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林妙可事件是什么
林妙可事件是林妙可微博受辱。
事情缘由:
2008年8月8日,因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升国旗等仪式,从而被大家熟知的林妙可,这两天又经历了一段成长的烦恼......
林妙可现在还是一位14岁的初中生,但她在新浪微博上的粉丝,已达195万之多。不过她没想到的是,自己一条普通的微博,竟然在网上引来了滔天口水。
事情缘起于2013年3月29日,林妙可一家人去一家面店吃拉面,当晚7:14,@林妙可顺手发了一条带图的微博。我替服务员来抻面,还挺有意思,吃起来更香了,有机会你们也试试自己动手抻面。
原本很健康很生活化的内容,却因受到一个名为“@山川青空”的博友(自称“日本AV女优,正在学中文”)的关注和转发,竟在无聊网友间引发了一些成人话题和不知所谓的露骨调侃!
当晚11点左右,@林妙可连发两条微博,对网友评论表示愤怒,并要求微博网站净化环境!
因成人话题竟涉及14岁女童,很多网友也表达了自己的愤慨和不满。
@山川青空随即发了一条微博致歉,称因自己学中国文化不够透彻,给林妙可带来了麻烦!
可事情到此还没完。
(1)哪些名人参加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扩展阅读:
人民日报评论:
事情到此,没有必要继续借题炒作下去。然而,双方支持者不求共识,不论对错,只要“站队”,互相攻讦,不断在口水战中释放语言暴力,这种现象就不得不正视。
从“艾滋女事件”、“舒淇关闭微博事件”到“林妙可受辱事件”,网络语言暴力从未消失。事实证明,无论普通人还是名人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从这些受害者身上,网友恐怕更能体味“言论自由要有边界”的必要性。
言论有边界,就意味着发言要谨慎,必须以不妨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为前提。遗憾的是,网上发言轻率、从心所欲常逾矩的现象比比皆是。
有些人好指点江山、大发议论,没看清事件全貌就急哄哄妄下结论;有些人习惯了用名利揣度动机,就会以己度人,猜忌善心;有些人经常用屁股来丈量真相,就会坐而论道,发言武断;
有些人总是用情绪代替理性,就会口不择言,言过其实;有些人甚至出于无聊,谩骂、诋毁、造谣??凡此种种,只图口快语惊,博取眼球,导致信息真假难辨不说,有时被水军“裹挟”还不自知,更令人不齿的是,对他人隐私名誉不管不顾,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不闻不问。
这种趋势得不到遏制就是变相鼓励,微博这一公共平台不免会向着“语言垃圾场”、“戾气集中营”走近一步。
这般结果可以想见,有些人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或因一己之私,或图一己之爽,不顾公共利益,加以推波助澜 应对这样的人,需要靠法律规范,靠机制约束,靠网友协力教化。
只有政府、运营商、公众人物和网友共同努力,才能净化网络环境,才不会让语言暴徒将网络文明蹂躏成为一片废墟
❷ 2008年的抗震小英雄林浩,当真成了大家口中的伤仲永吗
人不是神,每日吃着五谷杂粮,体会着喜怒哀乐。
但人类中的英雄却往往被某些人当做“神明”。
在这些人眼里,英雄必须是崇高的、无私的、甚至无所不能。但凡英雄做出些许“出格”之事,都会引起他们的不适。这其实是一种道德洁癖。
2008年汶川大地震爆发,年仅9岁的林浩在地震中救出了两名同学,他的故事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并与姚明一同担任国旗护旗手出现在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之中。
那一年,林浩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抗震小英雄。
如今13年过去了,昔日的英雄光环逐渐在林浩身上褪去,曾经立过的“我要上清华”、“我要建造出不会倒塌的房子”誓言,均未能得以实现。
有人说曾经的小英雄林浩现如今早已泯然众人矣,甚至被金钱所诱惑,企图利用名人效应打入 娱乐 圈,耽误了学业,成了现实版的“伤仲永”。
事实真的如此吗?
