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宋朝福州和泉州,哪个更繁荣、更发达
宋代福州和泉州都十分繁华,但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泉州发展相好一些。
①五代十国时期,福州多遇战火,而割据泉州的诸侯留从效竭力维持闽南的稳定,后来陈洪进和平献土,使得泉、漳二地免受战火,发展相对稳定,人口增多。
②北宋时期,泉州经济逐渐发展,先后超过宁波和广州,并在南宋时期跃升为世界第一大港口城市(泉州与亚历山大港齐名)。泉州在元代有一段时间(1297年~1299年)取代福州作为福建平海中书省的省治。
③朝廷在泉州设立市舶司,专管海外贸易,有利于泉州的进一步发展,作为泉州府城的晋江县鲤城镇盛极一时,有“涨海声中万国商,市井十洲天下人“的美誉。
④福州在宋朝逐渐恢复元气,历代福州府尹励精图治,使得福州快速恢复并发展,但整体还是比不上泉州。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福州出了许多状元,这一点远胜泉州。
⑤但是到了元朝末年,泉州府城毁于战火,而福州继续发展并超过泉州。泉州宋元四百年繁华毁于战火,并在明清五百多年中长期处于贫穷落后。
⑥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泉州的晋江、石狮、惠安、南安取得长足发展,泉州才在2000年的时候GDP恢复福建省第一,并保持至今。
⑵ 福莆宁和厦漳泉的差距有多大,能追得上吗
在同城化的口号下,福建沿海的两组抱团发展联盟,福莆宁与厦漳泉,机会与差距并存。
一、福莆宁,一大两小,中心发展
福州,作为省会,集最优资源和政策于一体,本身已有足够的腹地、人口和集聚效应,本不必拉宁德和莆田凑数。
或许是发展乏力,拟组建更大的都市区形成更大的聚集力,吸引更多的资源着重发展闽江出口沿海区域。
目前看,平潭的资源最好,大有一种再造一个厦门的感觉,这结果是好是坏需要 历史 去评判。
二、厦漳泉,两大一小,要么互耗,要么双核
同一个闽南文化基础的三个城市,本应有同城化的可能性。
可惜,厦门的发展并不能完全让泉州叹服,泉州以其体量和各县市的分工,已经具备独立发展的能力,完全没有必要抱团取毕答衡暖。
故而厦漳泉同城化事实上只是厦漳的一厢情愿,如果没有处理好分工和分级,或许很难让三个城市发挥出其潜能,更不用说更大化的表现。
如果发展顺利,这个南部城市带将与莆田协同发展并向北与福州接壤。
所以,还是不要再抱团了。
三种方言互不相通的福莆宁如 何能追得上同讲闽南话的厦漳泉
福莆宁和厦漳泉是完全两种模式。福莆宁福州一家独大,莆田宁德的经济总量省内倒数,加起来只有福州的一半多一点,只要福州愿意带动,莆田宁德就愿意融入。厦漳泉是城市集群,泉州漳州谁都不比厦门弱,厦门太小带不动两位老大哥,想着向当年划走同安一样占便宜,现在泉漳也不肯。光想着占好处却不肯付出的同城化,泉州漳州谁都不会接受!因此过两年福州发展愈发壮大之后福莆宁平同城化,城际轻轨等会逐渐提上日程。而厦漳泉同城化只是空喊同城化的口号,仍行各自发展之实。若没有勃大胸怀,用什么去同城化。
1、地处闽南金三角地区的厦漳泉三市,面积25314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12.13万平方公里的近21%。人口1755万人,占福建人口3876万人的45.3%。三市GDP产值15462.7亿元,占全省九地市的近48%。人均产值88164元,高于全省人均的83328元水平。厦门是福建唯一的副省级计划单列市与国家经济特区,泉州是福建的名牌之都与GDP产值居首城市,漳州是鱼米花果之乡,发展潜力巨大的城市。闽南手做三市是全省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金三角地区。 2、地处闽东的福宁莆三市,拥有面积29531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近1/4。人口1335万人,占全省人口的1/3强。三市的GDP产值10943亿元,占全省产值的1/3强。人均产值81970元,低于全省83328元的水平。福州是福建的省会城市,是福建的政治、文化、交通枢纽城市,其人口785万人,居泉州之后全省第二位。GDP产值7104亿元,仅次于泉州,居全省第二。人均产值98834元,低于厦门屈居第二。福州北部的宁德由于缺乏腹地而经济发展受到制约,而莆田地处闽南与福州之间而缺乏重要投资项目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三地之间语言不通,而且福州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自顾不暇也无法带动南北两翼城市的发展…
