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北京的雕塑作品着名的有哪些
扩展阅读
福州哪里有姓杨的 2025-04-02 02:47:44

北京的雕塑作品着名的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5-03-31 20:04:45

❶ 美伦美奂的面塑有哪些

面塑,俗称“捏面人”。各地称呼不一,也叫“面人”、“面羊”、“花馍”。它用糯米面为原料,调入不同色彩的颜料和防腐剂,然后用手指和简单工具——小刀、小篦子、竹针等,塑造的各种形像栩栩如生,主要出现在嫁娶礼品、殡葬供品中,也用于寿辰生日、馈赠亲友、祈祷祭奠等方面。它是一种起源于民间的传统工艺。

据文献记载,汉代已有面塑的记录。现存最早的面塑是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出土的唐代面制女俑、男俑和小猪。明清时代,面塑技术已相当完善,“捏面人"成为面塑艺人最重要的谋生手段。光绪年间,天津出了一位“面人张”。他捏面人的技术精深,可惜其技艺在晚年失传。

近现代面塑名家,以“面人汤”汤子博、 “面人曹”曹仪策、 “面人郎”郎绍安最出名。汤子博的作品生动传神,曹仪策的面人精细素雅,郎绍安的面人色彩浓重。故宫博物馆现在藏有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玩过的一些人物面塑,便是出自着名的面塑名家汤子博三兄弟之手,至今仍然色彩明艳。

就捏制风格而言,黄河流域造型夸张、生动,用色明快、大方,风格粗犷、朴实、简练,并富有雅拙的美感,并且有着鲜明的民间和地方特点;长江流域却是细致、优美、精巧。面塑艺术的特证是“一印、二捏、三镶、四滚”(泥塑的步骤),还有“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

面塑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用于收藏的面塑,一般用精面粉、糯米粉、盐、防腐剂及香油等制成;另一类是可以食用的面塑,是用澄粉、生粉等制成。

山西面塑

山西民间有个风俗,那就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以及其他喜庆之日,均要捏制面塑以示庆贺。这些面塑,大都出自农村、乡镇家庭妇女之手。

特别是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几乎家家都要以面粉为原料,经过揉面、造型、笼蒸、点色制成比如人物、动物、花卉、翎毛、瓜果等种类繁多的面塑。这些面塑大都造型夸张、简练、质朴,民间和地方特色明显。

随后延续到城市。发展到经过非食用的防腐、防干裂、易存放的特点。用艺人灵巧的双手,捏制出精细的、生动的、有故事情节的、有文化内涵的纯观赏意义的面塑艺术品。山西面塑主要分为霍州面塑、忻州面塑和绛州面塑。

霍州面塑当地人称为“羊羔儿馍”。羊含有吉祥之意。每逢节日来临,巧手的农妇便按当地习俗捏小猫、小狗、小虎、鸭、鱼、蛙、葡萄、“佛手”、“满堂红”、“巧公巧母”等面塑作品,以预示万事如意,多福多寿,发家致富,和睦友爱。霍州面塑造型质朴,不多修饰,着色通常仅用品红点彩。

忻州面塑流行于忻州一带。由于春节期间要敬神蒸供,节前把和好的面团捏制成“佛手”、石榴、莲花、桃子、菊花、马蹄等各种形状的供物,通称它为“花馍"。忻州花馍,中间往往加入红枣,既有装饰性,又是营养品、调味品,备受欢迎。当地还有一种大型供品为“枣山”。这种枣山以面卷红枣组成等腰三角形,角顶往往塑一层如意图案,在上面再加上面塑的“小元宝”三个到五个,同时还塑上一个供咬“铜钱”的“钱龙”。枣山蒸出后可以用颜色点染,成为一种鲜艳的民间艺术品。

绛州花馍,花色绚丽,造型比较夸张,尤以走兽花馍最为有名。

山东菏泽面塑

山东菏泽面塑是北方面塑的代表,而穆李庄是菏泽面塑的发祥地。面塑,作为穆李庄人赖以生存、养家糊口的手艺代代相传。菏泽面塑的种类主要有:“花供”面塑,多为家畜家禽、桃梨瓜果、胖娃娃、老寿星等,其捏制手法粗犷,风格质朴,色彩单纯,对比强烈;单人面塑,多为文雅官员、风流仕女、武将侠客、天真儿童等,其做工细腻,色彩复杂;有声面塑,动态面塑,多为儿童玩具;盒装组塑:在一礼盒内,塑几个人物,表现一个故事,为高档工艺美术品;写生面塑,依据眼前人物或动物即席捏制成像。

