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福州小吃有哪些
福州传统小吃品种非常丰富:鱼丸、锅边、扁肉、拌面、肉丸、肉燕、炒粉、海蛎饼、虾酥、光饼、芋泥、荸荠糕、鱼滑、牛肉滑……不说了,说得我自己都流口水了~~~
② 福建福州有什么特色的小吃
1、芋泥
芋泥是福建省闽菜中的传统甜食之一。芋泥也叫芋茸,是福建省闽菜中的传统甜食之一,以芋头煮熟捣烂加红枣、樱桃、瓜子仁、冬瓜糖、白糖、桂花和熟猪油等辅料制成。
③ 福州有什么小吃都集中在什么地方,大家推荐几个
小吃,去福州的安泰楼。正宗的福州小吃。蛮便宜的。
茶叶,福州的天福州天福茗茶了。茶叶了,什么样的价格什么的货了。
外地人一般推荐安溪铁观音,或福建武夷岩茶。高档的,就大红袍了。
两个都在东街口。。
④ 福州有哪些小吃
福州小吃好多,代表性的有:肉燕、鱼丸、扁肉、拌面、肉丸、马蹄糕、芋泥、芋头糕、花生汤、鱼滑、牛肉滑、海蛎饼、光饼、锅边……
⑤ 福州有哪些特色美食小吃
鱼丸、扁肉、锅边、海蛎饼、马蹄糕、木金肉丸
⑥ 福州小吃有什么
福州小吃是汉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福州菜。它的历史和影响与福州菜一样引人注目。福州风味小吃,名目繁多。遍布在各地的小食店、小食摊,往往汇集成为各地风味小吃的食品街市。每天当晨曦微露之时,便开张营业,顾客纷至沓来,那各种各样的精致食品,色味芳芬,十分诱人。老辈福州人有句话叫"七遛八遛莫离福州",意谓福州饮食的风味独好,乡人不忍离去。
下面就来看看具有福州特色的风味小吃
1、福州鱼丸蛎饼,又叫海蛎饼,福建福州特色传统风味小吃,具有浓郁的福州味, 圆形,色呈金黄,可单独食用。福州人拿蛎饼做早点下粥小菜,特别是蛎饼配吃鼎边糊,一干一稀,用大米和黄豆粉将海蛎肉、猪瘦肉、芹菜馅包起来炸制而成。成品为圆形,色呈金黄,壳酥香,馅鲜美,味荤。若与鼎边糊同吃则味道更好。在福州的大街小巷的小食摊上均有蛎饼这种点心。
⑦ 福州特色小吃主要有哪些
雪户牛排杯不错的
⑧ 福州好吃的小吃有哪些
吃的方面:1。如果要吃那种小吃(很便宜的)的话,去师大学生街(旧教区)。
2。就是“榕城古街”对面的“元洪城”的六楼,有很多的好吃的。
3。晚上的时候去“中洲岛”,也有挺多吃的。
当然,这上面的都是小吃。呵呵 ,因为我还是学生,我们老是喜欢吃这些好玩的有便宜的东西。
⑨ 福州小吃有哪些
“福州小吃”是福州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和影响与福州菜一样引人注目。太平燕、太极芋泥、鱼丸、等享有盛誉,台湾同胞有句口头禅:“鱼丸,燕丸,扁肉燕,男女老少吃不厌。”1997年福州市饮食(集团)公司美食园制作的“扁肉燕”和“太极芋泥”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老辈福州人有句话叫“七遛八遛莫离福州”。意谓福州饮食的风味独好,乡人不忍离去。福州的风味小吃和名点在省内独树一帜。
1.鱼丸
福州着名的风味小吃。一般用鳗鱼、马鲛等鱼肉捣成泥糊状,调拌优质薯粉为皮,用精肉、虾仁等作馅,捏成丸子。煮熟后泡以美味高汤,加上葱花,浮于汤面,称“七星鱼丸”。它具有色泽洁白、质有弹性、肉馅香松、口味清爽等特点,素负盛名。据说这七星鱼丸是海上渔妇所创,被一出洋经商的商人学到手,返回福州后如法炮制,开了家“七星小食店”,独家经营“鱼丸汤”。后有一位进京赴考的举人进店就餐,食鱼丸后啧啧称奇,口占一诗曰:“点点星斗布夜空,玉露甘香游客迷;南疆虽有千秋饮,难得七星沁诗脾。”店主将诗裱于店堂上,从此食客盈门,生意日隆。“七星鱼丸”因此诗而得名。如今福州街巷到处都有鱼丸摊店。郊县的长乐、福清等地也有食鱼丸之俗。除店卖外,还有走街串巷肩挑叫卖者,他们以调羹敲打小碗招徕顾客。做为地方风味特产,外地人到榕也多以品尝鱼丸为乐。