1、福建常住人口3666万人(居全国第15位,占全国13.35亿人的2.75%):泉州786>福州687>漳州480>宁德304>南平290>莆田284>龙岩278>三明264>厦门252。
2、福建GDP产值11953亿元(居全国第12位,GDP产值348518亿元的3.43%):泉州3002>福州2524>厦门1623>漳州1113>龙岩748>三明734>莆田691>南平621>宁德604。
3、福建省人均产值32605元(居全国第10位,为全国人均产值20106元的1.62倍):厦门64405>泉州38193>福州36739>三明2780>龙岩2691元>莆田24331漳举明州231泉88>南平21414>宁德19868。
4、福建省财政收入932亿元(居全国第11位)。厦门240>福州180>泉州150>漳州71>莆田63>龙岩54亿元>三明38>南平31>宁德25。
1、福建常住人口3973万人(居全国15位,占全国人口14亿人的2.84%),比2009年增加307万人。泉州874(比增88万人)>福州780(比增93万人)>漳州516(比增36万人)>厦门429(比增177万人)>莆田291(比增7万人)>宁德291(比减13万人)>南平269(比减22万人)>龙岩264万人(14万人)>三明259(比减5万人)。
2、福建GDP产值42395亿元(为2009年的3.95倍,跃居全国第8位,占全国总产值99.09万亿元的4.28%)。泉州9947>福州9392>厦门5995>漳州4742>龙岩2679>三明2602>莆田2595>宁德2452>南平1992。
3、福建人均GDP10.71万元(为2009年的3.29倍,跃居全国第4位,为全国人均产值7.08万元的1.51倍)。厦门14.27>福州12.09>泉州11.41>龙岩10.15>三明10.06>漳州9.21>莆田8.91>宁德8.43>南平7.4。
4、福建面积12.13万平方公里(居全国23位)。南平26300>三明22965>龙岩19027>宁德13452>漳州12600>福州11968>泉州11015>莆田4119>厦门1699。
5、福建省一般共同财政收入5147亿元(居全国第10位)。厦门1328>福州1095>泉州839>漳州356>龙岩325>莆田226>宁德222>三明168>南平149。
闽南地区有先天的优势,泉州的轻工制造业居全省之矛,厦门是现代化城市步伐最快的城市,漳州的现代化农业规模也是有后劲的,闽南同城化,产业调整后,拼发出的优势是难以估量的,单GDP一项就能拉开与福莆宁的差距,主要是普宁拖了后腿。个人觉得,同城化后,单泉州地区就不是福州地区可比拟的,更不用说泉州目前的GDP是福建首位,而且福州的资源还得向莆宁地区倾斜,就目前而言,厦漳泉的GDP相差不是太大,,要做的只是产业结构的调整。
我觉得差距很大啊,厦门 漳州 泉州 是一二线城市,城市平原地区较多 ,有共同的语言。 闽南语 ,宁德 福州 莆田 是二三线城市,有三种不同的方言 。山脉面积较多,发展空间有限,两者经济差距很大 。十年之内很难追的上 。
这个问题要看政府政策国家重视支持。主要是国家能支持什么都有可能!!厦门没有国家政策支持原来也没有什么东东。论港口交通福莆宁也不比厦漳泉差,也许更优秀。
我觉得福州+莆田+宁德很难追得上厦门+漳州+泉州。
福州市作为省会城市,经济总量在省内尚无法排在第一位,未来需要做的是冲击省内经济的龙头地位,莆田市2019年的GDP为2595.39亿元,位列省内九市中第7位,而宁德市2019年的GDP为2451.70亿元,排在第8位,这三者组合在一起就是经济第二加两个倒数的城市,经济总量为14439.39亿元,恐怕福州只会把更多的资源放在自身的发展中,无暇顾及其余地市。
而厦门、漳州和泉州三座城市的经济实力均位于福建省前列,2019年厦门的GDP为5995.04亿元,漳州4741.83亿元,而泉州则是福建省经济总量的第一名,总量为9946.66亿元,三者的GDP总和是20683.53亿元,很明显这三者的经济实力在福建省是最强的,但是厦漳泉同城化其实很早就开始提了,如今很多人都说早已“名存实亡”,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究其原因恐怕就是同城化不仅仅无法实现三方的“三赢”,而以厦门为主导的同城化概念还会触动泉州和漳州的利益,这是后两者无法接受的,因此所谓的同城化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反而近些年福州利用省会城市的各方面优势发展势头很猛,而莆田和宁德正是看到这点,希望跟着省会城市发展,因此未来福建的经济中心有可能从闽南移到闽东,而厦门漳州泉州的同城化则需要拿出更加实际的动作,避免经济中心的转移。
追上?做什么白日梦?
.
任何一个智商正常的人,只要看过地图的,就会放弃这种可笑的想法。
.
别说厦漳泉,厦门哪怕有福州的面积,就是一线!
.
福莆宁?
福州本体能不能一体化都是个问题!
.
⑶ 福建省的这六座城市最富,你最看好哪一个
福建省的这六座城市最富,你最看好哪一个?
