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州资讯 » 怎么形容福州
扩展阅读
厦门去龙海市怎么坐车 2025-02-07 20:47:03
广州开面店大概多少钱 2025-02-07 20:35:34

怎么形容福州

发布时间: 2022-02-16 01:20:37

❶ 怎样形容福州福道,形容词的!

崎岖,纠结,险峻,盘桓。。
笔直的道路,宽阔的道路,拥堵的道路,泥泞的道路,弯曲的道路,塌陷的道路等等

❷ 赞美福州的句子

: 赞美福州的句子 道不尽的福州美,说不完的福州情。家乡福州就象是一樽陈年的酒,在遥远的异地也会闻到它的香气;家乡福州象一杯耐泡的茶,愈于寂寞处愈..

❸ 形容福州的诗句

福州山川秀丽,万千景象,赢得多少诗人骚客歌吟,自唐宋以来,着名诗人杜荀鹤、陆游、辛弃疾、张元干,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着名学者朱熹、蔡襄、杨时、赵汝愚等纵情放歌,留下跨越千年,咏颂福州的名篇佳作。当我们欣赏之余,凭吊觅迹,揽胜抒怀,领略福州文化历史,引发思古之幽情,眷恋乡土之情思。
从年代来看,唐代诗人陈翊《登郡城楼》一首是较早描写福州诗:
井邑白云间,岩城远带山。
沙墟阴欲暮,郊色淡方闲。
孤径回榕岸,层峦破积关。
寥寥分远望,暂得一开颜。
西晋太康三年,首任郡守严高见无诸的旧冶城规模狭小,请地理专家勘测设计,在越王山的南麓建子城作为郡城,面积比冶城大几倍。对于子城的优美景色,从诗中“沙墟阴欲暮”、和“孤径回榕岸”二句,可见子城之南,不但有大片沙墟之地,而且绿榕茂盛,初具“榕城”美称。

晚唐诗人杜荀鹤(846-904年)《闽中秋思》是咏福州较早的一首绝句:
雨匀菊菊丛丛色,
风弄红蕉叶叶清。
北畔是山南畔海,
只堪图画不堪行。
诗人旅途所见的闽中秋色,以“紫菊“ 和“红蕉”为地方特色,和北山南海的地理氛围,展现一幅南国图画,不过,闽中多山,交通不便,诗人便有“ 只堪图画不堪行” 的感叹。

晚唐诗人徐夤(894-898年)目睹闽都的山川、寺院、桥浦、泉树、舟钓等景观,以别致的回文诗,描绘当年福州城迷人风光:
轻帆数点千峰碧,水接云山四望遥。
睛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翁承瓒(859-932年)莆田人,以右拾遗户部外郎完成册封闽王王审知使命后,在台江码头新丰市堤,出席闽王饯别宴会后赋诗一首,《甲子岁,衔命到家,至榕城册封,次日闽王降旌旗于新丰市堤饯别》:
登庸楼上方停乐,新市堤边又举杯。
正是离情伤远别,忽闻台旨许重来。
此身替与交新好,今日还将简册回。
争得长房犹在世,缩教地近钓龙台。
在这首诗中将台江自然景观入诗,所谓“ 台江码头新丰市堤” ,在现在台江的新街,此诗证明唐末大庙山新街一带江水和沙渚交错,船只纵横,成为近水端口头,商市也在堤边渐兴。同时也说明福州别称榕城始自唐末,并非-般人所述起于宋张伯玉编户植树之后。这具有史料价值。

谢泌(950-1012年),宋太平兴国年间进士,于景德元年任福州知州,他《福州即景》是一首福州风物诗:
一别无诸岁月长,遥闻此景画难能。
湖田播种重收谷,道路逢人半是僧。
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
常年六月东山里,地涌寒泉敕齿冰。
这首诗反映出自五代王审知大力提倡佛教后直至宋代年间,福州佛塔之多、寺院规模之大冠于南方各省。“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 是当时福州城内的一大奇观。据载,王审知先后舍钱90万贯,大盖寺院,福州诸县在五代时大大小小共拥有700多座寺庙,诗中说“千簇寺”,并没有夸张,“七塔”也是事实。这七塔除了现在的白塔(定光塔)、乌塔(坚牢塔)外,还有寿山塔、神光塔、定慧塔、崇庆塔、育王塔。