2.太平燕
燕皮是用精选猪后腿瘦肉,剔去肉筋和骨膜,切成细条,用木棰捣成肉泥,徐徐加入用细孔绢筛筛过的薯粉和适量清水,反复搅拌,不断压匀,初成硬坯,然后放在条板上,轧辗成薄片。敷上一薄层薯粉,折叠起来,略干为鲜燕皮。继续晾干为干燕皮,一般包装久贮一年不坏。包馅前,用刀切燕皮成约二寸左右方片,待用。馅选瘦猪肉和虾米、荸荠、紫菜等共剁成酱,后加少许酱油、葱白调味,取燕皮方片包成小扁,表如石榴状,蒸熟即成肉燕。福州人常将“扁肉燕”与去壳鸭蛋相配作菜肴,因福州话“蛋”叫“卵”,“鸭卵”音谐“压乱”,取“压”了“乱”就会平安之意,故称“太平燕”,“燕”与“宴”同音,又称“太平宴”。“太平燕”是福州婚聚喜庆宴席上的一道“大菜”,上席时鸣放鞭炮,客人要待新郎新娘或长辈即席致谢后,方可食用。扁肉燕深受台湾同胞和海外福州侨胞喜爱,到福州来,必带燕皮回去馈赠亲友。
3.锅边糊
称“锅边糊”或“锅边”。是福州独有的小吃。外地如上海、台湾、香港等地的锅边糊店,几乎都是福州人所开。其主料为米浆,锅汤烧开后,将米浆淋置锅边,稍干后用小铲刮入锅中,与鸡鸭肝杂、虾干、墨鱼干、香菇、黄花菜等配料煮成的汤合成。其特点是面薄而卷,汤清不糊,味美适口。旧时,福州南台、下渡一带百姓三月“迎大王”(土神)时,家家户户都做锅边糊。锅边糊至今仍为福州人习见并爱食的早点。由于锅边易熟,故福州俗语叫“锅边一煮就熟”。锅边糊也流传到福州以外地区,如莆田。
4.芋泥
以槟榔芋煮熟捣烂加红枣、樱桃、瓜子仁、冬瓜糖、白糖、桂花和熟猪油等辅料制成。芋泥中的上品称为“太极芋泥”和“八宝芋泥”。由于猪油蒙盖,制成后貌似冷食,实则热食。在酒宴上常在收席前做为甜点推出。福建东部沿海地区皆有做芋泥的习俗。其中尤以福州芋泥最为有名,是福州地区典型的甜食。福州民间盛传,当年福州籍爱国英雄林则徐曾在广州以家乡风味芋泥“宴请”洋人,让其烫破嘴皮而出丑。闽东福鼎产的良种大槟榔芋制成的芋泥,质地细腻,堪称一绝。
5.光饼
又称“征东饼”,其来历有段掌故。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农历九月二十七日,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率部追歼倭寇至福清牛田(今龙田)。为减少炊时,戚继光布置各营以炭火烤灸用面粉做成的两种圆饼。一种小而干燥;一种大而松软,略带甜味。两者中间均打一小孔,用绳串背于身上,便于士兵携带作为临时干粮。由于它随处可充饥,增强了队伍的机动性,为平倭立功。此后,为纪念戚公,福清及福州、闽清等地人民仿制这两种圆饼,前者叫“光饼”,后者称“征东饼”。后有人在光饼上添上芝麻,成了“芝麻光饼”,又叫“福清饼”。福清一带每遇清明,用它作祭品。立夏时,孩童们将模仿各种飞禽走兽形象制成的光饼挂在脖子上,追逐嬉戏,增添节日气氛。将光饼掰开,夹入韭菜、鲜蛏、嫩笋、紫菜等即成“咸烧饼”;如加糖则为“甜烧饼”。老辈福州人倘忆起旧时“提(苔)菜饼,辣菜饼,猪油渣夹我福清饼”的叫卖声,倍感亲切。旧时这些叫卖人头顶“小店”,小巧别致,左右分书“闻香一尝三打掌,知味十步九回头”小联,里面摆放着甜酱、辣酱等。外地客走过福清,旅外侨胞返乡省亲,也都要买一串尝尝。
闽东的福安也产光饼,该市坂中村的光饼很有名气。当地光饼店附近,每有豆芽菜的摊点,因为光饼夹豆芽菜馅是福安风味小吃。
6.线面