一、地震中背出两名同学,林浩的事迹感动中国
1998年,林浩出生于汶川县映秀镇,在这样一个小山村里,林浩的家庭并不出众,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林浩的童年则在外公外婆的陪伴之下度过。
在大家眼中,林浩是一个“早熟”的孩子。
林浩的父母收入微薄,能给到林浩的少之又少,但是林浩从未有过抱怨,反而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自力更生”。
据林浩的父母回忆,林浩在五六岁的时候,时常和一些年龄较大的孩子们去附近的工厂捡废铜烂铁、饮料瓶等废品,然后卖掉换取零花钱。
林浩不仅懂得用吸铁石将铜铁分类,更是能与其他大孩子们相处融洽,这一份“成熟”,在这个年龄段极其少见。
2007年,林浩来到了映秀小学读书,因为这一份成熟,林浩担任了班长。
担任班长后,林浩每日雷打不动的六点起床,会赶到所有孩子之前来到教室,因为林浩负责掌管班里的钥匙,自己要是迟到了,全班同学都要迟到。
林浩一直是老师与其他同学心目中优秀的班长。
2008年5月12日,林浩与其他同学像往常一样朗诵着课文,忽然间教室开始左摇右晃,汶川地震来了!
一时间老师都慌了神,大喊一声:“地震了,快跑!”
但孩子们来不及逃跑,就被压在了废墟之下。
前一分钟还充满生机的校园,顷刻之间化为一片废墟,杂乱的石板之下不知压着多少生死未知的孩子。
林浩是幸运的,他还活着。
隐约间,林浩听到石板后传来了一位女同学的哭声。林浩竭尽全力向石板那边喊道:“别哭了,我是林浩,我们一起唱歌吧。”
随后,一首《大中国》在废墟之中响起,之后又有许多稚嫩的声音加入。
林浩的沉着冷静无疑给废墟之下的孩子们带去了勇气、带来了平静,带去了生的希望。
两个小时后,林浩艰难地从废墟之中爬了出来,看到眼前的一幕,林浩丝毫没有犹豫,转身爬了回去,他去干什么了?
难道他不知道自己刚刚捡回了一条命吗?
林浩没有多想,只是想救出自己的同学。两个小时后,林浩从废墟之中背出了两名已然昏迷的同学。
九岁男童独自救出两名同学的消息震惊了整个汶川救灾现场。
在四川省儿童活动中心,有人问林浩为什么要回去救人,林浩回答很简单:“因为我是班长。”
不得不说,有的人天生就是英雄,尽管林浩年龄尚小,或许不懂得生死,但他始终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
不仅如此,林浩还有着远大的理想,他曾对着镜头立誓:“我将来要考清华大学,建造出永远不会倒塌的房子。”
二、一举成名的背后更多的是迷茫
可以看出,汶川地震对于林浩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林浩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是幸存者,加之他的小英雄事迹,林浩一举成名,成为了受灾群众心中的精神支柱、成为了四川人民“坚强乐观”精神风貌的代言人。
2008年6月,林浩提出了想要去上海读书的愿望,于是 社会 各界开始活动,最终上海闸北童园小学同意了林浩的入学申请,同时免去了林浩的所有学费,林浩一家因此搬到了上海居住。
林浩从大山中走出,来到了诺大的上海,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成绩本在映秀小学名列前茅的他,能否继续优秀,直到“考上清华”呢?