泉州,经济总收入:6646.63亿,相比之前增长了8.29%,不愧是福建省要做大做强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了。它东望宝岛台湾,是侨乡和台湾同胞主要的祖籍地,也是中国第一个东亚文化之都,在该省内经济排第一名,还超越了省会城市呢。去年的时候,泉州市还被选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享有一定声誉,不仅如此,在国内地级市中,全面小康指数排在第38位。
福州收入:6197.77亿,增长10.32%,位于福建省第二名,作为省会城市,但还是被泉州超越禅唯漏了。不过,福州是福建省的文化、交通中心,在历史上还曾经长期被作为政治中心,可见这个省会城市也是名副其实的。福州的经济发展的也不错,它是贺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也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称号。
厦门山誉收入:3784.25亿,增长9.18%,排名第三。一直以来,厦门总是以旅游城市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但厦门也是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它和漳州、泉州一起被称为厦漳泉闽南金三角经济区,所以厦门的经济也是排在前面的。经济收入一直都是稳居第三,拥有一些世界文化遗产,还包括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最着名的鼓浪屿。
漳州,收入:3125.34亿,增长12.94%,排在第四名,它是中国的“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由此可见,漳州的生活环境应该很不错。实际上也确实如此,漳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城市之一,它还是有名的“鱼米花果之乡”,当然也算是旅游城市,可名气没有厦门大。
龙岩收入:1895.67亿 增长9.04%,因一处“龙岩洞”而命名,这座城市位置比较特殊,它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在2017年还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龙岩还是中国革命老区的组成部分,是着名的长征出发地之一的城市,“二十年红旗不倒”就是对它的称赞。
三明收入:1860.82亿,增长8.63%,它是一座新兴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经济排在福建省的第六名。2016年的时候,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的荣誉称号,也是一个旅游城市,而且它拥有省级旅游品牌各50多个。但是去年的收入增长速度是全省倒数第二,所以还是需要再继续发展壮大的。
⑷ 福州和泉州,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而言,哪个更容易成为大城市
福州市和泉州市各有各的优点,在最先剖析这二座城市的情况下,先掌握下福建文化艺术,福建人故乡情非常散键丛重而且是中国难得少有的海洋文明省区,不管闽南地区或是闽东北,事实上更喜欢出来闯,在外打拼后回自身老家盖奢华房子。这实际上造就了现阶段福建的城市布局,并没有中心大城市可是相对性每个城市发展趋势平衡差别并不大。那也是福建虽然没有中心大城市可是平均各项指标在全国各地都遥遥领先的根本原因。
而泉州市目前是福建省第一大经济大国,是通过民营企业支撑点下去的GPD,总体城市整体规划政冶适用远不如福州市,如泉州市申请2次地铁站被擦下去,最终改为城市轻轨站,可见一斑。泉州市在抛开政治因素外,还有一个便是政府部门早期在文化教育阶段资金投入远不如福州市,华侨大学是泉州市代表性高校,可谁曾料想到其校区却在厦门市呢?并没有高端人才的自身导出,光有人才引进的激励政策是十分困乏的,泉州市民企大都是轻工行业,恒安、李宁等企业冲樱转型升级必须很多的专业性人才。泉州市现阶段的一个项目环湾基本建设是可期的,不过也希望我国的全力支持下这一从前的世界第一大港,东亚文化之都吧。
⑸ 厦漳泉大都市区是否已走入历史
我认为闽南大都市区确实走入 历史 了!
自从泉州市政府喊出淡出闽东南,建设大泉州就将闽南金三角的大都市区砸破了。当然这个本来就是厦门牵头福建省支持推动下做的事情,一直是不愠不火的发展了十来年。为什么发展不行,因为厦门当核泉州不愿意不支持,而泉州本身自己就没核更不要说带动漳州和厦门发展,而漳州是想和厦门同城,可是厦门出不起同城的全部或大部分资本,所以厦门和龙海同城了,但是仍旧是有限的同城。
现在福建喊出了三核心发展!所以泉州一大部分人弹冠相庆了,终于泉州也获得省级支持了,也是和福州厦门平等的核心城市了。但是几年之后闽南人会发现现在的三核发展,现在闽南分拆发展有多么的可笑。过几年后就可以发现福建的经济中心由闽南重新回到了福州,而泉州保持二十来年的福建经济总量第一变成了福州。厦门在福建的经济份量更低了,而漳州中心更加靠近厦门了但是仍旧在福建无感。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福州有更强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本身政治地位高。而厦门没扩大辖地,而且还限制人口流入,虽然政策仍有但是限制发展,其实已经被弃。而泉州就会给口头的名号而已,真正的支持还只是让泉州自己靠自己,而且还不能与厦门融合,也不让泉州内县市改区自己内部融合。几年之后福州自然而然脱颖而出,这样福建省内才能有城市参与到国内的大城市竞争中。这样的猜想其实在2017已经露出端倪:泉州给了个核心城的名号,但是没给政策也没给资金也没有单独的国家级重点项目。而福州这几年的政策支持已经非常明显了,特别是经济上也开始发力了,与泉州经济总量的差距也明显的缩小了。
不过这也不能说福州或者省府怎样!给了闽南三市十来年时间,一直没有实质性提升融合,而区域内内斗明显,谁都不服谁,区域融合连口头上都难以统一更不要说实质性做到。福建处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不能有效的积聚财富和政策,继续等只能让福建慢慢连中部地区都比不上,没办法只能造一个真核来参与国内的区域竞争。选谁?泉州经济总量有但是散而无核,没有强有力的中心城区,一直以来政治地位低,要提拔到国家中心城的地位困难极大成功机率低。而厦门地小人少,辖地调整扩大涉及面太大,风险大成功率仍旧比较低,而且已经给厦门10来年的机会了,整合不起闽南只能弃!所以三核心,真正支持和有机会发展起来参与国内中心城市竞争的就剩福州啦。而全力支持福州就只能打压厦门忽悠泉州,让闽南同城化破局,这样才能让福州脱颖而出。
希望闽南人能认清形势,助力福州参与国内竞争,不要坏事,整省沉沦对自己无益!
笔者集美土着人!