采优质面粉加盐等辅助料精制而成,色泽洁白,线条细匀,质地柔润,落汤不糊,香爽可口。食用方法有二:其一为高汤线面,即把线面放入沸水中煮一二分钟,色变即捞起,加入事先煮好的佐料,如肉丝、煎蛋、香菇、黄花菜、青菜之类,再调以汤汁(肉汤、鸡汤等)即可食用;二是凉拌线面,煮法相同,但捞起后不放佐料,只调以适量的香油、味精、红酒等,风味独特。
福州线面拉开长度可达180厘米,细仅0.6至0.7毫米直径,挽面时在面头上扎上红线,由于线面是面类中最长的面,又叫“长面”和“寿面”。由于福州话“长面”和“长命”谐音,故福州人又叫它“长命”。
在福州地区,线面广为民众喜爱,大年初一,人们都要吃一碗线面,祝福健康长寿。线面还有以下别称:祝寿送线面称“寿面”,妇女分娩坐月子以其为主食,佐以蛋酒、鸡汤而称“诞面”,结婚订亲男方送女家的叫“喜面”,远离家门返归或远客入门煮线面加两个蛋款待,谓“太平面”。
7.粿
主要是糯米磨成浆,经过制作,依靠糖、花生、豆沙、油等佐料而成。时令和节俗不同,分为4大类。�1)为圆形,内有虚有实,油炸或流滚粉成,如油�、抱滚�。抱滚�外面滚上拌好的豆粉、黑芝麻和糖,宜边揉边吃。�2)形扁圆,皮薄馅多,或蒸熟,或油炸,如糯米�、菜丝�、豆沙�。3)粿多三角、四角、菱形,以蒸为主,也可油炸,如芋粿、九重粿、粳米�、白八粿、糖粿。4)糕多圆形或三角,松软有弹性,以蒸为主,如盏糕、白发糕、荸荠糕。�粿多是甜食的,也有花生粿、咸馅粿等是咸味的品种。
8.春卷
福州民间小吃。俗称春饼,选用精粉煎成,皮薄似蝉翼,“饼可映字”,又轻又薄。馅选鲜嫩的豆芽,佐以韭菜、笋碎、肉丝、豆腐干片等,炒熟备卷。食时,选摊开薄饼,自取包馅,先卷一边,两头覆紧,再卷成条状,便可入口。如果,把春卷投入油锅一炸,捞起便成油炸春卷,俗称炸春。近年有“迷你春卷”上市,便是已制成春饼,购回油炸,尤为方便。
9.肉丸
选上等薯粉、白芋丝、肥膘肉为原料,调入红糖拌匀,佐以五香粉,还有的加芝麻、豆腐皮等,制成粘剂,放在铺上荷叶的蒸笼炊熟。用刀切成方形或菱形的,油煎而食;也有圆状,入蒸笼时,有意捏成团状,炊熟可食。香甜可口,油而不腻。民间在春节期间自蒸;市上以“木金肉丸”为名牌,风味独特。
10.烰油�
“烰”(音pu),福州方言,用大量的油炸食品称为“烰”。“烰油米时”色泽金黄油亮,皮馅分离、外香酥,内甜软。将糯米洗净浸泡4-6小时后,磨制成水磨粉团。红糖加水熬成糖浆,去渣待用。豆沙加入糖浆、精盐,制成豆沙馅。糯米粉团加入糖浆,反复揉和制成�坯。用�坯包上豆沙馅,成为油生坯,面贴花生仁1粒即成。把生�坯放入油锅,用铁勺轻轻翻动,等油�皮亮膨胀似球形,色呈焦黄时,即可捞起沥干油。
11.蛎饼
“蛎饼”扁圆形,色黄、壳酥香,味道美,是福州市民常用的早点之一,风行数百年不衰。成品皮香酥,馅鲜美,色金黄。将大米、黄豆,分别用水浸3-4小时,掺水磨成浓浆,加入精盐搅匀后待用。猪肉剁成肉馅,葱切珠状,用酱油调成馅料,牡蛎肉洗净,沥干。将特制铁勺在油里加热后,取半汤匙料浆倒入热勺内,在米浆上放肉馅、牡蛎,再盖上一汤匙米浆,放入油锅,炸至饼面呈金黄色时捞出,沥干油。
12.千页糕
千页糕”为选用中筋面粉制成的甜点。多层美观,油香软润,入口溶化。将面粉加入酵母、白糖、清水和成面团,饧面约2个小时,加碱水再揉匀。肥膘肉切块放入汤锅,用旺火煮熟捞起,然后切成细肥肉丁。将面碾成薄面片,对折,一边撒上1层肥肉丁,再撒上1层白糖,形成1层面馅,如法制作可得4层面3层馅。千页糕一般做成8层~12层面,做好的糕放入蒸笼,用旺火蒸熟,取出成方形或菱形,即成。
⑩ 福州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有哪些
光饼
