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国家为什么要发展
对于国家而言,发展是一个有机体系。犹如车子前进,轮子、掌舵人、动力是车子前进的基本要素。诚信和理性是支撑国家发展的两轮,政府是国家发展的引导者和驾驶员,需求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诚信是支撑国家发展的一个基本要件。因为秩序的灵魂是诚信,而秩序是国家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条件。诚信的本质是遵守承诺。而秩序的本质也是一种承诺,是一种众人的约定。所以,有诚信意味着秩序能得到有效执行,意味着社会有机体运行有序化将得到有效保证。这样,对于一个社会竞争主体而言,预期就有价值,契约就能得到有效执行,交换就能得到顺利实现,资源可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内能得到有效配置。另外,法治本质也是要求每一个人遵守众人的约定。所以,有了诚信,法治社会也就有了保证,法律就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理性是支撑国家发展的另一个基本要件。理性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指真,二是指求真。真主要反映客观;求真主要反映主观。真和求真本质上是统一的。 诚信和理性二者共同构成国家发展的两轮。有了诚信和理性,国家发展的成本就小,效率就高。没有诚信和理性,社会运行的摩擦力就会加大,国家发展的成本就高;或者发展只是体现为一种低水平的历史循环。 需求是引致国家发展的动力。需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需求刺激供给,供给拉动新的需求,二者互相推动,互相制约。需求有个人需求和社会总需求。有两种类型的产品可供选择消费。一类是物质产品;一类是精神产品。相对于人的欲望而言,两种类型的产品都存在稀缺性。社会总需求是社会各种需求的总和。社会的总需求引致社会的总供给。这里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互为动力,共同推动产品不断丰富,经济不断增长,社会不断繁荣。另外,需求也可分为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对一个国家而言,不管是国内需求,还是国外需求,都是发展的重要引力条件。 政府是国家发展的引导者和驾驶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是引领国家发展的关键和主导。首先,政府在推动制度变迁方面具有优势地位。其次,政府在提供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方面具有规模优势。 诚信和理性主要体现了发展所需要的文化内涵,政府主要体现了发展所需要的政治前提,而需求主要体现了发展所需要的经济条件。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我们正在改革开放,加快速度进行现代化建设。但由于历史的沉淀,中国现代化面临的一个巨大任务就是如何改造传统的问题。一是在文化精神方面要重点培育国民的诚信和理性精神。国家要加大在文化精神方面开放的力度。开放最重要的是文化精神层面的开放。这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灵魂和实质所在。人是运用物质技术成果及执行制度和制度建设的主体。同样一件物品,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用途,从而体现出不同的效率。指南针既可以用来看风水,为祖宗找一个好的葬身之地;也可以用来航海和开拓疆域,为后人留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样是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既有可能选出好人,也有可能选出坏人,这里就有一个人文精神的底蕴问题。一个不讲诚信和理性的人文底蕴与一个充满诚信与理性的人文底蕴,其导致的选举结果肯定是不同的。所以,若没有人文精神的现代化,物质与技术层面的现代化只能是扭曲和低效的,同时,制度层面的建设和运行也将是低效和高成本的,法治化与民主化建设将难上加难。所以,引进国外现代化的物质与技术及制度体系,首要的是要改造一个国家的人文精神。所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看,对外生型现代化国家而言,精神文化层面的开放是更为关键的,其次是制度层面的开放,再其次才是物质层面的开放。从中国近代开放的历史看,现实路径是从物质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洋务运动是物质层面的开放,戊戌变法是制度层面的开放,五四运动是思想文化层面的开放。相比而言,越靠后,开放的层次越深,越有利于现代化。精神是社会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主导,没有精神的再造,就不会有社会的再造。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仅物质方面要自立,精神方面的自立更为关键。二是在经济方面要大力刺激需求。应当基于比较优势原则,大力发展经济。既要刺激内需,也要拓展外需。三是体制方面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所有改革环节中最难的一个环节,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改革的深层涵义是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而权力是谋取利益的直接工具;所以,改革的均衡实质就是权力的均衡。从广义而言,权力可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文化权力等方面,但政治权力在现实中是主导权力;所以,权力均衡的关键是政治权力的均衡。但政治权力的所有者本身也是利益所有者,政治权力的改革必将涉及对自身利益的调整;所以,在政治权力的改革中,如何能摆脱自身利益的纠缠,这就是改革的难点所在。