厦门、漳州和泉州的同城化,建立厦漳泉大都市区,这是一个老命题
厦门、漳州、泉州,人们称它们为:闽南金三角。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是福建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而三城合一对 共同拓展发展空间、扩大发展机遇,在更大平台上集聚竞争优势、打造引领跨越发展的强大区域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届时 海峡东岸有台北都会区,海峡西岸则有厦漳泉大都市区。
被称为闽南“金三角”的厦漳泉,语言、文化、习俗等相近,经济交往、人员往来更是频繁,要素的密集度、发展的繁荣度、联系的紧密度,堪称全省之最,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因应形势而生。 厦门无疑扮演主要角色,它将以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绝对龙头老大地位,左右两翼对接漳州和泉州,形成一个位居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的东南沿海具有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区,这或许就是未来大厦门的蓝图。 随着厦门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福厦动车的开通、轻轨项目的启动,特别是翔安隧道、翔安大道、厦漳大桥的接连开通,厦门正从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迅速转型,并形成以厦门—泉州—漳州为中心城市的价值高地。
规划方向 ;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准备规划形成“一核、三带、两轴”的空间格局。所谓的“一核”指厦漳泉大都市核心区。“三带”指:厦漳泉三市沿海地区的沿海产业城镇聚集带.“两轴”,即厦漳龙赣发展轴和厦泉-三明-抚州发展轴。
具体措施 :都市区城市将开通轨道交通, 让边界学生三市享同等待遇, 建立社保信息及服务共享, 推出“都市区市民一卡通”, 实现门诊病历“一本通”, 建设对台离岸金融结算中心。种种互动措施共同促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
现状问题 :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的最大问题就是三城谁主谁辅的问题:泉州经济总量领先,经济活力突出。厦门知名度高, 旅游 名片突出,人均GDP全省第一。漳州生态名城,全国现代农业基地,经济潜力大。三城都对以己为主有想法。
发展方向 : 求同存异 共同发展,就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自身而言,厦门有魅力,泉州有活力,漳州有潜力,“合则三利,分则三伤。”不管最后由谁主导,有利于城市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是王道。
这本就是十几年的伪命题,首先,厦门没有力量,也没意愿牺牲自已去发展泉漳!厦门一亩三分地都搞不好,还带动了谁?但厦门的眼光放得远!拒绝引进污染,劳动力密集型企业,PX海沧迁到漳州古雷,两叁千亿化工集群GDP弃之如履,若不是如此,厦门早破万亿了!但也为厦门成为高 科技 ,金融服务中心奠定牢靠基础,后劲十足。泉州转型艰难,本想晋华晶圆做为突破囗,可惜被川建国破坏,如今技术,资金转圆难上加难!漳州有人有地,但缺人才,缺资金,缺城市美誉度,引资引大企业目前不可能!三城僵持着,破局主看厦门,泉州如晋华能突破西方封锁,当存有与厦门争龙头一线机会,若再拖个五到八年,泉州唯有困成厦门外围城市,而下南安,晋江,石狮,安溪将不保,很有可能被厦门吞并!仅剩东北方向的惠安,德化,永春,和仙游莆田被泉州兼并,依然可维持万亿城市虚名。这样,福建将拥有福州,泉州,厦门三个万亿城市。但在台湾未统一之前,国资不会巨量进入福厦,前景在统一之后,金门将并入厦门市,鉴于统一前期台湾本土治安与供电稳定问题,台湾高 科技 企业将涌入厦金,成为国家半导体发展高地!厦门前景无比辉煌!
感谢网友信任暨邀请回答:“厦漳泉大都市区是否走入 历史 ”这一问题,个人观点如下:
①厦漳泉大都市区格局由福建省战略演变为国家级战略“海西经济区”,属于承前启后式的定位转变并提升综合定位及规格。
②厦漳泉指厦门、漳州、泉州。三市2018年经济总量占据福建近一半,在省内的综合实力一直高居不下,为了起到更大的带动作用,厦漳泉一体化进程上升至国家层面整体规划,被列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经常关注经济发展的朋友应该也注意到,厦漳泉一体化尽管在东南沿海地带有着巨大影响力,但终归仅限于福建省内。
海峡西岸经济区一经面世就引起不同凡响,从区域级城市群一跃而起至国家级城市群,我认为这是一种进步。而且海西经济区战略同样包括厦漳泉一体化的规划,意味着厦漳泉不仅没有走向 历史 ,还迎来了春天!
据悉,海峡西岸经济区幅况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四省,海西经济区具备成为中国第六大城市群的潜质,未来的发展格局得到全面规划,潜力无限。况且海西经济区的中心正是厦漳泉和福州。
一、地处闽南金三角东翼的厦门,是福建唯一的国家副省级计划单列市与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与风景 旅游 城市。厦门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峡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中国东南沿海国际航运中心城市。厦门面积1699平方公里,人口401万人/下辖六区,GDP产值4351亿元(全省居三),人均产值108504元,居全省之首。 二、地处闽南金三角北翼的泉州拥有面积11085平方公里,人口865万人(福建居首)/下辖四区、五县三市,GDP产值7548亿元(全省居首),人均产值87942元(全省九地市居三)。泉州是福建民企最发达的地区,是福建的品牌之都。泉州拥有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四个全国百强县(市),其中晋江GDP产值1981亿元,超过泉州四区1759亿元,是典型的县(市)强而市区弱的城市。 三、地处闽南金三角南翼的漳州拥有面积1.26万平方公里,人口505万人(福建居三)/下辖二区八县一市,GDP产值3563亿元(全省居四),人均产值70564元(全省第七位)。漳州是着名的"渔米花果之乡",漳州平原是福建最大的平原。漳州是厦深铁路、龙厦铁路、鹰厦铁路、福厦高铁的交通枢纽城市。 闽南强则福建强。闽南寄托着福建太多的期望。厦漳泉一体化显然更加有利于闽南更快更好发展,是 历史 发展的必然, 历史 潮流不可逆,任何个人阻挡不了 历史 发展的步伐…
泉厦漳同城化是个伪命题,因为发展方向不一样,不可能走到一起,厦门自己的发展已走入死胡同,小岛意思非常严重,大家看看同安就一清二楚了,厦门房价奇高,人口流失十分严重,这几年 旅游 业也不行了,漳州主要以农业花卉为主,挣不了多少钱,只有泉州的各行各业的发展如日中天,泉州有154个着名商标,有众多的实体产业,泉州的口号是淡出闽东南,发展大泉州。
说的好像厦门真能带动周边一样,三地合一块,漳州就是厦门的农场,泉州就是厦门的工厂,世界人民都来我大厦门玩,来花钱,都说泉州不想搞大都市是泉州自私,你们知道厦门当年提这个没有点花花肠子?
