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京城门都有几个
这是老北京流传的顺口溜:内九外七皇城四。说的是北京城门分为内城九门,外城七门以及皇城四门。
内城九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
外城七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
皇城四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北京的城门,有一句顺口溜全概括了:“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
“内九”分别是:正南面有前三门,即当中的正阳门,俗称前门。因为这座门位于故宫的前面而得名。它的左边是崇文门,因元代有个叫哈德的王爷住在这里,所以大家又把这个门称哈德门;前门的右边是宣武门,曾用名顺承门。
城墙东侧向东开的两座门是:朝阳门,元代称齐化门,是向城内走粮车的。再一座城门是东直门,是运送柴木的城门。
城墙西侧向西开的两座门是:阜成门,是用骆驼向城内送煤的城门。再一座是西直门,是专门运水的城门,当年,皇上吃水都是从玉泉山用马车拉来的。
北面两座城门有德胜门,外出打仗要从德胜门出发,以取打仗得胜的吉利。北面东边的城门叫安定门,外出征战得胜还朝,进城时要进安定门,象征消灭了敌人,实现了安定。
“外七”是明世宗为加强城防,在嘉靖三十二年增修的外城城门。与最北边和内城的"前三门"平行的是东便门和西便门,东西两边儿分别是广渠门和广安门,南边则是左安门、右安门和直通正阳门的永定门。
“皇城四”有: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和西安门四座城门。大臣入朝时,按照“文东武西”的规制进入皇城,文官要从东华门入朝。所以文官为了入朝近便,都住在东城,像刘罗锅就住在东城礼士胡同。
“九门八点一口钟”指过去城门都是在夜间要关的。关门前都要打“点”,点是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用铜铸成,类似桃形,呈扁平状,中向隆起,边穿两孔,悬而击之,敲起来声音很响。现在法源寺东配殿还悬挂着一个“点”,可能是僧人作息时间的信号。
关城前要敲三遍“点”,第一遍“点”敲过,关上一扇城门,敲第二遍“点”时,另一扇再关上一半,敲第三遍“点”,门关得只留一点儿缝隙。赶城的人从很远处就能听到打点的声音,这时都使足了劲奔跑,跑得气喘吁吁,有时跑慢一点就被关在城外进不了城,或关在城内出不了城。这时,只好去爬“水关儿”,也就是疏通城市雨水的下水道,一般旱季没水,小孩子或身体不太胖的人可以侧着身子从栏杆缝隙中通过。
九个城门有八个城门关城时都是打“点”,惟独这崇文门关城时敲钟。老人说当年刘伯温、姚广孝建北京城时,修到崇文门,城楼下正好是一个大海眼,海眼上面有个巨鼋趴在上边。如果不把巨鼋压住,它一翻身,海水就会把京城淹没。据说当初北京地区就是四十里苦海,一片汪洋,就因为巨鼋堵住了海眼,北京才变成了陆地。
当时决定要把城楼修在鼋背上,趁着它睡觉时把它压住,不让它翻身,就保险了。巨鼋醒来后发现被压住,很不高兴,就问刘伯温:你为什么把城楼压在我身上?刘伯温又是吹捧又说好话,对巨鼋说:“没关系,反正你的力气大,身上驮个城楼不算什么。”巨鼋说:那我何时才能翻身?刘伯温说:当你听到打“点”的声音就可以翻身了。巨鼋一想,每天关城都要打“点”,每天都可以翻身,就忍下来不再问。谁知足智多谋的刘伯温,命人在崇文门把“点”换成了一口钟,关城门时,只打钟不打点,结果就成了“九门八点一口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