郎庄“面老虎”,相传郎庄的“郎"和“狼"谐音,而狼食人畜,因而做面老虎吃掉狼,人畜才能平安兴旺,因此郎庄的面塑是从做面老虎开始的。当地各种面塑都统称“面老虎”。大多用精麦发面,制作简单,用捏、揉、搏、粘等方法造型,用剪刀、梳子做细部及装饰,蒸熟后上色点彩、涂胶,然后晾干。这样做成的面塑外表光亮,不易于裂。郎庄面塑是圆雕造型,大都为扁平状,既宜于平放和吊挂,又宜于晾干。其色彩丰富艳丽、纯度高,除了大面积的品红、黄、绿以外,还用少量的白粉、钴蓝作装点,最后用墨线细致勾勒,整体感觉活泼灵动,绚丽多姿。

北京面塑

北京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且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捏面艺人依据需要,先是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处理,制成各种颜色面团。这些面团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巧妙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片刻之间,各种各样的艺术形象便脱颖而出:有婀娜多姿、衣裙飘逸的美女,有天真无邪的儿童,有种种神话故事、戏曲中的角色和历史人物。外国旅游者在观看面人制作时,都为艺人娴熟的技术、千姿百态且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倾倒,称北京面人为“中国的雕塑艺术”。

上海面塑

上海面塑最具盛名的是人称“面人赵”的上海着名面塑艺术家赵阔明的作品。赵阔明19岁起捏面人,25岁就与北京东城“面人汤”(汤子博)齐名,32岁在天津被誉为“丽人大王”。

他的作品以传统戏剧和神话传说为主。作品人物形象逼真,面部刻画精细,衣纹简练概括,神态生动,色彩鲜艳丰富,被称作“立体的画,无声的戏”。而且,他制作的面人,不霉、不烂、不裂、不变形,也不易褪色。他的代表作有传统题材作品“福禄寿三星”、“观音”、“长眉罗汉”、“五子戏弥勒"、“钟馗嫁妹”、“关公看春秋"等,表现现代题材的作品有“白求恩"、“鲁迅"等。他的女儿和徒弟们继承了他的衣钵,在国外现场表演中被称为“东方的明珠”、“中华之国粹”。

❷ 人民艺术家一一一魏小明

魏小明

个人简介:

中国着名雕塑家 画家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1957年出生于广西北海市

1977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6年赴奥地利维也纳美术学院留学,获得硕士学位

1992年回国定居,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2003年至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采访人:张冠乔、杨浩鹏、许运佳(艺协Y;魏小明W)

Y:魏老师您好,我们知道您的学生时代是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度过的,您当时学习的是版画专业吗

W:不是,我当时学的是装潢。

Y:那是什么原因让您从设计专业转向雕塑创作的呢?

W: 第一个原因是在我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学习的是设计装帧,在那个年代的装潢专业是需要绘画造型能力比较强的一个专业,因此我对于素描造型能力这方面一直都非常用功。在1981年我做毕业创作的时候,学校的老师还有院长看完我毕业创作的插图,觉得我的造型能力或者说我对绘画中形体塑造的厚重感特别适合学雕塑,虽然他们只是建议而已,但是对于这个建议,我特别重视。后来,我去西北考察,去研究中国古代的传统雕塑,对一些传统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的学习。

第二个原因是1986年,我有机会得到了奥地利维也纳美术学院的奖学金,到欧洲留学,当时给我的专业是版画。当我到欧洲报到注册以后,发现这个美术学院只分纯艺术和设计两个专业,而且专业之间的界限已经很模糊了,即使版画,绘画,雕塑都很模糊,都包含在一个纯艺术的专业里面,同时欧洲美术学院有一个很好的教育体系,就是选修制度,也是因为这些条件,我接触并学习到了大量雕塑相关的知识,也促使了我回国后创作方向的转变。

魏小明艺术馆

Y:您刚提到了欧洲的教育体系,能详细说明一下吗?