现在厦漳泉大都市区已经根本没有意义了!“厦漳泉”闽南金三角提出来时应该是前十年左右,那时中国各区域还不是很成熟,如果联合出一个闽南区还是有影响力的,但是现在上有长三角,下有珠三角,在提厦漳泉已经没点影响力了,已经浙江提出杭州湾大区,广东提出广深港澳大湾区……!这些都是世界级的了。
福建今后要从世界的角度来规划,必须放弃原有的福宁莆,厦漳泉的区块。应该是联合台湾,江西,浙江南部,粤东区域,规划出一个世界级的经济带,统称“台海大湾区”
看看就好了,大都市区这个提法本身就不对,福建这地方能出什么大都市,厦漳泉城市群才是确切的,厦门岛内稍大,泉州市区漳州市区次之,周边环绕厦门岛外的集美海沧几个新城,加上南安晋江石狮龙海这几个强县级市区,再次之有安海水头角美这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强镇,形成一个厦漳泉城市集群。
我觉得并没有走入 历史 。一者,厦漳泉三地还没达成共识还没一条心。二者,目前机遇还没成熟。
怎么讲呢?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请听我细细道来。
先说厦门,福建计划单列市厦门完全就是一座“小而美”的城市,其2017年GDP仅为4351亿元,在全国城市中连前40名都排不进去。厦门作为福建省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岛内高度发达,而岛外至今还有大面积的土地没有开发,2018年被中央巡视组点名“引领带动作用不够”,存在明显的“小岛意识”。
泉州虽然经济总量全省最大,但以传统工业为主,而且大量依赖下面的晋江、石狮、南安等强县,自身中心城区体量不够,属于典型的“县强市弱”。
再说漳州,所谓的厦门、漳州、泉州同城化(厦漳泉一体化)实际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协调。第一,对于厦门和漳州。厦门地少人多,漳州地广、经济较差,两地毗邻、各取所需、共同发展,同城化进程本应顺风顺水,但结果却不如人意。厦漳海底隧道(R3线),早在2011年就确定为同城化项目,但是至今仍未开工。该隧道暂定在厦门岛与漳州最接近处进行连接。如果按原方案建成,则漳州开发区可以直达厦门岛内,比目前厦门岛外的翔安区、同安区离厦门岛还近、通勤更方面。换句话说,如果R3线建成,最大的受益者是漳州开发区。然而,厦门自已的翔安区、同安区都还没开发好,哪有空管漳州开发区。所以,对于R3线,厦门是不愿意做的,厦漳同城化仍然任重道远。
总之,对于厦门和泉州。厦泉两市一体化难以进行,主要原因在于厦泉两地谁都想做老大。在 历史 上,泉州才是真正的 历史 名城,而厦门一直都是泉州府下的一个小小的里,如今反而要让曾经的小弟做老大,不仅泉州很难接受这个事实,厦门也很难承担起这个重担。
⑹ 为什么福建省会是福州,而不是历史上着名的远东第一大港—泉州
因为福州从有史以来(先秦时期)开始就是福建地区的政治,经济,人文中心,就算比泉州更早得到开发的漳州(漳泉)也是到了唐朝的中后期,在现代社会大吨位的船只出现之前,所谓的远东第一大港对于福建的其他港口,如福州漳州并不占什么优势,所以泉州被称为远东第一大港,也就是在南宋外贸发达较短的一段时间。
国家设置省会(行政中心)的原则更多的是因为建国时基于历史传统或地理因素来确定,泉州从人口GDP经济发展规模各方面对福州拥有压倒性优势也就是在改革开放才出现的,自然也不存在福建省会迁到泉州的可能。
⑺ 福州和泉州,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而言,哪个更容易成为大城市
我是一个出生于泉州,学习工作于福州的人,泉州是第一故乡,福州是第二故乡,所以我可以比较不偏颇地发表意见。
先来说说泉州。泉州的经济重心比较分散,南有南安晋江石狮,北有惠安及新兴的台商区泉州新区。泉州市区的经济其实蛮弱的,不像福州的鼓楼晋安,虽在中心而丝毫不逊色。
鲤城区算是废了,古城不能开发,景点大都是免费的,丰泽还行,洛江区还在开发,泉港依托石化产业,贡献也还行。所以说泉州市区不行。
安溪和永春发展相对差一些。泉州的每个县市都有很强的特色,有利有弊,弊在于难以形成统一规划。
再来说说福州。福州在近五年的发展可以说是飞速,毕竟作为省会城市,关乎省的面子,所以有很多政策倾斜。整个城市,从基建、交通、民生都规划得很不错。
从中心向四周扩散,应该是城市发展规划的正确思路。福州就是沿着这条思路走的,仓山、闽侯、马尾、长乐,不断地外拓。中心强,才能够统领周边,才能够辐射出去。
综上,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我觉得福州的潜力更大。不过泉州还是可以秉持特色民营发展,也是能闯出一条大路来。
国家要多给泉州一些政策支持。
词条菌。
感谢信任并邀请我来回答,我将以个人见解来深度解答问题。首先来了解一下福州和泉州,前者是福建省会、后者是全省第一经济强市。也许很多人不解,这是怎么回事!读过 历史 的人都知道,泉州在元朝时就已经发展成世界沿海地带第一大城市,时至今日仍延续这个辉煌,但是其格局由世界首位“降级”为福建省第一位。
在中国省会和主要城市标注图上可以看到福建省上榜的两座城市,分别是福州和厦门
。为何没有泉州呢,只因厦门是计划单列市兼福建省唯一一个特区。
那么问题的答案基本浮出水面,所谓的省会和主要城市里没有泉州,从理论上来说这是不科学的。
因此可以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省会不管发展的多么缓慢,它仍将是国家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这与它的身份相匹配。
也是地位的象征,从城市规划而言,福州领先于泉州。这是最基本逻辑,就是福建省中枢暨资源调配权和统筹权的综合体现。
然而关于更容易发展成大城市这个问题,我想澄清一下,两者已经大城市了,下一步目标则是创建特大城市甚至超大城市!