福州蔡奇巷,旧名尊儒坊,因出神童蔡伯唏,四岁能诗,举神童,赐进士出身,官历司农卿,居此而得名。宋真宗赵恒皇帝赐诗《赐蔡伯唏》赞扬伯唏,鼓励他努力上进。
七闽山水多灵秀, 四岁奇童出盛时。
家世应传清白训, 婴儿自有老成姿。
才当学步来朝谒, 方渐能言便赋诗。
更励孜孜图进益, 青云万里有前期。
在这首诗中不但赞扬蔡伯唏,更赞美了蔡的家乡。首句“七闽山水多灵秀”,高度概括了福建山清水秀,人杰杰地灵,此句出自皇帝之手,更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吕祖谦(1137-1187年),宋隆兴进士,他与朱熹、张拭合称“东南三贤”,他的《登郡城》虽名为登郡城,实写宋时福州学风之盛:
路逢十客九青衿,
半是同胞旧弟兄。
最忆市桥灯火静,
巷头巷尾读书声。
郡城指福州,因晋为郡冶。“青衿”读书人衣饰,指莘莘学子。福州被誉为“ 海滨邹鲁”,唐开元年间就设有 “丽正书院” ,五代设 “招贤院”、四门学,诗教益昌,文化水平可与京都长安媲美,宋代文化更发达,当时福州府举进士者达2247人,书院、试院应运而生,淳熙年间,应试举土多达2万人,因此 “路逄十客九青衿 巷南巷北读书声 ”就不足为奇了。

福州温泉,相传晋太康年间就己发现。宋有“内汤” 地名。福州知州程师孟(1015-1092年)有《福州温泉》一诗:
曾看华清旧浴池,
徘徊却想开元事。
此泉何日落天涯,
不见莲花见荔枝。
诗中把福州温泉与陕西华清池媲比,联想历史教训,告诫当权者亲贤臣,远小人。

宋徽宗龙阁学士陈轩《冶城》更是把闽古都描绘得如人间仙境,一幅天然水墨图画:
城里三山古越都,
楼台相望跨蓬壶。
有时细雨微烟罩,
便是天然水墨图。

元代诗人雅琥,登南台大庙山钧龙台《题咏登钧龙台》是一首怀古之作:
自古瓯闽国富雄,南琛不与职方通。
江流禹划纵横外,山人秦封苍莽中。
逐鹿兵还神器定,屠龙人去钧台空。
海门日落潮头急,何处繁华是故宫。
诗中概述了福州历史沿革,从“禹划”到“秦封”,直至汉代册封闽越王,而今人去台空 ,究竟“何处繁华是故宫”呢?提出发人思索严峻的课题。

赵文昌,山东长清人。出任福建闽海道廉访使,诗人虽是北方人,但《福州》一诗,对福州地区的气候农作了解得十分透彻。
城绕青山市绕河,市声南北际山河。
云来云去三晡雨,霜后霜前两熟禾。
东郭农人极丰年,西皋老子亦婆婆。
肩舆到处皆名利,时与高人醉踏歌。
“三晡雨”指的是福州地区,夏天午后多下雷阵雨,俗叫“哺梨雨”,而且要连下三晡才停止。“两熟禾” 说的是福州多种双季稻,即早稻、晚稻二季。

明代王恭,为闽中十才子之一,他《冶城歌》追忆福州建城历史:
七闽山水多奇胜,
秦汉封疆古来盛。
无诸建国何英雄,
赤土分茅于此中。
无诸为越王勾践的后裔,越国解体后,无诸移居闽地,在福州北郊新店修筑小土城,自立为闽越王。秦统一后,降为君长。楚汉分争天下,无诸出兵辅佐汉王打败项羽有功,复立他为闽越王,在福州筑城建都,号“冶城”,这是福州建城的开始,无诸堪称建国英雄。

谢肇制(1556-1616年),长乐人。明万历人,官工部待中,他《八声甘州.登闽城楼怀古》一词,从“望钓龙台”,到“忆无诸开土”,感慨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江山依旧,让人们追溯无诸开疆建城的史事。全词充满沧桑之叹:
倚危栏万里卷西风,一片雁南飞。
望钓龙台上,
江空金锁,露冷苔矶。
目断帆樯无数,来往送斜晖。
年世须更换,斗转星移。
却忆无诸开土,更黄龙白马,
况香城宫阙,绮阁与朱扉。
只留得,江山依旧,
听闲人,把酒醉题诗。
任茫茫,今来古往,
何必沾衣。

