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昆明,武汉,福州哪个城市好,适合工作生活
我觉得昆明比较适合生活,但经济不大好。
武汉天气太热了,最为讨厌的是人太多了,坐公交简直要挤死,但经济还行,消费很低。
福州轻工业很发达,工资也还行,消费比武汉要高。环境气候也不错,就是有点嘈杂。
综合一下,我觉得去福州工作生活比较好。
② 昆明,武汉,福州哪个城市好,适合工作生活
作为一个在两个城市都待了好几年的人,不从那些政府数据什么的,就从一个市民的生活来对比一下。
1、气候环境 武汉湿,昆明干。但武汉只有夏天和冬天,不是极冷就是极热,昆明只有春天。武汉污染极其严重,昆明的环境好得多。
2、城市环境 武汉大,高楼多,昆明比不了。可是撇开高楼呢?武汉街道到处是灰尘垃圾,昆明的街道却干干净净。武汉的城建,高楼与城中村齐飞,昆明现在则基本拆光城中村了。武汉的道路,很多破破烂烂没人管,最多水泥一补了事,高高低低的补丁到处都是;昆明的道路则是光滑整洁的。另外,昆明花多,到处都用花草装饰,这个是天然优势,不提。
3、交通 都堵。但武汉的司机开起车来个个都是猛人。在武汉,多有人让车,少有车让人,司机蜀黍们的观念就是反正你人自己会躲,他只要踩油门就是。有时候汽车轰鸣着高速擦着你的身边过去,你就会体会到那种刺激。哦,对了,我在武汉时,有个红绿灯坏了一个月都没人管,那段时间过那个路口更是惊险。昆明的司机堵车爱抢道,但很注意行人,对交规也挺遵守的。有一次凌晨1点经过一个红灯口,没有别的车,没有摄像头,司机还是等红灯。
4、公交 武汉的公交司机都是F1退下来的,左冲右飚,前摇后摆。不靠站停车、丢站、乘客没上下就踩油门、骂人、打人更是家常便饭,武汉的公交规划也非常牛叉,隔着一个拐角能有两个同名车站,有一次骗得我等了一个小时。比起这些,后门上前门下啦,报站坏了不修啊,空调车收两元却不开空调啊都是小问题了。昆明的公交则是学苏黎世,苏黎世什么样昆明就基本什么样。
5、人文 武汉是“大楚”,昆明是“南蛮”。不过上街去看看你就会觉得“这是不是说反了?”武汉上街随处可见吵架、对骂,偶尔对打,乱丢垃圾、乱穿马路更是家常便饭。昆明你上街可以装作不小心去踩一个人的鞋试试,最多给你来一句“小心点嘛!”武汉人做生意爱耍小聪明,坑蒙拐骗没有下限,不考虑什么回头客;昆明人比较老实,最多利用个漏洞占便宜,但说好的东西绝不掺水。武汉的服务业从业者全都是一副爷爷样,仿佛你来买他的东西是求他一样,昆明则和其他地方一样,顾客就是上帝。有一次我在昆明买个西瓜,拿在手里不小心掉地上摔烂了,老板另赔我一个,武汉的话老板弄掉了没叫你赔就是好的了。
6、教育 基础教育武汉教出来的很能应试,昆明教出来的思维活跃;高等教育昆明远远比不上武汉。
7、民生 昆明人对生活质量的关注是武汉远远比不上的。昆明本地的电视台播出的节目基本上都是民生问题,政府会议也常是民生问题,老百姓聊天也还是民生问题。昆明严重缺水,可是宁愿花几百亿从掌鸠河之类的优质水源引水也不使用被污染过的滇池水,而武汉宁愿把钱花在建神马第一高楼上也不愿多造两个污水处理厂,对于污染的自来水多加氯了事。昆明人维权意识也特别强,习惯让公仆跑腿。武汉有谁晚上看见路过的地方熬夜施工,于是打环保局投诉的?昆明人就好管这号“闲事”,因为对昆明人来说生活质量最重要,你今天能损害别人的生活质量明天就会损害我的。
8、工资和消费 武汉的工资水平真是超低。一个平面设计师,每月工资居然只有1700,在昆明同样的工作工资起码3000。至于消费水平,昆明比武汉高一些。
总而言之,如果你只是想生活得舒服,注重的是生活质量,绝对选昆明。但你要是考虑神马经济啊工业啊开厂子啊,那就去武汉。昆明一般只给批无污染的项目的。
③ 福州市和昆明市那个强
当然是福州。昆明属于西部城市,相比东南沿海城市来说,发展相比之下要落后一些,对外贸易对外交往都要少很多,自然知名度也不如。
④ 福州城市大,还是昆明城市大,大多少。人口哪个城市多。
总体来说拦郑困福州大,城建180平方公里左右,是昆明的两倍了,福州排25,简念昆明50左右,丛行人口福州200万左右,福州较发达,但昆明环境更好,适宜生活
⑤ 现在去昆明好还是福州好
楼上的,我看你就疯得不清,昆明的确不错,但是并不表示福州就不好!以抬高其中一个来贬低另外一个,你不觉得你说的话很不负责,很过分吗!!如果单论旅游的话,两个城市都可以,昆明会更胜一筹,因为是旅游城市,福州是适宜人居的城市!