W:欧洲有一个很好的教育体系,也就是我90年代回国后引入中国国内美术学院的体系,叫做选修制度。在这之前,国内的美术院校是没有选修机制的,学雕塑就只能是学雕塑,不能进油画的工作室去学习。然而在当时的欧洲,当我注册完拿到学生证,成一名正式生以后,意味着我在奥地利所有的联邦大学里同样可以成为其它学校的正式生,申请任意一所大学的课程,就像我在清华美院注册后,我同时还可以在北大的某个专业通过申请,成为正式生,选修北大的课程。奥地利的美术学院把专业模糊,把横向专业拓宽,甚至放开,给我的再教育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当时我主修版画,但是我同时研修了雕塑和建筑外形两个专业,尽管后来雕塑专业和建筑专业我没有拿到他们的学位,但我在这个过程当中,这些课程都在我的学习计划范围之内,这相当于我有了四个专业作为专业背景,支撑起我后来的艺术创作。在我1992年回国的时候,国内任何一个美术学院,学国画的就一辈子从事国画,还要分写意的和工笔的,学工笔的还要分是花鸟还是人物,你进了这个专业从此你不可能迈进任何一个工作室去学习。于是在我回国工作后,就在中央美术学院率先提出来应该建立这样一种选修制度。通过和中央美术学院的靳尚谊院长和老师们共同努力,这种学院选修制逐渐在中央美院建立起来,并逐步推广到包括清华美院在内的全国院校。这就是为什么我一个学装潢的跳到版画,又跳到了雕塑,都是跟这个专业背景有关系。

Y:您在外国学习的时候是以本科生的身份还是研究生呢?

W:研究生。还有一点就是全世界只有德语系国家奥地利、德国、瑞士这三个国家,学位不分学士和硕士,他们进入大学的门槛比任何国家都高,但你完成了这些国家的本科教育,那么你读出来四年没有学士,直接硕士,而且这个学位是全世界公认的。

Y:也就是说他们把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压缩成了四年?

W:对

Y:也就是说您节省了三年的时间进行了两个时间段的学习?

W:对,只有这三个国家是这样的。我是作为研究生的身份去,但是我到维也纳美术学院注册后,只能得到他们那里两年的学习认可。也就是说,我用四年的学分,换得了他们那里两年的学分,剩下的两年学分要靠我自己去完成,所以我修完剩余两年的学分之后,我就拿到了硕士学位的毕业证书。

魏小明艺术馆

Y:刚才您提到的奥地利的教学方式,除了专业以外,还有哪些是和我们的艺术教学体系不同的呢?

W:有很多不同,因为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基础各方面都很不同。举一个例子,中国所有的美院的学生都要学习美术史,不管是中国美术史还是西洋美术史,都要完整系统的全部学习,也就是你必须从法国南部或西班牙北部原始洞窟壁画开始,一直学到当代,不能遗漏。但在他们的美术学院没有,他们只是选取一个美术史的片段,深入学一个点,可能是浪漫派,可能是后期印象派,拿学分就够了。我留学那一年讲的是法国巴比松画派,讲完就完了,不用补完全部的美术史知识。但是如果你对其它流派、其它时间段的美术史感兴趣,可以在图书馆找到任何你所需的资料。他们几百年建立起来的艺术系统,包括博物馆、图书馆,完备而丰富,他们具备这样的条件,这是第一。

第二个方面,他们更看重横向的关系。比如说维也纳美术学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课程叫比较美术史,他把文学,戏剧,把一个时期的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很多方面跟美术史做一个横向的比较,所以这门课程叫比较美术史。他们会讲的比较有特点,在一个点上展开的比较丰富,很丰满,这个比较有意思,那么同样基础课他也不会像咱们那种基础课的方式,是很自由的一种方式,老师对学生不会是一种直接的传授,学生独立去思考去学习去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我认为这是一种更好的方式。

魏小明艺术馆

Y:我是很想读研究生的,我知道系里也有保研,我不知道怎样选择好,是出去还是留在这里?

W:我觉得都很好,两种都行。保研面临好几种方式,可能会以一个综合成绩排名,如果是班里综合能力最强的就会有机会。也有在毕业时没有推研成功但专业很好的学生,我通过个人的努力把他送到国外去,那么他等于直接毕业去了国外。不管你留在国内还是去国外,或者是两边都没有,前提是你还能继续从事艺术创作,这点非常重要,也是我对学生的期望。如果你能够坚持,第一第二年以后根据学习创作的情况,你再决定考研还是出国,都没有问题,不用让自己有这么多的难选择的负担。出去学习的核心本就是交流,去欧洲学习一年的项目,这样的机会有的是。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在社会上两三年好好做专业,之后再回到学校学习,这样也很好。不瞒你们说,目前在我工作室有五个硕士生,加上原来培养的学生有十来个,我会发现,毕业三年到五年再回来读研究生的同学能力和质量往往要高于从未离开学校的研究生。我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他们思考问题的成熟度,以及他们对生活各个方面的把控。学校到学校的学生做出来的东西也还可以,但缺少实战。所以呢,学校方面是一个优势,但也是一个劣势,因为到社会上,要面临很多的困难和磨砺。

Y:本科毕业有的可以保研,有的到了社会上,但在社会上这些人有的会成为匠人,那么如何避免成为一个匠人呢?