龙昌期,宋大中祥符年间人,官至中丞。他应邀入福州讲学,写有《三山即事》一诗:
苍烟巷陌青榕老,
白露园林紫蔗甜。
百货随潮船入市,
千家沽酒户垂帘。
诗中勾画出当时福州的古榕、巷陌、园林风貌,以及物产丰富、商贸发达、社会安康的景象。特别是 “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沾酒户垂帘”,反映当时福州已成为繁荣的港口城市。福州很早以来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集散地之一。宋朝福州已有开往海外的航线,海外贸易发达。福州港进出海舶很多,宋代蔡襄《荔枝谱》说:“舟行新罗、日本、琉球、大食之属” 。可见海外通商之广。到了明代对外贸易进入鼎盛时期。明代初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对促进福州和海外的交往,繁荣福州地区的工商业起了很大的作用。明成化十年,市舶司从泉州移置福州,福州港便代替泉州港,被朝廷指定为对外贸易港,并成为中国政府与琉球(日本)往来惟一港口。

明代嘉靖八年进士、布政司参议林恕的《平远台》一诗也反映出当年福州港口万国通航的繁荣景象:
原是蓬莱顶上峰,六鳖移向粤城东。
天连螺渚风涛壮,月照龙江岛屿空。
万国舟航通禹贡,九仙楼阁倚空同。
凭栏纵目孤鸿外,遥见扶桑海日红。
诗人站在于山平远台,凭栏远眺台江白龙江,海面“万国舟航通禹贡”、遥见扶桑(日本)海日红景象,感慨万千。

清康熙年间,福州人,内阁学士谢道承的《南台竹枝词》也多少反映当时福州对南洋(诗中暹罗今泰国)贸易发达、商业繁荣的面貌:
暹罗一去梦魂遥,
远浦轻帆不可招。
试向罗星塔前望,
双江春涨又平桥。

福州内河纵横交错是福州一大景观。清代张绅在《杂忆福州》中写道:
城中到处小河沟,
垂柳人家夹岸幽,
每爱水边凉意满,
日斜来上酒家楼。
他在《福州竹枝词》有:
月在梧桐风洒然,
门前即有打鱼船。
大河水长小河满,
潮落趁潮沙岸边。
福州内河由绪山溪水汇成的,又与大江海潮相通,潮涨潮落,河岸垂柳、日斜酒楼、打鱼船只往来,使榕城盎然生趣。

沈铁刘(1898-1993)《榕城竹枝》(四首) 这是一组反映40年代福州城社会面影和自然景观的诗作,采用竹技调形式,抒咏出市井风俗画和乡土生活图,通俗易懂,明白如话。
中亭列炬耀如绳,桥北桥南最不胜。
犹是春江花月夜,十年梦断后街灯。

城边春树郁重关,城里千家绕屋山。
呼酒客来宫巷外,买杉人向水流湾。

草木仓山百战酣,龙潭高雾掩双骖。
柳花飞过杨桥路,四月江城似水南。

才过西郊橄榄风,枇杷欲老荔枝红。
小楼夜雨烹牛脍,花巷青帘卖肉绒。
诗中描写了台江中亭街耀眼的街灯;闽江万寿桥的南北两岸美景; 城内南后街花灯;水流湾木材制作家具的集市;仑山古烟台,龙潭角,以及福州特产橄榄、荔枝、肉松和牛肉烹成风味小吃。

值得注意是,在丰富的福州诗吟中有不少描写城外台江和郊区的诗篇。出现城内三山所没有的沙洲、彩舟、秋云、流水的景致。如明代王恭《台江访古》:
无诸古城外,潮满合沙洲。
宾从留骢马,壶觞度彩舟。
山回川月夜,猿哭海云秋。
寂寞屠龙事,台江空自流。

曾巩(1019-1083年),江西南丰县人, 宋熙宁十年任知福州,春日出南台游览,从水塘、堤坝、到一番桃李、青青草色,触景生情,思归故里。咏《福州城南》,这是一首较早反映台江诗篇: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水溢横塘雨过时,一番红影朵花飞。
送春无限情惘怅,身在天涯未得归。

明代永乐进士陈辉,福州人,《夜泊钓龙台》:
烟村带晚景,落日驻征挠。
夜色海中月,秋声江上潮。
渔灯连水岸,霜月映枫桥。
明发频回首,乡山别远遥。
诗中溶缩了大庙山钓龙台的烟村,晚景,落日,夜色,秋声,渔灯 ,构成台江美丽景致。

明万历进士曹学佺(1573-1646年)(福州人)《台江观竞渡》二首,反映了台江每年端午节龙舟竞赛,男女老幼纷纷观渡的情景:
山河原属越王台,台下江流去不回。
只为白龙先人钓,纷纷鳞甲截江来。