⑥ 中国这么多城市. 去哪所城市发展比较好.
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着名城市竞争力研究专家倪鹏飞最近在广泛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撰写了“城市的人才竞争力比较”论文。本报特选发其中部分内容,供读者参考。
———编者
城市人力资源的数量、流动、质量、适应性及其培养,构成了人才竞争力的主要内容。而创业者数量和适合地方发展的教育体系是从人才方面影响城市发展与竞争力的关键。大量的案例说明人才竞争力对城市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计量和比较中国城市人才竞争力需要相应的指标体系。根据人才竞争力的定义及其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作用,我们设计城市人才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它包括几个方面:人力资本数量、人力资本质量、人力需求能力、人力资源的增长、人力资源适宜度、人力资本潜力。
本文根据城市综合竞争力现状,选择综合竞争力靠前的47个城市,就它们人才竞争力现状、优势和问题进行分析、比较。
上海人才竞争力居全国第二位,表明上海在人才的质量、数量和潜力方面都比较好,上海吸引人才的政策优惠灵活,熟练工人和高级人才获得相对容易,但高级人才薪酬偏低。
深圳人才竞争力排在第三位。人力资源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基本成本最高,人力资源质量较好,教育程度高。
北京聚集了全国最多、最优秀的人才精英和科研机构,人才竞争力居全国第一。北京在人才的质量、数量和潜力方面表现都比较好。但是北京在实施吸引人才的优惠灵活政策方面,在降低生活成本、改善人才待遇方面可作更多努力。
广州是优秀人才最向往创业的城市之一。人才的质量高、数量多。广州吸引人才的政策优惠灵活,但在建立现代城市教育体系,培育人才潜力方面需要努力。
东莞人才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但东莞市已经逐步在中小学校普及信息技术和英语教育,建立了适合地方发展的教育体系,IT人力资源数量大。
苏州人才竞争力一般。人才的数量、素质、发展潜力还有待提高,人力资源教育方面应加强投入。但苏州有相当多的经营人才,上海来的技术人才贡献给苏州。因此,实际人才竞争力比统计显示的要好。
天津人才竞争力高。劳动力的数量一般,但人力资源质量和配置不错,人才培养和教育表现稍差。天津在实施吸引人才的政策方面,改善人才待遇方面需要努力。
宁波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沿海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和居民人均年收入比较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名列第10位,在浙江省以微弱优势超过了杭州,显示了其强劲的综合实力。
杭州人力资源竞争力强,位于第四。一般劳动力数量及增长速度不具有优势,但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数比例很高,劳动力平均科技文化水平较高,教育体系发达,教育现代化水平高。表明人才的整体素质较高、提升潜力大。同时杭州也采取多项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人才。
南京人才竞争力非常强,南京在人力资源方面占有很强的优势。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数比例高,劳动力平均科技文化水平较高,教育现代化水平高。人才的数量、质量和提高的潜力都比较好,同时南京也采取多项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人才。但其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大。
无锡人才竞争力不具优势。一般劳动者数量较少、增长速度较慢,中、高等教育事业薄弱。劳动力质量相对较高,聚集了一批优秀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而教育投入也相对较多。
武汉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很强,在全国位于第10.城市人口和从业人员数量较多,而且人力资源素质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供给丰富,高等教育发达。
青岛的人力资源竞争力较强,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尤其是聚集了一批着名的企业家,这些企业家成为青岛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量。不过青岛高科技人才比较缺乏,高等教育学校数量偏低,发展也不均衡,制约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济南人才竞争力较强。劳动力数量质量处于中游水平,济南教育体系发达,人力资源教育指数较好,人才竞争潜力较大。
