不应承担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承担过多的功能。”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目标要明确,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具体操作:
思路要明确,坚持改革先行,有序配套推出改革举措。方法要明确,放眼长远、从长计议,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要大力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增强资源能源保障能力,统筹社会事业发展,扩大对内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