福州和泉州各有各的优势,在首先分析这两座城市的时候,先了解下福建文化,福建人乡情很重并且是中国少有的海洋文明省份,无论闽南还是闽东北,实际上更喜欢出去闯,在外打拼后回自己老家盖豪华房子。这其实造就了目前福建的城市格局,没有中心大城市但是相对各个城市发展均衡差距不大。这也是福建虽然没有中心大城市但是人均各项指标在全国都名列前茅的原因。
福建城市的情况可以拿广东类比,福州可以对应广州,泉州可以对应东莞佛山,厦门可以对应深圳。其实这样对比下,未来谁更有机会成为大城市也会有个初步的预测了吧。福州和泉州完全是两个发展模式,泉州产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福州目前大力在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力。但是福建和广东毕竟还是有区别,福建文化导致,这两座城市实际上都普遍没有凝聚力,福州这边的长乐福清泉州那边的晋江石狮让这些地方撤市改区估计没多少人愿意。如果结合福建文化更进一步判断未来。福建未来很可能长时间这两座城市还是齐头并进的情况,实在难出现一个类似上海一样的大城市。泉州放大了看,闽南人口地形相对占优,厦漳泉一体化,会形成一个相对发达的经济区。但福州,比泉州更有希望发展成大城市。
文化相同的情况,对周边人才的吸引力就是很大的一个考虑,福州对宁德,南平,莆田,三明的吸引力比泉州对三明龙岩厦门漳州要高。除了制造业人才更倾向泉州外,其他地方人才都更愿意来福州。现在地形已经不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况且如果把长乐福清连江闽侯考虑进来,福州实际上地形并不差。而且福建省经历了前几十年闽南经济金三角的失败,目前重心已经放到省会建设,前几十年闽东北经济落后闽南除了人口和地形因素制约,其实还有政策制约,闽南要做一个发达经济的样板给对岸看,而闽东北自然是为另外一手做准备。现在随着大陆崛起以及对对岸压倒性优势,实际上已经不需要过多考虑这方面的因素。福州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房价,房价严重影响省外人才的流入甚至也影响省内人才流入,要解决好高房价问题,福州未来可期。个人未来更倾向福州发展成闽东北中心大城市,泉州会像东莞那样,以发达的制造业融入闽南经济圈中的一个重要城市。
福州是福建省省会城市,拥有福建省最大的政治资源、教育资源,其中大学更有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优质学校做为人才储备支撑,可以为福州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每个大城市都有痛点,首先福州的房价现在已经高达2-3万每平方,这样一来很多人才想要扎根福州会有一定的影响,导致学子外流现象最近也是很普遍;其次福州在整体城市规划算是还可以,但是主城区市政道路建设真的很受吐槽,只要在福州呆过的人都清楚。
而泉州目前是福建省第一大经济体,是由民营经济支撑起来的GPD,整体城市规划政治支持远不如福州,如泉州申报2次地铁被擦掉,最后改成城市轻轨,可见一斑。泉州在撇开政治因素外,还有一个就是政府前期在教育环节投入远不如福州,华侨大学是泉州标志性大学,可谁知道其分校却在厦门呢?没有高级人才的自我输出,光有引进人才的激励政策是非常乏力的,泉州民营企业大都是轻工业,恒安、安踏等企业转型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泉州目前的一个项目环湾建设是可期的,但是也期待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这个曾经的世界第一大港,东亚文化之都吧!
06年到泉州上大学,工作!一直到14年离开!泉州地区明营经济确实发达!但是,泉州一直在走下坡路!如今的大泉州,早已没有当初的风光和风采!泉州真正鼎盛时期,应该是在04到10年,品牌多,工厂工人也多,产值也高,当时的晋江和石狮,可以占据中国运动的大部分和男装的半壁江山!!如今,泉州的大品牌倒闭一大批,却没有新生出一大批!依托淘宝发展起来了一些本来应该被淘汰的小厂,而那些有较强加工能力,设备先进做工质量优良的大厂,基本倒闭或没多少工人!连石狮最大的企业富贵鸟,都难逃破产的命运!如今的晋江石狮,有一半以上的厂房空置!!泉州产业链丰富,有服装,鞋子,食品,石材,石雕,卫浴,瓷砖,茶叶,陶瓷等,但这些产业都很容易被其他地方替代!从长远的角度分析,泉州没有新兴起一些高 科技 或互联网产业,发展动力不足!感觉泉州如果没有新的大动作,不仅会被福州超越,甚至会没落!!!