现实证明这很难,因为林浩除了上学之外,还有许多忙不完的事情。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林浩与姚明共同担任护旗手,成为了全球焦点。
他与姚明的“最萌身高差”让世界人民记住了这个孩子。更有无数世界人民通过林浩右侧头发的残缺,了解到了林浩的遭遇与英雄事迹。
球王贝利甚至都对小林浩的勇敢赞不绝口,并承诺亲手赠予他的十号球衣。
彼时林浩的知名度甚至比明星都要高出许多。
从林浩的一份行程表中便可以看出林浩的“热度”:八月八日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八月十三日要参加上海书展开幕式; 八月二十七日,林浩要在“汶川地震百日纪念”之上演唱《吃水不忘挖井人》;八月二十九日要去参加金鹰节;九月一日又要参加央视《开学第一课》的演播
不仅如此,林浩的知名度被众多资本所青睐,邀请林浩参演各种影视剧 彼时的小英雄林浩俨然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小明星。
这些是林浩想要的生活吗?显然不是的。
那时的林浩也想好好学习,但总有活动找到自己,每当自己以“耽误学业”为由拒绝时,总会得到统一的回答:“事后再补就可以了。”
如果主动推掉一些活动,就会被指责:“这么小就知道耍大牌了,一点不懂得感恩。”
在如此情况之下,林浩只能被动地接受一些活动、影视剧拍摄的邀请,但这时候又有人站了出来,指责林浩:“你是小英雄,怎么能去拍电影。”
“那一段时间很迷茫,也很浮躁,我不知道自己是谁,想知道自己是谁,但另一方面外界又在不断地告诉你是谁。”林浩曾回忆。
三、质疑不断,被指成为现代“伤仲永”
林浩在成名后变得迷茫,林浩的父母也充满了不安。
“你知道别人都怎么说吗?别人都说林浩挣了七八十万,说我们是暴发户,在上海买了房子,还要去美国定居。”林浩的父母曾无奈地道出了自己的心酸。
林浩成名之后,接了这么多活动,公众能有这样的联想无可厚非,可实际上,林浩一家过的很拮据。
“林浩所接受的活动邀请大多都是公益性质的活动,林浩本人也更热衷于公益事业。接拍的电影虽然能够挣取一部分片酬,但绝大部分片酬会捐入爱之链基金之中。”林浩的经纪人田万良如是说到。
在这种情况下,林浩本人的收入并不算高,同时林浩的父母因为文凭不高、没有什么特殊技能,在上海找不到什么像样的工作,每月的收入只有几千元。
算上每个月的房租和日常开销,林浩一家要每月收入4000元以上才能维持一家人在上海的生活。和大家口中的“暴发户”形象大相径庭。
即使如此,林浩的父母仍不指望依靠林浩养活整个家庭,督促林浩以学业为重。
林浩本人也十分认可,多次表示:“我是一个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但是拍戏肯定会影响学习,我会尽量地把拉下地补回来,尽量不影响学习。”
这样的想法没错,但在现实面前还是过于天真。
着名导演徐耿曾爆料:“林浩现在几乎不上学了!”
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人们的巨大讨论,有人认为林浩小小年纪就辍学拍戏,被金钱所迷惑,这就是现实版的“伤仲永”。也有人认为人们应该尊重林浩的选择,给予小英雄不一样的发展空间。
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拥有过人天赋,却因急功近利的父亲最终泯然众人矣。
在大众心中,林浩在不断地透支着自己的英雄光环,却没有活成人们心中的样子。
四、梦想受挫,最终步入平凡
在学习上,林浩显然没有做到那么优秀,那么在演艺方面是否可以达到人们心中的预想呢?