人看龙舟舟看人,人行少处少船行。
有时泊在柳阴下,萧鼓寂然闻水声。

清代光诸举人何振岱(1867-1952年),福州人,他的《夜过万寿桥》:
百廛夹道矗蜂房,奔毂声中万影忙。
彩蠲初横新贾舶,卧云已换旧舆梁。
洪澜不砥凭春涨,弦月孤明惜夜良。
吹笛榕阴何许客,此中可有陆龟蒙。
这是作者通过万寿桥的印象,反映出台江木屋拥挤(矗蜂房),同时写出桥车马行人的“忙” ,也写江上商船(贾舶)的“集” ;既有春潮泛浪,也有弦月映明,情景动人。而吹笛扬声,惹人思绪。

古时台江八景,“白马观潮” 便是其中之一。清干隆进士梁上国的《白马春潮》,是作者《南台十咏和韵》之一,描绘白马桥春潮美景,可以与浙江钱塘江八月海潮的这奇观相比。
雷鼓匉訇白马驰,
观涛旧有广陵期。
那知榕海三春景,
赛得钱江八月奇。

清代道光举人魏秀仁(1819-1876年)《台江竹枝词六首》歌唱台江风光,下面一首反映了白马河边夜景,极为别致:
高烧红烛唱珑玲,
白马桥边驻足听。
曲罢短筵人不见,
满江星火一天星。

王允晰《好事近.台江晚渡》也是晚渡台江的即景诗:
帆影人桃花,花外青山斜日。
报与黄昏潮信,有过江残笛。
舟行同在画中看,清景倩谁惜。
准备一襟幽思,付夜蟾澄碧。
从目睹帆影、青山、斜日、潮信、到听闻残笛,舟行同在画中,看到台江夜景,令人神往。

❹ 可以怎么形容福州

福州是福建省省会,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自古就是商业繁华之地,如今已成为我国沿海对外开放的主要城市之一。福州市具有典型的古城风貌,闽江穿市而过,市内有三山(乌山、于山、屏山),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到福州旅游,游览线路一般分为两条,一是以涌泉寺为中心的鼓山线,另一条是以西湖为中心的名园线。 鼓山鼓山别名“石鼓”,耸立于城东10千米许的闽江北岸,山中古松参天,怪石嶙峋,洞穴林立。在曲径灵岩、清泉幽壑、雄亭杰阁之间,常有岚烟笼罩,构成风光胜迹160多处。涌泉寺涌泉寺位于鼓山山腰,由大雄宝殿,天王殿,法堂,圆通殿,钟楼,鼓楼,藏经阁等构成完整的建筑群,涌泉寺曾为中国寺院的一所重要经书出版机构,现在仍保留有明未清初及近代的各种雕板2万块。青云山风景区青云山位于永泰、莆田、福清三个县市结合部,着名的景点有20多处,如状元洞、通天洞、红军洞、正德洞、通天大王洞、一线天、鹰爪岩、云涛观日岩、玉女相思岩、三轿岩、神龟岩等景观。有"南武夷"之美称。华林寺被誉为国宝的华林寺,位于福州屏山南麓,是中国南方古木构建筑的代表,其建造方法在全国唐宋木构建筑中独具一格,华林寺大殿是我国南方遗存的、屈指可数的宋代木构建筑之一。林则徐纪念馆林则徐纪念馆在福州市澳门路有一片临街而立,第一道为屏墙,左右设两边门。第二道为牌楼形墙,设一大门,额横书有“林文忠公祠堂”, "林文忠公祠"是于1982年改为"林则徐纪念馆"。临街的门墙新匾"林则徐纪念馆",又左匾"中兴宗衮",右匾"左海伟人"。瑞岩弥勒造像福清县的海口北面,周围皆土山,独此岩怪石峥崂,迭成千姿态百态的天然洞景。岩分前后,前岩开壁自北宋,岩上建有岸岩寺。寺西垣外得用岩石自然形态,凿成弥勒大佛造像一尊,高厚各约九米,宽约十米,头大可设宴一桌,后岩开辟元明之际,上有报恩寺等建筑。

❺ 福州文化是什么,应该如何形容福州文化

福州文化,第一个想到的是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堪称是福州最为经典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相对保存最为完整的群落,走进三坊七巷,你就会感受到曾经的繁华与历史浓重的气息,完全不敢相信自己深处在城市之中,值得你细细品味这个地方,之所以成为三坊七巷,是因为他确实有三个坊,七个巷,三坊分别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官巷,吉庇巷,此外还有一条街,俗称为南后街。