B. 福州达到国家中心城市水平了吗
福州城市规模达不到,GDP也达不到,不过由于东南沿海没有中心城市,再加未来能将福建、台湾整个海峡两岸囊括在内,那么东南区域的国家中心城市就是刚需般的存在了,所以2017年福州也提出口号要与厦门一起竞争中心城市,并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现在长乐撤市置区,闽侯可能也在大建设设立高新区,地铁建设,当地铁通向远方,不久福州就会达到中心城市水平
福州人现场手打,这些年福州的突飞猛进。
C. 国家为什么要发展经济
因为要发展经济,经济才是国家的命脉,也是国家成功的根本
D. 国家中心城市,福州还有希望吗
这个你就要问国家啦,但是我觉得有可能,东南这么还差一个呢,不过就算落地福建了,也不一定是福州,厦门不管从什么方面说,都略好于福州。
E. 福州以前的名字是什么,为什么要改成福州
福州是一座历史名城,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秦置闽中郡。福州历为汉闽越国都,三国建安郡、晋安郡,南朝晋平郡、闽州、丰州,隋泉州、建安郡,唐建州、泉州、闽州、福州、长乐郡,五代闽王都长乐府,宋福州、福建路、福安府,元福建行中书省、福州路,明、清福州府的治所。1913年为东路道(1914年改闽海道)驻地、福建省省会、闽侯县治。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及所属“闽海省”省会设此,为特别市,旋废。1946年正式设福州市。1949年8月17日解放,为福建省省会、省辖市。
福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7000年前,福州就同黄河、长江流域一样进入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用简单的生产工具从事原始渔猎活动,并开始饲养畜类和从事简单的农业劳动,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福州原始文化。
本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历次考古调查和发掘,福建省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数以百计,出土了大批遗物,其中以平潭壳丘头、闽侯昙石山等遗存最为丰富,并具有代表性的意义。
考古发掘证明,距今5000~7000年前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福州地区就有氏族部落长期定居。“闽人”就是当时的土着居民。距今约4000年前,即公元前21世纪末至公元前16世纪初的夏朝时期,这里的闽族居民已和中原地区的华夏族有了联系。至周代,这里与中原的关系更加密切。它不仅隶属于周朝,而且也进入了奴隶社会。战国中期(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践六世孙无疆为楚威王击败杀死,越国开始瓦解,王族南奔,部份越人入闽,与闽族融合成为闽越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向福建进军。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废闽越王无诸为君长,在福建地区设闽中郡。秦末,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无诸率闽越族人先是反秦,继而佐刘邦攻项羽。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汉复封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福州成为闽越国的都城。无诸依冶山建城,人称“冶城”。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福州为晋安郡的郡城,第一任郡守严高改建郡城,时称“子城”。南朝、隋唐时,福州曾作为丰州、泉州、闽州、建州的州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改设福州都督府,从此,福州就定了名。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王审知随其兄王潮率兵南下,占领福建全境,创立闽国,定都福州。王审知安置中原移民,选用贤能,兴文重教,浚湖拓城,减税撤卡,发展海外贸易。唐天复元年(901年),王审知在子城外环建大城,设八城门、九便门、三水门,称“罗城”,全部用印有“钱纹”图案的城砖砌城。罗城内除官吏居住外,还让百姓按规定地段修建住宅,分段围以高墙,称之为坊,这便是“三坊七巷”的雏型。开平元年(907年),在大城南北增筑月城,大城夹在其中,人称“夹城”。因南门外一带地势低洼,又建城墙以防洪。是时全城略呈圆形,越王山(屏山)、九仙山(于山)、乌山均被圈入城中,福州因而别称三山。后来,王审知的儿子王延钧立国号“大闽”,将福州改称为“长乐府”、“东都”。北宋开宝七年(974年)福州刺史钱昱在夹城之外增筑外城。南宋绍兴之后,金兵猖獗,中原涂炭,福州被视为“武陵桃源”,避乱者渐次而来,典章人物,极一时之盛。南宋末,益王赵登基于福州,升福州为福安府,作为行都。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设福建行中书省于泉州,三年后迁返福州。明代,统治者轻徭薄赋,奖廉肃贪,鼓励垦荒,发展生产,福州经济恢复,纺织业、商业、航海业复苏。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唐代的夹城与宋代的外城基础上砌石城以防倭,此为府城。此城沿用至辛亥革命后才陆续被拆除。明末,清兵入关,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称福州为天兴府,又称“福京”,作为行都。明清时,福州为福州府府治。鸦片战争后,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城市日益扩大。城内、南台和仓山连成一片,上杭、下杭、中亭、台江成为商贾云集的街市,仓山成为外国领事馆区。在近代史上,福州曾经是我国海军、造船业的发祥地,为我国培养出一代早期着名的海军将领英才。