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几个县市的城区显然已经和泉州中心市区连片了,现在就差行政上的改名而已。所以泉州是有特大城市之实无特大城市之名而已。(包括GDP,且泉州是藏富于民,因为主要是经济来源于民营经济,民间是真富而绝非仅是数字好看)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是盲目地扩大市区就能成为第一强市的,要看该地区有什么产业链,我比较看好泉州,毕竟泉州的制造业基础太好了,转型还有引入新产业链都能实现再次腾飞,泉州目前可以说是同等量级GDP城市中最具有潜力和特色的城市
很明显是福州,一个普通地级市以后怎么可能争得过一个省会?即使现在泉州的GDP略微领先于福州,2020年能不能保住第一的位置还难说。
福州和泉州是福建省GDP排名前二的两个城市,泉州目前暂居第一,福州暂居第二。题主问的是福州和泉州哪个城市更容易发展成为大城市,我认为肯定是福州。泉州主要有三个方面比不过福州。
福州是一座人文气息浓厚、 历史 悠久的城市,不仅是国家 历史 文化名城还是中国优秀 旅游 城市。未来的福州将打造成对台往来综合枢纽、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现代金融中心、文化创意之都、海峡会展之都、总部经济高地、海洋经济强市及全国重要 旅游 目的地。 总之,把海峡西岸的城市群中的城市全部拉在一个群里,福州就是“群主”。
泉州是福建省GDP最高的城市,也是海峡西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同时还是我国重要的现代化工业贸易港口城市。除此之外,泉州也是国家 历史 文化名城,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区和起点。 但是,如果把海峡西岸城市群比作一个群,泉州只能是一个“群成员”或者“管理员” ,这就是泉州在政治地位上比福州略低一筹的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各方面的发展,全国各省份强省会和强首府已经是大势所趋,未来的省会城市作用会越来越突出,致力于成为一个省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作为福建省的省会,福州的战略定位也越来越明显。
在福建省内,除了厦门之外,福州的地位和综合实力已经算是最强的了,甚至在很多方面厦门是不如福州的。泉州虽然是省域副中心城市,但是在综合实力上面还是低于福州和厦门。在强省会的战略下,未来福州的实力只会强于泉州和厦门。
很多人只看一个城市的GDP的总量,却忽略了GDP在一个区域内的分布情况。在2020年福建省各市主城区的GDP分布上,厦门排名第一,福州排名第二,可以看到,二者的主城区经济实力相差不大。
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泉州的GDP排名福建省第一名,但是主城区却落后于漳州和莆田。因此泉州最大的缺点就是和苏州一样,主城区不强,县域经济却强的离谱。所以,对于未来的发展来看各城市肯定是要把重心放在主城区上,因此泉州的潜力也因此略输福州一筹。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观点,你怎么认为呢?
泉州比福州差多了。教育、文化、医疗各方面福州都遥遥领先。泉州整个城市的档次比福州差很多。泉州的产业基本上是低端产业,很容易被替代,近况也不好。
搞笑 ,省会不是应该去跟省会比吗?政策,福利,教育,医疗,哪个不是以省会为中心?把这些政策给泉州试试?福州带动了谁的经济?整个福建不管哪个市得个大病所有人都要往福州跑,重视一下别的城市吧
⑻ 厦门漳州泉州同城化跟福州莆田宁德同城化比,哪个更有发展潜质
这没得说,肯定是沿海的城市比较有发展的潜力,一个厦门带动了周边的几个城市,福州虽然是省会,可是明显近些年发展远远跟不上厦门。厦门一线城市的呼声为什么那么高,就是因为很多人都认为厦门已经具备了一线城市的标准。
厦门打造的 旅游 城市名片已经完全秒过福州,天南海北的游客争相到来。相对的,厦门的配套设施也一直在起来,什么演武大桥观景台,什么BRT自行车道,都是全国首创。还有厦门人的文明素质都是一直在提高, 旅游 城市,厦门真心做得不错。
还有就是厦门政府官员的执法透明度一直在提升,便民服务也一直在增加,什么微信办理居住证之类的,真心都是很棒的一些举措。
去厦门,往往体验到的大部分是文明,是城市的气息。
谢邀! 厦门、漳州、泉州同城化 ,与福州、莆田、宁德同城化比,哪个更有发展潜力?
我认为,如果将福建省比喻成一只凤凰神鸟,那么,厦、漳、泉同城化与福、莆、宁同城化,将是凤凰的左翅右膀,只有左翅膀,右翅膀同同发力,将带的福建省这只凤凰鸟瀚空飞翔,福建将发展的更快更好!
一,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同城化:
首先厦门、漳州、泉州三市是个铁三角的关系,市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民间往来频繁 ,并且同说闽南语,这就多了一层认同感,因此三地民间和睦,交流顺畅并且互补性很强。厦门市2017年GDP总量为:4351.18亿元,厦门紧挨大小金门,与台湾岛内交往密切。自从89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没立100平方公里的海沧台商投资开发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相当有规模,2017沧海区取得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1058.88亿元,及工业投资额高达431亿元人民币的喜人成绩。
而泉州市的GDP最大,2017年高达7548.01亿元,泉州拥有福建炼油厂大型石化企业等,工业GDP几乎占了三个市的一半还多。
如果说厦门、漳州、泉州同组“城市托拉斯”,彻底同城化,那么三市中的互补性将更加凸现,厦门、泉州冲在前,漳州却可以成为三市的后花园。
漳州2017年GDP:3563.48亿元,漳州是着名的侨乡,旅居海外华侨有70万之多,并且是台湾的祖居地,台胞中有三分之一是漳州人。如果三地同城这凤凰之右翅膀是铿锵有力的。
二,福州市、莆田市、宁德市同城化:
福州市,本身就是省会城市,带动莆田、宁德发展是驾轻就熟不费什么力气,2017年福州市的GDP是:7104.02亿,虽然比泉州市少433.99亿元,但福州市GDP排名在福建省省属地级市中仍处于第二位。而莆田市2017年为:2045.19亿元、宁德为为:1793.87亿元。
从目前来看福州、莆田、宁德这个“组团”经济发展弱一些,但是有福州的带动,肯定会在短期内快速地迎头赶上。这只凤凰的右翼肯定也会雄壮起来。届时福建省的经济将会越来越好!