温州人才竞争力较弱,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受教育程度都表现较差。但温州拥有大量的海外侨胞和遍布全国各地的商人,构成温州独特的人力资源优势。
重庆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很强,主要表现在城市总人口和从业人员的数量上,一般专业技术人员获得也比较容易,但是人力资源消费不足,平均教育程度低。
厦门人才竞争力不具优势,尤其一般劳动力和高级人才数量居全国后列。但其劳动力平均科技文化水平较高,教育现代化水平高,表明厦门人才的整体素质较高、提升潜力大。
中山人力资源竞争力一般,人力资源质量较好,但劳动力数量有限,教育体系不够发达,发展潜力小。
大连有比较先进的教育体系,人才的整体素质较高,且具有一定的提升潜力。但在劳动力数量上不具优势。
成都人才竞争力较强,成都是西南地区人才荟萃之地,劳动力不仅数量较大,而且科研人员比例也较高,人才整体素质较高,成都的教育也比较发达。
绍兴在人力资源竞争力较靠后,虽然基本教育发达,但是本地人力资源素质很差,高层次专业人才缺乏,人力资源数量不多,需要改善人才政策,增大人才需求。
惠州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很低,排在第41位。人力资源质量水平相当低,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人员比例很小,创业人员缺乏,而且人力资源受教育情况不理想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佛山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在47个城市中位于第23位。优势体现在大量的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需求,发达的经济也保证了城市就业率和人才的获得。但是在人力资源教育方面比较落后,需要注意在引进外来人才的同时,加强本地化和高级人才的培养。
珠海人才竞争力表现很差,城市人口和从业人员数量及增长较低。珠海教育落后,科技人才不足。人口文化素质不太高,近期内提升潜力不大。同时珠海要采取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人才。
台州的人才竞争力很弱,排在第42位。人力资源数量不少,但是质量非常差,配置指数也很低,熟练工人和高级人才缺乏,人力资源的教育情况很差,处于所有47个大中城市的末尾。
泉州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很差,位居47个城市中的第40位。人力资源数量、质量指数都较低,人力资源的教育程度偏低,高层次的人才缺乏,但熟练的工人获得性较好。
福州人才竞争力较强,福州人力资源的数量和整体素质较好,教育发达,人力资源提升的潜力较大。同时福州具有一大批热心家乡发展的在外闽籍同胞的优势。
常州人力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教育体系较为发达,尤其是职业教育体系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劳动力素质较高,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但高级人才较为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长春人才竞争力一般,劳动力数量不占优势,但质量较高。人力资源配置指数较高,高级人才获得便利性很高。
长沙的人才竞争力居于中等略偏上水平,城市人力资源配置、质量和教育指数较高,但在人力资源数量和人力需求方面表现较差,说明城市规模偏小,没有形成人才需求和供给的规模化。
石家庄人力资源竞争力较强,表现在城市就业人口及增长率较高,从业人员质量尚可,但不容易获得高级人才,人力资源需求有待扩大。
哈尔滨人才和科技竞争力比较强,科研人员比例、科研院所数量较高,人力资源质量指数、科技创新能力指数表现都比较好。但人力资源需求指数较低,人均消费需求、人力资源基本成本低,在改善人才待遇、吸引人才就业方面需要的高。
南通人才竞争力一般,劳动力数量较多,劳动力质量处于中游水平。人力资源配置指数不高,高级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缺乏。教育体系较为发达,尤其是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拥有一定优势,人才竞争力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西安的人力资源竞争力较强,城市就业人口数量和增长率不高,但质量较好,各类专业人才荟萃,高等教育发达,但人力资源需求不旺,低素质人口数目也较多。