F. 福州的发展前景如何
近几年,位于福州南大门的高新区板块可以说是福州楼市的一匹黑马,以强势的凝聚力和辐射迅猛崛起。很多人看好高新区的发展,认为伴随着外来人口的激增和辐射大学城未来近百万民众生活的需求下,高新区的教育、交通、商业等配套都将迎来大爆发。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房妹就从交通、综合体、教育、休闲配套这四个方面出发,和大家一起探讨福州高新区的发展前景。
1、交通
高新区坐拥城市快速路网等立体交通网络,乌龙江大道和高新大道已然畅通。而根据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高新区将有3条地铁路网交织,包含地铁2号线、3号线和8号线。据预测,明年1月底地铁2号线便将实现22个站双向贯通试运营,对于高新区住户来说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2、综合体
高新区目前开业或在建的有正荣财富中心、群升广场、龙旺理想天街、万达广场、浦上商业小镇等商业项目,再加上计划建设的写字楼、酒店项目,整个商务体量将超120万平方米,可谓是福州继东街口商圈、宝龙商圈、东二环商圈后的第四大商圈。
3、教育
高新区周围有福大、师大、医科大、福州一中等十几所学校,书香气氛浓厚,而高新区近几年也将打造为文教宜居高地。预计明年9月,高新区将改造或新建一批中小学,比如三岐小学、实验小学等,另外预计在2020年,高新区增加中学学位数5400个,小学学位数7400个,幼儿园学位数5300个。
4、休闲配套
高新区右边是乌龙江,左边是旗山国家森林公园,依山傍水,绿意环绕。同时今年8月,福州第一大湖旗山湖项目启动建设,串接大学城、高新区,将打造成全市性综合公园。另外高新区还将启动乌龙江湿地公园、休闲步道的开发建设,整体休闲配套还是很可观的。
G. 福州新区的建立对福州有什么意义
福州新区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秀美,产业基础坚实,与台湾地区交流合作紧密,战略地位重要。要把建设好福州新区作为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贯彻落实国家支持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重大政策的重要举措,实现在更高起点、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推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推动福建积极参与、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与平潭综合实验区实现一体化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开发,以深化海峡两岸交流合作为主线,以开放合作、改革创新为动力,率先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把福州新区建设成为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扩大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东南沿海重要现代产业基地、改革创新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先行区。
积极探索与现行体制协调、联动、高效的管理方式,积极稳妥扎实推进福州新区建设发展。要认真做好福州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建设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的要求。要推动新区探索“多规合一”,优化空间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林地、水、滩涂、湿地等资源,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H. 福州为什么可以建地铁
请参看:http://ke..com/view/2702773.htm
I. 国家为什么要重点发展文化产业
一、文化产业是国家发展重点。
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发布消息,为贯彻落实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大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近日财政部下达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44.2亿元,支持项目944个。国家宏观层面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邮币卡交易所和收藏艺术品交易中心等文化交易所隶属文化产业这块,也能受到国家的扶持。
四、提供就业岗位。
一个新产品及市场的出现,能有效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降低失业率。收藏艺术品电子盘大力发展起来,市场上将出现成千上万个工作岗位,极大的解决了中国的失业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