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京从古至今都叫过什么名字
1、蓟:据史书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后,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奭于燕。另外一种说法称周朝以前就有燕国,后燕并蓟,以蓟城为国都,这就是现在北京的前身。秦灭燕后,设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城。
2、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3、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名,其国都称为“燕都”。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为北京的别称,上世纪80年代曾出版过一种北京文史类刊物,其名就叫《燕都》。
4、日下:始见于《晋书》,颍川距晋国都洛阳极近,故称日下。后唐朝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即运用此典故,此后便以“日下”为国都代称。清人朱彝尊的《日下旧闻》和干隆年间成书的《日下旧闻考》等都将“日下”指代北京。
5、幽都:唐代曾设置幽都县,辽时也曾设置过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1)以前北京叫什么名字叫什么扩展阅读
北京在历史上曾为六朝古都,在从燕国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的城市。
北京城池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代王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城防建筑的总称,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组成,包括城墙、城门、瓮城、角楼、敌台、护城河等设施,曾经是中国存世最完整的古代城市防御体系。
北京中轴线是指元、明、清时的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分布的特点。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千米。
从南往北依次为:永定门,前门箭楼,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紫禁城,神武门,景山,地安门,后门桥,鼓楼和钟楼。
从这条中轴线的南端永定门起,有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东华门、西华门;安定门,德胜门以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
中国着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经说:“北京的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永定门、中华门、地安门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拆毁,后重新修建了永定门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