厦漳泉同城化潜质比福莆宁大很多。一是厦漳泉中厦门和泉州是福建确定做大做强的三大中心城市其中的两大城市,福莆宁中只有福州算是大城市。二是厦漳泉属于闽南地区,通行闽南语,而福莆宁这三座城市则是分别讲三种不同的方言,语言的不通阻碍了福莆宁同城化的发展。三是厦漳泉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都全面超过了福莆宁。综上所述,厦门漳州泉州同城化比福州莆宁德同城化更有发展潜质。
个人认为福州莆田宁德同城化比厦门漳州泉州同城化更有潜质,理由如下:
一,福州莆田宁德三城中福州一家独大,福州是区域经济龙头老大,在未来五年后有可能超过泉州的超级存在。而莆田和宁德则相对弱势,整合后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
二,福州是省会城市,行政级别高,各种资源云集,是政治和文化中心,占据绝对话语权。
三,福州与莆田和宁德地理距离很近。 厦门漳州泉州三城中各有千秋,谁也不服谁,由谁来领导同城一体化呢?厦门政治地位最高,即是经济特区又是计划单列市还是副省级城市,从常理上来说同城一体化应该由厦门主导进行,事实上这几年的闽南同城一体化进程确实是由厦门主导,但是成效一般。 为什么呢?
主要有几个原因,一,厦门经济体量太小只有泉州的百分之六十左右,比漳州也多不了太多,所以厦门腰杆不硬说话不粗。
二,厦门 历史 短暂,文化沉淀少,说服力低,泉州早在两宋时期就是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文化底蕴浓厚,我们说的闽南爱拼才会赢精神主要就是形容泉州。 就算是漳州 历史 也比厦门长久很多。
总结这几点由厦门主导的同城一体化行不通。 既然说厦门主导同城一体化行不通那由泉州和漳州主导行不行?答案显然不行。你见过由行政级别低的城市同城化行政级别高的城市成功过的案例吗。所以闽南地区同城一体化难度很大。
这没的比,首先你厦门要有能力带动泉州与漳州,才有资格与福州比,福州的条件与潜力比厦门大的更多,
福州目前想要扩大市区,闽候、连江与福清三个县市都等着改区,而你厦门就没这条件。
现在省里大力支持福州做大做强省会城市,福州想要厦门港,省里就把厦门港划给福州,想要金龙 汽车 就给金龙 汽车 ,厦门就没这优先权,你厦门有什么可比。
再说你厦门特区也几十年了,除了同安县改区了,有带动泉漳两地什么了,而福州在这四十年里至少增加长乐区、福清市、平潭综合实验区、连江县、罗源县、永泰县与闽清县等一市两区四个县。厦门有的比吗?
厦门想要并入漳州还有可能性,但单靠厦门的经济永远不够的,而厦门是副省级所花的钱必须由中央拨款,省里是不负责的,等中央拨款,你厦门就慢慢排队吗,而且在厦门境内的省级企业产值还不算厦门的,必须纳入福州财政预算。
福州现在面临着与莆田、宁德部分和南平部分 并组成大福州,三地城市轻轨已开工建设, 并后的省会大福州的海岸线比你厦门的海岸线更长,是名付其实的沿海城市。现在的福州是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地给地,要政策给政策,你厦门要什么去向中央要吧!千万别比了!
这个问题回答过,再回答一次。 福莆宁和厦漳泉是完全两种模式。福莆宁福州一家独大,莆田宁德的经济总量省内倒数,加起来只有福州的一半多一点,只要福州愿意带动,莆田宁德就愿意融入。厦漳泉是城市集群,泉州漳州谁都不比厦门弱,厦门太小带不动两位老大哥,想着向当年划走同安一样占便宜,现在泉漳也不肯。光想着占好处却不肯付出的同城化,泉州漳州谁都不会接受!因此过两年福州发展愈发壮大之后福莆宁平同城化,城际轻轨等会逐渐提上日程。而厦漳泉同城化只是空喊同城化的口号,仍行各自发展之实。若没有勃大胸怀,用什么去同城化。
当然是厦漳泉,福州莆田宁德同城化根本不能与厦漳泉同城化相比。
1、直接上干货,2017年福建各地市GDP数据,泉州7548.01亿元居省内第一,厦门和漳州分别是4351.18亿元、3563亿元,厦漳泉合计GDP为15462亿元;而福州为7104.02亿元,莆田为2045.19亿元,宁德为1793亿元,合计10951亿元; 两个片区差了4511亿元,整整差了一个厦门。
2、 闽南地区人口和财富往厦门聚集的程度已经越来越明显。 被称为闽南“金三角”的厦漳泉,语言、文化、习俗等相近,经济交往、人员往来更是频繁,要素的密集度、发展的繁荣度、联系的紧密度,堪称全省之最,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因应形势而生。事实上,近些年一直在喊的只有厦漳泉同城化,并没有大举推动福州、莆田和宁德同城化。
3、反过来,福州宁德莆田三地没有在语言、习俗上没有任何相通的地方,产业结构也很难达到互补的程度,福州加上自己周边的显示本身就是很好的资源体,五区八县都是福州的大后方,不需要再拉上兄弟地市。而莆田就是一个独行侠,宁德还需理清自己的发展路线,所以这三个城市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根本无法达成同城化。
作为莆田人,我觉得厦漳泉的发展潜力更大!自古以来省会都是吸血鬼!这个不是危言耸听,宁德就是太依赖福州,弄的一个沿海城市GDP竟然是副班长的等级!要不是莆田比较靠近泉州!也是宁德的命!所以说这个就是假议题!
取长补短两区块,
齐力同心八闽间。
自古分家何高下?
其乐融融和气年。
⑼ 历史上福州好还是泉州好
应该是泉州好,泉州在宋元时期盛极一时,是中国最大的港口。但后来随着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慢慢就衰落下去了。不过泉州的地理位置决定它不能成为一省之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