烟台人力资源不具竞争力,劳动力数量众多,但质量和教育体系均处于一般水平。资本竞争力需要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资本质量和资本的可获得性方面,应当培育有效的投融资体系,吸引境内外资本流入。
舟山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排在所有城市之末,城内人口和从业人员少,教育情况相对落后,熟练工人和高级技术人才获得性差,人力资源需求不旺盛。
徐州人力资源数量较为充足,但人力资源质量、人力资源配置指数等指标不高,人才竞争力表现一般。
嘉兴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比较弱,其中人力资源教育指数很低,中等以上学校和成人教育不发达,人力资源数量不少,熟练工人和技术人才获得性比较好。
湖州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很差,位于第46位。除了人力资源数量比较多外,其他几项指标都比较落后,人力资源素质和受教育程度都很低,配置指数不高,高级人才和熟练工人获得性差。
威海人才竞争力不高,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不具有优势,在人力资源教育体系建设上也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
郑州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比较强,位于第11位。作为人口第一大省的省会,人力资源丰富,人才获得性比较便利,受教育程度和人力资源质量均较好。
合肥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人力资源质量较好,受教育情况良好,专业人员和劳动力充足,但是创业人员不足,人力资源需求指数很低,处于42位。
昆明的人力资源竞争力中等靠后,城市人力资源数量不多,需求也不旺盛,人力资源质量和受教育指数一般。
海口人才竞争力不高,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不具优势,人力资源需求指数较高,人才待遇较高;教育体系不够发达。
⑦ 成都,重庆,杭州,南京,福州,武汉,昆明。哪个城市最发达
南京最发达。
成都是最休闲的城市,人间天府,房价低。
杭州是最幸福的城市,最卫生的城市之一,人间天堂,房价高。
两城市都适合发展,各有千秋。
⑧ 西安,福州,昆明,长沙。哪个城市最好
福州经济相对较好,昆明城市风貌好,西安市旅游城市,玩的地方多,生活质量高,长沙嘛。。。。最穷,而且你看看湖南卫视办的那些节目,那叫一垃圾,就知道长沙怎么样了
⑨ 福州VS昆明。
我是昆明的
现在的昆明发展很快的 好多外来误工人员都来昆明
这说明昆明比福州好找工作
⑩ 昆明PK福州,哪个强
福州会更强。
福州是福建的省会,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东部战区陆军机关的驻地。同时,福州也是国内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2020年,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0020.02亿元,同比增长5.1%,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昆明是云南的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级历史名城,2020年,昆明市地区生产总值6733.79亿元,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8.1%,欠计划目标1.9个百分点。可以看到,福州的经济总量远超昆明。
福州第一产业情况
2019年,福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34.92亿元,比上年增长3.8%。粮食种植面积126.44万亩,比上年增加1.44万亩,其中稻谷面积58.48万亩,比上年减少1.47万亩;油料种植面积31.67万亩,增加0.8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09.81万亩,比上年增加8.18万亩。
2019年,福州市粮食产量46.88万吨,比上年增加0.94万吨,增长2.0%。其中稻谷产量23.49万吨,减少225吨,下降0.1%。
2019年,福州市肉蛋奶总产量28.16万吨,比上年下降6.7%。肉类总产量16.71万吨,下降8.1%。其中猪肉产量12.02万吨,下降13.7%;禽肉产量3.44万吨,增长9.3%;牛肉产量0.33万吨,增长7.9%;羊肉产量0.61万吨,增长9.3%。年末生猪存栏71.18万头,下降22.3%;生猪出栏153.08万头,下降12.5%。牛奶产量0.61万吨,下降8.9%。
2019年,福州市水产品产量271.5万吨,比上年增长5.1%。其中淡水产品产量25.89万吨,增长7.0%;海水产品产量245.63万吨,增长4.9%。