光饼起源有典故:相传明 嘉靖四十一年,倭寇为患,时戚继光奉命清 剿, 驻节福州,为了军粮供应动脑筋,发明了 以面粉为料,搓捏成直径约寸许,中凿一小孔 可以结串随身携带的小饼块,后来百姓为感念 戚将军灭倭安民之功绩,遂用将军之名以名 饼,藉资纪念。
蛎饼
刚炸好时酥香扑 鼻,色呈金黄色,十分诱人,为着名福州街边 小吃。
鼎边糊又称锅边糊,
在福州是市 民常用的早点
干层(叶) 糕
制作千层糕时要先“发肥”,即先以 面粉加水搓成面团,用滚水煮过,再加入面粉 及糖搓匀。加入鸡蛋粉、奶粉等搅拌均匀后, 擀成片状,上铺肥猪肉、红枣、冬瓜条等碎片, 对摺,再撒上配料。如此一摺一撒而成层状或 书页状,故名;作好蒸熟即可切块食用。
卷煎
制法:糯米蒸熟后,再用 清水冲洗,去其黏性,加入猪油及糖搅匀,用 豆皮铺成片状抹上一层黑豆沙,卷成简形并蒸 熟,吃时油炸过即可。
礼饼
是福州地区和东南亚各地 及台湾福建籍华侨民间男女婚聘嘉庆,探亲访 友,孝敬长辈的特色传统礼品。作法是以面粉、砂糖、猪 油、桂元肉、红枣、花生仁、核桃仁及白芝麻 等配制而成“甜礼饼”,而“咸礼饼”则在甜礼 饼馅料中另加入鲜虾肉、酒及调味品等配料。
元宵丸/汤丸/ 时丸
作法是把糯米粉与水和 好,搓成小团,再捏成薄薄的饼状,当中放 馅,然后包起来。馅料为半肥瘦猪肉加鲜虾用 黑酱油配成。汤丸外皮作法与元宵丸相 同,唯其馅料是由花生、红枣、黑芝麻及红糖 等配制成,也可单用枣泥或豆沙。另有时丸,不包馅 料而作成汤圆状,粘花生粉,黄豆粉及芝麻等 的混合料而吃。 线面福州线面始于南宋,距今 有八百多年历史。
线面
煮食简单,只要将线 面放入沸水中,待再沸即可捞起,加上烧好的 羊肉即成羊肉线面,加上鸡肉即成鸡肉线面。
福州年糕 (肉圆)
以6成的红糖与4成的蕃薯粉浆混合 均匀,下铺豆皮后蒸熟,未蒸前加入芋头丝、 肥猪肉丝、花生粒、黑酱油及红酱,亦可铺于 豆皮上,上面以红枣点缀,以加强“年”之气 氛。
橄榄(十香果)
橄榄也是福州的主要特 产,它的别称很多,华侨称之为“福果”,以示 对乡土怀念之意,又有人说因为福州产量最 多,故称“福果”。
糟菜
把介菜经脱水处理后,利用红糟(酒 糟)的作用,把菜浸渍在容器内使其入味,同时 保持食物在短期内不会变化;吃法多种,可有 蒸、炒、煮等烹饪方法。
拗九粥(孝顺粥)---[我觉得这个念法好象是福州话译的]
通常在农历正月廿九日拗九节时, 家家户户必准备此类甜粥,叫做“拗九粥”(或 称孝顺粥,由子女煮好侍奉父母吃,以示孝意)。
太极芋泥
太极芋泥,是福州菜肴中 的甜食之一,每逢喜庆,筵席上多有此菜。年 长者尤为喜欢。相传,林则徐为钦差 大臣到广州禁烟时,英、德、美、俄等国的领 事特备了西餐凉菜宴请林则徐,妄图让林则徐 吃冰琪琳时出丑,但为林则徐识破阴谋。事 后,林则徐也备了丰盛筵席“回敬”这帮领 事。几道凉菜过后,端上一盘颜色灰亮暗红的 菜,似两条鱼卧在盘中,不冒热气,跟凉菜无 异。一位外国领事拿起汤匙掐了往嘴里一送, 烫得两眼发直,吐都来不及。另一位领事吱了 一声,原来嘴唇被烫出一圈红红的“花边”,其 他客人都惊呆了。这时,林则徐漫不经心地站 起来介绍说:“这是中国福州的名菜,叫做太 极芋泥。”
春卷
春卷,又名春饼,是民间 流行的传统小吃。据说宋朝有个书生,为了应 试,整天深居书斋,埋头攻读,常常废寝忘 食。他的妻子三番五次劝他也没用,就想了个 办法,把米磨粉制皮,包上菜肉的馅,卷在一 起,既能当饭,又能当菜。书生自此日日饱餐。 以后春卷逐渐流行于城乡各地,民多食用。
福州鱼丸
鱼丸,是福州着名的小 吃,也可以作为宴会上的汤菜。
佛跳墙从同治末年(1876)至今有 百多年历史,原名“福寿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