W:从高等美术学院出去的学生,通常不会成为一个匠人,但是他们可能会动摇成为一个艺术家的这种决心。我在中央美院教了11年书,一个班15个学生,你问这15个学生他们每个人未来毕业以后做什么,15个人都会斩钉截铁的说当艺术家,再苦也要当艺术家。可是我到了清华美院问同样的问题,一半不知道,剩下三分之一的学生会说尝试当个艺术家,比例这么小;可能因为清华美院本身是一个综合性的美术学院,当你进入到这个学校以后,你可以分分钟在陶瓷系,在环艺系,在装潢系学习,你在一个设计为主的学校里头,画一个标志,排个版,或者做一个环艺的效果图,都很容易赚钱,逐渐逐渐你想从事艺术的那个信念就没有了。比如我自己,我们一届有一百人,只有我和少数几个人从事了艺术,而且从事艺术的同时,被我们那些同学,视为异类。他们认为你做什么不好,你搞纯艺术,你有这么好的设计能力,开个工作室不好吗?那可以挣很多钱。也就是说,这个学校学生的观念与其它美术学院有很大的区别。

Y:比如说中途意志不坚定,多数是不是受物质生活的影响?

W:肯定的,学设计的学生很好找工作,或者自己接点活,很好生活。学纯艺的学生相当一段时间里都会生活的很清苦,甚至很孤独,耐得住这些条件。我引用我在维也纳美术学院的故事:毕业典礼上,我们每个人发了一张上百年的羊皮纸,上面写了两句话:“我,某年某日,在维也纳美术学院毕业,我发誓在我的一生中,继续从事我艺术家的事业,不论多么困苦。如果我由于生活所迫,或者不能逆转的原因,让我不能成为一名艺术家,我承诺我绝不会毁坏这个学校的声誉。”这张纸传承了两三百年,可以看出欧洲人是怎么看待学术看待艺术的。如果我在那里毕业,可是我过了几年成为一名房地产开发商了,但是我千万不能够说我是维也纳美术学院毕业的,他们把艺术看得很神圣,承诺不有损学校声誉。

Y:我看了您的作品,我对您的作品非常感兴趣,您是一个非常崇尚美的一个人,那么在您的作品当中,美是如何体现的呢?

W:我在维也纳留学期间,也就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奥地利维也纳有一种艺术流派,称之为幻想写实主义,后来我把这种流派整合,提出想象写实主义的理念,与国内的客观写实主义有很大不同。维也纳的教育很强调想象力,你有造型能力、塑造能力,但最重要的是想象力,你看我做的东西,同样是具象,同样是写实,但没用过一次模特,我做的是我脑中想象的东西。你认为生活里的美是不是最美的?有的时候生活里的东西不如你想象中的东西更美,因为想象中的东西,它是没有界限的,是可以重组的,是可以在美的这个概念上集中上百个美的因素,从而创造出理想中的美。当时这种流派对我的影响很大,从这以后,我以这种创作的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一直到去年我在长春建好我的艺术馆的时候我才发现,我有两百三十多件大大小小的作品,但是几乎都集中在90年代我从国外回来之后开始的。这种美的东西有很多很多,但这种很浪漫的情感,很多人没有把它表达出来,想象写实主义的创作方式能够把你内心的东西一点点的挖掘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我在两年前开始,学校让我带博士,我就让博士生来构建一个体系去研究想象写实主义的理论,这也是我们未来的方向。

魏小明艺术馆

重要作品

1993年

广西北海市

巨型金属雕塑《潮》(高25米)

1998年

长春市远东艺术馆

大型室外浮雕、圆雕、室内软雕塑等

1999年

天津开发区管委会广场大型青铜雕塑《蓝色升华》《秋天的节奏》《黄金时代》

2001年

宁波市凤凰剧院雕塑《凤凰》

宁波医药学院主题雕塑《飞》

宁波滨江音乐广场雕塑《冼星海》

《阿炳》《聂耳》等作品

2003-2005年

航天部一分院文化广场

大型青铜雕塑《后羿射日》(高17米)等

纪念抗击非典表彰医护人员

青铜雕塑《人间天使》(高11米)

分别在清华大学及中山大学内落成

2004年

山海关长城博物馆

室内大型青铜浮雕《长城组画》

雕塑作品《捕风》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2005年

北京中关村商业广场雕塑《融》(直径4米)

2007年

设计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金顶奖”奖杯

2008年

雕塑作品《奥林匹克风》

被国家大剧院及北京大学永久收藏

雕塑作品《风采》

在国家奥林匹克中心区落成

2009年

主持设计吉林省白山市满族文化风情园

并创作完成园内雕塑作品

《鹿之恋》(高6.5米,跨度14米)