第二个,自然是福州的大学城。

福州大学城,莘莘学子,用功念书的地方,每一所大学都值得去逛一下,每一所大学都是一个旅游景点。目前有福州大学(福州最好的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工程学院、闽江学院、福建江夏学院、福州教育学院等。如果能考上其中一所,也算是对得起高中那三年了。

第三个,就是所有学生党都特别喜欢的学生街。

在福州,有一条街是属于学生的领域,在福建师范大学(仓山校区)旁,此学生街每到晚上,简直就是狂欢的天堂啊,热闹非凡,各种小吃,比如臭豆腐,福鼎肉片,烤鱿鱼,奶茶,寿司,烧烤等,在福州,有很多学生街,但当属这条学生街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学生街”。

❻ 关于福州的诗句期待跟多回答

1、百叠青山江一缕。十里人家,路绕南台去。蝶恋花(福州横山阁)宋代:李弥逊

释义:山峦重叠簇聚,闽江之水,蜿蜒东流,犹如丝带一缕,南山台十里长街,人烟辏集。山河美好,荡人心怀。

❼ 形容福州定海湾的成语

山清水秀 物华天宝 波光粼粼 波澜壮阔 人杰地灵 海天一色

❽ 描写福州成语

洞天福地
dòng tiān fú dì
【解释】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出处】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记》:“列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名称。”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一般作宾语、定语。洞斗dònɡ…dǒudòu…dú斗豆独

【正音】福;不能读作“fǔ”。

【近义词】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桃源胜境

【反义词】穷乡僻壤、穷巷拙门、贫陬僻壤

【例句】承德的避暑山庄果然是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在这里消夏是再好不过了。

❾ 形容福州的四字好词

回答就是四个字:高矮胖瘦

❿ 赞美福州的句子有哪些

1、在他乡,黎明也变得如此凄凉,再见福州,再见福清,再见了我的旧爱。

2、良人南辞金鸡山,桃花二月下泉州。 动车远影雾霾中,唯见蒙蒙福州城。

3、福州鸡鸣,基隆可听。伊人隔岸,如何不应?

4、当时的中国,由一地运送物资到另一地,最广为利用的就是水路了。因为水路船只容易大量运送物资。 因此,大唐帝国有好几条水深流长的大运河。 来自日本国由藤原葛野麻吕所率领的遣唐使一行,从杭州到汴州约一千公里的距离,走的就是运河。 十一月三日,一行人辞别了遣唐使船漂流所至的福州。 从福州到杭州走的是陆路。从杭州起开始搭船,走的是运河。 船只时而张帆顺风而行,时而摇橹欸乃前进,时而沿着河岸由牛拉纤拖行。

5、大福州一年四季都少不了短袖,寒冷的冬天少到没有,你我的相处时光短到衣袖,却暖到心头。

6、少有鸿鹄,不忍国殇,年少南下满希冀。 独闯敌营,生擒叛将,怒斩其首为忠义。 沙场点兵,的卢飞快,血溅战袍贼寇忌。 江南飞虎,福州猛士,一片痴心君不知。

7、上联: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下联: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上联:海水潮,朝潮朝潮,朝朝落;下联:浮云涨,长涨长涨,长长消。 如此一读,其景自现,它将天与云的变化规律高度概括,使水与云的景观跃然纸上:碧冥沧海,日日潮起潮落;皓穹长空,常常云涌云消。再将孟姜女望夫哭长城的故事加以联想,岂不令人感慨万千。与此联用字、格式相同的楹联在我国很多,像福州罗星塔联、江西赣南梅江畔古庙联、浙江温州江心寺联、四川长宁朝云庙联等,足见此联影响之大之广。

8、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许多有识之士从血的教训中醒悟过来,他们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来加速中国海军的发展,认识到只有强军才能卫国,没有强大的海军就不可能捍卫国家的海洋权益,就无法抵挡住洋人的坚船利炮。这些思想对以后的洋务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清政府认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继而成立了福州船政局,聘请外国技师帮助建造军舰,创办水师学堂,选派人员出国考察和留学,并开始向外国购买军火和舰船。从英国、德国购买了大量舰船和武器,组建了阿思本舰队和后来的广东、福建、南洋和北洋四支水师,中国海军迅速强盛起来。

9、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10、一千多年前,福州南台山,光孝寺楼里钟鼓声声,四面村落中云烟袅袅,打古时一直飘到了如今。陆游带着酒后的浅醉,在一片榕树的绿阴里吹起横笛,寥寥几句便勾勒出极美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