林浩参演的影视剧有《大太阳》、《我的特一营》、《满山打鬼子》、《情笛之爱》、《哺乳期的女人》等。这些作品知名度并不是很高,除去《我的特一营》中的小四川一角外,其他角色也并不出彩。
林浩自己曾归纳过原因,他认为自己年纪小,阅历不够丰富,不能很好地揣摩角色内心,也无法结合时代背景去做到位的表演。
于是在中考时,林浩决定选择进入影视表演专业的高中,系统的学习影视表演知识。
可身高却成为了林浩演艺之路上的最大障碍。
2017年,林浩参加了中戏、上戏等院校的艺考,但都没有通过考核,因为各大影视表演院校都有明文规定:“身高要求至少在一米七。”
那一段时间里,林浩经常自嘲:“浓缩的都是精华,但是很后悔自己小时候没有好好吃饭。”
不可否认的是,林浩的演员梦想似乎也正在离他越来越远。林浩身边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多,有的人说:“一手好牌被打坏了。”
兜兜转转十几年,林浩在不断地 探索 着自己的未来之路,那些曾经的壮志豪言都未能得以实现。
2018年,林浩考入了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院,成为了一名平平无奇的大学生。
距离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十年的时间,林浩的知名度被时间冲淡,主动找到林浩的剧组与活动方也越来越少,这让林浩有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与大学生活之中。
在学校里,林浩很普通、很低调,从不会主动提及自己的“英雄事迹”。但他也很优秀,是学校里的活跃人物,更是一名优秀大学生。
在入学军训中,因为表现优秀,林浩成为了新生代表做了演讲,并被授予了“优秀学员”的称号。
在后来,林浩利用课余时间,与其他同学一起创办了“跳蚤市场”与“爱之链”服务平台的项目,提供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就业信息、物流配送等服务。
他自己拉赞助、做路演,将自己的创业项目普及到了整个校园,并多次获得奖项。
现如今,林浩毕业了,在被问及下一步的打算时,林浩这样回答道:“我喜欢上海,喜欢我所学的文化专业。有机会,有好剧本,我将去拍戏。如果没有,我会从事文化产业相关工作。或者我会成为一名创业者。”
从英雄到平凡之人,林浩当真成了人们口中的“伤仲永”吗?
五、世界需要赞誉英雄,也需要“放过”英雄
在这十几年间,林浩经历了光辉时刻,同样也饱受了各种质疑,最终成为了一名平平无奇的青年。
至于林浩是否成为了“伤仲永”,我认为大可不必忧心忡忡,因为林浩过的很好。
英雄之所以被称为英雄是因为他们能够在关键时刻为常人所不能为、所不敢为。这由人格品质决定,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精神,这种精神应该得到世界的赞誉。
小林浩在汶川大地震中救出两名同学是他品格的集中体现,是关键时刻得以迸发的英雄气概。在后续的日子里,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创建“爱之链基金”,筹集到上百万公益钱款,是他英雄气概的延续。
同时回归开头,英雄是人,不是神,更不是万能的。
他们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利,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尤其是大山里的孩子,突如其来的名气让他见识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产生各种各样的迷茫在所难免。
家里生活拮据,林浩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赚取报酬,养家糊口这没有错,错的是过于偏执的那些质疑。
因为拍戏耽误了学习,到最后拍戏也没有拍出名堂,只不过是一个年轻人在 探索 未来人生之路上所遇到的挫折而已。
毕竟林浩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天才,最终能够回归平凡对于林浩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他至少摆脱了英雄的光环,可以让自己过得更加自由一些。
如今的林浩仍旧热衷于公益事业,在前不久,林浩化身脱贫攻坚演唱会的主持人,为家乡的脱贫攻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毕业后参演了公益电影《戴上口罩去直播》,讲述着抗议逆行者的感人事迹。
曾经的英雄初心未改,跌落神坛回归平凡不违背公序良俗,只是没有达到某些人的心理预期,才会引来质疑之音。
所以,当年的小英雄并没有成为现代版的“伤仲永”,相反的是,现如今的林浩更加成熟,也更加坚定,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平凡英雄”的人生之路。
人们用过高的眼光在看待、评判着林浩的一举一动,这是一种道德洁癖。
就像有网友质疑钟南山的儿子身着爱马仕腰带一样,总有人希望英雄要百分百地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生活。
李海鹏在《佛祖在一号线》里写过这样一段话:“对英雄的消费,只有两回让人们真正爽到不行:第一回是树立英雄,第二回则是干掉英雄。”
所以,在这个需要英雄的时代,应该不遗余力地赞誉英雄,鼓励诞生更多的英雄,与此同时也请“放过”英雄,莫让英雄含恨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