《三仙女》(高8米)等雕塑作品

2010年

雕塑作品《奋进》(高度2.3米)

分别被青岛奥林匹克雕塑文化园,清华大学收藏

中国文联室内大型浮雕落成

2013年

雕塑作品《元好问》

入选国家中华文明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2015年

雕塑作品《奥林匹克风》被APEC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收藏

吉林省白城市鹤鸣湖公园内标志性大型青铜雕塑《飞黄》(总高15米)

2016年

雕塑作品《后羿射日》被义乌市政府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7年

设计并制作完成大型雕塑《向往》(高12.8米),落成于北京金融街华泰集团总部

2005年至今

连续为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表彰大会”

创作了7座奖杯

《鱼悦》

策划主持的主要展览

1996年

首届天津开发区国际雕塑邀请展

1997年

首届长春市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

1998年

北京延庆国际雕塑公园 邀请展

第二届天津开发区国际雕塑邀请展

第二届长春市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策划委员

2002年

“2002中国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

艺术总监

2003年-2011年

“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策划兼评委

2007年

“奥林匹克艺术之梦

—2007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艺术总监

2009年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11届亚洲艺术节

“亚洲艺术雕塑主题公园” 艺术总监

新疆乌鲁木齐市国际雕塑创作营艺术总监

2010年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

“水木清华.国际校园雕塑展”

2012年

带领清华美院雕塑系师生赴瑞典

参加“战争与和平”雕塑邀请展

2014年

第十五届长春国际雕塑邀请展 ,策划委员

2015年

“新态·2015太原国际雕塑双年展”策划委员;

“潮起东方·中国海宁百里钱塘国际雕塑大展”

评审委员

2016年

新丝路·新起点——首届“金乌之梦”

国际户外雕塑邀请展策划委员

兰州市“情系母亲河”

黄河雕塑长廊项目艺术顾问

“丝绸之路(敦煌)”

国际文化雕塑邀请展,策划委员

展览 荣誉

1983-1985年

连环画作品《黑骏马》等

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

第三届全国连环画银奖、

《连环画报》金环荣誉奖等多项国家奖

1988年

获奥地利国家文化科研部授予的

“杰出艺术贡献奖”

1986年-1992年

多次在欧洲各国举办个人展览

1992年

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办个人艺术展

1995年

荣获法国轩尼诗授予的

“95创意与成就青年奖”

1996年

插图《安徒生童话选》

获全国书籍装帧银奖

2002年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东方之子》

节目专题报道“雕塑家魏小明”

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大型“魏小明艺术展”

2003年

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评审委员(至今)

任北京市艺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

2004年

雕塑作品《奥林匹克风》

获得中国奥组委颁发

亚太地区美术作品优秀奖,

并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同时获北京市建国55周年

优秀文学艺术奖

2006年

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大型个人艺术展

2009年

当选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荣获北京市中青年文艺工作者

“德艺双馨”称号

作品《惑鱼》参加

“中国动力——中国国际雕塑年鉴展”

2010年

大型城市雕塑作品《潮》(位于广西北海市)

获建设部全国城市雕塑六十周年

评审委员会提名奖

雕塑作品《奋进》

参加清华大学百年校庆

“水木清华·国际校园雕塑展”

2012年

被中国传媒大学聘为荣誉教授

2016年

参加北京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

《2016呼唤经典》雕塑展

邱天雕塑家、江西东乡人、艺术乡村计划发起人、艺术评论家、

❸ 北京雍和宫内有什么着名的佛像雕塑

北京雍和宫(喇嘛庙)建于清初康熙年间。原为雍正皇帝的宫邸,雍正即位后即改为喇嘛寺庙。庙中有大殿五进,依次排列,由前而后,次序是天王殿、三佛殿、永裙殿,法轮殿和大佛楼。在法轮殿内有喇嘛教祖师宗喀巴的铜像,高达6米,为现存铜像中仅次于河北正定隆兴寺大悲阁的北宋观音大像。大佛楼是一所三层高楼,专为身高18米的白松木雕弥勒像建造的,据说这件立像是用整个的白松树干雕成,原木料是从遥远的四川运来北京的,可说是我国巨大的木雕像之一。三佛殿中所塑三世佛,就其造型来看,仍保持有明代的某些风格,尤以神光的装饰,工整细致,似比明代同类制作更进一步。又碧云寺罗汉堂的五百罗汉造像(木雕),所有的人物神态的刻画,也比之明代更为接近于世俗,只是在表现手法上显得纤巧无力,好像只有技术上的细致精巧,却缺乏艺术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